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柔化作文批改
柔化作文批改
上海的李白坚老师前段时间在苏北泗洪演讲,讲到批改问题的时候,就有一位女教师激动地站起来说:“李教授,我们都知道作文批改中有许多重复而无效的劳动,除了改出一些错别字,就是写一些颠来倒去的偏重于方法、结构、内容方面的评语。我用了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批改作文!我今天也不怕得罪领导,我敢说,我都改得快要发疯了!”她的话,引起了全场几百名听众的共鸣。
是呀,小学教师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作文教学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的小学教师也就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多少年来,“精批细改”的传统一直困扰着我们,不这么做,教育主管部门能通过吗?家长能通过吗?学校能通过吗?因为似乎自古以来做语文老师就得这么改作文!这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今天,新的科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出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当我们读到这段令人感到十分亲切的话的时候,我对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评估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精批细改”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做法,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的今天,为什么我们很多老师倡导柔化的作文批改呢?笔者从几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精批细改”多投入少产出
首先,某些“精批细改”的做法,减损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旁边画一个“U”型框框,然后由学生订正。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在提高教师自己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学生并没有在识别错别字上得到任何的学习和训练。从整个教育上看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错误,才是对他们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会学习的技能的训练。我们应该将孩子们放到地面上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不要老是“抱”着他们。
因此,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环节。其中一条就是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老师就要给学生自我修改的权利与机会,培养学生“精批细改”的能力。
其次,教师自己并不经常写文章,写作水平差异很大,一定要在修改上把关,往往会出现隔靴挠痒的情况。如果教师也落入俗套,甚至把好的作文说成了坏的,把对的改成了错的,那才叫适得其反呢!
有一次,宁波晚报曾刊登了这样一则短文《老师,请您慎重批改》,说是一位小学生写道:“我看见老爷爷摔倒在地上,急忙跑过去扶,没想到自己也摔了一跤,还真疼,我爬起来揉了揉腿,走向老爷爷”。可老师硬要该学生去掉“揉一揉”,改为“顾不得身上的疼痛跑过去扶老爷爷”,说是这样写才能写出一个“小雷锋”形象。
这样的批改还嫌少吗?正是我们老师的“苦心”逼着孩子们学会了说假话,造假文。从小说到大,难怪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竟然整个班级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全社会的震惊与批评。这里难道没有“精批细改”造成的人性的脆弱吗?
再者,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除非是投稿文章,一般的课堂习作,一稿二稿地“精批细改”,文章是似乎改得好些了,但是自信和兴趣也越来越少了。要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自信走向成功!
看来,“精批细改”投入多,产出少,改革势在必行!
第二、柔化批改情趣浓浓
兴趣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而写作的兴趣与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与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视的。《新课程标准》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上,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实践中发现,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倡导柔化批改,更能让学生的习作与老师分享感受与快乐!
你看,那是二年级时胡铭琪同学的《暑假专辑》,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心日记:
日记
1电 脑 写 作
今天,我第一次在电脑上写作文。中午10:00,我和妈妈就上楼了。我打开“我的文档”,先设计一个文件夹,再写上作文的题目,就可以开始写了。我最先写的是“放鞭炮”,由于是第一次,我用的是智能输入法,但是打字非常慢,后来我就用方正手写板代替。搞了半天才弄清编辑文章的各种方法,所以用了三个小时边想边写才完成。第二次我写的是“有趣的聚会”,这是第二次,所以只用了两个半小时。最后我写的是“写给妈妈的信”,可能因为这是第三次,所以只用了一个半小时。
通过这几次实践,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
[点评:像聊天一样,把你三次电脑写作的感受告诉了老师,也让老师看到了一个有恒心,善思考的琪琪。]
日记
2放 鞭 炮
今年春节,我们又乘着爸爸的车来到了浦江姨婆家。
我一下车,就叫小兰阿姨一起去买鞭炮。我们买了导弹、小雷公、王中王、焰火„„飞快地跑到小广场,迫不及待地准
备放鞭炮。
首先放的是小雷公。这种雷公的外形像火柴,里面有黄色的火药,外面有红色的外壳。玩的时候只要像火柴一样,轻轻地往外壳上一划,冒烟时,往外一扔,过了五秒,就爆炸了。由于天气潮湿,所以我就点了一支香,放小雷公,防止划不开现象。
其次放的是导弹。它们外形有点像火箭,只不过多了一条小尾巴。我先拿了7支导弹,找了一块石头,把导弹放在上面,拿起香,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啪”的一声响,导弹爆炸了!
最厉害的是王中王。它里面有5种鞭炮,其中一种是冲天炮,我爸爸把这种鞭炮扔进了水坑里,随后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只看水坑里的水都溅了起来„„太刺激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过新春!
[点评:观察仔细,玩得开心,写得真实!好!]……
孩子看了仰起了笑脸!你看,柔化批改情趣浓浓也!
其实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步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避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而“精批细改”,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头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柔化批改另人轻松另人爱!
第三,柔化批改师生同乐
其实,学生作文水平乃至整个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准和文字鉴赏水平,课堂指导能力和循循善诱艺术,作文的书面批改只占很小的部分。而以上的“水准”和“水平”,“能力”和“艺术”,则必须靠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达成的。俗话说“明师出高徒”可见教师本身水平的重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很少探讨作文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摄取协作素材,应该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却将作文教学的许多时间都花在作文批改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上——“精批细改”。
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极为柔化的作文批改要求,就是为教师“减负”,学生快乐而开出的一剂对症药!老师不必对学生习作的方法、结构、内容等方面做一稿二稿地“精批细改”,而更侧重写一些交流后的感受、建议与鼓励语。可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估要求,老师顾及到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能使学生能感到成功的快慰。
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它不是对学生的文章作明确的是非定夺,而是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当然也要做到这么几点:
第一、鼓励为主,表扬为主
我国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近十年来,有一些作文教学实验,例如北京景山学校的“放胆文”,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也不例外,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确实还象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但是,总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任何课程,一旦使学生害怕了,那就坏了,害怕是厌学的先导。
第二、允许表达,畅所欲言
当孩子们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本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特别是初始阶段的学生畅所欲言。因为,在许多时候,小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想象力已经大大地跑到文字表达前头去了,而他们语言文字的“建筑材料”则相对贫乏,严重滞后,驾辁文字的能力也相对稚嫩,所以,就必然会有词不达意,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对学生的文章自作主张地用我们成人的理解进行体无完肤式的修改。
第三、窥视内心,感受童真
小学生,无论就其观察事物的视角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都与我们成人大不相同。他们的视角和方式未必就是错的,未必就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就象孩童的图画和字迹一样,只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成人尚无法窥见其中的奥妙罢了。所以,一旦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门的作品,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他原来要表达的思想,而是强加了我们通过他们词不达意的文字所猜测的成人性的理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抛弃或者改换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换取教师的欢心,这是就糟糕的事情,这也是一些少年老成、四平八稳的文章反而并不可爱的原因。
当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非常宽松的评估手段,并不是否定“精批细改”,只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把作文评估卡得那么死,非要那么的量化,非要把学生分一个高下三等不可,而要让学生尽量淡化对分数的注意,强化对写作本身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在平时作文训练的时候,因为不是选拔考试,所以就更应该教育和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估要求,给作文评估以更为正确而科学的方法,我在实践中边体会边执行,我觉得: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做法,值得学习提倡。
第二篇:柔化作文批改
柔化作文批改
**的**老师前段时间在**演讲,讲到批改问题的时候,就有一位女教师激动地站起来说:“李教授,我们都知道作文批改中有许多重复而无效的劳动,除了改出一些错别字,就是写一些颠来倒去的偏重于方法、结构、内容方面的评语。我用了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批改作文!我今天也不怕得罪领导,我敢说,我都改得快要发疯了!”她的话,引起了全场几百名听众的共鸣。
是呀,小学教师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作文教学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的小学教师也就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多少年来,“精批细改”的传统一直困扰着我们,不这么做,教育主管部门能通过吗?家长能通过吗?学校能通过吗?因为似乎自古以来做语文老师就得这么改作文!这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今天,新的科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出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当我们读到这段令人感到十分亲切的话的时候,我对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评估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精批细改”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做法,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的今天,为什么我们很多老师倡导柔化的作文批改呢?笔者从几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精批细改”多投入少产出
首先,某些“精批细改”的做法,减损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旁边画一个“U”型框框,然后由学生订正。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在提高教师自己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学生并没有在识别错别字上得到任何的学习和训练。从整个教育上看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错误,才是对他们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会学习的技能的训练。我们应该将孩子们放到地面上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不要老是“抱”着他们。
因此,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环节。其中一条就是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老师就要给学生自我修改的权利与机会,培养学生“精批细改”的能力。
其次,教师自己并不经常写文章,写作水平差异很大,一定要在修改上把关,往往会出现隔靴挠痒的情况。如果教师也落入俗套,甚至把好的作文说成了坏的,把对的改成了错的,那才叫适得其反呢!
有一次,宁波晚报曾刊登了这样一则短文《老师,请您慎重批改》,说是一位小学生写道:“我看见老爷爷摔倒在地上,急忙跑过去扶,没想到自己也摔了一跤,还真疼,我爬起来揉了揉腿,走向老爷爷”。可老师硬要该学生去掉“揉一揉”,改为“顾不得身上的疼痛跑过去扶老爷爷”,说是这样写才能写出一个“小雷锋”形象。
这样的批改还嫌少吗?正是我们老师的“苦心”逼着孩子们学会了说假话,造假文。从小说到大,难怪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竟然整个班级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全社会的震惊与批评。这里难道没有“精批细改”造成的人性的脆弱吗?
再者,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除非是投稿文章,一般的课堂习作,一稿二稿地“精批细改”,文章是似乎改得好些了,但是自信和兴趣也越来越少了。要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自信走向成功!
看来,“精批细改”投入多,产出少,改革势在必行!
第二、柔化批改情趣浓浓
兴趣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而写作的兴趣与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与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视的。《新课程标准》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上,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实践中发现,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倡导柔化批改,更能让学生的习作与老师分享感受与快乐!
你看,那是二年级时胡铭琪同学的《暑假专辑》,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心日记:
日记1
电
脑
写
作
今天,我第一次在电脑上写作文。中午10:00,我和妈妈就上楼了。我打开“我的文档”,先设计一个文件夹,再写上作文的题目,就可以开始写了。我最先写的是“放鞭炮”,由于是第一次,我用的是智能输入法,但是打字非常慢,后来我就用方正手写板代替。搞了半天才弄清编辑文章的各种方法,所以用了三个小时边想边写才完成。第二次我写的是“有趣的聚会”,这是第二次,所以只用了两个半小时。最后我写的是“写给妈妈的信”,可能因为这是第三次,所以只用了一个半小时。
通过这几次实践,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
[点评:像聊天一样,把你三次电脑写作的感受告诉了老师,也让老师看到了一个有恒心,善思考的琪琪。
]
日记2
放
鞭
炮
今年春节,我们又乘着爸爸的车来到了浦江姨婆家。
我一下车,就叫小兰阿姨一起去买鞭炮。我们买了导弹、小雷公、王中王、焰火……飞快地跑到小广场,迫不及待地准备放鞭炮。
首先放的是小雷公。这种雷公的外形像火柴,里面有黄色的火药,外面有红色的外壳。玩的时候只要像火柴一样,轻轻地往外壳上一划,冒烟时,往外一扔,过了五秒,就爆炸了。由于天气潮湿,所以我就点了一支香,放小雷公,防止划不开现象。
其次放的是导弹。它们外形有点像火箭,只不过多了一条小尾巴。我先拿了7支导弹,找了一块石头,把导弹放在上面,拿起香,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啪”的一声响,导弹爆炸了!
最厉害的是王中王。它里面有5种鞭炮,其中一种是冲天炮,我爸爸把这种鞭炮扔进了水坑里,随后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只看水坑里的水都溅了起来……太刺激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过新春!
[点评:观察仔细,玩得开心,写得真实!好!]……
孩子看了仰起了笑脸!你看,柔化批改情趣浓浓也!
其实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步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避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而“精批细改”,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头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柔化批改另人轻松另人爱!
第三,柔化批改师生同乐
其实,学生作文水平乃至整个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准和文字鉴赏水平,课堂指导能力和循循善诱艺术,作文的书面批改只占很小的部分。而以上的“水准”和“水平”,“能力”和“艺术”,则必须靠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达成的。俗话说“明师出高徒”可见教师本身水平的重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很少探讨作文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摄取协作素材,应该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却将作文教学的许多时间都花在作文批改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上——“精批细改”。
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极为柔化的作文批改要求,就是为教师“减负”,学生快乐而开出的一剂对症药!老师不必对学生习作的方法、结构、内容等方面做一稿二稿地“精批细改”,而更侧重写一些交流后的感受、建议与鼓励语。可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估要求,老师顾及到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能使学生能感到成功的快慰。
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它不是对学生的文章作明确的是非定夺,而是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当然也要做到这么几点:
第一、鼓励为主,表扬为主
我国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近十年来,有一些作文教学实验,例如北京景山学校的“放胆文”,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也不例外,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确实还象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但是,总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任何课程,一旦使学生害怕了,那就坏了,害怕是厌学的先导。
第二、允许表达,畅所欲言
当孩子们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本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特别是初始阶段的学生畅所欲言。因为,在许多时候,小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想象力已经大大地跑到文字表达前头去了,而他们语言文字的“建筑材料”则相对贫乏,严重滞后,驾辁文字的能力也相对稚嫩,所以,就必然会有词不达意,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对学生的文章自作主张地用我们成人的理解进行体无完肤式的修改。
第三、窥视内心,感受童真
小学生,无论就其观察事物的视角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都与我们成人大不相同。他们的视角和方式未必就是错的,未必就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就象孩童的图画和字迹一样,只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成人尚无法窥见其中的奥妙罢了。所以,一旦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门的作品,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他原来要表达的思想,而是强加了我们通过他们词不达意的文字所猜测的成人性的理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抛弃或者改换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换取教师的欢心,这是就糟糕的事情,这也是一些少年老成、四平八稳的文章反而并不可爱的原因。
当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非常宽松的评估手段,并不是否定“精批细改”,只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把作文评估卡得那么死,非要那么的量化,非要把学生分一个高下三等不可,而要让学生尽量淡化对分数的注意,强化对写作本身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在平时作文训练的时候,因为不是选拔考试,所以就更应该教育和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估要求,给作文评估以更为正确而科学的方法,我在实践中边体会边执行,我觉得: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做法,值得学习提倡。
第三篇:作文批改
如何作好学生的作文互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出标准
(一)要让学生明白从哪儿入手?
我们所说的作文批改应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是指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问题以及作文中的优缺点加以分析、说明和评定。“改”是对字词、标点、组织结构、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进行修改。“批”和“改”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常说“批”是“改”的说明,“改”是“批”的例证。具体而言有下列内容:
(1)观点是否错误,认识是否正确,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观点)
(2)主题(或中心)是否明确、突出。(主题)
(3)选材是否适当,是否合乎道理和事实。(选材)
(4)思路是否清晰,段落与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思路)
(5)语言是否通顺明白、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怎样,有否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或累赘、画蛇添足的情况,表现方法有何优缺点。(语言)
(6)是否错别字、怪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字词)
(7)作文的外形,如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有无乱涂乱改的情况。(形式)
(二)要有恰当的批改方式
一般作文批改有两种方式:
(1)眉批:一般写在作文的篇首或句段旁的空白处,是对学生习作中的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的错误和优缺点,给以必要的提示、说明、肯定和否定。
(2)总批:写在篇末,是对作文总的评价,也是对本篇作文的评语。“总批”是根据本次作文指导的目的、要求、对全篇文章的优缺点:如“中心是否明确、集中;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等几个方面写出总结性的批语,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文“总批”是作文的阅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它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阅读者来说,我们应该要及时用心地为每一个作者写好评语,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具体感受,不能用语言通顺,主题突出,组材严谨,构思新颖这些套话。例:对主题不突出的文章要指出它的本意是什么。选取的材料又是什么?材料为什么无法有效地表现主题。具体详细的评议能使作者一目了然地明白其意。评改者又能在详细具体的评改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二、设立学生批改小组。
按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就近划组,同桌结对。每组4——6人,推选作文水平高的学生为组长,组织批改。
三、作好示范指导。
影响学生修改作文的主要因素是:“看不出文章的不足,不知怎样修改好”。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开始评改的阶段,需要教师示范指导。从学生作文中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师生共同修改,让学生懂得修改一篇作文要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标点等方面入手,使用的符号应当合乎通例,评改的语言文字乃至书写都应合乎规范,要有旁批和总评,要指出主要优缺点,评出成绩。通过这种典型示范批改,让学生得到启发,多角度地思考文章的优劣得失,找到提高作文质量的途径。
四、巡视交流。
在学生互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要置身学生中间,用心看学生怎样在作文本上圈、点、勾、划;看怎样查阅资料;看怎样切磋研讨;看怎样眉批、总评……同时主动与学生交谈,帮助解决批改中的难处,激发学生修改的热情。
五、推荐美文。
批改结束后,要让各个小组推荐一篇美文,并说明推荐的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批改完后,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本小组的作文,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而且学生们有任务,都会为本组的荣誉考虑,而不得不认真对待,当学生互批作文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就会自觉地评改发到自己手中的作文。
六、批改签名。
为了增强学生批改的责任心,务必让学生在已批改的作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大名,以便表彰先进,督促后学。
七、督促达标。
因为在进行学生互批作文之初,有不少学生随便应付交差了事,所以教师对学生已互批的作文,还有必要再收上来进行翻阅,查阅学生互批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再次点评加工,最终写出教师评语和等级,找出学生评改的差距,然后在下次作文讲评课上,对不认真的学生进行通报和点评,对学生较好的文章和评改认真的进行表彰,从而对下一次的作文互批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生互评作文的探索,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是没有止境的,希望我的探索,能给别人一些有益的借鉴。
如何作好学生的作文互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出标准
(一)要让学生明白从哪儿入手?
我们所说的作文批改应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是指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问题以及作文中的优缺点加以分析、说明和评定。“改”是对字词、标点、组织结构、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进行修改。“批”和“改”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常说“批”是“改”的说明,“改”是“批”的例证。具体而言有下列内容:
(1)观点是否错误,认识是否正确,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观点)
(2)主题(或中心)是否明确、突出。(主题)
(3)选材是否适当,是否合乎道理和事实。(选材)
(4)思路是否清晰,段落与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思路)
(5)语言是否通顺明白、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怎样,有否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或累赘、画蛇添足的情况,表现方法有何优缺点。(语言)
(6)是否错别字、怪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字词)
(7)作文的外形,如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有无乱涂乱改的情况。(形式)
(二)要有恰当的批改方式
一般作文批改有两种方式:
(1)眉批:一般写在作文的篇首或句段旁的空白处,是对学生习作中的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的错误和优缺点,给以必要的提示、说明、肯定和否定。
(2)总批:写在篇末,是对作文总的评价,也是对本篇作文的评语。“总批”是根据本次作文指导的目的、要求、对全篇文章的优缺点:如“中心是否明确、集中;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等几个方面写出总结性的批语,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文“总批”是作文的阅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它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阅读者来说,我们应该要及时用心地为每一个作者写好评语,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具体感受,不能用语言通顺,主题突出,组材严谨,构思新颖这些套话。例:对主题不突出的文章要指出它的本意是什么。选取的材料又是什么?材料为什么无法有效地表现主题。具体详细的评议能使作者一目了然地明白其意。评改者又能在详细具体的评改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二、设立学生批改小组。
按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就近划组,同桌结对。每组4——6人,推选作文水平高的学生为组长,组织批改。
三、作好示范指导。
影响学生修改作文的主要因素是:“看不出文章的不足,不知怎样修改好”。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开始评改的阶段,需要教师示范指导。从学生作文中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师生共同修改,让学生懂得修改一篇作文要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标点等方面入手,使用的符号应当合乎通例,评改的语言文字乃至书写都应合乎规范,要有旁批和总评,要指出主要优缺点,评出成绩。通过这种典型示范批改,让学生得到启发,多角度地思考文章的优劣得失,找到提高作文质量的途径。
四、巡视交流。
在学生互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要置身学生中间,用心看学生怎样在作文本上圈、点、勾、划;看怎样查阅资料;看怎样切磋研讨;看怎样眉批、总评……同时主动与学生交谈,帮助解决批改中的难处,激发学生修改的热情。
五、推荐美文。
批改结束后,要让各个小组推荐一篇美文,并说明推荐的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批改完后,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本小组的作文,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而且学生们有任务,都会为本组的荣誉考虑,而不得不认真对待,当学生互批作文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就会自觉地评改发到自己手中的作文。
六、批改签名。
为了增强学生批改的责任心,务必让学生在已批改的作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大名,以便表彰先进,督促后学。
七、督促达标。
因为在进行学生互批作文之初,有不少学生随便应付交差了事,所以教师对学生已互批的作文,还有必要再收上来进行翻阅,查阅学生互批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再次点评加工,最终写出教师评语和等级,找出学生评改的差距,然后在下次作文讲评课上,对不认真的学生进行通报和点评,对学生较好的文章和评改认真的进行表彰,从而对下一次的作文互批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生互评作文的探索,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是没有止境的,希望我的探索,能给别人一些有益的借鉴。
第四篇:作文批改
中学生作文批改浅议
论文提要:就当前来说对作文的批改,大家还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老师主张作文要“精批细改”,也有的老师认为作文“精批细改”是多劳少功的。本人就自己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教学尝试谈点浅见。关键词:作文评改主体性多形式
正文:就当前来说对作文的批改,大家还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老师主张作文要“精批细改”。也有的老师认为作文“精批细改”是多劳少功的。本人想就自己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教学尝试,谈点浅见。
一、传统作文评改方法的弊端
作文作为语文科的重头戏,且不论学生的写,单就老师的批改这一环节而言,就够呛的。我认为精批细改这一传统的做法,也存在不少弊端:其一,批改量大,花费的时间精力多,使老师无暇顾及自己的业务素养。其二,老师全批全改,效果未必好。我曾向学生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发现许多学生只注重老师赐给的作文分,很少青睐批改内容,就是耐着性子看了,有时也觉得老师批改的内容与自己的思维欣赏层次相距甚远,于是乎,作文本发到手后,瞬间就把作文本“请”进课桌。基于种现状,我认为应该进行改革,大胆尝试一些新方法,切实给语文老师“减负”。
二.积极引导,培养兴趣。
在平时我对学生进行评改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作文水平方面,有不错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循序渐进:
1.教师示范评改
示范评改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互评互改的前奏。毕竟学生水平有限,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缺乏一定的评判、分析和鉴别能力,该如何启发学生评改呢?这就要求老师有目的地作以指导,示范评改时,教师要精心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和比较差的作文,分别在班上公开评改,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力求课堂气氛活跃,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示范评改在初始阶段要进行多次,直至学生对作文评改的步骤、方法较为熟悉为止。
2.学生分组批改
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评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评改过程中,选出一名学习较好、责任心强的同学当组长。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
三.培养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方法
(一)统一要求,形成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在指导学生作文评改中总是统一要求,促使学生形成习惯。比如我要求学生修改时一律用红笔,要求学生明确各种修改符号的特定意义并熟练地运用各种修改符号,如增添号(_)、对调号(∽)等,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
(二)授人以渔,教给方法。(作文评改的具体步骤)
1.看格式是否正确。抽到人家的作文本,先看作文格式,格式正确,就用红笔写上批语。此项可细化为标题位臵,首尾行数,段落开头,段落数目,全文字数等。
2.看卷面是否整洁。此项可细化为有无污损,书写质量。凡卷面整洁,清爽悦目,书写美观者应给予肯定。
3.看错别字有几个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
4.看共有几处病句。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
5.看标点符号使用。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6.看文章的中心。这一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教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
8.看文章的结构。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10.看文章的语言。主要看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11.对照要求找出优缺点,写出总的评语(写评语应既要实话实说、有所针对,又要重肯定、轻否定;突出训练点,不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让对方思考;要有分寸感,同时注意多赞扬、少批评;要用商量的语气写,不主观臆断;可以纸上谈心,交换看法。)。
12.评改结束,作文本发到作者本人之手后,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评语,反思写作得失,总结问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对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再好的模式老用,效果就会减半,所以在具体实践中我不断地变着方式改作文。一方面,我在分组方式上力求变化。除了教师指定分组外,还让学生自由找伴、互相交换作品,安排学生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差生互改等多种方式。这样每个学生有新的合作伙伴,又可以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另一方面,我根据不同的作文特点及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对评改方式予以灵活变形,变花
样评改作文,既换了教师的“口味”,又调了学生的“胃口”,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希望和各位老师多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第五篇:作文批改
作文评改之我见
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 吴桂冬
作文难,评改作文更难。多少年来,“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能力和态度的重要标志。学校和家长也都认同此理,认为只有这样做的语文教师,才是最认真、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而处在风口浪端的语文教师却叫苦不迭,将学生的作文圈点成“满堂红”,累死累活不说,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未见多少起色。
让学生享受成功,树立自信是让学生爱上作文的法宝。而我们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习作,通过巧妙、有效的批改,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习作成功的体验。例如:
一、通过眉批旁注,放大优点。
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写作兴趣。批改学生的一篇习作不要从构思、立意、条理,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注,仔细找出学生习作中的不足,而是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给学生习作写的眉批或旁注,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有时甚至是夸张地去放大习作中的优点,让学生来获得成功的愉悦。
二、利用符号批改,快速反馈。
习作批改中,更多的时候,教师的欣赏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描述,对写得特别精彩的语句,有时哪怕是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你只需划上火红的浪线,或者打上一个漂亮的五角星,又或者干脆写上一个“好”字。学生一定也能心领神会,明白您是在赞叹和欣赏。采用这种符号批改的方法,批改效率提高了,反馈速度也加快了。特别对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来说,符号批改更有现实意义。
三、采用一文多分,照顾差异。
分数是衡量习作优劣的标尺,更应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过低的评分,即使是非常客观的,也极可能损伤孩子、甚至家长的自尊。所以为了保护所有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自信心,我采用了一文多分制。一篇作文两个分数,一个是作文总水平分,通常采用优秀、良好的成绩,另一个是作文单项分,只要作文格式正确,没有错别字和病句的就可以得到100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些写作困难的学生,他们的习作总水平可能常常只有良好,甚至合格。如果常常这样批分一定会打击他们习作的积极性。他们误以为,反正不管怎么写也只有合格,从而丧失习作的热情。现在,习作有了单项分,这些学生只要认真对待习作,格式正确,少写错别字和病句,同样也能得到九十几分,甚至是100分的高分。对习作困难生来说,他们会觉得习作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自己也能拿到好分数,习作积极性就提高了。同样,总水平分高的学生,有时因为单项分没有达到高分,就会更加注意习作的规范性,从而推动这些学生继续进步。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每一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指导孩子进行修改,针对修改程度加分。有的孩子原来是70多分,修改后能得到80分;能干的孩子还能把总分突破100分。这样不仅提高了修改的积极性,还提高了修改能力。
巧用分数,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可见,分数是制造成功的重要阶梯。
四、适当面批指导,扶持成功。
除了分数,面批是帮助学生成功的有效方式,因为面批使沟通更畅达。面对面地交流,教师能把意思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学生也容易理解与接受。每一次习作选择一些学生进行面批,保证一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面批,不要留死角。另外,面批要精心选择对象,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重做,而是选择通过修改,作文能得到提高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批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和学生一起讨论作文中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这样学生就能在习作的进步中感受习作的成功,感受教师的帮助。
五、鼓励多元评价,发挥主体。
在习作批改评价中,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激励习作主体获得成功感的有效途径。新课程倡导的合作方式非常适合伙伴间的习作评价。在习作课堂中,最早完成习作的往往是中等生。先请他们先交换、交流,然后修改。等到优生完成习作后,中等生与优生再次合作,获得更多建议。当习作困难生开始交流时,就会受到更多帮助。这样三次合作,学生习作交流量增加了,修改作文、评论作文的能力也得到锻炼,这对于学生人数多的大班教学,作文评改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作文,引导学生编作文集,建立个人网上博客等,进一步扩大读者群,让习作用起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和甜头,他们才会爱上写作文,不怕写作文。在习作批改和评价中教师如果能善意地帮助学生铺设成功的阶梯,定能让孩子们乐于习作、享受习作、感受成功,从而深深地爱上习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他们日后能有能力和信心独立地经过努力夺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