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在哪里——听“幸福的哲学”有感)
幸福在哪里?
——听“幸福的哲学”有感
有幸近距离倾听了周国平老师有关“幸福的哲学”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心灵被极度刺激的时代,怎样保持心灵的安宁幸福,听了这个讲座,我好像找到了答案——把宝贵的生命照看好,把心灵安顿好,人生就是幸福的。
记得小时候,父母问我;“刚,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啊?”,我天真的回答;“挖痞子锄地”。这句天真的话当时引的哄堂大笑,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是否还有其他人在场,更没有记得当时父母是否在笑,是否在苦笑,是否心里凉嗖嗖,脸上火辣辣啊。
这不能怪我天真,这就是我的家——一个河南普普通通的农民之家。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环境,人总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造就人啊。而等我从第一天上学开始,我认识了一个更新奇更有趣更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看不见的世界、精神的世界、灵魂的世界。从此,我爱上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真正的开始是从阅读和写作开始的。提起阅读,给人一种品味茶香的感觉,让我爱上阅读是从高中老师给我看的那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开始的,那是从上学以来第一本让我流泪的书,之后由于升学和应试等外界压力,我的阅读行为变成了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忐忐忑忑。大学为了奖学金,我又一次的忍痛割爱,怠慢了她。到了研究生阶段,我终于把自己的大量时间留在了图书馆——人称天堂的地方。曾祥芹曾说过,人生的开始不是诞生的那一天,而是与书结缘的那一刻,人生的结束不是生命结束的那一天,而是与书断交的那一天。
写作于我开始于日记,而长期不懈的写日记是受到一个残疾同学的影响,正因为他虽身体残疾却有着很强的意志力坚持写日记,我不服气,为了自己心中的这口气,我开始了日记的写作直到现在。日记写多了,意味着想的多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成长时的喜怒哀乐怨都包涵其中。感谢有日记的陪伴,让我走过了一段很充实的生命时光。
当然,如果我的阅读和写作都是功利化的,我相信我的生活不会快乐,我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不会持久。本着追求心灵的安宁和丰富而进行的阅读和写作才是最有意义和味道的。
生活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奇和变化,没有想到,原本完全可能继续耕耘农田的我却因为上学爱上了阅读和写作——我所认为的耕耘心田。在耕耘心田的过程中,我有了和康德相似的生命体验;在这个世界上,使我越想越痴迷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心灵才是我们永恒的家,我倾心于这里的耕耘和收获。
生命本身的需要是极其有限的,即使广厦万间,也只需一床而已,纵有山珍海味,也不过求一饭饱。满足生命的需要极其容易,而人们的精神需要却很难满足。人生最大的享受是精神层面的实现和体验,口腹身体之味与动物无异,人是自然之子只是根本属性,获得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幸福生活的基本点,而人更是万物之灵,拥有无上的智力自由、丰富的情感体验、高贵的品格追求等精神享受和追求,才是幸福的至高点。
距离动物性(物质性、生理性、)越远,距离人性(精神性、心理性)越近,人生会越圆满、越充实、越幸福。降低我们对物质性的过分在意,寻求心灵智慧的体验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人要作自然之子,保持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爱,人更要作万物之灵,充分享受精神的自由、丰富、高贵。
姓名:王肖刚
Email:846786820@qq.com
第二篇:“幸福在哪里”培训有感
“幸福在哪里”培训有感
山下湖镇 刘瀚龙
通过这次幸福感培训认识到,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资本,那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那样我们的教学才不枯燥,才能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及时传达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才有吸引力;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灵,只有心的宁静,才不会被外界纷繁的世界所诱惑,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着高度使命感,使命感让我们愈挫愈勇,使命感让我们心怀高远。
轻轻的合上双眼,一个轻微的游丝样的声音飘过来:我距离幸福还有多远?我默默地记下曾经帮过我的长者,正在鼓励着我的朋友,始终鞭策着我的学生,记在心底,从不敢忘却,也很少提起。我知道我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默默地记着,并且努力不要辜负了他们。有老师说,现今的老师,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还要承受学校内部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在学校每天像个上了弦的陀螺,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改作业,补差,光是这些就弄得你头晕脑花,脚踉跄,回到家又忙着照顾家庭,哪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可是我要说的是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第三篇: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电视上的白岩松,总是眉宇间拧成一个蝴蝶结,似乎有说不完的困惑,这些困惑,可能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也是国家的终极问题。10 多年前,白岩松写了《痛并快乐着》,思考他30年的人生;现在他又出了本《幸福了吗?》,把人生感受直接的快乐与痛苦上升到抽象的幸 福。但他额头上的那个“蝴蝶结”似乎扎得更紧了。
白岩松曾从梁漱溟提出的“人的一生要解决三个问题,而且顺序不能颠倒,第一个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个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个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角度浅谈过幸福。现在我也从中寻觅幸福。幸福不等于物质,幸福是非物化的东西。就从人和物关系来看,我个人觉得,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从个体的角度,还是从时代的角度,是大部分解决了,但不能说全面解决了。你要是GDP 第二了,从国家的目标来说,解决了物的问题,已经跨了很大很大的一步了。从给人角度谈,我们不必再为饥饿而担心,不会再担心无家可归。然而,30 来年的改革,你离它已经很近了,在物化的东西上,大多数人都有了很大提升。可是发现即使你得到了这些物化的东西,并不直接跟你原来以为的幸福画等号,这时候反差就出现了。英国有一个调查,说衣食无忧解决的最方便和最快的那群人,幸福指数是成反比的。美国人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写的《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通过美国近30 年的物化的对比,最后得出来一个结论:现在的美国人的幸福指数在逐渐降低。
第四篇: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有时我们常常抱怨,想得到幸福则么这么难;有时我们会抱怨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还有人会抱怨,一天这么累还想要得到幸福。他们的想法完全错误,其实幸福就近在咫尺啊!只是我们没有想开。想开了,才能看看到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生前是好心人,死后成了天使,常来人间寻找幸福。他给农民一头水牛,给路人盘缠,感到了幸福。次日,又遇诗人,他富有、英俊,妻子貌美。可他又幸福,天使犯了难,天使拿走了他的一切,一个月后,天使再来看他,他饿得半死不活,天使把一切还个他,他知道了什么是幸福。
幸福有时就在人们身边,只是人们没有觉察,也不懂得珍惜,只有失去了才觉得可贵。我们在学习之外的是要知道知足,只有知足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拥有很多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这样人才会幸福。
人们永远是幸福的!
西平行路小学五年级一班 刘培龙
第五篇: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寒假到了,老师让我们去寻找幸福,幸福到底在哪里呢?
春假期间,妈妈带着我去爬紫金山。刚开始登山,我精力充沛,浑身都是力气。于是便向山上跑去。忽然感觉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朝我微笑,鸟儿站在树枝上欢快的唱歌。我感觉我幸福极了,因为我很快乐。
再看看上山的人,有健康的老人、强壮的青年,还有妈妈鼓励调皮的孩子呢,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他们也是幸福的。
可是,渐渐地,我感觉越来越吃力了。到了最后一段路程了,我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了,大腿像石头一样硬。还是妈妈鼓励我:“宝贝,在坚持一会儿,马上就到山顶上了”,我才好不容易走到山顶。即使这么艰难,我也感觉自己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都陪着我,一起陪我爬山。
我站在山顶,眺望蓝天,感到胸怀澎湃;俯视长江,感到心胸敞开。这也是很幸福的。
原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只给细心的人去发现并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