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辉煌业绩和宝贵经验(最终版)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辉煌业绩和宝贵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60年历程。这是我们党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富裕、民族全面振兴不懈奋斗的60年;是党和人民在艰辛探索、奋力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受各种考验,取得胜利与成功、战胜困难与风险的60年;也是党和人民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前进,谱写中国社会发展宏伟史篇的60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善于领导人民改造旧世界的党,而且是一个善于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的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也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领导人民建设新国家,这个新国家应当朝着什么方向、沿着什么道路、采取什么步骤前进,成为我们党必须回答和解决的最重大的课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不同历史阶段,遇到过许多重大问题,应对过许多重大事件,作出过许多重大决策,付出过许多艰辛和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今天看来,在所有这些历史事实中,我们党先后作出的两个重大决策和领导的两次伟大革命,在继承和创新中开辟出的一条光辉道路,最具有全局性、创造性,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和党的前途命运,特别值得永载史册,特别值得深入研究。
第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第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50年代初,党领导人民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新探索,不失时机地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同时基本完成了对旧的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质的跨越。这个时期,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打碎了几千年来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确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为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二个重大战略决策和第二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进行指导思想的全面拨乱反正,领导人民迅速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制定并执行了新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一场以社会主义自我改革和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革命生机勃勃地展开。党在新时期紧紧抓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使中国大地不断创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
两次伟大革命贯穿着一条基本线索,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探索开辟了实现国强民富和民族振兴的广阔道路。
正是由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这两次伟大革命,选择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能够在我们这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出现世所罕见的巨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不断巩固、愈加坚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和维护;我国国民经济长期保持高于世界经济同期平均增长率的速度向前发展,“一穷二白”的中国变成了创造世界奇迹的中国;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除台湾等岛屿以外整个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的,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辉煌历程和不朽业绩,认真研究党在长期考验和锻炼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巩固和发展的宝贵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完善,确保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坚定不移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到党履行执政职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60年的历史证明,人民的命运同国家的强大、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党领导人民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人民政权,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政治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以改革创新精神适时解决上层建筑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问题,把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统一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既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又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治发展道路。共产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我们党60年执政经验的核心和本质。
第二,执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互动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履行好执政职能、完成好执政使命提供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靠马克思主义指导,执政后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同样是靠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探索解决中国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入社会主义,到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以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等基本问题,都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形成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思想,形成了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0年来,我们党重视用科学理论教育武装全党,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用科学理论分析新情况,破解工作中面临的难题;用科学理论解除群众思想上的困惑,保持为共同事业不懈奋斗的向心力;用科学理论回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中,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引领中国社会历史不断发展进步。
第三,执政党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一心一意完成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为了给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发展开辟道路,造福全国人民。6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找到一条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正确道路。在当今中国,最要紧的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看准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就要紧紧抓住不放,坚决排除各种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要勇于和善于通过改革开放,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就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大胆推进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创新、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就要科学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大胆借鉴人类创造的有益成果。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党领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是立足在时代和历史发展新的起点上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深刻思考。全党同志都要自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增强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促进发展的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执政党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断提高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就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长期执政、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一条重要标准。毛泽东同志曾经创造性地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著名论断,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严格区分和妥善处置不同性质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党不断积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认识、新经验。把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中来看待,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置于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和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过程中来处理,把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与和
谐社会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统一起来,坚持一切工作都必须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公正决策,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权益,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第五,执政党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相统一,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的要求推动领导体制的改革创新,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改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途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履行执政使命的可靠保证,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与有效途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统筹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着力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强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在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的同时,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既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领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又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党委必须依法尊重和维护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地位,善于按照法定程序将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必须支持政府和司法机关履行各自的法定职能,保持公正清廉、高效精干、运转协调;必须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必须正确处理党同人民团体和新社会组织的关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更好地维护其各自代表的群众的利益。
第六,执政党必须毫不松懈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和人民政权的本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取得执政地位并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因和最大优势,党执政后存在的最大危险是发生权力腐败导致脱离群众。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直同各种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不断清除极少数腐败分子、整治腐败,在整体上保持了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醒全党警惕敌人“糖衣炮弹”的袭击。新中国成立后,党一直把反对腐败作为保持自身纯洁、履行执政职能、完成执政使命的重大任务,要求全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清廉。改革开放后,党清醒地看到反对腐败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严峻形势,强调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越是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越要反对腐败。把提高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同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起,作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走出了一条不靠“群众运动”、而主要靠制度和法制,将治标与治本紧密结合起来的反腐败路子。实践证明,执政党无论是预防还是反对腐败,都要认真解决权力的科学配置、阳光运行、正确行使、有效监督问题。只要全党上下统一思想和行动,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把十七大的要求和部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党就一定能够继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七,执政党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加强军队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确保人民解放军始终成为人民可靠的子弟兵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强柱石。60年来,人民解放军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坚持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历经风雨、屡建功勋,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性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强柱石。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支持国家各项建设,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解放军在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中,向世界展示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风采。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同人民解放军始终命运与共。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执政党必须不断提高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坚持在对外开放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结合起来。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新中国60年的历史,是我国从根本上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也是从被迫封闭半封闭转入主动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我们党成功地应对了世界上一次又一次风云变幻、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我们党注重提高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发展关系的能力,在对外交往中准确判断和把握国际形势特别是世界上各种矛盾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对外方针政策趋利避害,赢得了主动。我们党坚持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审时度势地处理外交事务。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更加巩固。我们党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开展与各国的合作交流,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和谐。
第九,执政党必须坚持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60年来,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保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锻炼和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作为执政党,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履行执政职能的活动中,执政能力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因此,必须坚持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保证党履行好执政职能、完成好执政使命。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历了革命根据地执政和全国执政两个阶段。根据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长期实践,党执政的基本经验是:重视民心、民主、民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
201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在这个时候,研究一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很有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根据地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艰辛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执政实践,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和曲折的认识过程。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可以说,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在许多场合从多方面总结过我们的执政经验。其中,分量最重、影响最大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二大以后历次党代会的总结。近期对党的执政经验作过全面总结的,主要是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中第二部分讲的就是“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一共讲了六条:一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二是,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四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六是,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的这六条执政经验,很系统、很深刻、很到位,应该根据中央的要求“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丰富和完善。”[1]
这里,我们换一个角度,依据党执政的历史过程及其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来研究和总结我们党的执政经验。
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道理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再一次得到了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漫长实践,有一个历史转折点,这就是194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2]和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表的“五一”口号[3]。在著名的“五一”口号中,最重要的是第五句口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成熟了。这个条件,不仅是人民解放军已经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人心所向已经发生了有利于我们党的根本变化。在1947年12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
上,毛泽东专门分析过“政治方面,人心变动向了。蒋介石孤立起来,群众站在我们方面。”他说,这个问题在长时期内没有解决,内战时期我们比较孤立,抗战时期蒋介石逐渐失掉人心,我们逐渐得到人心,但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直到抗战胜利以后这一两年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4]这个人心向背问题,是经过重庆谈判、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取缔民主党派活动、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出现的社会动向。因此,“五一”口号一提出,就得到各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广泛响应,最后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第一条就是要得民心。
民主。怎么建立新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已经提出。在党的七大,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讲的就是要通过民主的道路,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当时,毛泽东所讲的“联合政府”也好,“民主”也好,是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但由于国民党不仅没有接受这一反映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主张,反而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因此在解放战争的战场形势发生有利于人民的转变后,中国共产党在决定夺取全国政权时,毛泽东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未来新中国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政权。他对这个问题的考虑,非常深入。在“十二月会议”上,他认为人心向背问题有利于我们,并不等于我们就能够夺取政权。他说,人民不喜欢蒋介石,也不喜欢共产党。这个可能性完全有,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他明确提出,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采取正确的政策,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按照毛泽东的思路,就是要通过统一战线建立新中国,建立一个统一战线的新政权。这个“统一战线”是不包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及其追随者,但包括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人民民主建立新中国,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五一”口号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这个建国思路。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即“九月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未来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用“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概念来取代过去的“工农民主专政”,是因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4]在“五一”口号发表后,中共中央在同民主党派的协商过程中,形成和提出了一整套民主建政的构想,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长期存在;政权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实行西方的议会制;国家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实行联邦制;等等。西方有些人歪曲我们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污蔑我们是依靠枪杆子支撑的极权制度。他们完全不懂得,中国共产党拿起枪杆子,是因为我们的敌人手中不
仅拿着枪杆子,还用这个枪杆子屠杀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民主力量的代表,作为一个长期为民主而奋斗的党,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优势的时候并没有凭借枪杆子的力量独霸政权,而是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采取民主的方式,共同来建立新中国。因此,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民主,实行民主。
民生。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愿望,就是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广大人民群众贫苦的生活状况。在中国实行民主,决不能离开民生空谈民主。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人心,就在于围绕民生推进民主,依靠民主解决民生。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领导的土地改革,在民主与民生的互动中获得了民心。在中国共产党决定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毛泽东根据党历来坚持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这就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与此同时,制定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这样的经济纲领,这样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核心就是要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是为了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更是明确地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其次,保护民族工商业,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是为了团结广大工商业者,但归根到底也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论述“不要四面出击”的思想时说得很明白,我们实行调整工商业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工人失业。正由于实行了这样一整套符合国情特别是当时实际状况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年时间,我们就恢复了国民经济,创造了一个奇迹。与此同时,人民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还在社会建设方面包括废除陋习、取缔妓女、扫除文盲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和成就。因此,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不可缺少的一条就是要重视民生,改善民生。
重视民心、民主、民生,尽管是我党在建国前后积累的成功经验,但这些经验具有普遍性。我党要为人民长期执好政、掌好权,始终要重视这“三民”。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49年):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
第三篇:业绩辉煌又一年
业绩辉煌又一年
业绩辉煌又一年
**乡企业管理办公室**年工作总结
年轮翻转,岁月更替。**的背影在历史的长河中隐去了。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感想和体会颇多,现总结如下:
年初规划实岁末硕果丰
俗话说:吃盘算,用盘算,盘算不清一世穷。
我们认为“盘算”就是规划,一个家庭有了盘算,就能确保不穷。同样道理,一个乡的企业发展,有了好的盘算,即好的规划,企业才能发展,经济才能上升。
新年刚过,乡党委、乡政府、乡企业办为了制订出一个好的企业发展规划,党政一把手、分管企业的党政领导及企业办全部成员,统统深入到各个企业,结合各企业二OO五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引导企业负责人敞开思想,提高认识,挖掘潜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激化企业家们创业绩、求发展、争贡献的热情。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企业家们首先在自己的心中描绘出了一幅企业发展的蓝图。完成第一步的发动后,我们又提出了民主制定企业规划的方法:即规划企业作、指标企业定、政府作定论、企办抓落实。几经反复制订出了二OO六的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规划的中心内容就是二OO六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在二OO五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这个规划的产生使企业和企业管理者都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一年来全乡企业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并成功地跨越了这个目标,取得如下辉煌的业绩。
二OO六全乡工业企业共20家,比二OO五年的18家新增了2家;全年钨、钴总产量1500吨,比二OO五年的700吨增加了800吨,增长1.2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2886亿元,比二OO五年的0.615亿元,增长了1.2倍;上缴国家和地方税收842万元,比二OO五年的319万元,增长了1.64倍;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390万元,比二OO五年的780万元,增加了610万元。企业利润和积累也在大幅度增长,厂容厂貌也大有改观,环保治理也得到有效的治理。
重点求效益普遍促发展
企业的效益,衡量的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为加快我乡经济发展的步伐,今年以来我们选准重点,狠抓企业的效益。我们全乡共有各类企业317家,其中工业企业20家,商业企业297家。20家工业企业是高明经济的支柱,而20家工业企业中的18家废料加工企业又是支柱企业的重心,它们在全乡各项经济指标中占98以上的比率。根据这一特点,乡党委、乡政府选派了五名强有力的干部(其中党政领导四名)和企业办人员,组成一支企业管理专门队伍。这支队伍既分工又合作,在维护企业生产外环境时集体行动,在服务企业时每人联系一至二个骨干企业,随时为企业解内忧排外患,确保企业家们能一心扑在经营上。
今年三月初,有五家企业为了改造排污设施需架设一条共同排污管,在排污管的架设中需经过**村部分村民的土地。这些村民想从企业得到巨额赔偿,企业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于是他们不准动工,并到施工现场阻止施工。面对这一情况,企业管理线的八名同志立即赶到现场,经反复劝说让村民离开工地,紧接着与村支部领导一起召开各有关会议三次,分头到群众中谈心、交流、教育达到50人次,村民的工作做好后,企业线的所有同志又来到工地,与企业民工一起挖沟取土、和泥抬管,共同奋斗了三天,把工程抢在春耕前胜利峻工。
在确保重点企业管理到位,服务到家的前提下,我们同样不放弃对其他面上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对面上企业坚持每月定期下企业一次,帮助企业分析经营情况、督促安全生产。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期的全面的安全检查,鼓励这些企业在平凡的产业上作出非凡的贡献。一年来,这些面上企业同样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为**经济的发展同样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既站前沿哨又当后勤兵
企业管理办公室,顾名思义。它是全乡企业管理的机构。因此如何发展全乡企业、确保经济效益的增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怎样来加强新时期的企业管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面对这一课题,一年来我们反复研究认真实践,我们的体会是:随“变”而变。
九十年代前,我乡企业没有一家民营企业,只有几家乡集体企业。当时的管理模式是“国家管税收、乡上管交利、企业办管收管理费,亏损却是银行的”。进入九十年代后,企业经济成份发生了根本变化。“集”字号的乡办、村办企业一部份重组转向,一部份亏损倒闭。而民营企业则逐渐兴旺并不断壮大起来。到目前为止,全乡拥有个体、私营合伙企业共317家,乡办企业仅剩一家锰矿。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认为如果继续沿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不仅难以发展企业,就是企业办这个管理机构也会走上绝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投资者把企业办起来后再说管理
按照历来的常规,在所辖范围内,企业办只要去管理好那些已经办起来了的企业就是尽职了,而现在我们认为这种常规不适应当今的潮流了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程和经验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程和经验学习心得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谢春涛教授讲授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程和经验》。课程主要涉及了从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四个方面内容,讲课内容生动具体,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的执政历程和经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在不断的发展和摸索中,既经历过失败、磨难,也取得过世人瞩目的成绩和发展。总结提炼这些经验,不仅对于今后进一步提升执政绩效具有重要的借鉴,而且还为当代世界的政党政治提供了宝贵的富有特色的政治智慧。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并指引着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实践中的指导地位,才保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的一条最基本经验之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治国的基本原则,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脊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头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读懂、用会马克思主义真理。
翻开党的历史,不难发现,历次党内集体学习都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其目的在于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够让全党、全国人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这样,既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也是我们党执政多年来的基本经验。
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准,是我们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关键。江泽民指出:“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始终永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三、始终把团结稳定作为执政的根本保证。团结稳定是国家的大局,是人民的愿望,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说明,社会稳定是我们一切事业的必要保证,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社会稳定,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就意味着改革和发展进程的中断及已有成果的丧失,意味着综合国力的削弱,意味着人民生活要陷入苦难的状态之中,甚至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特大洪涝灾害、金融危机、雪灾、地震,种种的内忧外患,无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党在积极应对的同时,如何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是我们党执政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保持国家和社会稳定,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其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与规律研究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与规律研究
继培学院党总支:段远
光阴荏苒,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90年的成长历程。在这90年里,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与执政理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的治国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1949年夺取全国政权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党的执政史就是从1949年至今的。事实上,党的执政实践经历了一个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过程。我们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以来的执政实践,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但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坚持这些经验与理论,从而进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当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不动摇;二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在长期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三代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发展,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理论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一系列理论上的飞跃,是我们党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典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不动摇与坚持与时俱进、立足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真正的实现共产主义。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更优越的社会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盛、人民要富裕,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行,不改革、不完善社会主义也不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党在巩固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不断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改革放开以来,全国上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灿烂夺目的青春活力。在新的发展阶段,正确处理巩固社会主义与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中发展社会主义,在发展社会主义中坚持社会主义,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其中,关键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加强党的内部建设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其中,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
一定要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国内外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整个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这是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用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进行理论、制度、体制创新,我们就能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落实从严治党方针,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管理和监督是关键。三管齐下,必能取得成效。首先要从严治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体现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体现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党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还要坚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其先进性也在发展。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我们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必须根据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十六大确定,我们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同时,要把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样必将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四、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古语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政权和政党,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兴亡。特别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十分警惕党长期执政可能带来的影响,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脱离群众。近年来,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并告诫全党:我们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保证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三个代表”的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从多方面强调了执政为民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
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群众的亲密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这要求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和掌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鉴于历史上由于法规、制度不健全而影响党群关系的教训,必须强调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平等关系。
共产党执政为民,“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利益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扎扎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对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暂时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同时,要坚决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现象。
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克服轻视群众、脱离群众、少数人关起门来冷冷清清办事情的错误倾向。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决策、办事情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群众利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要关心群众疾苦,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得。
以上所述归结起来,就是共产党执政必须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共产党执政必须始终遵循的治党治国之道。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关键在于掌握好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积累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务必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