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领导信访批示件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

时间:2019-05-13 01:2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办好领导信访批示件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办好领导信访批示件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

第一篇:办好领导信访批示件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

办好领导信访批示件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

郑国元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和把握的主题所在。在现阶段,各级领导都会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一些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批示,提出办理要求。这些批示件的办理,不仅能够解决决策落实过程中某个方面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对全局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领导批示件中,信访件占有较大份额。批阅信访件,既是领导了解基层情况、倾听基层呼声、体察民情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当前基层群众向上级领导致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有误解。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深入、不细致、不到位,工作方法简单,没有对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群众产生了误解;有些是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时,对政策的领会掌握不够,向群众宣传不够,引起群众的不满,从而引发矛盾纠纷;还有的是事虽做了,但没有及时向群众沟通反馈,群众不知情,只有通过写信反映。如我区电影公司职工反映原经理多处占房、违法乱纪又迟迟得不到处理的问题。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处理,原经理已被判刑数年,由于未向群众反馈,导致群众误解。这类问题在信访件中占有一定份额。

二是处理问题不公平,群众有怨言。有些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有亲有疏、有轻有重,没有“一碗水端平”;有的没按政策规定操作,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打擦边球;更有甚者违规操作,徇私枉法,群众来反映问题就拿大话狠话吓唬。群众在本级诉苦无门,只有通过写信向上级部门反映。如黄龙镇高明村群众反映村干部在落实粮补政策时,为亲属谋利,存在严重不公的问题。这类问题在信访件中占有较大份额。

三是民生问题不解决,群众有困难。在农村,随着惠农政策的落实,城乡差距在一步步缩小,城乡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但在推进过程中,交通、通讯、供水、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因灾返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依然存在,还有一些贫困户需要得到救助。如峪山镇黄兴国反映低保问题,东津镇刘清国反映危房改造问题等。城区也存在着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如三珍公司反映门前路段没有安装路灯,张湾镇城区反映排水难等。这类问题在信访件中占有很大份额。

四是责任主体不明确,群众有顾虑。这主要反映的是机关干部作风不实和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一些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未能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重视不够,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有的干部能躲则躲、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见到群众绕道走,致使群众不知道找谁,误认为有难无处讲、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顾虑重重。有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以致问题无人解决。还有的是因为协调不到位、不及时,使问题一拖再拖。如华强公司职工反映职工医保金的问题,由于涉及多个部门,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这类问题在信访件中占有相当份额。

此外还有干部违纪违法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群众大都会采取信访和上访的形式,以期寻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这些信访件,各级领导都会认真批示,除干部违纪违法等一些不便由督查部门督办落实的问题外,其他大都会抓紧督办落实。近年来,襄阳区委督查室把办理好领导批示件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改进督办方式方法,不仅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也树立了督查的权威,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充分肯定。通过对领导信访批示件的办理,一些初信初访得到了有效处理,避免了矛盾激化、问题升级,减少了信访源,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据统计,每年经区委督查室办理的领导信访批示件都在200件以上,且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据现场核实督办和民意抽查测验,差错率几乎为零,群众满意率达到98%。襄阳区委督查室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要有更明确的责任主体。这是办好领导批示件的前提。在办理工作中始终坚持按照“批给谁、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每一个批示件的具体承办领导。批给单位的,由承办部门一把手负责承办;明确批示由某位同志负责办理的,批给谁即由谁负责承办。这样责任主体比较明确,就避免了推诿扯皮。有时所批示的事项即使不属于某部门的职能,由于明确了责任主体,也能收到较好的办结效果。如某上访者反映与襄阳嘉田公司房屋纠纷一事,本应进入司法程序解决,但信访人不愿通过这一途径解决,后批由区房管局核查处理。区房管局接到批示意见后,积极协调,后协议采取房屋置换的方式,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被区委领导批示为“很好”。

二要有更规范的办理程序。这是办好领导批示件的基础。收到领导批示件后,要严格按照登记、交办、催办、督办、汇总、上报等程序认真办理。首先,要对编号、来文单位、文件名称、批示内容、批示时间、承办单位、签收人、签收日期等内容认真登记。然后及时交办具体承办单位和承办人。批示件交办后,应定期或不定期催办督办;对紧急和重要的批示件,随时检查办理进度,催促加快办理。最后按期对领导批示件的办理情况进行汇总,报经领导审阅。对批示件办理的全过程,包括批示件的登记、交督办、批示结果反馈等实行电子化处理操作,全程跟踪,且要环环相扣,规范有序。对一些需要二次办理的,继续做好登记、交办、落实,直至问题解决到位,然后销号,确保整个办件过程不出现纰漏。

三要有更有效的协调机制。这是办好领导批示件的条件。在办理过程中有一些矛盾和问题涉及面广,处理起来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部门协调,极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这时,督查室应起到牵头抓总的作用,有些可以直接牵头的就直接牵头处理,不能牵头的就提请领导确定牵头单位和责任人,从而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比如在解决三珍公司反映门前路段没有安装路灯的问题上,由于此路段涉及多个单位,这些单位受益程度不一,很难形成一致意见。这时督查室积

极介入,通过几次协调会,很快将问题解决到位。

四要有更健全的考核体系。这是办好领导批示件的重点。领导批示件的办理应作为交办重要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批示件办理情况实行通报制度,鼓励先进.督促落后。加强日常监测考评,对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逾期、退补、催办等情况登记在册,年终作为目标考核的依据。实行责任追究制,在办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现象,在全区通报批评,并建议区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如果领导批示件已办结,但信访人由于同一原因重访,经查证属承办部门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从严追究承办人员责任,在年底考核中对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去年以来,共通报批评了4家责任单位,1名责任人被免职调离,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五要有更明显的落实效果。这是办好领导批示件的关键。在办件过程中,严格按照“五有”“五核”来操作,即必须有责任领导签字、有原件、有承办单位公章、有相关处理材料、有信访人反馈意见,核查事实是否清楚、情况是否逐一查清、基本结论是否正确、整改意见是否到位、现场复核是否真实。在这些要件中,要把与信访人见面沟通反馈情况、信访人满意与否作为要件中的要件,这也是批示件能否办好、办到位的试金石。工作中要不断加大回访核查面,使办件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襄阳大商园职工反映破产执行中的问题,前期责任单位做了一些工作,也基本处理到位,但缺少与职工见面沟通情况这一环节,按照要求属不合格办件,后责任单位与信访人见面沟通,群众都很满意。中亚照明公司职工反映公司拖欠工资的问题,责任单位拿出了处理意见,起初信访人不予接受,因企业已改制,责任单位认为处理有困难,就把相关情况上报督查室。这显然不符合办件要求,督查室要求他们做好信访人的工作,落实到位后上报情况。后责任单位积极与信访人沟通协商,取得了信访人的认同,此事得以妥处。围绕落实效果来办件,确保了办件质量。目前办理的批示件被领导批注为“很好”的达到60%以上,其余也被批示为“同意所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通过领导信访批示件的办理,解决了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抓住了“事要解决”这个处理信访问题的核心,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得到全面体现。

(作者系中国共产党襄樊市襄阳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第二篇: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信访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信访——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集体访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仅2008年市信访局接待群众集体访170批3605人。这些集体访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具体诱因各不相同,但深层次原因大同小异。比如经常发生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场所非法聚集的事件,虽然各有其复杂的原因,却明显表现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关领导没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没有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对群众的呼声和疾苦臵若罔闻,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麻木不仁,导致群众怨气越积越深,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有的甚至被社会黑恶势力所利用,最终酿成严重的集体访和群体性突发事件。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政治课题。现在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处理得好,可以增强人民的团结;处理不好,矛盾就会激化,小事就会变成大事,甚至酿成乱子。当前,容易引发人民群众怨气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比较多,在一些地区表现得还比较突出,比如:土地征用出让后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的就业和保障问题,老城改造、城镇化建设中房屋拆迁居民的经济补偿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影响群众身心健康问题等等。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要注意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妥善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尤其要审慎处理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怨气宜解不宜积。人民群众的怨气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一件两件小事形成的;有些事件虽然看似偶然,但背后有其发展的必然性,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所以如此,是因为确有极少数庸官、懒官对人民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闻、闻而不办、办而不力,对找上门来的群众躲闪回避,敷衍塞责,从而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可见,化解群众的积怨,从根本上说,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就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化解群众怨气,首先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切实解决群众的难题。能不能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是检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的试金石。解决群众的问题,既要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深厚的感情,又要有善于倾听民声和勇于回应民声的态度,还要有解决矛盾的能力和水平。群众反映的问题往往是具体的,解决起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事、因地而异,有的要逐步解决,有的应该特事特办、急事快办,有些问题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也要向群众说清楚,求得群众的理解。人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从群众最渴盼解决、最不满意的事情做起,就没有化解不了的怨气,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化解群众怨气,关键是要让群众有地方讲话,决不能回避矛盾、敷衍群众。因此,经常、及时的沟通极为重要。要使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制度化、经常化,使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畅通,更加便捷。与其“截访”不如“接访”,与其“受访”不如“下访”。要通过经常的沟通和及时的处理,防止怨气积少成多,矛盾不断加剧,个体事件演变为群体事件,简单事件演变为复杂事件,良性事件演变为恶性事件。

第三篇:浅谈构建和谐警营文化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浅谈构建和谐警营文化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警营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警营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公安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推力。公安机关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体,和谐温馨的警营环境也有利于公安机关广大民警进步和团结一致,更好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因此,在构建和谐警营文化的实践中,必须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努力做构建和谐警营的表率,实现“共创和谐环境,共享和谐成果”的目标。笔者就如何构建本局和谐警营文化作几点粗浅的探讨。

第一,要树立“和而不同”的“矛盾观”。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么,什么叫“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从认识论角度看,我们主张的“和而不同”,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承认多样性,承认差异性,提倡在揭露矛盾、积极斗争中坚持真理,推动工作,构建和谐。相反,“同而不和”则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逃避现实,貌合神离,是一种虚假的和谐。由此可见,我们讲到和谐,不是否认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转中发展进步的。我们公安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不可能没有矛盾。推进公安队伍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处理矛盾的持续过程。但是,在对矛盾的看法上,一些民警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偏颇:一种是把矛盾的斗争性简单化;另一种是把矛盾的统一性片面化。这两种“矛盾观”都不是唯物辩证的和谐观,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警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和而不同”的意识,克服“同而不和”的观念,正视问题,承认差距,求同存异,讲原则、顾大局,勇于和善于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在公安队伍中真正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活力四射的生动局面,用和谐理念灌溉出警营的和谐之花。

第二,树立自我超越的“人生观”。先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其人。一个其貌不扬、又笨又土的战士,钢七连高连长死活看不上他,曾两次把他拒之门外,断定他是个练不出来的“孬兵”。可后来就是这个“孬兵”,靠着刻苦训练,靠着超人的努力,靠着“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成了全团、全师乃至集团军数一数二的尖子兵,他的名字叫许三多。由此,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事,能不能成为一个对队伍对社会有用的人,关键是要看自身的努力程度,敢不敢、能不能挑战自我。一个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大成绩。一个有崇高目标、期望成就大业的人,总是不停地超越自我,最后登上成功的颠峰。现在,我们队伍上下风清气正人和,给我们每个民警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海阔凭渔跃,天高任鸟飞”,工作、生活在这样清明的政治环境中,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工作做好,不把队伍管好,不把业务抓好,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埋头苦干、冲锋在前,奋勇当先,争创一流。

第三,要树立相互包容的“融合观”。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和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制。对此,我们每一名民警都要积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做到视野更加开阔、胸怀更加豁达、境界更加高远。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民警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特点也各不相同,队伍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而有些带兵人往往习惯用“纯而又纯”、“听不听话”的等老思维方式观察事物,以个人好恶看待下属,时常把个性当毛病、把特点当缺点。对多样性的事物、观点和意见,有的同志总有一种看不惯、不顺眼、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思维方式应当摒弃。有差异才有和谐,有多样性才有统一

性。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一个单位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因此,对下属的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尊重下属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基本权利,倾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疾苦,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要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地信任和依靠他们,正视特点,尊重个性,不小看、不歧视,在感情上为构建和谐的警营关系奠定基础。努力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和谐警营建设。

第四,要树立尊重民警的“人本观”。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问题,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事关队伍建设相信谁、依靠谁、服务谁的根本原则;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问题,而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从严要求与人性化管理、队伍的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强调工作的多,关注人本的少,重任务的布置,轻人文的关怀。这种“以物为本”、“以任务为本”、“以工作为本”的思维定势是本末倒置的,应当摒弃。要进一步强化“人是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观念,防止和克服单纯用物化成果衡量队伍建设成效的现象;进一步强化“民警素质是发展之本”的观念,防止和克服重使用、轻培养,重任务完成、轻素质提高的现象;进一步强化“民警是队伍建设主体”的思想观念,下大力纠正那种单纯把民警作为教育对象、训练对象、管理对象,而不重视发挥其主人翁作用的现象。选准人文关怀的切入点,努力使民警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意愿诉求得到充分表述,正当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发展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同时,要把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到科学发展全过程,努力使民警实实在在感受到单位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满足感、精神生活的充实感、素质全面提高的进步感、权利使用的公平感。

第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成才观”。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蓄电池理论”。这一理论说,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断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不间断地、可持续地释放能量。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一句话:开卷有益。因此,无论你是高中生、大专生,还是本科生、研究生,这些学历只是证明你过去曾经读过书,却不能证明你今天和今后不需要读书。因而,我们坚持读书学习,不仅要学习马列经典,还要博览群书,学经济,学科学,学历史,学文学,书读多了,肚子里有了“东西”,干工作,才会游刃有余,成竹在胸。宋代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增长才气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只有投身火热的工作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不断增长才干。

第六,要树立宠辱不惊的“名利观”。如何正确看待名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它是一块“试金石”,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工作心态,更检验着人品官德。司马迁,大家都熟悉,是汉武帝时候的太史令,他仅仅因为替出征匈奴而被俘虏的李陵辩护了几句,而震怒了当朝皇帝汉武帝,被投进监狱。在死刑与宫刑的选择上,他选择了辱没男人人格的宫刑。为什么?就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他的《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忍辱负重14年,终于实现了他的宏图大志。在我们队伍也是一样,无论你是领导,还是部属,无论你是干部,还是民警,都是队伍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主力军,大家只是岗位、责任的不同,都一样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对待职务升迁、岗位分工,要有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泊情怀,要把主要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放在做好本职工作上,比出工作的高标准,比出思想上的高境界。

第七,要树立高度自觉的“自律观”。德国大文豪歌德说过:“毫无节制的活动,无论属于什么性质,最后必将一败涂地。”这句话,我们从一些贪官身上都能得到印证,成克杰、陈良宇、文强是一些沦为阶下囚的人,要么是对金钱的贪婪,要么是对权力的攫取,要么是对美色的迷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其实,人世间,最顽强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自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信仰,一种觉悟,一种素质。我们可以这样经常反思一下:我的所作所为,符合党员及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吗?对得起组织、官兵和社会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象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在为人做事就会多一份淡定,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糊涂;多一份清廉,少一份贪婪了。一个人想不想自律、能不能自律,表象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其实质是一个人的荣辱观问题。记得在格言中,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感触很深。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羊在迁徙过程中,头羊年老体衰,无法带领大家继续向前。此时,狼群又伺机围攻上来,在群羊慌乱之时,一只中年的公羊号令大家形成圆圈,将头角一致向外抵御狼群的围攻。数次的较量,狼群败下阵来四处逃散。经历这次危险以后,在迁徙途中,羊群遇到任何危险。在这只中年的公羊的带领下都能化险为夷。在即将达到目的地时,羊群需要渡过一条大河。中年的公羊想一次性将大家都渡过河去。羊群怀着喜悦的心情上船后,船缓缓驶河中心。突然一个巨浪汹涌而来,在中年的公羊还没有向羊群发号分散指令时,羊群自动向中年的公羊占据的位置集结过来。大浪过后,河面上除了漩涡以外,一片沉静„„总之,一个人只有树立强烈的自律观,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所以说,警营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写写画画、吹吹打打,应该是一个综合的人文体系,涉及民警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大工程。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警营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育警、文化强警,不断提升全市民警的软实力。真正以构建和谐警营文化建设,带动队伍建设规范化发展。

第四篇:领导论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工信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工信

最近,省直机关工委组织部、研究室组成调查组,对由原省经委、省信息产业厅、省中小企业局、省国防科工办合并组建的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省工信委组建之后,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极其严峻。一是队伍庞大。组建后机关人员324人,其中厅级领导17名,机关干部264人,工勤人员43人;委属单位185个,职工14366人,全委党员近3100名。二是人员臃肿。合并后,原单位处室特别是综合处室绝大部分被精简,原有的四套办公室、财务室、人事处、研究室以及机关党委等被统一分配,只保留一处,富余人员向何处去?成为工信委党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三是办公地点分散。一个机构分五处办公,难以形成合力,上级精神和党组决策难以得到及时传达。四是交流困难。各个单位的特点,习惯各不相同,大家互不熟悉,包括班子成员之间彼此都不了解、思想交流难度大,在短时间内无法形成默契。五是疑虑重重。机构精简后多数人担心被降职使用,怕被分流到下属单位,失去“铁饭碗”。面对重重困难和诸多问题,委党组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及思想认识入手,融通感情,化解矛盾,用真心关心干部职工,用真情温暖干部职工,用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引领干部职工,在干部职工之间架起一道凝聚人心的桥梁,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实践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年多来,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全委上下出现了团结和谐、维护维定、奋发向上、推动发展的新局面。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以思想交流为切入点,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省工信委组建伊始,党组一班人就分头带队深入所属办公区,采取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广泛谈心等方式走访看望干部职工,了解每个人员的真实想法。同时,还深入直属单位进行调研,把党组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个干部职工,为机构改革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党组还制定了《关于加强机构改革期间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委党组关于组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机构改革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如

何搞好机构改革,以及在机构改革中应该抱有何种态度”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推进机构改革,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政府部门科学发展能力的需要,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需要。干部职工树立了良好的心态,切实增强了搞好机构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据调查,竞争上岗期间,党组成员分别与干部职工谈心300多人次。上岗后,委党组又面对面与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集体谈话,并向他们赠送了《廉政提示书》,勉励他们做勤政廉政的好干部。

——以开门搞改革为闪光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注意分析和了解思想动态、掌握各类人员的思想反映,引导和帮助大家解决好各种现实思想问题,保持干部职工思想稳定,尽最大努力维护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党组成员的共同心愿。为此,党组确定了开门搞改革的工作思路,使每个干部职工既成为机构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又成为机构改革政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一是开门广纳谏。抓住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有利时机,深入各处室和所属单位,通过下发征求意见表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意见,了解大家的意愿和要求。经过疏理共归纳七大类70多个问题,为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二是开门定方案。为使出台的方案体现较强的公正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党组在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几易其稿,把每个工作环节、每项工作流程设计,都置于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消除了大家的顾虑。三是开门搞改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从思想发动、组织报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环节,都让干部职工全程参与,充分行使话语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让大家心悦诚服。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党组还努力为大家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做到既稳定了大局,又尽力满足了个人的要求,基本实现了普遍满意。四是开门定纪律。制定和下发有关文件,严明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作要求,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以尊重人的发展为重点,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为充分发挥机关人员的聪明才智,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减少人员安排上的压力,党组从多渠道入手抓好人员分流工作。一是拓展部门职能。把丰富管理职责作为扩充人员编制的突破口,强化对石油、电力等监管,细化工业全流程的管理,增设相应管理机构,使工作职责更加明晰,管理手段更为有力,门类更趋专业,初步建立起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二是广辟人员安置途径。积极寻求各

有关单位的支持,在省编办的帮助下,先后向省技术监督局、省体育局、省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和省新闻出版局等单位输送机关干部40余人,有效缓解了人员的安置压力,也为走出去的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三是协调做好编制保留工作。将缩编比例由最初核定的20%协调有关部门确定为15%,为人员合理安置提供了保证。四是积极稳妥地安置人员。充分考虑职工个人意愿和个性发展要求,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个同志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对合并岗位的人员尽最大可能积极争取政策,妥善给予安置;对符合竞岗条件的同志,鼓励积极参与,并本着公开、竞争、择优原则进行任用;对年龄较大,任职时间较长的同志,在完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安排好岗位,尽量让干部职工满意放心。机构重组中所有人员特别是科处长以上人员都得到了合理安置,未出现一起因人员安置引发的上访和信访事件。

——以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工信委的干部职工来自职能不同的四个单位,行业特征和文化特点各不相同,针对彼此互不熟悉和办公地点分散的实际,党组一方面通过组织参加省直机关运动会,举办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赛、安排优秀公务员集体疗养等活动,活跃和丰富机关的文化生活,促进干部职工的思想融合和工作融合。另一方面在全委组织开展工信精神大讨论,紧紧围绕如何团结共事,如何推进机关文明建设和工信事业发展等寻求共识,并最终综合凝炼大家的智慧,形成了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广大干部职工所认同的“创新求实、高效廉洁、团结和谐、争创一流”的工信精神。在工信精神的激励下,机关上下形成了新的风貌,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团队协作的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三定”工作到位后,党组进一步营造机关文化氛围,组建了机关工会和共青团组织,为每个处室配备了小型健身器械,设立了机关文体活动室,配备了台球、乒乓球、跑步机等设施,为大家健康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结合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建,机关还组织开展了干部演讲及征文等活动,深化了机关文化的内涵。2009年末,机关党委对机构组建以来的论文成果进行了评选,获奖的53篇优秀论文,反映了全委同志对工信事业改革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对工信集体的挚诚热爱。2010年春节,工信委举办了以弘扬工信精神为主题的迎新春联欢会,大家激情涌动,以不同的方式抒发了共同的心声,工信精神瞬间得到了升华,形成了工信之魂。

——以提升素质为落脚点,增强党组织的推动力。以建设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为

载体,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是机构改革以来党组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机构重组后,工信委随即创办了以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材料》内刊,以传递信息和思想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工信论坛》。创刊以来,共征集各类文章53篇,编发学习资料65篇。干部职工通过这一平台,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工作体会,为工信事业发展出谋划策,丰富了知识结构,提升了理论水平,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党组明确提出,在学习方面,要把理论武装作为干好工作的根本前提,加强政治学习,做到政治上成熟;加强业务学习,成为部门工作的行家里手;加强文化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为保证学习的规范化、常态化,工信委还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2010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制定了《2010年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等五个专题开展学习研究,较好地推进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保证。

省工信委组建以来,以提高党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为先导,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大胆破解改革和发展“两大”难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思考之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用党组织的真心、真情、真意温暖干部职工,是催生工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重组以来,党组在政治上关心干部职工,在生活上帮助干部职工,在工作上爱护干部职工,在事业上支持干部职工,用春风化雨般的工作凝聚人心,得到了干部职工的拥护和认可。在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党组织坚持做到尊重民意与实现党组意图相统一,干部能上能下与合理安排使用相统一,干部任职双向选择与发挥专长优势相统一,最大限度地满足干部职工的意愿和要求。正是这些富于人性化而又细致入微的工作,奠定了工信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思考之二,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保证工信机构改革成功的关键。工信委干部职工来自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但他们在短时间内很快就融合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信精神,并付诸实践。干

部职工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甘于奉献,和谐共事,坦诚相待,真正成了全委“一家人”。党组在任用干部时,唯才是举,任人为贤,没有亲疏之分,内外之别,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使每个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发挥,每一个人的才华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在干部职工的眼里,党组就是一杆秤,一颗定盘星。一年多来,党组每做一件事、一项重大决策,都问心无愧,对得起党和人民,无愧于工信事业,并能经得起群众的评价和岁月的考验。

思考之三,用制度规范行为,是强力推进队伍建设的最好“良药”。一支优秀的团队,不仅需要有一种先进的文化来引领,和谐团结的力量来推进,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做保证。为保证机构改革工作的有效运行,工信委制定了《党组干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加强机构改革的几点纪律要求》等制度,对推动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信委组建以后,党组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各种决策行为,如《党组议事制度》、《委务会议规则》、《政务管理规则》、《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制度。委党组还及时下发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等书籍,为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和权力的规范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下载办好领导信访批示件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办好领导信访批示件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