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01:5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第一篇: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在**区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之时,水利农机局党组明确要求:抗旱工作组成员和所有科站长以上干部在旱情解除前不能休假,已经休假的马上回到工作岗位,周末照常上班。虽然最近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各机关单位职工在高温天气里可轮休,但职工在抗旱关键时刻,均自觉放弃这个权利。全体职工均

充分理解局党组的正确决策,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挺身而出,以旱魔不退决不回头的气魄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旱救灾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

局领导以局为家全身心投入抗旱[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区水利农机局的职能有三峡移民工作、防汛抗旱工作以及全区的水利、农机工作,但现职领导只有2人,在全区抗旱大行动中,两位局领导的工作强度大、头绪多。白天不仅要深入基层调查灾情,指导抗旱工作,还要陪同区级领导现场调研,解决实际问题。李根荣局长家在江北,虽然离单位只有半小时车程,但在抗旱工作中10多天没有回家了,他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累了困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一会。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深夜加班疲劳至极仍无法休息,以前从不抽烟的他最近也以烟来驱逐疲劳。杨旭副局长患有血管瘤和胰腺炎,稍一疲劳就直冒虚汗,但深入开展抗旱工作以来,他经常东奔西走,积极联系消防支队、市政委等单位组织车辆送水,同时冒酷暑、顶烈日,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维持正常用水秩序,保证科学调度水源。在最近两天我局车辆异常紧缺的时候,他还主动将自己的私车无偿让给单位使用。

纤弱女子扮演“铁娘子”角色

水利科科长、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建军同志目前仍在歇马镇挂职锻炼,但抗旱工作以来,本局很多工作也离不开她,使她疲于奔波。1个多月下来她明显削瘦了,显得更加弱不禁风,但就是这么一位看似纤弱的女同志,工作起来却非常忘我和泼辣,同志们都称她为“铁娘子”。由于她经常两头跑,两头都要顾,工作强度非常大。因长时间在烈日酷暑下工作,她出现了严重中暑现象,高烧40.5°C,抽血化验各项指标严重超标,但她在家只休息了两天,以后一个多星期一直坚持到医院打完点滴,就继续投入工作中。

4位驾驶员病倒3位仍坚持工作

驾驶员李四海同志头天做了漏痔手术,但考虑到正值抗旱的关键时刻,硬是忍着伤口的剧烈疼痛,第二天一早上医院换完药仍照常出车,看到他坐在驾驶室如坐针毡、疼痛难忍的痛苦样子,全局干部职工无不为之感动。兼职驾驶员李京城同志驾驶的车辆空调坏了,由于没时间修理,驾驶室温度经常达到50多度,出车时间一久,李京城同志也倒下了。他到医院治疗,医生马上为他开了4天的药水,但第一天正在医院打点滴的他一听到要出车,不等药水打完就叫医生拨下针头就走。第二天、第三天他根本就顾不得上医院输液,直至第四天13时许,他出车到天府石佛村时突然出现了头昏、冒虚汗的症状,直至鼻血长流,但他仍坚持完成当天的驾驶任务,晚上9点多左右才回家。原本在家休假养病的驾驶员曹兴文同志看到局内驾驶员一个个带病坚持工作,也立即回到工作岗位,参加抗旱救灾。

《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第二篇:先进人物事迹

夏九合的先进事迹

每个名人的诚信事例,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诚信”是金。我在为人处世中,追求一个“诚”字,并力求做到诚实守信。

我的老家在西吉县苏堡乡,我是在2012年10月移民搬迁到贺兰县的,现居住在洪广镇欣荣村。为了维持生活,搬迁到这后,我就地开了一家照相馆,兼职电脑打印、复印等工作。每天的工作很忙,但我却津津乐道,因为我爱这种职业。人家都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但我没有给自己规定具体的上下班时间,只要顾客有需要,我随时办理。有时我有事要外出,我会在店门口贴张字条来告知顾客我的信息。我是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在我的身上,看不到一丝高傲,唯有淳朴。我平易近人,服务态度诚恳,在和顾客的交往中,我的资源价位表清晰明确,从不乱收费,有时别人带的钱不够,能少的我少,能佘的我佘,从不为难顾客。因此,顾客们都挺喜欢我的,面对他们的笑容我乐此不疲!我没有被金钱蒙蔽双眼吧?

我小时候是挺调皮的一个孩子,老是爱玩弄电器之类的,并且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家里的有些电器大卸八块,拆开“研究”、组装,气的家人气不打一处来。不过,长此以往,我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一门好本领,一些电视呀、录音机呀等我都会修了,当时小小年纪就帮村里人修一些电器了。现在搬迁到这里,熟悉我的人又找我修电视机等,于是,我二话没说,又一次操起了我的老本行。但是店里很忙,有时候确实觉得力不从心,但是村民们若到县里去修的话,一

来不方便,二来修理费高。没办法,只好我抽时间来帮他们修了,乐此不疲嘛!我的修理技术还行吧,顾客们挺信任我的,当然还有些不足,于是我在网上继续学习有关电器的修理技术,或请教专门的修理师傅。

我现在算是一名生意人了,在短短四年多的生意生活中,我深切领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在与顾客的交往中,没诚信,便没有顾客,没顾客,便没有生意。“诚信”是金,“诚信”是生意人的制胜法宝。

诚信是成功的钥匙。

诚信是金,品质纯正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珍藏在心灵深处。诚信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她播撒在每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她植根于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

第三篇:先进人物和事迹

一名把青春奉献给南沙的人——李文波

20多年来,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他因工作成绩突出,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被评为“全军先进气象水文工作者”,2000年、2005年两次荣立三等功。2011年,被评为海军“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5月,被评为全国“2011海洋人物”。

“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开拓创业建南沙,是李文波精忠报国的人生情怀

南沙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象,令许多人非常向往,而它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却又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凡是到过南沙的人,都对“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环境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在别人看来,能在这里呆住几个月就是一种奉献,而李文波不仅呆住了,一呆就是20年,是一名自南沙巡防区组建伊始就参与南沙建设事业的老南沙。

建站守礁初期,海洋气象观测站的条件相当的简陋,观测、保障仪器都是人工操作,办公设施相当简陋。李文波不等不靠,立足现有装备条件,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值班制度,遇恶劣天气就二人一组互相保护,确保准时观测。由于措施得力,仍然取得了大量准确的观测数据。

1998年,李文波担任气象分队的分队长,他带领分队一班人积极跑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先进器材,有的器材领不到,就亲手设计然后订做。任职期间,他先后对永暑礁气象观测场、气象值班室、气象预报室进行了升级改造,观测站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气象分队成立以来,一直受教材短缺的困扰。干部战士想学习专业知识,苦于无教材,教材问题成为气象分队提高业务水平的瓶颈。由于我军海洋观测站较少,像南沙这样进行水文气象全项目观测的海洋站更是独一无二,南沙海域还有自己独特的水文气象特点,我军也没有一本针对南沙的水文气象观测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李文波在巡防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分队干部于1999年开始编写《南海水文气象观测教材》(2000年正式出版,成为南海舰队水文气象观测专业通用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曾碰到许多困难,他就去有关业务单位找材料,请教部队、地方的水文气象专家,许多方面的知识都还需要现用现学,最后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填补了气象分队没有统一教材的空白。

海洋气象分队每天观测了大量的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每月需对这些数据编制水文和气象月报表,进行统计和计算。以前都是由人工完成,由于数据量庞大,经常出现人为错误,影响了资料的质量。为此,李文波自学计算机知识,设计了程序化的水文气象月报表,每月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报表,大大节省了人力,也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

在水文气象工作人员的眼里,南海气象保障的难点在南沙海区,气象保障既无系统的气象预报理论作指导,又无实地气象经验作参考,气象研究成果是一片空白。天气预报效果差,给战备巡逻、物资补给等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难题,李文波同志带领分队人员迎难而上,结合守礁实践,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变化规律,尤其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观测出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永暑礁气象观测站累积的资料进行详细深入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准确预报南沙海区天气变化的成果。

“有国才有家,奉献最光荣”——无悔青春献南沙,是李文波始终恪守的人生信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军队与地方的反差日趋明显,转业到地方的战友多次劝李文波早点离开部队回到地方。二十多年来,他面临好几次调离南沙,到舒适的大机关、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可他却一直没有动摇过。部队领导考虑到李文波常年与家属分居两地,对家庭照顾太少,想办法帮他调回山东老家工作,被李文波婉言拒绝,他说:“南沙确实苦,可它再苦也是祖国的一部分,总得有人来建设它、保卫它。我是一名光荣的南沙卫士,我不去守礁谁去守礁!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愿长期在南沙干下去!”

为了保卫南沙、建设南沙,当国与家不能兼顾时,李文波主动舍“小家”为“大家”;当忠孝不能两全时,李文波自觉地选择了为国尽忠、甘于奉献。1991年8月,新婚才刚刚5天的李文波就告别了妻子,到南沙巡防区报到。1992年9月,在家休假的李文波接到归队的通知后,二话没说,便舍下刚刚满月的儿子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守礁第3个月,李文波收到了一封家信,儿子持续半个月高烧不退,妻子带着孩子辗转多家医院医治不见好转,小孩生命垂危。看着揪心的家信,李文波多想回家去照顾病危的儿子啊!但礁上气象分队只有他一个干部,他没有把这件事向任何人提起,只有把对儿子的祝福深深地埋在心底,带领分队人员一如既往地工作,这一坚守,就是9个月,一直到1993年6月才下礁。当李文波匆匆赶到家里,看着大病初愈、面黄肌瘦的儿子时,这位坚强的山东汉子忍不住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时至今日,每当谈起自己的家庭,李文波深感愧疚,他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家庭的照顾得太少太少。

1986年,就在李文波刚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从此以后,李文波和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2005年9月,70岁高龄的老母亲突发脑血栓,卧床不起,临终前,不停地念叨着李文波的名字,盼望他能回到自己的身边。但此时的李文波正在南沙执行守礁任务,为了不影响李文波的工作,妻子将母亲病故的消息一直没告诉他。半年后,当李文波从南沙守礁回来,听到母亲去世消息后,他连夜赶回山东老家,母亲的坟上已长满了青草。为了守礁,李文波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操劳一生的母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每当讲起自己的母亲,李文波总是低头不语,表情沉重。20多年来,李文波的外婆、母亲、大伯、小姑夫、叔叔、三姐夫等六位亲人相继离开人世,这些至亲在李文波的童年和就学期间都给予过很多的帮助,感情很深,而李文波都因在南沙执行守礁任务而没有临终送别。

为了守礁,李文波始终舍“小家”为“大家”。妻子掐着指头和他算了一笔账,结婚20多年来,李文波真正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到3年,为了守礁,李文波先后有9个春节在南沙度过。2010年12月底,又到了上礁换防的时间,支部考虑到他已多次在礁上过春节,就没有安排他上礁。李文波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递交了守礁申请书,里面有几句话是这么写的“南沙,不仅是我们守礁官兵的南沙,更是全国人民的南沙。在这个“生命禁区”,如果仅仅是为了金钱,就是铺满金砖,我也不愿意上去。党和人民把戍礁卫疆的重担交给了我们,作为一名南沙老兵,就是有再大的艰险、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冲上去。”于是,他又收拾起行囊,踏上了上礁的征程。

20多年来,为了南沙守礁事业,李文波无怨无悔献青春。由于常年守礁,李文波患有多种慢性病,严重的风湿节炎。2004年至2008年,李文波在每次守礁的后期都会复发严重的风湿病,腰部疼痛难忍,起不了床,走不了路。但李文波能咬牙坚持工作,加强恢复性锻炼,使身体能很快地得到康复。南沙永暑礁的强电磁辐射环境,严重地损坏着人体健康,李文波时常感到头晕恶心,记忆力严重地衰退,语言能力也出现了下降。在南沙守礁20年,他己由过去27岁的壮小伙变成47岁的头发花白的“小老头”。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地去南沙守礁,到底值不值啊?”李文波总是自豪地说:“能在南沙守礁20多年,我觉得很欣慰,就算下辈子需要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把南沙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立志南沙干事业,是李文波永远不变的人生追求

南沙距离赤道只有3个纬度线,号称“太阳海”。中午最热时,礁堡温度高达60度。有人说,在这种连生存都困难的地方,能不落伍就不错了,还谈什么与时俱进。可李文波认为,条件艰苦不能成为无所作为的借口,环境恶劣不能成为畏缩不前的理由。

永暑礁海洋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球海平面进行联测的一个网点,它取得的资料参与国际间的交换,同时,南沙的水文气象资料在我军一些研究机构也很抢手,因此,每个观测数据都马虎不得。守礁期间,李文波严格要求分队官兵,对每一个观测数据都力求准确、客观。多年来,在分队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海洋气象分队准确地获取了南沙水文气象数据,为我军、国家海洋局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预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南沙水文气象观测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由于气象分队士兵更换频繁,每次守礁都要培养新的气象观测员。作为气象分队的业务骨干,李文波主动挑起了培养气象观测员的重任,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气象分队上礁的新兵很快就掌握了专业技能,20多年来,该同志先后培养了50多名合格的气象观测员。

南沙气象复杂,台风较多,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时风力常常都很大,如果预报不准,就会给南沙值班的舰船带来危险。目前,永暑礁气象观测站采集水文气象数据主要依靠人工观测。无论狂风暴雨、酷暑高温,李文波都要到现场观测。遇到异常情况还要加大观测、上报的密度。天气越恶劣,越要往外跑。刮台风时,他就在腰间拴上绳子外出观测。20多年来,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共观测上报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漏报、错报的记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李文波平时非常注重气象预报知识的学习,对南沙水文气象规律进行研究、对预报经验注意积累,使南沙气象预报水平大大提高。预报准确及时,多次使值班舰船脱离险境,为守礁部队提供准确的气象参考。

李文波和同事们利用南沙建站20多年来西南、东北季风期的气象资料,对南沙的水文气象活动规律进行着不断地探讨,先后在《广东气象》发表了《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征》、《南沙海区海浪季节变化特征》等研究论文。近年来,在李文波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在海司航保部组织的海洋环境数据库资料验收考核中,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的优秀率最高,受到海军的表彰。

[英雄武警郑益龙] 那一身骄傲的橄榄绿

和郑益龙相熟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对身上那身橄榄绿军装的热爱。家里人记得,当年,还在上初中的郑益龙就曾说过,家里没有出过一个军人,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愿意承担这个光荣的责任。

1997年,高中毕业后的郑益龙参军到了湖南,在1998年的抗洪中,郑益龙忘我抢险,荣立三等功。为了能一辈子穿着这身骄傲的绿军装,郑益龙努力考上了军校,成为武警广州支队一名基层军官。

“你别动,我来救”,郑益龙飞身入江前的最后一句话,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感动落泪。“你别动,我来做”,是战友们所熟知的郑益龙的口头禅,只要他可以独自干完的事,绝不愿意麻烦他人帮手。

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发作起来,郑益龙起床都很艰难,但他一次次拒绝梁阳的帮助,深夜里一个人摸索着起床,穿好军装,右手死命托住腰部,费劲地爬上20多米高的哨塔查哨。

清晨,战士们出现在操场时,郑益龙已经等在训练场上,准备带队出操。强忍腰痛,他坚持和战士们一起跑圈、练力量,豆大的汗珠不间断地从他头上滴落下来。

“对事情认真,就是对生命负责。”郑益龙从来只是觉得,自己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不过是为了对得起这一身橄榄绿。

橄榄绿真的陪伴了他一生,虽然,是以这样让人悲伤的方式。

3月4日晚上8时50分,在郑益龙下水救人点东侧500米左右的江面上,搜寻的水警发现了漂浮着的郑益龙的遗体,搜救人员说:“身上的衬衣、军服、领带很完整。”

“在世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面容都没有什么变化。”瞒着郑益龙的父母,弟弟郑益灵和姑姑等人赶到水警码头,确认了哥哥的身份,证实了英雄离去的噩耗。

郑益龙走了。

亲人的呼唤、民众的祈祷、79小时不间断的搜救,终于没能换回年轻英勇的武警军官。

西堤码头,退伍老兵吹起悠悠的竹笛——《怀念战友》,燃香祭奠的人们默默地祝愿:“走好,雷锋”。

“最美路人”托举哥

2012年6月3日,在天河区东圃怡东苑小区发生了一起小孩失足悬空被卡在防盗窗,“黄衣青年”与其他群众合力安全营救小孩后,默默离开的感人事件。为此,广州全城都在热搜“黄衣青年”。这位众人称赞的“黄衣青年”就是攀窗救女童琪琪的暂住在天河珠吉街的湖北小伙周冲。

2012年6月3日11点30分左右,周冲和女友李英准备到广州天河东圃应聘,在路过中山大道怡东苑小区时,看到4楼一女童的头被卡在阳台花架、脖子以下悬挂高空的危机情况后,立即跑到了三楼,从邻居家防盗窗爬出,沿着窗户徒手靠近琪琪悬挂的位置。此时,琪琪的喉咙正好卡在花架,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而且嘴巴开始吐白沫。由于周冲踩在防盗窗最下面一层,手顶女童根本用不上力,于是他又往上面爬了一格,一直让女童琪琪的脚踩在自己的手上,使琪琪的头不会再完全卡在铝合金花架上,同时周冲教她两个手用力往上爬,但当时琪琪的身体完全被卡住了,上不去也不下来。周冲又往上爬到了防盗窗第三格的位置,单手用力托举女童,而他身边一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10分钟后,女童琪琪基本缓过神了,又开始哭,周冲就一直安慰她“不要哭,慢慢往上爬,警察叔叔马上就过来了,坚持一下就好了。”就在这个时候,赶到3楼支援的群众找来一根绳子系在周冲的腰上,周冲拼尽全力爬到了防盗窗的顶格,用一只手抱住女童琪琪,琪琪开始把头往下面钻,但依然没能钻下来。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琪琪的脖子已卡得通红。11时43分,警察指挥破门进屋,11时45分,怡东苑小区五金店老板锯断一根花架,女童琪琪终于得救了。经过检查,琪琪只是脖子被卡红,身体其他部位并未受伤。“黄衣青年”周冲救人后,悄悄离开了现场,没留下姓名。

事发后,女童父母和媒体发起了寻找无名英雄的行动。有网友称“不是因为受伤了牺牲了显得伟大,平民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6月9日,周冲的朋友给媒体爆料,终让“黄衣青年”现身。在记者采访周冲时,周冲说:“„„刚开始想到小孩子(情况)那么危急,就没想到自己的安全,只想着能把孩子救下来再说。„„我也没想要接受采访、上报纸电视什么的,做了好事再去想别的就不好了。我觉得这也不算一个很大的忙,我们大家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周冲,本着自己的善心和勇敢,挽救了小生命,他是给予这条生命第二次机会的善良人。周冲的善举感动广州,感动了广东,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精神最好缩写,他的事迹激发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向善之心,托举全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让人心不再冷漠。

助人为乐好人廖乐年先进事迹

他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客属华人,退休后默守梅州山区义教义助10年——山乡好人廖乐年

青山夹道,穿镇过村,马不停蹄赶了一天,记者终于来到了梅州市大埔县长教村百乐路口。

3月的柚子树,散发着浓郁的花香,村口的小溪流水潺潺,屋前几只护院的小狗跑来跑去,把蹲在墙角的土鸡惊得跳了起来。这些都与通常看到的农家景象没有两样。但让我们感到特别的,是眼前的祠堂竟飘出孩童们朗朗的英语声。

这是廖乐年办的英语班。

孩子们是坐摩托车、自行车、校车从四面八方来到祠堂的。村里人说,2005年以前,进村有一段四五百米的沙石小道。如今,路修好了,镇里还专门开通英语班公交专线,汽车可以一直开到祠堂口。

这是廖乐年修的路。

从广州到大埔约500公里,从大埔县城到长教村约6公里。每到周末,来上课的孩子最少也有200人。他们的老师,来路更远。到今年3月16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客家人后裔廖乐年在此免费教英语已整整10年。

“有一句客家话叫‘有来有去’,改一下是‘有去有来’。‘去’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我帮你,你帮我,世界更美好!”

这是廖乐年最喜欢的一句话。

山里娃说英语飙出“总统音”

3月25日,星期日。

6时30分,天未全亮。一阵轻响,10岁的邬睿冰和13岁的温玉泓跳下床,走出房间,看到苏胜、黎艳、刘志妮正忙着洗漱、做早餐,就用流利的英语互相问候。如果不是置身祠堂,还以为自己到了大城市的国际学校。

“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日常口语都没问题,学得好的,一听真像美国总统的演讲。”来自湖南的志愿者刘春明说。

7时10分,公交车“长教英语班”专线准时开到。车门一开,孩子们鱼贯而出,跑到祠堂前排队,等待点名。

念小学三年级的刘彩立惴惴不安地站在大门口,等到点完名了,还没有自己的名字,非常失望。他的表姐廖衍晶壮着胆子求情:表弟一定要跟自己来学英语,能不能收下?廖乐年的助手廖文敏说:“你先教他两个星期基本音,学会了再让他来吧。”小男孩终于笑了。7时30分,开始上课了。廖乐年将200多人分成4批,不间断地讲了4小时的课。这位67岁的老人声音洪亮,一边操作着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一边教学,辅之以唱跳演等方式,教孩子们英语。遇到初级班的学生,用英语解释不通时,还会普通话、粤语、客家话一起上。同学们都怕廖乐年,因为即便下面密密麻麻坐了近百个孩子,他也如有火眼金睛,一下子揪出偷懒或充数的人。他说,你想学我就教,但必须是你自己真的想学。

“是母亲要我回来的”

周末和暑假是祠堂最热闹的时候。每年暑假,上课的学生多则400多人,少则也有两三百。

10年来,廖乐年教过的学生超过5000人。他们不管是上中学、大学,大多数英语成绩在班里都顶呱呱。24岁的廖惠茹是早期学生,多年来一直担任他的助理。去年9月,她到县城开了一英语补习班,目前有20多个学生。她参加雅思考试,得了6分,可以申请国外本科了。事实上她从未上过大学。

村民们最骄傲的是,10年前很难出一个大学生的小山村,如今在读的大学生就有12人,有的还在名牌大学就读。

廖乐年有一位叫雪凤的学生,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后来到英国攻读博士。村里一个男孩原来在深圳上学,英语只考20多分。爷爷听说村里来了个洋教师,便让孙子回乡上学。最后他考上天津大学,一入校就在摸底考试中拿了第一名。廖乐年生于马来西亚,是客属华人第三代。他自小讲英语,13岁就到英国读书,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英文和马来文教师。1999年,廖乐年退休,开始全球旅游。在美国时,一个朋友听他说想到非洲义教,就问:你为什么不回中国?中国也需要这样的服务。廖乐年说自己完全不懂中文。朋友说:“你是华人,中文肯定能学好。”

2001年,廖乐年飞到香港学习普通话。3个月后,就可以讲了。当年5月,他来到广州,激动地拨通了母亲的电话,说自己要回家乡义教。没想到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廖乐年悲痛不已。之后他就一直认为,“是母亲要我回来的”。

廖乐年小时候,母亲常让他背一句摸不着头脑的话,他只记得其音却不明其意。1996年,他第一次回梅州,朋友问他老家在哪,他摇头。朋友问他有什么线索,他就背出母亲教的那句、也是他当时能说的唯一一句客家话:“广东大埔长教百江德心堂”。朋友大惊,这就是老家的地址啊!随即把他带回长教村。

客家游子就这样找到了下半生坚定前行的道路。

他曾经有个绰号叫“癫鬼”

3月25日中午,村民廖建华的家里加了几个好菜,把廖乐年请来吃午餐。记者跟着廖乐年在村里走了一圈,谁见了他,都尊敬地喊一声“老师”。

但他刚来时不是这样。放着“番背”(即国外)好日子不过,跑到穷山沟里免费教英语,哪有这等好事,哪有这等好人?他被人送了个绰号叫“癫鬼”,意即不正常。廖乐年没有泄气,坚持送课上门。当时中国申奥成功,他的堂哥就说服村支书,办奥运会需要很多会说英语的志愿者,廖乐年正是来做这个培训工作的。“那就试试看吧。”村支书说。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英语成绩直线上升,大家开始接受了。

这得益于他独创的基本音教学法。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廖乐年,教了一辈子英语。他将常用的字母组合分类注音,让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念。这套方法容易上手,很受欢迎。许多学校请他去讲课,也有不少老师上门求教。前不久,大埔县重点中学虎山中学邀请廖乐年观摩。过几天,他还要到几所中小学培训师资。

看英语好学,村里的大人也蠢蠢欲动。40岁的罗秀琴和女儿一起在班里学英语。“我18岁就去广州工作了,在大酒店做过总机接线员,当时就一直想如果会英语多好。没想到回到村里,了了这个心愿。”罗秀琴笑着说。现在班里有4名妈妈级学生。

我们采访时碰到了28岁的湖南张家界导游黎艳。去年廖乐年到张家界旅游,刚好由黎艳接待。听她说接待外宾越来越多,感到有些吃力,就建议她来免费学习旅游英语。

有这等好事?黎艳半信半疑,决定和男朋友蒋涛一起到大埔找廖乐年。一来就学上了。蒋涛也跟着学。他说:会讲英语,回去经营旅店,肯定更方便。

学费资助跟着物价一起涨 廖乐年最开心的,就是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向他报喜。

几年前,班里的廖其力突然不来了。廖乐年去找,在一座小桥上,看到小其力正在晒稻谷。原来,他家里穷,父母要他别上学了,回家帮忙干活。廖乐年要他回去跟父母说,只要考上大学,学费不用愁。其父母因此同意他回来上课。后来,其力几经努力终于考上了嘉应大学。

这是廖乐年的规矩:村里孩子只要考上大学,他就资助学费。资助金还跟着物价一起涨。3年前,他就将20多名贫困生的资助额,从每年3000元增加到5000元。他还定期给长教小学和幼儿园提供经费。

为了帮村民富起来,廖乐年决定试试种柚子。去年,他带领村民种植的蜜柚每箱6个可以卖到180元。尝到甜头,他又买来6000多棵柚苗送给大家。这个从来不种柚子的村庄,如今处处柚花飘香。

去年10月,他到广州参加“南方华人慈善盛典”颁奖,特地与侄子跑了两天,买回拖拉机。村民谁想用,说一声就行。

他还帮村里建猪圈羊舍,出钱给村民买猪苗羊苗。现在猪养到了300头,羊也开始产奶。

村民算了一笔账:祠堂英语班维持运转,每月最少需5000元;暑假4个星期的大课要花费3万元;每年资助大学生,需10万元以上;加上资助村民猪苗、种苗等等,每年起码要二三十万元。

为了筹集经费,他每年都要奔走于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澳洲等地,向早年的学生募捐。广东省侨办提供的数据显示,10年来廖乐年筹集的各种经费加起来起码有200万元。“回马来西亚,我经常打高尔夫球,看到大老板,就把球往那个方向打,搭上话就向他介绍英语班的事情,争取经费。”廖乐年幽默地说自己是“棒打大款”。

“我免费教给你的,你要免费教给别人”

湖南人苏胜的到来,纯属偶然。去年3月,他在网上看到有关廖乐年的信息,感到不可思议,便想一探究竟。于是倒腾四趟车,来到了大埔。

他说自己想学英语,但廖乐年很不客气:“你没有预先联系,我不能帮你。”苏胜说:“我是诚心诚意的,不信请看身份证。”廖乐年一推,说:我看不懂中国字。然后用三轮车把苏胜送回旅馆。

后来他还是留下来了。在长教村住了3个月后,苏胜很震动。“学习英语在其次,更是被他的事迹感动,我愿意作为志愿者,帮帮这个67岁的老人。”他把妻子也带来了,一边学英语一边当志愿者。他妻子说:“我们在这里住3个月的笑声,比以前一年还多。”

村民廖安国30岁出头,去年在廖乐年的资助下养了57头猪,一共卖了2.5万元,他把这些钱全部交给廖乐年办学。廖安国原来在城里有一份工作,月收入有五六千元,因为他弟弟重病,辞职回家。在医生诊断弟弟无治时,廖乐年帮助查找了大量文献,缓解了他的病情。

廖安国下定决心做一个像廖乐年那样的好人。他说:“我还要继续养猪,卖的钱,仍然交给廖老师。他花十几万元盖猪舍、买猪苗,也是想到通过这些项目帮助大家,帮助村里的教育。等廖老师年纪大回去了,我可以用这些项目资助他的学生继续教学。”

廖乐年经常说:“我免费教给你的,你要免费教给别人。”

他的助理廖文敏9岁时就跟着他学英语,如今学了10年,现念中专正实习。但她还是决定在廖老师这儿多呆两年后再去工作,免费给幼儿园和一二年级的孩子上课。

廖乐年相信,“同一件事参加的人越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每年暑假,他都请来外教帮忙,其中有他的学生,也有朋友亲戚。最多一次,长教村来了40多位外教。他的姐夫也到长教村支教过2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各家各户开始抢着请廖老师到家里吃饭,怕有时忘了,廖乐年还在日历上做记号。

“10年前,村民因为小事吵架、打架的不少,也有家长到学校闹事,现在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长教小学教师罗芸说。

现在廖乐年是当地的“红人”。一次记者跟着他上街买菜,刚下车,路对面一位补鞋的聋哑人就站起来打招呼。他们手掌变幻,用哑语“过招”。得知他这几天过得不错,廖乐年高兴地打着手势作别。

聋哑人看着我们离去,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用生命和热血筑起大爱丰碑 2012年6月12日下午3点10分,正是医院精神科医护人员忙碌的时刻,曾经在这里住过院的潘国雄走进了医护办公室,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但谁也想不到,潘国雄直接走到郑胜云医生背后,突然从手提袋抽出一把30厘米长的水果刀,往郑医生背部连刺两刀!医护室所有的工作人员瞬间惊呆了,李小莲主任医生连忙叫大家撤离,仓促间,一连几天发烧感冒的李国庆医生高声叫喊:“女的快走,男的留下!”李小莲带着几名女医护人员边躲闪边撤,赤手空拳的李国庆留下来对付身高近一米

八、身强力壮的凶手,在医护室外的护工罗旭万听到叫声迅速进来协助,两人合力与凶手展开生死搏斗。这时,已经带大家撤到安全地方的李小莲,担心凶手会冲进与医护室分隔的有110多号患者的康复区,毫不犹豫冲回医护室,试图制止凶手。可是,曾经患过情感狂燥症的潘国雄,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和人性,转身向着李小莲的胸部、腹部各刺一刀,鲜血喷涌而出,但李小莲没有马上倒下,她用最后的力气,死死抓住通向康复区的铁闸。罗旭万强忍悲痛,迅速操起一把椅子阻挡凶手,拉扯中凶手仰面跌倒在体力不支、滑倒在地的李医生旁边,他丧心病狂地向李医生胸部腹部连刺几刀,李小莲医生倒在了血泊中„„

英雄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怀念、无尽的遗憾和榜样的力量。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掩护同事转移,保卫患者安全,这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决不是偶然的一时冲动,回顾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他们长期接受党的教育的结果,是他们在平凡工作中履行医者职责的结果,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救死扶伤的善举为基石,成就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惜牺牲的壮举!

兴宁市慢性病防治院医生李小莲、李国庆和护工罗旭万,为救现场医护人员,奋不顾身,与闯入医院行凶的疑似精神病男子顽强博斗。李小莲(女,49岁,精神病学副主任医师)、李国庆(男,40岁,肺科主治医师)英勇牺牲,罗旭万(男,49岁,护工)光荣受伤。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精神,诠释了当代医务人员“医者仁心、大爱无畏”的高尚情操,是当代医务人员的优秀代表。

佛山“好警”梁志毅

“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佛山市优秀社区民警”、高明区公安分局荷城派出所南洲社区警务室的梁志毅,投身基层,心系群众,整整19个年头。今年3月4日,局里打算把梁志毅调到治安管理大队,分管全区社区警务工作,没想到的是,这次普通的调动,却揪动了南洲社区群众的心,庆洲、南洲、塘南、泰兴、王臣、范洲6个村居联名盖章上书区领导、区政法委、区公安分局,恳请让他留下继续为社区服务。

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为何群众会如此依依不舍?梁志毅用5年时间写出了答案,正如王臣村村主任梁健婷这样说:人生之大从何做起,他告诉我们从小事做起;人生之事如何作为,他说靠勤奋;人生之巅如何攀登,他谓用心智;人生之难如何面对,他答以善行之。

梁志毅同志处处为群众着想、热心替群众办事的事迹,经过《人民日报》(2012年7月3日)、《南方日报》(2012年4月29日)等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宣传梁志毅同志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佛山市政法委在全市政法系统举办梁志毅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开展向梁志毅同志学习的活动。

勤:每年在路上跑5600公里

2007年,是全国公安系统“三基建设”的开基之年,高明分局也成立了首批13间社区警务室,南洲社区警务室即是其中之一。它离荷城派出所12公里,离西安社区民警中队9公里,绝对是基层中的基层。局领导叮嘱:在这里工作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梁志毅应了声“嗯”,担子一挑就是五个春秋。

作为“新手”,该如何打开局面?梁志毅思考着。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进群众。于是,他轮流带着治安队员,开着一辆旧摩托,硬是在头一个月里就跑遍了辖区45平方公里57个自然村,全年下来差不多走了5600公里,相当于从高明到北京一个来回;哪条路在哪里分岔,哪条巷子怎样拐,哪栋出租屋向东向西,他都烂熟于心。很快他就跟大家打成了一片,还摸查到大量治安动态,特别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高明分局的一份简报显示,由于白天上班时间很难碰到屋主和承租人,梁志毅主要利用休息时间,花了近三个月,走访辖区企业和出租屋达3000多次,收录了1000多间出租屋以及6000余人的资料;还收集了以厂企负责人、出租屋主为主的社区群众手机电话1000多个,建立起南洲社区治安宣传短信发布平台,将治安通报、防范知识等及时发送给群众。

有了“信任”和“平台”,梁志毅总能第一时间得到治安信息。今年年初,王臣两个自然村也因土地问题发生纠纷,村民准备械斗。谁想,等村委会一行闻讯赶到现场时,梁志毅早已到了现场,并化解了冲突。村主任梁健婷感慨不已:很多时候,村里的事情梁警官知道的比村干部还早还多,村民有疑难也乐于找他诉说,简直是“佛山无影脚”。

有一次,梁志毅到林家村走访,刚到村口就听说林某两兄弟在挥刀相向,便毫不犹豫赶了过去,一把夺去林某手中的菜刀。情绪激动的林某顺手一推,把光顾着夺刀的梁志毅摔在了臭水沟里。他站起来后,像什么都未发生一样,继续劝解双方,林某两兄弟终于同意平心静气坐下来谈了。原来两兄弟因后山屋场归属问题长期争持不下,时有打斗,村委多次调解未果。了解情况后,梁志毅又多次登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两兄弟被他的辛劳和真诚所打动,一桩十年积怨烟消云散。

别看梁志毅外表斯斯文文,打击违法犯罪却毫不胆怯。警务室刚成立时,治安队员们直嘀咕,就凭他,管得好40多平方公里的南洲社区吗?事实上,不到一个月,他就让大家刮目相看,认定为主心骨。当时,西安旧街有一间名叫“理想”的酒吧,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打架斗殴、噪音扰民的警情,大家不胜其烦。梁志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除了安排队员加强巡逻外,每天下班后独自一人到酒吧附近便衣侦查,常常“猫”到凌晨两三点才收工,如此半个多月。在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后,他提请分局对该酒吧进行突击检查,行动时第一个冲进酒吧,直奔吧台,搜出了两把自制手枪及一发子弹。随即,酒吧老板因涉嫌私藏枪支弹药被刑事拘留,酒吧最终关门停业,旧街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智:“土办法”,也能带来大好处

2010年的一天下午,高明公安系统内部发出了一条协查通报:一名在逃嫌疑人近日可能潜入辖区内藏匿;通报附有嫌疑人的身高、发型等体貌特征。看到后,梁志毅立即开通自创的“查询系统”,将一名入住辖区出租屋不久的男子锁定。很快,该男子就被抓捕归案,并供认了犯罪事实及潜逃高明的经过。梁志毅笑了:“土办法”也会带来大好处哩。

原来,虽是老警察,梁志毅却是一位信息化高手。2007年,分局举行社区民警信息化比武,梁志毅以唯一一个90分以上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随后,梁志毅又代表分局参加市局举办的大比武,再次技压群雄。经常的走街串巷,也让梁志毅获取了大量的治安信息,使得梁志毅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利用自己的信息化技能,开发一套查询系统,管理辖区各类信息?” “对,就这么干!”一个新的创意产生了。白天下乡,他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得到有用的信息,就细心记下来。晚上回到警务室,再和内勤人员一起,将搜集到的信息保存到电脑中。这样加班加点跑了近三个月,到2007年年底,梁志毅自创的“南洲社区综合查询系统和出租屋管理系统”便成形了,57条自然村、近2万人口、1000多间出租屋尽录其中。记者看到,这个系统仿佛一台适时的移动社区数字“导航仪”,“鼠标按下去,线索浮上来。”一次,某出租屋发生电脑失窃案,通过查询系统,警方只用了2小时就抓获了嫌疑人,还顺带破获了另外10多宗案件。此次抓逃闪电般告捷,就搭帮它们。两个系统更得到了省厅和市局的充分肯定,市局多次组织其他派出所前来取经,使其成为了高明社区警务的一个亮点。

在潜心创新信息系统的同时,梁志毅还不忘发动街坊大搞群防群治。他经常不辞辛苦地去当“说客”和“教员”,说服企业安装视频摄像头,安装后又亲自去给相关人员免费上课。高明风度球铁铸造有限公司2007年开厂,厂区就在辖区内,投产没几天,厂办的保险箱就被撬开了,老板杨广心急如焚。梁志毅马上把该厂列为重点巡查对象,乘势劝导企业注重从源头上防范。之后,梁志毅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工厂成功安装了一套“企业实有人口申报系统”,使得工厂招聘人员时,能直接比对录入资料的真实程度,查询有无不良记录。从那以后,该厂区再没发生过盗窃案件。连对面的养猪场老板都笑称,“沾了光了,猪仔再也不怕被人偷了!”用杨广的话说,梁sir就好比一根“定海神针”,哪里有他,哪里就风平浪静。“请锁好您的车,谢谢!”梁志毅在巡逻中还发现,很多居民防范意识不足,车辆经常不上锁,他就自掏腰包,印制了几千份“牛肉干”,短短8个字,提醒市民锁好车辆。为了让辖区学生加强法制意识,注意安全,他又自费印刷了一批特殊的练习本,上面印上宣传口诀,诸如“守交通、爱生命”、“好与坏、要分清”之类,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爱人禁不住嗔怪:你工资就那么点,还经常去贴钱,哪有像你这样的?梁志毅总是笑而不答。只要看到群众能从自己所做的事里得到实惠,他就觉得很踏实、很温暖。

爱:比亲生儿子还亲

“有困难,找梁sir!”在用“勤”和“智”干好本职工作、守护一方平安的同时,梁志毅更将“爱”、“善”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当中。

辖区东西村村民严成康略显残破的家门前,一道光亮的铁门颇为引人注目。“看,这靓油漆就是梁sir亲自给我刷的!”

严成康先天四肢残疾,生活的艰辛使他性格孤僻,成天闷在家里。梁志毅知情后,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抽空去他那里坐一坐;每月给他送一次米油和生活用品。“第一次去严的家里,连张像样的凳子都没有,后来,梁sir就接二连三地送来了桌椅板凳甚至电饭煲、毛毯等物品;得知阿康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怕冷,又特意送了他一台电暖炉。”据东西村村长严健雄介绍,在梁志毅的帮扶、感化下,如今的严成康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见人便主动打招呼,自信、开朗多了。

其实,得到梁志毅帮助的困难人员又何止严成康一人? 一天早上,在市场巡逻时,梁志毅碰巧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正在非常吃力地蹬着一辆满载东西的小三轮上坡。他赶忙停下来走上前去帮忙推车:“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干这么重的活?”老人家回头看了一眼,淡淡地回了一句“自己不做,谁来做呢?”然后就走了。

连续几次,梁志毅又看到这位老人沉重的身影,十分心酸。后来了解到,老人家是西安东寨村一位孤寡老人,名叫谭达显,生活非常困难。想到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真的很不幸,从那时起,梁志毅就决然挑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无论多忙,每半月就要去探望一下他,送上生活用品、慰问金之类。老人有事没事也常来警务室喝喝茶,看看报。2010年2月,老人病危,梁志毅去看他,老人拉着他的手,眼含浊泪,嗫嚅着说:“梁sir,这几年辛苦你了,你比亲生儿子还亲啊!”„„老人家走的时候,警务室同事都去送他,他走得格外安详。

去年4月,一位女居民失恋轻生,致使大量煤气泄漏,也是梁志毅,立即赶赴现场疏散居民,不顾危险撬开铁门,把人救了出来。

在治安队员的眼里,梁志毅是头儿,更是“大哥”。邓沃坚红着眼睛对记者说,和“毅哥”一起工作的5年多,是他最快乐的时光。跟着他,大伙儿不仅收获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更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工作虽然累了点,但“毅哥”对大家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警务室刚成立,“毅哥”就把12个兄弟的生日记在了心上。无论是谁过生日,他都要自己掏钱,买来蛋糕,或者加几个菜,一起庆祝。今年2月,邓沃坚突发高烧住院治疗,先打电话告诉家人,再打电话向“毅哥”请假。20分钟后,“毅哥”就赶到了医院,向医生了解病情,叮嘱他照顾好身体。家人都没有到,他却第一个到了。住院的十多天,不管有多忙,他都每天抽空上医院看望,令人十分感动。

爱心无界限,梁志毅还十分关注外来工子弟等弱势群体。辖区内工厂较多,外来工子弟也较多,要么丢在家里没人管,要么没去上学家长也不知道。特别是那些无人监护的调皮蛋,溜达在大街上,成为极大的安全隐患。只有学习,才能改变这些孩子们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梁志毅巡逻时,格外留意那些外来儿童,遇到贪玩的就护送到学校,饿着肚子的就给他买饭吃,还买来文具和学习资料送给他们,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警务室俨然成了“爱心服务站”。当有人问:“梁叔叔要调走了,你们愿意吗?”同学们异口同声“不愿意!”

“平凡,却体现了闪闪发光的公仆精神!”中国政治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吴灿新这样评价梁志毅。在他看来,当地群众对梁志毅的挽留,表明他和群众之间已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鱼水关系。“我们常常探讨怎样才能处理好干群关系?问题很宏大,但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到群众中去,真正与群众在一起。”

第四篇:先进人物事迹

奉献奏响生命之歌真诚温暖和谐社会

个人简介:

郑斌斌,女,中共党员,1989年5月5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现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贸系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方向)本科班的学生。

先进事迹:

一、她是一名信念坚定、政治过硬的的优秀党员

思想进步,她是一名忠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信念坚定政治过硬的中共党员。2008年5月,还是高中生的郑斌斌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平日的里,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且将这些理论与平日的实践结合,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大学生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入学军训中表现突出,并获得“军训标兵”称号,她积极上进,主动承担起班长的重任,带领班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帮助组织先后培养了60名入党积极分子,30名学生党员。2010年9月,学院推荐他参加了辽宁省第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与全省七十二所高校主席一同接受知识的洗礼与能力的考验,这让她政治信仰更加坚定,思想更加成熟,并在实际行动上主动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自觉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她是一名无私奉献、播撒阳光的青年志愿者

她充满爱心,是尊老爱幼的大学生道德典范。入学三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她每月都会带领协会的志愿者去旅顺敬老院做志愿服务。每学年伊始,她会组织以“爱老敬老”为主题的关怀演出,演出节目都由她精心安排,为旅顺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了无穷的欢乐,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敬老院的经典活动。可以说文艺演出拉开了每学期的志愿服务的序幕,每月末她都会到敬老院去,给那里的老人送去生活用品,陪老人聊天,带老奶奶散布,将爱的曙光撒向敬老院的每个角落。

她还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每年参加大连市献血者国际徒步大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她时刻心系祖国,心系人民,关心国家大事,在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抗灾活动中,她积极参加省市各级救援工作,组织捐款万余元;每到每年3月15日,她都组织节目,带领同学们参加旅顺消费者晚会,得到旅顺环保局领导一致好评。

她热爱生活,是一名播洒阳光的心灵使者。作为大学生心理协会理事长,她协助学院心理教育发展中心的老师们开展了团体心理训练工作坊,担当小导期间带领新生进行团体培训活动,她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成为了学院学生心理团训师,成功开展多场团训活动,为心理健康的普及和宣传,为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她是一名注重创新、敢于担当的学生干部

入校以来,她就选择进入学院学生会,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在2009、2010级新生报到期间,她担任新生辅导员一职。新生军训期间,她更是忙前忙后,对新生进行督导,解决新生入学问题,直到很晚才能回寝室休息,最后她带领的班级获得了军训“优秀班集体”称号。在担任体育部部长时,每天早上6:30出早操,风雨无阻。课余时间带领干事打扫学院体育场卫生,秋天她细心地扫起落在足球场地的落叶,冬天不顾刺骨的寒风进行扫雪,她从不叫苦叫累,总是抢在前面干。临近运动会她都安排详细的训练计划,带领运动员刻苦训练,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自己还曾代表学院参加辽宁省大学生运动会,并获得省优秀运动员称号;参加大连市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了两块金牌的佳绩,代表学院参加大连市女篮比赛,作为队长的她带领队员们奋勇拼搏,最终获得大连市女篮冠军。

在学院学生会主席、系学生会主席等岗位上,她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认真负责学生会的日常工作事务,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人的工作潜力。积极组织了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团体训练等创新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作为班长,她充分发挥在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打造优秀班级团队。班级连续三年被评为“学院优秀团支部”、“辽宁省优秀班级”。

四、她是一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优秀青年

她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早在她6岁时离异,她一直跟着奶奶相依为命,过着拮据的生活。颠簸的命运、人间的离合使她过早立事,学会了独立,养成了生活俭朴、乐于助人的品德。从小到大,斌斌都会利用放假的时间来打工赚钱,帮家里分担生活的困难,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是她还会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帮助身边的人,帮助社区义务服务,社区里的扫雪任务她全部承担下来,利用课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从不求回报。因此在2008年她被社区推选,成为辽宁省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人提名。她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了大学校园。学院的“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大大地减轻了她学习、生活的压力,身边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她莫大的帮助,自立、自强、勇于奋进的精神深深扎根于她的骨子里,画出了她人生的又一条起跑线。在生活方面,郑斌斌同学也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所在寝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学生党员优秀寝室。她历来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道德、有抱负、有责任的青年。

她勤俭刻苦、善于剖析自我并积极进取,在困难面前不畏缩不逃跑。以组织策划能力见长,热爱文学亦不乏理性思维,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在保证优异成绩的同时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积极参加学院和社会的各种文化、科技、实践、公益活动;深受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在她身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不怕吃苦、奋勇拼搏、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学院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高贵品格。这朵微笑着的铿锵玫瑰在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美丽校园静静绽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阳光总在风雨后,苦尽才能甘甜来。大学就是人生的一个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我们都要慢慢的长大成人。在未来的生活中,郑斌斌将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谱写美好的明天。即使遇到更大的困难,她也不会停止奋进的脚步,还是要继续前行,她将用青春的活力,用不屈的精神奏出辉煌的青春乐章!

第五篇:先进人物事迹

先进人物事迹

李晨,制造车间机加工工位管理员。从刚入职时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到转眼已过而立之年的业务骨干,他用9年的时间打磨自身的品格与技能,在娴熟的工作流程中用敬业书写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他热爱工作,待人诚恳,严于律己,甘于奉献,曾多次收到班组、车间乃至公司的表彰嘉奖,然而他总是谦虚谨慎地说自己做的还不够,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他就是这样一个勤勤恳恳,却从不计得失的有为青年。

1.锤炼思想,提高境界。从一开始工作,李晨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做事先做人,只有立言、立身、立信才能立事。从此他那张不满一平米的办公桌上堆满各种书籍,只要有空闲就拿出来翻一翻,因为他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知行合一、内外兼修。

2.刻苦钻研,强化素质。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员工,熟练的业务和精湛的技能是工作的必备条件。为此,他花费大量时间守在生产前线,熟悉机加工操作流程,规范每一张表单的填写。每有他不明白的地方,总是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和工人师傅请教。有人问他,你自己都是“老师傅”了,怎么还能低下头请教二十来岁的操作工呢?这时,他那圆圆的脸蛋上总是会泛起小酒窝式的标志性笑容,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南京话对你说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吗!”。

3.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由于机加工工位很多任务要等到夜间才能开干,为了保证生产进度,晚上加班加点变得常态化,周末放弃休息也是时有的事。对于加班,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总是能默默地处理好家中事务,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的战斗中来。今年3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李晨在亲朋好友的鉴证下举办一场简单的婚礼,可令同事没有想到的是下周一早上8点他准时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原来,近期车间生产繁忙,在取得爱人的理解后他毅然决定放弃休婚假的机会,他说组织事大,个人小事往后挪一挪。

4.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李晨的作风犹如他的名子一般低调,很多同事口中的“轶事”都是亲眼撞见之后才有所知晓。他专业、敬业、创业,为人正直,团结同事,为车间后来的年轻人充当了榜样和楷模。同时,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还能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积极组织和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为推动支部建设和车间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朝气活力。

下载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利农机局抗旱工作先进人物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先进人物事迹[范文大全]

    服务之星-----张德龙 生命宝贵,青春更宝贵,而张德龙同志却无怨无悔将自己五年多的青春献给了热爱的电工事业。 五年中,他参加各种大修工程,不怕苦累,认真完成任务,并做出了突出......

    解放区水利普查先进人物事迹(写写帮推荐)

    解放区水利普查先进人物事迹 (解放区水利普查指导员 窦玉康)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窦玉康同志作为解放区水利普查工作的业务执行人,在整个水利普查工作中,......

    抗旱救灾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抗旱救灾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自2012年×月×日至2012年×月×日,**县干旱日数达×多天,抗旱救灾先进人物事迹材料。灾情就是命令,在大旱面前,**县气象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主......

    抗旱救灾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自2010年×月×日至2011年×月×日,**县干旱日数达×多天。灾情就是命令,在大旱面前,**县气象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

    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先进人物能够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

    先进人物事迹(精选65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65篇《先进人物事迹》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 先进人物事迹xx同志,中共党员,是县房产科的一名维修人员,同志工作几十年来,......

    先进人物事迹演讲稿

    在这三十多年里,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他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数不清;三十多年里,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干了多少事,他说不清;三十多年里,他给代办过多少执照、曾经收过多少管理费......

    邮政先进人物事迹

    广西邮政个人先进事迹-记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张晓婵张晓婵是广西邮政企业里有名的“百灵鸟”,“业务娴熟、才艺出众”几乎就是她的代名词。熟悉晓婵的人都知道,这个风风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