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认为新农村建设三五年就可以搞好,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的整齐美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而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社区建设、新经济组织建设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2、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存在“有钱才办事”的错误认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3、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经济的承受压力加大。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各地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上当地农民收入还不是很高,而建设进度又不能耽误,就只能动员群众加大投入加快进度,这就相对地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经济的承受压力也就无形地加大了。
4、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在广大农村,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守旧封闭,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大部分农民没有自己的致富产业,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的农民把赌博当娱乐,在农村已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一些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对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1、要树立长期奋斗,打持久战的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的历史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长期奋斗,打持久战的思想,切实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突出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统筹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渐缩小和消除城乡差距,严格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市委“五新一好”的要求,统筹兼顾,立足长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2、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广泛宣传。把中央、省、市、县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进一步的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总体目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消除等、靠、要依赖思想,从而使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是尊重农民的主体性。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做起,确保农民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财产权利,不断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需求,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使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3、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我们可以在下面八个方面下功夫:集中用活政府配套资金;动员带活农民自筹资金;捆绑整活支农项目资金;统筹盘活部门帮扶资金;多措调活企业帮扶资金;荣誉激活社会捐赠资金;股份引活产业发展资金;分类搅活集体盈余资金。
4、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民主管理和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集中力量切实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重点要开展好支柱产业的科技培训,要认真实施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同时,我们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着重解决村民对村组事务的参与程度不高,“一事一议”推行困难等问题,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和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增加健康娱乐项目,减少赌博的发生,减轻封建迷信的盛行。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的根本性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是长达半个世纪城乡发展不平衡积累的结果,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顺应国家新的发展阶段需求,党中央于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旧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需要通过高产高效、优化经营等手段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二)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生活垃圾的处理、乡村道路的整治、安全用水等问题内容。
(三)扩大公益,促进和谐。主要是解决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和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保障问题。
(四)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基本成效
早在1929年,河北定县在晏阳初博士带领下进行了当时闻名世界的“乡村建设实验”,其经验称为“定县模式”,这是我国最早的新农村建设尝试。1949年以后,我国的农村建设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自发探索成果。如实施“以工投农、以工办农、以工扶农、以工带农”计划,1960年代就成为“全国典型”,富裕程度号称“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实行集体经济模式,从1984年起走上集体共同富裕道路,称为“红色亿元村”的河南南街村;2004年率先进行“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实验,摸索出“赣州模式”的江西赣州。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力度,取得了更多成效。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国家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开办,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产自销”的产业链。可以说,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个地方结合本地方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一些中低产田因此得到了改良,农民最关心的收入问题和住房问题得到了改善,农村发展就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也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普及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 ;另外,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 ;不仅如此,国家还大力培养乡村教师队伍,并且鼓励城市教师前往农村地 区支教,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生活保障不断增强,社会福利不断提高。
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政府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福利保障的资金投入,并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保障问题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此外,政府还特别注重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方面,以减免特定人群医疗费用的方式逐步解决了农村地区的治病就医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长期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由于国家对城镇发展的重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缺乏,加大了城乡差距,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因此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极度缺乏。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导致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导致城乡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的差距。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粮食生产效率较低,浪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另外,农民的文化生活场所和初级健康卫生场所的建设很不健全。
(二)对农业的重视力度有所降低
农村就是要以农为主,而现在则是重工商、轻农业,所谓的新农村改造、农村城镇化更使人们逐步脱离土地,导致人们轻视农业,加速务农人员的流失。而且,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善,也使耕地利用效率降低。
(三)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我国农民思想意识落后,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由于农民科技知识缺乏,不能科学种植,粮食产量提升幅度较小。另外,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了大气,破坏了土壤,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科技知识缺乏,不懂得秸秆还田的科学知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党的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思路不能充分理解,对新农村建设缺乏创新,改革落后、陈旧农村的动力不足。所以,当新农村建设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出现农村生活环境变化慢、产业发展阻力大、基础设施建设难开展的问题,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另外,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有的部分基层农村党员干部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多数农村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够,也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四)农民主体地位尚未落实。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尚没有确立,主要表现在新农村规划不是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由农民民主协商、讨论、决定,而是由县一级甚至市一级帮助村一级制定规划,越俎代庖,往往把上级部门主观设想的模式强加给农民,结果是好心办坏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农民并不买账。另外,应该处于新农村建设主导地位的农民还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任务比较陌生,不能适应帮助他们发家致富的种种政策。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主导,动员多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继续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建设倾斜。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保护好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推进农村通电、通水、通道路建设,逐步把乡村电路、道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地,让农民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三是房舍改造,村屯绿化;四是卫生与医疗体系建设。在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还需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方式、创新资金筹措机制。运用税收杠杆,通过税收转移支付调节二元结构,完善农业科技研发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从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推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试点等多角度拓宽农民筹资渠道,解决农民生产建设“想办事、没有钱、贷款难”的困境。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农村中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规划,既保证农业用地和生态平衡,又要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要更加重视发展农村经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切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核心,建立和加大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业领域的就业量。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点。首先,必须充实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二是加大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第三,基层党组织成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带领群众致富,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政府应当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开展文化启蒙,树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懂科技、肯创新的新型农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储备充足的建设主力军。另外,政府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的位置,使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成为自觉行动,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转变;倡导生态消费模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参与生态家园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教育。
(四)真正落实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让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为核心的内容。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做起,确保农民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实行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建设,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要继续坚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尊重农民财产权利,不断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需求。只有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才能把农民中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支持。
没有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小康。因此,需要政府和农民、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配合,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保障。
第三篇:关于葫芦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关于葫芦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
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时间:2011-10-31 社会实践目的:了解当前葫芦岛市社会主义建的发展问题 社会实践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前,葫芦岛市、县(区)党校教师深入农村,就新农村建设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葫芦岛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西南部,是辽宁最年轻的城市,涉农县(区)有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南票区、龙港区、连山区,农业人口191.4万人,占总人口的69.9%。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葫芦岛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了《葫芦岛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工作实施方案》、《葫芦岛市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2006年,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全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20亿元,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957.2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650元,同比增长9.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和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如此。尽管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奋斗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制约这一奋斗目标实现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是:
第一,农民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决策,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最重要的主旨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又是主体。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目前农村居民的素质来看,主要是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未接受高中以上国民教育的农民还是占有相当部分,这就势必制约着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进而影响着新农业技术的应用;二是农民道德水平不是很高,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都存在问题;三是农民法制意识不强,主要表现是不懂法、不守法,还不知道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二,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是制约“三农”工作的物质障碍。虽然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却比较滞后,很多乡村还没有集体企业。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资金雄厚了,才有能力为老百姓创办一些公益事业。
第三,农村公共设施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致使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部分仍处于空白,这些都将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直接影响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第四,农民收入参差不齐影响着新农村建设速度。现在,虽然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农户间的收入仍存在差距。还有少部分农户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遇到意外事故和出现危重病人的情况下显得束手无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学致贫的情况仍有存在和发生。
第五,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严重滞后,影响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大部分地区都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导致产量低、商品率低、生产效率低、生产交易成本高。
第六,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广大农民、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因而深受农民的欢迎。客观地说,农民群众有着纯朴的摆脱贫困、渴求致富的欲望,但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尚无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特别是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充分的认识。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能成为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并努力付诸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觉行动。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第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支撑。要抓好乡村项目建设,紧紧依托招商引资,通过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促成规模项目建设,靠农村工业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平台。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促进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协会,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鼓励农民跳出农业经营农业,走出农村建设农村,扩大劳动力就业门路。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做好农民工外出打工的联系、组织、服务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平台,作好劳务经济大文章。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实惠为着眼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强化对青年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要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鼓励一批党政机关干部和其他有识之士到村级班子任职,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农村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义务阶段的农民子弟都能上得起学。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让每个患病群众都能得到治疗。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第三,要坚持科学规划,以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要尊重农民意愿,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分步实施。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行“一池五改四清“(建造沼气池,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牲畜圈,清危房、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全面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积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洁化、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第四,要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农民自身投入的主体作用、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重要作用,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建设。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改革、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城乡分割、要素分配不均、管理方式落后等突出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第五,要坚持村民自治,以推进管理民主和倡导乡风文明为着眼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选好配强村级组织负责人作为关键,选拔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和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要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逐步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第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二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乡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要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住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几个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第四篇: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
毕
年
专
姓论 文级:2010级 业:经济管理 名:赵安国业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刘艳梅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经济部的老师刘艳梅,今天我们这一讲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既然它是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这20个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建设,而经济建设始终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的体现。
新农村建设,它有多么重要呢?我们从三个层次去理解它,首先是微观的层面,它涉及到我们的食品安全,可以说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村人,农民要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还关系到我们城里人的食品安全。我们都关心我们每天吃的东西是不是都健康,从普通的食品到无公害的,绿色的有机的食品,我们吃哪一个层次的食品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从中观层面看,涉及到的是国家的产业安全(粮食安全),农民愿不愿意种粮,城市人民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吃呢?这都涉及到新农村建设。而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新农村建设怎么样,农民能不能增收,而农民如果能够增收的话,这是我们国家未来扩大内需的一种潜在的强大的力量,而扩大内需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根重要支柱。
在2013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它会聚焦在以下这三个问题,虽然文件没有正式地公布,但据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也是透露出这样的一个信号,我们2013年的中央的“一号文件”主要会聚集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而具体涉及到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深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经营体系有效的步伐;第二个方面,仍然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第三个方面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在这一讲当中,我主要介绍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内部的环境分析。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第三个方面是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战略选择。
我为什么要讲这三个部分呢?美国战略学家叫迈克尔•波特,他提出了一种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叫做“SWOT”的分析方法,这分析方法,最初,迈克尔•波特提出来主要是用来分析制定企业的战略,怎么样去制定企业的战略呢?要有内部分析,外部的环境分析,而“SWOT”这四个字母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4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的缩写,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内部环境要分析一下,它有优势,有什么样的劣势,外部的环境分析一下有什么机会和处于什么样的危险的环境状态下,从而制定出企业的战略。那么我们可以想想,对于企业,它要制定企业的战略,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来说,其实我们也要有一个长远的宏观的战略把握,所以今天我们要讲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同样可以应用这样的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看一看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我们从内部的环境来看有处于什么样的优势,又是有什么样的劣势。而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有哪些机会,同时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呢?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部环境分析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首先,从第一部分,新农村建设的内部的环境分析。先来看优势,新农村建设,今天我们站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的新起点上,处于哪些优势?第一点,农民持续增收。而农民持续增收,它带来的是农民的消费水平在稳步增长。我们看一下这张图表,在2006年的时候,农民人均的纯收入迈向了三千元的大关,而2007年的时候就超过了四千元,而到了2011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6977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每一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地增长,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10年开始农民人均纯收入,它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也是一个可喜的发展趋势。
第二个方面,我们今天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农业综合的生产能力在稳步地提高,农村的经济结构在优化,在调整。以粮食产量为例,我们看这张图表,我们国家的粮食是已经达到了九年增产的一个好的局面。2006年我们还是在4亿吨的粮食总产量,到了2007年是5亿吨,等到了2011年我们就达到了5亿吨,还是在5亿吨以上,粮食每一年的供给都在不断地上涨,虽然我们的耕地面积在每年略有下降,但由于我们农药、化肥和机械设备的一些运用,劳动生产率在提高,所以我们的粮食的总产量还是每年在不断地上涨的。
而新农村建设的第三个优势,农村的社会事业在改善,而农村的公共服务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其实平时我们在听各种新闻,我们都知道,农村不管是农村孩子的义务教育,还是农民的养老保险或者是新农合和他的社会保障都较以前几年有了大幅度,非常明显的一些变化。
到了2011年,我国就有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还有3000万的农村的寄宿生免除了寄宿费,这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劣势
那么,新农村建设又有什么样的劣势呢?集中的一个表现,它的生产要素在持续地流失,生产要素持续地流失,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为工业贡献了丰富的人力资本或者是人力资源,农村能干的、身体健康的这些劳动力都为城市、为工业做出了贡献,都涌入了城市;第二个方面,我们在农村贡献了稀缺的土地资本,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转转化为土地资本的过程当中,更多的资本又流入了工业,流入了城市;第三个方面,农村为城市贡献了宝贵的金融资本,如果说过去的这几十年,我们主要是农村支持工业在发展,到了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之后,农业继续为工业做着贡献,可以这样讲。我们现在的这种情况,这种生产要素持续地又涌向了工业和城市,如果最重要的这些生产要素都流失了的话,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谁来建设呢?
而这种要素的流失,它的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现在都了解的,“空心村”和“老人农业”。可以看这副图,你看这个老人的年龄一看至少在60岁以上,而我们据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我们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已经是50岁了,在发达地区平均的年龄超过了60岁。过去的传统的精工细作的农业现在已经被懒人农业所替代的,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农业的科技的推广是很难的。这就是介绍的第一个部分,内部环境。
二、新农村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机会
下面介绍一下第二部分,就看一看新农村建设,我们今天的外部环境是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机会,而我们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劣势呢?
机会:第一个方面,经过30多年来的积累,我们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大环境非常地稳定,在金融危机的时期,我们也平稳度过了这样一个艰难时期,随着人均GDP在增长,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在逐步地增强,可以看这一幅图表,这是2006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支出的一个总量,在2006年的时候,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也只有三千亿元以上,而到了2007年是四千亿以上,到了2010年就高达八千亿之上,而2011年、2012年财政对“三农”的补助都超过了万亿元以上,这就是我们的反哺能力在逐步增强。
第二个机会,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我们现在国家处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这样的历史阶段,城市化的进程在加速发展。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率基本上是在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而到了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首次突破了50%,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我们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通过这一张图表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化率是一个稳步向上倾斜的一个线条的显示。在这种城市化率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劳动力转移,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是我们国家发展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外部的机会。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威胁
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呢?而这种威胁主要体现在农业方面。我国的农业,现在在全球化的这样一个大舞台上,我们的农业的国际竞争压力是在全面地加大。可以拿一个事件来说,我们的大豆产业,我们的大豆产业的国门是在2003年的时候在资本市场这个大门被打开了,我们就来回顾一下2003年春天的时候,中美之间的大豆金融战。
2003年的春天,美国芝加哥商品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大豆的价格在一路高涨,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市场,它用一个英文的字母缩小(CBOT),在CBOT这个市场对国际上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具有绝对的一个控制的权力,因为国际大豆农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就是以这个期货市场的价格为导向的,这个市场绝对拥有话语权,就在这一年,在芝加哥商品期货市场,国际大豆期货的价格一路高涨,达到了历史上的新的标准,受这个影响,我国的大豆价格也在一路高涨,中国的企业在这种狂热的暴利的驱动下,也急切地进入了南美去抢购大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一船的大豆,一周从南美运到中国,它获得的暴利就是五千万,而中国的企业正是掉进了这种狂热的资本的陷阱,大豆抢运回来了,等到2004年春天的时候,在这个期货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一路暴跌,中国企业陷入了困境,想要违约,但这个时候国际上
四大粮商,我们通常把它叫做“A、B、C、D”,A、B、C、D这两大粮商,他已经达成了一个同盟协议,不再跟中国违约企业来出口大豆,中国企业大豆的加工企业没有办法,为了避免倒闭,所以只有接受它的合资的命运,而且粮商又向中国企业要求索赔60亿高额的人民币,中国人民币为了避免失去原材料倒闭的这样的一个最坏的命运,只有接受了外资合资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一个事件,我们大豆这个产业的国门被打开了,外资从2003年左右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缓慢地,逐渐地进入了中国的农业产业领域。外资突袭式地敲开了大豆之门,可以回顾之下我们的大豆产业,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还是大豆的一个出口国,而在1995年的时候我们是大豆的最大的出口国,2006年,大豆是作为第一个品种与国际市场进行衔接,进行接轨的第一个品种。而到了2000年的时候,我国就成了大豆最大的一个进口国,到了2008年,我们大豆进口的依存度已经高达了71%,而近年来国外的大豆加工企业也加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紧了在中国的收购。
所以我们现在的食用油,很多的价格在不断地上涨,价格定价的话语权其实还掌握在美国的手中,南美是种植大豆,而在中国是销售大豆,而这个话语的控制权、定价权其实就掌握在美国的大粮商的手里,这就是今天新农村建设面临国际上的一个威胁。
新农村建设今天更加具有紧迫性、重要性,因为如果我们过去的30多年,我们在工业领域,由于我们缺乏科技等方面的最先进的技术的支持,我们吃了亏,如果我们现在农业不投入更多的科技,不提高更多的劳动率,在未来我们农业的产业在国际这个大舞台上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战略选择
在这样的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之后,进入第三个方面,这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战略选择。怎么样来建设新农村呢?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先从空间的视角看,空间的视角是农村,农村,我们说今天一定要要素集聚化,要素的集聚化,如农村的土地和人口,它需要在空间的节约利用,而空间让它形成一种集聚的话,形成一种规模的话,这个时候,它的资源的利用的效率能够提高。第二个方面,主体的视角,谁来建设新农村呢?主体应当是农民,农民怎么办呢?农民今天需要组织化,这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第三个方面是从产业的视角来看,产业涉及到是农业,而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的产业化,分别来看这三个方面。
(一)新农村建设:要素集聚化
要素的集聚化,我们可以想一想,城市为什么经济繁荣起来呢?是不是各种生产要素全部集聚在城市。土地、人口、资本这样的关键要素集聚在了城市,要素集聚带来的是区域的经济的增长。而农村呢?农村是资本匮乏的区域,各种生产要素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的作用下,生产要素缺乏了。
而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中央已经提出来,我们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生产要素要能够自由地流动,怎么样才能够实现自由地流动呢?如果这些生产要素在城市获得的资本回报率更高的话,怎么样它能够流向城市呢?
今天,农村的生产要素就需要重组。而农民生产要素重组的体现就主要在两方面:第一个方面,人口的集聚化,要建设星罗棋布的小城镇,让这些小城镇在大城市、大中城市和农村之间架立起一座桥梁,这些小城镇接受了大中城市的辐射,接受了大中城市的技术和资本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外流,同时它又对于广大农村的腹地又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扩散的作用,这就是中小城镇,它应该发挥它的这样一个作用,让人口集聚在小城镇,把小城镇发展起来,小城镇发展起来,它会吸收各方面的要素,进入了小城镇,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土地要规模化地发展,而土地要规模化,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土地要流转,如果现在仍然是一家一亩三分地,就没有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的经营。所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要相适应。
改革最初我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历史的年代,它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过了30多年之后的今天,生产力的发展,在发展了之后,你这个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解决不了农民的富裕问题,所以必须要规模化地经营,这是土地要流转。
土地要流转,它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在农民之间、私人之间的流转,可以通过中介组织之间的流转,最优的发展方向,有效率的一个发展方式是应该通过市场的中介,政府搭建起这样的一个流转的平台,通过市场这样的一个中介组织,把农民的土地流转起来。
而农民土地流转的好处,它就可以促进农民的增收,每一个农民,他的种植的面积在增大,农民增收,农民种粮不就有积极性了么,农民种粮有了积极性,才能够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另外,现在今天的农业我们需要说的是现代化的农业,而现代化农业,它要求规模化,要求产业化、市场化、科技化,不管是科技产业市场还是机械化,哪一方面能够离开土地的规模化呢?都是需要在土地规模化这样的基础上来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而我们今天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达到了从前所未有的这样一个程度,我们都希望能够吃到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而农产品的这种标准化也需要土地规模化作为基础和支撑。
(二)新农村建设:农民组织化
第二个方面,新农村建设要农民的组织化。我们再来简单地想一想,城市的居民是不是一般,我们要有工作,有工作是要有一种组织,你个人对于组织有一种依赖性,这个社会的竞争就变成了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而我们个人,你依赖于你从属的这样一个组织,不管是你企业的事业,或者是行政部门,你会依赖于你的单位,你有一种安全感。
但是你想一想,农民呢?农民他有这样的一个组织吗?农民没有,特别是我们的税费改革取消之后,基层的政权处于比较涣散的状态,农民,他没有一个组织,而农民没有组织的结果是农民要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小农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这个结果是农民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在这个大市场当中没有任何的话语权,没有任何的影响力。
所以才会产生农民辛辛苦苦种的一斤蔬菜,甚至卖到6、7分钱的状态。现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就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而农民要组织起来。从理论上来说,企业为什么存在,组织为什么存在呢?组织存在是把若干要素的所有者组织起来来参与市场的交换,目的就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今天我们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的目的是让农民在这个市场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所以今天我们有研究者就提出来要“村庄的企业化”,什么是村庄的企业化呢?比如说在一个有2000人的村庄,这个村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是他成立了自己的一个现代的企业,这个时候,农民就成为了这个企业当中的一个成员,他成为了一个产业工人,这样的好处,农民获得了不同方面的收入,他有土地的收入,他有入股的收入或者他还有打工的收入,而农民对这个组织,他就有了一种依赖性,他有了一种保障,而这个企业,他可以运用的是村庄的廉价的土地或者是农村还有劳动力,这个企业也发展起来了。
所以我们看这两幅图,我们看到的这两幅图是江苏的一个农村的画面。我们看到,他们居住的环境已经是我们城里人所项目的生态化的乡村,环境非常地优美,而这幅图是农村的社区活动中心,像城市的六星级酒店一样,这就是我们村庄的企业化之后,我们就是要用财产的一种契约关系来代替过去的行政的权力关系,农民,土地入股,进入了这个企业,成为了股民,这就是财产的一种契约关系,替代过去简单的这种行政关系。而农民要把它组织起来,要建立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成立农民自己的组织,这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也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民组织起来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我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在2007年才颁布,从2007年我们才从国家法律的层面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个认可。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最初,就是要为农民服务,要为农民服务的利益而服务的,但经过了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对于国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他们也面临了一个困境,这是生存市场化的一个问题。农民的专业合作社想要做得更好,想要和市场接轨,在国际上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他们必须要市场化,双方面的这种目标,一方面要为农民的利益服务,另一方面也是要市场化这样的接轨。
正是在世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一个发展的大趋势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从诞生之日起,它体现的一个理念是为农民合作的这样一个理念和市场化理念的统一。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而据农业部的同志们也介绍说,没有想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一经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出乎我们的意料,发展得非常快,这也是把农民要增收致富,把自身的积极性,把它完全地给调动起来了,所以说近几年来看,我们每一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增速都是很快的。基于这样合作的理念,也是基于市场的这种理念,因为我国的合作社,因为是刚刚发展的时间不长,所以我们现在处于的这种阶段还是规模很小,数量很多的阶段,甚至有的地方是不完善的,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会像国外的这样的趋势一样,是逐渐地兼并、重组,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甚至专业合作社能够代表农民,代表国家的利益,走入国际市场展开竞争。
(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
第三个方面,新农村建设,农业要产业化。农业要产业化,我们简单地理解,农业怎么样实现它的产业化呢?国外有学者是这样提出的,农业的产业化,农业要把它打造成为第六产业,什么是第六产业呢?我们想想,1+2+3=6,而1×2×3=6,这就是要把农业的产业链条再延伸,把农业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加工领域,延伸到商业领域,这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它要实现的是产供销、农工商的一体化。
农业要实现它的产业化,基础是什么呢?基础是区域化的布局,专业化的生产,而农业产业化的支撑是科技化来引导,信息化来支持,它的核心是一体化经营,社会化的服务,这三个方面。
我们就分别再来看一下,区域化的布局和产业化的生产,我们可以看这张图表,这张图表是我国“十二五”当中规划的“七区二十三带”,我们有不同的区域,它形成了这七大区域,它有甘肃新疆的区域,南部长江流域的区域,东北部有东北平原的区域,为什么它把我们在国土面积上,把不同的农作物产区划为不同的区域呢?目的就是要发挥这个区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怎么样去发挥呢?不同的区域,它有什么样的资源禀赋,它适合种植什么,它有什么样的气侯条件,把这个地方的优势发挥出来,它适合种植什么呢?这样就把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又发挥它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怎么发挥呢?形成了一个区域有规模化,规模化之后,我们就讲规模报酬递增,而规模化之后,它的成本是递减的,通过这种规模化,通过这种产业的集聚,它就会产生一个竞争优势,所以进行我们农业要想实现产业化,从国家的布局来看,要有区域化的布局,而区域化进行布局之后就会带来大规模的产业化的生产,这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是农业进行产业化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第二个方面,要有科技化来引导、信息化来支持。从国际的范围来看,在农业领域具有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代表性的,首先是美国,美国今天的农业都是信息化的农业,是精准定位的农业,各种信息产业、各种信息高新技术都已经进入了农业领域,所以在美国,如果你作为农民,可以做一个“傻瓜农民”,因为只要你点击计算机,你就什么都一目了然了,你点击计算机,网络会告诉你气侯怎么样,未来的天气是怎么样,期货市场会告诉你你应该去种植什么,什么产品在什么时候价格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而计算这个网络,它同样也会告诉你,它们的这种信息化程度可以达到这样,你田地里需要施多少肥,用多少化肥,用多少农药,什么地方有虫害了,计算机,信息化的精准定位就会告诉你,把准确的化肥料或者是准确的农药施在田里面都可以了,不用人工,全部是程序化,做起来就非常地简单,而这种精准定位的农业,它带来的好处是保护了自然环境,农药不过多地使用,化肥也不过多地使用,适量应用,节约了资源,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而美国的这种精准农业定位的这样一个前提,它高科技,GPS或者是网络、计算机各方面的高新技术都应用上去,所以它才会形成今天美国的农业,可见,农业和工业之间它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你工业在发展,你的信息技术在发展,它会带动了农业的大幅度的进步,这就是美国今天大规模的产业化的农业,是从田地到餐桌一体化的一个农业发展模式。
另外,可以再提一提的是,在世界上的农业领域还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是荷兰。荷兰,我们称它为“创意的农业”,为什么说创意的农业呢?因为农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它融入了自己的文化,融入了它自己的创新,通过了文化、创新形成了它的创意农业,荷兰这个国家,国度很小,它的国土面积只有重庆一半的国土面积大,但这个国家却是世界上农业的出口大国,它们的主导产业,也是在农业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在国际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的。
而它们主要是鲜花出口,荷兰的鲜花出口在世界上的出口量也是最大的,荷兰的郁金香,这是荷兰有着悠久历史的这样一个种植郁金香的文化传统,它们每年3月到8月有一个郁金香季,通过郁金香这种文化作为载体,把它们的农业引入了世界,荷兰的农民非常讲究的是精益求精,不仅仅它是以种植为导向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以市场、人们的需求为导向,市场上对鲜花,你的客户,你需要什么时候花多,你需要什么颜色的,你需要什么样的品种的,农民完全都可以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为你提供出它们的产品。
另外,以色列,以色列这个国度,它的著称是“节水农业”,这种“节约农业”,他们主要有一个滴灌技术,这种滴灌技术的应用为沙漠农业提供了基础性的一个技术支持,滴灌技术是以色列,犹太的夫子,他们两个人发明创造的,但后来这种滴水灌溉设备的发展使得以色列的沙漠农业也走向了世界,在世界站有一席之地,所以在国际的这些现代化农业的引领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之下,我们国家的农业的发展方向也应该向这样的方向去发展。所以在去年,在2012年,我国中央对农业的“一号文件”,要以科技来指导我们的农业发展。
我们再可以看这一幅图表,这个图表是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这个水稻循环经济,它是黑龙江佳木斯和美国的一个企业合作的一个循环经济的项目,它也是世界首创,之所以说它世界首创,主要就在于它一粒稻米可以加工出来30多粒产品,是不是很难去想象,如果没有科技的支撑,我们真的很难想象一粒稻米,它能加工出30多种产品来,首先从育种的环节,优质的种子,然后通过订单农业,水稻的加工形成了两种品种,一种是糙米,一种是稻壳,那么这种糙米经过加工之后形成优质的品牌米,品牌米有机的产品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另外碎米经过一系列加工又形成了米淀粉、蛋白质等一系列的产品,而这个稻壳通过稻壳灰蒸汽,它可以发电或者是谷维素这种产品,其实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循环经济,在这样的一个产业链当中,每一个环节的附加值在增加,各种各样的产品就被加工出来了,不管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的现状来看,农业要融入科技,融入信息化,这也是发展的一个趋势。
同时,它也验证了一句经典的观点,这就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舒尔茨,他曾经讲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传统农业不能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但是现代农业同工业一样,同样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其实我们就可以想一想,一个县,一个村庄,如果它的农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化,而且农业又有了科技信息化来支撑的话,它同样可以为这个县域,为这个省,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现在都知道山东的寿光,山东的寿光不就是蔬菜么,它的蔬菜到了今天已经打造成了一个蔬菜的产业集群,国外很多种子的加工企业都进入了寿光,形成了非常大的规模。而寿光每年举行的博览会在国际上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就是产业化。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要打造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农业的产业集群,我们经常说的是工业产业集群,但农业发展出来了之后,它同样也可以形成产业集群,荷兰的鲜花的产业集群,像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不也同样可以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吗?
第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它的核心主要是一体化的经营和社会化的服务。我们举一个案例来说,我们曾调研过四川的一个农业公司,叫四川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意,它的企业的名称就叫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公司主要的一个产品是猕猴桃,我们一般吃的猕猴桃的颜色是绿色的。而这个公司,它在新西兰引进了一个新品种,黄肉品种,猕猴桃的肉的颜色是黄色的,黄肉型的猕猴桃,这也是它的一个品种的专利,而这个公司的目标是要实现品种的专利化,品种作为国内唯一的这样一个企业,它要品种专利化,种植要标准化,物流要专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业化,原因它要销售是全球化,因为它要销售全球化,而水果这样的一个品种,它需要保鲜,怎么能够把新鲜的水果运到国外,所以,它也需要物流的一个专业化,就是这样的一个高标准的定位,中新公司在经营模式上也有自己的一个独特的创新和一种经营模式。
我们看这张图式,在这个地区,我们首先把农户组织起来,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民自己的组织,成立了农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一土地入股,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然后这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再和中新公司进行联合,农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是30%的股,中新公司入股是70%,这两个公司再成立股份合作公司,因为它有不同的土地,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而不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中新公司联合又成立不同的股份合作公司,现在它大概有7、8个这样的股份合作公司,这些股份合作公司的任务是要建标准化的种植园,这些标准化的种植园谁来种植呢?它又反包给农民,让农民来种植,反包给了农民,然后这些股份合作社再进行股份的联合成立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它获得了终端的利润,这个终端的利润然后再按股进行分配,给这些股份合作公司按入股的比例进行分配,这就是它的一个经营模式,它怎么样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呢?因为它以土地入股,农民通过这个股份他获得多少收益,和他的利益是直接相关的,所以把这些种植园反包给了农户之后,这些农户就非常有积极性,很好地去维护这些种植园,能够有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而另外,农民,他合作之后,土地的股份合作社又成立了一个监事会,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农民为主导的这种监事会又对股份合作社又有一个监督的作用,这样它就把农民的利益和中新公司的利益捆绑到了一起,如果我们以前有的那样一种模式是农户和企业之间联合的模式,农户和企业的联合模式,它的不利之处是很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外,再有是合作社和企业之间的联合的一种模式,这样的模式,它也有它的弊端,怎么样能够达到双赢呢?中新公司的这种成功的模式的方式就在于它是农户,加上农民自己的组织合作社再加上公司,这样形成的一种产业化的一体化的一个模式的方式,它最大的一个好处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这个企业也获得了自己的更多的一个利润,这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式是要农业的一体化的经营,农业的产业化,产供销,农业、种植业再加上加工业,再加上商业环节,这样的一个一体化的经营。这个就是我们对新农村建设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什么样的一个内部环境,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又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外部的国内、国际的竞争环境,而新农村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宏观的战略取向,在农民,以土地和人口为载体,怎么样把它集聚化。集聚化、规模化带来的一个成本的优势,这样,外部的资本、城市的资本更愿意进入农业的领域,而农民需要把它组织起来,把农民自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农民的一个主导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把它发挥出来,而对于农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业来讲,在国内、国际的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舞台上,农业怎么样更好地实现它的产业化,怎么样融入科技、融入信息,让我们的农业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也能够站有一席之地。
以上,就是今天这一讲所要讲的内容,对新农村建设问题做一个总的概括性的介绍,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