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始末的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10:2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档案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始末的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档案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始末的观后感》。

第一篇:档案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始末的观后感

<<档案: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始末>>的观后感毛主席曾经说过:“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结合前段时间廉洁老师给我们放的一段片子——<<档案: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始末>>,使我对这句话的感触更深了,也是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在影片里,我看到了刘青山,张子善总共竟然贪污171亿元(旧币)。这对于刚建国的新中国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影片中我们知道,按当时的制度,这笔钱可以供250万人吃一个月;可以买5000多尺的粗布,装备50万军人,相当于5个兵团;也可以买香油3000万公斤。可见刘青山,张子善贪污的钱可真不少。再说了,这171亿元(旧币)是从哪来的?还不是民脂民膏吗!这要苦了多少人啊。

事情到了最后,还是一位老党员李克才解开了脓疮。他在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面对着500多位党员说出了真相。我们不得不为他致敬!

毛主席知道以后,立刻宣判死刑,可见毛主席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这就是我看<<档案: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始末>>的观后感,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廉洁的重要性,正如法国著名诗人雨果说的“鱼贪饵,容易上钩; 人贪利,终落陷阱。”刘青山,张子善为我们做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第二篇:档案揭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始末

档案揭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始末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60年前的5月1日,即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

天安门广场今天显得格外壮丽。庄严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的中央……上午十时,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开始,礼炮齐鸣,乐队奏起国歌和国际歌。接着,人民英雄纪念碑隆重揭幕。碑身上的红帔徐徐落下,显现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首都各界人民代表登上碑前的月台,向1840年以来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敬献花圈。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陆续耸立起几座现代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这些现代建筑为天安门广场增添了壮丽色彩,并与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一起,构成了一组和谐恢宏的建筑群。位于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这组现代建筑的开篇大作。至2018年,这座被称为史诗般的精品建筑,已经走过一个甲子的风雨历程。数以千万计的各族人民和外国友人,曾来到这座无名烈士碑前,缅怀英烈,表达敬意。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破土动工,1958年4月22日工程全面竣工,1958年5月1日正式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到竣工,历时9年。而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1958年10月28日动工,1959年8月31日落成,建造过程历时仅304天。笔者曾在《档案春秋》2016年第10期发表《档案揭秘:人民大会堂建造始末》一文,用档案回顾了建造人民大会堂时间短、质量高,开创建筑业奇迹的过程。该文被 《新华文摘》 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那么,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到竣工,又缘何历经长达9年的时间?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1958年明信片)

当年,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专门成立了由17个单位组成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持工程兴建事宜。该机构留存下来的档案数百卷,起止时间为:1952年至1958年。其中不仅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题字,还有兴建委员会筹建成立的会议记录、纪念碑设计报告、工程施工预决算以及石料采集搬运等档案。这些尘封60年的档案,还原了历史真相,也再现了纪念碑建造过程中的曲折与艰辛。奠基

临近1949年10月1日的那些天,领袖们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举办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日子已进入按照天数计算的倒计时,需要为新生共和国确定的事项太多太多。9月21—30日,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确定了共和国首都、国旗、国歌、纪年等诸多事项。其中还有一项重要决议: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修建一座纪念碑。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同时在会议上获得通过。

9月30日下午,大会结束时已是傍晚时分,“暮霭像烟雾一样笼罩在空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政协代表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再过十几个小时,开国大典就要在这里举行,每个人心中都跌宕起伏,激动难抑。大家走到广场中央,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在奠基仪式上宣读碑文 下午6时,奠基仪式开始。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词:

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军乐队奏响哀乐,全体代表脱帽默哀。默哀毕,毛泽东满怀激情地用湖南话高声宣读了由他亲自撰写的碑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接着,毛泽东率先铲土覆盖在碑基之上,随后,代表们依次执锹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

在留存下来的档案中,保存着一份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由彭真同志用钢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信笺上拟写的: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立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这份草稿呈送毛泽东后,他用铅笔将其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经过毛泽东修改后的碑文,更加深邃精辟,情感也更加深沉。彭真起草毛泽东修改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 关于这份档案,还有一个小插曲。1961年9月的一天,北京市委档案室的同志在1949年市委研究室档案中发现了这份珍贵档案,但档案室的同志不能确定上面的铅笔和钢笔字究竟是不是毛泽东和彭真同志的笔迹。他们请当时了解情况的同志识别,回复是:“钢笔字可能是彭真同志的,铅笔字有些像主席的字,但如何保存在研究室档案中,我已忘掉。”最后,档案室的同志又请示彭真同志,最终由他确认“铅笔字是毛主席写的”。

如今,这份由毛泽东亲笔修改过的珍贵奠基石碑文原稿,被珍藏在档案馆里。选址

早在酝酿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建筑选址就是争论的第一焦点。

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放在西郊八宝山。但大多数人的意见是,纪念碑还是应该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因为这里是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地方,承载着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是全国各族人民敬仰和向往的地方,同时这里还保存着瑰丽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所以,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周恩来提议将“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在天安门广场”时,立刻获得代表们一致通过。

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纪念碑位置定在何处才合适,又出现了不同意见。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就在中华门原址上建造,有人主张在中华门以南约相当于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建造,还有人建议拆除端门城楼,将纪念碑直接建在端门台基之上。对此,毛泽东直接指出,新建筑放在古建筑群之中,“不伦不类”。周恩来在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讲话

因为要在开国大典举行之前为纪念碑奠基,所以,在9月30日的会议上,纪念碑位置必须确定下来。最终,会议一致通过,在广场北半部五星红旗旗座之南的位置,兴建纪念碑。那天的奠基仪式是在傍晚举行的。由于较为匆忙,暮色中的一切又不是那么清晰,而且,限于时间仓促和当时条件,不可能对天安门广场进行全面规划。所以,有关方面当时并未顾及到整个广场的布局。待到深化设计时大家才发现,奠基的位置距离天安门和国旗旗杆位置都太近了,而当时还在酝酿要加高纪念碑碑身,如此,广场就会更加让人感到空间局促。

周恩来反复与专家们商讨、推敲纪念碑位置,并专程登上天安门城楼,放眼环顾广场,研究纪念碑与天安门之间的远近、比例关系,并确定:纪念碑将建在天安门与原中华门门洞的中轴线上,与北部的天安门和南部的正阳门距离大致相仿,比当初奠基的位置略向南移。随后,这一决定又经中央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反复商讨,最终确定:纪念碑地基位置为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毛泽东为纪念碑奠基破土

这个位置无论在当时看还是现在看,都是非常合适的。它为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选址留有余地,使得这三个建筑物与天安门之间形成了菱形关系,不同的位置都有非常好的视角。参加过纪念碑设计的吴良镛先生曾撰文评价纪念碑的位置:从建成效果看,纪念碑与天安门遥遥相对,留出了宽广的集会场地。从广场北部南望,“前庭”开阔。今天漫步广场,整个广场的建筑群仿佛一气呵成,纪念碑、纪念堂位置适中。方案

纪念碑的位置确定下来后,有关方面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1950年6月10日,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召集会议,专题讨论纪念碑“由具体的条件里所产生的设计原则”。那么,纪念碑“具体的条件”又是什么呢?

“条件一”是纪念碑的象征范围。纪念碑要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准,建碑目的是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上,纪念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此外,象征还要为人民大众所接收,所以纪念碑及其附属设计要以简单明了为原则,并采用中国人民所熟悉的民族形式。

“条件二”是位于天安门广场的特定位置。纪念碑北有天安门,南有正阳门。会议决定,置身于这样恢宏的中国传统建筑群里,纪念碑的设计要“以不破坏原有建筑物环境系统为原则”,应“采用中国传统应用的形式,与古建筑物配合”。此外,还要“照顾由正阳门向北看天安门的中轴视线,尽量避免阻碍”,“碑文的部位应在显著的中轴线上,以适当的高度和正常的视线作为根据,来决定纪念碑的体形”。

“条件三”是建造时材料的选择。为兼顾全盘布局和碑文本身的需要,纪念碑也可以处理为组合性的体形。对于纪念碑材料的选择,会议特别提醒,“最好在设计时注意所选材料在目前应用时技术上存在的困难”。

“条件四”是特定的功能需要。设计时,还要考虑一些实用性需要,“应照顾到各地人民及外交使节献花方式”,所以要考虑碑文的正反面问题,还要考虑游人通过及游览的路线及夜用照明设施等问题。

根据以上原则,会议决定,由都市计划委员会负责或请其他各单位拟具草图,再交由都市委员会讨论。纪念碑开工前的设计方案

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重大,而其表现形式又至关重要。所以,关于纪念碑的表现形式,之前也曾有过不同意见。有人主张用“亭”,有人主张用“堂”,有人主张用“塔”,有人主张用“雕像”,但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主张用纪念碑的形式。几经反复,有关方面最后决定,放弃那些亭、堂、塔等低矮形式的方案,采用高耸而挺拔的碑的形式,以表达人民英雄为祖国昌盛富强的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精神,使人民群众在瞻礼时能够仰望,油然而生景仰之心。

确定了纪念碑的设计原则后,都市委员会借鉴国旗、国歌、国徽的征集模式,开始向全国主要大城市建筑和设计规划部门发出征稿通知,希望通过“海选”方式,选出各方都满意的设计方案。

至1951年年底,都市委员会收到140余种设计方案(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随即邀请各方代表会同评选。大家日夜开会,各抒己见,激烈争论持续了好几个月。经过反复筛选留下的50个设计方案,被归为四大类:高而集中、高而分散、矮而集中、矮而分散。

虽然有关方面原本已确定采用高耸挺拔的碑的形式,但主张矮而分散的意见也不无道理。他们认为:在中国建筑中,建筑物的伟大,并不是单靠其本身,而是要靠其四周的格局陪衬出来的。矮而分散的形式,可以保持故宫前中轴线上的视线不被遮断。而且人民英雄来自广大的工农群众,采用平铺的传统墓碑样式,更有亲切感。此外,有人主张将碑的台座提高成三个门洞的红墙台子,以此维持中轴线上的视线。但大多数同志仍主张用高耸挺拔的形式表现,这样才能体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讴歌他们的崇高事业和伟大功勋。其中,有雕塑家主张应该以巨型雕像的表现形式,体现英雄形象。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参加了方案设计,以他们为代表的大多数人的意见是:

其一,政协会议已经通过了“碑文”,所以,碑的设计就应该采用“碑”的形式,并以“碑文”为中心主题。而“碑文”中所述的三个阶段的英雄史迹,可以用浮雕来表达。

其二,古今中外纪念碑,虽然有埃及“方尖碑”、罗马“纪念柱”等形式,但都难以表现突出“碑文”的主题。而中国传统的碑形,虽然是以镌刻文字为主题,但却大多矮小郁沉,缺乏英雄气概,必须革新。

经过几番讨论,大家意见趋于一致,认为,纪念碑要歌颂人民英雄的崇高事业、伟大功勋,还是应该采用高耸挺拔的表现形式。于是,都市委员会根据这一设计思想,重新制图,制作了3种方案并连同模型报请中央审批。其中高耸的立柱碑形方案,鉴于有人提议在碑身内加电梯,以供游人登高眺览市貌,于是,又专门设计了一种瞭望台式的碑头,并制成模型。

摆放在天安门广场上征求群众意见的纪念碑模型

中央的意见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以“碑”为主,以“碑文”为主题。考虑到“碑文”只刻在碑的一面,另一面拟请毛泽东主席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彭真还提议,请“写得一手极好颜体”的周恩来总理,手书“碑文”。

1951年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上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拟即成立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开始兴建。”兴建

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当设计工作告一段落时,为集中力量,慎重从事,1951年4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诚邀中央文化部、军委总政治部、政协全国委员会等9家相关单位,召开纪念碑兴建座谈会,决定成立“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以下称兴建委员会),负责兴建工作。5月10日上午,兴建委员会在市府第一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全国总工会、中宣部等17家相关单位各推派1位代表担任委员,并推选北京市市长彭真为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为副主任委员。随即,兴建委员会的组织规程草案也获得通过。

兴建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查纪念碑设计、浮雕图案,核定工程计划及经费等重大事宜。委员会设工程事务处,负责设计、监造、核算、报销等事宜,下设建筑设计、美术工作、电气装置、土木施工、石料供应、财务核算、摄影记录等7个专业组,各有分工执掌。纪念碑的各项具体设计,由梁思成负责组织和主持。建造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会议不仅讨论了“浮雕部分的题材问题”,还对所用石料供应,提出了具体意见。纪念碑全部采用石材,以垂永久。而石材选择也颇费心思,因任务繁重,须单独设立石料供应组,在采石时须先与文化部文化事业管理局联系,以免因采石而破坏文物古迹。关于石材之品质、尺寸、色泽,须与设计、施工两组取得紧密联系。对重量过大之石材,在采运上,须预作充分准备,每一种石材在开采之先,须将产量调查清楚,以免半途不够使用。会议还做出一项决定: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伟大而永久的革命纪念物,必须集中全国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此项工作,必要时可以通过中央人事部,向全国各地调用干部。在后来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全国许多优秀的设计、美术人才及大批优秀工匠都汇集北京,参与了工程建造。

为保证纪念碑工程质量,不久,兴建委员会又成立了4个专门委员会,即:施工委员会、建筑设计专门委员会、结构设计专门委员会和雕画史料编审委员会。

身为兴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梁思成,身体一直都不太好,都市委员会绘制的三种方案草图上报中央时,他正在病中,“未能先作慎重讨论”,待身体好转有精力重新审视这些方案时,却“发现那几份图缺点甚多”。

梁思成认为,“英雄碑本身之重要和它所占地点之重要都非同小可”,而“这次图样实太欠成熟,缺点太多,必须多予考虑”。于是,1951年8月29日,梁思成专门就此事致函彭真,“谨将管见补陈”,并表示“我以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心,对英雄们无限的崇敬,不能不汗流浃背、战战兢兢地要它千妥万帖才敢喘气放胆做去”。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尤其对“大平台加高,下面开三个门洞”的方案不满意。他不惜笔墨,以2000余字篇幅,文图并茂的形式,从建筑学、美学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这一方案的种种弊端。首先,视觉上缺乏安定感。如此高大矗立、石造的、有极大重量的碑体,底座不是脚踏实地的基座,而是3个空虚的门洞,大大违反了建筑结构的常理。

其次,天安门与纪念碑是广场同等重要的建筑,两者绝不宜用任何类似的形体,既像是重复,又没有相互衬托的作用。既然天安门是在雄厚的横亘的台面上横列着的玲珑木构殿楼,石造的纪念碑就必须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形体:矗立峋峙,雄朴坚实,根基稳固地立在地上。

第三,在天安门广场100多米的宽度中,安放长宽约40余米的大台子,会让广场有透不出气的窒息感觉。

第四,台座是衬托,若过大,就会削弱作为主体的 “碑”。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宜放在高台上,而高台之下尤不宜开洞”。

第五,碑身设计成没有顶的碑形也值得商榷。因为英雄碑是一座类似塔形的纪念性建筑物,碑身高大,若做成碑形,必须用几百块石料拼凑而成,有失庄严。所以,“应该是老老实实的多块砌成的一种纪念性建筑物的形体”。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征求意见,1951年国庆节期间,兴建委员会在天安门前做成一个1:5的纪念碑大模型,同时陈列了有坡顶及有群像的两个较小模型,公开征求意见。人民群众怀着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和对新中国的满腔热情,积极投身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中,他们与设计师们同心协力,为这座中国人民心中的丰碑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而梁思成的这封信,应该说是纪念碑设计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阐述,奠定了纪念碑设计的蓝图,之后将近7年的设计与施工,均是按照这一思想进行的。动工

兴建委员会虽由17个单位组成,但直接领导纪念碑工程实施的是北京市市长彭真,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的薛子正,担任兴建委员会秘书长,代表彭真负责日常领导工作。而梁思成领导的建筑设计专门委员会,专事建筑设计业务。工程事务处,则直接负责施工的实施。

根据各方意见,建筑设计专门委员会又重新组织对设计方案修改,最后确定的“高而挺拔”的碑式,是从200多个征选方案里筛选出又经反复修改而形成的。据1953年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编印的《首都英雄纪念碑设计资料》载: 新设计的碑顶是四坡庑殿,碑身正面的碑心用百吨重整块的长大花岗石,上刻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刻全国政协所通过的碑文,碑身下有须弥座。整块碑矗立在有栏杆的检阅台上,高台四周有十面浮雕,东西有门,中有陈列室等。

这样的设计,是考虑到建成后瞻仰、参观的路线。参观者可由东门入内,经过门厅向北沿石级上检阅台,绕碑身一周,沿石级下台可至陈列室,在陈列室浏览一周,再出西门。根据这个设计方案制作的模型,先后在北京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上陈列展出,得到一致好评,也获得中央领导同意。有关部门最终决定:195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纪念日当天,纪念碑正式开工。1954年下半年纪念碑施工情况

开工后,群众和专家们仍不断提出对纪念碑设计方案的修改意见。于是,兴建委员会又将前一阶段设计经过及现存图案照片寄发各地建筑单位、建筑学校、美术界、文艺界等,再度征求意见,又收到30余幅图案和100余件文字意见。经过多次座谈,后又将原碑形略加修改。

修改后的设计,以比较完整的双重须弥座来承托碑身,取消了由旁门曲折而上的检阅台和台身内部很不开展、目的性又不很明确的陈列室。这样修改,纪念碑的碑形雄朴,主题明确:以碑身上面的毛泽东题字为主,以须弥座上横列的斗争史迹浮雕为衬托,使纪念碑显得更加庄严稳固。经过两年各方的共同努力,纪念碑的主体工程顺利完工。1954年8月1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工程正安装碑石”:

七月底,八层碑座石料已经安装完毕,现正进行碑身、碑心和碑文石料的加工,不日就可开始安装。

在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工地工作的工人、专家和干部,都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两年来,百分之八十的工人受到了奖励。在今年六七月间开展的劳动竞赛中,许多石工小组都超过了新的劳动定额,并保证了工程质量。

职工们在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以后,更加认识到纪念碑工程是一项伟大、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表示:宪法草案是用法律形式记载了革命斗争的果实,我们兴建的纪念碑是用建筑物来歌颂革命先烈们的功绩,让他们永垂不朽。因此,无论是一块石料、一个棱角、一条灰缝,都不能有差错。浮雕

雕刻创作在纪念碑设计中同样占据重要分量。所以,对雕刻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与建筑的结合,雕刻的位置等,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探讨。

早在1951年5月10日召开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浮雕部分的题材问题”就是重要议题。会议决定:浮雕设计的指导思想,要统一在毛泽东、周恩来书写的碑文主题上;浮雕部分的题材,要包括整个中国近代革命史,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内容,须组织包括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及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要工作同志组成的史料审核专门委员会,由范文澜同志负责组织并主持。不久,兴建委员会又成立了美术工作组,组长:刘开渠;副组长:滑田友、张松鹤。

史料审核专门委员会初步提出了浮雕的主题方案:浮雕题材的选用,是用以代表每一历史阶段重要的和最为人所周知的人民英雄历史事迹。浮雕的表现形式,采取叙述性,因为这样具体的人民伟大斗争史和中国人的欣赏雕刻习惯,是不适于象征的表现方法的。

为了让艺术家们更加深入细致了解中国近代史,美术组成立后,专门邀请历史学家范文澜为大家作报告,并发给每人一本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第一分册。范文澜说:纪念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要完成这项任务,只有了解百年中国历史概况,才能明白每件作品在历史上所占地位。他还详尽为大家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多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主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特点。

艺术家们在探讨浮雕的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专门开放了一间大教室作为美术组工作室,以便让艺术家们能够更加集中、专注地进行设计。大家边讨论边设计,拟选虎门销烟、金田起义、甲午之战、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延安大生产、抗日游击战争和胜利渡长江十块浮雕。后经中央批复,去掉了甲午之战和延安大生产两块,保留了八块的规模。并在“胜利渡长江”浮雕的两侧,另增加两幅以“支援前线”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随后,美术组确定了每组浮雕的负责人选,各组由一位画家和一位雕塑家担任组长,并配备一至两位年轻雕塑家为助手。浮雕是画家、历史学家、雕刻家和石工艺人们集体创作的结晶。浮雕从设计到安装在碑体上,是一个复杂、细致的过程,其流程是:各设计小组根据主题要求学习了近代史、收集素材,用画稿确定情节组织和人物布置,并将画稿初稿交上级和美术界征求意见;讨论碑形和浮雕内容,并根据雕刻要求进行基本练习;依照碑形进行浮雕起稿,将画稿做成泥稿,以确定浮雕的高低,应有的光暗布置;将泥塑放大为碑上所需用的尺寸,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泥塑完成后,请工匠们将其翻成石膏,并根据翻成的石膏作品,雕为石刻,再安装到碑上。

1957年4月16日,新华社发布消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工地,12日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施工阶段——安装十面汉白玉浮雕。”

这十面汉白玉浮雕,安装在纪念碑碑座的四周。每一幅浮雕,都是由三块或两块汉白玉拼成的。每块汉白玉都有三吨多重,要把这些浮雕安稳地毫不损伤地安装起来,是一件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这些浮雕,是由我国雕塑专家们精心创作的。其中的八面历史浮雕,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史,表彰了英雄先烈们的光辉功绩。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硝烟)

历经6年,集全国力量同舟共济艰苦建造,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历史性的伟大作品,终于顺利落成。1958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杜修贤的摄影报道: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今天建成……

这座庄严巍峨的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的,碑基占地三千多平方公尺,碑身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是我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

今天,从建碑开始就在这里艰苦劳动的雕刻工人们,在十块大浮雕上面做完了最后一遍修饰。负责领导纪念碑美术设计的雕刻家刘开渠和纪念碑工地负责人贾国卿,今天仔细地检查了每块浮雕、栏杆等工程的质量。纪念碑每一项工程的质量都完全符合要求。每一块浮雕都很细洁光滑,没有什么细微的损伤。用花岗石铺成的月台地面和台阶,像玻璃板一样平整。在建碑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件工伤事故和刻坏过一块汉白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抗日游击战争)

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记者周定舫撰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这篇文章因被编入中学课本而广为流传,是介绍纪念碑的经典之作。文章在纪念碑刚刚落成并即将揭幕之际,向全国人民详细介绍了这座“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的神圣丰碑: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60年过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依旧是中国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最神圣的丰碑。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五条规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

第七条规定:国家建立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本文杂志丨新媒体编辑 王良镭)

第三篇:大跃进运动始末观后感

大跃进始末观后感

2020096119

大跃进始末这个视频向我们讲述了大跃进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我对大跃进运动的始末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大跃进产生的影响也有了一些认识。以下是我对大跃进运动的了解与感想。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大跃进运动发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例如提出“超英赶美”的奋斗目标。农业战线连续放出亩产万斤粮的“卫星”。还有全民大炼

钢铁等。

这样的运动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大跃进造成的饥荒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

然而我们应该以史明鉴,不能再重蹈覆辙,犯以前犯下的左倾错误。大跃进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发展经济方面我们得到的教训是,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是不可取的。只有尊重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尊重科学技术,靠先进的管理,才能高速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以上是我在看了大跃进始末这个视频的感想。

第四篇:《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党员心 祖国情---《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新中国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60年弹指一挥间,神州大地沧桑巨变,焕发勃勃生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回首60年前,新中国面对的是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局面,在世界经济“俱乐部”中,几乎听不见中国的声音。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生产倒退、交通破坏、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在这种情况下,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恢复国民经济的建设。1953年,党正式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并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开拓奋进。1992年党的十四大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之后,党中央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此后,借经济全球化这股东风,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而通过这个国际多边组织提供的宽松经贸环境,我国的对外开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内改革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个万吨水压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这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选择,而是在探索和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与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演进的结果。”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不仅让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还让中国与有着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成就。

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砥砺、焕发青春活力的共产党更加成熟坚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将更加从容自信。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积淀的宝贵经验,照亮更加光明的前程。

第五篇:反腐观后感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6月30日下午,我公司纪委组织集中观看了廉政警示片《守住第一次》和《“蚁贪”之祸》。片中案例展示了人物“在违纪违法过程中如何从“第一次”的”小贪“开始逐步走向”大贪“、从量变到质变的犯罪历史过程,提醒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和干部职工要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告诫,还提出了筑牢防”蚁“的有效方法。

《守住笫一次》,片中所列案例,件件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案例中的人物,虽然所在岗位不同,违纪违法手法不同,涉案金额大小不一,但最终都因无视党纪国法,胆大妄为,导致自己走上违法之路。片中案例警示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慎初,慎微,慎独,随时警示自己,守住底线,心静如水,锁住贪腐的缺口。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自身的廉政防线没有做好,从小贪最后到大贪,最后免不了烂脚。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保证自己清正廉洁不腐败是正确的,从而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树立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仅是对党和人民的负责,也是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建设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纪、国法和行业规章制度。法纪和规章制度是防止权力滥用、行为失范、道德越轨的基本约束,是规范管理、落实工作、促进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做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可以说是碰不得的“红线”和“高压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法纪范围内活动,绝不允许有超越法纪的特殊公民、特殊党员、特殊干部。谁忘记了这一点谁就会出问题,栽跟头,甚至葬送前程,锒铛入狱,这是教训,也是规律。因此,必须强化法纪意识,做到守法不越轨,守规不越矩,走好第一步、走好每一步。身为国企党员,应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说话办事对组织负责,自觉接受组织的管理和监督。总而言之,要以警示片案例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为戒,时刻提醒自己:只有守住第一次,走好每一步,不让贪欲生长,警钟长鸣,才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感到后悔。

教育题材片《蚁贪之祸》,故事讲述的内容平常且不起眼却让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心灵受到了一次巨大的震撼。为何一个职位”巨小“的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主任陈义栋、副主任钱祖伟能敛财几十万,一个京城”渺小“的会计卞忠随手就是2.2个亿,他们的职位小到随处可见,却也能贪过”猛虎“!据影片概述,他们的贪赃枉法是通过一种”蚂蚁搬家式“的方法进行敛财,虽然职位低,一次能贪得的数额不大,但是经过长年累月成千上万次的累积作案,金额也吓的惊人。从这不难看出,我们党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权利大小,只要心存邪念,谁都可能走向一条犯罪道路。因此,作为我们自己,更应该带好头做表率,时刻警钟长鸣、勿忘底线原则、禁踏红线深渊,一心为善、公道正派。警示片生动揭示了”蚁贪“的主要特征,深入挖掘了”蚁“何以成”贪“的深层次原因,初步提出了筑牢防”蚁“栅栏的有效方法,从而警醒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告诫,警示相关单位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蚁贪“的力度,铲除”蚁贪“之祸。

买总强调,做好企业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通过观看教育片,警示大家廉政从业,警钟长鸣。因此,我们应通过此次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进一步意识到:

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励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规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与不足,提高觉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慎重使用权力,严格遵章办事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警钟常敲,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

三、要注重加强个人自律意识的培养

要防腐拒变,自律是关键。个人的廉洁主要来自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现实生活中,诱惑种种,稍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行为出轨。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受身败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绝腐败,抵御腐败,唯有管住自己,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弃侥幸,实实在在的规范修身。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和落实

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坚持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保持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未雨绸缪,形成“不去为”的教育机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培养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风气和氛围,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形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也会遇到各种诱惑,我们应该牢记前车之鉴,提高自身修养,拒绝贪腐。因此,作为国企的每一名职工,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职工,都应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警示格言,心中恒念党的”全心全意这人民服务“宗旨,练好”廉洁自律"内功,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利益观,筑牢职位事业之堤、政治生命之堤、人生理想之堤;必须时刻警示自己:远离诱惑,洁身自好,如果不顾后果、不择手段地贪得无厌,就会丧失理智、失去节制,最终走向堕落和毁灭的深渊,即葬送个人的美好前程,还会成为人民之害、国家之祸。

网络财务部

2015年7月1日

下载档案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始末的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档案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始末的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腐片观后感

    观看了反腐教育片令人警省,发人深思,感触很深。段义和身为省部级高-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步步蜕变为谋私受贿、胆大妄为的犯罪分子,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给广大党员干部留下......

    反腐图片展观后感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图片观后感在本次宝钢举行的“青荷”反腐图片漫画展,让我们目睹展板上的图片资料,看到漫画上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权力关、金......

    反腐电影观后感

    《马向东、林福久》反腐电影观后感根据我公司党总支的统一安排,我公司组织副科以上干部观看了反腐倡廉电影,感想很多。通过观看《马向东、林福久》这部反腐电影,使我们详细的了......

    反腐观后感2

    看《刘贞坚腐败案件警示录》有感 矿集团公司专门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部集体观看《刘贞坚腐败案件警示录》警示教育片。通过观看警示教育 专题片,了解到党的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观后感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观后感 一次面对未来的抉择,两位伟人数度交锋,香港回归尘埃落定。这部纪录片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依次是钢铁碰撞、峰回路转和过渡风云。 1981年9月......

    《为了新中国,前进》观后感

    我心中的英雄 观《为了新中国,前进》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爱国电影《为了新中国,前进》,虽然事过一个多月了,但董存瑞手举炸药包的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挥......

    《为了新中国,前进》观后感

    我心中的英雄 观《为了新中国,前进》有感最近,我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爱国电影《为了新中国,前进》, 虽然事过一个多月了,但董存瑞手举炸药包的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 我的脑海中,挥......

    反腐观后感 熊(5篇)

    汉阳区晨光幼儿园 熊菲 反腐倡廉展览观后感 2011年3月12日下午,在区教育局的安排下,参观了《汉阳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我和所有参观的人感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