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此次调查的主题是“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针对萧翰在测绘学院团委举办的讲座上散步的错误思想观点,故而开展本次调查活动,以用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全面系统有力地批驳其错误思想和消极言论。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学会了明辨是非荣辱,抵制错误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履行历史使命,担当时代责任,也切实提高了我的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间
2011年1月24日——2011年1月31日
三、地点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紫园村
四、方式
主要通过立足本地实情,深入了解本地情况,联系本地村委,走访本地农户,搜索紫园村有关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探明了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五、理论知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
3、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4、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六、紫园村概况
1、基本信息情况:紫园村位于六安市西南部,全村国土面积11.0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为1142人。
2、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以“粮猪型”经营模式为主,常年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甘薯、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蔬菜、魔芋等,已基本达到多元化农业。
3、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道路方面,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已达92%,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饮水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了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住房方面,绝大多数农户都已住进楼房,极少数仍住在平房,但无破房、危房。
5、医疗卫生建设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一处,诊室三间,医护人员六人,村民参合率为100%。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那些因药费贵而医治不起的农民提供了医疗保障,例如一个病人要治疗用费1万元,可以在当地医院报销2至3千元的医疗费。现今村民的医疗消费均已有所优惠,包括外出打工的也可以将医药费拿回乡里报销,最大报销比例达到80%。能够取得如此水平,已经是非常大的一个突破了。
6、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村年总收入为850万元,人均年收入5600元。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以前都有很大提高。就村民的生活条件而言,村中现有富裕户230户,小康户196户,无贫困户。
7、文化教育情况:村内现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村民中,小学生文化以上达100%,初中文化以上达91%,高中文化以上达85%,大学文化以上达31%`。
8、生活水平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本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巨大的飞跃,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更注重科学膳食,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
9、政治民主情况:新农村建设中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要实现村民当家作主,村里的大小事务由村民自己做决定,村民自己选出满意的村官,进行村务的统一安排调配。在调查过程中,我请到了紫园村村委书记为我介绍本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建设进程。村委黄书记说“管理民主化即是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我市已经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大大保障了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此外,还实行了大学生村官制度,它不仅优化了村级干部结构,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规范了村级组织行为,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质量,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裕的后备人才资源,营造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七、存在的问题
1、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和技术强化的强烈愿望问题较为突出,村
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可以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太少。不过,随着本村别墅型小区的落成,相关的娱乐配套设施也即将对村民开放。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的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臵或者是在闲臵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5、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紫园村主要以山地和平坝台地为主,土壤以黄棕土为主,耕地主要是旱地,仅有少量的水田。气候属亚热带暖湿性季风型气候,伏旱和暴雨己成为当地气候灾害的两种主要类型,这极大地制约了紫园村的农业生产。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当地夏季高温干旱,每年7-8月出现伏旱天气,高温可达4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185.2mm,最丰年1531.8mm,降雨集中,下半年降雨占全年降雨的78%,且暴雨量大。紫园村的种植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本地农户大多是采取自产自销的方式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的流通量不大,商品性弱,资源利用和效益发挥都不够充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甚至还存有牛耕现象,同时很难做到科学种植。
6、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足,需有上级财政支出的建设配套资金往往难以保证,这导致很多好的新农村建设计划被迫搁臵。此外,紫园村的工业并不发达,无法达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效果。
7、农业税费改革与生产资料价格飞涨的冲突较为严重。农业税费改革,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讲,政府实行免征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和实施粮食直补等,肯定会让广大农民直接受益。但现实是,农村粮食收购价格增长缓慢,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种粮成本居高不下,这是粮食丰收,农民欠收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显示:2010年3月,紫园村村民购买种子价格上涨了50%,尿素价格上涨了23.2%,国产二铵价格上涨了16%。
八、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
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垃圾也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如果能做到“变废为宝”,那么既能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也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因地制宜,做好排水系统规划。虽然本村耕地较少贫瘠,且气候往往反常,但如能科学耕种,兴修水利,必保年年丰收。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合调整能力。
6、上级政府应在资金、人才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村委在土地资源上应进行很好的规划管理,这样就有能力引进先进农业技术,规模生产,发展集体经济,从而改变原有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
7、增加就业。农村孩子有些读完初中就到外面打工,有些到外面读大学。外面的生活很吸引人,村里的孩子一般到外面都不会回来村里发展了。如果农村发展工业、加工业,增加就业岗位,一定程度缓解农村缺少人才的问题。
九、村民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有77.2%的农民对本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的“六通、六化、六有”工程比较满意。2006年投入“两免一补”资金达5.65万元,改造小学危房450平方米,养老保险覆盖率达26.2%,农村低保人数达51人。调查结果显示,对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较满意的农民分别占到了64.6%、92.8%、81.9%和84.9%。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十、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深刻地感受到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
地的变化,更进而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明、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它善于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自己,保持正确的航向;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广大人民同甘共苦;它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实行民主的科学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它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它积极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种爱国力量,加强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它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面对着党的光辉历程,面对党的伟大目标,作为军人的我,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绝不被萧翰等人的反动消极言论所迷惑;只有真实地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站在科学一边,站在真理一边;只有不断地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让自己的青春无悔!
第二篇: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资源环境学院刘富安
摘要: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顺利进行,我们审核”十一五”规划中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和加强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作为一个在农村生长了近20年的学生,我结合自己的家乡,通过切身经历,谈谈农村的变化。
关键词: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变化 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历史见证了这个国家曲折的复兴,如今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断书写着这个国家的光辉,也让世界人民为之鼓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口中有近8亿的农民,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全面发展,如何搞好农村建设无疑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目前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全面抓紧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期间,农村问题得以明显的改善,因此保证了农村体系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是一名农村的孩子,我切身感受到了建设新农村带来的的巨大变化,在这次实践报告调查中,我以我们乡(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的变化来说说家乡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取得的成就。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国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设》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防活”的方针,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长期以来这也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业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建设,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这次我主要通过对我所在家乡进行详细地调查,总结了近年来我的家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指导下发生的变化。
首先我想说的就是我家乡道路的建设,这是一个大家亲身感受、亲眼所见的一个变化。曾记得儿时,我们村就只有一条通往省城的马路,当时那条马路是家乡人民的希望。而其他的路全是弯弯曲曲的泥巴路,每当下雨时,上学的孩子都撑着一把雨伞,与狂风暴雨斗争,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地前行,我记得那时我们心中只是怀着自己心中美好的梦想,总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现
在呢?政府与百姓合资,在百姓出行的地方几乎都修建了宽宽的水泥马路,而大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在下雨天艰难地出行了。也就是家乡的这个巨大的变化,坚定了我对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份狂热的激情,现在我是一名大学生,在这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我看到的家乡最大的变化,使我更加我坚定我们一定可以走出贫困,走出一条新的希望之路。为此,我将继续奋斗,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其次我想说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家乡的乡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地提高了。在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有关教育的减免学费的政策中,我的家乡也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积极地实施这一系列措施,现在每家每户的小孩都有书念,国家花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而我的家乡也全面落实了国家的这些方针政策,我相信我们农村的小孩一定可以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从而拥抱世界。而且家乡的学校针对某些特困生给予一定的助学金以及给优秀学生一定的奖学金,也是这种措施,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家乡人民的致富精神,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以前小时候,爸爸妈妈最舍不得的就是家里的农田,非常重视种农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的就是收多一点稻谷,再卖一点儿钱,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把稻谷作为家里经济最重要来源,可以看出当初农民的思想比较陈旧。然而现在再看看我们村,人们不再眷恋农田,都向往城市,轻壮年一般都是进城里工作,而那些
年迈一点儿的村民就在家种田,但是现在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机械式的种田啦!农民学会了使用科学的种田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机械啦!抛秧种田、收割机收稻谷,种田比以前轻松多啦!而且在村里有的村民建了养猪场,然后又集中建了沼气池,这正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体现。慢慢地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生活娱乐活动与日俱增,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驾齐驱。我看到现在村里的变化,不禁感叹祖国的前途是多么的光明,未来是多么的美好,农村正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了。
以上就是我结合自己的家乡所了解的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农村现在的这些巨大变化,我更加坚定了祖国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当三农问题逐步开始解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开始打开思想的枷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我相信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将书写历史新的篇章,为此,我们应该一起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因此我们要全力拥护党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坚定内心的理想,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社会调查及实践具体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口中有近8亿的农民,因此如何在农村有效地发展农业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就是“三农”问题。党中央及国家政府一直都很重视这个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方针政策。本次社会调查及实践将结合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教育、农民思想等方面)来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第三篇:关于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此次调查的主题是“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针对萧翰在测绘学院团委举办的讲座上散步的错误思想观点,故而开展本次调查活动,以用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全面系统有力地批驳其错误思想和消极言论。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学会了明辨是非荣辱,抵制错误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履行历史使命,担当时代责任,也切实提高了我的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间
2011年1月24日——2011年1月31日
三、地点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紫园村
四、方式
主要通过立足本地实情,深入了解本地情况,联系本地村委,走访本地农户,搜索紫园村有关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探明了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五、理论知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
3、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4、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六、紫园村概况
1、基本信息情况:紫园村位于六安市西南部,全村国土面积11.0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为1142人。
2、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以“粮猪型”经营模式为主,常年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甘薯、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蔬菜、魔芋等,已基本达到多元化农业。
3、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道路方面,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已达92%,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饮水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了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住房方面,绝大多数农户都已住进楼房,极少数仍住在平房,但无破房、危房。
5、医疗卫生建设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一处,诊室三间,医护人员六人,村民参合率为100%。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那些因药费贵而医治不起的农民提供了医疗保障,例如一个病人要治疗用费1万元,可以在当地医院报销2至3千元的医疗费。现今村民的医疗消费均已有所优惠,包括外出打工的也可以将医药费拿回乡里报销,最大报销比例达到80%。能够取得如此水平,已经是非常大的一个突破了。
6、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村年总收入为850万元,人均年收入5600元。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以前都有很大提高。就村民的生活条件而言,村中现有富裕户230户,小康户196户,无贫困户。
7、文化教育情况:村内现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村民中,小学生文化以上达100%,初中文化以上达91%,高中文化以上达85%,大学文化以上达31%`。
8、生活水平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本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巨大的飞跃,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更注重科学膳食,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
9、政治民主情况:新农村建设中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要实现村民当家作主,村里的大小事务由村民自己做决定,村民自己选出满意的村官,进行村务的统一安排调配。在调查过程中,我请到了紫园村村委书记为我介绍本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建设进程。村委黄书记说“管理民主化即是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我市已经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大大保障了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此外,还实行了大学生村官制度,它不仅优化了村级干部结构,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规范了村级组织行为,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质量,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裕的后备人才资源,营造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七、存在的问题
1、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和技术强化的强烈愿望问题较为突出,村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可以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太少。不过,随着本村别墅型小区的落成,相关的娱乐配套设施也即将对村民开放。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的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臵或者是在闲臵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5、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紫园村主要以山地和平坝台地为主,土壤以黄棕土为主,耕地主要是旱地,仅有少量的水田。气候属亚热带暖湿性季风型气候,伏旱和暴雨己成为当地气候灾害的两种主要类型,这极大地制约了紫园村的农业生产。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当地夏季高温干旱,每年7-8月出现伏旱天气,高温可达4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185.2mm,最丰年1531.8mm,降雨集中,下半年降雨占全年降雨的78%,且暴雨量大。紫园村的种植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本地农户大多是采取自产自销的方式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的流通量不大,商品性弱,资源利用和效益发挥都不够充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甚至还存有牛耕现象,同时很难做到科学种植。
6、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足,需有上级财政支出的建设配套资金往往难以保证,这导致很多好的新农村建设计划被迫搁臵。此外,紫园村的工业并不发达,无法达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效果。
7、农业税费改革与生产资料价格飞涨的冲突较为严重。农业税费改革,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讲,政府实行免征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和实施粮食直补等,肯定会让广大农民直接受益。但现实是,农村粮食收购价格增长缓慢,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种粮成本居高不下,这是粮食丰收,农民欠收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显示:2010年3月,紫园村村民购买种子价格上涨了50%,尿素价格上涨了23.2%,国产二铵价格上涨了16%。
八、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垃圾也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如果能做到“变废为宝”,那么既能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也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因地制宜,做好排水系统规划。虽然本村耕地较少贫瘠,且气候往往反常,但如能科学耕种,兴修水利,必保年年丰收。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合调整能力。
6、上级政府应在资金、人才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村委在土地资源上应进行很好的规划管理,这样就有能力引进先进农业技术,规模生产,发展集体经济,从而改变原有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
7、增加就业。农村孩子有些读完初中就到外面打工,有些到外面读大学。外面的生活很吸引人,村里的孩子一般到外面都不会回来村里发展了。如果农村发展工业、加工业,增加就业岗位,一定程度缓解农村缺少人才的问题。
九、村民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有77.2%的农民对本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的“六通、六化、六有”工程比较满意。2006年投入“两免一补”资金达5.65万元,改造小学危房450平方米,养老保险覆盖率达26.2%,农村低保人数达51人。调查结果显示,对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较满意的农民分别占到了64.6%、92.8%、81.9%和84.9%。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十、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深刻地感受到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进而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明、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它善于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自己,保持正确的航向;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广大人民同甘共苦;它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实行民主的科学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它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它积极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种爱国力量,加强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它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面对着党的光辉历程,面对党的伟大目标,作为军人的我,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绝不被萧翰等人的反动消极言论所迷惑;只有真实地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站在科学一边,站在真理一边;只有不断地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让自己的青春无悔!
第四篇:关于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外国语学院2007级英语5班丁良红 2007511
1村内现有175户,近700人。以前的我村,由于地处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内陆,水资源一直比较匮乏,且土地大多为坡地,坡的倾斜角度较大,常年的耕种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到了春秋季节经常出现扬沙天气,不利于农业生产,所以村民的收入非常单薄,有很多人,还在生活在贫困线上挣扎,生活比较困难,急需帮助。
但通过这次调研,我意识到村里这几年发生了可以称得上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初具雏形。
具体表现有:
一、修建柏油马路。过去家乡那条通向城镇的是一条黄泥路,每逢雨季道路泥泞不堪,而且地处黄土高原,沟沟洼洼的地形导致交通极不便利,进而导致村子的封闭落后。村长告诉我,意识到阻碍村子发展的最大障碍后,村委会毅然决然地带领村民修了一条柏油马路通向附近的城镇,这是这条柏油路打开了村民致富的大门,村民有的买了三轮车到外地跑运输,有的到外地做买卖……乡亲们的致富门路一下宽广了起来。
二、新建村级小学、支持教育发展。原来村里小学是四、五孔烂窑洞修建的,年久失修。在学习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后,村长告诉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成长,其中他说的一句话至今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让家乡跨步迈小康,村委会把兴建一所小学列在了首要日程。两年前一座具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乡村小学屹立在村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祖国的召唤,看到了家乡的未来。同时国家的“三免一补”政策给家乡的孩子们送来了福音,根据中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书本费和住宿费,对于家庭贫穷的孩子还补生活费。这为贫困孩子因没钱而上不起学扫清了障碍。
三、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水资源匮乏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靠天吃水的光景从未改变,遇上年头遭旱,全村人最起码的饮水问题都难以解决。去年县水利局专职人员对我村进行了考察,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着眼长远,先在村子里的修了一个坝,待蓄水一年后,用自来水管将其附近的水送到村里的每户人家。当问到村民那一管管自来水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时,村民们脸上那收也收不住的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是啊,那一管管清澈的自来水中浸透着村民生活得希望,也意味着靠天吃水的那一页终于成为历史而翻了过去。
四、解决低保户的生活问题。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一项项惠农政策的出台为村民们帮了不少忙。就低保户而言,他们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残疾人,过去村里没钱给这些家庭过多的补贴,自从我县在2008年10月1日起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后,我村在2008年10月1日以前达到60周岁的老年人均获得了每人每月100元的养老补贴,其中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的补贴是300元;独生子女和双女的老人每年可享有600元的政府补贴;此外,医保也就是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每人每年交纳20元,在生病住院患有大病时,该政策可以帮村民缴纳住院治疗费的70%,最高给付额达到20000元,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这些老人的生活不存在问题,这是社会之福啊!村长告诉我:近年来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全国累计用于民生保障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加,农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这次首次发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在我国农村养老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迈出了从传统的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养老的步伐,实现了千百年来农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愿望。对于残疾人,国家给予的补助是每人每年3500元,这里面包括燃料费(即烤火费)2000元和生活费1500元。
五、植树造林,增强环保意识。由于我村地处干旱地区,风多雨少,植被稀疏,山体裸露,生态脆弱,薄弱的生态环境使得沙尘暴常年骚扰我村,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的鼓励下,村民的植树意识空前高涨,山坡上的多年裸露的“肉体”再一次穿上了绿色的衣服,村长告诉我去年我村植树3500多株,成活率在93%以上。同时村长还告诉我,科学发展观指导着这次植树造林,针对我县干旱少雨的实际,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扩大ABT生根粉、保水剂和覆膜栽植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集雨窖、滴灌、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改善工程造林方式和经营措施,有效地克服重植轻管的现象。当问到原来的庄稼地都种了树,以后的村民的生活怎么保证时,村民高兴地告诉我国家每年退耕还林给了不少的的补助。具体数目是每年每亩退耕地补助现金100元,有了这笔钱,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同时减少了农民的耕作风险。
六、拓展产业类型,广开致富渠道。自从被树立为重点村以来,我村在接受投入资金后想方设法拓开村民们的就业渠道。其中培植产业取得尤为突出的成就,推广海红果、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小杂粮等科技种植120亩,推广籽瓜种植150多亩。这些经济植物为村民赚到了活钱。同时,我村还建了制砖机一个,村民在农闲时就在那里打工赚钱,厂长告诉我: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建筑物不断推陈出新,用砖的地方多着哩,所以厂里收益一直不错。
通过此次调研,让我对家乡有了重新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为村民真正的谋到了福祉。同时也认识到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确实下了大决心,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因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历来是我国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的古训。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证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是根本,关键在党。中国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绵绵延续2600 多年后,在2005年末也寿正终亲。
虽然我说不出来,到目前为止中央到底实施了多少惠农政策,但我知道现在农民的利益正在一步一步得到保障。一项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加快了农村的发展与改革,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小康社会的实现已为期不远!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大田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地势相对平坦,交通十分方便,通讯畅通。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农户520户,人口2672人,耕地1255亩。幅员面积6000亩。党员188名,9个党小组。大田村紧紧围绕县、镇委、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进一步加大力度,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大田村成立了由廖继成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大田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272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10多间,硬化道路12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1盏,新增绿化面积60亩,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蓝田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四、存在问题
1、村资金缺乏,村2006年规划路、水利、集镇市场建设等投资345多万元,现村财政负责187多万元,集体经济全年收入163万多元,2007年全村支出基本建设费用108万元,除接受个人就、捐款23万元外,均为省、市、县三级财政拨款。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群众的素质发展不平衡。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交通法律意识淡薄,去年该村有两户村民发生交通事故,几乎家庭经济进入绝境。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乱倒垃圾、乱吐痰等现象。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五、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涵义是十分深刻的,如何学好“二十字”方针,如何把“二十字”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走出误区,积极配合政府,把新农村逐步建设好。
2、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蓝田新村示范村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规划。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村的财政收入。
4、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2009年大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环艺1037班
廖翠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