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上坝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定稿)2012.6.28
对上坝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2010年春农村经济管理姓名:冉 洁学号:1052004403231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方针下,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
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上坝乡的新农村建设利用自身各种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正视并解决
这些问题,更好的促进上坝乡的新农村建设简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发展新农村建设上坝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
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
是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下,推动农
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一、上坝乡基本情况
上坝乡全乡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95.13平方公里,平原面积
12.67平方公里。境内水域面积3600亩,其中有一小型水库一处,总容量2120平
方米,可利用库容1940立方米,库水清澈、周边风景秀丽,行 政区包括3个行
政村,11个自然村,全镇共有11671户,24508口人,劳动力10178人,其中少
数民族占98%以上。全镇土地总面积161165.5亩,其中有耕地10855亩,林地6654.6
公顷,林木覆盖 62.2%。
二、上坝乡的发展优势
(一)良好的地理、交通位置
上坝乡位于道真县东部,距县城仅6公里,良好的地理交通优势使得上坝乡
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吸引大批投资,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上坝乡按照“普遍绿化,重点提高”的原则,把环境绿化美化纳入建设整体
规划,设计了绿化方案,并在公路沿线植树800余株,达到了花草错落有序、庭院容貌整洁美观。2011年上坝乡被评为全县环境优乡镇,(三)良好的投资环境
2011年,经过积极争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坝乡建
立了上坝工业园区,利农农资配送中心,港富混凝土公司在上坝成功落户。
三、上坝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措施
(一)统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坝乡以发展工业、生态农业等为主导产业,以稳定经济、加强工业、发展第三产业为宗旨,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创建文明县和省级生态县的总体目标,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重点,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2011年以来,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全民致富的热潮,要从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入手,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追求新的发展目标,激发新的发展动力,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强势氛围。
(二)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
近年以来,上坝乡以公路为轴线,在八一村、民顺村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在中心村打造100亩高标准金银花生态采摘园,在双河村发展规模化核桃基地200亩。这一系列高标准的农业园区建立,不但极大地促进了全镇林果业和采摘园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还成功的解决了部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本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产业基础。
(三)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从2006年开始,上坝乡按照市、县两级的总体部署,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无偿拨付启动资金、争取市县政策支持等措施,积极推动各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推动各村环境整治和改水改厕,绿化、亮化、美化农村环境。到2010年底,全镇3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街道硬化和改水改厕工程,而且全部均达到了市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镇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
2007年上坝乡八一村被列为遵义市13个旧村改造试点村之一,根据本村实际,实行农民集中上楼,利用节约出来的村庄占地引进二、三产业,逐步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养老保障等问题。截至目前,上坝乡已近引进利农农资配送中心,港富混凝土公司等几家企业入驻,大部分村民已经实现了居住在楼房,上班在厂房的生活。八一村的发展很好的起到了上坝乡新农村建设的榜样,极大的带动了本乡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四、上坝乡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力度有待提高
近两年政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环境建设方面,而支持二、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很少;基层发展二、三产业项目办理规划、土地等方面的手续复
杂,周期太长,限制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村经济发展。这也是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增收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村级干部依赖思想严重
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不干事。上级政府的参与以及政策、资金的扶持,使有些村级班子有不思进取、过度依赖的思想。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知识了解甚少,对新农村建设实质认识模糊,不考虑本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意愿,盲目地、一味地搞建设,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急于求成。本来应该先改水后修路,有的村修好了路再刨开;为了追求速度、抢工期、抢成绩,已经进入冬季了还修路,结果第二年路面就开裂了。这些行为劳民伤财,有的村因此欠下了很多债,给农民增加了负担,也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四)考虑新农村建设的差别性不够
上坝乡3个行政村,每个村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不同,人口的数量、素质不同,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因地而异,各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的方式和重点也应该各有不同。然而,整体而言,上坝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方向却大致相同,这是难以取得普遍的理想效果的。
(五)群众思想观念转变难
许多农民对新产业、新技术、新项目不感兴趣,“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对“公司+农户+基地”的现代化农业主业发展模式心存疑虑,存在“三怕”:一怕产品卖不出;二怕龙头失约;三怕经营失败。
五、对上坝乡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凸显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所思所想所盼。我们应采取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把握导向点,科学编制规划
1.要把握正确的导向。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工序,做到规划先行、以规划为刚,以规划为基础,以规划促发展。
2.要科学编制规划。规划必须符合农村实际,尊重发展规律,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规划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尽量使产业聚集、土地集约、人口集居、工业集群;规划必须切实可行,深刻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性要求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确定目标明确具体,制定措施切实可行,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分期分阶段梯次推进。
(二)把握立足点,增加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力发展生产,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优势促进发展,抓住京郊地区良好的发展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在政策上给予农民支持和引导,使农业生产向观光采摘、休闲旅游、加工配送方向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农民就业外,充分利用开放村级图书室、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提供就业致富的技能,加快农民就业转移。新农村建设不但要抓好村容村貌建设,更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新农村建设将是一句口号。
(三)把握着力点,提供组织保障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完成。否则,政策再好,没有好的农村带头人,农村也根本不会有新的气象。
1.解决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加大对村级领导班子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人,自觉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建新农村。
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
3.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以村级财务为核心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建设、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组织,使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四)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想让农民参与到其中,关键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从解决农
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不断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感觉到新农村建设本来就是农民自己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广播、标语、文化墙、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宣传的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同时,要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形成团结奋斗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2.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决策,集思广益,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3.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齐心协力,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二篇:三坝乡调研材料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厢坝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厢坝村是重庆市丰都县三坝乡的一个自然村庄。自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厢坝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将“天湖美镇”打造成丰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目标,在乡镇领导的高度重视、村干部的精心组织和村民的热情参与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经过半年的努力和奋斗,目前厢坝新村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1.厢坝新村建设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发展,对于实现农村小康、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具有决定性意义。厢坝村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厢坝村重视改善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组组通”公路和“户户通”公路。同时,乡镇领导干部和广大村民积极探索发挥山区特色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厢坝村为喀斯特地貌,以森林、草地等山地为主,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和富饶资源,厢坝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凸显了地方特色,使建设更有效:优质肉牛牛满山,反季蔬菜菜农喜,科技兴烟烟农富,“天湖美镇”美如画。
2.厢坝新村建设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1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厢坝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厢坝村民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新村建设。建设之初,利用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厢坝新村建设的大宣传,使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以此提高村民思想认识,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建设之中,首先关照农村弱势群体,修建了高山异地移民安置房、灾民建房16幢102套12000平方米,安置异地移民102户,494人,有效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可以说,农民群众是新村建设中的最大受益者。据笔者调查,90%以上的村民都积极支持新村建设,并愿意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3.厢坝新村建设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
厢坝在新村建设的实践中,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注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四位一体的建设。厢坝新村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农村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并创造更多的机会,增加农民的养殖、本村临工等非农业收入。与此同时,厢坝还重视政治建设,现任的主要村干部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通过发扬基层民主而选举产生。可谓村庄上是能人当政、强人治村,他们在新村建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此外,厢坝新村还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三坝卫生院厢坝门诊部和文化活动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目前已进入房顶和内外装饰作业阶段。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深入千家万户,95%的村民都加入医保。今年开始,厢坝村正积极探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厢坝新村建设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新村建设过程中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2
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厢坝新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厢坝在发展“肉牛工程”的时候,一方面积极与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开展合作,另一方面招商引资和鼓励返乡创业者投资肉牛产业。厢坝还充分利用高山独特气候的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重庆正德实业公司做大做强反季蔬菜。为加快天湖美镇建设,厢坝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携手打造,已引进重庆水青杠园林公司投资6000万元。其二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厢坝环绕于绿水青山之中,生态环境奇特且完整,风景秀丽。在新村建设中,厢坝以生态新村、和谐新村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这非常适宜人们健康幸福生活。
二、厢坝新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取得欣喜的成绩之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新村建设工作与美好蓝图的规划之间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村建设损害了部分农民的权益。
总体而言,厢坝新村建设中最受益的是广大农民,然而最受害的也是部分农民。首先是土地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的农村土地被征收,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与之配套的土地保障措施并未建立健全起来,农民得到的补偿很少。有村民反映,修建垫道二级公路从2003年开工至2006年完工期间只给被征用占地的农户陪了土地青苗补偿费,土地占用补偿费一直还未陪。其次是道路问题。在热火朝天的新村建设中,每天来往的建筑车队甚多,而由村民自己投资修建多年的老路经受不起频繁的重压,结果道路坍塌了,如若不给与及时的修理,会延缓或者阻碍新村建设的进度。再次,住房问题。新建的安置房会让一些习惯了传统居家生活的农民朋友不安定,有些村民反映,那些新房虽然比以前舒适,但不适宜,农民如何搞养鸡养猪等副业?
2.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生产出足够丰富的农产品,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主要内容。虽然有“农机下乡”的优惠政策,但厢坝村民大多数没有购买,仍然是使用原始的劳动工具。究其原因,不是农民不想买,也不是买不起,而是缺乏适合山区耕种的农机。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其生产效益难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后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缺乏农业加工业。厢坝山区盛产的土豆营养丰富味道可口,但没有市场销路,没有相应的土豆加工厂,种植户的产量多而收益少。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在厢坝新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医疗水平低,药贵治不了病。二是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很少,虽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但很多农民家庭教育负担仍重。三是公共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少,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村上除了桌球、茶馆外,没有图书室、网吧等与时俱进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娱乐场所。四是缺乏金融服务,当前村上没有一所金融机构,农民存储借贷非常不便,农业发展缺乏金融体系的支持。
4.农民素质普遍比较低。
山区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人、财、物等多重因素综合支撑,但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人,特别是能人,才可能去思考一个地方该怎样结合地方的资源优势去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也只有人才可能将这些思路和打算变为现实。现实生活中,村民的素质还普遍比较低:在种植业上,我们发现农民有靠天吃饭的思想,而且懂养殖技术的很少,比如,面对投资栽种的核桃树不结果或者结果少的时候,当烤烟快收割而生 4
病的时候,种农无能为力;在养殖业方面,农民也缺乏相关的养殖知识和技术,我们帮农民算了一笔账,养牲畜的成本尤其是养猪的成本高于其收入成本。
三、解决新村建设问题的对策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学界称为是解决我国 “三农”问题的神来之笔,是一项事情十分复杂任务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时常加以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尤其应积极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厢坝新村建设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解决办法。
1.把以人为本贯彻于新村建设始终。
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时刻关照广大农民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和建设负责人应该走群众路线,调查村民所需、所求、所想、所望。最好最快地协调好建设中的集体利益和村民的个人利益的关系,尽量不要危害或侵犯农民的切身权益。加强农民土地流转的引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合理流转的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勇于承担责任;修建广大村民喜闻乐见的住宅新区。
2.积极探索加速新农村发展的多元途径
加快新农村建设,应积极探索多元途径,尝试多样手段。其一,“科教兴农”。既然是新农村建设,就应该突出一个“新”字,即突出“现代”,要有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和现代劳动力。其二,“产业强农”。厢坝有丰富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如果在此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就地兴办加工业,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三,“商业活农”。通过发展商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其四,“旅游富农”。以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商贸为一体的“天湖边镇”为契机,厢坝的旅游业前景美好。其五,“生态育农”。厢坝树多林茂,鸟语花香,在新村建设中应该维 5
护这种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状态,加强双型社会建设。唯有此,才可保证厢坝新村可持续发展。
3.加大新农村软实力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处理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既要注重改善硬件条件,又要大力推动软件建设。如果只抓硬件,不抓软件,就谈不上新农村。软件不硬,硬件也会变软。如前分析,当前厢坝村的软件薄弱,软实力不强,村民享受不了优质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因此,应不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断完善对农村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体系。只有在抓好看得见的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看不见的软件建设,切实提高农村软实力,方能使新农村建设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
4.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厢坝新村建设需要人、财、物等多重因素综合支撑,但影响其成效的最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可以说,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新村建设的发展与否以及发展的速度,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要依赖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正如何永盛所言,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具体而言,就是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培养农民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按照“生活宽裕”的要求培养农民较高的经营管理素质;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培养农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素质。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思考
打造桥头堡、美化后花园
-----xx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xx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我县的东大门。随着武灌高速建成投运,其区位优势凸显,成为我县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是我县名副其实的桥头堡。xx乡是陇上江南的代表乡镇之一,山青水秀、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抓好该乡新农村建设,彰显其山水人文、特产和区位优势,把该乡建成我县美丽的后花园,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实现两翼带动战略意义重大。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作为包乡单位领导,在全县经济工作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重要会议后,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多次深入xx乡,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就其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乡有x个行政村,xx户农户,总人口xx人,国土面积x公顷,其中耕地x亩,人均占有耕地x亩。201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x万元,农民人均均纯收入x元,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亩、粮食总产量x吨,现有花园面积x亩、茶叶产量x吨。总体来看,该乡除茶叶产量较好外,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土地等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经济作物茶叶和外出务工。由于该乡属c重大建设项目水库淹没区,大部分村社为移民搬迁重建村;有相当部分农户沿212国道线两岸就地利用零星建房;灾后重建时,高山农户易地建房到沿川地带,造成居住地与农业生产区远离。因此,人多地少村落散、住房耕地 两分离是该乡农村的突出特点,这为村民发展经济带来困难。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县委政府对xx乡的7个村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计划。其中建设精品村和示范村各1个,达标村5个。这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我县东大门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了及时落实县委、政府的重要决策,继县经济工作等重要会议后,我于3月5日召集人大办、粮食局、广电局、县农行、大鲵保护站等联乡单位领导在县人大会议室召开会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将7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实行联乡单位包抓责任制,其中人大办包抓中坪、肖家沟两村,广电局包抓余家湾、侯家沟两村,粮食局包抓联丰村,县农行包抓后渠村,大鲵保护站包抓肖家坝村。要求联乡单位要一把手负责,抽调具有独立一面能力的干部蹲点工作;人大办主任xx负责各联乡单位和包抓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掌握各点的整体工作动态,对各包抓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协调沟通、汇报。同时要求各联乡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对整体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统筹谋划,形成合力;要求各工作人员严明纪律,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厉行节约,吃在食堂,住不超标。随后,组织联乡单位进驻中庙乡,与乡党委、政府进行衔接沟通,在深入村社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村情特点,综合考虑计划资金等因素,确定了“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统筹谋划,因村制宜,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按照上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在拟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后,已在各村试点启动。目前,候家沟村风貌打造完成一样板房,周家山启动
户,余家湾村启动
户。整体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乡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第一年实施。该乡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农户住房多为灾后重建砖混结构;住户集中的村社建筑规范,街巷整齐。这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因素。但也同样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具体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点多量大,建设任务重。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点共
53村,xx乡建设任务为x个村,建设村占全县总任务的x%,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社占全乡村社的x%。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比例。
2、乡情特殊,遗留问题多。由于xx乡是近几年重大建设项目涉及移民搬迁安置和灾后重建重点乡,在过去移民安置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建房土地置换、农田复垦、安置补偿、援建房分配等工作,历史原因,形成上访案件多、遗留问题多,社会矛盾复杂,既是和谐稳定的隐患,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阻力。
3、村情各异,基础条件差。x乡人多地少,土地瘠薄是共性。除整体搬迁的x住户较为集中外,联丰、后渠等村社,农户住房沿公路零星散布。农户集中的村社,有利风貌打造,但亮化、美化和环境整治难度大;住房分散村环境整治和美化难度小,但风貌打造难见效果,同时道路硬化和亮化工程量大,耗资较多;
4、农户分散,统一标准难。新农村建设的风貌、道路、环境等各项内容有统一标准。但x乡的相当部分村社农户分散居住,其住房大多因地就势而建,建筑风格各异,其道路硬化和村社亮化及小景点打造难以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5、经济薄弱,产业发展难。x乡的大部分良田为库区淹没,可用土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以茶叶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因受土地制约和投入不足,更兼 分散经营效益不高,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难度大。要达到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6、缺乏经验,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项目在x乡是第一次实施,乡村干部和农户均无经验可言,要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不断完善,工作难度的确不小。
7、资金不足,确保效果难。按照全县今年下达的建设农户数和质量标准要求来看,户均投资较去年明显减少。面对量大面宽任务重、投资有限标准高的现实状况,看米下锅,既要全面完成任务、又不超过投资规模,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尚存在不少困难。
8、劳力缺乏,农户热情待激发。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现象,造成劳力缺乏。农业耕作主要依靠留守老人和妇女,她们同时负担看管留守儿童重任。因而,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参与的热情不高,要完成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做细致的群众动员工作。
三、工作思路和对策
通过走村入户,深入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分析现状困难。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乡情综合考虑,要打好中庙乡新农村建设漂亮仗,实现县委、政府的惠民工程,应采取如下对策。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九个结合”。
1、统筹谋划,项目实施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农村是社会矛盾的集中所在。乡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实现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通过乡村基层组织来落实,面对广大群众面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要顺利完成中庙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必须统筹谋划全局工作。尤其是中坪村灾后重建援建房分配;麒麟寺、余家湾村移民安置、土地复垦,联丰村灾后建房土地置换和肖家 沟等村水毁道路、护村河堤及人饮工程恢复等工作,要同步着手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以缓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赢得群众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因村制宜,建设标准与具体村情相结合。
鉴于各村基础情况不同,按照新农村建设内容要求,综合考虑村民共同利益要求,各村的建设内容其侧重点各异。即:中坪、余家湾两村以风貌打造、道路硬化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进行产业开发、小景点打造等。肖家沟、候家沟两村以风貌打造、亮化工程为主,结合开展小景点打造、环境整治和特色产业开发等。肖家坝村以亮化工程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开展风貌打造等。后渠、联丰两村以沿公路线开展风貌打造、亮化美化为主,结合开展便民桥建设和道路硬化、环境整治。
3、标本兼治,完成当前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整治脏乱差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工作。建设符合新农村标准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抓好现状整治的同时,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村民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要建设统一垃圾处理设施,配备环卫专职人员,定点定时统一收集各投放点的垃圾,维护好日常环境卫生。三是建立村民卫生公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由环卫工人监督执行。四是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推行环境卫生模范户和黄牌警告户制度。让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使赃乱差现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4、循序渐进,分户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为使实施方案更加完善,风貌打造达到预期效果,并力争避免返工或超投资标准,对既定的各村先行打造一至二户样板户,进行核算成本、评估效果、完善设计后,再行在全村全面推进。
5、注重宣传,村民投劳与政府奖补相结合。
鉴于建设资金不足,在合理用好政府奖补资金的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官民互动、齐心协力的要求,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另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入三分之一的建设资金,使政府投入的有限资金得到放大。
6、加强领导,民主决策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是为百姓美化家园的工程,农户是主体,尤其是风貌打造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要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同时,由于工作量大面宽,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乡党委政府一把手双重总责制,推行各点领导和包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组建由乡、村、社和联乡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把关审定实施方案,与施工队鉴定工程建设合同,做到责任明确,阳光操作,依法有序,管理规范。
7、深化改革,特色产业与土地流转工作相结合。x乡目前的特色产业有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和小花生等。但由于受土地和投资不足的制约,均未形成集约式规模化经营,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特色不特、精品不精,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为此,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用好村民自治法和农村土地流转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大力培植各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组织的同时,深化农村改革。在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出让、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将有限的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论证筛选适合乡情的特色产业项目,推进多元投资体制,一方面争取国家扶持,另一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和吸纳民间投资,壮大规模、打造精品。成立以乡村社领导、当地贤达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以五个有利为原则,即:有利农户增收、有利确保农户长远利益、有利壮大产业规模、有利精品打造、有利吸引客商和能人大户加大投入,以实现双赢增效目的,研究出台适合乡情的土地流转公约,以同村同地价格同、同方流转利益同为基本原则,制定土地流转程序和基本地价标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8、创新方法,群策互助与利益引导相结合。
x乡新农村建设的各村村情和户情不同,建设内容既有公共基础设施,又有住房改造和太阳能热水器配置等个体利益项目,有积极参与的农户,也有热情不高的农户,有劳力充足的农户,又有劳力缺乏的农户。要使整体建设进度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在加强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开展邻里互帮、亲朋互助,帮助劳力缺乏的农户完成建设任务。对计划数量有限,但农户均愿配置的太阳能热水器发放,采用谁积极、谁优先,谁对公益建设投入大、谁享政府奖补资金多的有奖配备原则,以灵活多样的利益引导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9、彰显优势,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美丽家园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山青水秀、生活环境好,三省交界、战略区位重要,物产独特、具有江南特色是中庙乡的三大突出优势。
因此,x乡的远景发展,尤其是产业布局要借鉴过去碧口工业小区建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经验,要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综合考虑,杜绝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业项目在此落户。x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应围绕山水和地利优势做文章。其指导思想应 为: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位优势,依托特色资源,突出“四大产业”(生态农业、仓储物流业、库区水上风光和茶园观光休闲旅游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六个基地”(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油桐、油橄榄生产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即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开发步伐,把该乡建成经济繁荣、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村民安居的现代新农村,使之成为体现文县特色的靓丽桥头堡和美丽后花园。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二要编制远景规划,建设有章可循;三要整合项目资金,满足投资要求;四要筛选论证项目,使之有序推进;五要加强宣传工作,争取多方支持。六要制定优惠政策,争取招商引资。
第四篇:云南盐津庙坝乡加快新农村建设纪实
云南盐津庙坝乡加快新农村建设纪实
盐津县委组织作者:江鸣
为抓好新农村建设,今年,庙坝乡党委政府率领全乡4万多群众以交通基础建设为载体,构筑公路网络新通道;抓党建,育绿色产业,使新农村建设喜事不断。
插上新村腾飞的翅膀
庙坝乡位于县境东南部白水江南北岸,距县城31公里。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组,3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667户45796人;农业人口10107户43915人,占总人口数的95.89%;少数民族887户3854人;全乡面积34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40公顷,经济总收入5087.8万元,人均纯收入793元,粮食总产量12961吨。一年前村组公路屈指可数,许多村民小组因交通不便而困阻于茫茫大山深处,村民们在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半封闭的状态下懵懂徘徊。自去年新农村建设在全县掀起高潮以来,庙坝乡党委政府迅速立足全乡实际,一手携紧县委政府及各挂钩部门的援助之手;一手牵着全乡4万多群众的手;在春风奏响的新农村建设号角声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力更生、立足乡情谋发展,开展了多次干群激烈大讨论。通过集思广义,广泛征求建议意见,形成了以煤炭、水利资源开发为重点,打造财源增收新亮点;以交通基础建设为载
体,构筑公路网络新通道;以白酒、竹笋产业培育为支撑,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通过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把庙坝建设成能源建材开发乡,特色产业基地乡,生态环境旅游乡的发展思路。为新农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年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
新村党旗谱新章
“火车跑的得快全靠车头带”。庙坝乡历来重视党建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在云岭先锋工程和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力推动下,他们抓好班子,强素质,抓机制,强活力,促发展,大力推行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大力推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构筑群众致富的堡垒,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有能力,有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充当“领头羊”“排头兵”。在组织的培养下,涌现出了大批舍小家顾大家的党员干部。如田坝村民小组的林管员陈古彬,作为党员干部的他为了带动老百姓修村组公路,主动请求承担了田坝公路中任务最艰巨的“头道河路段”。在开工准备期间,为消除村民们的疑虑和担心。他积极四方奔走宣传鼓舞村民们的斗志并主动带头按照村规民约集资,仅他个人就集资近2000元。在修路过程中,白天他管理工地的安全,晚上为收集资款走东家跑西家,往往披星戴月,冒风顶雨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摔倒了又爬起来,累了、跌伤了、生病了……咬咬牙继续站起来在风雨夜色中穿梭。为了全村老百姓,他无瑕照料自家的公路任务,只好委托家属修建,在投入近100个工时,路段进展缓慢,他担心影响全村公路总工期的进程,将剩余路段用6000多元承包了出去。在他的带头示范下村民们纷纷响应号召自觉投工投劳投资,田坝公路总集资近10万元,总承包出去的路段近8万余元。修路时,全村在家劳力只有80多人,经测算每人均担石方6.5米,土方20米。在外务工的村民积极响应和支援家乡建设,寄回资金投入建设。另外在铜厂公路的修建中,村主任邹光辉,林管员杨权述,调解员徐庭府辅,因家里劳力缺少,自家的路段任务艰巨,自身因忙于照管全村大局无法修建自己的路,只得叮嘱家属日夜奋战,最终兑现了诺言:不拖全村的后腿。还有铜厂公路的修建中,村支书周主刚本身不受益,他积极参与管理炸药,白天在工地上发放炸药,夜晚在荒凉的野外看管,风餐露宿,个人的奉献暂不说,他还积极帮助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其言其行令人感泣而涕零。可歌可泣的党员干部比比皆是,在此不再缀述。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庙坝乡群众再次掀起了铺天盖地的新农村建设热潮。党员谱写了新村党旗的新篇章。
修路栽树致富忙
“要致富先修路,干部带头栽好摇钱树”这是笔者在庙坝乡走访时听到的村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庙坝乡为修好村组公路育好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一是抓好示范村组公路建设,以点带面打造全乡村组公路网络新通道。经过干群多次讨论,最终根据实际而决策:把铜厂村和流场田坝村的公路修建作为“领头羊”。铜厂村有26个社,有村民2100多人。2005年前没有任何项目,交通闭塞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修好一条进村到户公路成了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过去多少年,多少届党委政府班子都试图赶走这只“拦路虎”,无奈于资金很难筹措而一拖再拖,村民们的希望变得遥遥无期。为此,乡党委政府在前车之鉴的基础上,在新农村建设春风吹拂的温馨气氛中,探索方法寻找出路。经干部群众多次磋商后,为拔“拦路虎”而喊出了“靠天、靠地、靠政府不是好汉,靠自己的双手、日月也会换新天”响彻全乡的口号。这口号首先从牛场村发出,干部群众心相连,意相通,硬是操起了自筹资金;自觉投工投劳修建家园的致富路,掀起了 “愚公移山”式修路高潮。流场村田坝公路的修建,老百姓按照村规民约自觉筹资。筹资分三个等次 :一类受益区为每人60元,二类收益区为每人40元,三类受益区为每人20元。紧接着,2005年冬月二十四日铜厂公路正式开工,到春节前就完成了总里程的60%,村民自觉筹资达6万元。目前,这条长达6.6公里,村民自觉投资总额近10万元的村民致富路,干群连心路,已正式运营通车。村民们奔跑在通向小康村的路上,撒下一路悦耳的铃声。在田坝公路修建嘹亮的号角声中,铜厂村干部群众闻风而动,他们积极仿效铜厂公路修建的成功经验,硬是将这条虽说只有4.5公里却受益5个村民小组的康庄大道修到了家门口。铜厂村人口少,虽说只有301人,村民们硬是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每人自觉筹资100元,总集资超过3万元。铜厂、田坝两村的干部群众冲天的干劲带来了自身的实惠,并辐射带动了临近村落。一石激起千重浪,庙坝乡其他村庄纷纷云集四动仿效经验,掀起了新农村建设修路进村的高潮:漆树坝公路,双河公路,银厂公路,茨竹公路,红碧公路,麻柳公路,高坎公路,民政公路,黄草公路建设的浪潮正在一浪高过一浪地掀起。“ 要致富先修路的”的口号响彻云霄,一派新农村建设的忙碌画面正在白水江畔波澜壮阔地铺展开来。二是发展绿色产业为脱贫致富打牢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一村一品”“一乡一色”,庙坝乡抓住“黄皮竹”绿色生态产业优势,打造产业品牌,并辅助以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采用“村干部示范,群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思路,兴起了栽下“黄皮竹”栽下“摇钱树”的高潮。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拼足干劲接力赛跑。如铜厂村主任邹光辉带头示范栽黄皮竹300多亩。许多村民喊出
口号“赶超村主任,不做乌龟兵”。目前,这种呼声正在欢唱的白水江旋律中高高唱响。
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庙坝乡在往年的新农村建设的成绩上,今年再上新台阶再添新色彩。而今,走进庙坝村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在眼前,村村寨寨能感受到浓浓的新农村建设气息,白水江绕过沸腾了的大山,记录下了一幕幕感至深的动人画面。
第五篇:乡新农村建设总结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年初把我乡桑株村(11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秘家园,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同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探索主导产业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引导农牧民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工作。桑株村是我乡一个各方面
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交通便利,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人民勤劳等等。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些有利特点,立足山区优势,彰显生态特色,积极探索实施“庭院经济”和“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努力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实践表明,只要尊重农牧民意愿,维护农牧民利益、增进农牧民福祉,在桑株村这样的山区贫困乡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些初步体会,主要是:
着眼长远,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在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编制,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讲求实效”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科学编制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就是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并与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规划配套衔接。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来引导农牧民相对集中建房、相对集中居住,解决建房分散、占地过多的问题,降低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就是以不同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作到和而不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既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就是区分轻重缓急,从农牧民最急最盼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起步,做一件见效一件,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增加农牧民负担。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统筹全乡的原则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农牧民意愿,维护农牧民利益,调动农牧民积极性,让农牧民参与建设过程,共享建设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这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必须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化能力;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尽快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要把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坚持科技人才兴村,切实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还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离不开人才。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科技入户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对农牧民特别是农牧民技术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把脑子活、信息灵的外出务工农牧民培养成劳务输出领头人,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鼓励各种人才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坚持支部带村,抓住关键,建强班子。建设新农村,村是工作的基础,农牧民是行动的主体,能否增强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关键在干部,重点是班子,我们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