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诚信报考承诺书_1b19c890441c37cf4bab33f83870c3a1
附件2:
2014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诚信报考承诺书
本人承诺不是全日制统招普通大中专院校在读学生(含研究生),并符合招聘岗位的全部资格条件。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如有与承诺书的承诺内容不一致的情况,本人自动放弃录聘资格。
承诺人:(亲笔签名)
二○一四年月日
第二篇:《2012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诚信报考承诺书.doc》
附件:
2012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诚信报考承诺书
本人承诺不是普通大中专院校在读学生(含研究生),并符合招聘岗位的资格条件,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如发生与承诺书的承诺内容不一致的情况,本人自动放弃录聘资格。
承诺人:
二○一二年八月日
第三篇:2013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承诺书
2013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诚信报考承诺书
本人承诺不是普通大中专院校在读学生(含研究生),并符合招聘岗位的资格条件,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如发生与承诺书的承诺内容不一致的情况,本人自动放弃录聘资格。
承诺人:(亲笔签名)
二○一三年七月日
第四篇:报考沂源县教师招聘诚信承诺书
附3:
报考沂源县教师招聘诚信承诺书
我已仔细阅读《2013年沂源县教体系统公开招聘教师公告》清楚并理解其内容。在此我郑重承诺:
一、自觉遵守教师招聘的有关规定及2013年沂源县教师招聘考试的有关政策要求。
二、真实、准确地提供本人个人信息、证明资料、证件等相关材料。
三、认真履行应聘人员的各项义务;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安排,不舞弊或协助他人舞弊。
四、整个招聘考试期间,本人保证通讯畅通,因通讯不畅造成的后果,本人自愿承担责任。
五、对违反以上承诺所造成的后果,本人自愿承担相应责任。
报考人员(签名):
年月日
第五篇:2013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2013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客观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 分,共60 分)1、1879 年,(A)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特曼
2、世界上第一位太空老师是(D)
A.克丽斯塔麦考利夫
B.王亚平
C.阿尔文德鲁
D.芭芭拉摩根
3、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4、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D)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 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电脑皮层V 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 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5、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A)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6、(A)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主要根据个人好恶得出一个判断,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社会刻板效应
D.首因效应
7、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B)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8、(A)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
A.保持
B.编码
C.提取
D.记忆
9、(D)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性记忆
D.语意记忆
10、艾宾浩斯在遗忘曲线显示,遗忘的进程是(B)
A.前后一致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高原现象
11、(B)是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 机械学习
12、儿童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作“八口”,这说明儿童(A)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3、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由(D)于1922 年首创。
A.斯金纳
B.桑代克
C.霍尔
D.赫尔
14、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D)
A.经验
B.问题表征
C.线索
D.功能固着
15、(A)是指接受、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封闭模拟二-第13题-相关知识点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6、用科学的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B)
A.西蒙
B.比奈
C.瑞文
D.斯坦福
17、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D)试图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解释智力行为,于上世纪80 年代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A.瑟斯顿
B.斯皮尔曼
C.吉尔福特
D.斯滕伯格
18、进程民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6 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1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例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可能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
A.发散思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20、人格特质说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B)
A.埃里克森
B.卡特尔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2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C)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奇
2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
A、《学记》
B、《中庸》
C、《孟子》
D、《大学》
2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B)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育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24、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杰出的贡献的学者是(A)
A、美国的舒尔茨
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C、中国的于光远
D、美国的凯恩斯
2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定具有(B)
A、定向作用
B、决定作用
C、影响作用
D、促进作用
26、青少年心理发展的(D)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
D、差异性
27、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A)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2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C)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认得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B)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想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30、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除要求具有熟练的数字技巧、良好教学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B)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3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B)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3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D)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34、根据课程任务,可将其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B)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研究型课程
C、单一型课程
D、综合型课程
35、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C)手中
A、印度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36、(C)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A、夸美纽斯
B、伊斯兰教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37、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A)的影响最大
A、康德
B、歌德
C、费尔巴哈
D、黑格尔
3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D)
A、苏格拉底
B、希波克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D)中有充分的反应
A、《中庸》
B、《大学》
C、《孟子》
D、《论语》
40、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端于(B)的《大教学论》。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41、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德国赫尔巴特的(A)作为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A、《普通教育学》
B、《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民本主义》
4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C)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4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 世纪初的(B)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4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学生
B、组织的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45、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A)的《钦定学堂章程》(使称)由此形成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
A、1902 年
B、1924 年
C、1912 年
D、1904 年
46.(B)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A、1902 年
B、1904 年
C、1912 年
D、1922 年
47.(B)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A、说理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48.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C)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品德
D、政治道德
49.教育者施教传道、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C)
A、德育内容
B、德育活动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50.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教育家(A)的成功教育经验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5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知道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D)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52、班会的特点主要由集体性、针对性和(A)
A、自主性
B、开放性
C、时效性
D、教育性
53、我国实行(B)年义务教育
A、八
B、九
C、五
D、十
54、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A)实施
A、2006 年
B、1995 年
C、2001 年
D、2004 年
5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A)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56、(B)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
A、教师良心
B、教师公正
C、教师义务
D、教师荣誉
57、某小学为追求升学率,将低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小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C)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身心健康权 58、5 月19 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287 个城市中,江西省有南昌、上饶、景德镇和九江四个城市入选(A)
A、2012 年中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前10 名
B、2012 年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前10 名
C、2012 年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前10 名
D、2012 年中国知识城市竞争力前10 名 59、2012 年6 月27 日,中国载人潜水蛟龙在号再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到(C)米,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达到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A、7000
B、7020
C、7062
D、8000
60、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D)
A、詹姆士
B、苛勒
C、韦特海默
D、华生 主观题
一、简答题(共15分)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8 分)
答案要点:
优越性:
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局限性: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2.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7 分)
答案要点:
三个基本内涵: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二.论述题(10 分)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6分)
2.建构主义者还强调,学生是多样性人的人、发展中的人。学生正是因为是发展中的人,才可能在不断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学生是多样性的人,是学生能够建构知识的前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不是一尘不变看待学生。(4分)
三.案例分析题(共15 分)
案例一
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有哪些人抄袭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7 分)预测题本-16-3-新课改教师的角色相关知识点
答案要点: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发现上述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我拟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帮助者、激励者)(2分)
2.新课程倡导的班级管理观。(考研考点)(班级管理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班级管理要实行民主管理。)(2分)
3.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有生命尊严的人,不是被人“监控”的对象。)(1分)
4.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基础之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人性是善的,既然人性是善的,就不应该让学生监控学生,而是相信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1分)
5.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班主任此种“监视”学生的做法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人和心理健康的人,与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1分)
案例二
小伟上课经常找人说话,做小动作,干扰课堂秩序,也不做作业。这天上班主任的课,老毛病又犯了,班主任非常生气,厉声对小伟说:“你的课别上了,把家长叫来。什么时候来了,什么时候上课”。说完把他推出教室,关上了教室的门。小伟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缘由后,把小伟送回了教室。事后校长把老师找去办公室,提出了批评。
请你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义务教育法的理论知识作出分析:校长的处理对不对?班主任老师和小伟同学应该怎么做?(8 分)
答案要点:
(一)校长的做法是对的,值得肯定。
1.从教育学的角度讲:(2分)
(1)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权。
(2)从学生的本质属性讲,班主任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那几个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还有我补充的两个)
(3)教师的常规角色行为看,教师应是学生“父母的替代者”(要关爱学生)、是学生
(4)教师劳动特点中的“教师劳动方式的示范性”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简单、粗暴、野蛮处理,对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2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尤其强调强调“尊重的需要”。小伟上课经常“做小动作”,主要是想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但是班主任无视学生的需要,而且将小伟“推出教室”,使其自尊受到伤害。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强调情感型师生关系。此案例中的师生关系是专断型的,毫无情感而言,也是不对的。校长将学生送回教室的举措是对的。
3.《义务教育法》的角度讲:(2分)
班主任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班主任老师和小伟应该如下做:(2分)
1.班主任要对尊重学生小伟,满足其渴望受到尊重的心情,多给小伟机会,使其尊严受到保护,而不是一味将其“推出教室”。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懂得教育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修养,做到依法执教。最后,班主任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小伟进行教育,比方说理教育法、奖惩法、契约法等方法,力争使其行为好转。
2.小伟是受教育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要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同时,小伟亦要珍惜自身所拥有的受教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