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和防范

时间:2019-05-13 01:0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和防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和防范》。

第一篇:浅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和防范

论文提要:本文以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综合产物,必须运用各种手段综合治理为主线,从揭示打击和防范的概念区别和功能入手,论述单纯的打击只能刹风治标,难以根治治安问题;严密的防范才能刨根治本,逐步减少治安问题。但在产生治安问题的条件和原因仍然存在且可能增加的情况下,只打不防或只防不打,都无助于治安的稳定和好转。欲求治安良性循环,社会各部门尤其是政法部门,必须坚持贯彻打防并举的方针。文章主要分三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是讲述了打击与防范这两者的概念区分。打击和防范主体、对象、方法上存在着区别。

第二部分是论述了打击与防范两者在治安活动中的作用,可以用“治标和治本”这几个字来概括。

第三部分是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打击和防范的关系。首先必须注意打击和防范这两者是治理治安问题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其次是在这两者中防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是作为政法部门必须在实践中注重并发挥防范的作用。

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当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防范,重在治本”的方针。这个方针是对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路线保证,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正确的理解是正确执行的前提,但目前人们对打与防的概念、作用、关系等问题,还有许多模糊认识,影响对该方针的正确执行。本文就此进行浅要论述。

一、打击和防范的概念

打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通过刑事诉讼,揭露和控诉犯罪并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刑罚的专门活动。打击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某种观点认为:“打,是指公安、司法机关通过刑事司法程序,揭露、控诉、改造罪犯的活动。”“打击、改造”属于刑事处罚性质,应列入打防并举中“打”的范围。换言之,打击包括改造,改造属于刑事处罚范畴。我认为,这很值得商榷。首先,打击是依据刑事法律,通过刑事诉讼进行的,而改造是依据《监狱法》、行政法规,通过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的,二者在性质上截然不同。被打击的罪犯,并不一定要投入改造,如被单处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等,只有被判处徒刑,死缓的罪犯才被投入监狱改造;其次,改造不单指对罪犯的改造,也包括对部分违法人员的改造即劳动教养,二者构成了改造的完整含义。劳教是一种行政教育措施,与刑事处罚有原则的区别,不应列入打击的范畴。改造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正因如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应概括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而打击的重点是有组织犯罪和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流氓恶势力犯罪,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打击盗窃、抢夺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金融犯罪、走私犯罪等严重经济犯罪等等。

防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防范即治安防范,是指采取安全保卫、巡逻执勤、值班守护、安装防护装置等办法,给违法犯罪分子设置时空、心理、行动、对象障碍,限制、排除他们作案条件,使其无从下手作案或一经作案即被抓获,从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这是概括综合治理工作范围时所说的“防范”之含义。广义的防范即预防,包括防范在内,是指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措施,搞好治安防范、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社会管理、基层组织和制度建设、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改造等工作,有效地控制和逐步消除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土壤和条件,从根本上减少违法犯罪的产生,促使社会治安良性循环。“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中的“防范”,不是狭义上的防范,而是广义上的防范即预防,因为“打击和防范并举”是对综合治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这六种手段所作的分类概括,“打击”与打击相对应,“防范”则包括其余五种手段。若将方针中的“防范”狭义地理解为治安防范,则等于把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四种手段排除在该方针之外,从而违背该方针的原意,这是值得注意的。在理论和实践上,容易把防范与综合治理混为一谈,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社会治安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防范工作有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做。这里讲的防范是指广义上的防范,即综合治理。”这种观点反映在实践上,前段时间某些地方提出了“一手抓打击,一手抓综合治理”的口号。从手段意义上说,综合治理是由打击和防范二者构成的,“综合治理”是上位概念,只有“打击”和“防范”是它的下位概念,其中任何一个下位概念的外延都小于其上位概念,只有“打击”和“防范”的总和才等于上位概念——“综合治理”的外延。如果说防范就等于综合治理,则无疑是把打击这个手段排除在综合治理的手段体系之外,综合治理就不成其为综合治理了。因此,“一手抓打击,一手抓综合治理”的口号,应改为“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防范”。

综上所述,打击和防范至少有以下区别:(1)主体不同。打击的主体只能是公安、检察院、法院等专门机关,而防范的主体除上述机关外,还包括其他部门、单位直到全体公民;(2)对象不同。打击的对象只限于已经实施犯罪的案犯,而防范的对象除此之外,还包括一切尚未犯罪但可能犯罪的社会成员;(3)方法不同。打击是通过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防范则是通过治安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措施进行的。

二、打击和防范的作用

打击和防范的作用,可用“治标和治本”来概括。“标”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这种社会现象,“本”是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标”得到治理的标志,是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被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暂时不能蔓延、扩散和升级;“本”得到治理的标志,是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原因和条件逐步减少,违法犯罪等治安案件因此不断下降,社会治安呈良性循环。以此标准来衡量,打击只能治标,防范才能治本。打击通过运用财产刑、权利刑、自由刑、生命刑等刑罚,能够暂时剥夺一部分罪犯的犯罪条件,暂时将一部分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可以从肉体上消灭极少数罪犯,有限地减少犯罪。因此打击具有暂时遏制犯罪的作用,没有打击这一手,犯罪分子的气焰必然更加嚣张,犯罪必然无限扩散和升级。但是,犯罪在总体上并不因打击而不断减少,尽管犯罪在严厉打击的过程中可能暂时下降;单纯的打击不可能促使治安良性循环。1983年以来,我们针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不断地开展了“严打”,震慑和遏制了犯罪,对维护治安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能够保持今天这样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秩序,没有前一段的“严打”,是不可能的。然后,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年年“严打”,犯罪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逐年上升,治安问题日见增多。

犯罪何以打而不减,从手段上说,关键在于打击无力治本,即无力消除产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和条件,而只要这种原因和条件的存在和增加,必然导致违法犯罪不断发生和增多。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诸如封建残余思想、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腐朽生活方式、商品经济负效应、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等,只有通过做好防范,加强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思想教育、法律教育、组织和制度建设及劳改劳教工作,才能逐步减少和消除。但是,近年来,尽管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打击和防范两手抓,实行综合治理,各地却因认识和理解偏差、警力不足、放松群众工作、孤军作战等原因,顾上了打击而放松了防范,客观上形成了重打轻防的局面,致使各种消极因素不仅未减少,反而不断增多,于是出现了“犯罪越打越多”的怪现象。如果我们不重视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却又期待减少违法犯罪,稳定治安,那就如希望不发生流行疾病却又不重视疾病预防工作一样无济于事。

三、正确处理打击和防范的关系,更好地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打击和防范是治理治安问题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打击是防范措施得以落实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防范则是打击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比如,没有改造工作,就不可能防止罪犯的重新犯罪。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遏止和减少,是打防结合的共生效应,在产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和条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只打不防,犯罪会打不胜打;只防不打,则会防不胜防。所以,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近年来,由于客观上的重打轻防,致使打击成果未能得到巩固和发展,犯罪持续大幅度上升,严峻的治安形势并未得到根本缓解,这是应当记取的教训。

对立统一的双方是矛盾的双方,有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之分,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方面,才能求得矛盾的解决。那么打击和防范,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实践证明,打击只能刹风治标,防范才能刨根治本,促使治安良性循环,而治本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故防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坚持打防并举的同时,必须根据“重在治本”的要求,以防范为主,以打击为辅,把防范摆在主导位置。

如何保证防范在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从实践来看,办法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要从工作评价标准上进行引导。工作评价标准,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个人的工作进行肯定和否定的尺度,它具有极强的导向力。要保证防范在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就必须首先保证防范在评价标准中居于主导地位,即在衡量政法部门的工作时,要主看其在预防犯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次看其在打击犯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要主看其防止了多少案件的发生,次看其侦破、办结了多少案件;要主看其教育转化了多少违法犯罪人员、防止了多少人违法犯罪和重新违法犯罪,次看其打击处理了多少违法犯罪分子,等等。在衡量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时,虽不能把治安工作放到压倒经济、业务等其他工作的位置上,但也应坚持经济、治安一起看的标准,正确、坚决地行使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以便调动其治安工作积极性,搞好社会防范。

需要强调的是,对“以防为主”要有正确的理解,防止片面性和极端化,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强调以防为主,绝不意味着降低打击的重要性,也绝不意味着可以用防范取代打击。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面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各种消极因素和社会矛盾广泛存在且有时可能大量增加,无论怎样加强防范,犯罪都不会绝迹,有犯罪就必须予以打击。否则,犯罪就会更加猖獗,社会就不得安宁。在这方面我们既有宝贵的经验。鉴于近年来“严打”势头有增无减,而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的状况,有些人产生了“打击无用”、“打击有害”之类的看法,这是于实践极为有害的。应当看到这些年犯罪案件仍然居高不下,并不是“打击”手段无用,更不是打击本身造成的,而在于各种消极因素大量增加。

其二,以防为主,是从总体上、从治理治安的全过程来说的,并不排斥在一定条件下,把打击作为主要任务来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主要矛盾方面转化为次要方面,次要矛盾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同理,在一定条件下,在治理犯罪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某个方面、某个区域,打击可能暂时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由于某种原因,犯罪急剧增加,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群众严重缺乏安全感,就不能机械地理解“以防为主”,而应当因时、因地、因势制宜地把打击放在优先地位,作为突击任务来抓,这样才能迅速、及时地压制犯罪,确保社会稳定。

有一种观点认为:“打防并举是对以防为主的否定。防与打不是主次关系,不能简单地排座次。”这种观点虽新,却令人不能接受。首先,持这种观点的人也承认“打与防有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却又否认打与防有主次之分,岂不自相矛盾?“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并非对“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方针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发展和完善,这表现在后一方针只说明了如何运用手段,却未说明如此运用手段所追求的目的;而前一方针不仅说明了如何运用手段,还进一步说明了如此运用手段所追求的目的,即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由于防范为治本之策,标本兼治的同时要“重在治本”,因而也就表明了“以防为主”这个命题。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打防结合,以防为主”历来是我国治安工作的根本方针,遵循这个方针,我们成功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

实践中有人认为,现在党和国家已作出决定,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社会部门和单位参与治安,主要是搞防范,不是搞打击,因此,政法部门只要把打击搞好就行了,防范工作则由社会去做。理论上也有人主张:“对政法部门来说,实则以打为主”。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部门和单位参与治安,其主要任务当然不是打击而是防范,但其承担的防范工作面是很窄的,仅限于两方面:一是在本职工作中贯彻治安意识,防止因本部门工作偏差而对社会治安造成消极影响,抓好本系统的综合治理工作;二是“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加强内部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各项安全防范工作,严防发生违法犯罪和其他治安问题。除此之外大量的防范工作必须由政法部门去做,诸如治安管理、人口管理、法制宣传、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改造等。此外,即使是由社会部门和单位承担的防范工作,也必须由政法部门去协助、指导直至组织。因此,尽管全社会都在做防范工作,政法部门在这方面也并非无事可做,相反,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整个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适用于所有参加这项系统工程的部门和单位。从实践来看,政法部门强调打击的同时,必须加强防范,不加强防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打击就会苍白无力,起不到遏制犯罪的作用。以打击与破案的关系为例,打击有力与否,首先取决于破案率的高低。破案率高,社会隐患就小,也表明作案后逃避打击的概率小,那些欲犯未犯的不稳定分子的侥幸心理就会因此减弱,不敢贸然作案,从而能够有效的遏制犯罪,打击就显得有力。反之,破案率低,社会隐患就大,不稳定分子的侥幸心理就增强,就敢于顶风作案,打击无力,起不到警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破案相当一部分不是通过专业刑侦工作进行的,而是通过开展基层基础工作进行的。

单纯的打击只能刹风治标,难以根治治安问题。只有打防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并以防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才能达到治安目的。

第二篇:浅谈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浅谈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摘要: “恐怖主义”概念最早出现干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进而与现代社会的各种要素相结合,最终嬗变为国际恐怖主义.刑事古典学派、刑事实证学派虽未专门研究恐怖主义问题,但对类似现象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社会防卫论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专门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敌人刑法观是对恐怖主义现象的全新诠释,但其弊端大于合理成份。作为代大学生我们应时刻提高做好防范和提高打击恐怖主义的势力。

关键词: 恐怖主义

恐怖活动 秩序

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的影响

恐怖主义活动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行为。这种战争或行为的发生没有固定的战场和地点,也没有固定的双方和交战袭击对象,往往是代表某种政治势力的组织和团体极少数的极端主义分子对社会政要的暗杀,对无辜平民的屠杀,对社会公共设施的破坏和违背人类社会公德的要挟和恐吓。

长期以来,恐怖主义活动被一些跨国犯罪集团,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极端分子势力邪教团体等组织或政党奉为他们的斗争的武器,不但给无辜平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破坏了国际和地区的秩序,更在所有善良人心灵中留下的长久无法弥合的创伤。二恐怖主义造成秩序与控制的混乱

人们关于生活和社会的一个重要信念是,它是有序和可控的。这是我们安全感的基础。我们当然知道有暴力犯罪存在,但总是心存这样的信念:只要远离是非、不与人结怨、行事小心谨慎,就能够避免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但恐怖活动破坏了这种信念。恐怖活动的受害者是随机的。你根本不知道危险何时会发生、因为什么发生。危险无迹可寻,你成了被命运摆弄的布娃娃,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无法避免。你只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警惕地关注周围的风吹草动。没有控制感和安全感,我们就没法设想更远的未来,我们的目标会变得虚无,生活会失去意义,也很容易陷入抑郁、焦躁、愤怒和恐惧。个人的恐惧会成为群体的恐惧,群体的恐惧又可能加深个体的恐惧。恐惧情绪下,谣言更可能被产生和传播。在昆明火车站遭袭后不久,就出现了很多各地发生暴力事件的谣言。这正是社会弥漫的恐惧情绪的证据。三,恐怖活动向社会传播了暴戾之气。

记得2001年,美国遭受911攻击的时候,还有国人在庆幸中好奇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恐怖主义?”近几年,恐怖活动在中国社会频发,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恐怖主义的危害。恐怖主义是民族、阶层、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极端表现。这次由东突分裂分子策划的暴恐案件,正是这种民族矛盾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民族矛盾,中国社会当前还存在很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虽然国家正极力疏通底层人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但仍有一些人积怨颇深。这些人和恐怖分子在目标和利益诉求上有很大差异。却很容易受恐怖活动感染和启发,做出极端行为。而媒体的报道又常常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活广告。2010年,中国忽然涌现多起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恶性伤害事件,这些施暴者的行为惊人相似,显然是相互影响。2013年7月,山东市民冀中星携带自制爆炸装置,到北京首都机场引爆,虽然他并无伤人意图,行动本身却是受恐怖活动启发。可以说,恐怖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暴戾之气,让一些性格本身就有些偏执的普通人,在表达利益诉求时,自然地把极端的恐怖活动当作一个选项。

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给反恐行动提出的新挑战,世界各国都有积极应对的责任。各国在加强国内反恐行动,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力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上通力联合,形成并完善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策略。

四,对于中国面临恐怖的原因

1、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但现状不可能立即改变。因为经济,教育,文化,语言,宗教等的差异,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不能达到完全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少数民族人民在与其他民族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使他们中的一小部分有不满的情绪,从而产生一些分离主义或其他极端思想而不惜诉诸暴力。

2、境内分裂势力在“作怪”

境内新疆分裂势力所传播和散布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正在蚕食和毒害着新疆社会和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盲目送命。而这种民族分裂活动、非法宗教活动与恐怖活动相联系的趋势,使中国边疆地区安全形势和社会治安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3、境外恐怖势力对境内恐怖分子的鼓动和影响 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东突”势力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来自境外恐怖主义的最大威胁,它企图怂恿和支持新疆地区“独立”,散发传单鼓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闹事并且鼓动境内恐怖分子用自动武器来实施更残酷、更残的暴恐怖行为 五.恐怖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影响民族团结

恐怖分子实施暴力恐怖袭击,目的是用暴力的方式散布恐怖,在民族之间制造怀疑和隔阂,进而动摇民族团结的根基,实现分裂国家的阴谋。

2、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每次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都会对一些无辜的群众造成伤害甚至失去生命。“恐怖手段越发血腥残忍,恐怖范围越发扩散,恐怖危害越发严重”是现阶段境内暴恐活动的三大特点。恐怖主义无视人类的任何道德规范,不受任何国际法约束。用轰动、血腥恐怖活动方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公民的身心也造成了巨大伤害。

3、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恐怖主义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政权的稳定有所影响 二是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人自危,甚至可能对社会暴力心理和暴力 倾向有诱导作用;三是妨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秩序。

六、如何应对恐怖主义 1 政治措施

(1)政府明确政治立场

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于破坏一个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的恐怖主义都应受到谴责,对于以分裂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为目的而发动的针对中国利益的恐怖活动要进行严厉打压。(2)尽快出台《反恐法》

不同于普通的力图逃避法律惩处的刑事暴力犯罪,恐怖分子属于一种显性犯罪活动,他们会采取自杀式的恐怖袭击活动,更不惧怕法律的惩处。但我们可以通过通过立法打击或者遏制恐怖主义方面存在缺陷。《反恐法》一部预防法,强调如何预防恐怖分子发动恐怖袭击。(3)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不同的民族因经济文化习性宗教等差别,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即使同一民族内部实际也有各种矛盾,所以一些恐怖分子打着“民族分裂”的旗号激化民族矛盾。所以,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恐怖主义。推动民族经济,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平等对待各民族都是有效的解决方法。2 民众反恐 单靠专业的反恐职能部门以及反恐力量,很难全面遏制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所以,民众作为反恐的重要基础力量和依靠力量,在反恐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首先,在人多的地方,我们要保持较高的警觉性。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特别是遇到突发恐怖袭击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掌握一些遇到恐怖袭击的自救方法。(2)配合反恐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

面对一些可疑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但并不提倡民众去主动发现恐怖分子并与其斗争。遇到任何突发情况,要尽量做到不围观,以免影响专门力量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置恐怖袭击突发事件,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次生性的伤害。(3)维护民族团结

虽然几次暴力袭击案件造成了民众的恐慌,甚至又少部分人对少数民族的人产生忌惮心理,这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我们不能以点概面。而是应该团结起来,识穿恐怖分子的阴谋,让他们的意图破产,加快发展与坚决斗争相结合

七、关于大学生的自我准备与防范恐怖主义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4.5.6.7.8.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了解恐怖主义的真实意图

做好防范措施,远离恐怖注意

第三篇:打击和防范四[范文模版]

“两抢一盗”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明确开展打击和防范“两抢一盗”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提高法制观念,增强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性,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杜绝校园责任事故,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3、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活动准备

我市关于今年“两抢一盗”的相关报道及生活实例

三、活动流程

(一)案例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打击“两抢一盗”取得良好成效。通过综合整治,“两抢一盗”案件尤其是飞车抢夺案件大幅度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了解“两抢一盗”的特点

1、什么是“两抢一盗”?

“两抢一盗”为指抢劫、抢夺、盗窃(包括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等三类多发性侵财案件。

2、“两抢一盗”的特点。

A、“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特点

犯罪人员年轻化。以18岁到25岁年龄段的男性犯罪居多,其中还有一些是在校学生或中断学业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数犯罪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其中又以小学文化和初中文化所占比例最多。

从主体身份看,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占大多数。

团伙作案,分工明确,流动性大。犯罪嫌疑人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壮胆、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少则两三人,多则十余人,有预谋,有分工,而且具有一整套作案工具,从管钳、氧焊、脚扣到汽车,一应俱全,他们作案时配合默契。

暴力程度增加,携带凶器。

侵害对象多为防范意识弱,抵抗能力差的人。

B、两抢一盗形成的社会根源

好逸恶劳、贪图安逸享受是“两抢一盗”犯罪的主观原因。这些人一般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头脑易热,自我约束力差,处事缺乏理性,做事不记后果。

(三)打击、防范“两抢一盗”的对策

A、对于防范入室盗窃和抢劫案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

一是搞好邻里关系,彼此之间互相照应,当遇到陌生人在住所附近徘徊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必要时进行询问或拨打110报警。

二是对上门维修、检查、收费、送货、送礼的人,要查明其确切身份。要教育小孩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三是家里不要存放大量的现金、珠宝等贵重物品,即便是家庭保险箱也并不完全保险。存折上的账号、密码要记在其他秘密之处,不要同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放在一起。

四是做好技术防盗。门窗加固对预防盗窃很重要,安装防盗门一定要选择质量好、安全系数高、信誉好的产品。

五是做到锁匙不离身。不要把锁匙交给不懂事的小孩或配给他人,一旦丢失锁匙要立即换锁。

六是学会摆“迷魂阵”。晚上全家短时间外出时,最好家中亮上一盏灯,或打开电视机。长时间全家外出时,要在阳台上晾晒一些衣物,使不法分子难以判断出家中是否有人,因而不敢贸然下手。

七是保护现场。在发现家中被盗后,户主们最好不要慌张,不要着急进屋清点被盗物品,而应保护现场并迅速打110报警,等到公安民警赶到后,将情况及时向民警介绍,再配合民警勘察现场。

B、飞车抢夺,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不法歹徒一般2人骑一辆摩托车结伙作案,针对在街上行走的女性或老人,抢夺其提包、手机或金银首饰,得手后迅速逃离现场,防范难度很大。

一是除非十分必要,外出应尽可能地不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和重要证件;

二是行走时尽量走人行道,不要走人车混和道,且多贴路边行走;

三是尽量不要单手提包,或单挎在肩上,而应把提包置于背离马路一侧的位置;四是到银行取款不要单独一人,提款出来后要注意观察附近是否有可疑情况,尽量避免携带现金徒步行走;

五是如果发现有摩托车在身旁兜圈,一定要加倍小心,很可能是歹徒在寻找下手的有利时机;

六是一旦提包或手机被抢,要保持镇静,看清歹徒所骑摩托车牌照和型号以及逃跑方向,并迅速拨打110电话报警。

四、活动达成效果分析与反思

这种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触动很深,使学生有一种使命感,让他们觉得要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同时在活动中也创造条件使其接受更多的科学文化教育和普法教育,避免普法工作流于形式,努力将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孩子,提高他们的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融入社会,为进一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3)中队

2012年10月

第四篇: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恐怖活动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没有规则和下限。为扩大影响,达到最大的破坏效果,恐怖分子常常选择有象征意义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用极端凶残的暴力手段实施恐怖活动,显示了其对生命的残忍和漠视。

恐怖活动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它像是一场地震,震中心的是在恐怖活动中不幸遇难的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然后是受伤幸存者、事件亲历者、居住在事发附近的市民……直到余震波及因媒体传播而心有余悸的普通你我,越近震中心,受害越深。

恐怖活动破坏了秩序感和控制感。

人们关于生活和社会的一个重要信念是,它是有序和可控的。这是我们安全感的基础。我们当然知道有暴力犯罪存在,但总是心存这样的信念:只要远离是非、不与人结怨、行事小心谨慎,就能够避免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但恐怖活动破坏了这种信念。恐怖活动的受害者是随机的。你根本不知道危险何时会发生、因为什么发生。危险无迹可寻,你成了被命运摆弄的布娃娃,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无法避免。你只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警惕地关注周围的风吹草动。没有控制感和安全感,我们就没法设想更远的未来,我们的目标会变得虚无,生活会失去意义,也很容易陷入抑郁、焦躁、愤怒和恐惧。个人的恐惧会成为群体的恐惧,群体的恐惧又可能加深个体的恐惧。恐惧情绪下,谣言更可能被产生和传播。在昆明火车站遭袭后不久,就出现了很多各地发生暴力事件的谣言。这正是社会弥漫的恐惧情绪的证据。

恐怖活动会引发戒备和敌意。

也许地震、火山爆发等天灾会导致更大的伤亡,但恐怖活动却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天灾不同,恐怖活动来自于人对他人的恶意。来自于人的恶意会动摇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一旦伤害形成,会引发更多的仇恨,也更难被放下。

恐怖分子会以极端偏执的方式区分敌我,以民族和宗教之名拉拢信徒、树立敌人。在恐怖活动之后,这种简单的敌我思维可能会被受害者复制。在受到威胁时,出于防御本能,人更容易根据刻板印象做敌我的区分。

恐怖活动向社会传播了暴戾之气。

记得2001年,美国遭受911攻击的时候,还有国人在庆幸中好奇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恐怖主义?”近几年,恐怖活动在中国社会频发,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恐怖主义的危害。恐怖主义是民族、阶层、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极端表现。这次由东突分裂分子策划的暴恐案件,正是这种民族矛盾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民族矛盾,中国社会当前还存在很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虽然国家正极力疏通底层人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但仍有一些人积怨颇深。这些人和恐怖分子在目标和利益诉求上有很大差异。却很容易受恐怖活动感染和启发,做出极端行为。而媒体的报道又常常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活广告。2010年,中国忽然涌现多起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恶性伤害事件,这些施暴者的行为惊人相似,显然是相互影响。2013年7月,山东市民冀中星携带自制爆炸装置,到北京首都机场引爆,虽然他并无伤人意图,行动本身却是受恐怖活动启发。可以说,恐怖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暴戾之气,让一些性格本身就有些偏执的普通人,在表达利益诉求时,自然地把极端的恐怖活动当作一个选项。

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给反恐行动提出的新挑战,世界各国都有积极应对的责任。各国在加强国内反恐行动,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力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上通力联合,形成并完善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策略。

首先是要建立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联合国机制。为了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全球化蔓延的变化,以及铲除国际恐怖义犯罪根源的需要,一方面需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全球化合作以及采取整体性措施,另一方面则不能仅凭军事镇压,而必须借助于政治的方法和手段。当今,在实现上述目标中最具核心和权威价值的组织当属联合国。联合国不仅是当今最大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最具政治解决独到优势的国际组织,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上,能够发挥最为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各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应当确立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反恐国际机制,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纳入联合国集体运作的轨道。同时,必须打破以“美国为主导,边缘联合国”的反恐国际机制的现状。因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形成了制约。

其次进一步完善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合作或者多边合作。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仅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已经不能对付,任何国家都有义务反恐。为有效制裁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一些地区积极签订了区域范围内的防止恐怖主义公约。

最后还应该要完善国际法治并且建立反恐技术保障机制。建立更为适应国际社会需要的国际法律秩序。目前,国际社会已进一步认识到了控制恐怖主义犯罪的紧迫性,国际社会也普遍希望联合国在反恐怖主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不过现行的反恐条约体系是支离破碎的,缺乏一个具备普遍权威的反恐合作的条约机制。另外,“新形势要求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应从传统的程序法方面的合作扩大到实体法方面的合作,从区域化、分散化和单一化向全球化、组织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况且,恐怖分子往往是在不同国家之间组织、策划、和完成犯罪,或者通过跨国境活动逃避特定国家的追诉,这都需要缔结一个全面的、统一的反恐怖主义公约,明确规范恐怖主义的定义将各国力量联合起来,推进和建立国家间有效的国际合作,这对打击恐怖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工作总结

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工作总结3篇

篇一

根据人民银行《--县关于做好xxxx年春节期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我行在春节返乡高峰期组织全员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让群众远离非法集资的陷进,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成立组织,加强学习

一、支行本次宣传活动由支行主要负责人牵头,并成立了反非法集资活动工作小组,拟定工作实施方案,负责具体部署指导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同时,支行在晨会期间,组织全员学习非法集资的相关知识,包括非法集资活动的常见形式、特征;非法集资对社会的危害;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处罚;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等等。通过学习让大家掌握知识点,在宣传活动中能够及时、准确解答老百姓的问题。

二、宣传内容。

一是宣传非法集资的定义、特征、表现形式、危害,分析已成功查处并审结的典型案例,披露非法集资犯罪主体的经营真相,揭露非法集资的手法伎俩,增强群众的识别意识,提高防范、抵御非法集资活动的能力,有效遏制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宣传打击非法集资相关法律法规,使群众进一步树立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观念,明确组织或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非法集资存在风险和社会危害,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法规,使群众进一步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依法合理表达诉求。

三是宣传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取得的成果,震慑违法犯罪活动,引导群众进行科学投资、理财、克服暴富心理,增强群众理性投资意识。

三、活动组织

1、在行内大厅设立防范非法集资现场咨询台,并摆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向客户进行金融知识和理财常识的宣传,增强公众对非法集资行为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小组成员负责大厅内的活动宣传及客户对非法集资问题的解答。

2、在我行显著位置张贴警示标识,利用LED屏不间断播放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语。

3、对没街商户、社区及乡镇人口密集地区进行发放宣传手册。

4、要求员工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兴自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加强风险提示工作。

通此此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群众对当前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认识、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及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会受到的法律处罚,并提升了他们对我行宣传服务的认可,支行将以本次宣传教育工作为契机,认真梳理总结工作经验,强化日常宣传、持续扎实推进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

篇二

根据总行《关于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整治活动暨宣传教育活动月的通知》、北京银保监局《转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xxxx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及中国银行业协会《关于开展xxxx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分行统一安排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XXXX支行领导高度重视,详细制定了我网点的具体的实施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XX支行深入贯彻中国银保监会要求,有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群众防范非法集资意识和金融风险识别防范能力,提高我行员工主动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我网点详细制定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岗位和员工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统一思想,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一步制定工作细则,认真落实每项工作,密切协作,抓好落实,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法,努力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确保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围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进行宣传,结合群众生活实际,重点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非法集资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常见手段,以及非法集资的危害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使广大群众认清非法集资的性质和危害,增强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的能力。

宣传月中,我网点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非法集资有关法律法规和金融常识,积极扩大宣传范围、拓展宣传空间,以提高宣传活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确保宣传取得实效。一在本网点进行宣传,在大堂摆放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宣传资料,供群众阅览,并组织网点工作人员集中统一学习,宣传非法集资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识别方式等,利用e租宝非法集资案作为典型案例说明组织、参与非法集资的后果和危害,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抵制不法分子的蛊惑。二是和

XX支行一起走进企业宣传非法集资的危害,向30多人散发有关非法集资的宣传单,并配有工作人员进行讲解,教育群众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全面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揭穿了非法集资的虚假性和欺骗性,在舆论攻势上对犯罪分子进行了震慑。同时营造了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的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客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总之,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结合对非法集资广告的清理,有效引导和提高了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认识,营造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揭穿了非法集资的虚假性和欺骗性,遏制了其虚假性和欺骗性的传播,引导客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XX银行XXXX支行

xxxx年5月31日

篇三

为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XX县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进一步从源头上做好处理非法集资相关宣传工作,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了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让师生充分认识当前非法集资的严峻形势和危害后果。由学校领导班子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督促顺利完成工作。

二、积极实施,注重效果

(一)活动形式

1、充分利用多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利用学校广播、集会、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张贴《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自觉抵制非法集资》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做到师生家长人手一份。

3、开展主题活动,派发宣传资料。利用升旗仪式、教职工会议等途径,开展主题教育,利用班队会活动,宣传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内容,让广大师生深切的了解非法集资的危害性。

4、教师、学生及家长签订承诺书,保证不从事不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二)宣传内容

1、宣传非法集资的定义、特征、表现形式、危害,分析已成功查处并审结的典型案例,披露非法集资犯罪主体的经营真相,揭露非法集资的手法伎俩,增强广大师生的识别意识,提高防范、抵御非法集资活动的能力,有效遏制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

2、宣传打击非法集资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观念,明确组织或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非法集资存在风险和社会危害,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法规,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依法合理表达诉求。

3、宣传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取得的成果,震慑违法犯罪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家长进行科学投资、理财、克服暴富心理,增强广大师生、家长理性投资意识。

三、建立教职工教育长效教育机制

为进一步巩固活动效果,我校制定了长期的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收集关于非法集资、反洗钱等行为的知识和相关案例,定期对教职工进行警示教育,切实提高教职工思想意识和警惕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合法合规。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到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切实增强了广大教职工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提高识假防骗的能力,充分发挥宣传工作“震慑犯罪、树立形象、教育公众、防范风险”的积极作用。我校以后还要加大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家长远离非法集资,远离犯罪。

XX镇XX小学

xxxx年6月2日

下载浅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和防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和防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击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总结

    打击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总结 打击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总结1近年来,借助电信技术手段实施罪案件数呈上升趋势,使用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有关知识

    附件1: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有关知识 一、什么是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未经有关......

    西岗区教育系统2018年防范打击

    西岗区教育系统2018年防范打击 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局属各单位: 根据西岗区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下发的《西岗区2018年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西财发......

    打击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总结

    打击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总结 打击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总结1 为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营造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网络办公环境,县统计局精心组织,通过集中学习、有奖竞答和出外宣传等......

    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工作制度

    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工作制度为确保本校师生人身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建设平安校园,特制订本制度。 一、成立由相应人数组成的护校队,设立护校队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办公事......

    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的通知

    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的通知 近年以来,我市的电信诈骗案频发,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部门和电信、银行、邮政等单位工作人员,在境内外设立窝点,利用现代通信......

    XX打击防范盗窃违法犯罪工作报告

    XX打击防范盗窃违法犯罪 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XX综委(2013)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我5月3日起开展打击防范盗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现将工作开展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工作方案(合集)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总体部署,进一步发挥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简称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深化宣传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