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时间:2019-05-13 00:5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这是个新的老问题。说它新,因为手机刚刚普及也没有多少年;说它老,是因为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关于学生带手机上学的讨论就一直没有消停过,但至今仍无一个普遍适用的、能为三方接受的管理方案。最近几年,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的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从目前的讨论情况来看,反对声占了上风,但实际效果却几乎为零——谁能拿出个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很难。

在此,我不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言论,只就事论事地从纯技术角度探讨一下学生手机的管理问题,我的案例,就来自于我现在带的这个班……

写到这里,我的思路忽然岔开了——我发现现在很多规则的制定完全是荒唐可笑的,荒唐之处不在于规定本身,比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个规定本来不可笑,但是,和实际情况相比,绝对是一件滑稽的事。我想制定规则的人一定是不负责任的,他只知道把规矩定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有没有可操作性、谁来监督,根本不是他所关心的。事实是,谁也不会把规定放在心上,手机照带不误,因为从没有人来管规定执行的情况怎样。学校经常有这种滑稽的事,规定都有,但都是一纸空文,造成了学生养成了根本不会遵守规则的习惯,一直影响到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对规则视而不见,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根子还是在教育(我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单是指学校的教育)。

我们造成或助长了学生的狡黠,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和分析——遇到厉害一点的教师就老实一点,遇到不怎么负责或宽容一点的教师就钻空子,他们知道,规则的执行力度在于执行人的威力而不是规则本身的威力——养成这些坏习惯很不好,长大以后,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也会带着这种习惯,要么造成自己的损失,要么让规则的可信度下降。

关于学生手机的管理,最不动脑筋的做法就是简单操作:在班上宣布一下,所有人一律不准带手机,如果发现了,就没收。其实,谁都知道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说法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宣布完了就没事了,学生仍然在用,发现了,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没收。教师没有权力没收,所谓“没收”,也只是暂扣一段时间,最后还要还给本人或家长的。问题是被发现而受到处罚的学生只是认为自己的运气不好,从没有想过是自己违反规则,下次要做得更隐蔽一点,而不是从根本上认识到不应该这样做。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我们把学生都训练成了反侦破的高手。

我的这个班,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不是我高明在何处,我只是不愿意做一些简单而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我在班级里推行什么政策,第一原则就是要以理服人,让大家口服心服。理不讲透,不强行推进;理讲透了再执行,一旦执行起来就没有含糊的余地。我做一件事,一定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进展到哪一步就做哪一步的事,一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

能完全禁止手机进入校园吗?我看不能,特别是到了高中。有人说现在学生使用手机绝大部分不是用来和家长联系的,而是和同学朋友联系,所以不能让学生带手机。学生大了,难道不应该有自己的世界吗?难道一使用手机学生就会变坏?道理也不用分析了,我们不能掩耳盗铃,对这个现实视而不见。既然禁止不了,那就是要管理好,手机本没有错,需要制止的是不正确的使用手机。

和一般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是,我在自己班里并没有一开始就制定严酷的政策,把自己逼上绝路,而是先让问题暴露出来,再和大家讨论怎么解决。

第一步,宣传造势,观察准备。

最好不带手机到学校,避免麻烦。凡事都有两面性,手机能带来便利,也会带来烦恼。没有手机,一样可以和外界联系,关键是自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大众通讯工具,不存在炫耀的问题,当然,没有手机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如果你觉得弊大于利,就不要带到学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也挺好。没有手机的,也不必缠着家长买,以后确实需要了再买,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我确实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或没有,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不会看到学生使用手机就如临大敌,或形成职业习惯,看到了就收走。这种淡化、宽容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有时候我们越重视越反对,反而会强化学生的反抗意识。

讲清道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自觉遵守。一个班级是有自己的气场的,如果玩手机成风,自然会有一种暗示,更多的人会加入进来,如果有一部分人认为玩手机不好,也会影响其他一些人。

对于带手机到学校的同学,我们首先强调学校的要求,告诉他这是违规的行为,让在学校使用手机成为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首先制造这种氛围,让他感到难受。然后,暂时不采取其他行动,观察一下会有什么问题出现。

我知道,光讲道理对一部分人是没有用的,他们不以为然,以为只要不被发现就没事了,所以开学后不久就有人开始在上课时使用手机了,玩游戏、看视频、发信息,我这个所谓的实验班也不可能免俗。

要让他们上课不玩手机,首先必须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件事不好,建立是非观念。我在班上继续扩大宣传力度,告诉各位同学,上课时使用手机是规则不允许的,被发现了将会受到处罚。我的宣传力度是逐渐加大的,一开始是很温和地讲道理,然后强调规则,然后是在全班的警告。但仅限于此,仍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因为把这件事彻底管好得有个契机,没有身边切实的案例,教育的力度还不够。

我相信还是会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在铤而走险。很多人其实都是这样,明知道规则不允许,还是会因为挡不住诱惑而违反,事情不发生到自己头上是不会有切身的感受的。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如果总是违规,终有被发现的那一天。

班级学生分化成了玩手机的和不玩手机的两派而不是一边倒,其中前者占了大多数,后者人数较少但很顽固。这种分化减轻了工作量,因为大部分同学明确了规则之后已经自觉地遵守了,他们不仅不会让我操心,还成为教育其他同学的榜样,不玩手机的同学对少数违规同学有一种无形的震慑和影响。(班主任工作 www.xiexiebang.com】

2、确实有人不顾禁令继续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3、这件事必须要管起来,不然不良风气会蔓延;

4、目前要想完全禁止带手机到学校并不现实,所以,关键在于管理。

大家意见基本一致后就开始讨论处理办法。又是一番讨论,再次得出共性的东西:

1、第一次发现,暂扣一个星期,不必事先警告,因为规定已经强调过多次了;

2、第二次发现暂扣手机一个月,第二次的意思不是在同一个同学身上发现两次,而是只要有一个人被处理了就算第一次,下一次另一位同学违规就算第二次;

3、第三次发现则永久性禁止手机带入学校;

4、每次违规都要告知家长。

好了,讨论结果班长记录下来,作为政策执行。这里还有一些细节和技巧,不细说了,总体原则是大家要充分讨论,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所以,规则是大家提出的,不是我个人意志。这样执行起来的阻力会小很多,特别是涉及到真正处理时,被处理人无话可说。

完了以后把这些内容打印好,每个人自愿签字,作为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

第三步,加强监管,一步到位。

前期工作要慢、细致,准备要充分,适应期要足够长,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系统脱敏。一旦付诸行动,要坚决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既然大家讨论好了,下面就是执行的问题。

首先,每位同学登记手机号码,没有的填“无”,把号码全部整理好,和家长逐一核实,全班四十四人,有十八人没有手机或者手机从不带入学校,工作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强,另有二十六人每天带手机到学校。确认无误后进入监管、检查程序——上课期间随机拨打登记的号码,如果出于开机状态则视同于使用手机。

这一招大家事先并没有想到,底牌总是最后再亮出。虽然有些意外,但是细想一下没有反对的理由,因为老师不能时时刻刻巡视检查,而且即使巡视,也有检查不出来的可能。如果全部依靠老师的检查,则执行力度是肯定不够的,必须大家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躲避或存有侥幸心理。事前我们讲明白道理,让大家都能理解,上课时完全没有必要开机,反之,开机就有使用的嫌疑。

从规定出台之后到目前为止,随机抽查若干次,无一人次被发现上课时手机开机。管理基本成功。

是不是没有问题?是不是一劳永逸?

这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

第一,即使如此规定并且经过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但不一定表明没有问题。比如,对付开机的抽查还是有办法的,虽然比较麻烦,但并非对付不了。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任何规则都不可能滴水不漏,讲白了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如果有谁挖空心思非要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对抗规则,那也显得太无聊了,为了这几十分钟的关机,值得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吗?人如果到了这一步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而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冒着违规被处罚的风险在同学们的视线之下玩手机,心理压力会很大,当做一件事承担的风险和背负的良心的谴责超出了做这件事带来的愉悦时,每个人都会掂量一下,权衡利弊,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姿态。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认可。这就叫以理服人、环境育人。

第二,以后会不会出问题?很有可能。怎么办?不怎么办,现在就为此烦恼属于杞人忧天,我的原则是到时候再想办法,现有的办法既然好用,就用下去。当然,不能忘了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们以遵守规则为荣,破坏规则为耻。建立健康的荣辱观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班级风气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形成的。

我对孩子们说,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巩固一个好习惯,不必再为手机的问题烦恼了,我们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让我们都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吧。

遵守了规则,其实也轻松了,不必担心规则来惩罚你,换来的是更大的自由。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的,有时候,遵守规则就是获得了自由。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班主任工作案例:一名后进生的转变] [高中班主任工作案例]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们班仍有学生带手机。学生带手机,除了和家长方便联系外,还有一个好处是上网,聊天,听歌看电影。每周班会我都要提醒同学们如果谁不小心把手机带到学校了,请及时放到我的办公室保管,待周五放学后在拿回家,我相信同学们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要求,同时我也要细心观察。

3月3日,周一,下午大约3:00左右,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当时三名同学在一块)给我打电话说:手机在寇店已经修好了,马上回学校。我回答说:好。第四节班会课上,总结了上周工作后。(一般情况,我们班的班会是这样开始的:先由班干部总结上周工作,然后由班长从《读者》中选取文章让学生倾听。)我问了有没有带手机的同学?没人作答,很奇怪。手机刚修好会不在身上?这时,我点名问我们班的某同学:你的手机在哪里?XX同学回答:在寇店修好手机后让朋友捎家了!会这么凑巧?正好某朋友在寇店?我说:那你把朋友的手机号给我,我打电话核实一下!该同学说:不知道!笑话!这时,全班同学却都在看我和这位同学的一问一答,那意思是;看你怎么办?给学生一个台阶吧!给你三分钟的思考时候,很快三分钟过去了,毫无反应!我非常生气,去办公室拿了通讯录来到教室,这位同学仍面不改色!我只好拨通了该同学家长的电话号码,一句话“马上到学校来!”然后我马上关机了。就这样,放学时,家长匆匆来到学校,以为孩子出了大事!在我的办公室内,家长将这名同学训了一顿,手机也交出来了!当时,这名同学觉得有失脸面,对家长说:不上了!家长也很生气:不上学,回家干活去!

本来是为了维护管理的权威,不曾想出现一个这样的结局,我急忙又当起了“灭火器”,孩子嘛,有问题解决问题,不要说过激的话,否则会事与愿违,就这样又谈了半个小时,“手机事件”终于圆满处理了。学生和家长又恢复了平静。

事后,这名学生给我说:本来是等下课后,再私下交手机的,但不好意思在教室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却把家长风风火火的请来了!

我也在不断的反思:是呀,我完全可以再退一步,换成另一种方法:如果这名学生课堂上不想表态,可能是思想上正做着激烈的斗争,请这名同学下课后再交出手机,这样,既给学生面子,又达到了目的,岂不更好!

因此,我常想,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管理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上,请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多采用灵活的方法,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案例:手机**

班主任工作案例:手机**

我现在带的24中801的学生都是1997年前后出生的中学生。他们和80后的学生相比,最典型的社会环境是:受到大量信息的包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随着信息技术与电子产品的普及,班上47个同学中几乎30多个都有QQ号码,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的也不在少数。近三分之一的同学都有手机。中学生带手机在校内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诸如课堂上响起手机铃声、下课用手机听音乐,收发不健康的短信以及由此引发的攀比心理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感到担忧。

为了加强班级的管理,我开始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来。但仍有学生存有侥幸心理,忍不住带到了学校。即使有同学报告给我了,但学生如果把手机藏起来,然后就不承认,我也不能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去搜身啊。我只好在上课或下课时勤于观察,只要当面发现学生拿出来,就当场没收,然后由家长来讨。

初露端倪

今天是物理课,班上的纪律一直不是太好,于是我照例到班级的后门来巡察一次,突然看到班上王畅同学举止有点异样。我从侧面只能看她对着教室门口的右耳,但她用手托着腮,并捂着左耳。当她感到班上突然变得十分的安静,便知道我来了,于是慌忙把好像是类似耳机的东西塞进抽屉。虽然角度不好,看得不真切,但我已猜出是在用Mp4在听歌。如果我这里冲进教室,在这短暂的两秒时间里,王畅就能把东西藏起来,而让我暂时无法搜到,我以前就吃过这样的亏。这样不仅尴尬,而且也是对任课老师的不礼貌。于是我就先把王畅喊出来,正好也快要下课了。我等到下课,在王畅的抽屉里发现了竟是一部手机。

我感到既很气愤,又很失望。王畅在班上成绩最好时考过班上的第九名,而现在在我三令五申反复强调后,她竟然还敢带手机到学校来,而且还是在课堂上听音乐。有着十四年班主任经历的我,还是很快把火压下去了,面对低头认错,默默无语的王畅,我只是简单的告诉她,让她的家长来讨。下一堂课课间,班上王畅的前桌,也是她的好朋友余洁来告诉我,这是她的手机,好像是替她来认错,又像是想要要回手机。

手机事件的一波三折,就此拉开帷幕。当时我哪里知道,只是不想把事情变得复杂化,告诉她,手机是从王畅手上收来的,我会把手机还到她的家长的手上,至于手机是你带来的,这也是不对的。下午最后一堂课背地理,因为八年级期末要毕业考试,背好一个走一个。这恰恰让某位同学有机可趁,提供了最佳的“作案时间”。

再起波澜

第二天在办公室,我无意中突然发现收上来的手机不见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不记得放在哪里了,也没在意。可下课后,班上有几位男同学来报告说,被没收的手机在季陆川那里。我顿时激动起来,难道是王畅从我的办公室拿走了吗?她胆子竟然这么大吗?于是我立刻把王畅喊来,看着我怒气冲冲的样子,她显得有点紧张,结结巴巴的说:“不是……我拿的……”,低着头,还不时的用眼角来看我。(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我反问她:“拿了什么啊,谁说是你拿的,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王畅知道说漏了嘴,涨红了脸,辩解道:“真的不是我拿的?”我一气之下,打电话给她妈妈,接电话后,她妈妈也很着急,恨不能插翅飞过来,问清是怎么回事。可单位还没有下班,暂时来不了。等到放学时,我在校门口发现了王畅妈妈焦急的身影。我便和她边走边谈,因为她家就在学校附近,很快便走到她家。

家访了解

一番详谈之后,我才了解到,王畅的父母离异,现在是妈妈一个人带着她。而她又是公务员,工作时间比较固定,如果管不到王畅,就让她一人在家,可王畅不自觉,偷偷的学会在网上聊天,玩游戏。为了方便与女儿联系,随时知道她的行踪,便给她配了一部手机。想不到联系的作用倒没怎么发挥出来,反而让她迷上了玩手机,有时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下课时还在比较谁的短信新鲜好玩。至于晚上做作业时,手机一直放在旁边。现在被没收的手机确实是余洁的,是王畅和她换的。当她的妈妈想停掉她的手机,为时已晚,王畅又是哭又是闹,她对手机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

第二天,王畅的妈妈打来电话,说手机确实不是王畅拿的,是班上一位男同学那天下午背书后主动帮她拿的,王畅不敢要,又把它给了班上的季陆川,结果被班上同学发现了。王畅不想出卖那位男同学,王畅妈妈想让班主任替她保密。面对家长善意的求情,我不置可否,心想有没有更好的结局呢。

谈话攻心

又等了一天,王畅并没有到我这里来告诉我那个男生是谁,更没有把手机还给我。我便产后了怀疑,从王畅的手上没收了手机,她最着急,也最有可能来拿了手机。但现在如果王畅不说出那个神秘男生的姓名,又如何证明不是她拿的呢?难道让那个男生“逍遥法外”吗?,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但这种做法肯定会对班上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而我又不能随便猜疑,因为没有证据,弄错了还会对别人产生心理伤害。既然这件事只有王畅知道,还是以她为突破口吧。至于手机我不慌着收上来,因为我还期待着有人完璧归赵啊。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找到王畅心里此时此刻最想得到的,满足了她这个心愿,事情就能查个水落石出。而她最想得到的不仅是那部没收的手机,而且是老师公开的还给她,承认它的合法性。还要不辜负那位帮她的男同学,因为供出来,不仅连累别人要受批评,而且出卖同学,谁还愿意和她做朋友呢,毕竟别人是为帮她才冒这个险的。

于是,我对王畅说:“你说出他的名字,是在帮他洗脱“罪行”,我保证不会惩罚他。在老师办公室趁老师不注意拿走东西,这是偷窃的行为啊,你就忍心让他一辈子背着这个罪名吗?”看到王畅的犹豫,我趁火打劫接着说下去:“如果还是不想让我知道,就让他偷偷的再把手机还到办公室,我再把手机交到你妈妈的手上。不就意味着事件的圆满解决吗?不但手机光明正大的回到你的手中,而且那位帮你的男同学也算是心理上得到了解脱。看着王畅怀疑的眼神,我真诚的朝她点了点头。我坚信接下来就是并不漫长的等待。

再度宽容

第四天早上,我故意来得比较迟,我见到桌上手机的那一刻,我差点激动的哭起来。虽然我成功了,但我的身心都很累。手机事件的一波又三折就这么接二连三不可思议的发生着,也在双方的意料之中满意的结束了。虽然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那个神秘男生是谁,但他毕竟把东西归还了,毕竟他们都还是13、14岁的学生啊。班级管理要严格,但教育和惩罚还是应以宽容为主,给他们的机会多一点,他们就离自弃与堕落远一点。直到前不久,王畅的妈妈还是忍不住告诉我,那个神秘男生根本就是扔出的烟幕弹,但确实不是王畅拿的,是好朋友女生余洁拿的。

事后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我还利用班会课组织开展了《初中生是否该带手机的进校园》的辩论会,又邀请了部分家长参加了“中学生用手机的利与弊”的主题班队会。结果理越辩越明。支持孩子用手机的家长都一致认为:手机好比是一根绳子,可以随时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不会出现孩子放学不回家在外面玩的现象。但大都支持班上的规定,不让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即使带了在校园期间也要关机,不能拿出来,上学、放学的路上再开机。经常带的还要在班主任那里登记、备案,让班主任心中有数。班上的手机潮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平息。

收获点滴

我个人认为,中学生最好不要常用手机,因为学生年龄小,不能控制自我。手机游戏、不健康的短信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容易造成孩子间的攀比行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4条也规定:“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而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这是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违背的。

90后的独生子女们,是一类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敢于表现,但叛逆;个性张扬,但自负。由于他们还未成年,在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我个人认为,中小学生还不是一个创造价值的人,正处于成长与学习阶段,思想还不成熟,不加强引导,容易引起偏差,出现一些社会问题。

这个案例只是我一个90后学生的典型案例,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探讨对90后学生心理的把握和教育方式,处理问题上可能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希望专家可以多多给予批评、建议。

第四篇:学校管理案例:“学生”碰上“手机”

“学生”碰上“手机”

[案例] 手机作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其优点是不用多说的。但是就是同一样事物,在学校中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手机禁或不禁成为各学校的一桩烦心事。

某职业中学的班中有一学生的手机在上课时铃声大作,满堂哗然。老师事后将其叫到办公室。因为该生此举影响了课堂秩序,按照惯例,老师准备将手机暂时保管起来,希望和家长取得联系后再处理此事。不料这位学生“语出惊人”:“因为手机是贵重物品,请老师写张收条给我”。周围的老师听了哭笑不得。

一些学校对于手机得原则是:不提倡,不限制,但要加强管理。校方制定了一系列的条例,如:教学期间,教学楼、试验楼、视听楼以及会议场所等一切教学场所内不应使用移动通讯工具;不应携带移动通讯工具进入课堂;考试期间不应携带手机进入考场,一经发现,一律视为作弊;学生宿舍22时以后不得使用手机,避免影响他人休息。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在家长签名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班主任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等。

而在网站上大家各抒己见,赞同声、反对者此起彼伏。

有些人认为:信息时代,应该去利用信息。比如出去玩或活动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从网络上了解很多信息。比如可以了解到一些旅游景点、科技设施,可以作为搞活动的参考依据。还有,平时各校学生会干部之间联系,用手机很方便。对于住校的学生更是微利与父母联系更方便。

而另一些则认为是多此一举。他们认为学生带手机主要还是赶时髦、炫耀的心理在作祟。学生用手机一般都是干些无关紧要的事:给另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发短信息,中午呼外出的同学顺便买点东西进来,还有就是打游戏什么的。学生纯粹是为了一种追求时尚的感觉,到底能有多少用处,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除了读书考试,学生不应把精力过多地放在那些暂时还属于成年人的“消费品”上,毕竟学习是第一位的事。更可怕的是,手机往往会接到许多不良信息,各种带色笑话、无聊谩骂充斥其中,至于用中奖等圈套行骗的更是比比皆是,防不胜防。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能有把握不被诱惑,不为所动吗?

[问题与讨论]:

1、如何看待“低龄手机族”这一现象?

2、学校该不该制定“禁机令”?

3、对于学校出现的新事物我们应如何处理?

[分析]:

“同学们,上课了!请大家自觉把手机关掉,上课时间不许发短信„„”在一些中学中,这是老师们每天必做的“功课”。一位老师说,眼下手机已经成为干扰学校秩序的一大罪魁。无独有偶,最近有媒体报道,为防偷拍、防铃声、防作弊,美国、日本、英国等一些中学纷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对学生使用手机加以限制。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手机、汽车等科技产品随处可见,就连平日被人们认为最清幽的学校,也随处可见到同学们打手机、发短信等。

那么手机到底该不该禁?

某市教育部门对其下属的9所中学学生手机持有者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使用手机用于紧急联系用途的为5%,上网聊天21%,通话聊天48%(包括谈恋爱),玩游戏11%,下载图片铃声12%,拍数码照片3%。而另一项关于学生持有手机的动机调查则显得更是离谱而近乎荒唐。40%的学生认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不论需要与否,都应当配备手机;19%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求,证明自己的家庭实力,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21%的学生认为,持有手机是为了除学习外的其他娱乐消遣;只有10%的学生是从实际联系的需要,考虑购买手机;另外10%的学生认为学生无须拥有手机。

从以上的数据表明,对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中学生而言,手机还只是一个流行玩意儿,并没有多大的实际功效。况且手机对学生也有几大危害:

一是不安全。首师大校长石彦伦认为,手机是贵重物品,孩子带手机上学很惹事。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容易丢失,给老师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一些不法分子见手机起意,专抢中学生手机,有的还伤了孩子。孩子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也引起了不少纠纷。

二是影响学习。学生在上课时即使不敢玩,心里肯定也老想着手机上面那些有趣的东西,说不定趁老师不注意时,就会偷偷地拿出来玩。这样听课,成绩怎能上去?再说,要是上课前忘了关机,在课堂上铃声响了,既影响同学听课也打扰老师的讲课进度。

三是引发攀比心理。刚刚考上某名校的高一新生,非让妈妈掏4000多元买了一个彩屏手机,这已是他上中学以来换的第五个手机了。只要手机新款一出来,总有许多中学生缠着父母买。给孩子买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不给孩子买吧,怕同学瞧不起孩子,难为了家长,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四是危害健康。一位从事职业病防治的教授表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一般来说,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当把手机放在耳边时,有些游戏的伴音比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旁边的噪音还大,最差的手机噪音达133 分贝,大大超过120 分贝的痛苦极限。

但是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公众意识淡薄,如果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往往对它只字不提,连教育者自己都没有兴趣,更不用说加紧研究相应的对策了。致使新事物到了一定程度后,我们便对它束手无策,最后只好一禁了事。其实这种碰撞在社会进步中自然发生。当我们不可能避开这种现实情况时,主要的问题应该已不是“中学生该不该用手机”,而是“怎样正确引导手机时代里的中学生”。

面对近四成中学生拥有手机这样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现实,若一味强硬地说“不能用、不许用”,显然难以奏效。我们应该清楚,如今的学生赶上了“手机时代”,“手机”和“学生”两个词碰在一起是必然的。所以“可疏不可堵”不失为一条好的对待原则。如果单纯地对他们说“不”,反而会激起学生更大的好奇心和抵触情绪;如果有效管理加上正确引导,那么手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肯定会降到最低。

在学校中,首先老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准开手机。其次,要加强监督,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等。此外,也是最重要的,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一起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在手机的问题上,通过努力,不仅可以使学生使用手机走上正常的轨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上产生一个飞跃,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会与一个又一个“手机”之类的新名词相碰。这种现象是常态。处理好此类矛盾,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道试题。但请记住,别认定只有“该”或“不该”一刀切式的答案。

很多时候答案并不是惟一的,“惟一”的只是我们的头脑。

第五篇:班主任应帮助学生管理好手机-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管理好手机

中职学生学习压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觉得成天无事可做;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使大多数学生喜欢上网,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电脑、手机对一部分中小学生产生的是不良的影响,有的甚至是危害,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不能阻止科技发展的步伐,不能让社会倒退,强制学生不玩电脑或者手机。说实话我们往往对学生沉湎于游戏和成天玩手机也无可奈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这一代人因为时代问题,吃苦较多,他们一般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玩游戏、玩手机先是无所谓,后来就无法管了。但是老师不管不行,它不仅会影响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还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管好手机呢?

我们班接近60个人,个个是男生,人人有手机。很多学生整天整夜的玩手机,上网,玩游戏。怎么办呢?我采用集中管理的办法。在没有集中管理手机之前,我们班每天上课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上课会打瞌睡,要么就是偷偷玩手机。有些同学会整夜整夜玩手机,上课就睡觉。最典型的是向某、周某某等同学,早自习就开始打瞌睡,喊起来了马上又睡了,眼睛始终是红彤彤的,而且是不由自主的睡觉,肯定经常整夜的玩手机。他们每天会被不同的老师和领导收去好几个,不仅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也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后来我只好采用强制性措施,对手机进行集中管理。现在我们班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周六晚自习第一节课第一件事就是以寝室为单位由室长收缴手机,然后交给班主任保管至下周六课间操时发给他们,周六下午放假允许他们玩手机,给家长打电话。可是现在的学生似乎不缺钱,加上买一个旧手机很便宜,有的同学会准备几个手机,老师收了一个人又一个,不容易收绝。班主任发现后应及时收缴上来,周六时允许拿一个手机去玩,慢慢习惯了就好了。刚开始压力很大,一半以上学生有意见,吵吵闹闹、软磨硬泡不交手机;少数学生会耍赖,天天找理由向你要手机,不给就不走。贵在坚持,坚持几周下来,形成习惯后还是管下来了。平时他们要给家里打个电话什么的,也可以拿去打,但是必须即打即交。只是他们觉得麻烦,现在很少平时来找我要手机打电话了。手机的有效管理保证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家长们听说后也都很支持。

教师与学生传统的交流方式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针对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还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首先创立一个班级QQ群,邀请全班学生加入。周末或学校放长假时,可以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在群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班主任还可以利用QQ,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那个学生谈恋爱了,在QQ上几时提醒他(她)一下;谁谁谁手脚有点不干净,在QQ上委婉的警示他(她)迅速收手;某某某心理上有疙瘩,迅速和他(她)沟通……同时班主任通过自身的网上言行,教育并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身教和言教有机结合,有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我们不帮助他们管理好手机,我们的教育往往会起不到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帮助学生管好手机的意义,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引导学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循序渐进,坚持持久的抓,就会有效果。当然,班主任帮助学生管手机需要一个大气候、大环境,学校要不开手机店,不给学生卖手机,不提供给手机充电、缴费的场所,在学生管理规定方面特别强调合理使用手机等,有了学校的支持,学生沉迷网络、沉迷手机的现象会逐渐改变。

下载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工作案例:管理学生手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工作案例:温柔的“没收”手机

    班主任工作案例:温柔的“没收”手机刚刚做父亲,真的很忙。今天读报课时间我没有到班。除了上课,每天都要去看一看那些孩子,这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责任,因为离开了学生就没有老师的......

    班主任案例:当课堂遭遇学生玩手机

    班主任案例:当课堂遭遇学生玩手机我校是一所职业学校,学生玩手机的现象相当严重。我所带的一年级班级先后收过三个手机,最终通过惩罚背书的形式归还给了她们。她们被我发现,大多......

    班主任班级管理案例-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班级管理案例今年我接受了一个全新的班集体。结合自己在班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我谈一下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前不久,卫生扫除(因为我们班卫生打扫是隔一段时间换......

    学生手机管理自查报告

    西湖中学学生手机管理自查报告禁止手机进校园,能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促进学生文明守纪、健康生活、快乐学习、自信发展。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

    学生手机管理协议书

    南吕中学杜绝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管理协议为了充分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做出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规定。希望......

    班主任管理案例

    班主任管理案例 摘 要:班级管理是对学生进行的无形教育,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

    班主任管理案例

    走进“刺儿头”的心灵 井沟小学 案例: 小A是个公认的“刺头儿”。提起他,教过他的老师都连连摇头直说他无可救药。三年级时,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因受到老师批评而装病,让家长带......

    班主任管理案例

    班主任管理案例 案例背景: 时代在发展,中学生日常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手机成为校园“酷族”的新宠。中学班级中,80%以上的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家长给孩子配手机的目的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