案例分析及查账说明-城市房地产税税务稽查程序

时间:2019-05-13 00:4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分析及查账说明-城市房地产税税务稽查程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分析及查账说明-城市房地产税税务稽查程序》。

第一篇:案例分析及查账说明-城市房地产税税务稽查程序

城市房地产税税务稽查程序

(一)税务稽查目标

(1)确认所拥有的应税房地产是否已全部申报。

(2)确认应税房地产的计税金额是否准确。

(3)确认适用税率是否正确,应纳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二)税务稽查步骤与要点

(1)审阅纳税人资产档案,索取或编制房地产财产清单,并与申报情况核对。

(2)初步评价房地产应税与免税划分的恰当性。

(3)执行或导入固定资产、待摊费用和收入类项目的一般税务稽查程序,确认应税与免税房地产划分是否正确,所拥有的应税房地产是否已全部准确分类申报,房地产原值或出租收入形式的计税金额是否准确。

(4)审查适用税率是否正确,应纳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5)综合上述税务稽查步骤的结果,建立城市房地产税的税务稽查结论。

第二篇:税务稽查案例分析

税务稽查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某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国有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17%,企业所得是适用税率33%;现有职工942人。主营业务是制造销售变压器、风机。

二、基本案情

该单位自以来,采取虚列成本及价外收入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不申报纳税等手段大肆偷逃国家税款。

(一)该单位在至度的成本结转过程中,由于该企业生产的设备安装地点多在外地的偏远地区,企业在成本结转中存在以多暂估材料成本方式虚列成本的偷税行为。本次检查发现,该企业至三年中在多个项目的成本归中,虚列成本15,076,000元(虚列6,087,200元;虚列2,902,600元;虚列6,068,200元)。

该单位8月收取的某集团逾期付款利息350,080.00元,计入其他应付款未做收入。

(二)办案经过

鉴于该案的工作量巨大,案情复杂,要查清问题需要对被查企业多年的成本核算及应税收入进行全面的检查。国地税稽查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制定了周密的检查计划。4月29日由两局稽查骨干4人组成的检查组进入该单位,首先仔细询问了该企业的有关财务人员,责成他们提供该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和相关的资料。同时检查组的同志深入该企业的生产场地和供销部门对该企业的二级核算情况以及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细致的了解。根据掌握的情况检查组的同志决定从该企业的收入及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查起,采用顺查的方法,把本次检查查深查透,把本案办成铁案。

经过检查组对该企业大量的原始成本资料的检查,发现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安装地点多在偏远的地区,在设备安装和调试期间,许多设备的配件需要由供货厂家直接发往设备的安装地点。该企业的有关财务人对安装地所发生的成本掌握不了,只能按照施工现场传递过来地不准确材料,对部分成本进行暂估。在项目完工后,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按照财务制度和有关规定,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和取得的发票进行成本项目的认真核算和还原相关的成本。针对以上情况,检查人对该企业的法人和有关财务人员进行仔细地询问,并要求他们积极配合工作。经过对该企业三年来的进货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认真比对了该企业每个项目中所耗用的材料,发现该企业至三年中在对多个项目的成本归中,虚列成本15,076,000元。

另外,该单位8月收取的某集团逾期付款利息350,080.00元,计入其他应付款未做收入,该项费用属价外费用,本次检查该企业应补提销项税50,866.32元.四、处理处罚结果

综合以上情况,本次检查共计查补企业所得税2,850,777.60元(在调增计税所得额同时考虑企业原来亏损等因素),查补增值税50,866.32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理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该单位本次检查查出的问题定性为偷税,本次检查共查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2,901,643.92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加收滞纳金398,559.42元,并处补缴税款0.5倍的罚款计1,450821.96元。

第三篇:如何撰写税务稽查典型案例分析

如何撰写税务稽查典型案例分析

随着新征管模式的建立与运行,税务稽查在新征管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我省国税系统通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逐步完善稽查运行机制,建立了稽查四环节协调运行机制,在全省全面实行“一级稽查”,大大促进了稽查工作的开展,税务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稽查部门查处了大量税收违法案件,而其中有许多案件的查处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了更好地指导案件查处工作,提高稽查人员查处涉税违法案件的质量和水平,对具有代表性案件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查案经验、做法,分析查案得失,撰写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交流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如何撰写典型案例分析,使其能真正成为具有指导意义上的案例,有效促进稽查办案水平进一步提高,则是我们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所要追求和达到的目标。

一、典型案例的内涵

(一)概念

所谓案例是指税务稽查查处涉税违法案件的范例和标本,它是从实际税务稽查案件中提炼而来的。而典型案例则是指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可借鉴性。就案件本身而言,个案特色突出,所查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查案经验和技巧方法有可推广交流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所有的稽查案例都是稽查案件,是对稽查案件查出过程的描写、叙述,但并不是对每一个案件的描写都能成为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这就是案例与典型案例的本质区别。

(二)典型案例所具备的特点。典型案例所具有的交流、借鉴意义,关键在于突出个案特色,尤其在案件发生、案件性质、偷税手段,案情复杂程度,稽查组织和稽查方法等方面独具特色。所以,它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案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是指税务稽查从选案、查案、审理到执行四个环节都独具特色或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独具特色,从选案对象的确定,检查的方式方法、检查的组织,方案的制定以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借鉴价值。

二是案件组织查处有一定难度。案情较为复杂,偷税手段和手法较为隐蔽、情节恶劣、性质严重,查办案件难度较大,个案特色较为突出。案情复杂程度和案件查处深度、力度决定了案例的交流价值,它能否有效指导查案工作。

三是案例分析恰如其分,针对性要强。分析必须是对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和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并有一定深度,尤其是查案得失的分析,不仅能够及时总结案件查处过程的得失,关键在于通过这种事后的分析,为以后查办案件提供帮助和借鉴,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和出现。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典型案例应包括案例(案件查处过程)和分析两部分内容,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一篇成功的典型案例“贵在典型,重在(案例)过程,关键在分析”。

二、目前在撰写典型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自96年以来,我省一直都非常重视对税务稽查案例的总结和分析,并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整理成册,供大家交流借鉴,这对案件查处工作确实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当我们重读这些案例时,能了解的却仅仅是这些案例是如何定性处理的,在哪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定案,可以说,通过这个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操作使用。但不容忽视的却是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形成了一个误区:这些案例分析就是稽查定案的范本,在实践中只需要比照执行。至于通过查处本案,在查案方法、技巧上有什么经验可汲取,有什么教训可引以为戒,却不得而知;从案例分析中却看不到问题所在和分析内容,更谈不上让人交流和借鉴之处。这是导致多年来案例分析千篇一律的关键。目前在案例分析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典型案例不典型。受过去查案观念的影响,案例分析只注重对查处案件的定性处理,忽视了对查案过程得失的分析,在代表性和典型性上不突出。有的案例案情单一,过程简单,没特色可言,根本不具备交流价值。

(二)在写作体例上过于刻板。有的案例在结构和内容上不很完整,有的甚至将税务处理决定书掐头去尾地照搬挪用,有的按照案例八要素的内容简单罗列,形成了三段式和八股制式,可读性不强。有的案例不是客观真实地描述案件本身,而是辞藻华丽,言语太过夸张,文学色彩甚浓,失却了典型案例的淳朴之色。

(三)缺乏对案例进行实质性分析。分析方法不得当,分析不是紧扣案件主体,不是从查案方法、技巧的得失、纳税人税收违法手段、征管漏洞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而是为了分析而分析,甚至将一些与本案无关的分析也挖空心思地进行概念式的内容罗列,泛泛而谈,大而空,没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无可借鉴之处,更难以让人信服。

(四)目前大多数典型案例仅仅是突出了案件检查环节的典型性,而忽视了对稽查选案、审理、执行三个环节可借鉴作用的挖掘分析。这种案例充其量也只能反映我们案件查处工作的一小部分,还不能算做是完整意义上的典型案例。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案例分析的指导作用认识不足,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指导不到位;二是对典型案例挖掘不够,不善于总结分析,尤其是缺乏对稽查四个环节全面总结分析。三是为写案例而写案例,有敷衍应付的现象。

三、如何撰写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是衡量稽查水平和进行稽查经验交流的有效途径。一篇好的典型案例能全面反映出查办案件深度、力度和水平,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在撰写典型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典型案例应具备的八要素。撰写典型案例的目的在于通过稽查实例,分析研究各种偷逃骗税手法的突破方法和检查技巧,以及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好地了解偷逃骗税行为,拓宽检查视野,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检查质量。因此,一篇完整的典型案例应包括以下要素:

1、案件来源。案件线索是如何发现和确定的。

2、被查对象基本情况。既要有一定的数字概念,又要有经营规模、税务管理和纳税情况的介绍。

3、检查方式方法。检查方法要针对被查对象、行业以及生产工艺、会计核算特点,就检查方案的制定,实际检查方法、技巧的运用进行介绍。

4、作案手段及特点。税务违法犯罪的特征,作案的手段,通过案情的剖析充分描述出来。

5、违法事实及处理意见。违法事实表述条理清楚,证据确凿,援引法律法规准确。

6、案件审理、执行情况。对处理意见的审理,稽查补正情况,审理定性情况以及执行入库情况也要交代清楚。

7、征管薄弱环节和查案得失分析。要紧扣案件主体找准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既有一定的深度,也要触类旁通有一定的广度。

8、稽查对策及建议。对稽查发现的问题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上述八要素要融会贯通在整篇案例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切记提纲式的简单罗列、描述,这样才不失为一篇完整的典型案例。(二)要突出“典型”、“案例”、“分析”

一是要注重典型。案件的典型性要靠领导来挖掘和发现,要善于从所查案件中及时、准确地选择出在税收征管上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具有代表性、可交流性和个案特征的案件。而不是不加分析地任意选择和随意确定。

二是案例要客观、真实反映案件查处的全过程。尤其要突出检查中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稽查方法和技巧,突破疑点、难点的方式和方法。在撰写案例时要注意: 首先,内容要充分完整,结构要清晰合理,这是撰写典型案例最基本的要求。既要突出对查案过程的叙写,又要揭示出税收征管的复杂程度。既要有查案方式、方法的反映,也要有违法事实和作案手法的描写;既要有违法犯罪证据事实的分析和表述,又要有问题和成因的分析,以及建议思考的提出等等。

其次,对案件描述要客观真实、具体明确。典型案例重在客观真实地反映查案的过程和案件的来龙去脉,但对过程的描述应尊重客观事实,保持案件原貌,无须夹杂强烈浓厚的文学修饰。既要突出过程,又要注重情节。切记笼统、抽象和概括说明。

第三,要有可读性。案例八要素是对典型案例内容的原则性要求,也是一种规范化内容,但规范化并不等于僵化、教条,对案例内容的简单罗列,或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只能使典型案例黯然失色,没有了特色,也就不具有可读性,更无任何借鉴意义。

三是案例分析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要善于剥开案情繁杂的表层现象,深入寻求实质性的东西。对查处过程要进行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真正找出问题所在。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对查案过程得失进行分析,它包括从查案的组织、查案的方法、采取的措施等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推行、借鉴,又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可吸取。同时,要对查案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特别在查案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没有查深、查透、查清楚的地方,要进行认真总结。

第二,对偷税手段和手法、情节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偷税等税收违法犯罪的特点、动向和趋势,为今后查办案件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供支持。第三,对征管中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要言之有物。分析要紧扣案件本身,围绕着存在问题查找直接原因,尤其要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深刻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

案例分析是典型案例的“点睛画龙”之处,它的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启发。

(三)注意写作方法和技巧。俗话讲:“文无定式”。这主要指从写文章的思路、方法、技巧、程式等方面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典型案例的写作要破除三段式、八股文,讲求写作形式上的多样化,尽量做到开门见山,文风质朴,文字流畅,切记不能搞“文学创作”。

(四)要注意挖掘,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际工作中,一个成功查处的案件能成为有普遍指导意义上的典型案例,这要靠各级领导去发现、去挖掘并加以分析总结和完善。切忌作为任务下达而成为稽查人员的负担。作为查案人员要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做好稽查工作日志,从开始查案就要为案例的撰写打下基础。案例培训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案例撰写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交流幅度的加大,将会带来稽查人员查案水平的普遍提高。

第四篇:案例分析税务稽查后的账务调整

案例分析税务稽查后的账务调整

税务稽查后的纳税人账务调整是巩固稽查成果、确保国家税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否则可能会造成明补暗抵、少缴企业所得税等,然而不少企业却没意识到纳税调整的重要性,为此,笔者对企业在税务稽查后未按规定调整账务的情况简要的举例说明:

一、将查补的税费直接冲减已经计提的检查的税金,造成明补暗抵税款。

例:某县地税稽查局2008年6月在对该辖区某企业2007的纳税检查中,查补营业税10000元,企业将查补的税款直接做如下缴税分录: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表面上看,企业已按规定缴纳了税务稽查查补的税款,而实际企业未按规定做提取税款的分录,造成了“明补暗抵”税款的现象。

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借:以前损益调整

1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二、将查补的以前的流转税、财产行为税等计入检查,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

例:某县地税稽查局2008年6月在对该辖区某企业2007的纳税检查中,查补房产税10000元,企业所得税50000元(查补房产税在企业所得税的检查中已做纳税调减)。

企业将查补的以前的房产税等做如下缴税分录: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应交税费——印花税 10000

借:应交税费——印花税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从以上分录可以看出,企业将查补的以前的房产税列入2008年的期间费用中,而被检查2007年,税务机关已将查补的房产税做纳税调减处理,企业上述做法,会造成少缴2008企业所得税10000×25%=2500元。

正确的会计分录为:

借:以前损益调整

10000

贷:应交税费——房产税

10000

借:应交税费——房产税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三、未按规定调账,以后按账面弥补亏损,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

例:某县地税稽查局2008年6月在对该辖区某企业2007的纳税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弥补2006亏损100万元,经调取2006处理、处罚决定书,发现该企业2006在结转产成品成本时,多转成本80万元,稽查检查后的实际亏损额为20万元,该企业未按规定进行账务调整,按其账面亏损进行弥补,造成少缴2007年企业所得税800000×33%=264000元。

该企业在稽查调增8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时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借:产成品 ——X产品 800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800000

四、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但是将“以前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

根据《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将“以前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果企业误将此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并且不做纳税调整,则会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

第五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住房的税务处理及案例分析

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住房的税务处理及案例分析

棚户区是指国有土地上集中连片建设的,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房屋使用年限较长、使用功能不全、基础设施简陋的区域;棚户区改造是指列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的建设项目;改造安置住房是指相关部门和单位与棚户区被拆迁人签订的拆迁安置协议中明确用于安置被拆迁人的住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2号)的规定,自2010年1月1日开始,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以下简称改造安置住房)涉及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的税务处理,具体如下:

一、新建改造安置住房可享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

财税[2010]42号文第一条明确,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改造安置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开发商与改造安置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购买安置住房的个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在商品住房等开发项目中配套建造安置住房的,依据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和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按改造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要按照产权转移书据0.5‰缴纳印花税,签订工程施工合同要按照建筑安装合同0.3‰缴纳印花税。同样依据财税[2010]42号规定,可以按照改造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免税。该文规定同样类同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24号)第一条规定,开发商在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造廉租住房,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造经济适用住房,如能提供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可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开发商应缴纳的印花税。但要注意的是,开发商销售住房以及业主购买住房,无论是否安置住房,此部分印花税按照房价总额还是要缴纳印花税的。

例如,某开发商开发A商品住房项目取得收入8000万元,主管税务机关从其提供当地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中确认,在商品住房等开发项目中配套建造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2,则该开发商开发A商品住房项目取得收入应纳印花税=8000×0.5‰×1/2=2万元。如果开发A商品住房项目没有配套建造安置住房等免征情形,则该开发商开发A商品住房项目取得收入应全额缴纳纳印花税=8000×0.5‰=4万元。

二、将旧房作为改造安置房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财税[2010]42号文第二条规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财税[2010]42号文

第三条规定:“对经营管理单位回购已分配的改造安置住房继续作为改造安置房源的,免征契税。”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只有“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的纳税人,才可适用“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政策,非“建造”者不可适用该项政策。财税[2010]42号文将该项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大至“转让旧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 24号)相关规定,目前为止,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作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均免征土地增值税。如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不是用于上述三种房源的,则即使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也应就其全部增值额按规定计税。而经营管理单位回购已分配的改造安置住房只有继续作为“改造安置房源”的,才能免征契税。如果回购已分配的改造安置住房不是作为“改造安置房源”,或者所回购“住房”不是“已分配的改造安置住房”,如上述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即使将其作为“改造安置房源”,均不能适用上述免征契税政策。

[案例]

某企业因搬迁拟于2010年6月份转让一栋2005年购买的房子,企业购房发票注明购买金额为300万元,购买时已按税法规定缴纳契税15万元(能提供契税完税凭证)。现有一商场想在此开连锁店和一改造安置房经营管理单位想将此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他们均出价500万元,该企业转让的房子不能取得评估价格。请分析有关的土地增值税。

[分析]

(1)法律依据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规定,纳税人转让旧房及建筑物,凡不能取得评估价格,但能提供购房发票的,经当地税务部门确认,可以将《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第(三)项规定的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的金额,按发票所载金额并从购买起至转让止每年加计5%计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规定,计算扣除项目时“每年”按购房发票所载日期起至售房发票开具之日止,每满12个月计一年;超过一年,未满12个月但超过6个月的,可以视同为一年。

(2)土地增值税的处理

如果转让给商场,则

1、扣除项目包括房地产原价、转让环节税费。房地产原价包括原房地产权属登记价格,以及转让方原购入该房地产时缴纳的印花税、契税和支付的登记费、中介费。转让环节税费为转让方在本转让环节缴纳的营业税、印花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转让房地产支付的交易服务费、中介费,假设共计345万元;

2、加计扣除金额=300×5%×5年=75万元扣除项目金额合计:345+75=420万元。

3、土地增值额=500-420=80万元,增值率=80÷420×100%=19.05%,应纳土地增值税=80×30%=24万元;

如果转让给经营管理单位,由于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则上述24万元土地增值税可以免征。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如果以市场价格分析,旧房的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在符合当地政策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转让旧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房源,以便于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获取更多利益;如果旧房的增值额稍微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也存在筹划将转让价格降低,使旧房的增值额不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空间。

三、个人购买改造安置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

财税[2010]42号文第四条规定:“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改造安置住房,可按1%的税率计征契税;购买超过90平方米,但符合普通住房标准的改造安置住房,按法定税率减半计征契税。”财税[2010]42号文第五条规定:“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及因拆迁重新购置安置住房,可按有关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和契税减免。”

契税的法定税率是3%—5%。《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37号)规定,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3号)对财税[2008]137号文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契税优惠政策问题进行了明确: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

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也就是说共同购买的这套改造安置住房,对其中任何一位购房者来说,都必须是唯一一套住房,否则就不能享受1%契税税率优惠。财税[2010]42号文同时明确,如果该改造安置住房面积超过90平方米,但符合普通住房标准,契税减半征收(1.5%—2.5%)。这和现行“对于个人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则暂减半征收契税”相比,虽然不再强调所购买的房子必须自用,但购买的住房必须属于普通住房的范围。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对普通住房应同时满足条件进行了明确: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2倍以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的具体标准。允许单套建筑面积和价格标准适当浮动,但向上浮动的比例不得超过上述标准的20%。因此,不同地区普通住房的标准可能不同,纳税人应关注本地的具体标准。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镇房屋拆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45号)文规定:对被拆迁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至于契税减免,财税[2005]45号文规定,对拆迁居民因拆迁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拆迁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拆迁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各省结合财税[2005]45号文规定对棚户区等拆迁涉及契税征收管理有细化政策,纳税人应注意掌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镇房屋拆迁契税优惠政策适用对象的批复》(国税函〔2005〕903号)明确,城镇房屋拆迁契税优惠政策适用的对象,应为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或共有权人以及领取拆迁补偿款的被拆迁公有住房的承租人。其他纳税人则参照财税[2010]42号文第四条规定执行。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文规定,棚户区改造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不征收营业税;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财税[2006]21号、财税〔2008〕137号文等文件规定,棚户区改造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土地增值税。所涉及的印花税,财税[2010]42号文第一条明确,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改造安置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开发商与改造安置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购买安置住房的个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例如,某市市民张三取得价值40万元的改造安置住房(假设该省确定契税征收率为4%)。如果该改造安置住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张三能提供首次购买住房证明,则张三应缴纳契税=400000×1%=4000元;如果该改造安置住房面积超过90平方米,但符合普通住房标准,则张三应缴纳契税=400000×2%=8000元;如果该改造安置住房面积超过90平方米,且不符合普通住房标准,则张三应缴纳契税=400000×4%=16000元。

下载案例分析及查账说明-城市房地产税税务稽查程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分析及查账说明-城市房地产税税务稽查程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