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浩事迹报告会有感
昨日,怀着很久很久都没有产生过的激动心情,庄严而又崇敬并数次流下了许久都没有流过的热泪,十分专注地坐在屏幕前凝神地看完了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中共安徽省委在北京联合举行的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是小岗村人写的一副挽联,是在送别相伴6年的好书记沈浩时和着泪水写下的。”主持人甫一上台,台下700多位听众静声屏气,我相信,全中国此时在电视屏前的人都是同样的肃穆。安徽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首先讲述了沈浩带领小岗人走上致富路的感人事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沈浩用信念和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声情并茂地讲述起他和沈浩相处的那段日子。
手印,是小岗人内心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但它不仅仅是手印,它更是小岗人对沈浩的崇高褒奖和深深依恋。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讲述了为挽留沈浩三次按手印的心路历程。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沈浩收藏起对家庭的无限眷恋,把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小岗。让小岗村早日发展起来,让小岗人早日富裕起来,这是沈浩最大的心愿。生命可长可短,关键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有贡献。沈浩,他做到了……沈浩大学同学、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讲述了他与沈浩相交26年的点点滴滴。
沈浩啊,你可知道,小岗还有多少事要与你商量,小岗人还有多少话没来得及对你讲。你可知道啊,90多岁的老母亲还在等着你,等你给她再梳梳头,拉拉家常。你可知道啊,妻子还在等着你,等你回去为家里添上更多的温馨。你可知道啊,你那乖巧懂事的女儿还在等着你,等你给她再次点燃生日的烛光……主持人又请出了沈浩的四哥沈明儒,给大家讲述泪水背后的故事。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先行者,小岗村的进步也就是中国农村发展缩影。沈浩决心与小岗人一道,不断创新,把小岗村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小岗。但是,沈浩却没能看到这一天。他倒下了,倒在了秋夜的小岗,倒在了小屋内那简陋的板床上。沈浩在小岗干了6年,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夏树“跟踪”了6年。作为报告团成员,他眼里的沈浩是多么的坚强!
“基层工作是最辛苦的,也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作为干部可能觉得一件老百姓的事无所谓,但是在乡亲们眼中可能就是一辈子遇到的最大的事。”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干部王博对记者说,向沈浩学习,就要多联系基层实际,尽力解决百姓身边的大大小小难事。
中组部干部教育局李文娟和同事不停地拿纸擦眼泪:原来不知道小岗还这么穷,这么落后,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沈浩能一住就是6年,真是不容易啊!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李景平告诉记者:城里环境很好,到那么艰苦的地方能在任期满后还继续留下来,村民们都按下手印把他留下来,做基层干部就要做这样深受群众爱戴的好干部。
农业部机关服务局章政表示,沈浩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生命价值不在“长度”在“高度”,一个人不管干什么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感,生命才具备“有高度”的可能。
河北涿州开发区大学生村官尹天佑在媒体上看到了沈浩同志事迹的报道后,非常想听报告会,昨天下午接到来人民大会堂听报告会的通知后十分激动。他认为,作为一名农村干部,就要像沈浩一样扎下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精神支柱和前进方向。而2007年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的北京密云县密云镇大唐村大学生村官李义表示,我国农村需要更多的像沈浩这样的基层干部,自己要以沈浩为榜样,扎根农村一辈子……。
沈浩同志的崇高品德和行为为全中国共产党员们重新树立起了一个光辉的典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资本私有利益欲望膨胀中几乎迷失的危急关头,是沈浩同志用年轻宝贵的生命再次点燃了希望!
第二篇:沈浩事迹报告会
沈浩事迹报告会实录
[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同志们,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开始。
[翟卫华]:全体起立!奏国歌!请坐下。
[翟卫华]:沈浩同志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作为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安徽凤阳县小溪河镇任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因积劳成疾,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在小岗村任职六年来,沈浩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事业无私奉献,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实践了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小岗村脱贫致富,在广大群众心中树起了共产党人的丰碑。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对沈浩同志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同志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特别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学习沈浩同志的崇高精神,今天,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中宣部,财政部,中共安徽省委在这里联合举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翟卫华]:刚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亲切接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号召大家向沈浩同志学习,争做沈浩式的优秀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贡献力量。李源潮同志亲自出席今天的报告会,并将做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亲切关怀。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各主办单位的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北京、河北基层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代表共七百多人。
[翟卫华]: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报告团成员,他们是安徽省凤阳县县委书记马占文同志。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同志。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金昌同志。沈浩同志的哥哥沈明儒同志,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同志。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夏树同志。下面请工作人员向报告团成员献花。[15:40]
[翟卫华]:现在请报告团成员做报告。[15:41]
[解说]:三十一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在“大包干”的红色手印上,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三十一年后,安徽凤阳小岗村一位村书记,用他那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他就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他就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
沈浩同志。
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这是小岗村人写的一副挽联,他们在送别相伴六年的好书记时,和着泪水写下的。
这也是沈浩同志的真实写照,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小岗村人。请听安徽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为您讲述沈浩带领小岗走上致富路的感人事迹。[15:45]
安徽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
报告标题:《带领小岗走上致富路》
[马占文]: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前不久胡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亲切看望了沈浩的家属。沈浩这样一个村书记去世,会受到总书记中央领导的关注,为什么?为什么沈浩的离去会让小岗村感到如此悲伤和不舍?小岗村曾经为中国改革做过重要贡献,可是,由于受传统农业和小生产方式的束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徘徊不前,群众的思想也难统一,村干部班子换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反而问题越来越严重。六年前,沈浩来到小岗村,让他感到最沉重的一句话,为了找准小岗村科学发展之路,沈浩废寝忘食,他走进一户户农民家里,和乡亲们共同探讨致富的思路,他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华西、南街等农村学习考察,开拓视野解放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沈浩和小岗村人终于开始摆脱单一传统动也得发展模式,向发展现代农业,商贸旅游,村办特色工业方向转型。沿着这个发展路子,沈浩进行了不懈的奋力开拓。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由于京沪太路线隔开了小岗村的联系,从凤阳县去小岗村要绕行二十多公里,这是发展工业和旅游的最大瓶颈。他要修桥,但是谈何容易,但是他迎难而上,终于把工程技术人员请到小岗,小岗村铁路桥合成的时候,南京段整整停运了四十分钟。
如果说解决交通问题主要是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那么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必须由小岗村人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才能实现,这在大包干发源地似乎尤为困难。2006年,沈浩从上海引进一家公司准备到小岗村发展规模养殖,需要流转一部分土地,一开始个别农民以为要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无论怎么解释都想不通。为了做通村民的工作,沈浩一趟趟亲自上门,给大家解释。可是刚刚丈量土地,就有媒体报道,一时间外界议论纷纷,各方高度关注,甚至有人指责沈浩的改革是在否定当年的大包干。那段时间,他的思想压力特别大,我到小岗村去看他,那时他的嘴上都起了泡,嗓子也沙哑了。我问他怎么看待这些议论,他说大包干,党中央一直关注小岗村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才是富裕小岗村的根本出路,我也知道,改革是有风险的,可是当年搞大包干的风险不更大吗?只要能使小岗富裕起来,我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呢?他把目光移向远方,泪水也无声的滴落了。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一种敬意和欣慰从心底里犹然升起。在沈浩努力下,到去年底,小岗村土地流转规模达到两千多亩,经济效益提高了两倍。
2008年9月30日,党的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小岗村,对小岗村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殷切的希望。胡锦涛热情勉励他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后来沈浩激动告诉我,那一瞬间我什么辛酸和委屈全没了,我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沈浩在日记中写到,总书记到小岗来,对我们既是荣誉更是动力,农村有困难更有机遇,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不久,他和大家共同研究制定了建设小岗村的发展目标,提出利用五年时间把小岗村建成现代农村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作为村党委主要负责人,沈浩一直紧紧抓住村党组建设这个关键,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他根据村民意见和建议,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提出小岗村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合完成实现制度,大大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效率,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委员引进好的效率,沈浩东奔西走,今年元月5日,美国的官员专程从美国来到小岗村吊唁沈浩,他清晰记得就是在去年这一天,受沈浩邀请他率总部成员来小岗村考察,那天特别冷,虽然约定时间是上午十点,可沈浩早早跑到村口不停的张望。张博士说,当我握着他冰冷的手,看着他热切而真诚的目光时,我的心被他深深的打动了。就这样,去年1月8号,总投资15亿元的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技产业园落户到小岗,这是一个里程碑。
六年来,小岗村共引进项目13个,20亿元,目前到位资金2.3亿元,乡亲们说这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六年,家家都住上了新房,这是村容村貌变化最大的六年,这是小岗村民生改善最显著的六年。更为重要的是,小岗人的观念变了,心更齐了,发展思路清晰了,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小岗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几万人,小岗核桃供不应求,小岗村五个工业项目已经竣工。就在小岗村的美好蓝图一天天变成现实的关键时刻,沈浩却泪倒了,倒在他住在六年的小屋里,倒在他无限热爱的土地上。离开了他无法割舍的小岗村,父老乡亲。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他忠实的履行了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他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他发扬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他弘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他具有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群众工作本领,他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是机关干部下基层,为群众服务的先进榜样,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涌现出的生动典型。
在他倒下的地方,必定会有更多的人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在广袤的田野上,必将有千万个沈浩带领群众奔向富裕安康的明天,谢谢。[15:57]
[解说]:凤阳鼓楼,苍然屹立。
历经六百年风霜雨雪,朱元璋亲笔书写的“万世根本”依然遒劲而厚重。
人民乃国家之根本,土地乃农民之根本。
作为农民的儿子,沈浩知道这“万世根本”所具有的千钧力量。
不放弃,不懈怠,勇于担当,顽强拼搏。
真心换真情,实干得民心。
沈浩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讲述他和沈浩相处的那段日子。[16:00]
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
报告标题:《群众心中的好书记》
[赵家龙]:我报告的题目是群众心中的好书记。作为沈浩的助手,我和他朝夕相处,几年来,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让我俩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2009年11月6号早晨6点50分,是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时刻,快来人,快来人,沈书记不行了,听到村民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跑到沈浩的床前,老沈老沈你怎么了,可无论怎么呼喊,他再也没有醒来。
我看到他攥紧拳头的右手紧紧压住胸口,这是猝死的症状,我突然想起8月21号,我和沈浩从江南大学办事返回过程中,他对我说最近老感到胸口闷得慌,我劝他到医院看看,他说等忙过这阵子再看看,我没有再催他看病了,就是这让我深感愧疚。沈浩,我的好兄弟,为了小岗村,你累坏了身子,操碎了心,你这一走,我们该怎么向你的家人交代呀?临走时,你的手还紧压住胸口,案头还摆放着工作的完成时限表,我知道你是舍不下小岗。
六年前,沈浩刚来到小岗村工作,有村民议论,省城来的干部,是来镀金的吧,可沈浩却笑呵呵的走访农户去了。时不时碰到冷脸他也从不生气。一户人家,家属和两个孩子有精神病,没人操持家务,家里脏,灶台上,饭桌上苍蝇飞来飞去,一般人不愿意去他家,沈浩知道后,特地去他家看看。快中午时沈浩说就在你家吃饭,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一盘烧青菜,一碗米饭,一顿最简单的午饭,拉进了沈浩和村民心中的距离。他跑田头走农户,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农民家里的饭就端起来吃,他为特困户办了低保,修建了住房。渐渐的,村民和他拉起了家常。有村民说集体资产长期被少数人占用,很多人有怨气,沈浩问清原委,他知道这是小岗村在看他敢不敢碰硬,能不能干事,对此他直面矛盾不回避,三番五次上门苦口婆心做工作,甚至通过法律途径,最后收回20间公房等集体资产。为了推进工作,为了坚持原则,沈浩还承受了很多的委屈,小岗人慢慢的接纳和信任这位新来的书记。
在小岗工作生活了六年,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他睡觉也不插门,村民只要找他,无论白天黑夜,随时可以走进他的房间。2008年3月,新合并的小岗,面积和人口都扩大了十倍,来找沈浩办事的人更多了,他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的觉,我们看他太累了,心疼他,就背着他一合计,在他住处的楼梯口焊了一个铁门,就是想让他睡个安稳觉,没有想到他看到这个铁门却说装这个干什么,乡亲们来找我肯定有事,安上铁门不就把我和他们隔开了吗?被他一顿数落,我反而更加敬重他,也感到了老百姓在沈浩心中的分量有多重。这扇铁门自打装上从来也没有锁过,就一直敞开着。
六年里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回家的时间总共不到一百天,一心扑在小岗的发展上,他给困难户送粮送油,陪无保户过您,他外出招商用真诚打动人家,他和群众谈心,坐在一条板凳上。去年2月底,在落实引进GLG深加工范围时,有两百多座坟墓需要迁出,在农村动祖坟是犯忌讳的事,更是农村的老大难,为了稳妥做好这项工作,沈浩带着我们逐户做思想工作,并且选在空地上新建了坟墓,还铺上路,为的就是方便群众迁坟。有一个延续两百多年的家族墓地,安了32个先人,这家人认为这是风水宝地,不愿意迁移,沈浩带着我们一家家上门做工作,老人们想不通就做年轻人的工作,再由年轻人劝说家里的老人,又请这家有威望的长辈出面劝说,群众的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他们说,沈书记处处为我们着想,小岗搞好了还不是我们的实惠,沈书记,我们听你的。很快村里的男女老少扛着铁锹上了田地,都是忙着迁坟的乡亲。看着乡亲们跪在地上祭拜,沈浩双手抱拳,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给你们的先人鞠躬了。沈浩深深地弯下了腰,他的眼泪和乡亲们的眼泪流在了一起。此情此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在群众中赢得高度信任的强大力量。我们仅用了三天时间,204座祖坟就全部迁移完毕,GLG项目按时入住,半年后民用田试产成功。
六年来,沈浩团结带领村干部班子,埋头苦干,把纸上一幅幅蓝图变成了现实。通往省城县城的交通便捷了,自来水通了,文化广场建好了,新的居民小区入住了,小岗村一天天在变化,可带领我们拼搏奋斗,为小岗村呕心沥血的好书记却永远地离开了。把无尽的哀思留给了深深爱着他的乡亲们。2009年11月12号是沈浩去世的第七天,也是农村讲的头七,我们原打算一大早就去墓地纪念他,可当天我们连续接待了好几批前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的干部群众,一直忙到天黑,才抽出身冒雨来到他的墓地,在微弱的手电筒光下,他的墓前早已摆满了水果鲜花,和烧了一地的纸钱。我默默点上一支烟,对他说:兄弟你都看见了,大伙心里丢不下你,我们想念你。今年过年,我们再也不催你回家了,我们准备把嫂子和孩子接过来,在村里一起陪你过年。
沈浩,请相信我们,我们会像你一样,心里揣着群众,扑下身子干事,把你描绘的蓝图实现。小岗村一定会越来越富,越来越好,谢谢。[16:10]
[解说]:这是手印,它是小岗人内心最真实的表达。
如果说,小岗人第一次按“手印”,是为了吃饱饭而“要地”;那么,小岗人第二次按“手印”,则是为了致富而“留人”。
沈浩在小岗待了六年,小岗也在沈浩的带领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岗村变了,小岗人富了,但是,小岗人反而怕了,怕沈浩离开,怕心气儿散了。
2009年9月24日,小岗村人第三次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而这密密麻麻的手印,足足有186个。
这哪里是手印啊,这分明是小岗人对沈浩的崇高褒奖和深深依恋。
沈浩啊沈浩,小岗才刚刚跨进富裕的门槛,小岗还要发展壮大,你说,这节骨眼上,小岗咋能离开你呢?
2009年11月7日,小岗人再一次按下红手印,而这一次,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
什么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一个基层干部的最大政绩?
做沈浩那样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请听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讲述为挽留沈浩三次按手印的心路历程。
报告标题:《因为他,我们又按了三回红手印》
[严金昌]:我报告的题目是,为留住他,我们按了三回红手印。六年前,沈浩来到小岗村,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干实事,能吃苦。我记得他在村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当时,村子中间还有两里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一开始村里面打算请工程队,可最少也得五十多万,考虑钱太多,沈浩找来一些沙,定下来,由群众出工自己干,不仅能省钱,还能让村民挣一些钱。修路的那些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搬砂浆,什么活都干。有一次他看到刚搬好的水泥露在屋子外,他又一时找不到铁锹,又怕浪费了,他把袖子一卷,双手插在水泥下,一捧一捧捧到屋檐下,浑身都是泥浆。等路修好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眼里。等路一修好,我们一算帐,我们省了二十多万。
这次修路是小岗村大包干以来的集体劳动,村民通过这件事看出来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沈浩时刻惦记我们老百姓,谁家有难事急事,他心里都有一本帐,我们小岗村都说有困难找沈浩,其实往往你不去找他他就会来找你。
2005年夏天有一个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沈浩马上想有一家还住在漏雨,他一下从床上起来摸把雨伞就出去了,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鞋子在泥里拔不出来,他干脆光脚跑到他家,一进门看到屋里到处漏雨,房间上的雨水直接往下流,他急忙跑到床上,把孩子抱到怀里,跟他们父母说还不快走,帮他一家找了一间房子暂时安定下来。忙了大半夜,雨水汗水混在一起,浑身湿透了才把他们家安顿好。因为这件事,沈浩下定决心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他想方设法四处筹钱,年底,第一批住宅新区终于建好了,这年春节,26户村民欢欢喜喜板进了新居,漏雨这一家也在村民帮助下住上两层小楼。86岁的老大娘,沈浩怕她不小心摔着,一直记着这事回合肥专门给她买了一个新的拐杖,大娘说,我认为他是随便一说,没想到他真的给我送来了,这个拐棍我用着踏实。沈浩对群众像亲人一样,群众也把他当自家人。有一天早上沈浩一开门看见大娘站在门口,大娘说就是请你去我家吃年饭。沈浩怕打扰他们,连忙说老人家你的心意我领了,我就不去了。大娘说我头一回请干部回去吃饭,你不去不行。沈浩怀着感激的心情吃了这顿难忘的年饭。等他赶回合肥已经是大年三十晚上九点多钟,他妻子还坐在饭桌前眼巴巴等着他。将心比心,乡亲们觉得已经离不开这位村里来的干部。转眼,沈浩到小岗村快三年了,这三年他带我们修通了道路,住起了住宅小区,盖起了农贸市场,人均收入从2300元增长到5000元。小岗眼看就要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三年任期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这些人什么都不怕,坐牢都不怕,在2006年的春天怕了,怕什么呢,怕沈浩走。他怎么能走呢,我们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说什么都要把他留下,大家让我去找沈书记。那天下午,我找到了他,说沈浩你不能走,他先是低着头,烟直接点上,他抽了两口,叹气说我真的想回家,来小岗村三年,我老母亲没有见过几次面,女儿跟我也不亲了,还有我有些工作没有做到家,觉得对不起你们。听他这么一说,我握着他的手说,沈浩你这些年为我们把心都操碎了,可是小岗正在大变样,你要真走我们怎么办?我们都想好了一定要把你留下来。就这样,我们98户当家人按下红手印,向组织上请求,把他留在了小岗村。这一留又是三年,三年来,沈浩带着我们搞起了规模养殖,引进了GLG等大项目,全村人均收入增长到六千六百多,是六年前的将近三倍。
他还费尽心思,请专家辩证了小岗村农村建设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全村干部群众精气神提起来了,发展的信心很强,大伙儿都盼着沈书记能带着我们继续奋斗,迈入全国富裕农村的行列。可他第二个三年又要到期了,我们的心里是留也舍不得,放也舍不得,真是左右为难。有一次我试探性地问他,沈浩你给我说个实话,任期要满了,你还愿意再留下来吗,沈浩大咧咧地笑着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于是,2009年9月22号,我们86个当家人又一次按下了红手印,想要再次留住这位好干部。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几个多月后,我们离不开的沈书记竟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来,就突然地走了。沈浩呀,我的好兄弟,我们的好书记,你不能走啊,我们实在是舍不得你。大伙儿含着悲痛,第三次按下了红手印,亲手把他的骨灰安葬了小岗。把我们的沈书记永远地留在了小岗。去年11月8号,我们小岗人流着眼泪把沈浩的骨灰接回了村,那天晚上,在沈浩的墓前,我大哭了一场,沈浩呀,现在我家每年收入好几万,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我们从心眼里感激你。我家饭店还是你给起的名字,饭店就要开张了,可是你还没有喝上我开业酒,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老天呀,难道我们三年前把你留下来留错了吗?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可是,我们的沈书记却没了。沈浩啊,我对不起你呀,我们没有照顾好你,要不是当初我们大伙儿一起挽留你,也许这时候你正在省城上班,你早已把你的老母亲接回到城里,尽你的孝心,你也能多陪你的爱人,帮她做做家务,你的女儿也没有送回老家上学了。沈浩,我们的好书记,你永远活在我们小岗人的心中。谢谢。[16:23]
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解说]:大地苍茫,小岗心伤。
沈浩啊,你怎么走得那么匆忙。
你可知道啊,小岗还有多少事要与你商量,小岗人还有多少话没来得及对你讲。
你可知道啊,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还在等着你,等你给她再梳梳头、拉拉家常。
你可知道啊,相濡以沫的妻子还在等着你,等你回去,再收拾收拾咱那个家,起逛逛菜场。
知道啊,你那乖巧懂事的女儿还在等着你,等你给她再次点燃生日的烛光。
自古忠孝难两全。沈浩他也有痛苦,他也有不舍。当他面对至亲至爱那期盼的目光时,他的泪水情不自禁、潸然而下。
接下来,让我们请出沈浩的四哥沈明儒给大家讲述泪水背后的故事。[16:25]
沈浩的四哥沈明儒
报告标题:《我见五弟流过三次泪》
[沈明儒]:我是沈浩的四哥,沈浩是我五弟。五弟去世已经两个多月了,可我至今还没有回过神来,我实实都在思念五弟。五弟从84年考上大学至今,离开老家已经两个六年了,这两个六年里,我们兄弟俩带一块儿最亲就是他在小岗工作期间的三次流泪。第一次是在04年的五一,那个时候他刚到小岗任职不久,五一前夕他给我来一个电话和我商量说,四哥,我在小岗工作千头万绪,担子很重,今后恐怕两个月都难回家一趟,你弟妹工作又忙,平常老娘一个人在家里,我实在是放心不下,我想把老娘送回萧县老家由你们来照顾,我说那好啊,老娘自从96年以来就在你家生活,我们早该尽尽孝了。五一节,我夫妻俩到合肥接老娘,五弟是依依不舍,上车的时候五弟说老娘,儿子要到农村小岗去工作了,一时不能好好照顾你,请你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就去接你,说完他扑腾一声跪在老娘面前,给老娘磕了个响头,等抬起头时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接着他走到我家属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说四嫂,老娘拜托你和四哥了。车子开动了,五弟招着手喊老娘,老娘,保重啊,呜呜的哭。
五弟是出了名的孝子,老娘一些小事他都非常注意,自从参加工作以后,每年春节回家,他都换上一些五块,十块的零钱,塞在老娘的枕头底下,等晚辈给老娘拜年,老娘随手抽出一张给晚辈压岁钱,这个时候老娘最高兴,五弟在旁边看的也是眉开眼笑。老娘自从回到老家以后,五弟每次来看他,不是给老娘梳梳头,就是给老娘洗洗脚,晚上不走,就睡在老娘床前沙发上,陪老娘说话。我看得出,五弟真是舍不得离开老娘。去年春节,五弟用手机给老娘照相,我说做什么用,他说把老娘的照片设置成手机的墙纸,想老娘的时候就看看。在小岗整理五弟的遗骨时,我们打开他的手机看到老娘的照片,都呜呜地哭了。
第二次见五弟流泪,是在08年的春节,五弟一家回老家过年,除夕晚上我们兄弟几家在一起吃团圆饭,饭桌上我三哥的儿子问五弟说,小叔,听说明年你们小岗要上不少大项目,能不能介绍一项工程让我做做,这也比我在外面跟人家打工强,五弟听了把筷子一放,严肃地说,这可不行,派我去小岗是让我把小岗的经济发展起来,是让小岗人民尽快富起来,而不是给咱们自家谋福利的,这个忙我不能帮,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当时叔侄俩争的面红耳赤,饭桌上也很尴尬。吃过年夜饭,大家不欢而散,在守年夜的时候五弟就说四哥不是我不想帮家里,是我不能帮,如果这个头一开,小岗人怎么看我,以后他们怎么看我,小岗的发展不容易,都是我们拼出来,累出来的。你看你比我大五岁,可是你的头发还乌黑的,我的头发基本上都全白了,他忙说四哥我现在的头发那是染黑的,说了他用手扒开头发,看头发根都白了吧,我瞧到鼻子一酸,心疼的是不得了,便劝五弟,你不但头发白了,人也瘦多了,如果太累了,就回厅里吧。五弟沉默了一会儿说,小孩的发展已经迈上了快车道,我任职期满,组织上让我留下,我决心再干三五年,带领小岗人把这个农村改革的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富村,全国的强村,人民的富村。如果组织上要我回去,我要争当一名小岗村的名誉村主任或者是顾问。小岗人留我,这个农村的发展需要我,我是最舍不得离开小岗。可是我对家庭亏欠的太多了,四哥,我真正理解了不能两全的含义啊,我对不起这个家,说了五弟的眼睛流出了泪水。
第三次见五弟流泪是在去年的3月7号,五弟夫妻俩因为工作太忙,08年的暑假一开学,就把女儿送回老家的萧县读高中,小侄女从省城来到偏僻的县城,非常想家,想爸爸想妈妈,3月7号这天,是她的生日,听说爸爸要来学校陪她过生日,高兴的是不得了,放学铃一响就跑到学校门外张望,可左等右盼,十二点多了还没见爸爸的影子,小侄女很不高兴,问我说四伯,是不是爸爸今天又不来了呀?这时,五弟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原计划早点赶到萧县,今天上午又接待两批客商,可能晚到了,要我小侄女再耐心等会儿。一点多了,五弟终于到了,我们简单吃过饭,就到操场草坪上切生日蛋糕,这时候小侄女还在生气,一句话都不说,五弟为了哄女儿高兴,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他说乖女儿快别生气了,看爸爸给你露一手,说着在草坪上翻起了跟头。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几个跟头下来累得坐在草坪上直喘粗气,小侄女看到再也忍不住了跑到五弟面前,叫了一声,爸爸,我想你,就是想你。便抱着五弟哭了起来,此时,五弟也眼含热泪,他搂着女儿,一边给女儿擦泪,一边嘱咐着女儿。上课铃响了,父女俩难舍地分了手,五弟望着女儿抹着泪跑回了教室,等他转过身来时,已是泪流满面了。他带着哭声说,晚上还有会,我回小岗了。儿女是妇女的心头肉,父母是儿女的大靠山,带五弟遗体告别仪式上,小侄女泣不成声地说,爸爸呀,你怎么一句话不说,丢下我和妈妈就走了呢?以前再忙,一年我们还能见上几面,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的好爸爸。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却见到了五弟的三次流泪,我明白五弟的泪水中饱含着对慈母的眷恋,对小岗村的热爱和牵挂,五弟,你放心地走吧,老娘那里有我们替你尽孝,女儿有我们替你照顾,你的事业,有跟你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替你完成,会把小岗建设的更加美好,谢谢大家。[16:38]
[解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沈浩收藏起对家庭的无限眷恋,把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小岗。
让小岗村早日发展起来,让小岗人早日富裕起来,这是沈浩最大的心愿。
生命可长可短,关键要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有贡献。
沈浩,他做到了,沈浩的人生就是优美的旋律、华彩的乐章。
请听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讲述他与沈浩相交26年的点点滴滴。
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
报告题目:《抹不去的记忆》
[朱长才]:我报告的题目是抹不去的记忆。
26年前,沈浩和我是同龄财经专科学校的同学,但是我俩都是学生干部,彼此交往很多,从那时起,便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段日子,沈浩的音容笑貌就像过电影一样不断地在我脑海里浮现,沈浩出生在安徽萧县的一个小村庄,家里兄弟姐妹七个,他是老小,他的父亲过世早,中学时代他就辍学回家务农,改革开放后家里经济条件逐渐有了好转,沈浩才得以重返校园继续读书,考取了大学。在校期间沈浩学习非常勤奋刻苦,1984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学校寝室教室的灯都已经熄了,我为了第二天开展活动的事寻找沈浩,在宿舍我看到了他,微弱的灯光下沈浩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书,谈完事情我劝他早点回去休息,他坚持说再看一会儿,我一个农家孩子能上大学不容易,我要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生活中沈浩像一个大哥处处关心同学,那个时候学校发放助学金,按照他的条件他可以发放助学金,但是他把这个名额让给其他困难的同学。沈浩自己省吃俭用,帮助同学却十分大方,班上有一个同学父亲去世了,因为家里太穷,连办丧失的钱都拿不出来,沈浩知道后马上捐出十块钱,并在班上发动大家捐款帮助这个同学渡过难关,那个时候的十块钱,几乎是沈浩一个月的生活费。大学期间,品学兼优的沈浩先后多次被评为学校三好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1985年,他是全校唯一的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也是全校唯一的省级三好学生。1986年毕业前夕,沈浩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为数极少的学生党员。毕业后,沈浩和我先后被分配到安徽省财政厅,他在综合处主要从事国债的发行兑付等工作。每当有新的出台,沈浩认真研究,并提出意见。当时一些不法商贩倒买倒卖,严重破坏了国债声誉,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沈浩主动调研,宣传国债支持,还成立了国债服务部,国债的柜台发行,流通转站实现了一条龙服务,此举得到了财政部的肯定和表扬,安徽国债工作由此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沈浩有着一份热心肠。一次一位老大爷心急火燎地找他,拿着一个被老鼠咬成碎片的国库券找沈浩,沈浩陪他把国库券粘了起来,老大爷说你真是大好人,这可是我和老伴的养老钱。沈浩是一个责任很强的人,一年冬天我俩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那天晚上天特别冷,我外出归来,看见沈浩的房门虚掩着推门进去,见他裹着重重的棉被,蜷缩在床上,赶紧问他怎么了,他晚上独自一人骑车去印刷厂,因为路面结冰,人摔的很重,他还是强忍疼痛把文件送到印刷厂里,看着伤的不轻我立刻送他去医院,医院给他处理后叮嘱他休息几天,但是第二天他就一瘸一拐出现在办公室。在财政厅办公室,沈浩就是这样坚韧刚强,任劳任怨,他以优秀的品德和出色的业绩赢得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美。
2004年2月12日,沈浩肩负组织的任务,带着小岗的期盼多小岗任第一任书记,在当天日记里他这样写到,今天我正式到小岗任职了,我一定按照省委的要求,领导小岗村群众全新全力为小岗谋发展。沈浩为小岗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六年他四处奔波,跑项目跑资金,多番寻求支持。为了及时掌握政策信息,谋划和推动小岗快速发展,每次回合肥他总会抽出时间到财政厅转转,找领导汇报和同事交流,中心话题始终是小岗的发展。
他每次都来去匆匆,常常过家门而不入。2007年11月16日,在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凝结着沈浩心血和汗水的小岗村建设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在一片掌声中,我看见沈浩开心地笑了。替领导过去向他表示祝贺,并拍着他的肩膀说,这个规划起点很高,沈浩你的担子很重,可要加倍努力。沈浩动情地回答,请领导放心,我和小岗人哪怕豁出命也要把它变为现实,小岗将来一定成为真正的富村强村。
从此,壮志在心的沈浩就像是一匹不知疲倦的战马,直到生命的最后。2009年我去萧县农村看望沈浩的老母亲,当时老人家刚刚知道沈浩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沈妈妈见到我,拉着我的手,边哭边说,我的乖乖走了,丢下老娘走了,他是我的好乖乖,我强忍着泪水不停地安慰老妈妈。临别时,沈妈妈特别嘱咐我,你要听党的话,把人家小岗的事情搞好。我知道,沈浩回家时,老妈妈也经常是这样叮嘱他的,现在,她老人家是希望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去继承沈浩的未尽誓言,把小岗村发展的更好。
我的好同学,好同事沈浩,他就这样走了,一句话也没有留下,但他与我相处二十六年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力,他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财政人更好为国理财,为民服务,在推进科学发展的伟大征程中奋力前行,谢谢。[16:49]
[解说]: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的进步也就是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
沈浩决心与小岗人一道,不断创新,把小岗村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小岗,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不负“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光荣称号。
但是,但是沈浩却没能看到这一天。
他倒下了,倒在了秋夜的小岗,倒在了小屋内那简陋的板床上。
冬日的江淮平原,苍茫寥廓。沈浩静静地长眠于他挚爱的小岗大地上,而他留给人们的思念如滔滔江河绵绵不绝。
请听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夏树为大家讲述他眼里的沈浩。[16:51] 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夏树
报告题目:《立在农民心中的丰碑》
[夏树]:我报告的题目是立在农民心中的丰碑。跟踪采访沈浩六年,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去凤阳,去小岗,去那里寻觅鲜活的新闻素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是去和沈浩做最后的告别,是去送他最后一程。从灵堂到殡仪馆,从殡仪馆到小岗村公墓,成千上万闻讯赶来的父老乡亲,泪眼模糊,悲痛欲绝,沈书记一路走好,沈书记永远和小岗在一起,那一幅幅白纸黑字的挽幛,寄托了农民兄弟对这位书记的挚爱和哀思。78岁的老人深患重病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殡仪馆,来看沈最后一眼,他是为我们小岗人类死的,就是爬也要送他,孩子,我来接你回家。年仅七旬的杜大妈在灵堂里哭哑了嗓子,沈浩你怎么就这么丢下我们走了,天哪,天哪,怎么死的是你,不能拿我换你吗?为了定格这些场面,我含着泪水穿行在送行的人群中,用颤抖的手一次次照下快门,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也从内心在不停地追问,沈浩,一个从省城来的选派干部,为什么能受到老百姓这样的爱戴?忘不了第一次采访沈浩时的情景,那是2004年2月9号的上午,安徽省委给省职单位选派干部送行,沈浩因为被选派到小岗村,成为我的采访对象,我问他,你在省职机关工作了这么多年,能适应农村的工作和生活吗?他不加思索地回家,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愿意到农村去为农民做事,这是对自己,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深秋时节,我去了小岗,看到他正在和村民一起修水泥路,他过来和我打招呼的时候,先把手放在衣服上擦了一擦,他说你看我像个农民吗?二十多年没干过这重活了,当我握住他那粗糙的双手,看到他和小岗农民在一起充满了精气神,我感到他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村书记了。他在小岗找到了服务农民的大舞台。
2005年12月中旬,我又去小岗,走进村西头沈浩的住处,那间十几平米的小屋,一张桌子,一盏台灯,一个书柜,一张床,洗过的,没有洗过的衣服都堆在椅子上。我知道,沈浩的爱人在银行工作,夫妻恩爱,他们在合肥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可沈浩远离妻子、女儿和高堂老母,一个人在小岗村的小屋里历经寒冬酷暑,住了一年又一年,有时候回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一身的泥一身的汗,在他心里始终揣着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这是沈浩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他在日记里面写到,这几年在小岗村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是作为一个丰富的人生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虽苦尤甜。
作为一个记者,每次到乡村采访,我都深切地感受到这项工作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为改变农村面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是沈浩在小岗村的第三年,按照规定,到年底他就可以回到省城的机关工作了,国庆节前我去凤阳,和他有过一次长谈,那时,他的内心非常的矛盾,妻子女儿盼着他回城团聚,老母亲需要他在身边照顾,可小岗的百姓更盼着他领着大伙儿继续干。一头是亲人,一头是百姓,一种情愫两厢牵挂。一个多月后,安徽省委欢送第三批选派干部,沈浩又站在了队伍里,沈浩,我理解你,你做得对,在亲人与小岗百姓的天平上,你又做出了一次新的抉择,小岗,在你沈浩的心里真是太重,太重了。沈浩他更加没日没夜地扑在小岗的工作上,他已经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小岗。
记得有一次沈浩在小岗给我打电话,托我给他女儿买一些学习资料,我感到他说话的时候,有些伤感,就问他怎么了?他说刚刚接了女儿的电话,女儿告诉他学校开家长会,同学问她,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爸爸,你是不是没有爸爸?沈浩被选派到小岗任职的时候,父女俩难舍难分,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找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在背面写到我爱你爸爸,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就这样,沈浩怀揣着女儿的无限依恋和深情寄托去了小岗,六年来,女儿的这张照片就一直摆放在他的床头,沈浩,他把对女儿的深深抚爱献给了小岗村的孩子,改造村小学,建幼儿园,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对困难户的孩子们更是格外牵挂。一次在小岗村采访,村民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下着漂泊大雨,沈浩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提着奶粉,来到村民的家里,屋里正滴滴答答漏着雨,出生没有几个月的孩子没有奶水吃,在床上大哭,沈浩说赶快拿热水来,给孩子冲奶粉喝。沈浩他伸手摸摸孩子的小脸蛋,用他的家乡话说了一句我的孩啊,以后你的奶粉我包了。沈浩他把自己一颗的心给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沈浩,他把自己一切都奉献给了小岗,成了小岗村农民群众离不开的小干部,他为基层干部,他为机关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目前,安徽省正在选派第四批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全省广大机关干部向沈浩同志学习,积极要求到农村去,到一线去,还有许多干部要求到小岗去,去接沈浩的班。全国各地的许许多多机关干部,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纷纷表示以沈浩为榜样,把群众的拥护作为最大褒奖,把群众离不开作为最大的政绩。沈浩走了,但沈浩的精神永存。谢谢大家。[17:02]
[解说]:热血铸就英雄魂,浩气长存天地间。
沈浩的一生,短暂而平凡。
沈浩的精神,伟大又崇高。
他那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他那一件件感人的事迹,都深深地、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里。
大爱无疆,大道至上。
沈浩,用他全部的生命展现了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
沈浩,用他满腔的热诚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生、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沈浩离开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看江淮大地,正奋发进取。
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
沈浩永远与我们一路同行![17:05]
[翟卫华]:同志们,刚才报告团的六位成员饱含深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做了一场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报告,使我们深受教育启发,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报告团成员精彩的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表彰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沈浩同志的崇高精神,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沈浩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决定,追授沈浩同志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现在请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宣读追授沈浩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大家欢迎。[17:06]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
[沈跃跃]:下面我宣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追授沈浩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沈浩,男,安徽萧县人,1964年5月出生,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2月,沈浩同志作为安徽省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凤阳县小溪河镇任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的群众两次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到派出机关要求将他留任。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
沈浩同志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是机关干部下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榜样,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的典型。到小岗村任职六年,他全心全意、无私奉献,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找到了一条适合小岗村发展的新路,改变了小岗村“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过富裕坎”的困难局面,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300元增加到6600元,村道修好了,家家户户改善了住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称他是“我们离不开的干部”。沈浩同志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学习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振奋精神,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沈浩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中央组织部号召全国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向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学习他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学习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群众工作能力,做忠实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好党员、好干部,做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好党员、好干部,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党员、好干部,做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新贡献!宣读完毕,谢谢大家。[17:09] 报告会现场的媒体记者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讲话
[翟卫华]: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讲话。[17:10]
[李源潮]:同志们,刚才我们共同听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他的事迹十分动人,十分感人,也十分教育人。我和大家一样,思想受到了教育,心灵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洗礼。我们为小岗村有这样的好书记,我们党有这样的好干部而感到骄傲。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无不称他是好人,他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担任书记,六年的道路是很不平坦的,在他刚到小岗村的时候,出难题的,挑毛病的,拆台的,天天都有。但是沈浩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没日没夜,无私无畏地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于把小岗村团结起来,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二十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所以小岗村的村民两次集体按手印,不让他离开。在他积劳成疾,突然倒下之后,村民们又第三次按手印,请求上级把他永远留在小岗。我前不久到小岗村去调查沈浩同志事迹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一个党的书记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基层干部的最大政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对沈浩说的,这是群众对党的干部的最大褒奖。
沈浩同志是一个在学生时代就入党的共产党员,当他所在的机关因机构改革分流干部的时候,他主动报名去参加学习,当省级机关组织万名干部下农村的时候,他主动报名去当村官,他明知道小岗村条件艰苦,矛盾复杂,但他义无反顾地住进了小岗村,与小岗村的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命运。他犯过难,生过病,挨过打,但是他都忍了,因为他把这看作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不仅要呕心沥血,而且要忍辱负重的人民公仆。他上有老母,又是出名的孝子,下有女儿和爱妻,平日感情很深,但是组织上根据小岗村村民的要求,希望他连任三年村书记的时候,他无怨无悔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离别老母和妻女,留在了小岗村。他是一个真正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共产党员,沈浩同志是一个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他官不大,责任很大,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都要看他的能耐。他把这种责任化成一种动力,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改变了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过富裕坎,给小岗村民带来了希望和盼头。他是在对人民负责的信念下,为人民干事,为人民造福,为人民鞠躬尽瘁,他是一个真正的向人民负责的基层干部。
沈浩同志是一个在省级部门当中名不见经传的机关干部,在财政厅待了近二十年,还只是一个主任科员,但是他把到农村基层工作当做干事创业的机会,把到小岗村当书记,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匐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块儿吃苦,为小岗把心都操碎了,他的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他的艰苦奋斗使他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的光荣称号。从他的日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奋斗和付出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知情的同志都说,沈浩改变了小岗,小岗也造就了沈浩。沈浩在小岗的成长奋斗史,为广大机关干部展示出一条到基层锻炼成长的人生之路。沈浩的成长与社会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沈浩的身后站着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九十岁的母亲临别时叮咛他要听党的话,完成好组织交代的事,他十岁的女儿过生日的时候给他寄语:爸爸我爱你,别做贪官。他所在的单位领导在他最难的时候,到小岗去看望他,帮他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他的派出机关在他农村任职期间提升了他的职级,这些都是沈浩在小岗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动力。可以说沈浩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造就的英雄模范。
沈浩同志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实践三个代表,像他那样实践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开拓进取,踏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我就讲这些,谢谢。
[翟卫华]:同志们,刚才李源潮同志高度评价了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要求全国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基层干部,以沈浩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开拓进取,扎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李源潮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我们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推动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举行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理会,很好的贯彻落实。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的带领下,以沈浩同志等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坚定信念,心系人民,埋头苦干,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第三篇:沈浩事迹有感
沈浩事迹有感
这几天,关于沈浩的优秀事迹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说实话,在看报道前,我根本不知道谁是沈浩,要学习他什么,看过报道后,我被沈浩同志坚韧的性格睿智的头脑和朴实的作风所感动,沈浩对人民群众有一份真感情,并且能够从一而终,不是短期作秀,他当之无愧是所有下派干部中的典范。但在此,我想说些不同的声音,这是我看道后的深刻感受。
一、小岗村的村民是不是太自私了点。2004年,39岁的沈浩放下优越的生活条件,告别家人来到贫穷落后的乡村拼死拼活工作了3年,使小岗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秋,小岗村已比很多的乡村富裕了,但村民还是摁下了186个红手印挽留他,他们留沈浩主要原因就是他能够带来很多的资金和项目。沈浩是善良的,他曾说:“我是吃了不少苦,但看到小岗村一天天在变化,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男人,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2009年11月6日,45岁的沈浩猝然离世,这次,小岗村终于将他永远留在了那里。
二、能力与职位相符吗。沈浩同志曾在安徽省财政厅这样的“大机关”一呆就是20年,直到挂职前还只是个主任科员。20年里 “无所作为”,而在下派的6年里沈浩就做出了出色的成绩,那时怎么没发现和提拔使用呢?沈浩在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如今“一死天下知”,胶裕禄、孔繁森等等已离我们而去的优秀干部,无不是死后才被人们所熟知,而后全国范围内进行报道,一窝蜂地学习,在三五年之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对了,有例外,雷峰,我想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因为每年的3月5号是学雷峰日,至少雷峰还有这一天能让人们想起,不管怎样都能学习一回,那其他曾经让我们学习的先进们呢,现在能说得出名字的又有几个呢!
三、对下派干部关怀够了吗,到位了吗。沈浩自觉服从组织需要到小岗村挂职,组织上就该为他多着想,解决一些子女读书等实际困难,让他少一些思想负担,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在忠和孝之间,沈浩选择了前者,但他的困难呢,有谁曾问过,有谁帮他一把,他的女儿,最后回到农村老家读书,他80多岁的母亲一年中都见不到他几面,他的妻子则挑起了一家的重担,沈浩体检出心脏不好,还让他留在山村,难道离开沈浩小岗村就不“活”了吗。沈浩和许多前辈一样“生的平凡,死的光荣”,在感慨失去一位好干部的同时,是不是也能把这些热情,关心分一些给他的家人,实在地解决一些困难,这才是对他最好的安慰。
沈浩的事迹发现得太晚,宣传得太晚,不仅没能保护他的生命,也让他的模范效应没能最大化,我们学习先进,我们需要先进,我们崇拜先进,但我们更希望先进能活在我们身边,而不是面朝一堆黄土和黑白照片去缅怀他,可惜他,毕竟活着的典范更能起到示范作用。
又是一年清明雨纷纷,不知明年你的坟前是否会向今年一样“热闹”,但愿人们不会把你忘记。
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
第四篇:学习沈浩事迹有感
奉献与创新
—观电影《第一书记》有感
该片以倒叙的形式生动的展现了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片头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病重在医院抢救的场面,给观众一个沉重的遐想。随后镜头把我们带回到2004年的凤阳古城,凤阳是朱元璋的出生地,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钟楼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提的四个大字“万世根本”格外醒目。
片中真实的纪录了2004年2月,沈浩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广大村干部和村民的再三挽留下,连任6年来,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看到这部影片后,使我不由的想起当年拍摄的电影《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系列既感人又教育人的片子,正是这种“革命加拼命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看到的《第一书记》又是一部非常好的“红色电影”,尽管它的票房收入可能没有一些大片高,但是它的教育意义、社会影响、特别是对党员干部心灵的呼唤、对年轻人世界观的认识,这些价值是任何大片也无法比拟的。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秘密签订契约,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即搞大包干。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特别是二十多年来小岗村的发展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影片紧紧围绕着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这个核心,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重新打造了小岗村新的品牌。
片中有许多台词非常发人深省,例如:“一夜解决了温饱问题,二十年没能跨过致富的门槛”。是啊,决定改革容易,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啊?仅仅是温饱问题吗?为什么二十多年来农民还是背朝黄土脸朝天围绕这块土地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靠天吃饭啊?影片中几次把镜头切换给当年的三个改革带头人在扫马路的情景,特别是沈浩同志去小岗村的路上车就陷在呢里,让人感到心酸啊。小岗村的困境根源在哪里?
自从沈浩同志上任后,以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革命大无畏精神,呕心沥血为老百姓办实事、同侵占公物的人做了坚决的斗争。要想富先修路,他亲自到各级部门跑关系、筹集资金为小岗村修路、建房、重建纪念馆、迁坟、招商引资办高科技企业、兴商贸、科学种田,搞农家乐生态游„„。乡亲们一次次的大红手印,一次次的挽留。都给观众留下了深
1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台词非常简朴而真诚,更多的是用行动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例如:爱人看到他在乡村生活艰苦托人买了一只奶羊,他却派人把羊直接送给了五保户老人,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和感人的场面。
影片最后以沈浩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此刻,许多人都无法抑制激动的心情,我也是泪水夺眶而出,心里在说,太感人了!
看完了这部片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决心要好好写篇观后感,但又总是不知从何下笔。我反复在想这样几个问题,影片为什么反复给凤阳古城楼上的“万世根本”特写啊,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我觉得有两层含义,一是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为题是首要问题,粮食问题是根本,二是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历代王朝大小官吏要想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必须廉洁奉公,这才是万世根本。再有就是沈浩媳妇那句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同志感慨道“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可见他对当官的淡漠,对做事的信心。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老百姓,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作为那些当官的应该再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中国农村的改革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这些话题似乎太沉重了,总之,改革的未来任重道远,需要有千千万万个沈浩这样的共产党员站出来,用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带领百姓走上发家致富的路。
胡宝林
2010-8-11
第五篇:学习沈浩事迹有感
学习沈浩事迹有感
重于泰山,精神永存
“小岗村--红手印”又一次传入我的耳畔,又一次感动了我,然而,这一次让我更加震憾的是它们的党委书记:沈浩!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沈浩同志从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2006年底,沈浩同志任期届满之时,98户小岗农民再次按下红手印强烈挽留,沈浩同志怀着对小岗的无限热爱,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毅然放弃回城,继续担任村书记,成为当时全省唯一一个连任两届的下派干部。此刻,沈浩在这里留下的荣誉我不想多说,因为,更让我心潮澎湃的是,最终,沈浩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这里!这些天来,沈浩事迹一直深深的感染着我,在此,我想谈谈我这些天来心里的一些感受: 我们要学习沈浩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 他生活简朴,一直居住在村里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床、一张桌子,洗过的、没有洗过的衣服都堆在椅子上。房间的陈设是那样的简陋,还不如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工作忙时,随便吃几口填填肚子,一件毛衣穿了多年也舍不得丢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已,不谋私利,无愧于党,无愧于民,只愧于母亲、妻女与自己!终因积劳成疾,他长眠于小岗村,年仅45岁。小岗村人民伤心,我想所有知道沈浩的人都伤心。因为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爱。胡锦涛做出的“沉痛悼念,大力宣传”的批示,将他生命的光辉形象再次彰显。
我们要学习沈浩心系群众,从小事抓起的工作作风:
在小岗村挂职的6年,他做了多少在我们认为平凡的小事,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没人记得清了,能讲出来的只是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老奶奶的拐杖坏了,他不声不响从外地带来送过去;智障村民天寒衣单,他二话不说脱下大衣为他披上;村里的五保户生病住院,他自己掏钱将其送到医院;村民住房出现危险,他连夜冒雨动员搬迁„„他以如火的赤诚温暖着小岗群众的心,难道他有什么特殊能力?其实他也只是用行动践行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人生格言。他只是把群众的点滴难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解决到实处,用一片真心换来了与群众水乳交融、生死相依。
我们要学习沈浩肯于吃苦,顾全大局,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他以忘我的行动履行着自己的神圣职责。6年来,他带领小岗村200多户村民牢牢扭住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不动摇,结合小岗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努力增加集体收入,扩大村民就业,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促进了小岗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6年来,他带着小岗一起,埋头苦干,硬是把纸上的一幅幅蓝图变成了现实:县城的交通便捷了,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文化广场建好了,新的居民小区入住了,大包干纪念馆迎来了八方宾朋„„小岗的变化太大了!小岗的招商引资呈现井喷状态,小岗农民收入比6年前增长了近三倍,小岗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沈浩的离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农村工作者,我觉得学习沈浩最好的方式,是以沈浩为榜样,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以沈浩为榜样,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沈浩为榜样,要在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把群众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群众的要求有当作自己 的责任;以沈浩为榜样,更要牢记党的宗旨,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积极工作,为人民奉献,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