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郭敬明作品论其写作风格对时下青少年的影响

时间:2019-05-13 10:0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郭敬明作品论其写作风格对时下青少年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郭敬明作品论其写作风格对时下青少年的影响》。

第一篇:观郭敬明作品论其写作风格对时下青少年的影响

观郭敬明作品论其写作风格对时下青少年的影响

摘要:回首郭敬明成名之路,以其广为人知的一些代表作品作为对象进行浅显粗鄙的文本分析,探讨郭敬明华丽清秀而又沉郁颓丧的文风对时下处于豆蔻好年华的青少年们在遣词造句上、写作行文上、人生态度甚至思想观念上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郭敬明;写作风格;青少年;影响

想来,郭敬明的成名之路是如此必然而又偶然,如此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看到《萌芽》①杂志上刊登的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 ②的通知,郭敬明以一篇题目为《剧本》的文章顺利通过初赛、进入决赛并最终获得一等奖,而后又参加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再次获得一等奖,2002年第十期《萌芽》杂志发表其短篇小说《幻城》引起轰动,令他开始成为文坛新星而备受瞩目。随着《爱与痛的边缘》、《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1995-2005夏至未至》、《岛》系列、《最小说》、《悲伤逆流成河》、《N世界》、《小时代1.0折纸时代》、《小时代2.0虚铜时代》、《小时代3.0刺金时代》等作品的问世及良好销量,郭敬明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不折不扣的学生富翁和“天才”少年作家。正如曹文轩③所讲:“《幻城》用的是一种高贵、郑重的腔调,绝无半点油腔滑调。”“能写出这篇作品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岁数不大的人儿。”“读到《幻城》终于有了一种安慰。” [1]另外,王宏图④也指出:“《幻城》不失为一部天才之作。” [2]

调查报告显示,80%以上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如今仍然深受或者曾经受过郭敬明文字风格的影响,甚至自己在写作行文的时候也不自觉地或是故意地去模仿这种风格。说起来如此玄乎,那么郭敬明这个80后的实力作家笔下的文字到底是何种风格呢?且听我细细慢慢道来,仅仅凭借曾经对郭敬明文字的痴迷和反复阅读,在此浅显地分析一下。

总的来讲,郭敬明的文字,无论是成熟简练、细致敏感抑或华丽哀伤,有一

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其特点尤其体现在写景、对人物的刻画、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喻手法的运用以及对社会的看法这几个方面。郭敬明的文风比较沉郁甚至颓丧,文笔清丽,言简意赅,语言唯美、华丽、飘逸、空灵。

首先,郭敬明善于对环境进行细致的描写,文笔细腻地渲染出宁静致远、没有世俗喧嚣的气氛,给人很强烈的画面感,像无声的影片,发人深思。正如在《夏至未至》中他对上海的描写:

“上海,怎么听怎么没有真实感。那完全就是一个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弥漫着霓虹灯和飞扬的裙角。倒是想看一看那些老旧的弄堂,正午的日光从各个角度切割着世界的明暗,斑驳而潮湿的弄堂墙壁,打着铃喧嚣而过的三轮车,黄昏的时候有鸽子从老旧的屋顶上腾空而起。这一切所散发出来的甜腻的世俗生活的香味曾经出现在梦境里,像是微微发热的刚刚出炉的糖果。”[3]

其次,郭敬明所有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文字都有一个通性——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种例子在《夏至未至》中频频出现,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颇具代表性的一段:

“傅小司接过丢过来的枕头,微微地笑着,可是笑容就这么渐渐地弱了下去,脸上的表情一秒一秒变着幅度,最后变成一张微微忧伤的脸。他把枕头顺势抱在胸前,两只脚缩到椅子上去,抱着膝盖,把下巴放到屈起来的膝盖上,这些动作缓慢地发生,像是自然流畅的剪辑,最后成型,定格为一张望着窗外面无表情的脸。”[4]

第三,郭敬明是一个细腻的写手,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他细腻新鲜的笔法下展露无遗。下面,我们一起去透视郭敬明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

“齐铭看着她额头上和脸上的伤,心里像是打翻了水杯。那些水漫过心脏,漫过胸膛,漫向每一个身体里的低处,积成水柱,倒映出细小的痛来。”[5]

第四,郭敬明的联想能力很强,因此他的比喻都非常精辟生动、特别而唯美。这一点在《幻城》里尤为突出。

“他笑了,像是所有的冰都融化开来,笑容如水一样在他脸上徐徐散开。”[6] “当天晚上,我坐在屋顶上面,那天晚上的星光特别好,那些破碎的星光如同蝴蝶如同杨花一样缓缓飘落在我的肩膀上面。”[7]

最后,郭敬明的作品处处可见他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批判。

“谁都知道美术学院这样的地方,就像一座专门为钞票修建的焚尸炉,每一年都有无数的家长用车运来成捆成捆的钞票,然后推进熊熊的火焰里,整个学院上空都是这样红色的火舌和乌烟瘴气的尘埃。每年的奖学金对于这样的火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一杯水洒进去,‘滋滋滋’就化成了白气。”[8]

郭敬明这样的文字风格,对于思想意识还不算稳定的青少年到底有何利弊影响呢?

其实曾经作为郭敬明粉丝的一员,稍微成熟之后的我如今对他的文字有了更客观的看法。没有人能否认郭敬明在遣词造句上的极高造诣,诸如其作品中随处可见的精炼字、简洁句子、华丽辞藻、唯美比喻。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没有广博的文学见闻,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他如何写得出这样的作品?调查中发现,痴迷于郭敬明文字的青少年大体有两类:一是欣赏他的炼字能力,一是沉溺于他的忧郁文风,而前者占多数。这说明了,青少年在接受郭敬明文字的时候,首先是希望在其华美文字里得到陶冶进而提高自身能力的,其次因为处在单纯的年纪的天真气息导致不自觉地喜欢上郭敬明文字的悲情,融入情节去感受一切。青少年在写作行文的时候,教师们通常要求立意积极、选材得当、结构完整即可,对文字是否精炼、辞藻华丽与否、修辞手法运用情况等要求不高。就个人观点而言,青少年在写作时用更精炼的文字、足够华丽的辞藻和恰当的修辞手法要求自己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遣词造句是高能力的表现,能够写得出华丽风格的文字,在炼字成文上能够有独到新颖的构思,如果一个青少年拥有这样的能力,怎么会连时下教师们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因此,在我看来,能够把文字写得如郭敬明作品般的华丽有文采,是对写作水平的一大提高。调查显示,大多数表示自己受过郭敬明文字风格影响的青少年在提及这件事的时候,大多的态度是正面积

极的,认为郭敬明华丽有文采的文字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与了他们写作能力上的提高,对于写作行文的炼字技巧、选词得当与否、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全篇语言美的布置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正面影响。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郭敬明的文字的确大多是悲伤沉郁甚至稍显颓丧的风格,很多时候读来,都让人内心很压抑甚至融入作品之后忍不住泪流满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青少年在迷惘时期的心理负担,沉浸在自以为是的悲伤里面自怜,不愿意大胆地与外界交流沟通,增加了自闭和抑郁情况的发生。久而久之,青少年们思想观念上会变得悲观,人生态度变得消极起来,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假使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一直沉溺在郭敬明文字中营造的悲伤里面不能自拔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如果青少年在偶尔沉浸悲伤去感受不一样的情感的时候,能够分清楚文字里外的不同,能够有效地区别开现实与文字,就能够使自己在感受之余获得更丰富的精神情感体验。这一切如何发展,其实是靠青少年这个内因自身控制的,此时郭敬明颓丧的文字如同外界环境,只是会影响事物发展的外因而已。

综上所述,我认为郭敬明的确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他的文字也给时下文坛注入了一股独特的鲜活的不可代替的生命力。青少年们在其写作文风的影响下写作能力有明显提高,对于辞藻华丽的文学作品也有了更好的赏析能力,自己在写作行文的时候也更加有深度和语言美。但愿如今仍然单纯天真的青少年们能够在郭敬明的文字世界里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为自身发展奠基,同时尽量减少其压抑文风对自身思想心态的不利影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注释:① 创刊于1956年7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至今已走过了50多年的辉煌历程。目前《萌芽》发行量已达50万份,是对中国青年深具影响力的一本原创文学杂志。1999年,萌芽联合13所著名高校合办中国权威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大赛发掘出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文化偶像,《萌芽》因而被誉为“80后偶像摇篮”。②新概念作文大赛是萌芽杂志社举办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文大赛。大赛的理念为:“新思维”——创造性、发散型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提倡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③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④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比较文学学会理事。1989年7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10月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获得第二个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除教学科研外,还在《莽原》、《时代文学》、《文学世界》、《当代小说》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衣锦还乡》、《我拥抱了你》、《这一个夏天》、《青灰色的火焰》等近10万字;第一部长篇小说《Sweetheart,谁敲错了门?》于2006年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风华正茂》于200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1] 语出曹文轩为《幻城》作的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 语出“2003年3月27日下午在上海大学举行的,“《幻城》研讨会暨春风社买断郭敬明大学期间著作首发权新闻发布会”上王宏图的讲话。

[3]《夏至未至》之Chapter.05 1998 夏天·柢步·艳阳天

[4] 《夏至未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

[5] 《悲伤逆流成河》,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6] 《幻城》,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7] 《幻城》,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8] 《小时代1.0折纸时代》,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9] 《猜火车》,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1月第1次印刷。

[10] 《痴鸟》,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11] 《春末夏初》,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第二篇: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顺德大良实验中学2006年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集

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高二(3)班 鲁嘉欣 陈曦 冼为等

指导教师 徐东皓

一、问题的提出

韩寒、郭敬明,两人同样问鼎过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两人同样成为了当代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两人同样在当代校园文学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两人同样是时下青少年竞相崇拜的“偶像派人物”。正所谓“异中求同,同中取异”,究竟韩寒与郭敬明两者的写作风格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小组决定缩小研究范围,以韩寒的《三重门》和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这两部题材同为描写校园生活的小说为切入点进行探讨。那韩寒和郭敬明的文章语言各有什么特点?两人在对人物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为此,我们小组成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

二、研究的目的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韩寒的《三重门》和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的内容及文化内涵作一个系统的分析,从而重新客观地认识韩寒和郭敬明两人的写作特点和写作风格。

三、研究的内容

1.了解韩寒、郭敬明本人。

2.从两部小说中的环境、动作、心理活动和他们对中国教育的看法等方面的描写进行分析,并着手于语言运用的特点。

3. 根据上一步所得的部分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比较分析。4. 得出两人所属的写作风格的结论。

四、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1.带着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借助小说原著、相关书籍和互联网)。2.将原著精读,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3.进行分析。4.写论文。

五、正文

关于两人

80年代的上海,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小孩在五岁时就被父亲逼着读《尚书》,背《论语》、《左传》,有了这样的基础,他小学时的语文成绩就出奇的好。

由于小学时被视为“掌上明珠”,以致于在初中时他放松了学习,不快乐地混着日子,语文成绩也滑到了中游地带。但那时,他已开始发表文章。

高中时,他以体育特招生的身份进入了市重点。在此期间,他获得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使他的文学才华浮出了水面,并以一本《三重门》轰动了全国。

作为一名学生,他的成绩单上挂着七盏红灯,结果毫无疑问是留级。留级后的一年,依然是七盏红灯高高挂。但他依然走他自己的文学之路,对于他和他的作品,每个人褒贬不一。

他,就是现在效力于上海大众333车队的职业车手——韩寒。

另一个生长在同一个大城市的孩子,小时候过着平凡的生活,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

他是个喜欢打羽毛球的活泼的孩子,喜欢穿风衣行走在长满香樟树的校园的沉静的孩子,有着明亮的笑容、深黑的瞳仁以及看不见的忧伤。在高中生活中,他的成绩优异,各科的成绩都很平均,高中期间,他获得第三、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但在高三分科时,他毅然选择了理科。

顺德大良实验中学2006年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集

盖,把下巴放到屈起来的膝盖上,这些动作缓慢地发生,像是自然流畅的剪辑,最后成型,定格为一张望着窗外面无表情的脸。

——《夏至未至》

此时,情节已发展至陆之昂留学日本,立夏与傅小司无意中谈及陆之昂。此段前的情感基调是很调皮轻松的——傅小司开玩笑似地取笑立夏。但是到了此段后,情况发生了转变——立夏提起了那个伤痕累累的陆之昂。郭敬明到底是如何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衔接得如此自然?

首先,郭敬明用“渐渐地弱了下去”“一秒一秒地变着幅度”来把前面轻松的氛围过渡到这种稍显尴尬的场面。抱住枕头,把脚缩到椅子上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做的。但因为上文情感的过渡,以让这些动作沾染上了令人揪心的分子,以致接下来“抱着膝盖,把下巴放到屈起来的膝盖上”这些本来就颇郁闷的动作更加郁闷。而在郭敬明让傅小司的下巴埋进枕头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心也像埋进了属于他们的碎玻璃般的回忆中一样,血肉模糊。

在这里,傅小司的那种不自觉的忧伤在郭敬明寥寥几笔后已经表露无遗。郭敬明就是用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来诠释那个身心疲惫宁静忧伤的傅小司。此时此刻,在傅小司脑中浮现的是关于陆之昂的一切一切。而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又一次汇聚在这段文字中。

从微笑到面无表情,这一连串的动作中,郭敬明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动作外的其他的东西。这一点,正是郭敬明的文字中的精华之一。

纵观韩寒的文字,以议论居多。在这些文字当中,动作描写的部分往往是隐藏在层层议论批判的包围中,扑朔迷离。接下来这段就是我们拨开大段议论的层层包围找出来的“韩寒式”动作描写: 此时Susan旁座吃入佳境,动几下身子,一股粉尘平地升起。林雨翔闻到这个,觉得此味只应地狱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突然一个喷嚏卡在喉咙里欲打不出,只好抛下相见恨晚的食品和Susan,侧过身去专心酝酿这个嚏。偏偏吸入的粉不多不少,恰是刚够生成一个嚏而不够打出这个喷嚏的量,可见中庸不是什么好东西。雨翔屏住气息微张嘴巴,颈往后伸舌往前吐,用影视圈的话说这叫“摆pose”,企图诱出这个嚏。然而世事无常,方才要打嚏的感觉突然全部消失,那嚏被惋惜地扼杀在襁褓之中。

——《三重门》

韩寒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幽默讽刺一下,就像在这段中,韩寒形容完那个嚏的量,得出一个结论“中庸不是什么好东西”。能将中庸与那个令人欲罢不能的嚏联系起来,这种思维的确非同一般。然而韩寒在议论批判之余,也不忘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更进一步的刻画。

在这里,韩寒运用了“欲打不出”、“酝酿”甚至“颈往后伸舌往前吐”来描绘这个无比真实的场景。“欲打不出”到底是怎么一个感觉,韩寒在此提及了“中庸”。中庸,即是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的态度。韩寒用在此处,是为了借中庸这种略带贬义的心态来刻画那种欲打不出、横竖不得的打喷嚏的痛苦。打喷嚏欲打不出的难过经历每个人都尝试过,而韩寒就是如此将这种司空见惯的动作巧妙地隐藏在对中庸这一带有贬义色彩的议论批判当中。

韩寒形容那股味道的时候,运用了他独特的方式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化作“此味只应地狱有,人间难得几回尝”。这种句子在韩寒的作品中如百年老屋的灰尘一样随处可见。这就是韩寒文字的诙谐。

韩寒完美地利用了林雨翔的这个喷嚏批判议论了一回,林雨翔的尴尬处境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韩寒的文字中完全察觉不到像郭敬明描绘的唯美画面那样的成分。可见,在动作刻画方面,郭敬明追求的是画面感,而韩寒追求的是动作的真实性,是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之三——郭敬明与韩寒笔下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作为人物描写的细节之一,心理活动描写在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和韩寒的《三重门》当中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有人说,《夏至未至》是一幅画;也有人说《夏至未至》是一首诗,我觉得

顺德大良实验中学2006年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集

浅川一中不愧是一流的学校啊。

是啊,你看别的学校的孩子,这么早就放假回家玩,心都玩野了。是啊,真作孽。

——Chapter.05 1998夏至·柢步·艳阳天

这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却代表了每位学生的心声:不想补课,但不得不补。即使这样,他们依然服从,并且认真地去对待学习。这就是一种心态的问题。郭敬明在文中既对中国教育进行了适当的并不过分的批评,也道出了书中主角的心声。因此也就出现了上文所说的朦胧的效果。

《夏至未至》中的点点滴滴,都有着郭敬明的影子,我们也看到了郭敬明所走过的路。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他,当然有着与广大学生相同的心理——对中国教育又爱又恨。

与郭敬明的含糊表达不同,韩寒更喜欢直截了当的方式:

回房和林父商量补课事宜。林母坚信儿子服用了她托买的益智药品,定会慧心大增,加一个家教的润色,十拿九稳可以进好学校。

林父高论说最好挑一个贯通语数外的老师,一齐补,一来便宜一些,二来可以让儿子有个可依靠的心理,家庭教师永远只有一个的话,学生会由专一到专心,挑老师像结婚挑配偶,不能多多益善,要认定一个。学光那老师的知识。毛泽东有教诲——守住一个,吃掉一个!发表完后得意地笑。

林母表示反对,因为一个老师学通三门课,那他就好比市面上三合一的洗发膏,功能俱全而全不到家。

林父咬文嚼字说既然是学通,当然是全部都是最一流的了。

在这点上两人勉强达成共识。下一步是具体的联系问题。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妓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妓女厉害多了。妓女赚钱,是因为妓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因为家教这么伟大,吸引得许多渺小的人都来参加到这个行列,所以泥砂俱下,好坏叵测。

——《三重门》

文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韩寒对中国教育存在的漏洞有着强烈的不满。将“一个老师学通三门课”比作“三合一的洗发膏”,由此可见,韩寒对这类教师并无好感。再往下看,韩寒竟然拿教师与妓女进行对比,教师在韩寒心中地位之低,由此可见一斑。

韩寒,一个应试教育的叛逆者,他将自己所有的意志都灌输到了《三重门》中。因此读者在人物林雨翔身上也读到了韩寒的过去——对教育的反抗、拒绝和批评。韩寒宛如在借助林雨翔之口向世界抱怨自己对中国教育的极度不满。

郭敬明,一个已经走进大学校园的青年,他的今天离不开中国教育。韩寒,一个热衷于写作、赛车的青年,他的今天同样离不开中国教育。

一个是教育的宠儿,一个是教育的异端。就是因为这样,造就了郭敬明对中国教育的爱恨交加,韩寒对中国教育的强烈反抗,同时也造就了两人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

经过以上四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发现韩寒与郭敬明的写作风格是大相径庭的。韩寒的文章叛逆,他大胆,他勇于在自己的文章中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这也体现了他“字字不忘扎刀,句句不忘讽刺”的语言特点。而且,他善于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去反映被别人否定的观点。而郭敬明的文章带给我们的是心灵上的感觉,他尽量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在他的文章中,每一个文字都是经过他精心筛选的,他只允许美丽而又伤感的词语出现在他的文章中。文章中的世界没有善恶,没有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有的只是青春独有的躁动、青春独有的色彩。

六、研究体会

由于我们在假期里都是各顾各的,以至于我们必须将几乎所有的工作推迟到开学之后。不知不觉紧紧张张忙忙碌碌的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个月里,有太多成功的笑容,太多失败的泪水,

下载观郭敬明作品论其写作风格对时下青少年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郭敬明作品论其写作风格对时下青少年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