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能省地型住宅“四节一环保”技术体系(框架)
节能省地型住宅“四节一环保”技术体系(框架)
(征求意见稿)
/热水型)/燃油炉
-空气集热器供暖
集热器供暖
-被
动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制冷空调
太阳利用技术—
-带有蓄电池的独立
-光电利用—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可生能源系统—
技术
-被动阳光采光
技术-风力发电技术
-生物质能源应用技术(秸杆气化技术、沼气应用技术
等)-地热发电供暖梯级利用技术
-浅层地能利用技术(水源热泵、地源热泵)
-污水和废水热泵技术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Low-E涂料)
Low-E中空玻璃门窗
-建筑构造系统—
-隔热板屋面(架空通风/加保温隔热层)
节
能
-楼地面系统
/制冷技术
/制冷技术(分户式冷凝式燃气锅炉、分户式
热风采暖技术等)
—
-建筑设备系统—
/热水系统
-配电照明系统 —-节能光源灯具应用技术
-节能调节设备应用技术
-设备变频系统
(供气、供水、供电、供热设备监控)-测量系统(动态能耗计量分
析)
-分时节电技术
节
地
水3~6升水便器、自感应洁具)
IC卡控制技术
-混凝土组合体系
-防水材料—节
材
-废弃材料再生循环利用系统
环-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保
-室内环境保护系统—
交换新风技术)
-地埋管通风技术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第二篇: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刘志峰副部长在“节能省地生态—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
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刘志峰副部长在“节能省地生态—
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05年6月17日 上海)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本次论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方式的重大转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住宅建设的基本方针,体现了我国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是促进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次论坛以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为主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增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推行更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温家宝同志也指出,大力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高度重视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工作来抓。去年12月以来,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工作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论述,是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针对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基本国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资源消耗多,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从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能源缺口为8%,石油、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将上升到23%和20%。我国国土辽阔,但可耕地面积少,仅占国土面积的1/13。为保证粮食安全,到201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必须达到17.28亿亩,但目前仅有18.51亿亩。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约2/3的城市缺水,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瓶颈。中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各级建设系统要从本职工作出发,切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住宅和公共建筑对资源的消耗大,对环境影响大。据初步测算,我国住宅建设用钢占全国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6%,城市建成区用地的30%用于住宅建设,城市水资源的32%在住宅使用过程中消耗,住宅使用能耗占全国总能耗20%左右(若再考虑加上建材生产和建造的能耗,住宅总能耗约为37%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从能源消耗看,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从水资源消耗看,我国卫生洁具的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从土地占用看,2002年,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从1993年的54.9平方米增加到82.3平方米,增长49.9%;村镇人均建设用地从147.8平方米增加到167.7平方米,增长13.5%。一些中小城市和村镇仍在大量使用粘土砖。从钢材消耗看,我国住宅建设用钢平均55kg/m2,水泥用量为221.5kg/m2。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10-25%,每拌和1m3混凝土要多消耗80kg水泥。
住宅和公共建筑对资源的消耗,特别是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严重浪费,与我国的国情很不适应。
因此,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住宅建设必须走资源节约的道路,切实改变建设方式,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
二、正确认识住宅产业化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关系
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本质是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迅速普及。各国政府都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据欧美国家的测算,所有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以上,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主导作用。大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一些国家结合本国的资源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重点,出现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环保建筑、健康住宅、低能耗建筑、资源循环型建筑等概念。但所有这些概念都是围绕“四节一环保”(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提出的,只不过侧重点和排序不同而已。其内涵,都是要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们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本质。就是要把住宅建设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省”的基础上,在保证住宅适宜功能和舒适度的基础上,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实现住宅和公共建筑建造、使用过程的“四节”。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住宅产业化的方向,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与当代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的方向是一致的。纵观发达国家的住宅产业化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住宅产业化初期阶段,欧美国家建立了工业化的住宅建造体系,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住宅建设的进程。在住宅产业化的成熟期,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的重点,是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当前发达国家的住宅产业化,已经进入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阶段,重点转向节能、降低物耗、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住宅建设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但是,正如中国的工业化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一样,我国的住宅产业化也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必须把“三步并作一步”,直接以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但是,把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三步并作一步”,并不是说可以直接跨越前两个阶段,而是要同步推进三个阶段的进程。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效率和资源消耗的水平。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主要是落后的住宅建设方式造成的。我国住宅建设是依靠资源消耗支撑起来的粗放型生产,不仅建设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还直接带来能耗高,环保效益差,质量和性能差等问题。不改变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就谈不上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住宅产业化就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科技成果若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技术的支撑作用就难以发挥。现代工业化的住宅建造体系,采用工业化结构体系和通用部品体系,工厂预制程度较高,可基本实现现场干作业组装装配施工,生产效率高,节约资源,减少施工垃圾和废弃物。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产业化,一般节材率可达20%左右、节水率达60%以上。通过推进住宅产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住宅生产方式,使住宅建设逐步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道路,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重要方面。
三、树立系统的观念,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
首先,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推进住宅产业化必须要树立整体的、系统的观念。例如,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不能只简单地从住宅小区或建筑单体去考虑,必须从城乡统筹、整体空间布局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从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上,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好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
划,可以避免因城市功能区布局不当,而产生过大的交通负荷,减少由此引起的能源消耗和交通用地无序增长。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也要有整体的、系统的观念。例如,研究建筑节能问题,不能局限在建筑单体,更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体中的墙体、门窗、屋面等围护结构的某一项,一定要从热源、管网和建筑单体系统考虑,从选择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热力站的能效比、减少输配管网的热损失、提高室内散热器的效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着手。再例如,研究住宅建设的节地问题,既要合理确定建筑容积率;也要注重住宅区的规划,优化住宅区的空间布局;更要提高户型设计水平,提供合理的户型设计;既要考虑地上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从而真正做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充分利用每一份空间,减少对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占用。
其次,要用整体的、系统的观念研究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各项措施。要研究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住宅建设发展模式,从住宅的四节与环境生态指标、户型与套型面积、建筑形态、住宅基本性能要求与技术发展导向等,制定普通(大众)住宅居住水准引导标准和最低居住水准引导标准,正确引导住宅的建设与消费。要加快构建住宅技术保障体系,加大与住宅生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的编制力度,强化标准规范执行中的监督;要加快建立工业化结构和通用部品体系,逐步形成符合模数协调的标准化产品系列。要加快研究制定住宅产业化的经济政策,通过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鼓励小套型、功能良好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鼓励推广应用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产品。要完善住宅建筑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健全设计审查和质量监督、质量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部品认证制度,完善住宅性能评价制度。要加强对住宅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确定住宅产业化的目标和工作步骤,统筹规划、明确重点,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推进机制。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住宅产业化的示范、试点工作。实践证明,抓示范工程,抓龙头企业,抓综合示范城市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抓示范项目,要按照“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要求,继续抓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要注重适用技术的集成与产业化,推动全国住宅产业整体水平提高。抓龙头企业,住宅建设环节众多,参与企业也较多,但关键环节是开发,开发企业是龙头,只有抓住龙头企业、牵住牛鼻子,产业化的实施才能落到实处;要把住宅作为最终产品,并以此为平台,重点抓技术和部品的集成与整合,而不仅仅是抓某一个单项技术或产品。要积极扶持具有一定开发规模和技术集成能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核心技术大型部品生产企业结成产业联盟,以此建立住宅产业化基地,促进住宅质量和性能的全面提升,带动技术与部品的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新技术的扩散能力,加快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抓综合试点城市,选择有条件、且有积极性的城市,开展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工作,探索推进机制、政策措施,以及符合地方特色发展模式和因地制宜的住宅产业化体系。
各位代表,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做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是保证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镇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使住宅建设尽快步入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