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出路初探》

时间:2019-05-13 01:1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出路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出路初探》》。

第一篇:安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出路初探》

5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出路初探

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出路初探

颍上县公安局刘晓华

【摘要】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通过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使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切实解决了影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机制和体制问题。提高执法主体的素质;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环境。

【关键词】执法规范化机制执法制度

一直以来,执法工作被认为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这项工作年年讲,月月谈,天天抓,基层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级领导和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规范化建设乃至整个“三项建设”的进程。在此,笔者结合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实际,对当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试做初探。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从执法主体上看;

1、部分民警的执法素质不高。当前,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执法形势,作为公安民警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才能履职尽责。然而,就基层公安机关执法民警而言,知识老化、思想僵化等问题还较为普遍的存在。在执法中,有的民警虽然从警多年却连一份像样的笔录都做不好,在面对犯罪分子狡辩时,说不服犯罪分子,不能做到斗智斗勇,不会审讯。有的民警一年下来,办不了一起合格的案件,存在不会调查取证,不会做卷宗材料等问题,对于自己受理的案件,能推就推,能调就调,实在调不了的,也是找各种借口搪塞了事。一旦引起了受害人的上访,才发现手里只有几分笔录,未立案,未调查取证,缺少大量的材料,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给当事人抓到了把柄,使我们的执法陷入被动境地。

2、民警的规范化执法意识不强。表现在:(1)、程序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执法实践中重实体而轻程序。比如,在办理涉及多名当事人的行政案件中,有时未按规定安排两名民警共同办理案件,导致笔录中出现同一 1 /

5民警、在同一时间多头办案现象,成为当前行政诉讼中原告律师最容易指责公安机关违反程序执法的问题。二是注重案件大程序,忽视具体执法细节中的小程序。如在一起故意伤害治安案件卷宗中,自始至终未说明行为人作案工具——菜刀的去向,但在物证照片中出现了菜刀。那么菜刀是如何提取的、程序是否合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极易引起律师关注,甚至导致行政诉讼败诉。(2)、时限意识不强。《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相关办案程序和工作规范对办案时限做了一些增改,而我们在执法实践中执行不到位。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公安部《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规定,第一次调解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再次调解需在第一次调解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执法实践中,严格按此规定执行的案件很少。经调查,有的民警不知道调解还有期限规定,认为在办理治安案件期限内完成调解就行。有的案件明显几天内就可调解,办案民警却没有及时调处。这显然违背了立法原意,没有体现人性化执法效果。

3、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情况严重。有的办案单位有案不立,立案不侦,候而不审,随意使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有的办案单位之间推诿扯皮;有的办案单位和办案民警插手经济纠纷,染指工程建设,牟取不正当利益,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4、执法过错时有发生。刑事执法中,在强制措施使用、调查取证、涉案物品管理、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行政执法中存在传唤或拘留后未依法通知家属、告知权利不规范、调查取证不全面、违反规定延长拘留期限、法律适用不当等问题。

(二)、从执法环境上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步推进及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因拆迁安置、土地征用补偿等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逐渐增多,并呈现出案(事)件背景复杂化、引发根源多样化等特点。在案(事)件发生后,各种人情网、关系网干预基层公安机关正常执法,使案件本该按照正常程序办理,却因案外因素阻碍了案件的办理。如某派出所曾办理一起殴打他人案件,一浙江开发商在某县城北新区购买了几处门面房对外出租,由于之前该开发商曾欠其中一承租人工程款,在某日该开发商去

向该承租人索要房租时,因言语不和便大打出手,将承租人殴打致伤并将商铺玻璃砸烂。案件发生后,县里相关政要打招呼的、说情的,纷纷给公安施加压力,使本来该按照正常程序办理的案件陷入被动状态。

另外,近几年在公安执法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责任而轻法律培训,重执法检查而轻执法指导,重下压指标而轻执法保障的明显偏差,从上到下相继出台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离岗培训等刚性措施,导致一线执法办案民警在无形中产生了“危机四伏”的感觉,执法如越雷区,随时都有可能在无意中犯错误。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无限度的承诺,群众对警察的要求几乎达到“万能”的程度。一些群众只要求警察无条件服务,却不对民警执法行为依法配合和谅解支持,稍有不满,就对民警加以指责甚至攻击,执法工作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近年来袭警和恶意控警案件不断发生,而民警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忍气吞声。在这样的执法环境下,基层民警形成了强烈的思想困惑,在心理上对执法工作产生了一定恐惧和畏难情绪。

(三)、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要求公安机关更有效、更及时地维护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秩序,要求民警在履行社会治安管理过程中更体现法治化、人性化,但由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对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时难以用法律来调整。特别是部分法律法规规定得过于笼统或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不具备操作性,使得民警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难于把握。如对醉酒人的约束问题,法律法规对约束的“度”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不约束会影响或威胁到他人人身安全,甚至会扰乱公安机关的正常办公秩序,约束则动辄导致民警被投诉。因民间经济纠纷而到公安机关寻求解决或在一般伤害案件及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处理工作中经公安机关调解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受理单位理应告知当事人双方到法院起诉,但在实际操作中群众大多不愿到法院提起诉讼,而习惯到公安机关缠诉缠访。

二、探寻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现实出路

针对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转换执法观念入手,不断探索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路子,以促进基层公安机关执法水平的整体提高,执法形象不断完善。

(一)、提高执法主体的素质,切实提高执法水平。

1、转变执法理念。执法观念的转变是一场除旧布新、鼎新革故的革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凸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和思想保证。执法观念的转变就是要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益的根本性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在全体民警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入开展宗旨意识、群众路线、群众观念教育,始终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在执法办案中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竭尽全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2、加强执法培训,切实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解决执法问题的重点在于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而提高素质的关键在于抓教育培训。所以,要加强执法民警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对新颁布的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公安机关新的执法规定,要及时的对民警进行培训,确保新的法律法规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特别是要利用好现场庭审直观培训、案例剖析警示培训、网上学法自我培训等有效方式促进民警的预警处置能力、现场勘查能力、调查取证能力、审查办案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有效提升民警整体执法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科学的执法考评体系。基层公安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学的执法考评体系,出台工作激励机制,严格执法纪律,落实奖惩措施,将工作考评与干部人事、奖金、表彰奖励挂钩,督促基层公安民警一心一意抓好本职工作;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加快网上办案和网上执法监督的步伐,减少隐瞒案件的发生,增加案件处理的透明度,加大公安执法的监督力度。

(三)、注重工作实效,落实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环节。针对当前落实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要对原有的执法制度进行全面归纳梳理,紧紧抓住接警、受理、立案、调查取证、伤情鉴定等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执法环节,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各执法环节程序性、主体性的制度和规范。对原有的不够具体明确的制度,进一步明确、细化,对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进行修订,对规范执法行为中的空白点要及时补充完善制度,努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执法管理制度体系,将公安机关的每一个执法行

为、每一个执法活动都纳入到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从源头上杜绝执法的随意性。

(作者系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治安系兼职教官)

第二篇: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进全县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据《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局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按照“建设海西,公安先行”的要求,严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从程序和实体规范全县公安民警的执法活动,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积极适应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和当前公安工作面临形势的新变化。

二、总体目标

以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

最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推进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执法思想端正、执法主体合格、执法制度健全、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监督有效,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

三、组织领导

县局成立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下设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县局法制科,负责日常指导督导工作。具体组成如下:

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主 任:

副主任:

联络员:

四、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涉及统一执法思想,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是深入推动“三基”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具有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各单位要把执法规范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民警认真学习《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统筹好与公安信息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两项建设的关系,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党委成员分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警种部门联动,一级抓一级,条上抓指导,立项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加强督导,狠抓落实。根据《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时间跨度长,任务重,市局将主要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请各业务部门加强与上级机关的工作联系,及时对我县执法规范化建设

进行检查和指导。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警种的积极性,注意搜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县局督察室要加强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检查情况每月通报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整改问题,完善制度。各单位要坚持“边整改、边建制”的原则,一手抓执法突出问题整改,一手抓执法制度建设。对发现的执法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落实整改责任制,限期整改。对带有普遍性的执法问题,要制定整改计划,逐项整改解决。

培养示范,典型推动。要加强对执法单位的服务指导,选择执法基础较好的基层科所队,创建不同层次的执法示范单位。要认真总结、及时推广执法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并将这些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上升为规范、制度,使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执法制度不断涌

现。

及时沟通,共同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很繁重,各单位要与上级业务部门、县局“执法规范办”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共同克服困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各单位要确定1名民警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联络员,负责本单位的材料报送和协调工作,名单于2月28日前报县局“执法规范办”。每月28日前,各单位要向“执法规范办”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第三篇: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综述

规范执法塑警魂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综述

“公生明,廉生威”。追求程序、操作的规范和正义,依法保障当事人权益,是执法者的永恒目标。

近年来,全国公安队伍将“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付诸实践,特别是自2008年将执法规范化建设列入“三项建设”以来,规范执法更是紧锣密鼓。各级公安机关及各部门、各警种按照部党委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高度重视、积极探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为全面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总体安排》、《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等重要文件,并相继出台了执法细则、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执法信息化、法制员制度、执法场所设置规范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

一、从理念入手带动执法队伍形象改变

从北京奥运安保到国庆六十周年再到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公安部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广大民警在执法中切实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妥善地处理了遇到的各种问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已经从大型安保活动执法,扩展到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各个方面工作中。

各地公安机关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不断探索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举措,涌现出许多亮点。江苏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了盐城市局的“说理执法”工作法,公安民警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在执法的各个环节以平和的态度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当事人讲清法理、事理和情理,有效调控当事人的心理,化解当事人不良情绪,使当事人能够理性接受和承担法律责任。黑龙江大庆市公安局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人性化执法”的理念: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要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道地、理性地、文明地从事执法活动,在执法过程中追求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具体要把握四个要件,即法律允许、群众接受、充满人情味、注重社会效益。

此外,公安部制定了12万字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对公安机关办案的主要环节和步骤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公安机关规范执法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还先后出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等30多项执法制度,为不同执法环节、执法岗位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二、以培训为主加强执法队伍执法能力

为了提高公安执法能力,公安部举办了省、市两级分管法制工作的厅、局长和法制处长共440余人参加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对500多名地市级公安局长进行集中培训,分六批对3000余名县级公安局长进行了轮训,并组织全国范围的电视电话系列讲座。在总结各地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公安部借鉴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经验,出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在全国公安机关推行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

各地公安机关进行了大范围、大强度的教育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不少省市要求公安民警人手一份《执法细则》。在日常工作中,全国公安机关认真落实“三个必训”、“战训合一、轮值轮训”、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等制度,积极推行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公安局长出庭应诉、民警旁听庭审、鼓励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等制度,组织开展网上法律考试、岗位练兵、案例点评、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执法练兵活动。

北京全面实施执法资格认证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执法能力等级考试,考试情况将记入民警执法档案和本单位执法质量考评,作为晋职、晋级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执法主体能力合格。全局45000余名领导和民警参加考试。浙江宁波实行案件主办警官资格制度,主办警官资格应当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取得,分为初、中、高三级;主办警官资格原则上实行逐级晋升,取得低级别主办警官资格满两年的,方可申请高一级别的资格。中级和高级主办警官人数分别不得超过初级和中级主办警官人数的50%。未通过资格认证取得主办警官资格的民警,原则上不得主办刑事、行政案件。未取得主办警官资格的民警,不得担任办案单位的领导职务。

三、把信息化建设当手段提高执法效率

各级公安机关十分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效率,提高执法水平。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湖南、重庆、江西等省市全面推行网上执法办案。

山东省齐河县公安局按照“对内对外分开、办公办案分开、工作生活分开”的要求,对执法单位的场所全部进行了规范,执法办案单位的办公、办案、接待、生活四个区实行物理隔离,实现了场所使用功能明晰化、独立化;在办案区域依照办案程序规范设置专用的服务和监控设施,保障了执法流程的规范。

黑龙江省公安厅在全省推广使用“数码鹰”等视频取证系统;安徽提高执法档案电子化应用水平,及时将基层单位和民警案件办理、审核、审批的情况、导致投诉、诉讼、国家赔偿的情况在网上予以公示,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依据;宁夏建立电子执法档案,将执法工作情况与干部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将执法业绩与个人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挂钩,有效地加强了队伍管理,促进了规范执法。

为深入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公安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安机关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强化了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程、实时、动态监控

第四篇:试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试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既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过加强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完善办案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等有力举措,各级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寄予了更高期望。本文现结合当前公安执法实践工作,就公安机关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一简要论述。

一、当前公安执法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正视问题是改进工作的前提。因此,在看到执法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当前一些单位执法办案工作仍不够严格、理性、规范、文明,一些执法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执法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执法效能尚不高。在执法办案中,一些单位工作的主动性不高,对违法犯罪线索,不及时组织查证,错失宝贵战机;少数单位缺乏主动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在查破案件过程中,深挖违法犯罪的力度不够;一些单位执法办案中,就事论事、疲于应付,未能深入总结分析、及时查缺补漏,有效堵塞日常管理中的防范漏洞。还有些单位和民警作风不实,办事拖拉,行动迟缓,效率不高,致使一些矛盾问题久拖未决,不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执法程序还不够规范。一些单位执法态度不严谨,在接处警工作、立案调查取证以及涉案物品管理等环节上存在程序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单位在调查取证中,工作不细,应付了事,收集证据不全面、不细致,证据链条不完整、不充实,导致工作处处被动,甚至使违法犯罪嫌疑人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严重影响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一些办案单位执法程序不规范,影响办案成效。还有一些单位对涉案财物管理不严格,处臵不规范不妥当,造成涉案财物的损毁或丢失,由此引发不必要的争议问题。

(三)执法手段仍然简单。一些领导干部和少数民警以管人者自居,工作态度粗暴,执法手段简单,动辄训斥,冷硬横推,缺乏亲和力,不仅降低了执法效果,而且严重损害和谐警民关系。同时,有些民警依然未能很好理解“宽严相济”政策的深刻内涵,不能从服务大局的高度上把握执法工作,不能准确理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密切关系,对法律条文理解过于僵化和机械,执法中不考虑不同执法对象的承受力,不区分不同执法环境的敏感性,执法手段僵化单一,不仅容易引发执法相对人的抵触情绪,而且也难以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无形中降低了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执法裁决还比较随意。少数基层办案单位在执法办案中,该立案的不给立案,该查处的不予查处,甚至对一些刑事案件也降格处理。有的单位执法功利性、随意性过强,当宽不宽、该严不严,甚至宽严失度,行政处罚畸轻畸重,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还有一些单位和民警责任心不强,态度不够认真,主观性过强,对案件缺乏全面深入调查,对案件事实掌握不全,粗放执法、草草结案,甚至有违公平正义原则。

(五)裁定执行不够到位。少数基层单位在治安裁定的执行环节上出现纰漏,落实裁决的力度不够到位,致使一些行政裁决成为一纸空文,不仅无形中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安机关公信力,而且还容易引发案件相对人的不满情绪,甚至诱发新的社会问题。

二、影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查缺补漏是改进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深入剖析当前影响公安执法的突出因素,为有的放矢解决执法问题明确方向。当前,影响执法规范化建设主要因素为:

(一)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是导致执法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法规滞后性。相对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法律规定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涌现,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社会形势日趋复杂,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更加凸显。二是规章制度不明晰。一些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相关规定相冲突。由于不同规章制度出台的时间不同、背景不同,一些规定内容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问题,致使民警在执法时无所适从。

(二)民警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单位和民警宗旨意识不强,执法指导思想模糊不清,在“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问题上还缺乏正确认识,在执法办案过程中,盲目为绩效执法、为考核执法、为领导执法,一味追求处罚指标,导致执法畸轻畸重,甚至出现明显失误,违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一些民警疏于学习,知识陈旧,对新修订、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不掌握、不了解,执法中还按原来的法律、法规执行,以致出现办案差错。一些民警对法律精神的理解不深不透,依然存在“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重口供、轻证据”等思想问题,执法行为貌似合法,实则经不起分析、推敲。一些单位领导缺乏大局意识和政治敏感性,过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在执法过程中不考虑社会背景,不顾及群众感受,难以赢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少数民警立场不够坚定,在执法中容易被金钱、权力所诱惑、被人情所困扰,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做出权钱交易、办人情案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执法监督有待强化。从监督方式上看,过程性监督机制还未完全形成,执法监督过渡依赖审核把关、集中突击检查、行政复议审核以及信访案件处理等方式,全程性动态执法监督平台仍在建设之中,发挥作用尚需时日。特别是在案件审核中,有些审核人员怕得罪人,不严肃指出,不考评扣分,不督促整改,使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现。从监督机制上看,执法监督机制还不健全,法制、督察、纪委、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使得某些执法环节成为“监督空白”,容易导致权力失控。从监督手段上看,依然依赖案卷查阅、嫌疑人提审等传统手段,在线监督、远程监控、自动比对等现代科技运用尚不成熟,科技强警的优势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从责任追究上看,目前执法责任制虽然基本完善,但是在执行上力度不够,执法过错追究落实难,责任落实到领导难,形成了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错误,检查发现后整改,整改后又犯。

(四)执法保障仍需加强。一是法制专业人才缺乏。当前公安机关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法制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而且主动学法用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上升通道还不畅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二是装备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尽管公安机关装备建设大大改观,但是与实战需要相比,执法装备仍然相对滞后,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公安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三是执法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快。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进不快,执法监督模块还没有全面投入建设,网上执法质量考评、动态巡查、实时研判和数据分析等先进运作模式还未完全形成。

(五)执法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巨大的执法压力。公安机关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加之当前警力严重不足,广大民警工作中忘我工作、连续奋战,长期得不到休整,一些民警积劳成疾、身体素质下降,一些民警出现职业倦怠和厌战情绪,严重影响了队伍战斗力。二是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一些社会成员看中“人情世故”,而不信任法律的公正,致使“人情”、“关系”、“金钱”、“权力”等因素渗入到执法环节,直接干扰执法民警客观公正执法,使得公安执法缺乏良好的外部人文环境。三是严峻的执法环境。当前,由于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稳定环境的复杂性,公安执法工作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执法手段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当前暴力抗法时有发生,给公安民警执法心理造成很大冲击,导致有的民警执法时缩手缩脚,有些民警容易激动冲动、甚至防卫过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办案质量。

三、有效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路径

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要针对当前影响执法工作的各种问题,从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办案机制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深入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治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此,公安机关要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公安民警的法治理念、大局理念和民本理念,力争在公安内部形成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并增强公安民警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理论认识,使规范、文明、理性、平和执法成为广大公安民警的一种自觉行动和自发要求。同时,要加强公安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强化公安队伍的法律信念和法治精神,提升民警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力、感悟力,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民警心底、融会于民警心灵、指导于民警行为,不断增强民警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有效提升民警公正严格规范执法的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环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执法标准,是有效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从基层民警日常执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具体执法标准的细化工作,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有效增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努力确保民警每个执法动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借助信息推力,加强执法监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加强执法监督,是提高执法质量重要保障。一是构建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法制、纪检、督察、信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改变力量分散、监管不力的状态,努力在执法责任制落实上求突破、见成效。特别是法制部门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在案件审核中认真细致,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导规范办案部门规范办案。二是完善网上执法监督平台。以新一轮警务综合平台建设为契机,尽快实现网上执法办案、执法监控、执法问题研判和执法质量考评一体化流程,为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尤其要加快推进执法信息采集、存储、传递、办理,实现法律文书网上制作、网上传递、网上审批,积极推进执法监督系统建设,探索网上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三是健全执法考评机制。要进一步改进考评方法和内容,加强随机性考评和个案考评,开展明查暗访和个案剖析,强化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测试和执法重点薄弱环节考评;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狠抓督促整改,使执法质量考评确实起到执法监督的作用。四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力度,对符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情形的,及时开展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工作,并根据有关规定,法制、纪检、督察、人事部门或责成所属单位追究相关责任人执法过错责任。

(四)完善办案机制,强化执法保障。一是转变传统执法模式。要彻底摆脱“重审轻查”、“重口供轻证据”等思想影响,切实改变“先抓人取口供、再找其他证据”传统办案模式,加快实现由“依赖口供破案”向“依靠证据办案”的转变,彻底杜绝采用刑讯逼供、精神折磨等非法方法获取口供问题。二是改革办案体制机制。逐步推行复合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办案机制,通过强化培训、交流轮岗、考核激励等措施,提高基层执法民警的办案技能,提高队伍整体办案能力。同时,为提高办案质效,规范刑事执法,探索设立专门的刑事案件审理机构,承担刑事案件的业务指导以及批捕后的案件审理、深挖犯罪等工作。三是强化办案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切实为执勤民警配备摄像机、录音笔、数码相机、警务通、警械具等执法必需设备,不断提高现场证据采集和民警自我保护能力;规范办案、监管场所管理,合理设臵询问室、讯问室、候问室,并尽快落实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坚决确保执法安全。进一步规范基层所队功能区设臵,把办案场所与接待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场所分区设臵,强化安全管理。四是强化执法维权。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坚决维护民警合法权益,遏制袭警案高发态势,消除恶劣社会影响,切实恢复民警公正严格执法的信心。

(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队伍素质直接决定执法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一是逐步拓宽学习的平台。要以“三个必训”为抓手,以服务实战为目标,及时更新民警知识结构,不断提高队伍执勤执法能力。鼓励各单位采取自行组织法律辅导、案例点评、选择典型案例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民警执法技能和现场处臵能力。二是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全面推行执法资格等级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主办民警制,有效提高民警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督促民警主动开展法律学习,努力培养一批执法办案的行家能手。三是主动开展执法帮扶。结合 “四级同创”执法示范单位和示范点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开展后进赶先进的帮扶活动,引领和促进全市公安机关整体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法制等业务部门要以基层执法质量考评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主动为基层执法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基层提升执法水平。要紧紧围绕公安实战,主动加强对法律法规适用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基层感到困难、处理较为复杂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适时为基层提供业务指导,提前介入指导办案。

第五篇:6、公安机关如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范文)

公安机关如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当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联系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公安信息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构建警民关系“三项工程”建设,我们认为“三项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它即是科学发展观理念所含盖的,也是形式发展对公安机关提出的要求。为什么要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基层广大民警感触颇深,近些年来,公安机关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规范执法思想、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教育活动、加大对广大民警法制培训力度、实行民警执法资格考核认证、全面推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广泛开展执法质量考评等一第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但从基层公安机关执法现状看,执法为民的理念转变不彻底,“公老大”思想仍然存在,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的现象在少数单位和部门依然存在,违反程序和规定执法的顽症时有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离党和人民群众的希望尚有一定的距离。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相应的职权,如果公安机关执法不规范,甚至超越范围执法,其结果必然会侵害群众利益,引起社会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提升公安机关形象,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实行执法规范化,固始县公安局在这方面进行了努力和尝试,经过几年摸索,该局执法规范化机制初成雏形,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了队伍整体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提高,连续两年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荣誉称号。笔者结合固始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实际,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学习,使民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明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性问题,打牢“以人为本”和“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服务,把执法的过程作为服务人民的过程。在执法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等基本要求,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坚持公开促公正。

(二)建立健全完善执法制度,养成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一在程序制度建设方面,针对纠正交通违法、治安盘查巡控、武器警械使用等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活动、执法环节,健全完善相关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二在实体制度建设方面,针对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和治安行政案件裁量标准;三在创新执法活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努力从网上录入、审批、办理到结案等各个环节实现对民警执法办案的全程监督。四在执法质量考评方面,继续实行每个季度考评一次,年终总评, 加强执法检查监督,不断提高基层民警执法办案水平。

(三)加大民警法制培训力度,力求做到与实战实用相结合。公安机关由无数民警组成,每个民警的基本行为都是执法行为,因此,民警个人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的高低。所以说,提高民警个人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是实行执法规范化的基本保证。如何提高广大民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就是不放松对民警的培训教育,要把对民警的法制培训作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讲究培训效果。

(四)加强执法监督,增强执法透明。一是畅通内部监督渠道。要健全完善严格审批、执法检查和执法考评,推行网上办案等一系列制度,强化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努力将执法失误和偏差消除在结案前,消除在内部。二是拓宽外部监督渠道,自觉接受党委政府对公安执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主动提请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对公安执法工作开展检查、评议。通过设立监督电话、聘请监督员、局长接待日等制度措施,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增强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执法公正。

下载安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出路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出路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公安机关围绕部颁的《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紧密结合建设“数字公安、法治公安、平安”的实际,以示范单位创建为......

    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浅谈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新县公安局副政委邱斌一直以来,执法工作被称之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尤其是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级领导和群众公安机关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

    浅谈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5篇

    浅谈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新县公安局副政委 邱斌 一直以来,执法工作被称之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尤其是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级领导和群众公安机关执法提出了更高......

    天津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综述

    天津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综述 公安部部署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以来,我局党委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执法主体、执法制度、执法机制、执法责任、......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概论(讲稿)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概论 授课教师:王申宇 【培训要求】 本讲主要内容是介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定义、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当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

    邢台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大全五篇)

    邢台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 (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我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提高,根据《河北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考评......

    对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公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密......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部署的“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涉及统一执法思想、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