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界牌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界牌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滩头乡人武部长周文武
2012年3月21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在实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界牌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针对界牌村实际情况认真开展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界牌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界牌村位于滩头乡政府关河西岸,是典型的农业贫困山区村。村辖区总面积21.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399亩,其中梯田1665亩,山坡地4734亩。村辖19个村民小组,人口3357人,774户。其中农业人口3311人,720户,少数民族人口11人,分布在关河西岸山区。山脚交通方便,山区村社交通困难。村辖区海拔350至1050米,海拔落差大。年平均气温17.1度,夏季最高气温41度,冬季最低气温-2.1度。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升,年平均日照965.7小时,日照短,雾多,空气湿度大,阴雨天气多,立体气候明
显。村辖区传统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红薯、土豆、油菜、花生、大豆、甘蔗、魔芋等。年粮食总产量896吨,人均有粮280公斤。经济林木主要有:木材,竹笋等。养殖主要有:猪、乌骨鸡,牛、山羊等。全村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传统种植、家庭养殖、山地退耕还林补助、外出打工。2011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018元。村两委共有干部8人,全村共有党员58人,党员数占全村总人口1.9%,其中40岁以上老党员18人。
二、界牌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一)交通优势:界牌村作为盐津县北大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内昆铁路、麻水公路横穿境内,北上水富、东进宜宾、南下昭通昆明,人流、物流交通十分方便。本村19个村民小组共18个村民小组通公路,公路总长45公里。
(二)自然环境优势:年降雨多,空气湿度大,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是该地区特色自然优势。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土豆,油菜,甘蔗,茶叶、蔬菜等农作物,适宜发展养殖乌骨鸡,山羊,黄牛,野鸡,淡水鱼等地方特色畜牧产业。
(三)自然资源优势:一是河水资源丰富、储量大,适宜培育发展水电产业。二是林木资源丰富,尤其竹资源丰富,适宜培育发展竹木产业。三是砂石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筑业发展。四是人力资源丰富,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四)潜在优势:人多地少,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尤其对农业科技的迫切要求也是农业发展后劲的潜在优势。
二、界牌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劣势、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加强村组公路建设。山高坡陡,山区村社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农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使我村达到组组通公路,“若要富,先修路”。
(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人多地少,传统农业种植养殖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产量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建议:加强科技培训,增强农户科技意识,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改善传统种植养殖模式,提高单产和质量,用科技手段提高农民收入。
(三)加强农村新思想宣传工作。地区农产品不丰富,山区农村交通、信息闭塞,商品意识差,农户有自给自足思想。外来农产品冲击本地市场,导致本地生活物价高。建议:加强农村新思想宣传工作,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农产品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品种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降低生活物价,改善人们生活。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缺少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农民年人均收入低,县乡财政困难。建议: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
策,“放水养鱼”,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和财政增收。
(五)大力招商引资。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地方特色资源如水电、竹木、乌骨鸡、山羊等特色产业的开发力度不够。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对外特色资源宣传和招商引资开发力度。
(六)提高村干部薪酬。村社干部工作艰苦,工资报酬待遇低,不同程度影响村社干部的积极性。同时,界牌村委会办公经费紧张,无固定经济来源,制约着村两委行政工作的开展。上级党委政府领导对村社干部工作、生活多给以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切身问题,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工作有劲头,前途有盼头。村委会要发挥自身优势,要开动脑筋多渠道想办法,争取项目资金办实体,增加村委会收入,解决办公经费紧张和办公条件问题。
(七)界牌村基层组织面临新问题。一是党员数量少,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农村困难党员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不够。二是农村年轻人员和有一技之长人员长期外出打工,村里仅留有老人和小孩,外出人员难以联系,发展党员困难。三是部分村民小组长年龄偏大,年老体弱,家庭贫困,难以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四是贫困村社能人不愿当头,缺少领头人也是村社面临的问题。建议:上级党组织对贫困
地区农村党员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让党员与非党员有实质性区别,让他们老有所养,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问题,树立“党员光荣”的社会氛围。让党员年轻时多为党贡献,老来时有党关心。吸引农村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加入到党的组织,选到村、社班子上来,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八)建立村庄建设规划。界牌村所辖社分布在山区,农户建房各自为阵,散而零乱,缺乏统一规划。坝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经验在山区难以实施。建议:每个村社都要因地制宜建立长远的村建统一规划,尤其是建房,严禁乱占乱建,通过统一规划长期管理,彰显山区新农村特色风貌。
第二篇:界牌调研报告
在界牌镇数字化制造调研报告
邹国光 3040301060
在做毕业设计之前,为了感受数字化制造就在我们身边的普及程度、数字化制造在当今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的操作方法和发展状况,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到丹阳市界牌镇实地调研。
3月19日我和我们班4名同学组成的5人小组前往界牌中心路做的调研。在到中心路的路上,我看到很多与数字化制造相关的作坊式经营的店面,有卖各种工程塑料的,有代理注塑机的,到中心路附近开始有造型设计、三维测绘的。在中心路上,大大小小有几十家造型设计、三维测量以及相关培训店面。我们有选择地参观了几家有关数字化的几间门面房,有些做三维测绘的店面商业机密为由不支持我们的参观。在一家做造型和培训的公司大头造型设计,从事汽车、摩托车、电瓶车配件及整车设计,各类车灯造型设计,和UG培训。我们看到来培训的人有20人左右,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该公司老板说,这里来学造型的有3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他的都是中专生,学好成为师傅后工资可到5000以上。当我们问到这些学生学好技能之后的就业情况时,他简单说学好后自己去找,在附近很容易找到工作。在店堂中间,有一个汽车保险杠,有两米长,高400,厚30左右,旁边有个学生正在处理已经采集好的模型。之后到其他几个做测量的店面,但他们不支持我们的调研,在门口我看他们用的好象是非接触式的测量仪器,和在学校参观实验室看到的进口设备在外型上有些类似。我们找到一家叫移动测绘中心的店面,这次是我说明来意后获得参观的,里面就一个小姑娘,16岁左右。我们这次比较幸运,看到这个小姑娘正在测绘汽车保险杠。保险杠就放在地板上,用木块支撑,并用胶水固定,旁边有个便携式三坐标测量仪,也用胶水固定着,测量仪有根数据线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固定后,他先用测量仪的触头在围绕保险杠的地面上点了几下,好象是在确定大小和基准面,然后在电脑上简单操作后开始采集点了,先采集孔,再采集凹下的面。我们问了她几个问题,发现她对机械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测绘和上面看到的保险杠她需要半天来完成,就是3到4个小时,我问她测绘的精度怎么样还需不需要再处理下采集的模型,说还可以,不用再处理,直接可以用。她就爬在地上不断移动着触头,3、4个小时真的挺累的。在路上,我还发现一些做焊接的店面,里面正在补焊模具,但我们没进去看,知道这是把一些加工有较大误差的工件补上一层,再造点加工余量。我们在回去等车时看到有很多拉着各种大小保险杠车灯注塑件的汽车,我们在班车上也看到很多车灯之类的企业。我们在界牌看到的都是直接从事数字化制造实际应用的典型例子,但看的都是制造,设计部分很少。
在界牌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产业链,生产汽车各种覆盖件,但这里的规模不大,形式还是以家庭式作坊为主的来样加工和仿制,专业化程度有一定水平。但随着制造要求的提高,界牌的数字化产业会重组,会更专业,不仅要能制造还要能设计,有品牌,只要这样才会满足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在界牌我感受到了数字化制造的气息,数字化制造的时代已经到来,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篇:丈亭镇胡界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胡界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驻胡界村指导员 王诚
2011年6月,通过走访座谈,对丈亭镇胡界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的情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调查中发现,近年来,胡界村党委、村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通过对本村村级集体负责现状、“农家乐”旅游开发和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丈亭镇胡界村位于余姚东首,萧甬铁路穿境而过,东接三七市,西连三江社区,北靠凤凰山,南临姚江。村域面积3.57平方公里,由胡界、山西、顾家埠、柳家四个自然村组成,常住户数905户,全村人口2720人。2008年由党支部改建成党委,下设三个支部,有党员112名。全村耕地面积2073亩,山林面积933.5亩,有苗木、大棚蔬菜基地400余亩。2009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6亿元,人均年收入14500元,群众生活相对宽裕。
(二)新农村建设成绩
近年来,胡界村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把 “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抓。二是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调查了解,村党委定期组织召开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以及群众大会,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意义进行了宣讲。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三是积极组织村领导班子到外地考察学习,为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做准备。重点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搞好村庄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
(三)党群干群关系和谐,新农村建设软件环境良好
胡界村党委、村委充分认识党群干群关系是新农村建设基础的基础,通过形式各样的方法积极优化党群干群关系,立足长远,标本兼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积极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树立和谐的管理理念。面对农村和谐社会的创建面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来解决村里所存在的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疏离的问题,充分而深入地分析原因,用长远的观念解决问题,用整体观念把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创建与当前农村的各项工作有机有结合起来。二是以新的行动和姿态取信于民。针对某些“历史欠账”,本持“为人民服务”的先进理念,对以往的工作进行认真而深刻的反省,对原组织以往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表明态度、加以改进,重新取得广大农民的理解和信任。三是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能力。村两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他们对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能力。四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水平和致富水平。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农民素质的低下是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疏离的至关重要的原因。所以村两委将培育新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致富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提到重要日程上来,村建成图书室、电教室等为农民的学习提供方便,着力打造“知识型”农民。
(四)村务民主监督,管理规范
村级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财务管理也是村级干群矛盾的主要发起点之一,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础。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村两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把抓好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升高度, 切实加强领导。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在现金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通过法制教育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引导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四是建立村务监督小组、理财小组。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小组成员严格审核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现金、存款等变动情况、账实相符和收支凭证的有效情况、投资收益增减情况等。五是加大村级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将村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以便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做到
内容齐全,账目真实。
(五)村企合作,共建新胡界
在丈亭镇党委政府提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胡界村坚持“政府引导、自愿参与、互利共赢、注重实效”的原则,提倡“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积极发动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并聘请胡惠昌、胡沛源等八位政治素质好、市场经济意识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家担任 “农村顾问”和“经济顾问”,在村企共建新胡界中,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资助,使内容更加广泛。一是共订发展规划。企业帮助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聘请专家制订新农村发展规划,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村务管理。二是共谋经济发展。通过农业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管阀制造等专业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三是共办公共事业。企业积极参与学校、医疗站、文化设施和农民公园等建设,扎扎实实地为村民作贡献。四是共建基础设施。企业发挥各自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抓住村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打实地帮扶绿化、河道石砌等实事工程。五是共育文明乡风。企业可以和村做到组织、思想、文化和学习“四个互动”,组织村民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
从调研数据上看,胡界村2006-2009年间村级集体平均每年收入370余万元,但60%以上来自各类项目经费,村级集体经济固定收入每年不足20万元,该村的当前集体经济现状:一是固定收入少。由于村集体固定资产少,部分新发展的农作物培育基地还未到收租年限,所以村集体固定收入及其有限。二是刚性支出较大。首先,文明村、生态村、园林村等创建后,村容村貌有很大改善,各类配套设施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各类设施维护、环境保洁等带来的开支大幅上升。
(二)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农村来说,农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胡界村按照“农业稳村”的富民强村思路加强经济建设,先后引进余姚市彩色苗木研究所、余姚市进口蔬菜基地和
姚东蔬菜公司等三家农业龙头企业,逐步走向农业现代化,但从总体上看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农业科技推广较难,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难以到村入户;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素质水平普遍较低。由于传统观念影响,有文化、高素质的许多青壮年不热衷于农业生产,均外出打工、经商,目前一家一户从事种养业的大多是低文化、高龄化人员,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对农业的有效保护不足。由于投入农业生产回报较低,考虑到如何增加财政收入,政府侧重如何发展工业和建设城镇,导致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深,投入力度不够。归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一方面说明农民自身的发展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也在于长期以来对农业投资建设力度的欠缺。
(三)村企结对面还不够广
胡界村党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部分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积极参与,积极资助公益事业建设,在2006-2008年间村内企业共出资35万元,用于村里的绿化、河道石砌、道路硬化、村庄保洁等实事工程,村企结对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胡界村是丈亭镇经济较发达的一个村,境内有大小企业140余家,其中年销售量200万以上企业占半数以上,将出资数据与该村村企业的规模及数量相比,显然有点不尽人意。分析此现象的原因是部分企业家还是只顾企业自身发展,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未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对策措施
(一)必须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利用村广播、会议、标语等手段,深入宣传好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标准、要求、政策,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镇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村两委必须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盘活资产文章。重新分析 “家底”,围绕“全、准、实”的要求,盘活全村的集体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确保不留死角,充分发挥集体资产能量。二是做好以地生财文章。农村税费改革后,来自土地一线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幅降低,除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等项目外,来源很少,所以当前必须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等项目,努力挖掘潜力。三是借用外力文章。利用市级机关挂钩扶贫和结对帮扶的机遇,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少、资金小、技术缺、销售难等不足,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三)必须坚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
要紧紧借助中央和省、市、县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示范点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点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制定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驻村调研报告
选准突破口 加快强村富民步伐
根据组织安排,本人在xx乡xx村住村蹲点。在蹲点期间,走访了住在xx集市的部分农户和个体经营者、xx小学,召开了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座谈会,了解了村情、民情,帮助xx村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同时协调资金x万元铺设xx村出庄道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状况。
xx村有11个村民小组,3790人,党员86名。村有一农贸市场,在周边乡镇已有一定的影响力。村集体经济空白,没有收入项目。社会事业发展也比较滞后,尤其是道路状况较差,除环乡路为水泥路外,其余均为土路,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通过调研,认为xx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发展社会事业缺乏投入,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但具备加快发展的一些基础条件。当前,xx村应放大本村的传统产业优势,选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动员,全力以赴,以一至两年的时间打基础,拉开框架,用两至三年的时间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夯实基础。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作为农业村组,强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要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xx村有水面近1000亩,水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现有经营模式为粗养,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要开展市场调查研究,采取外出学习取经、邀请养殖专家来村面授等措施,推动鱼塘精养和混合养殖,提高养殖效益,让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同时要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做文章,一方面要以招商引资或村集体投资领办等形式,搞好鱼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依托平台,主动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挂靠,签订农业订单,稳固销售渠道,力争养殖业在两年内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三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大棚蔬菜推广为重点,以大户领头、科技示范为措施,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林、果、蔬多元结构转变。
二、提高劳务输出工作水平,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目前,欠发展农业乡镇农民收入渠道还不宽,增收基础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没得到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级组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当前,xx要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积极做到“五个加强”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要健全乡村劳务输出机构,明确责任到人,明确考核奖惩措施,使劳动力转移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乡劳动就业部门以及村负责同志要广泛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并定期发布,正常开展组织培训、输出和职业介绍等工作。目前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量大,招录门槛低,尤其是缝纫、针织、电子装配、食品加工等岗位缺员较多,乡村组织要主动与园区企业对接,让剩余劳力在本区就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我们要用好用足全省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有关优惠政策,采取技校培训、企业岗前培训、成人校培训等措施,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让青壮年劳力至少掌握一门以上的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三是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同时要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的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进一步创新方法,加快有特色的农贸市场建设步伐。但市场规模较小,还缺乏规范引导。如何充分利用发挥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市场效应,是一大课题。首先,要合理规划市场,在现有的沿街两侧,要尽快启动拍卖、出售、租赁等程序,对闲置地块进行建设,扩大市场交易的可供地块,以逐年的发展形成规模市场。对沿街两侧低洼、水塘地块,村集体要想方设法填埋,用足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吸引大户投资、村党员干部集资、村集体融资等形式,先行建设房屋,公开出售,一方面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为村集体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要着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培植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第三,要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对市场要制定长远发展的规划,至少要形成三点以上的发展规划,逐年投入、逐年建设,对沿街建筑进行美化、亮化,配套路灯、饮食、服务业等措施,做大做强市场,使其成为面向全区的特色市场。
四、依托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
发展的实践证明,要实现苏北地区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而载体则是推进项目建设。因此,经济欠发达的乡村,要充分发挥、利用好各种后发优势,用足政策,坚持锲而不舍引项目,持之以恒干项目,齐心协力上项目,壮大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总量。重点一要鼓励全民创业,用活民间资本。目前,xx村仅有纸盒厂、热水器厂两个私营企业,虽然经济体量不大,但经济效益可观,这就说明发展私营企业是强村富民的首选。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扶持力度,一方面盘大盘强现有纸盒产业,另一方面让在外地创业有成的人返乡投资,让在本地有经济实力的人二次创业,形成全民创业的热潮。二要推行村集体股份合作制、集体个体联营制、租赁制等形式,采取大户投资、村干部集资、资产抵押等形式,多渠道融资,一二三产业齐上,大中小项目齐抓,形成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让农民在创业中得到经济利益,让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得到收益,加快转变经济落后、农民不富裕的状况。
第五篇:xx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xx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人特对浦江县飞轮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在下着眼于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内容。
一、飞轮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飞轮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00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飞轮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飞轮村已经有近二十多年的磨珠历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最近几年,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我们村也由原来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一跃成为镇里的生活富裕村。并且被确立为岩头镇的“示范村”。据村民反映,我们村生产的各类珠子享誉全省,仅此一项每年也可为村民增加许多收入。可以说正是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村民也对他们有如此不菲的收入而感到高兴,但是在高兴的时他们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村中的生产主要是以小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生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而这也是一些经济强村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他们希望政府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另外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现在诸如运输、能源和其他的物价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他们的经济效益,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飞轮村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飞轮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飞轮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0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飞轮村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
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飞轮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及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目的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飞轮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水源问题亟待解决
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四)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五)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六)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七)农村医疗事业建设优待于加强
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群众还存在看病贵的问题,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甚至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八)对新农村建设欠缺理解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五、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方法及收获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六、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关键,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形成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方式。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和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农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四)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等内容作为对农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努力使农民从思想上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将农村中的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中考和高考落榜生,另一部分是农村中那些思想素质较好、头脑灵活的人发动起来,作为农村思想教育推广工作的骨干和带头人。还需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村委会要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教育,策划一系列参与度大、通俗易懂的科普活动,提高思想素质。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有实效。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印在日历上,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户村民手中,贴到农户墙上。向全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村民看得见,记得住。力争做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户户知晓,深入民心。
(六)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
搞红文化广场,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生活风尚的引导,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大力推行农村政治生活的公开化与民主化,使信息畅通。在农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提高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加快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全面完成社区医疗卫生站建设工作,引导、扶持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在定点上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远近,人口多少而科学确定乡村医疗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保证合理用药和价格合理性,增加可报销支出。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患者档案,方便参合农民的报销结算。加强基层乡村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健全合作医疗各项监督机制,增加财政透明度,确保取信于民。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老有所养问题。切实为农民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八)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九)扎实抓好“三个工程”
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七、新农村建设成功原因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飞轮村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支部和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当选择年龄轻、有文化、社会责任感强的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飞轮村地处浦江县北部,原来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偏僻小村。2002年以后,随着通村而过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车,该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该村到城区和镇区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飞轮村在新农村建设以前,其他农村一样,祖祖辈辈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村里出现了几个经商办厂的先富一族,但农村绝大部分农民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头朝黄土背着天的典型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后,随着交通环境和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吸收了一批经商办厂能人回村投资兴办产业。村两委借助政府平台,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劳务技能。目前,该村共有工厂3家,不仅解决了村里所有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解决了周边农村的就业困难。现在该村的外来人口已超过本村人口的2倍,2008年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飞轮村的经验证明,发展农村经济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要发挥优势,加快培植新的优势产业,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困扰,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珍惜山水自然环境,力求保持地方原有特色。
飞轮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村庄地势、民居的布局、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公共设施的配套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了以“小五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村庄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与环境得到和谐共存。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差异也颇大,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渊源,都有自己的历史遗产,都有自己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的、艺术的和历史的信息,是祖先留下的不可估量的财富、不可再生的资源。新农村建设姓“农”,不姓“城”。如果一味贪大求洋,实施整拆整建,不仅耗资巨大,也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加了巨大的包袱,而且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农村中形成了新的“水泥森林”。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乡村建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只有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在有效保护地方特色基础上建设新农村,才能称得上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建中发展。
(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好的政策帮扶和激励机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如浦江县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资金用于补助新农村建设,各镇街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
飞轮村虽然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但该村两委干部能充分抓住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市开展以村庄环境整治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市第一批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级绿化示范村等,得到省、市、镇各级奖励补助近十几万元。村级财政支出还不足5万元,就把农村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我市经济发达、社会资本充裕、民营企业多的有利条件,鼓励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建设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大大减少村集体经济负担。
八、飞轮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
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农民的现状,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体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
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
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