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法治理念,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公安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如何坚持法治理念,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公安
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授课人昭平县公安局何明东
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公安机关来说,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执法为民,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也是整个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广大民警的思想。要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专政、预防与打击、教育与惩罚、服务与管理、效率与公平等各种重大关系,自觉地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工作,实现执法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确保公安执法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
要进一步创新执法制度、机制,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要健全完善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及时修改或废止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不符合执法实际需要的规范性文件。要建立健全覆盖整个公安机关各执法领域、各执法环节的执法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进一步细化标准,严密程序,明确责任。要以强化日常监督和重点环节监督为重点,建立完善执法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公安机关和各部门、各警种、各岗位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要以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为依托,建立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和单位执法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动态化、经常化。
要进一步改进执法的方式方法,切实规范执法行为。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问题入手,深入查摆、深刻剖析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针对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研究改进执法的方式方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在公安执法工作中,既要做到依法严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和尊严,又要做到依法保障人权;既要做到实体公正,又要做到程序公正;既要做到严格依法办案、依法管理,又要做到文明执法,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切实让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健全案件法律审核制度,加强对重点案件和易出问题的执法环节的审核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公安民警执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探索建立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全程监督。要积极推行公安行政复议公开听取意见制度和诉讼赔偿情况通报制度,强化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制度的监督救济作用。要建立完善向人大、政府报告和接受质询制度,建立与检察院、法院的执法办案联系制度,健全完善特邀监督员制度、警民联系制度,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
要进一步强化法律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执法素质。要建立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制度,对不具备公安法律基本知识、难以胜任各执法领域领导职务的,要及时予以调整;建立完善公安民警法律学习培训制度,尤其要加强对新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法规和公安规章的学习培训,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加大考核力度。要积极推行执法资格考核考试制度,确保公安民警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熟悉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执法办案中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精神,准确把握案件的性质,准确把握事实、证据,真正做到依法、正确执法办案,确保执法办案质量。要进一步激发广大民警学法用法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警学法
用法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广大民警的执法素质、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
第二篇:树立四种观念实现四个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树立“四种观念”实现“四个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公安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涉及人民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正积极探索思考的一个新课题。要积极回应好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四种观念”,努力实现“四个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稳定观,实现“社会平安、和谐稳定”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是公安机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公安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在平安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坚定不移地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隐蔽战线的斗争,维护政治稳定。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公安机关必须切实把维护稳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牢牢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二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多样多发。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规律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主动发现矛盾、积极化解矛盾上下功夫,努力把工作做到前头、把功夫用在平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将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治安稳定。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打击、防范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把打击的重点指向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通过深入开展命案攻坚、“扫黑除恶”、“两抢一盗”、“查禁赌、毒、黄”等专项行动,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同时,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着力建立起打防管控一体化的防控格局,创新防范和打击犯罪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稳定。
二、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整个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执法监督也更加广泛,这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自觉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是在更新执法观念上下功夫。在执法服务中,我们要把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着力点,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弄清“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的问题,消除以管人者自居的特权思想,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标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在提升执法素质上下功夫。要积极适应执法环境新变化,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三考”活动,采取“以案释理”、“以案释法”等形式,强化民警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进一步健全民警个人和单位执法档案,完善日常执法考评和执法考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升办案水平和质量;要加大法律教育培训力度,立足岗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员到有关部门跟班作业,邀请法律专家、办案能手传授知识,通过比武、竞赛等形式,开展执法技能练兵活动,练好执法基本功,提高民警执法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执好法、服好务。三是在注重执法效果上下功夫。执法不仅要合乎法律规定,而且要公正合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如果我们生搬硬套法律条文,不以法律精神为指导,不把公安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就会出现执法不合理的现象,就会削弱法治的教化功能,也会强化被处罚人的对立心理,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执法活动中,要顺势而为,主动适应当前执法环境的新变化,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执法活动的根本标准,进一步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处罚与教育的关系,做到宽严相济,把实现公平正义作为公安执法工作的价值追求,落实到践行“三个最大限度”理念的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时时体现公平、处处凸显正义,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最优化。
三、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实现“管理有序、公开透明”
公安机关承担着大量行政管理职能,这些
职能都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调整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群众满意。一是更新管理理念。要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管理理念,更加注重运用教育引导的手段进行管理,改变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
进行管理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换。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事事、处处、时时以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为重。要进一步树立“有限政府、有限公安、有限行政”的观念,牢固树立按政策办事和依法行政的思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严的管严,该放宽的放宽。二是规范管理行为。要全面清理现行公安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取消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项目,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规范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行政效能。要实行“阳光”管理,所有行政管理窗口单位除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依法向社会公开办事制度、工作程序、收费标准,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发言权和监督权,做到既管理有序,又透明高效。三是创新管理机制。要按照既有利于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又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原则,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公安管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要强化社会化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各方面社会管理资源的作用,创新公安管理社会化工作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公安行政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工作格局。要借助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创新人口、行业场所等管理机制,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四、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实现“服务高效、人民满意”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贯穿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提出的很多措施都致力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因此公安机关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各项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追求,使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的体现在便民、利民、惠民上。一是全面履行为民服务之责。在警务机制运行和日常业务工作开展中,要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把为民服务贯穿于各项业务工作全过程,强化为民服务的责任。要本着服务群众的要求,发挥最大潜能,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要在为民服务的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实现警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全面落实为民服务之举。要建立便民、利民、惠民长效机制,落实上门服务、“零距离”服务等工作,主动深入单位、企业、村组、人民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需要公安机关帮助解决的问题,征求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服务,实行面对面贴心服务,对群众急需办理的服务事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断增加服务内容新的范畴,扩大为民服务新的范围,拓宽为民服务新的内涵,谋求为民服务新的举措,营造良好警民关系。三是全面体现为民服务之情。要把人民群众关注的小事做细、实事做实,坚持用真情打动群众。在群众需要帮助时,话要说到、心要尽到、事要做到,坚持用真情感化群众。与办事群众沟通交流时,要做到语言亲切、话语真切、诚心诚意、真心实意,坚持用真情赢得群众。真正为群众付出真情、付出诚意,全面体现为民服务之情,打牢群众基础,使之更加广泛的赢得群众。
第三篇:试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规范监狱执法工作
试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进一步规范监狱执法工作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今年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精髓。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到监狱工作上,就是要坚持党对监狱工作的领导,树立依法治监的理念,公正文明执法的理念,刑罚宗旨的理念,维护罪犯合法权益的理念和服务大局的理念。按照省司法厅和省监狱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监狱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监狱执法行为,使监狱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服务。本文就着重围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规范监狱的执法工作做一粗浅阐述。
一、要把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监狱执法工作的“切入点”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行刑权的执行机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要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这一神圣职责,必须坚持用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武装队伍、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监狱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最直接的体现,执法工作如何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结合监狱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一段时间来看,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监狱执法工作的“切入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狱在执法工作中要始终贯彻落实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的执法原则,树立正确的改造观、平稳的安全观、公正的执法观、先进的人本观;二是提高法治理念、平等理念、公正理念和人本理念;三是把监狱的执法行为、执法环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不断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畅通监督渠道,进一步健全监狱执法工作的监督保障机制,警察自觉公正文明执法的意识不断提高;五是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构建和完善公平高效执法体系,不断规范执法程序、执法环节,使整体工作协调运行,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不断提高。
二、当前监狱执法工作存在法治理念偏差的现象
监狱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监狱系统在执法工作和警察执法行为中存在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相偏离甚至有悖法治文明的种种现象,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少数监狱警察存在法不禁即不违法的理念。
依据职权法定原则,明确执法主体监狱职能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权限和职责,是在执法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前提条件。在监狱执法工作中,存在部分监狱警察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律至上”的观念不够牢固,在执法过程中不崇尚法律的权威,不能自觉把执法行为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导致执法过程中对行刑活动的法定范围把握不准。部分一线警察在执法中认为法律未明文规定的就是法律不禁止,就可以实施的观念。这样,导致少部分警察在执法过程把个人主观意识强加给执法对象,这种“法”与“罚”不明的行为,往往会使罪犯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侵害。如某所监狱发生一起警察使用警械具对罪犯身体局部造成了伤害的案件, 罪犯出监后以多种形式向检察院和人大反映情况后,当地检察院与省检察院以违法使用警戒具提起公诉,相关的警察也受到处分。警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使用警棍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但使用到什么程度或如何使用却无法规加以明确,警察在执法管理过程如使用警棍时,往往只能凭个人法治理念和主观意识来做出
判断。在法律没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监狱警察的法治理念对执法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少数警察对监狱执法工作的价值追求认识不足。
公平正义是监狱执法工作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当前在少数警察中还存在有监狱的关押只是单纯关押,执法也只是单一的执法,对监狱工作的价值追求和执法行为赋予的法治精神思考得较少,如有少数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罪犯考核作为监狱执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考核工作中少数警察存在有过于注重“实体”, 对罪犯的奖罚考核内容能细致、准确地掌握;而忽略了“程序”,对于如何确保考核工作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却缺乏应的认识, 因些在考核过程中存在不公和随意性的问题;有的警察在执法中还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随意变通的现象。这些执法行为一定程度背离了监狱执法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
(三)服务大局理念偏差削弱了监狱职能在执法实践中的充分发挥。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其根本职能是惩罚与改造罪犯,这也是监狱工作的大局,而组织罪犯劳动只是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但在监狱体制改革的转型期,有的监狱因大局意识和社会意识不强,依然存在把监狱的生产简单地作为一个企业生产行为来对待,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监狱生产,而把改造罪犯放到了可有可无的地位,忽略了监狱的专政职能与社会效益,偏离了监狱的职能;有的警察把监狱执法简单的理解为惩罚,对教育改造罪犯认识不充分,不能全面正确地履行好监狱的职责,使改造罪犯的使命难以很好实现,使监狱执法工作不能更好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
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规范监狱执法行为
执法工作是一个行为实践的过程,监狱警察的执法行为不仅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受个人主观意识的主导;执法理念作为执法者主观意识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着执法者的行为。在监狱警察队伍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整个执法过程,让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要求的正确思想、正确观念武装监狱警察的头脑,使监狱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胸怀大局、心有法治、行有法律,从而规范监狱执法行为,以公正执法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宗旨。
(一)要进一步强化监狱警察依法治监的理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依法治监是监狱履行好基本职能的基本要求。监狱在开展法治理念教育过程中应当把依法治监贯穿活动的始终,全面提高监狱警察的依法治监理念,积极引导监狱警察在执法中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工作,使全体警察清醒地的认识到,依法治监不仅包括对罪犯有关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会见等刑罚执行事务,而且包括对从罪犯收监到罪犯出监的管理、教育改造的所有过程和所有措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管教行为都有合法与违法的区别,不断提高依法治监的科学化、制度化和长效化。从而使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树立起权益保障的观念、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观念、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并举的观念。一是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更要熟练掌握、熟练运用。二是必须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思想意识,自觉依法办事。三是必须熟悉、精通监狱执法行为,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
(二)要进一步加强监狱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是监狱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充分体现,将监狱的各项执法工作以制度加以规范,使执法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监狱应健全制度建设,按照《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照法律法规和监狱业务的实际运作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基础业务管理工作,使监狱各项执法活动、各项执法程序、各个执法环节都纳入制度管理之中,通过制度建设保障监狱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范围内运行,不断完善执法依据;以制度保证监狱公正执法、文明管理。同时还要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公正、合理的监狱运行机制;规范监狱警察的执法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使监狱警察熟悉业务内容、明白业务程序,凡是违反工作程序的做法就视为违规行为,建立整体工作协调运行的规范模式,使严格执法成为监狱警察的指导性理念。
(三)要进一步健全监狱执法监督的制约机制。
一是加强内部执法监督,提高监狱警察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加大对执法环节的监督力度,严格查处监狱警察在执法环节中权钱交易、徇私舞弊、殴打体罚虐待罪犯以及失职渎职案件,查办严重侵犯罪犯及其亲属合法权益的案件。同时,要加强监狱系统内部党内的纪检党政执纪监督、行政的监察部门的执法监督、监狱人民警察纪律监督。二是强化社会监督,促进监狱警察做到勤政廉政。积极构建全方位的监狱、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监督防范网络,尽量减少和消除监督上存在的“盲区”;强化权力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监狱应定期邀请地方人大或罪犯家属来监狱了解监狱执法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并形成制度;
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提高警察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紧迫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执法水平。
(四)要进一步重视对罪犯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的培养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个整体的范畴 , 监狱警察和罪犯在刑罚执行中是主客 体的关系 , 在执法过程中两者相互对 立、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监狱法治 的要旨 , 不仅在于惩罚与改造罪犯过 程中的体现 , 也在于依法保障罪犯的 合法权利的实现 , 彰显着监狱法治的 内在精神和法治化进程。健全罪犯权 益保障机制 , 建立罪犯法律援助制度 , 延伸执法内涵 , 把执法内容延伸到维 护罪犯合法权益;在罪犯中开展多种 形式的法制教育、法制宣传和法律服 务活动 , 着重培养罪犯的守法意识和 依法维权意识 , 使罪犯明确尊重法律 , 严格遵守法律 , 懂得用法律手段去维 护自己的权利。而随着罪犯法制意识 和维权意识的提高 , 必然会促进警察 提高法治意识 , 促进执法水平和执法 能力的提高 , 促使警察在执法工作坚 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 , 让遵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上升为警察的自 觉行动。
(五)要进一步健全监狱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长效机制。
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树立具有长期性、不稳定性 , 这就需要监狱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建立起教育的长效机制。当前, 监狱可以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正在开展的“岗位练兵”、“行风 评议”等活动结合起来 ,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监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普遍深入, 而且使其他教育活动内容更加充实, 更深入地引导和教育全体警察积极践行公平正义理念和积极维护法律权威, 在执法过程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加强法治理念教育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
义理念教育制度化;监狱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政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培训工作中, 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规范化;要注重把社会主义理念教育渗透到监狱的各项工作中去, 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常态化。最终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素质, 外化为行动, 固化为规范, 从而促进监 狱执法公正, 规范执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