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和国六十年来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初步探索
共和国六十年来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初步探索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韩冬梅 胡小珊
摘要: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已执掌全国政权60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党执政的经验是什么,如何吸收这些经验,这是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重任的必然要求。因而探索我国执政经验便有了客观现实性。关键词:一致说;思想路线说;发展说;形象说;能力说
Abstract: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1949 until n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ok ove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been 60 years.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in power in this practice, I experience the party in power is, how to absorb these experiences, this is to assume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achiev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responsibility.Thus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China's ruling will have an objective reality.Key words: Consistent;Ideological line;Development;figure;Capacity一、一致说
——党的目标的主观设定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已证明:凡是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利益或没有损害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认识和决策,凡是党的目标的主观设定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就是正确的,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得到加强和巩固。
《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大众是国家的基石,要想取得天下和安定天下,关键在于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和拥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①只有在主观目标设定中注意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人民大众才会心悦诚服地拥戴。
我党自从建立以来,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始终坚持党的主观目标设定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集中全国力量在很短时间内就恢复了国民经济,这不仅仅是共产党的主观目标,也是劳动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使人民更加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执政。改革开放至今,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中国人民心悦诚服地放心地让共产党来执政、领导。
二、思想路线说
——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问题至关紧要,只有党的思想路线端正了,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引导革命和建设事业,战胜各种困难,走向胜利,这是共和国60年的历史所一再证实的。
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建国初期的前八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则下,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并落实了正确的思想路线,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却出现了两大错误,一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一是文革内乱,这都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在错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的错误实践,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之后形成的邓小平思想,指导全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展起来了,新时期,“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环境下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中国逐步走向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三、发展说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抓好发展这一根本要务
邓小平曾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面临着很大的任务,但最核心的是经济的发展。要把国民党留下来的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搞好,只有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抓住发展这一根本任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在短短的几年内,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之后由于把阶级斗争扩大化,把阶级斗争当作当时的主要问题,先抓“革命”,后促“生产”,模糊了焦点,使党的执政地位受到严重危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发展这个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逐步稳定了党的执政地位。在以后的建设道路上,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以发展为核心,使党的执政能得以继续。
20世纪末,国外一些政党特别是共产党之所以丧失了执政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没有搞上去,生产力发展太慢,而我们党在执政后却能够坚持经济这个中心任务不动摇,抓好发展这一根本要务,从而才使我国屹立于国际舞台上。因为只有发展了生产力了,经济搞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就会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使党有了坚定的、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使党能在安定的内部环境下从容面对各种国际挑战。
因而,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抓好发展这一根本任务。
四、形象说
——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党员作用和清正廉洁
邓小平早在50年代就深刻地指出,执政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大增加了,执政增加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很大程度上是由权力的特点决定的,因为权力有腐蚀性。共产党掌握了权力,使为人民服务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同时也有了被腐蚀的危险,这就要求加强党自身的形象。
(一)、力量源泉——密切联系群众
一个政党要执政,必须了解民众,集中民众的利益,始终赢得民众的支持。刘少奇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什么都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联系群众是实现长期执政的最根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了执政为民的思想,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力量源泉,为共产党保持执政地位提供了群众基础。
(二)、引导群众的途径——发挥党员作用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不一样,党员的形象不是表现在选票上,而是主要表现在先锋模范作用上。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树立党员良好形象,直接关系到党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关系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60年来,党员始终发挥着党员应发挥的作用,事事作好模范,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党员还注重群众队伍中的党员的培养,在党的领导班子中开展“三讲”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鼓励他们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敢干敢创的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发挥党员引导群众作用的形象,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三)、民心的关键——清正廉洁
“党风不正,民心难顺;民心不顺,政局难稳。”②执政党要维护政权,必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草药指出:党“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根据党的性质,我们党容纳不了任何腐败分子,共产党理应是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党,是最能赢得人民拥护的党,因而共产党必须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毛泽东在共和国成立前夕,就向全党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这就为共产党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指明了方向。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是英雄,但在糖衣炮弹面前却举起了双手,走上了腐败的道路。这容易造成脱离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背离党,从而危及党的执政在位。因此,在任何时候党都必须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始终作到坚持“两个务必”。
五、能力说
——执政能力和应对危机、抵御风险的能力
执政能力是共产党必须具备的基本本领,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执政党必须首先清楚地认识到执政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的问题,只有在正确理解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加强党的执政方向和目标。共产党要继续保持其执政地位,就必须要继承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党的执政能力。
应对危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是指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突发的危机和风险面前,能领导人民应对危机和风险,保持国内的稳定和发展。只有具有了这种能力,才会让人民信服,才能抵制国外国内各种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敌对份子,才能维护自己的执政地位。
注释
①《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②《执政党执政安全多维探究》,徐晨光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柳建辉主编,第1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60-74)
〔2〕《党的执政规律研究》,任树江、王建政,薛建中著,第1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283-284)
〔3《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论》,杨艳春著,第1版[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396-405)
〔4〕《执政党执政安全多维探究》,徐晨光著,第1版[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1-107)
〔5〕《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卷,李惠斌、叶汝贤主编,第1版[M],西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10-115)
〔6〕《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刘宗洪著,第1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386—402)
第二篇: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
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光辉历程伟大成就特色
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现在我把党的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政治路线建设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期,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制定并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党执政6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成为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了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领导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建国初期,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培训各级干部的任务,推动全党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四)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并带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要求。
(五)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05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和党执政的宝贵经验
60年党领导的事业成就辉煌,60年党在执政和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极为丰富。我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只有确立党的建设总目标,不断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0年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因和最大优势。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正确处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改革创新的关系,积极稳妥、协调有序地推进。
(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我们党治党建党的能力。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要把党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党内生活中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结束语: 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新中国60年的宝贵经验,给人启迪,十分珍贵。让我们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接再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参考文献:
【1】 纪乃旺;毛泽东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02期
【2】 陈明显;光辉的道路丰富的经验[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3】 辛帅;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本总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第三篇: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有哪些?
试题: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有哪些?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重要成果对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种崭新的、更高形态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我们都要正确地对它们进行总结,因为它们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其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在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吸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取得了许多独创性的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和教训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受了重大挫折,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还未结束时,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人,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没有能够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采取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的政策和措施,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曲折。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据此提出,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是,这些认识并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科学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也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更不能搞阶级斗争扩大化。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全党和全国人民都有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出现了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倾向,其主要表现就是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度偏离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忽视了各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的科学论证和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大力发展人民民主,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一级党组织和领导人都不能有法律之上的权力,各种制度和法律都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我们必须大力发扬党内民主,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避免少数人说了算、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指出,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同一切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并提出要学习一切国家和民族的长处。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敌视、封锁和禁运政策,加上我们自己后来发生的“左”的错误,我们一度关起门来搞建设,使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习近平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此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