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涉型光纤扰动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干涉型光纤扰动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作者:盛兴 邓大鹏 廖晓闽 张建成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第04期
第二篇: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仿真介绍
电子工艺设计
录
第1章 绪 论.........................................................................................................1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1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1 1.2.1 设计目的...........................................................................................1 1.2.2 设计要求...........................................................................................1 第2章 设计原理与内容...........................................................................................2
2.1 热电偶的种类及工作原理.............................................................................3
2.1.1热电偶的种类....................................................................................3
2.1.2 工作原理分析....................................................................................4
2.2 设计内容......................................................................................................4 2.2.1 总体设计...........................................................................................4 2.2.2 原理图设计.......................................................................................5 2.2.3 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7 第3章 器件选型与电路仿真...................................................................................8 3.1 器件选型说明..............................................................................................8 3.2 电路仿真......................................................................................................8 第4章 设计心得与体会...........................................................................................9 参考文献.....................................................................................................................10 附录1:电路原理图...................................................................................................11 附录2:PCB图............................................................................................................11 附录3:PCB效果图....................................................................................................11
电子工艺设计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温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如机械、食品、化工、电力、石油、等领域,温度常常是表征对象和过程状态的重要参数,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本设计中正是关于温度的测量,采用热电偶温度测量具有很多的好处,它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
同时,热电偶作为有源传感器,测量时不需外加电源,使用十分方便,所以常在日常生活中被应用,如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热电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热电偶可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从0℃到13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2.1 设计目的
(1)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2)了解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过程;(3)掌握电子元器件选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了解电路焊接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电路焊接的基本技巧;
(5)掌握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调试。
1.2.2 设计要求
选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要求测温范围100-300℃、精度为0.1℃。设计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实现以下要求:
(1)将传感器输出4.096-12.209mV的信号转换为0-5V直流电压信号;(2)对信号调理电路中采用的具体元器件应有器件选型依据;(3)电路的设计应当考虑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内容;(4)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应有一定说明;
(5)电路应当在相应的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以验证电路可行性
电子工艺设计
第2章 设计原理与内容
2.1 热电偶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2.1.1 热电偶种类
1、K型热电偶镍铬
K型热电偶是抗氧化性较强的贱金属热电偶,可测量0~1300℃的介质温度,适宜在氧化性及惰性气体中连续使用,短期使用温度为1200℃,长期使用温度为1000℃,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近似线性,是目前用量最大的热电偶。然而,它不适宜在真空、含硫、含碳气氛及氧化还原交替的气氛下裸丝使用;当氧分压较低时,镍铬极中的铬将择优氧化,使热电势发生很大变化,但金属气体对其影响较小,因此,多采用金属制保护管。K型热电偶缺点:
(1)热电势的高温稳定性较N型热电偶及贵重金属热电偶差,在较高温度下(例如超过1000℃)往往因氧化而损坏;
(2)在250~500℃范围内短期热循环稳定性不好,即在同一温度点,在升温降温过程中,其热电势示值不一样,其差值可达2~3℃;
(3)其负极在150~200℃范围内要发生磁性转变,致使在室温至230℃范围内分度值往往偏离分度表,尤其是在磁场中使用时往往出现与时间无关的热电势干扰;
(4)长期处于高通量中系统辐照环境下,由于负极中的锰(Mn)、钴(CO)等元素发生蜕变,使其稳定性欠佳,致使热电势发生较大变化。
2、S型热电偶
该热电偶的正极成份为含铑10%的铂铑合金,负极为纯铂。其特点是:
(1)热电性能稳定、抗氧化性强、宜在氧化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300℃ 超达1400℃时,即使在空气中、纯铂丝也将会再结晶,使晶粒粗大而断裂;(2)精度高,在所有热电偶中准确度等级最高,通常用作标准或测量较高温度;(3)使用范围较广,均匀性及互换性好;
(4)主要缺点有:微分热电势较小,因而灵敏度较低;价格较贵,机械强度低,不适宜在原
电子工艺设计
性气氛或有金属蒸汽的条件下使用。
3、E型热电偶(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E型热电偶为一种较新产品,正极为镍铬合金,负极为铜镍合金(康铜)。其最大特是 在常用的热电偶中,其热电势最大,即灵敏度最高;它的应用范围虽不及K型偶广泛但要 求灵敏度高、热导率低、可容许大电阻的条件下,常常被选用;使用中的限制条件与型相 同,但对于含有较高湿度气氛的腐蚀不很敏感。
4、N型热电偶(镍铬硅-镍硅热电偶)
该热电偶的主要特点:在1300℃以下调温抗氧化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及短期热循环复现性好,耐核辐射及耐低温性能好,另外,在400~1300℃范围内,N型热电偶的热电特性的线性比K型偶要好;但在低温范围内(-200~400℃)的非线性误差较大,同时,材料较 硬难于加工。
5、J型热电偶(铁-康铜热电偶)
J 型热电偶:该热电偶的正极为纯铁,负极为康铜(铜镍合金),具特点是价格便宜,适 用于真空氧化的还原或惰性气氛中,温度范围从-200~800℃,但常用温度只在500℃以下,因为超过这个温度后,铁热电极的氧化速率加快,如采用粗线径的丝材,尚可在高温中使用且有较长的寿命;该热电偶能耐氢气(H2)及一氧化碳(CO)气体腐蚀,但不能在高温(例如500℃)含硫(S)的气氛中使用。
6、T型热电偶(铜-铜镍热电偶)
T型热电电偶:该热电偶的正极为纯铜,负极为铜镍合金(也称康铜),其主要特点是: 在贱金属热电偶中,它的准确度最高、热电极的均匀性好;它的使用温度是-200~350℃,因铜热电极易氧化,并且氧化膜易脱落,故在氧化性气氛中使用时,一般不能超过300℃,在-200~300℃范围内,它们灵敏度比较高,铜-康铜热电偶还有一个特点是价格便宜,是 常用几种定型产品中最便宜的一种。
7、R型热电偶(铂铑13-铂热电偶)该热电偶的正极为含13%的铂铑合金,负极为纯铂,同S 型相比,它的电势率大15% 左右,其它性能几乎相同,该种热电偶在日本产业界,作为高温热电偶用得最多,而在中国,则用得较少。
热电偶通常分为标准化热电偶和非标准化热电偶两类。标准化热电偶是指制造工艺比
电子工艺设计
较成熟,应用广泛,能成批生产,性能优良而稳定,并以利用工业标准化元件中的那些热电偶。标准化热电偶具有统一的分度表,常见的七种标准热电偶是R型、S型、B型、K型、E型、J型、T型。N型热电偶为廉金属热电偶,是一种最新国际标准化的热电偶。
2.1.2 工作原理分析
热电温度计是由热电偶、补偿导线及测量仪表构成的。其中热电偶是敏感元件, 它由两种不同的导体A 和B 连接在一起, 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当两个连接点1 与2 的温度不同时, 由于热电效应,回路中就会产生零点几到几十毫伏的热电动势, 记为EAB。接点1 在测量时被置于测场所, 故称为测量端或工作端。接点2 则要求恒定在某一温度下,称为参考端或自由端, 如图1 所示。
实验证明, 当电极材料选定后,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仅与两个接点的温度有关, 即.比例系数SAB 称为热电动势率, 它是热电偶最重要的特征量。当两接点的温度分别为t1 , t2 时, 回路总的热电动势为 , 式中eAB(t1)、eAB(t2)分别为接点的分热电动势。
对于已选定材料的热电偶, 当其自由端温度恒定时, eAB(t2)为常数, 这样回路总的热电动势仅为工作温度t1 的单值函数。所以, 通过测量热电动势的方法就可以测量工作点的实际温度
图 1 热电偶原理图
2.2 设计内容 2.2.1 总体设计
本设计需要测量温度为100到300度,选用K型热电偶,在将测量所得电压进行放大
电子工艺设计
处理。
K型热电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K型热电偶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从0℃到13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K型热电偶通常由感温元件、安装固定装置和接线盒等主要部件组成。K型热电偶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廉金属热电偶,其用量为其他热电偶的总和。K型热电偶丝直径一般为1.2~4.0mm。正极(K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Cr=92:12,负极(KN)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Si=99:3,其使用温度为-200~1300℃。K型热电偶具有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抗氧化性能强,价格便宜等优点,能用于氧化性惰性气氛中广泛为用户所采用。K型热电偶不能直接在高温下用于硫,还原性或还原,氧化交替的气氛中和真空中,也不推荐用于弱氧化气氛.,热电偶测量输出的信号为4.096-12.209mV,我们用信号调理电路将其转换为0-5V直流电压信号
此信号调理电路由一个减法放大器和一个同相比例放大器组成,减法放大器一端电压接4.096 mV,这样在经过减法器的时候电压变化范围就会变成4.096-8.113mV,再由比例放大器输出,就会得到0-5V直流电压信号.2.2.2 原理图设计
同相输入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信号电压通过电阻RS加到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输出电压vo通过电阻R1和Rf反馈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根据虚短、虚断的概念有vN= vP= vS,i1=if
于是求得所以该电路实现同相比例运算。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特点如下 1.输入电阻很高,输出电阻很低。
2.由于vN= vP= vS,电路不存在虚地,且运放存在共模输入信号,因此要求运放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
电子工艺设计
图 2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差分式减法运算电路
电路原理:差分式减法运算电路是利用一级运放实现的电路,图1所示。要进行运算的两路信号分别由运放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送入,这是一种差分输入方式。由于存在着负反馈,电路属于线性电路,因此,可以利用叠加定理分析求解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关系。
图3 减法电路图
当令ui1单独作用时,ui2=0,电路实质是一个反相输入比例电路,如图所示,输出端电压
电子工艺设计
uo1=-R3*ui1/R2(2-2-1)电阻R2//R3,只起平衡作用,不影响电路输入输出关系。当u2单独作用时,令ui1=0,此时电路实质是所分析的同相输入比例电路。分析结果得:
uo2=(1+R3/R2)*Rf*ui2/(R+Ri)(2-2-2)最后,利用叠加定理就可以求出输入信号ui1和ui2共同作用时,输出电压为 uo=uo1+uo2=-R3*ui1/R2+R3*ui2/R2=R3(ui2-ui1)/R2(2-2-3)若取R3=R2,则有 uo=ui2-ui1从而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减法运算。减法运算也可以看成是对两个输入信号的差进行放大,所以此电路也广泛应用于自动检测仪器中,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检测。
2.2.3 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
抗干扰的应用包括避免强磁场,补偿导线加屏蔽动力电缆,与信号线、分开布线、保持距离。系统产生干扰的原因有很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监视和控制需要用到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它们之间的信号传输既有微弱到毫伏级、微安级的小信号,又有几十伏,甚至数千伏、数百安培的大信号;既有低频直流信号,也有高频脉冲信号等等,构成系统后往往发现在仪表和设备之间信号传输互相干扰,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每个仪表、设备本身的性能原因如抗电磁干扰影响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仪表和设备之间的信号参考点之间存在电势差,因而形成“接地环路”造成信号传输过程中失真。因此,要保证系统稳定和可靠的运行,“接地环路”问题是在系统信号处理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接地环路”的方法 根据理论和实践分析,有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方案:所有现场设备不接地,使所有过程环路只有一个接地点,不能形成回路,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实现,因为某些设备要求必须接地才能保证测量精度或确保人生安全,某些设备可能因为长期遭到腐蚀和磨损后或气候影响而形成新的接地点。第二种方案:使两接地点的电势相同,但由于接地点的电阻受地质条件及气候变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案其实在实际中无法完全能做到。第三种方案:在各个过程环路中使用信号隔离方法,断开过程环路,同时又不影响过程信号的正常传输,从而彻底解决接地环路问题
电子工艺设计
第3章 器件选型与电路仿真
3.1 器件选型说明
在热电偶测温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中,用到了电阻、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所用元器件清单表
器件类型 K型热电偶 电阻 放大器
数量 1 6 2
单价 128.00 0.02 2.60
合计 128.00 0.12 5.20 3.2 电路仿真
Proteus电路仿真软件功能非常强大,在电路设计中,能够直观有效的观察电路的运行状态,工作点和电路参数,利用仿真来调整电路参数达到设计目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单片机程序调试过程中,无需搭建实验电路板,能够跟Keil C单片机程序开发软件直接联调,方便快捷的调试单片机的程序,进行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开发,在仪器的开发设计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效率,减少试验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根据电路原理,将信号放大电路、温度采集电路、模拟开关,统一设计在一个电路原理图中。使用proteus软件的仿真功能,得到如图4-1所示:
4-1总体电路图
电子工艺设计
第4章 设计心得与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的选题是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仿真,通过本周的课程设计。我对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有了更多的了解,增长了知识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真的切实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这让我对所学的课程知识和软件的认知更加深刻,了解了如何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电路的调试,通过本次课设,我深刻意识到纸上谈兵对知识的认知终究只能停留在表面,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对知识有更好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很高兴我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从中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发现自己对于软件使用方面仍有不足,在今后应该加强.-10-
电子工艺设计
参考文献
[1]徐德炳译,《传感器的接口及信号调理电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年 [2]刘宏,《电子工艺实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3]俞雅珍,《电子工艺技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电子工艺设计
附录1:电路原理图
附录2:PCB图
附录3:PCB效果图
第三篇: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调理往往是把来自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变换为用于数据采集、控制过程、执行计算显示读出和其他目的的数字信号。模拟传感器可测量很多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力、流量、运动、位置、PH、光强等。通常,传感器信号不能直接转换为数字数据,这是因为传感器输出是相当小的电压、电流或电阻变化,因此,在变换为数字数据之前必须进行调理。调理就是放大,缓冲或定标模拟信号,使其适合于模/数转换器(ADC)的输入。然后,ADC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并把数字信号送到微控制器或其他数字器件,以便用于系统的数据处理。此链路工作的关键是选择运放,运放要正确地接口被测的各种类型传感器。然后,设计人员必须选择ADC。ADC应具有处理来自输入电路信号的能力,并能产生满足数据采集系统分辨率、精度和取样率的数字输出。
传感器
传感器根据所测物理量的类型可分类为:测量温度的热电偶、电阻温度检测器(RTD)、热敏电阻;测量压力或力的应变片;测量溶液酸碱值的PH电极;用于光电子测量光强的PIN光电二极管等等。传感器可进一步分类为有源或无源。有源传感器需要一个外部激励源(电压或电流源),而无源传感器不用激励而产生自己本身的电压。通常的有源传感器是RTD、热敏电阻、应变片,而热电偶和PIN二极管是无源传感器。为了确定与传感器接口的放大器所必须具备的性能指标,设计人员必须考虑传感器如下的主要性能指标:
·源阻抗
——高的源阻抗大于100KΩ
——低的源阻抗小于100Ω
·输出信号电平
——高信号电平大于500mV满标
——低信号电平大于100mV满标
·动态范围
在传感器的激励范围产生一个可测量的输出信号。它取决于所用传感器类型。
放大器功用
放大器除提供dc信号增益外,还缓冲和定标送到ADC之前的传感器输入。放大器有两个关键职责。一个是根据传感器特性为传感器提供合适的接口。另一个职责是根据所呈现的负载接口ADC。关键因素包括放大器和ADC之间的连接距离,电容负载效应和ADC的输入阻抗。
选择放大器与传感器正确接口时,设计人员必须使放大器与传感器特性匹配。可靠的放大器特性对于传感器——放大器组合的工作是关键性的。例如,PH电极是一个高阻抗传感器,所以,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是优先考虑的。PH传感器所提供的信号不允许产生任何相当大的电流,所以,放大器必须是在工作时不需要高输入偏置电流的型号。具有低输入偏置电流的高阻抗MOS输入放大器是符合这种要求的最好选择。另外,对于应用增益带宽乘积(GBP)是低优先考虑,这是因为传感器工作在低频,而放大器的频率响应不应该妨碍传感器信号波形的真正再生。
传感器和放大器匹配电路
PH电极缓冲器
高阻抗PH传感器可与具有低功率电路(仅需要2个1.5V电池供电)的放大器配对。放大器MOS输入晶体管为传感器提供高阻抗,传感器输出阻抗为1MW或更大。此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小于1pA,所以,放大器工作消耗非常小的电流。放大器的失调电压小于1mV。放大器提供轨到轨工作并具有高驱动能力,能在长线上发送信号(放大器远离ADC的情况)。在电路中增加了一个精密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PH传感器的温度。这使得具有精确的PH温度补偿值。
完整的传感器桥接口
·测量应变片传感器通常要通过桥网络,应变片构成桥的两个(或4个)臂。应变片是低源阻抗器件,其输出信号范围是小的(几百微伏~几毫伏)。图3所示的电路能为精确测量传感器信号提供测量桥稳定激励电压和高共模电压抑制(CMR),消除了任何共模电压。用高精度和非常低漂移(随温度)的精密电压基准驱动放大器A1。这可为桥提供非常精确、稳定的激励源。因为共模电压大约为激励电压的一半,所以被测信号仅仅是桥臂之间小的差分电压。放大器A2、A3、A4必须提供高共模抑制比(CMRR),所以仅测量差分电压。这些放大器也必须具有低值输入失调电压(VOS)漂移(也称之为失调电压温度系数TCVOS)和输入偏置电流,以使得从传感器能精确地读数。放大器A1~A4连接成仪表放大器以达到上述目标。这种配置的电压增益(AV)为:AV=(1+2R2/bR2)(aR1/R1),其中a和b是确定总增益的比值。
辐射分析仪通道
辐射谱测量来自辐射源的发射能量的分布,辐射源可以是粒子,X射线或γ射线。辐射照到闪光晶体上并发射强度正比于能量的短脉冲。然后由PIN光电二极管把光转换为电流。放大器(见图4)用做首置放大器和PIN光电二极管输出的电流/电压转换器。此电路为用于基本辐射谱的单通道分析仪。信号的脉冲幅度包含重要信息,所以低输入失调电压和低失调电压漂移是重要的。宽带宽为处理脉冲(可窄到几纳秒)提供快速响应。首置放大器输出(VOUT)到脉冲幅度分析仪(如快速ADC)来测量和储存每个峰值发生的数。分布是单个源的光谱。反馈电阻R1值取决于来自PIN光电二极管的最大电流和到ADC的最大输出电压。因此,R1=(MaxVOUT)/(MaxISIGNAL)。电容C1用于PIN光电二极管寄生电容的补偿。R2和C2相当于R1和C1用于补偿放大器非倒相输入的输入偏置电流。
热电耦接口电路
热电偶根据两个不同金属线结点之间的温度差提供电压信号。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具有一个感测端(金属A/金属B连接端)和一个参考端(金属A和金属B与铜导线连接端)。冷端参考温度与热电偶信号一道进行控制和测量。热电偶具有大约10mV/℃~80mV/℃的小信号电平范围和小的源阻抗。配置成差分放大器的单放大器(图5)把信号放大到ADC输入所需的电平。差分放大器增益为:
AV=xR/R
其中x是电阻比,它决定增益。差分配置有助于抑制热电偶线的共模拾取。放大器应具有低失调电压和低失调电压漂移。
信号调理系统的最后级——ADC
信号调理系统的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快速、完整和便宜地把模拟传感器数据变换为数字形式,此任务就落在ADC身上。所用ADC的类型由一系列参数决定。这包括所需的分辨率(位数)、速度(数据吞吐率)、ac或dc信号输入、精度(dc和ac)、等待时间(取样周期开始和第一个有效数字输出之间的时间)和电源电平。在输出端(接口到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重要参数包括串行或并行、处理器的输入电压电平、有效的电源电压和功耗考虑。
大多数信号调理应用采用逐次逼近(SAR)或积分型ADC。这两种ADC能很好地处理dc信号,而SAR型ADC对快速ac信号能提供更好的支持。SAR转换器是所有ADC中最通用的,这种转换器把高分辨率(高达
16位)和高吞吐能力结合在一起。
积分ADC具有长操作时间,这是因为所用转换方法的原因,但通过信号平均使其具有噪音低的特点。对于中频ac信号,D-S转换器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们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精度。D-S转换器分辨率高达24位,但以降低速度为代价,其等待时间非常长。其他两类ADC—流水线和分段ADC是高速器件,非常适合用于转换高频ac信号。
第四篇:ICP加速度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2
第二章
ICP加速度传感器简介
2.1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2.1.1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
压电式传感器是由压电效应制作,其机构原理图如图2.1所示,它是一种机电转换式与自发电式的传感器。它的感应器件是采用压电材料制成的。当压电材料受到力作用之后表面会产生一定量的电荷。电荷通过电荷放大器放大、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与所受外力成正比的电量输出。它的优点是信噪比很高、灵敏度高、频带较宽、重量较轻、结构简单、和工作性能可靠等。缺点则是某些压电材料需要良好的防水防潮防有害气体措施,而直流输出响应比较差,这就需要采用电荷放大器来克服这一条件,在缺少电荷放大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具有高输入阻抗的电路来满足要求。
图2.1压电式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2.1.2 典型的电荷放大系统
除了在上面已经提到了压电式传感器的特点和优点外,它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某些压电材料需要良好的防潮措施,而且输出的直流响应差,所以一般都需要配套的放大器电路,图2.2为典型的电荷放大测试系统。
图2.2 典型电荷放大测试系统
在冲击与振动测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但由于其压敏元件具有非常高的阻抗,而且它产生的是微弱的电荷信号,因此需要将传感器产生的高阻抗的输出信号通过一个前置放大器转换成低阻抗的信号。
常用的前置放大器可以分为电荷放大器和电压放大器两种。虽然电缆分布电容对电荷放大器的干扰不大,灵敏度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由于当弯曲或者振动电缆时,屏蔽层与绝缘体会因为存在相对移动造成摩擦,产生静电荷,从而产生电缆噪声,同样的道理,电缆芯线与绝缘体也会因此而对测试产生干扰。结构简单的电压放大器尽管,稳定性和线性度良好,电缆分布电容的存在会干扰电荷放大器,从而影响到灵敏度。这些情况都会给测试工作带来较大麻烦,由此ICP传感器应运而生[21]。
2.1.3 ICP传感器测试系统
ICP(Integrated Circuits Piezoelectric)传感器本质就是内置了集成电路电荷放大器的压电传感器。与前面所讲的外部连接前置放大器的压电传感器相对比,它弥补了上述的不足。具有代表性的ICP传感器测试系统通过恒流源供电,并且信号输出线路直接与供电电缆相连接,输出的信号为低阻抗形式的信号。整个测试系统包括ICP加速度传感器,普通的双芯电缆和一个能够为传感器连续供电的电源模块。恒流源模块为ICP传感器供电,并从中读取振动信号,典型的ICP测试系统如图2.3所示:
图2.3典型的ICP测试系统
2.2 ICP传感器的选型
ICP加速度传感器有很多型号,每种型号都有自己适用的某种特定用途。为了使测试数据准确度更高,我们需要基于测试系统的适用要求,选择最合适的ICP传感器。一般来讲,重量,灵敏度和频率响应是选择ICP加速度传感器最主要的参考因素。
2.2.1 重量
传感器自身有质量,附加在被测物体上,自然会影响其运动状态。而如果ICP传感器的质量比较大,或者是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是传感器接近于被测物体的动态质量,那么被测物体的振动就会由于受到干扰而有所减弱。对于有些被测物体,可能整体质量非常大,但在安装ICP加速度传感器的部位,典型的比如一些薄壁结构,传感器的质量已经与结构的局部质量在一个数量级或者非常接近,这样传感器将会使局部运动状态受到干扰和影响。因此,在工程实际中,传感器的质量ma需要远小于被测装置传感器安装点的运动质量m。
因为受到传感器质量的干扰,被测装置的振动加速度a会有所减小,其减小的加速度△a可以使用下式进行粗略计算: △a =a[1-m/(ma+m)]……………………………………………………(式2.1)
2.2.2 灵敏度
系统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是与传感器的灵敏度成正比的。就特定功能的传感器来讲,灵敏度与传感器的重量成正比,与谐振频率和量程成反比。因此灵敏度的选择主要考虑这三个方面,即重量、量程和频率响应。此外,在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下,我们还要考虑传感器的灵敏度,当然越高越好,这样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信噪比。2.2.3 频率响应特性
高频响应特性:ICP传感器使用手册给出的上限截止频率为+10%频响,粗略计算为安装谐振频率的1/3。在要求上限截止频率误差为+5%的情况下,大概为安装谐振频率的1/5。如果设置适当的校正系数,则在更高的频率范围内依然能够获取非常可靠的检测数据。
低频响应特性:ICP传感器使用手册给出的下限截止频率为-10%频响。基座应变、内置IC放大电路芯片的下限截止频率和热释电效应等环境特性决定ICP传感器的低频响应特性。应变片式ICP传感器能够响应静态信号。
2.3 ICP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分析
ICP传感器是由恒流源芯片供电,LM334芯片我们选中12V直流电对其供电,如图2.4所示:
图2.4 传感器接线
图2.4中,JP1和JP2处就可以接传感器和引出传感器的信号(ICP传感器有两根引线,它们即是给传感器供电的线,同时也是传感器信号的引出线),若还没接上传感器根据前面对于恒流源电路的分析,那么在JP1和JP2处可以用电流表检测到4mA的电流,如果没有检测到,或者是不为4mA,那么这个恒流源的电路就没有搭建好。对我们搭建好的电路进行检测,电流表的示数为4mA,证明我们所搭建的电路是正确的。查阅资料得知,这个时候JP1和JP2之间的电压应该为11V~12V之间,对我们的电路测一下,为11.5V,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压,对于我们后续传感器信号的识别是非常关键的。
再接上我们的ICP传感器,将其接在JP1处,JP2作为我们信号的输出引线段,接在示波器上观察,开启我们的振动试验平台,调节我们的示波器选着交流耦合方式(也就是滤掉直流分量,只检测交流分量),观察示波器同样得到了一个正弦信号,信号的频率和我们振动实验平台的激振频率一样。说明我们所设计的恒流源能够使我们的ICP传感器正常工作。再调节示波器选择直流耦合(既测直流信号又测交流信号)观察示波器发现,和有一个直流分量存在。查阅资料上面说ICP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不是基于0V的一个信号输出而是带有9V左右的直流分量的,用电压表测JP2两端的电压,测得一个9V的电压。传感器没有检测信号,只要接在了恒流源上面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信号。示波器上观察到如图2.5所示:
图2.5 ICP传感器传输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