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盘点那些文艺家居风
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盘点那些文艺家居风 关键词:中国家
内容提示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了,从电影的海报上可以看出,片中充满着80后、90们浓浓的,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就让我们借着这股向青春致敬的怀旧风,来品味这些承载着我们青春的“坟墓”吧,收拾好我们80后、90后特有的情怀,逝去但不失去,敬礼,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
你只看到我的感悟,却看不见我的冥想,你有你的择偶观,我有我的审美观,你否定我的未来,我决定我的理想,你嘲笑我为理想中的生活而活,我可怜你找不到理想只会迷茫,你可以轻视我们的老态,我会证明我还有努力可在,理想,是注定坚持的旅途,路上少不了挫折和失败,但,那又怎样?哪怕伤痕累累,也要坚持到底。
我是文艺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案例一:
80后。非典型性文艺小青年。爱折腾,喜好摄影和旅行,有几拨圈中好友。天天既充实又忙碌,无论是结婚还是装修房子,这些在父母看来很重要的人生大事,我们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实现。花钱、花时间、花精力、伤神费脑子。又是绝对的体力活。现在,看遍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感慨不已。
精彩案例推荐:80后文艺小青年 精心布置40平爱家
案例二:
文青最爱的应该是褪了色的照片、木质的家具以及深沉的色调。简约的设计风格,浅色的主色调,清爽自然的空间格调,让我们的身心彻底的沉浸于悠然之中。无论是稳重的色彩,还是悠然的灯光,一切都是我们梦想中的样子。
精彩案例推荐:文艺青年婚房三居室 纪念那些逝去的岁月
案例三:
书本是文青们卧室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面积较小的房间,不妨采用两张床的摆放设计,通常这类设计是为双胞胎孩子准备的,但将这种概念应用到80后小家庭里,可以让家里接待更多的客人。不过,这种设计往往会将书桌取缔,由于空间原因,必须将书架进一步缩小,与衣柜“融合”在一起。
精彩案例推荐:80后创意生活 卧室书房“合二为一”
不管怎样80、90后的文艺青年、犯二青年、潮流青年、普通青年们一直在路上,不管压力有多大,他们也会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青春的房屋,当然可以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可以是紧跟潮流前线的,也可以是优雅闲适充满文艺范的,当然最中规中矩的也不错。
第二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人世间的感情为什么不能像打地基一样,挖一个坑,就立一个桩,所有的坑都有它的那根桩,所有的桩也能找到它的那个坑,没有失望,没有失败,没有遗恨,永不落空。
02.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03.纵使她的计策比他高明上无数倍又能如何?乞求爱的人费尽心机,不爱的人不需要任何手段,所以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她击溃。
04.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05.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06.原谅她不能给他安慰,每个人最终都能自己舔着自己的伤口。07.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08.离上课还5分钟,拼命跑的是大一,已经上课5分钟还在慢悠悠走的是大二。
09.碰到什么样的男的都不要紧,就怕遇到了传说中的洋葱王子,你想要看到他的心,只有一层一层地剥掉他的外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让你流泪,最后才知道,原来洋葱根本就没有心。
10.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
11.眼泪无谓而徒劳的液体,流泪的人是愚蠢而可悲的。
12.少年人的爱恋,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的,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
13.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面前,当你想见一个人时,又怎么都找不到他。
14.得到一样东西,就意味着另一样东西必定要失去。
15.是我的,就是我的,走了的,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属于过我,也许爱情是刚性的,婚姻却是柔性的,我们都得学得妥协。
16.也许这才是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计量,你给我几分,我还你多少,我们可以付出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而年少时不计代价去爱的我们又到哪里去了?
17.见鬼去吧,什么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赌一次永恒!
18.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
19.万物守恒,所以一个聪明人一般都搭配一个傻子。
20.当年舟车劳顿只为与爱人片刻相依的她,一心只想把那份感情守成天长地久的她,可曾想到会有今天?爱着的时候,以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一生,谁料到一朝梦醒,就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身边。
21.她如何能不爱,感情不是水闸,说开就开,说关就关。那场感情,她豁出了自己,一丝也余力也没有留下。而他是在她最快乐的时候骤然离开,中途没有争吵,没有冷战,没有给过她机会缓冲,让热情消散,如同一首歌,唱到了最酣畅处,嘎然而止。
2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23.“那为什么你不哭?”
“因为掉眼泪也不能让我找回它。”
24.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么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25.快乐转瞬即逝,唯有疼痛铭记于心。
26.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27.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
28.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29.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30.我们的一颗心,曾经火热地揣在胸膛里,滚烫得无处安放,急不可待地找人分享这温度,从没想过它也也有一天会冷却,冷到我们只得自己环紧自己,小心翼翼,唯恐连这仅有的暖意也守不住。
31.在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其实只是一片点缀的白云,他偶尔会赞叹它的无暇和美好,也会对它留恋,但决不会为了它而放弃浩瀚的天空。当然,还有更聪明一些的男人,可以踏着云彩叠成的阶梯一步登天,又或者在风雨来临之前,希望在云下得有片刻安身之地。
32.别让我再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33.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生活的全部。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不管当初他给过怎样的承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永远比女人现实而理性。
34.出轨的男人死前把房子和遗产留给了妻儿,却把最爱的一片树叶赠给了他爱的女人。爱情的分量,也不过是一枚落叶和死后的尘灰。
35.喜悦出于巧合,眼泪何必固执。
36.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一个人彻底的伤了心而改变他的自然规律,明天的太阳依然升起,生活依旧继续。
37.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毕夏普《一门艺术》 38.很多东西就像气球一样,看上去很美,但你不能戳它,一戳就“砰”的一声,什么都没有了。
39.《海的女儿》里,上岸的人鱼公主为爱蜕变出人类的双足,然而落地的每一步,痛如刀割,她的痛不仅因为她丧失了原来的自己,更是因为太多的委屈因由,无处言说。
40.时间真是一剂霸道的良药。
41.“没办法,女人就是容易为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挺可笑的。”
42.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
43.月光再亮,终究冰凉。
44.原本我们苦苦放不下的一些东西其实是那么微不足道。他说的也许是对的,我爱的不是他,而是我对爱情的想象,现在,我是爱上了这个地方。
45.我长大了,他还没有。
46.一见杨过误终身。
47.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能抚平一切,将心里好的或坏的一刀刀刮去,只留下个面目模糊的疤痕。
48.你答应我,别再让我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49.她其实也感到由衷的挫败和无力,不知道是不是太害怕失去,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揣测他心中所想,可很多时候,他明明就在他她的面前,但她就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正因为她爱他,所以爱情更让她看不清。
50.正因为曾经有过跌宕起伏的爱,才能在后来平凡的幸福里甘之如始
第三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筑梦青春团队牛婷队员实践心得
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如果说人生是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
对于青春,人们总是有太多想说的。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一切才有意义一一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多少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青春,有后悔,有感伤,也有坚持做自己的快乐,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正值青春最肆意的年华,我们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呢?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青春无悔呢?
我们应该在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光做有意义的事。
也许我们不能“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我们也做不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我们也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将我们的青春致力于志愿服务,是我们最好的不二选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作为青年大学生,致力于志愿者服务,给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年华里的一个笔迹,即便没有意义,也长久地,永恒地存在着,更何况我们做的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怎能不为我们的青春谱写出美妙的音符呢? 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并不能做什么,因此而放弃投身于志愿服务,其实这种观点就是对我们志愿服务的理解过于片面,我国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别人提供帮助,有时候是一句善意的提醒,有时候是一个简单的搀扶,事情很小,但我们向他人传递了爱心和文明,让大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促进社会的和谐,同时,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让社会处处洒满爱的阳光。
生命需要关爱,生命需要奉献,社会的进步需啊哟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一次对十堰高校的调查,我也发现,我们志愿者团体发展的前景是积极乐观的,各个高校对本校的志愿者团体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都加入了志愿者服务团体,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大家一起构建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的青春终将逝去,但我们的爱心会永存。青春无悔,奉献最美,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积极加入到我们志愿者的队伍之中,做爱心的接力者和传承者,让爱温暖你我,让爱溢满人间。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筑梦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第四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们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结伴走到终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这部网络上不是太火的小说曾经给过我很多感触,女主人公郑微是个爽朗而又可爱的小女生,怀揣着对大学的梦想与青梅竹马林静的思念来到了G大,在这里,她体验到了友情的纯真,爱情的甜蜜与背叛,更是知道了理想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虽然里面情节稍带点夸张成分,但不得不说这还是一部非常现实的小说,很多地方都是令人深思的。大学对于刚刚从高考中解放的人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与无畏,那时的郑微是无畏的,可以为了林静的不辞而别嚎啕大哭,为了纪念过去的十七年的感情,与阮菀开怀畅饮,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孩,更是什么都做,那时候的玉面小飞龙纯真的可爱,更是在这纯真的可爱的年级遇见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陈孝正。我想郑微之所以喜欢那个做事古板、认真,不容自己有任何偏差的陈孝正是因为人的自信心作怪,正是因为他的冷淡、无视、鄙视才让郑微对他另眼相看,一个从小人见人爱,长相颇佳,性格开朗,聪颖的女孩子怎么可以忍受别人对他的无视,正是这种无视让郑微踏进了倒追陈孝正,死缠乱打加各种无赖战术。诚然,陈孝正最后还是喜欢上了郑微,像这样毫无保留的不顾一切的倒追,怎么可能不让他停下脚步。恋爱中的他们是幸福的,故事的结局该是公主和骑士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骑士被现实和亲情羁绊,远走美国,没能和公主在一起,三年后公主又重新遇见了她一别七年的王子——林静,故事的结局,王子最终跟公主生活在一起,骑士虽前程似锦,却输了一生挚爱。
关于陈孝正,我们不能说他怎么样,只能说这就是现实。对于一个从小就生长在被母亲苛刻要求的单身家庭来讲,生活的艰辛,母亲对他厚重的希望就像一个枷锁一样深深地套在他身上,时时刻刻压着他,其实,他离开追求前程的时候我想我们可以理解的,母亲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不能为了爱情就放弃了这块心病,但是回国后的他却是难以让人揣摩的,为了他的前程,与欧阳静订婚了,虽然欧阳静是同性恋,他们之间不可能发生什么,但殊不知,女生是有洁癖的,爱情之间怎么可能掺杂这么多利益,所以注定了以后不能生活在一起。在大学里,我们遇到了很多人,真正与你同路,志同道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或许你曾到过爱情,有过暧昧,可是在你的不经意间,他就与你擦身而过,或者你会惋惜,或者你会思念,可是他确如夏天的冰块,一不小心就被蒸发了。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虚荣,在这个懵懂的年代,遇见一个你并讨厌却对你好的人,闭上眼睛,塞上耳朵。可以享受他的好,故意忽视那些暧昧,说不上这些对与不对,但仔细一想总归是不对的,所以珍惜你的爱情吧,即使没有爱情,相信跟你结伴而行走向终点的人正踩在逝去青春的路上向你走来。
第五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一批横跨41岁到53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像;
霹雳舞来了;
喇叭裤来了;
蛤蟆镜来了;
世界改变着我们,把我们从少年少女变成了人父人母。
生于60年代,我们经历了许多: 经历了一代伟人朱毛周的离去; 经历了四人帮垮台; 经历了女排三连冠; 经历了富人越来越多,梦想越来越远。
一首勾起我们许多美好回忆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年发福的老一辈; 20多年前,我们曾怀想:20年后,我们的生活不知有多么的美好; 曾经的美妙梦想,如今早已烟消云散,又有多少惆怅在心头?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现在大的有五十三,小的有四十四。上学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当时我们的主课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比起现在孩子的重磅 “zhayao包” 来,轻松多了。我们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就懂得憎爱分明。在“五七”指示的光辉照耀下,我们背诵着毛主席的教导“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 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我们从小就熟知自己的家史,与刘文彩之类的大恶霸不共戴天。我们心灵深处充满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那时候,学习的榜样是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和欧阳海,是刘文学、戴碧蓉、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的一些英雄人物。
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看电影多是露天的,一部看N遍也不嫌烦。电影只能看到朝
鲜和阿尔巴尼亚的。记得当时的《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使得多少善良的中国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没有理由不使我们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全世界那三分之二依然饱受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无产者而感到难过和不安。国产电影自然是以八大样板戏为主,那精妙的配乐、经典的道白和夸张的舞美,使人至今仍然难以释怀。后来有了《决裂》、《春苗》、《战洪图》、《红雨》等一批带有强烈左的色彩的政治电影。
国家大事主要是通过有线广播和极少数的收音机进行传播,另外,就是《新闻简报》。每当看到已显虚弱、苍老的毛主席无声地出现在银幕上会见外宾的时候,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拍着巴掌,为自己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默默祝福。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大都记得难忘的1976年。三颗巨星陨落,一年之中我们同全中国亿万人民一样,经历了三位领袖逝世带来的无限悲痛,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和金色十月的无比喜悦。我们搭起防震棚,在低矮的窝棚里写作业;我们为毛主席戴黑纱,哭得声嘶力竭;我们举起标语小红旗,上街游行,写大字报,欢呼打倒王张江 姚„„
天亮了,十年浩劫终于结束了。那时候,李光曦演唱的一首《祝酒歌》最能表达这种喜悦的感情。高考制度的恢复和科学大会的召开,使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欢欣鼓舞。郭老那句“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华罗庚、陈景润的事迹激励着数以万计的学子们发愤读书,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和世纪末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刻苦攻关。“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帅的一首诗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成为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没有人不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赶超英美等发达国家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在中国当代历史中,1977年绝对应该被浓浓的写上一笔。那一年,邓小平第三次出山,被历史地推上了政治舞台。他的复出,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诞生。一时间,八块样板戏不演了,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听不见了。一批反映文革期间受害,生离死别和描写美好爱情的电影诞生了。《海外赤子》、《归心似箭》、《爱情啊你姓什么》、《瞧这一家子》、《甜蜜的事业》、《小花》、《戴手铐的旅客》、《等到满山红叶时》、《第二次握手》、《红牡丹》、《庐山恋》等等等等。有电影,就必然有插曲。那时候的电影插曲实在是美,每每想起或唱起,就心潮起伏,情绪激荡,李谷一也成了我们梦中的歌神„„
那时候,高跟鞋、“飞机头”、喇叭裤、摇摆舞被普遍视为叛逆和异端。邓丽君等港台歌手的所谓靡靡之音还被斥之以"黄色"歌曲。
那时的文坛出现了一种“伤痕文学”,主要是讨伐“十年**”对人性的扭曲。文化艺术又一次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国产的《敌营十八年》、日本的《血疑》、《命运》、《排球女将》、英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视连续剧热;
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第一次颠覆了我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
电影《少林寺》产生的轰动效应,使街上一下子出现了无数个光头觉远。
一部日本的追捕电影,让大部分男孩追捧的分分剪成板寸。
那港台的武打录像片充斥着一间间低矮简陋的录像厅;
单田芳、刘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时的一本叫作《武林》的杂志,创造了全中国期刊订阅、零售之最。
香港电视连续剧在大陆异常火爆,尤以《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人在旅途》
等为代表。
文化生活的空前繁荣,也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
以前凭票、卡供应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已不再紧张,人们的着装也逐渐从千篇一律的灰、蓝、黄而变得亮丽多彩;
姑娘出嫁的条件,已成为“三十六条腿”和双卡录音机、双缸洗衣机和一台黑白电视机了。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也有幸成了最后一批能够全部看完历届“春节文艺晚会”的人。也正是从那时起,“春晚”便替代新衣、鞭炮,成了我们每年除夕的热盼: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
董文华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响了讴歌最可爱的人,这一新时期最响亮的主旋律,对越反击战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们,如今大都已经步入中年之旅,成了单位和社会的中坚。往事如过眼烟云,不同的经历造就了我们同前人、后人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处世原则。
回忆过去,并不意味着裹足不前。回忆过去,会使我们在观照历史的同时,寻找出更符合于我们时代特征的精神和境界,使我们更加为生于六七十年代骄傲和自豪。
---谨此献给1960—1972年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