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时间:2019-05-13 10:3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第一篇: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以村庄整治为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XX年以来,我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及金华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注重特色,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年初,我市即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由市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明确目标,出台政策。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示范整治工程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施方案》、《特色农业以奖代补实施意见》等八个配套文件,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800元,力争实现5万农村劳动力转岗转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25%左右,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个以上,完成全市村庄的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人口达到100%,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的文明和谐共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落实措施,加大投入。一是以“五抓”为载体,促进新农村建设。“五抓”即以强工兴农为抓手,发展新产业;以劳动力培训为抓手,培育新农民;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建设新社区;以文化大市建设为抓手,营造新风尚;以村级民主管理为抓手,构建新机制,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在市财政比较困难,今年投入“三农”资金比去年新增4000万元,达到2.7亿元。

(四)认真部署,抓好落实。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省、金华市农村工作会议后,我市市委、市政府即决定专题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此次会议,我市市委常委全体到会,各镇乡(街道)的党委书记,镇乡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及,镇乡(街道)分管农业副镇乡长、副主任,农办主任,市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农口各局中层以上干部,省、金华市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以及全市646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是我市近十多年来的第一次。会议主题鲜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

1、举办中心组学习。4月28日,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我市举办了第二期中心组学习,听取金华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胡新民所作的新农村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会,并就《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深了全市各级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

2、大力举办来料加工培训班。由市妇联具体负责,我市对全市646个行政村开展了来料加工培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截止4月份已累计发放加工费6千多万元,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549名,有效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由市农办(城乡一体办)负责,于今年五月初举办了两期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今年村庄整治村和计划培育的全面小康示范村、省农村环境整治重点项目村的党支部书记。重点就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法规和今年村庄整治的业务工作等内容进行培训,并组织现场参观。通过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整治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引导发展农家乐休闲游。依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游,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旅游新亮点。我市在旅游资源方面有独特优势,芝堰农家游、马涧杨梅观光、诸葛古村游等都已初具规模。如我市黄店镇芝堰村是我市明清建筑最大集聚群,但一直没有得以开发。今年3月26日金华乡村游开游仪式即在我市黄店镇芝堰村举行之后,该村每日游人不断,五一期间更是创立游客新高,仅门票收入就达2万余元,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下步打算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下步我市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及金华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具体工作目标与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稳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一)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着力转移农民。通过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农民的有效转移,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同时,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鼓励劳务输出。

(二)做大规模特色,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根据市场要求,积极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完善特色农业以奖代补办法,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珍珠、杨梅、蛋鸭、养蜂、小萝卜等优势产业,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包装,培育一批品牌。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我市乡村的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调研与引导。通过精心组织策划,部门协作,努力创建品牌,推动农家乐发展,给农民带来实惠。

(四)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和人才强农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科研机构+企业+基地”的推广模式,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并创造条件建立研发中心。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努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广“百万农民信箱工程”,重点发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村经济人和购销大户注册,争取今年发展农民信箱1.3万户以上。继续办好“农民之家”服务窗口和《金色田野》等信息载体,拓展农业信息应用和服务领域。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重点是集镇建设。加强中心镇建设,在中心镇积极开展集体土地使用管理改革试点,探索以集体建设用

地使用权为合作条件,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开发。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下步将新建和续建女埠、梅江、游埠、赤溪、永昌、马涧等六处饮水工程,完成第二水源大峡口水库建设的前期工作,制订面上改水的奖励补助方案,实行水务一体化。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和“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积极探索黄土丘陵开发整治。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落实32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

(六)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认真落实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课本费、生活费实行补助。加快实施低收入家庭学生享受营养餐制度。加快推进中小学破旧房改造。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实施特派教师支教制度。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真抓好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通过送电影、送戏到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农村民间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进程。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按照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要求,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服务。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以大病医疗救助为主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七)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指导服务农村工作本领。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的要求,成立县乡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近期组织专门力量,就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调研。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另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继续帮扶贫困村,逐步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工作

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工作

(2006——2010年)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精神,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经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是着力实施“四大增收计划”,深入开展“三项话动”,认真抓好“九大推进工程”,着重建立“五大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以“百村示范、千村率先”、“四大增收计划”、“九大推进工程”为抓手,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的展开,促进全市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着力实施“四大增收计划”

l、以培育壮大30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计划。继续大力实施农业“35411”产业化经营带动战略,推动粮食、棉花、花生、瓜菜菌、花卉苗木中药材、木材加工、果品、生猪、禽类、草食动物十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条式开发,搞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十大主导产业实施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让全市50%以上的农民从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中获取更多的效益,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把十大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臵、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大力培育和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值超亿元、利

税超千万、带动农户超万户的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发展龙头企业集群。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农村经济先进乡镇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鼓励产销联营,发展和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十一五”期间,着力培养、发展重点龙头企业30家,建设400万亩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5:1。力争培植3—5家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十一五”未,力争初步实现粮食、棉花、花生、禽类、木材加工五大主导优势产业工业化生产,瓜菜菌、花卉苗木中药材、生猪、草食动物、林果五大新兴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格局。

2、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发展计划。强力推进“抓百区带万户创建畜牧大市”计划,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提高加工增值效益,增加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十一五”末,全市建成10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密集区,带动500个养殖小区发展,促进百万农民依靠畜牧业大幅增收,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让广大农民从过去单纯从农业生产中获取利益转变为从生产销售、加工等多环节中获得收益。3、100万亩高效农业开发计划。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搞好示范园区开发,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区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设优质农产品区域生产带。园区建设要突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坚持做到与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建设双配套,注重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高效农业大发展。重点建设一大批高效农业百亩示范园、千亩示范方和万亩示范区。“十一五”末,全市瓜果菌菜、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等年亩均收益增1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带动全市百万农民增收。

4、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计划。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认真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人才,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村能工巧匠队伍和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完善外出务工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外出务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积极引导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和从业,大力鼓励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利用各种优势招商引资,加快劳务经济的发展,让百万农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大幅增收之路。“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完成50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输出人数达到1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年均转移递增10万人,带动农民大幅增收。

(二)深入开展“三项活动”

1、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率先”活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筛选l30个村进行试点,1000个村率先启动。通过加强试点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实现“八个新”的目标要求,符合省定示范村标准。

2、深入开展“农民致富能手”争创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农民致富能手”评选表彰,对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推荐为“省级农民致富能手”人选;·达到.4万元以上的,授予“市级农民致富能手”称号; 达到3万元以上的,授予“县级农民致富能手”称号;达到2万元以上的,授予“乡级农民致富能手”称号; 达到1万元以上的,授予“村级农民致富能手”称号。对当选“致富能手‟ 的农民,要给予鼓励,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引导广大农民学先进、争致富、当能手,营造“鼓励.增收、踊跃致富”的良好社会环境。

3、深入开展“为农民办实事”活动。把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以实事聚民心、促和谐、促发展。(1)督促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2)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各级各部门每年为新农村建设办l件以上实事;各驻村工作队每年为所驻村办1件以上实事。(3)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办实事。(4)动员激励社会力量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凝聚各方面智慧,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踊跃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办好事。市四大班子领导成员联县挂点,县(市、区)四大班子领导成员联乡挂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片挂点。市直、县(市、区)享局委实行包村、包线推进。市、县、乡三级派驻新农村建设工作组,指导试点村建设。支持和鼓励市内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依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一个村结对帮扶。鼓励农村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建设家园;动·员本籍在外工作或创业的各类人士,鼓励他们参加结对帮扶,支持家乡建设。对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主动、作用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 励。

(三)认真抓好“九大推进工程‟‟

1、农村沼气(节能)工程。要继续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以“畜一沼一菜‟‟生态良性循环模式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沼气生态技术。要搞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搞好技术培训,搞好,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搞好“一池三改”,把发展沼气产业与开辟农村新能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村紧密结合起来,力求取得“一气带三料”(燃料、肥料、饲料)、“三料出五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五业出四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良好效果。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积极推广秸秆气化技术,逐步普及太阳能利用

技术。“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沼气用户达到30万户左右,惠及农民1 30万人以上。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水和重污染地区以及严重缺水地区50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3、农村交通路站运一体4J6.r_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 建设,到2010年,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507公里,村道里程达到3850公翠。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平原区60%的自然村通油路(水泥路),山区30%的自然村通油路(水泥路),试点村基本实现街街通。

4、农村电力及通i~_r-程。(1)电力工程。加强农村屯

网建设,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在户户通电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努力让广大农民不仅用上电,而且用好电。(2)通迅工程。继续÷实施广瘩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居民20户以上有条件的自然村通广播、有线电视。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无限市话下乡”\“信息村”、“三农信息网”、“电子农务”、“中原农业,信息网”、“村村通电话”、“手机乐万家”、“宽带进村”等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三电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为农民搭建隹息平台,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5、农民素质提升工程。(1)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每个县(市)重点办好一所骨干示范职业教育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培训。“十一五”期间,每个乡(镇)都要办好一所乡(镇)成人学校。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农业部门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劳动保障部门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苹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

业工人、三产服务者为主要目标,5年内培训农民100万人。(3)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科技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10年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科技文化大院,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计生、文化等基层网络资源,组建高标准、广内涵\.多功能的科技文化大院,在全市农村初步形成各类科技文化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村科技文化设施网络。

6、农村社会保障工程。(1)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加强乡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趴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证抚恤补助对象的补助标准随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步提高。(2)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6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要达到农业人口的70%以上,力争于2008年前在全市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7、农村基层组织保证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 动,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臵 形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强化农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推进村委会和其他村级组织的建设,严格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程序,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大力实施“双强”工程,加大培养选拔“双强‟‟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力度,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加强对农村后备人才的培养教育,继续实施农村党员

干部培训 “百千万‟‟工程,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市里每年直接培训20%的乡(镇)(含涉农办事处)党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指导县(市、区)每年培训20%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争取乏年丝迫l二遍久不断完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全@完成农村基层干部“十一五‟‟培训规划目标。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的激励机制,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观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村干部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配套、与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体制。

8、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1)加强文明村镇建设。积极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及信用乡镇、信用户和文明乡镇、文明户评比、“十佳农民标兵”评选等活动。移风易俗,做好殡葬改革工作。村内工业企业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搞好村庄绿化、农田绿化、道路绿化等,改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无破坏生态事件。(2)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优化村庄布局,组织指导好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规划建设“文明生态村”,(3)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十一五”期间,改造、扩建4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40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500个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o以下。积极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大力推进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优化农村人口结构。(4)加快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全面启动“百万农民健身工程”,改善农民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提高农民身体 ^L 素质。·

9、平安乡村建设工程。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广泛开展创建平安乡村活动,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村警务机制,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2010年农村平安建设率达到90%。全面 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维护民族团结,保持宗教领域的稳定。推广农村“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完善农村民调组织,建立及时有效的调处矛盾、化解纠纷、缓解压力和稳定情绪的良性工作机制,维护群众的切身利 益和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 创建活动,努力把每个农村社区都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健 康细胞。

(四)着重建立“五大工作机制”

l、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由党政一把手负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工作重„J点…精心指导,扎实推进,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并形成制度。市里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同时设臵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各县(市、区)是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主体,要设臵相应的机构,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机制,落实责任,明确任务,扎实推进,确保效果。

2、建立推进社会i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稳定增收机制。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围绕 当地主导产品或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项目扶持,不断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 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到2010年基本 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二 是推广“支部+协会‟‟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协会组织或产业链上,提高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壮大经纪人队伍,发挥经纪人在销售环节的积极作用,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农产品销售。四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培植专业户和专业村。通过实用技术培训、争创农民致富能手、开发“短子快”特色项目,促进家家有小康规划,户户有致富门路,80%以上的农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建立稳步增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继 续增加财政和社会支农的投入总量。各级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市、县两级安排财政专项,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调整整合现有涉农资金存量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市、县(市、区)财政每年要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列入预算,作为季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当地主导产品或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项目扶持,不断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到2010年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二是推广“支部+协会”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协会组织或产业链上,提高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壮大经纪人队伍,发挥经纪人在销售环节的积极作用,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农产品销售。四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培植专业户和专业村。通过实用技术培训、争创农民致富能手、开发“短干快‟‟特色项目,家有小康规划,户户有致富门路,80%以上的农

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建立稳步增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继

续增加财政和社会支农的投入总量。各级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本建设资金增量

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市、县两级安排财政专项,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调整整

合现有涉农资金存量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市、县(市、区)财政每年要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列入预算,作为重

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和补助资金。加强协调,整合各

方力量和支农资金,统筹支配使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各类

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要集约投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

危改扶贫、以工代赈以及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

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

保工程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农民群众受益一个。坚持财

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幸

1、、项目贴;息

等优惠政策,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招商引

资和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的力度,发挥农村社区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多渠道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

4、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评激励机制。新

农村建设,指导协调的责任在市,组织推进的责任在县(市、区),实施督促的责任在乡镇,落实建设的责任在村组。要

健全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制度,抓紧制定新农村建设标准、管理办法等文件及专项规划。建立新农村建设的考核机制,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纳入全市重点目标任务督查落

实考核体系,做到新农村建设项目化、各项工作指标化、层层分解责任化,加强监督检查和考评验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奖励先进。

5、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方参与机制。全

市各级党委、政府要精心部署,广泛动员,使新农村建设

冢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投身于新农

村建设中。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好思

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的浓厚氛围。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帮,建制度和市级单位部门抓建试点村制度,落实帮建任务,形成充满活力的帮扶竞争机制,促使各行各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市级各部门要

根据各自的职能,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部署,每年确定并组织一些有影响、有特色、有效力的具体行动,扎扎实实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以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

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机关要带

头行动,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浓

厚氛围,迅速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第三篇: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一、荥阳概况

荥阳市下辖*镇*乡*个街道办事处和*个风景区管委,***个行政村,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全国科普示范试点县(市)、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河南首批**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个扩权县市之一。XX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分别增长**.*%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第*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位居第***位。

二、农业和农村基本情况

荥阳是河南省的特色农业县市之一。全市农业人口**.*万,可耕地面积**万亩,其中平原区可耕地**万亩,另有可耕用黄河滩地**万亩,河阴石榴、万山冬桃、荥阳柿子等特色农产品名扬天下。近年来,我市瞄准建设现代农业、把荥阳建成郑州市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观光农业基地的总体目标,按照“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优质粮、林果、蔬菜、畜禽养殖等四大优势产业,培育优质农产品产业带,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力拉动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万亩优质粮、**万亩无公害复播露地蔬菜、*.*万亩日光温室蔬菜、*万亩河阴石榴、*万亩荥阳柿子、*.*万亩万山冬桃、*万亩脱毒红薯、*万亩小杂粮、**万亩经济作物及生猪存栏**.**万头、禽存栏***.*万只、牛存栏*.**万头、羊存栏**.**万只的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是“河南省畜牧强县(市)”。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到**家,带动生产基地**.**万亩、农户**.*万户。农产品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农业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总数达到**个,会员达*万余人,得到了农业部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XX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

目前,我市有***个行政村,****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现已全部实现村村通汽车、通电话。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高等级路面(包括沥青路、水泥路)。拥有省级卫生村*个,郑州市级卫生村*个,***个行政村建有集体卫生所(不含个体诊所)。现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所,在校农村中小学生*****人。**%乡镇建成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全市农村敬老院达到**所。民主法治示范村达到**个,其中省级*个,郑州市级*个。拥有民间业余文艺团体***个,**个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其中**个已经通过市级达标验收,另有**个行政村建有村级文化室。共有***个村党支部达到“五好”党支部标准。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具体做法:启动“试点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实施“六大行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试点示范、百村整治

在群众自愿、民主推荐、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全市确定**个行政村(约占全市总数的**%)作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其基本建成能辐射带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同时选择包括乡镇政府所在地在内***个行政村进行村容村貌、镇容镇貌的集中整治,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按照错茬推进的原则,我市拟在****—****年推进建设第二批**%的行政村;****—****年推进建设第三批**%的行政村;****—****年推进建设第四批**%的行政村。

2、六大行动

1)实施产业富民行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育优质粮、蔬菜、林果、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巩固建立优质粮、大葱、无公害蔬菜、河阴石榴、柿子、无公害生猪、蛋鸡、奶牛、食用菌、水产养殖等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标准化农业和创汇农业。高村乡官峪村依托扶贫项目带动,投资**万元建成温室大棚**座,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每年每棚收入都在*.*万元左右。今年该村准备再投入**多万新修一条道路,新建一个菌种室,再发展大棚**个,扩大食用菌种植面积****平方米,逐步将官峪建成荥阳市扶贫产业化开发基地。

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形式,发展订单农业或依托市场外销。像郑州博大面业限公司在市政府的积极扶持下,现已滚动发展成为年加工小麦近**万吨,年产系列挂面*万吨,总产值和年销售收入均超过*.*亿元,完成利税***万元,带动*.*万农户增收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今年公司将斥资*.*亿元建成**条挂面产品生产线,项目完成后将新增年产量**万吨,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就业,年消化优质小麦**万吨以上,利用订单带动**万农户增收,并可有力带动印刷、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发展壮大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离土致富。豫龙镇槐西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企业,该村工业园区目前已引进郑州光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郑州三和水工机械有限公司、郑州煤机综合配件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家,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其中投资****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家。城关乡李克寨村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全村现有各类企业**家,其中年营业收入在***万元以上的企业*家,建筑机械行业成为支撑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仅年上交税收***余万元,而且有力带动了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每天清晨成百上千的农民骑摩托车上班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景。广武镇桃花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托旅游资源,正积极组织农民规划建设以餐饮、休闲为主的“农家乐”,既完善了景区服务功能,方便了游客,又拓宽了农民就业创收渠道。

2)实施金色阳光行动,使更多支农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继续落实免除农业税、良种补贴、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种粮补贴及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全部免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作费;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全市****名五保户实行财政集中供养,在豫龙镇、环翠峪、高村三个乡镇开展农村低保户和住房困难户连片居住试点工作,其它各乡镇选择*个村开展集中居住试点工作。其中环翠峪首批安置**户双困户集中居住的“阳光新村”建设工程已于3月**日奠基,7月份这些双困户即可搬进由政府给他们建设的水、电、路、沼气齐全的新家。

3)实施家园建设行动,建设美好家园

一是搞好村庄规划。按照“村庄布局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协调一致、房屋建筑整齐新颖、基

础设施完善配套、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各类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生活方便舒适”的要求,8月底前完成村庄规划,并根据各村村庄规划,为群众免费提供*—*种户型建筑模式,供农民建房时参考。根据规划引导非城中村农民建造庭院式新居和改造旧居,城中村纳入市区统一规划,以建设农民社区和公寓楼为主建造农民新村。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电、通路(有条件的村实现自然村之间村村通油路)、通班车。广播电视、电信电话网络户用率达到**%。实施安全水工程,试点村自来水、方便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饮用水质量标准。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以上。城中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以上。

三是改善人居环境。清垃圾、清路障、清沟渠污水、清废弃房舍,实行规模养殖场与农民居舍科学分离,对垃圾进行集中转化处理,实施农田林网化、农户庭院园林化和田边、河边、路边、街边、宅边全方位绿化。试点村每年进行一次“村容村貌”整治评比活动,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XX年全部完成集中整治目标任务。

京城办事处曹李村突破常规发展模式,克服等靠要思想,大力进行城中村改造,垫资***万元,准备打通广武路、演武路和塔山路三条市区断头路,同时疏管道、清垃圾、改旱厕、绿街区,并组建了日常卫生清扫保洁队伍,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4)实施农民知识化行动,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加强守土生财技术培训。依托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站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等,使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达到**%以上。二是强化离土致富就业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使**%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每人掌握*—*项劳动技能。三是开辟多渠道的综合素质培训。发挥教育、扶贫、科技、妇联、工会、司法等部门的培训优势,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法律、道德、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培训。

5)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行动,塑造社会新风

以“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农户、文明村镇争创活动,提高农民道德素质。以移风易俗、新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倡导文明新风。建设村级文化大院和文体活动场所,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繁荣农村文体事业。王村镇西大村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大力倡导社会新风,以文明促和谐,以和谐带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村投资**多万元建成综合性文化大院,包括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图书馆、门球场、文艺礼堂等活动场地,组建了盘鼓队、舞狮队、门球队、戏迷协会等业余文化活动队伍,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村民精神面貌为之一变,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为发展经济创造了优良环境。该村规划中的工业园区尚未开工,已有多家企业明确表示了进驻意向。

6)实施强基固本行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

以选优配强“两委”班子、进行干部综合素质培训、开展农村党建“双联双增”活动为主要内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五好”村支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广武镇党委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做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着力点,目前,全镇**个行政村,“双强”干部已占**%以上,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更是发挥“双强”支部和高素质“两委”班子的重要作用,早动员、快动手、细规划、实行动。该镇董庄村做为我市依靠调整种植业结构带动农民致富的典型,新的农业发展规划已经出来,该村还要继续扩大蔬菜面积,引进推广高效益的精细蔬菜,扩建蔬菜市场,使全村**%以上的农户通过种菜、销菜走上致富道路。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丁福浩、市长杨福平任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家局委行政正职和**个乡镇党政正职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均成立相应机构,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力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抓农业的副市长李文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荥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及《荥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暨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的通知》,并于3月*日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2、实施四大班子领导联点、市乡干部包村制度

为动员、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市委决定,市、乡两级抽调***名干部分包试点村和整治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人力支援。首先,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联系第一批**个试点村,帮助试点村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困难,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包村单位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其次,组织全市***个市直和乡镇单位分包**个试点村和***个整治村,要求分包单位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所包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全方位支持。每个包村单位必须抽调一名副科级领导、两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到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工作规划,理清工作思路,选好工作重点,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积极帮助所驻村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以组织部门、市委督查室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为主体,全面加强对分包单位、驻村工作队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严格考评奖惩,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培养、锻炼、考察干部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分包单位、驻村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大投入

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要求,我们将逐年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市财政今年将投入捆绑资金****万元以上,用于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资金投入额以后将逐年增加。各职能部门向上级争取的“三农”项目资金,如沼气、村村通工程、安全水、扶贫、卫生等项目,要优先投入到试点村。XX年市财政还将安排****万元,全部免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作费;安排***万元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安排****万元在市区建设“幸福家园”,对全市****名五保户实行财政集中供养,同时开展低保户和住房困难户连片居住试点工作。

4、科学管理

为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有章、有法、有效进行,我们首先在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立发展规划组、产业发展组、基础设施建设组、文明村镇创建组、农民培训组、村容村貌整治组、社会保障组、基层组织建设组等*个组织机构。发展规划组依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制度,结合我市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将于今年8月底率先完成试点村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再科学编制《荥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产业发展组按照建设现代农业、把荥阳建成郑州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观光农业基地的总体目标,领导部署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组以村容村貌整治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载体,加快路、水、电、气、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农民培训组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

就业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力度,培训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文明村镇创建组以文明村户创建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繁荣农村文化和体育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村容村貌整治组以普及农村户用沼气为突破口,带动农村改院、改水、改厕、改圈,美化人居环境;组织卫生村镇创建工作,加强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社会保障组负责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农村特困户大病救助工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农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基层组织建设组负责建立坚强有力的农村“两委”班子,巩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动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其次,我们依据职责对各成员单位进行分组和整合,每个组确定一个组长单位,统一协调本组业务工作。再次,从相关成员单位中抽调*名干部进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分包负责与各组的协调、督查、催办、宣传等工作。最后各个小组对乡镇、各乡镇再对试点村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这样从市到村初步建立起层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四级科学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真正惠及百姓。

第四篇:XX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市大力推进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2005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超过*000亿元,经济总量中“四分天下有其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000元,位居**省前列。

一、推进“三个集中”: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三个集中”,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开发,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我们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凸显外向、高效、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特色,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达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全市已形成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等“一个体系、八大片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8%。在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三个突出 ”,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已提高到58.5%,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8.5%。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推出的30个农业园区项目吸引投资21亿元,其中外资13亿元。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高收益领域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了朝阳集团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集中效果明显,2004年江阴华西、宜兴西太湖、阳山万亩水蜜桃、唯琼生态农庄等17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园区新增农业收益5077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推进乡镇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集聚,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在推进工业集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着力提升发展水平。一是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全市已形成江阴新材料、宜兴环保、新区电子信息、惠山汽车零部件、锡山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引导农村企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对进入集中区的企业设置技术含量、投资强度等“门槛”,低于规定标准的项目不直接供地,一律进标准厂房。三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防止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园区。全市乡镇工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农村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4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50万元,集中区的工业产出已占全市乡镇工业的67%。

引领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集中,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整合小城镇和自然村,重点抓好户数较少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自然村落等五类村落的撤并。全市乡镇总数已从83个减少到59个,撤并自然村196个。在村镇撤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农民,先安置后拆迁;科学规划建设,集中成片开发了公共设施齐全、社会事业配套、环境绿化美化的农民新社区,入住农民普遍比较满意,每个农民占用的宅基地也从100平方米降为30平方米,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江阴新桥镇已有50%的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土地2925亩。在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江阴华西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领其合并的13个村组建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公司,共同建设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推进“三大组织”建设:拓展农村生产关系的新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迫切需要发展与经济市场化、利益多元化相适应的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我们推进“三大组织”建设,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两翼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

随着村委改居委、农民变市民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集体资产如何做到产权明晰、有效运行、监管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履行生产服务、资产积累、资源开发等职能,通过建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落本文来源于网络站实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有效维护了村民的权益,调动了村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全国较早组建的黄巷镇陈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04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50万元,每个股民平均分红2001元。目前,全市已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74个,净资产26亿元,持股人数24.8万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已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载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随着“三个集中”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收益稳定增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建浮动分配型、固定分配型、混合分配型三种类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土地既成为农民生存的“护身符”、致富的“摇钱树”,又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牢固纽带。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社92家,参与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农民达78.6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36.5%。

随着农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正确处理低效益与高风险的矛盾,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们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按照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利润的指导思想,坚持用工业化的方法、市场化的机制,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组建标准上,坚持“四有”,即有健全的合作制度,规范化运作;有合作的手段,具备资金、技术等经营要素;有较大的合作规模,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有明显的合作效益,能促进农民增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既有松散型的,也有紧密型的;既有生产服务型的,也有产、加、销一体型的。目前,全市已建成112个“四有”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推进“三大保障”建设:形成富民安民的新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富民安民。为此,我们着力完善富民安民的支撑体系,努力构建和谐宜人的新农村。

大力完善创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制度,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税收制度,落实了自主创业奖励、异地务农补贴、公益岗位补贴、小额创业贷款、职业介绍补贴、搬迁企业补贴等政策。二是拓宽农民转移就业的门路,重点抓好“六个一批”:新老企业吸纳一批、发展三产容纳一批、自主创业鼓励一批、异地务工转移一批、搬迁企业带走一批、购买岗位安置一批。三是提高农民创业就业的技能,建设培训基地,完善培训机制,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今年全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万人,青壮年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65%。

积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推行“五保一奖”制度。积极推进“社保”,加快扩大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新办企业一律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全市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到33.2万人。全面实施“地保”,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本文来源于网络站活保障,纳入保障体系的农民已达36万人。加快建立“ 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办法,解决单纯务农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老年农民参保后个人不再缴费,直接按月领取养老金,全市已有40万老年农民享受这一福祉。继续完善“医保”,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两级财政资助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标准已达到每人每年30元以上。不断提高“低保”,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已提高到每月150元,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只生育一个孩子、年满50周岁的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奖励50元。同时,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建立农村救助基金,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对,帮助因病因灾致贫农户脱贫致富。

着力加强农村生态体系建设。实施“绿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绿化造林力度,突出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建设,农村森林覆盖率提高为21%。实施村镇净化工程,突出农村水、大气环境整治,建设“地绿、天蓝、水清、居佳” 的新江南人家。滨湖区将生态环境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太湖生态防护林、都市特色林、休闲观光林等六个农村造林绿化建设重点,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

回顾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我们体会到

首先,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建设新农村问题。在**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目前农业仅占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的2.2%,但“小比例却是大问题”。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看,难点在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从“三农”的地位作用看,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农村是最广阔的地域,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从现实条件看,**人均GDP达到6400美元,完全有可能做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此,我们把推进农村建设作为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同时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村调整优化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对万户农民实施扶贫帮困工程的若干意见》、《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加快实施农村 “三个集中”的意见》、《加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的意见》五个文件,全面加强“三农”工作。

第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我们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友好的新面貌、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了2005年、2007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的阶段目标,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覆盖全市的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包括九个分区规划和农村城镇空间结构体系、现代产业布局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人居生态环境体系等专项规划,勾画了**新农村建设的蓝图。

第三,要坚持用统筹办法,系统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兴农之路不在农”,必须“跳出三农解决三农”,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用城乡统筹的办法建设新农村。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富民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五个体系建设。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在城乡同步推进了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公路建设实现所有乡镇的车辆30分钟驶上高速公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5.2%。在工农统筹方面,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篇文章一起做,一方面,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推动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第五篇: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月日-日,我带领州政府办、州农办、州扶贫开发办、州农业局、州水利局、州建设局、州交通局、州林业局、州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到长沙市和江西省赣州市专题考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长沙、赣州两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长沙市浏阳县、长沙县和赣州市信丰县、龙南县的多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收集了两市建设新农村相关资料。所到之处,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两市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一、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作法

通过考察发现,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深入人心,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长沙市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赣州市的“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都初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广泛发动,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长沙市组织万名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政策,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印制了万张新农村建设年画,编印了《新农村建设读本》和《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摄制了新农村建设专题片,编排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春暖红土地”系列节目,举办了“新赣州、新农村、新家园”摄影大赛,营造了浓烈的宣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赣州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组建村民理事会,让农民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同时,注意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路)、“空心房”改造等一系列事务中,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点面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长沙市结合实际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从××年起,对全市个左右行政村,按照“三改三整一分离(即改电、改水、改厕,整修乡村公路、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和实行人畜分离),建设长沙新农村”的要求,进行整治。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其中用年时间,建设个左右“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班子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年后再扩大示范范围,分期分批推进。以“百村示范”,带动“千村整治”,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实行“四步走”,第一步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三清三改”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把搞好村庄规划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作来抓。第二步是在集中整治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基础上,堵疏结合,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第三步是在“三清三改”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在村庄整治改造中,该市探索和总结出五种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实践效果非常好。第四步是抓点连线扩面,适时开展了文明路创建活动,用点线面结合的办法形成了一批交通沿线新农村示范村落,使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目前,该市已完成个小城镇个行政村总计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完成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抓紧实施;“空心房”改造面积达平方米,腾出老宅基地亩,垦复耕地万亩,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万处,完成村庄改水个,改厕万座,受益人口达多万人;建立各级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个,发展会员万名,联结农户万户;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农民万人。

(三)强化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赣州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即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该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首先是在组织机构上,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主管理。其次是在方式方法上,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如在改路中,一些地方通过理事会发动群众先清理路障、整好路基,再由政

下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遵照**指示,元月18日至21日,我们赴***市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除了听取市里及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外,我们实地考察了陈场、三伏潭、张沟、沙嘴等四个......

    关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遵照**指示,元月18日至21日,我们赴***市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除了听取市里及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外,我们实地考察了陈场、三伏潭、张沟、沙嘴等四个......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