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
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的通知
陕人社办发〔2012〕40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杨凌示范区人事劳动局,厅属各单位、公务员局各处:
现将《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2年9月24日
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照《陕西省行政执法人员基本行为规范》,结合本系统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任职期间必须遵守的言行标
1准。
第二章基本准则
第三条凡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人员须熟练掌握行政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相关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经培训考核并合格,取得陕西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劳动监察人员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执法人员还须分别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统一颁发的劳动保障监察证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证。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第四条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做到政治坚定,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执法为民、依法行政、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秉公执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范围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严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超越职权,不得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第五条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应当遵守法定程序,严格按照法定的方式、步骤、顺序、期限等实施。
第六条行政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指导为先”的原则,防止“以罚代教、以罚代管”;应当积极采取引导、教育、告诫等非强制性方法,防止“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预防”。
第三章仪表举止规范
第七条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应当仪表整洁、举止得体。
第八条行政执法人员有统一制服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着制服;没有制服的,着装应当庄重得体。
第九条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染彩发、化浓妆,男性不得留长发。
第十条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不得袖手、搭肩、挽臂、揽腰,不得打闹、喧哗、吸烟。
第四章语言规范
第十一条在行政执法中不得使用粗俗、歧视、侮辱以及威胁性语言,不得刁难行政相对人或者做出有损行政执法人员形象的行为。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也可根据当事人实际情况,使用容易沟通的语言。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文明用语,做到态度热情诚恳,表达通俗准确。
(一)首句用语。您好。
(二)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三)称谓用语。如:同志、先生、女士、师傅。
(四)接待用语。如:请进、请坐、请喝水、请讲,您有什么需
要我帮助的?
(五)执法用语。如:同志,请协助(配合)我们工作,并说明理由(指出其违法事实),提出要求(处理意见),最后是谢谢合作。
(六)结束用语。如:谢谢您的协助(配合),再见。
第五章办案规范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单独或私下接触行政相对人。
行政执法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车船必须专门用于行政执法活动。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加强执法车船管理,不得外借、转借、出租执法车船。非因特殊工作需要并经批准,不得使用执法车船从事非执法活动。
第十七条严禁伪造、涂改、出借、转让和买卖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人员退休、辞职、调离或者被辞退、开除公职的,由所在单位统一收回执法证。证件遗失的,应当及时报告陕西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补发。
第六章廉政规范
第十八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廉政各项纪律,坚持秉公执法、廉洁办案,不得办人情案、关系案,不得为违法单位和违法者开脱责任、隐瞒实情、出具伪证、减免处罚等。
第十九条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利用行政执法权力收受保护性费用或者从事营利性活动。
第二十条行政执法人员不得索要或收受当事人的礼品、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或者要求当事人提供不合理的服务。
第二十一条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参加有碍公正执法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或变相由当事人支付费用的服务和消费事项。
第七章监督和实施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执法监督机构应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行政执法人员不适当、不规范、不文明的执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第二十三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主动征求群众、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不断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本规范的行政执法人员,根据其情节轻重、危害大小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
分条例》等相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或者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行政处理。涉及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移送司法机关、纪检部门处理。
第二十五条本规范未包括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文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本规范自2012年11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江苏省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江苏省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一、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从事行政执法必需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依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有确定的行政执法职责和权限,持有与行政执法资格相符的行政执法证件,定期参加行政执法岗位培训,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行政执法知识。
二、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准确理解和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准确理解和执行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维护法令和政令的畅通和行政执法的公信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三、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忠于法律,忠于职守,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实事求是,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四、行政执法人员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执法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五、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积极履行执法义务,严格遵守执法程序,进行调查和检查必须两人以上共同进行,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表明行政执法身份,说明调查和检查的事项,依法收集证据,查清事实真相,依法告知作出行政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尊重和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陈述申辩权和救济权,规范使用行政执法文书。
六、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模范遵守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自觉遵守行政执法工作制度,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执行公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严格约束各种职务外活动,杜绝与社会公德相违背的、可能影响公正履行执法职责的不良嗜好。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七、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不徇私情,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敢于抵制行政管理相对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说情,本人与行政执法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八、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拒绝、推诿和拖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要求,不得越权干预他人行政执法活动,不得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款和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九、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得索取或变相索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财物,不得收受行政管理相对人的馈赠,不得接受与行政执法工作相关的吃请。
十、行政执法人员应当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违法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应当主动改正错误,依法承担行政执法责任。
第三篇: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5.20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以下简称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应当遵守本规范。
第三条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负责本规范的组织实施。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规范组织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 上级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对下级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执行本规范的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并将本规范的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第二章 执法行为规范
第五条 在执法检查前,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主动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第六条 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当事人违法违规行为需要立即纠正的,应当场予以纠正,并对当事人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第七条 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应告知当事人权利,并认真、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八条 执法人员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违反法定程序。以隐蔽拍摄、录制等特殊手段收集证据必须经同级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同意。不得以引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调查收集证据。
第九条 执法人员调查收集证据必须客观、全面。对违法行为的认定,单一证据不能确凿证明违法事实的,应当使用复式证据,案件证据之间要形成有效的“证据链”。
第十条 执法人员收集书证时,应尽可能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1
调取原始凭证有困难的,可以复制,但复制件应当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异”、注明原件出处,并由出具书证人签章(名)确认。
第十一条 执法人员对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时,应分别进行,并告知其作伪证应负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经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暂扣或先行登记保存涉案物品,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三条 询问笔录、现场检查笔录、抽样取证凭证、证据登记保存清单、听证会笔录等文书,应当场交当事人阅读或者向当事人宣读,经核对无误后,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不签字的,由两名执法人员签字并注明当事人拒签理由。
第十四条 调查取证中涉及专业性问题需要鉴定的,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委托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部门或人员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
第十五条 行政处罚应实行查处分离。除依法按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查处的案件外,凡进入一般程序的案件(包括当事人自愿放弃陈述申辩权利并请求提前处罚的案件),现场执法人员只能收集证据,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不得现场作出处罚决定。
第十六条 对拟给予数额较大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吊销经营许可证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经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集体讨论形成处理意见,并如实填写《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参加集体讨论的人员应在记录中签名。
第十七条 对拟给予减轻或者从轻处罚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有关情形,并履行相关批准手续。无法定事由,不得擅自从轻减轻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 文化市场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应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十九条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应使用统一的格式文书。执法文书的立卷、归档、保存、销毁按照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执行。
第二十条 执法文书中除编号和数额、数量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外,应当使用汉字;手工填写的文书应当使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做到字迹清楚、书面整洁。
第二十一条 执法文书设定的栏目,应当逐项填写,不得遗漏和修改。确因错误需要进行修改的,可以用杠线划去修改处,在其上方或者接下处写上正确内容,并在改动处加盖印章,或者由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捺指印确认。无需填写的,应当用线划去。
第二十二条 执法文书中注明加盖执法机关印章的地方必须加盖印章,加盖印章应当清晰、端正,要“骑年盖月”。
第二十三条 除简易程序案件,由当事人现场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外,一般程序案件需要交付当事人的执法文书应当使用送达回证,并在法定期限内面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的,可以采用留置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采用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采用公告送达。
第三章 执法礼仪规范
第二十四条 执法人员应当按下列要求着文化部统一样式执法工作服,并佩带执法标志。
(一)配套着装,穿着整齐,并保持执法工作服洁净、平整,不得破损;
(二)佩戴执法胸牌时,应挂在上衣左口袋上沿正中处;
(三)着执法工作服时,不得披衣、敞怀、卷裤腿、衣领上翻;
(四)不得混穿不同季节的执法工作服,不得混穿执法工作服和便装;除工作需要和眼疾外,着执法工作服时不得戴有色眼镜;
(五)着执法工作服时,必须穿黑色皮鞋或深棕色皮鞋,不得赤足穿鞋。第二十五条 执法人员应当爱护和妥善保管执法工作服及执法胸牌,不得变卖或擅自拆改,不得转借他人使用。因工作调动、退休等原因离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岗位时,执法胸牌必须上交。
第二十六条 男性执法人员不得留长发、大鬓角,不得蓄胡须、剃光头。女性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时,长发不得披散,不得化浓妆,不得佩戴夸张的饰物。
第二十七条 执法人员在受理举报或接待来访时,应热情主动。对属于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举报或来访事项,应及时处理;解答问题要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不清楚的问题不能随意发表意见。对不属本部门业务范围的举报或来访事项,应向对方说明理由。
第二十八条 执法人员在办公场所接打电话,应注意音量适宜,文明礼貌。接打公务电话应使用普通话。接听电话时,应主动表明所在单位身份,在听取对方说明事由和询问问题时,应耐心细致,认真解答。
第二十九条 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应态度和蔼,不得盛气凌人、态度粗暴,不得推搡或手指当事人,不得踢、扔、敲当事人的物品。
第三十条 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时,不得袖手、背手和将手插入衣袋,不得吸烟、吃食物,不得搭肩挽背,闲聊、嬉笑打闹。
第三十一条 执法人员执法用语的基本要求:
(一)应当使用文明规范用语、表达准确、通俗简洁;严禁使用生、冷、横、硬的执法忌语。
(二)不得使用恐吓、威胁、诱导性的语言;
(三)应以理服人、语言文明,不得出言不逊、讽刺挖苦、讲脏话、骂人。第三十二条 在执法或公务活动中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得体:
(一)亮明身份时:我们是(某某单位)执法人员,正在执行公务,这是我们的证件,证件号码是×××××,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
(二)做完笔录时:请您看一下记录,如属实请您签字予以确认。
(三)回答咨询时:您所反映的问题需要调查核实,我们在×日内调查了解清楚后再答复您。您所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我单位职责范围,此问题请向×××(有关单位等)反映(或申诉),我们可以告诉您×××(单位)的地址和电话。
(四)执法过程中遇到抵触时:根据法律规定,你有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的义务,请配合我们的工作。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我们愿意接受监督。
(五)告知权利义务时:根据法律规定,您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根据法律规定,您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如果您对行政处罚(理)决定不服,有权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六)结束执法时:谢谢您的配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第四章 廉洁执法规范
第三十三条 执法人员应当做到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权限实施行政执法行为,不得推诿或
者拒绝履行法定职责。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越权执法。不得徇私枉法,不得以权谋私。
第三十四条 执法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吃、拿、卡、要,不得以各种名义索取、接受行政相对人(请托人、中间人)的宴请、礼品、礼金(含各种有价证券)以及消费性的娱乐活动。
第三十五条 执法人员不得参与和职权有关的各种经营性活动;不得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从事经营性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不得在被管理单位兼职。
第三十六条 执法人员不得向行政相对人借款、借物、赊帐、推销产品、报销任何费用或者要求行政相对人为其提供服务。
第三十七条 执法人员不得弄虚作假,隐瞒、包庇、纵容违法行为,不得为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开脱、说情。
第三十八条除办案需要外,执法人员不得动用被暂扣或者证据登记保存的物品。
第三十九条 非因公务需要,执法人员不得在非办公场所接待行政相对人及其亲属,不得单独找当事人调查询问。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触犯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范所称执法证件,是指由文化部统一制式、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或综合执法机构制发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证或各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制发的行政执法证。
本规范所称“较大数额罚款”,各地应按照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办理,地方性法规、规章未作规定的,是指对公民1万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5万元以上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本规范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丰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
丰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
行风建设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风建设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风建设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范围包括: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行政科室、事业单位及辖区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
第三条 行风建设考核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广泛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行风建设考核纳入政风行风评议,部门绩效考核及工作人员考核指标体系。
第二章 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条 行风建设考核内容包括行风建设责任制、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与廉洁从政、工作人员形象、办事效率、环境优美和社会监督等考核项目。(详见《丰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风建设考核标准》,简称《行风建设考核标准》)
第六条
系统行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行风建设考核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本单位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依法行
第五篇: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 先进集体名单(100个)
北京市
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北京市延庆区香水园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
天津市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河东分中心 天津市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红桥区西于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河北省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北省唐山市社会保险事业局 河北省邯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西省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西省忻州市医疗保险中心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农村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劳动就业服务局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人才资源开发中心
辽宁省
辽宁省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辽宁省辽阳市劳动就业局 辽宁省铁岭技师学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城乡就业管理局
吉林省
吉林省辽源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吉林省白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就业服务局
黑龙江省
黑龙江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
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城镇职工保险业务处 上海市长宁区医疗保险事务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
江苏省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江苏省12333咨询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劳动就业管理处 江苏省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浙江省
浙江省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
浙江省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安徽省
安徽省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安徽省淮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安徽省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福建省
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局
福建省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江西省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山东省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山东省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东省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省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省濮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省南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湖北省
湖北省武汉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湖北省石首高级技工学校
湖北省黄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北省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科
湖南省
湖南省长沙市就业服务局
湖南省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南省怀化市医疗生育保险管理处
广东省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资福利处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力资源局 广东省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西自治区
广西自治区人才服务办公室
广西自治区北海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广西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社会保险事业局
海南省
海南省三亚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社会保险事业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办公室
重庆市
重庆市社会保险局社保服务中心 重庆市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省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省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省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省凉山州就业服务管理局
贵州省
贵州省就业局
贵州省贵安新区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贵州省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云南省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信访处 云南省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就业局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陕西省
陕西省铜川市就业管理局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陕西省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甘肃省
甘肃省天水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甘肃省酒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甘肃省平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青海省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 青海省海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夏自治区
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夏自治区吴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新疆自治区
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新疆自治区昌吉州阜康市社会保险管理局
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 先进工作者名单(100个)
北京市
李
红(女)刘
斌
陈静华(女)
天津市
刘振海
魏俊强
张锦程
河北省
陈晓坡(满族)李
伟
宋志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处处长
北京市朝阳区劳动监察大队队长 北京市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
天津市人才考评中心高级工程师 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天津市蓟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主任科员、副科长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 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 陶金霞(女)山西省
吴晓玲(女)王富旺
孙
琪
内蒙古自治区
方向农
乌日根(蒙古族)王
东(蒙古族)辽宁省
丁
鑫(女)马晓平
迟赫男(女,满族)雷
凯
吉林省
李宏星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主任
山西省社会保险局登记征缴处主任科员 山西省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山西省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科科长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科科长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医疗资金管理局局长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局公务员与人事监察管理科科长
辽宁省大连市人才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副主任科员
辽宁省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院长
辽宁省阜新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 李玉红(女)李志伟
黑龙江省
李宏杰
王
涛(女)徐长友
上海市
张
丽(女)童
科
俞华军
江苏省
顾敏华(女)
王亚东
乐锦旗
孙沛然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政务大厅行政审批办主任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资福利处主任科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账户管理处副处长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社会医疗保险局局长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镇养老保险处处长
上海市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青浦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江苏省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处长
江苏省镇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浙江省
陈平良
倪芳芬(女)李国进
安徽省
徐先芳(女)王永峰
王萌蕾(女)
福建省
郑
重
廖闽欣
邓卫江
江西省
邬江华(女)何善鸣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仲裁信访处调研员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洋山分局局长
浙江省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处处长
安徽省合肥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安徽省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所所长
福建省莆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所长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局长 黄惠珍(女)山东省
金鲁峰
杨慧玲(女)李
强
赵敬东
河南省
李晓林
和青锋
李
强(回族)王
军
湖北省
饶
军
胡
勇
白祥云(回族)
易盛荣(土家族)江西省抚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访科(政策法规科)科长
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山东省枣庄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失业保险科科长
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所长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河南省开封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副主任 河南省许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科科长
河南省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管理科负责人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公务员局局长
湖北省咸宁市养老保险局待遇支付科科员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金果坪乡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湖南省
蒋湘辉
周明德
蒋炳忠
邓仕常
广东省
周晓红(女)梁鉴乐(女)梁
思(女)谭文斌
广西自治区
杨有广
班
芳(女)覃喜德(壮族)海南省
程英歌
湖南省株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广东省珠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斗门办事处副主任
广东省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石岐区分局局长
广东省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广东省云浮市人事考试院院长 广西自治区就业局主任科员
广西自治区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科科长
广西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黄良梅(女,黎族)重庆市
王小梅(女)尹阳春
何建设(苗族)四川省
何纯根
吴培华
刘云丹
黄
敏(女)贵州省
周德江
邓学仕(苗族)
队长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就业管理局局
长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重庆市开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执法支队支队长
重庆市彭水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综合科科长
四川省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军转办主任
四川省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四川省阿坝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与退休科科长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贵州省六盘水市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副主任 龙元鑫
云南省
姚国军(纳西族)梁
晖(女)郑跃增(彝族)西藏自治区
央
金(女,藏族)扎
西(藏族)陕西省
李
岚(女)赵文贵
张俊辉
甘肃省
厍文龙
曾爱军
贵州省安顺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网络管理科科长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副主任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申扎县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副局长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陕西省西安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科员 陕西省宝鸡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主任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秘书科科长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甘肃省定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
室主任、军转办主任
李兴宏(藏族)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青海省
魏
霞(女,撒拉族)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代吉卓玛(女,藏族)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就业服务局局长
宁夏自治区
肖生勤
王友琳(回族)
宁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主任
宁夏自治区固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科科长
新疆自治区
王永生
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阿布都海拜(维吾尔族)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局尔·阿布都拉
局长
(女)孟慧华 新疆自治区伊犁州奎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胡晓燕 杨小翠(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伽师总场社政科副科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