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全)
临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简 报
第1期
(总102期)
临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二〇一○年一月十五日
省新农村建设考核组在我市检查考核 1月11日至14日,以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李锦生为组长的省新农村建设考核组在我市检查考核新农村建设工作。11日,市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向考核组汇报了我市新农村建设情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树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学义出席了汇报会,市农业局、畜牧局、财政局、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广电局、水利局等单位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也进行了汇报。随后,在副市长郑中夏的陪同下,省考核组一行先后深入到安泽、翼城、洪洞3县的16重点推进村进行实地检查考核,并听取了各级情况汇报。市政府办公厅、市农业局等负责同志也陪同进行了检查考核。14日,考核组举行了督查反馈会,李锦生组长对考核情况进行了反馈和 1
沟通。郑中夏副市长认真作了表态发言。
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考核组详细了解到了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对包括五个全覆盖、重点推进村四化四改、县域及重点推进村规划在内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务实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主要是:第一,领导重视。市、县党委、政府都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健全了机构,建立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措施。特别是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长幅度都远远超过了GDP增长幅度,市本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2009年比2008年增加19.62%。安泽县每年拿出16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洪洞、翼城也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上,市主要领导、新农办、各县市区都开展了大量的调研、指导工作,使全市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第二,措施科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市、县都建立了一整套推进管理方法,从年初的工作部署,到分阶段的检查、指导、推进,到年终的考核、总结、评比,都有章可依,使新农村建设推进措施体系化、制度化。有许多措施运用得力,效果明显。比如洪洞县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擂台赛,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农村面貌实现了一年大变样,给人感受很深。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方面更体现了工作措施的效用。上半年市新农办组织了5次规划评审,全面完成了234个重点推进规划,带动了74个一般村编制完成规划;17个县市区县域规划全部完成,并通过了省级评审和县人大审议,从而在法律层面保障了新农村建设的严肃性。第三,发动充分。每到一处,都能看到或感到,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广大农村干部组织新农村建设的激情。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发动充分的结
果。同时,有效组织了市、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帮扶新农村,工矿企业帮建新农村建设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好的帮扶、帮建工作典型,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第四,典型突出。所到的三个县,都有很突出的发展典型。安泽县的政府投入+龙头企业带动型;翼城县的以工补农型;洪洞县的特色产业发展型等等。一些很小、很传统的加工业,能辐射带动很大的面,服务很上水平,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很大作用。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临汾在新农村建设上因地制宜、发掘优势,培养出了一批可学能学适用的发展典型。第五,保障有力。各地都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成一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连片建设区域,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后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发展保障。同时,县、乡、村新农村建设管理体系都健全而有力,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考核组也对我市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一是在新农村建设推进选点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中心村。要从城乡一体化的大局出发,优先选择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中心村进行规划建设,逐步把中心村培育成功能齐全的小城镇,有利于人口转移、人口集聚。二是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的培育力度,增加投入比重,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筑牢发展基础。三是希望继续保持和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把新农村工作建设做得更好。
针对考核组的反馈意见,郑中夏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郑重表态:一是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以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组织新农村建设,努力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二是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专题研究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抓整改,严要求抓
落实。三是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1、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村镇体系规划的中心村为重点,选择和确定2010年重点推进村,加快中心村发展。
2、着力实施“151” 精品工程,即在全市树立100个新农村建设省级、市级示范村;在2010年重点推进村中打造50个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精品推进村;推出10个带动作用大的新农村连片建设典型。
3、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切实开展政策倾斜,加强扶持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和连片建设的典型,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4、组织切实有效的机关单位和企业帮扶、帮建新农村建设活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报:省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有
关领导
发:市新农村建设领导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按照新乡市2012年档案工作目标创建2个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任务要求,并结合实际,我市对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以下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农民档案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档案工作体系。
二、目标任务
1、成立档案工作机构。乡(镇)、村两级都要成立相应的档案工作机构。各镇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副书记具体负责,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为乡(镇)、村档案工作解决好经费、设备、人员等各种实际问题;乡(镇)党政办公室作为乡(镇)档案管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并在管好用好乡(镇)机关档案资料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乡(镇)所属单
位和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行政村的档案工作由乡(镇)副书记主管,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村文书具体做好档案工作,确保市、乡(镇)、村三级档案工作机构健全完善。
2、建设标准化档案室。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达到“五有”: 有场地、有专人、有制度、有设备、有服务。为此,乡(镇)、村两级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在改变现有档案保管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快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立适合农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场所,为农民群众服务。另外,为了确保档案安全管理,全市各村档案室都要具备“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尘”的基本要求。
3、广泛收集档案资料。收集档案资料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发挥文秘人员、历任村干部、离退休干部、老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全面广泛挖掘收集建国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各种工作活动所形成的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特别要重视收集村级组织建设、村民自治、村级事务管理、现代农业生产、特色品牌产业、土地林地流转、集体资产债务管理、国家支农补贴管理、救灾救济、宅基地、低保、合作医疗、人口计划生育、新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文化建设、历史沿革、党员档案、村民档案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照片、声像、实物等档案资料。
同时,在整个收集过程中要多主动和市上相关涉农部门联系,尽最大力量收集散存于民间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比如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村容村貌新旧变化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及条件明显改观,且有鲜明对比特征的珍贵照片等,并做到随收随安全妥善保管。
4、实行规范化档案管理。特别是村一级会后要立即组织人员对所积存档案进行清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交和销毁,彻底消灭档案工作空白点,坚决杜绝成捆、成堆、成卷随意放置的混乱现象。所有档案资料必须统一集中管理;乡(镇)对村干部任免时,要指派专人及时对档案进行移交(监交);行政村撤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
5、积极开展查档利用。收集保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各村档案机构要积极开展查档接待工作,耐心细致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要整合档案及各种信息资源,由单一的档案服务向文件服务、信息服务拓展,逐步实现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把村级档案室建成档案资料保管基地和档案信息利用中心。
6、抓点带面,整体推进。为了扎实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按照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标准要求,决定年内抓好城郊乡:唐岗村、焦庄村、倪湾村;后河镇:李亨屯村、小辛庄村、后河村两个乡(镇)六村个农业农村档案创建工作,以此整体推进全市乡(镇)、村积极开
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三、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0活动,其核心就是认真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资料是我市“三农”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见证,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今后农业农村工作有参考、经验借鉴、史实查证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乡(镇)、有关部门、行政村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了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书记范示富同志为组长,、市政府刘东惠副市长为副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为此,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要细化目标责任,落实具体措施。
2、切实履行职责。各乡(镇)、行政村要积极召开创建工作专门会议,尽快安排部署本乡(镇)及本单位创建相关工作,并作强做优。各乡(镇)及行政村要积极主动,协调各村切实解决好经费、设备、人员等问题,要于10月底前完成档案工作示范点的建设任务,11月底前市创建工作示范乡(镇)领导小组将对其全面进行初验。
3、强化监督检查。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创建档案工作示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与农村各项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检查、同验收。乡(镇)档案领导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标准要求,巡回各村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市档案局将密切配合,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各乡(镇)和行政村进行业务指导,促进创建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活动的顺利开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对于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相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及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以此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农村“改制、改水、改路、改电、改校、改医、改厕”为工作重点,举全市之力,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
”的原则,力争一年内建成一至两个全省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用三年时间,建成14个省级示范村,五年内全市农村基本完成“七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庄整体面貌有明显改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现将前段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行动快。2006年1月24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召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准备工作,并制订了方案和计划。春节上班后的农历正月初十,市委、市政府又组织十余个相关单位赴哲桥镇石仙村调研,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并设立了征求意见箱,集思广益。
2、准备足。春节过后,我市组织各职能部门进村现场调研3次,发放调查问卷1次,开专题研讨会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了2次,党政联席会研究了2次。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调查研究,现我市已出台了1个示范村村庄整治详细规划,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作措施和扶助政策等有关文件和方针政策均已基本确定(详见附件)。
3、力量强。除全市建立了以市委常委、耒阳市委书记廖炎秋为政委,市人民政府市长唐学石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肖吉顺为常务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外,“七改”工作的具体项目,也分别明确了由分管市领导负责、主抓单位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的分项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另所有示范村均安排了由1位市领导带队,数个市直机关为挂点单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到岗后迅速进村开展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组建各种村民理事会,指导作好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另从国土部门调人调设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测量。我市还专门行文明确了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见附件),使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保障有力。
4、措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以后,我市迅速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逐级层层动员,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会议精神。市“百村示范”工程动员大会后,我市立即部署示范村的确定和规划工作,除省定14个示范村以外,我市还要求没有省级示范村的乡镇也必须自定1个示范村先行试点。我市规定所有示范村都必须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宣传动员,80的农民群众同意后方可申报。市组织去江西考察回来后,我市也于3月20至22日由市长唐学石带队,组织相关市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和35个示范村支书共计120人,赴江西省大余县、南康市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有参观人员均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发,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我市还于3月24日召开了全市公路会议,传达上级精神,部署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工作。我市另拟对每户农户发放一份《中共耒阳市委、耒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进一步宣传和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5、投入大。除上级投入4105万元和农民自筹资金外,我市2006年拟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费约2000万元,其中我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280万元(市项目配套897.8万元、35个示范村启动经费350万元、新村办工作经费30万元),捆绑整合部门涉农资金约500万元,另各单位办点经费不少于1万元/单位合计近100万元,鼓励水电、采矿等企业捐献新农村建设环境恢复治理基金近100万元。另我市将择机召开社会捐资动员大会,运用树碑立传、载入市志年鉴、授予冠名权、市场运作、评选“十大善人”、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励单位、团体、个人捐资,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较快,起步较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我们边实践边探索。现就有关问题建议上级行文规定,明确新农村建设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对指定项目地点的支农资金和项目解除“指定”,由各地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规划统一调剂,提高使用效益和效率。
第四篇: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解决农民饮水、农村消防安全工程,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工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工程,各乡镇都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切实做好了此项工作。今年我局向省建设厅共争取了省专项补助资金720万元,共新增受益人口14.4033万人,其中金西三镇新增受益人口12.95万人,白龙桥镇7956人,洋埠3643人,乾西乡2934人。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4.5万人的任务。
2、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大中心镇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建设项目预投资20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发放,同时首次采用绩效考核。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今年在2009年省污水设施专项资金补助1895万元基础上,又增加505万元蒋堂、琅琊污水处理设施补助,同时又申报了洋埠、罗埠、罗店、雅畈四镇省级2010年专项资金补助,目前正在审核中。同步争取了市级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资金1224万元,并为琅琊、蒋堂等乡镇争取了部分市留土地出让资金预留给乡镇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建设工作,区政府与乡镇签定工程建设责任书,制订了实施意见和工程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工程建设列入对部门、乡镇的考
核。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编制、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批准后,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乡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落实制度,规范工程管理。为保障工程质量,在项目前期准备基础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安全目标责任制等相关制度;施工中从管网的设计、预算、工程招投标、材料选购等环节严格把关;相关部门不定时地对工程管材质量和管网的安装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管材流入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如雅畈镇对工程质量严格落实“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专职人员复检、公司质检科终检;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认真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监理职责即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工程合同、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对重要工程部位实行旁站监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合格率100%,优良率70%以上。
3、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到位。由纪委牵头,协同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省、市、区拨付给乡镇的集镇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工程实施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工程竣工后,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区财政局按照文件要求,依据工程进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分期将补助资金拨付进入项目单位财政专户,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婺城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与“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在农民的家乡搞利民富民的新农村建设,当然离不开农民作为主体的参与,不能不征求农民的意见,不能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对自己的家乡最熟悉,只有农民最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建设新农村自己有多大能力、有多少钱、能办多少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以人为本,从与农民联系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出新型农民,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因此,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造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才能使农民从思想上、行动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人和主力军,才能不断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建设者,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要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主角,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