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式合伙人观后感[范文]
《看见——中国式合伙人》之观后感
一定要跟最信任的朋友开公司,但是一定要把友情锁定在规则和原则的笼子里
——王强
由黄晓明主演的《中国合伙人》在讲述新东方三位创始人的联合创业故事的故事的同时
也展现了中国式的友情与合一。在柴静的访谈中,她用了另外的角度,以更为平和的方式展
现了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在新东方早期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的作坊式作业、家族式企业到
现代化企业制度这一过程中三个人的博弈、冲突、忍让、信任与期望。若从企业治理的角度
来看待的这次的访谈的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一.跟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公司“人合性”的体现
在访谈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样一个古怪的现象:作为新东方老大的要俞敏洪常常
被王强、徐小平指导批评。这个现象背后所体现的却是俞敏洪、王强、徐小平三个人之间深
厚的友谊与信任。深受《水浒》和《三国演义》影响的俞敏洪,抱着桃园结义的心找来了当
初他最崇敬,但是性格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两位朋友一起创建新东方。俞敏洪重情,重细节,而受西方观念熏陶的徐小平和王强则强调规则与原则,认为友情要放在规则与原则的笼子
里。由于个性不同、着重点不同,随着公司的发展,三个人之间的矛盾频发。但是,因为彼
此之间的信任、友情的担当、爱新东方的心和希望新东方发展壮大的共同目标,俞敏洪、王
强和徐小平都不曾真正想过散伙,最终在大大小小的”吵架“中既保存了彼此的友情,也完
成了新东方的发展与蜕变。三人的性格互补不足,但是基于信任,彼此在不断的批评对方的过程中发现缺点并予以改正。正正是由于王强、徐小平这样敢于指正不足,敢于“唱反调”的存在,使得新东方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真正发展壮大起来。
二.做好企业的人才配置的同时合理平衡分配股权——友情的定位与利益的分配
在俞敏洪接王强的时候,王强问出了一个极为尴尬,却也是极为现实的问题:如果有一
天我的成就超过你(俞敏洪)了,你还会不会像今天这样欢迎我?这个问题实际上指出一个
问题:新东方是属于俞敏洪一个人的还是属于大家的?王强认为,既然把我找来一起干了,这就是大家的事,不能是俞敏洪一个人的。在后来的股权分配中:俞敏洪作为第一创始人,占股45%,王强和徐小平各占10%。在创业之初,俞敏洪采取“三分天下”的做法,自己
做出国英文培训,徐小平做留学咨询,王强做口语,互不干涉,各挣各的。不得不说,这种
做法慢慢形成了完美的产业线,构成新东方早期发展的动力。同时这样“三分天下”的游戏
规则,免除了日后因为利益分配等问题所引发的纠纷与矛盾,把大家的友情限定在这样的规
则中,使得彼此的友情更为简单。由于这样的互不干涉,俞敏洪三人又过上了小时候喜欢的水浒里兄弟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一开始是由于友情合伙,到最后却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渐行渐远,甚至是反目成仇?!理性的定位友情,知人善用,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三.改革家族制,选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框架、完善公司治理程序
俞敏洪等人早期引入亲戚到公司管理层,逐渐出现了包括俞敏洪在内的“四大家族”家族化趋势。对此,王强认为这不利于企业长期规范化发展,“王强对原则绝不让步,他会帮助俞敏洪果断开除犯规的员工,强迫老俞开会时关机,规定教学区不准抽烟,第一个罚的就是俞敏洪的母亲。”最后,这样的问题是在王强和徐小平先后以递交辞职信给予俞敏洪压力使其最终放弃家族制、选择现代企业制而告终。徐小平说,他选择支持王强是因为他支持原则,“因为我支持王强那些对原则的倡导。反家族制,当然要反了,企业的治理的这种程序化,当然要做了。”而“俞敏洪在内心深处认为去家族化是正确和必要的,所以他挽留住了王强。”最终,公司遵循了现代化股份制的管理模式。这让人看到新东方转型过程中的艰难与博弈。友情,不是盲目的,它需要原则和坚持。如果当初徐小平和王强只是带着“哥仨好”的心去做新东方,相信不会有新东方后来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带来的辉煌与持久。
四.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规则的制定——用规则管理公司,监督和制约权力
在寻求企业治理的过程中,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三人就是在吵架辩论中度过的。因为三人都不懂如何做现代化企业,因此第一次开董事会的时候就闹的不欢而散。那之后关于企业管理的问题,三人更是不停的吵架,而且吵架把技术上的问题上升为火药味很浓的道德审判,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辩论、打架中,友情也没有了。尽管吵成这样,徐小平还是公开说:“他在新东方的使命就是要指导俞敏洪、批判俞敏洪,改造俞敏洪,因为他和王强都认为,在公司内部权力必须有‘监督和制约’的精神,所以要长期扮演老俞的‘唱反调者’。”后来有一次,徐小平因为和俞敏洪吵架,扔下学生不管,触及到底线,俞敏洪召开董事会投票决定徐小平的去留,最后,徐小平被判“出局”。然而,虽然徐小平退出了,他仍然感到很高兴,因为俞敏洪终于学会了用规则来管理公司。而随着俞敏洪这次的爆发,这种公司制度的改革也逐渐迈入正轨了。正如《看见》的主编范铭所说:“三人不依不饶的争吵和辩论中,新东方成功地去除了家族制,实现了股份制,逐渐厘清了规则的界限,慢慢走上了现代化企业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新东方百家争鸣的独特精神气质”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王强和徐小平都以在新东方中可以彼此辩论和坦诚相见而自豪,三
人虽然许多具体的观点和理念不同,但全部把原则看得很重要:“一定要把友情锁定在规则和原则的笼子里”。新东方这“三驾马车”用自身经历像我们诠释了真正的友情是需要更加公开与坦诚的交换意见、彼此交流与尊重、达成共识,共同成长的。
如同王强所说:一定要跟最信任的朋友开公司,但是一定要把友情锁在原则和规则的笼子里。因为和最信任的朋友开公司,才能在不断的辩论与坚守中认识并改正自身的缺点,发展壮大公司。只有把友情限制在规则和原则中,才能不被友情凌驾在理智上,才能既保有友情的同时发展公司。正所谓“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当友情被理性地驯服时,友情才会真正凸显其价值,企业治理才能做到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保护股东们的利益。
第二篇:中国式创业——看中国合伙人有感
我和另一个VC从业人员一起看了电影《中国合伙人》。走出影院时,只有我俩神色木然。电影是不错,但现实的中国创业者却艰难太多,尤其在面对有中国特色的“政策风险”时。
比如去年火起来的叫车软件。这个行业本身就充满了中国特色,当然这要归功于中国有着全球“最拽”的出租车司机和“最刚需”的打车人群。首款叫车软件在头一个月就盈利了,半年内就拿到了几百万美元的投资,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后来的故事也不算太出乎意料,行业内跟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跳进来各种叫车软件。这也是一个很具中国特色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即使是相对低门槛、低投入的互联网产业,同一商业模式也不会有太多的模仿者。举例来说,团购的鼻祖Groupon在美国火起来之后,中国跳进团购红海的企业比在美国追随Groupon的还多。在中国创业,同质化竞争很惨烈。
然而,最困难的却是应对政策突变。随便安立一个牌照,就可以给一家企业永远关上大门。当年视频网站发展火热,相关管理部门开始颁发网络视频经营许可证,第一批有247个网站拿到了证,偏偏那时风头正劲的土豆网没拿到,还被广电总局警告,勒令停业。可以想象,那时土豆遭遇的困难,可比《中国合伙人》里在警察局交几千元罚款要惨痛得多。这就是中国式创业,要跟几百上千家同质企业竞争,按照市场规则比拼一场连着一场的恶战,却还有市场规则之外的政策风险。
再来看看叫车软件的遭遇。各地政策并不统一,有的勒令司机删除;有的允许保留,但不许私自加价,直接就把商业模式给改了;有的官方推出叫车平台,民间叫车软件必须与官方平台打通,由官方平台认证车辆资格,规定价格。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创业。开始是一个人跑,跑着跑着,呼啦啦一群人挤进来,用上各种手段争先恐后。突然,裁判员也一起跑了,一边跑还一边修改规则,一不小心犯规就被取消资格了。所以,又要把其他运动员甩掉,又要紧跟在裁判员后面及时跟上规则变化。优秀的中国创业者,却也能做到。最好的例子就是在出租车上安装广告小屏幕的触动传媒,2009年被上海市政府要求拆除,2013年又因离奇车祸,引发政府再次要求拆除,可直到今天,上海的出租车上还是背着广告屏。他们是如何在政策法规的缝隙中生存,又是怎么兼顾市场竞争与政府管理,我也不知道,大多数的创业者也不知道,但他们真的做到了。
在VC的项目分析书里,最后却又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风险分析”,按照VC的职场潜规则,项目失败了没什么责任,但项目可能失败的风险如果没有提前预见到,这是严重的失职。所以,风险分析实在是最考验VC职场经验的部分了。风险写多了,项目拿不到投资;风险写少了,将来自己可能担责任,但万变不离其宗的第一项就是“政策风险”,不仅因为其带来的往往是颠覆行业的改变,更因为这是“安全的风险”。
所谓“安全的风险”,是从VC的角度来说的。首先是项目通过的安全,基本上没有哪个项目真的会因为政策风险而被VC否定。如果是被政府禁止的行业,从一开始就没有融资的可能,已经到了提交项目分析、等待投资委员会通过的阶段,政策风险也就不足以否决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
而对于撰写项目分析的VC们,在中国不能不首先看看天气风向,所以下笔第一条当然是分析政策走向,政策风险是一顶大帽子,扣哪儿都行,不痛不痒。如果项目失败了,怎么也可以在政策上找原因。ininof.com
只是大家心知肚明,政策风险看似来势汹汹,企业仍有转圜余地。用我朋友的话说,中国的创业者“苦得像孙子、拼得像疯子、贼得像蚊子、倔得像驴子、钻得像锥子、韧得像竹子”,这样优秀的创业者,哪里会招架不了政策风险呢?
第三篇:优博推荐-《合伙人》:中国式“面子成功学”
优博推荐-《合伙人》:中国式‚面子成功学‛
金羊网-羊城晚报 我有话说
《中国合伙人》海报
文/李丽
鉴定对象:
《中国合伙人》
上映日期:5月17日
曾经有一位男子,他在比武中输给了对手,之后卧薪尝胆兼幸运地在山洞里发现了武林秘籍,十年后终于成为绝世高手,不但打赢对手还打赢了更厉害的对手他老爹……这样的故事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熟悉,我们一再被这种狗血情节打动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两个共同的梦想:一个是以牙还牙,另一个则是笑傲江湖。
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拍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东西。与其说电影为国内某出国英语培训机构打广告,不如说它代言的就是一种中国式的成功哲学。三位立志要去美国的男主角,一个惨被拒签,一个被美国妞甩了,另一个好不容易出了国却居然没有被美国人民委以重任!于是,屌丝爆发了,他们努力奋斗终于成为‚留学教父‛。然后,‚口音男‛受万人敬仰,‚失恋男‛抱得美人归,‚沦落男‛则回到当初在美国打工的小饭馆吃大餐……每个人都用居高临下的目光回望当初瞧不起自己的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功滋味。
全片思想境界最低的情节当属三男跟美国人谈判。作为窃取人家教材的被告方,三男态度却是令人愕然的沾沾自喜。嘿,美国人跟我们打官司啦,这说明我们地位高啊!于是我看到美国人义正词严地发言时,三男却忙着互使眼色,猥琐偷笑,窃窃私语。对,我们就是要用这种傲慢的态度压倒对方!最后,黄晓明[微博]扮演的成冬青作总结陈词,他先是用一番毫无口音的流利英语和死记硬背的法律条文,吓得美国人面色惨白。接着,他又抛出杀手锏:你们到底是更想要这一点赔偿,还是跟我们合作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多么振聋发聩!于是,美国人彻底被击倒了,Yeah!
这就是《中国合伙人》最成功的地方,它将无耻拍得如此无邪。你别去追究成功的手段有多卑劣,更别去探讨成功是否让你变成了更好的人。所谓的成功,其实就是‚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所有曾经瞧不起我的人,跪下,在我的光环下瑟瑟发抖吧!
看完了,爽完了,当你走出电影院,不知道你是否清醒:其实,大多数人并不处于这样的成功者之列。你又会不会反思:那么,我们在那三个主人公之流的暴发户的眼中究竟是什么?
小马,你写给我的信不是这么说的……‛《英雄本色》中,阿豪对着坐在地上扒盒饭的小马说出这样一句话。此时,《中国合伙人》中的孟晓骏和女友良琴也各怀心事——一个谎称自己在实验室喂小白鼠但其实在餐馆端盘子,一个谎称自己在教钢琴但其实在快洗店熨衣服。海外华人的尊严问题被巧妙地点明了,发哥那满嘴炒饭却千言万语凝在脸上的神情,让我们体会到了邓超这个角色为什么一门心思要把新梦想做上市——因为只有在华尔街挥槌的一刻才会让美国人看到他。
《中国合伙人》的价值观再次成为观众讨论的热点,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被记住的必然是成功者的哲学。‚美国人永远不懂,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的,甚至可以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做买卖的,低头弯腰下跪是基本功夫。丫鬟心态,寡妇待遇。‛这些非常容易让人联想起韩信故事的中国式处世智慧,加上他们其实是去美国人那儿讨尊严的事实,勾起了一些关于弱小、卑微、犬儒、虚伪等民族性的回忆。陈可辛有什么错呢?《码头风云》里的马龙〃白兰度也挥着拳头说‚我本来可以成为什么人的‛嘛!而且众所周知,真正体现精神尊严的价值观是无法在这部电影中呈现的。故事演到1988年的时候,某人的画外音说:‚我的80年代死于今天。‛韩寒[微博]也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也许影片变成这样一个故事会更讨国人喜欢:近未来世界,美国的经济衰退已经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就是所有大学生谈起梦想都会说,‚我要去中国!‛这其中,昆汀〃塔伦蒂诺、尼古拉斯〃凯奇、小罗伯特〃唐尼[微博]饰演三个好朋友,他们的共同爱好是收藏每一版新华字典,用英语近似音的方式学习中文,小罗伯特〃唐尼更成为唯一一个泡到了中国妞的人(这个角色可以给范冰冰)。但分别的日子到了,昆汀〃塔伦蒂诺因为有严重的移民倾向被中国签证官屡次拒绝(当然,后来他的粤语电影教学法也受到了广大美国青年的欢迎),小罗伯特〃唐尼因为被中国女友当行李一样甩开而一蹶不振,只有尼古拉斯〃凯奇,这位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好朋友,获准来到中国深造,单位是批片译制中心,但后来很不幸被印度同行挤掉位臵,偷偷来到沙县小吃打工。三个好朋友啊!听着披头士的《Yesterday》再聚首,发愤图强,在好莱坞山头的巨型字母下(那时已是一片荒凉)办起了露天中文学校,一边喝着西北风,一边对台下如饥似渴的白人孩子们说:‚Hollywood,you know?冬青树林,是为了纪念一个叫成东青的中国伟人而建的啊!‛短短几年间,几十万个美国落魄中产阶级子弟以异常凶猛的高分通过了中文雅思考试,引起了孔子学院的高度重视,昆汀和小罗伯特〃唐尼就这样被请到德胜门打官司,被轮番羞辱后,昆汀〃塔伦蒂诺用倍儿溜的北京话说:‚谢谢了您哪!今儿我还就杠上了,告诉你们,新西方要在创业板A股上市!‛ 影院捷报频传,在很多场次,甚至出现电影结束后,观众自发起立鼓掌的稀罕场面。一片叫好声中,‚新东方宣传片‛,‚有钱就是一切‛,‚为富人捧臭脚‛,‚抄袭《社交网络》‛等争议也开始喧嚣尘上,陈可辛一一回应。
俞敏洪临阵‚倒戈‛?
陈可辛:至少他没有被这个世界改变
从《中国合伙人》开拍伊始,这部电影与‚新东方‛的关系就一直是媒体和大众的焦点,陈可辛也从开始就表明态度,‚这部电影绝不是新东方的大型宣传片。徐小平(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曾经想投资这部电影,被我拒绝了,我不想因为投资就变成要帮他们拍歌功颂德的传记片。‛
但是在《中国合伙人》的全球首映会上,新东方‚三驾马车‛全部到齐,还上台和主创们一起合唱《光阴的故事》。随着电影票房不断高涨,更有人开玩笑似地说道,‚《中国合伙人》就是新东方暑期班招生的大广告‛。
不过,就在电影公映之后不久,俞敏洪发布一片3000字的长文,表明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态度,‚从开始就不支持这部电影的拍摄,现实中我的个性没有那么窝囊,也没有用演讲代替性生活。这是一部电影,人物大家最好不要对号入座;其次,尽管电影的情节很精彩,但现实中的故事更加精彩,朋友之间的纷争更加残酷,但友情也更加浓厚。‛一经发出,转发量即超过5万。这种‚临阵倒戈‛似的言论引起了大家的猜测,《中国合伙人》和新东方以及俞敏洪到底是什么关系?
对此,陈可辛回应道:‚拿到剧本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新东方,吸引我的只是这三兄弟。所以我对俞老师本人完全不了解,更别提他的私生活。他在微博中写的都对,事实就是这样。见到他,我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正如片中的成东青,‘至少他没有被这个世界所改变’,不会因为影片大卖了,而改变他的初衷,从不同意到同意,这是我尤其钦佩他的地方。感谢俞老师来捧场我们的首映,更感谢他对于《中国合伙人》,对于我的尊重,我同样也尊重他自己的决定。但《中国合伙人》绝对不是新东方的传记片,是中国人一起经历的30年。‛
有钱就是一切?
陈可辛:真实呈现三种价值观
从海报上‚我要发‛的宣传语,到电影中数钱、发财、送别墅甚至送实验室……有部分网友认为《中国合伙人》透着‚土大款的气质‛,而且还传递出了一种‚有了钱便是一切‛的价值观。
陈可辛则用戏中金句‚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不要丧失尊严。‛回应了质疑,‚我拍的是‘屌丝逆袭’,不拍成功怎么逆袭?这部戏不是给成功人看的,正如戏中讲得那样,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梦想重在过程,梦想是为99%的普通人服务,而不是为那1%的成功者。‛
‚片中三兄弟,有我最不理解的,有我自己,也有我最想成为的,他们没有谁对谁错,如果你是男生,选择去成为谁;如果你是女生,选择去爱上谁,我只是真实地呈现三类价值观。‛陈可辛说。
片尾‚彩蛋‛替有钱人‚背书‛?
陈可辛:向这30年的中国创业史致敬
除了‚价值观‛,《中国合伙人》片尾的创业家‚彩蛋‛,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说,‚这就是为这些有钱人背书,让他们进了祠堂‛,著名网络作家安普若更是直言,‚这个彩蛋让我恶心。‛作家夏商在微博中也写道:‚《中国合伙人》充斥着天朝式的成功法则。最后的致敬画面让人作呕,一部典型的市侩电影。‛
‚对这个‘彩蛋’也有过担心,直到坐进戏院,看到绝大部分观众们跟着银幕上的一张张照片感叹,惊讶,因老干妈会心一笑,我才放心。‛ 至于替有钱人‚背书‛,陈可辛表示,‚柳传志、王石、马云是传奇创业;新东方三驾马车、陈氏三兄弟、冯仑等万科六君子都是合伙创业;李开复、张朝阳、杨澜[微博]都是海归创业;老干妈是草根创业……他们的确现在都很牛逼,但谁没有经历过苦逼和二逼的过去?我是在向这30年风云变幻的中国创业史致敬。‛
抄袭《社交网络》?
陈可辛:《投名状》时我就已经‚社交‛过
同样是创业故事,同样也有一个官司在整部电影中穿插,有不少影迷就把《中国合伙人》和《社交网络》联系在一起,认为前者是在抄袭后者:都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个青年人从校园起步的创业历程,以及与两个合伙人之间分分合合的关系。都用开场约五分钟的段落交代了创业的原始动机:一个是因为想出国没出成,另一个是因为想泡妞没泡成、想进兄弟会没进成,事业都起源于失败。
成东青是土鳖,扎克伯格是书呆子,然而他们有另一面专长,一个擅长记单词,另一个擅长写程序。他们在跟女人和哥们联络感情上则显得很低能。成东青和扎克伯格都有一个在专业和眼界上比自己强的搭档,有商业头脑,擅长整体规划。
电影都以一场桌上争论贯穿始终,以闪回方式讲述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双方都分列两侧,显露出对峙架势。成东青和扎克伯格都以犀利的言辞把对方噎得哑口无言。反抗并最终胜利的一方坐在里侧的玻璃幕墙旁边,人物的转椅朝向楼外,预示沉思并将反攻。两场争论都是鏖战,都不得不午休一段时间。
新梦想合伙人在婚宴后分道扬镳,脸书合伙人在新办公室里闹翻脸,都跟周围喜庆的环境格格不入。三人位臵呈三角对峙状态,大吵一番后都用降镜头和景深表现了唯一成功者的孤独。两伙人都面临着内忧外患,成东青被美国考试机构起诉剽窃,扎克伯格被竞争者起诉盗用创意。
在《社交网络》结尾,优博在线娱乐 www.xiexiebang.com世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面对自己一手打造的市值250亿美元的facebook,蜷在椅子里颓废地一遍遍刷新发给前女友的好友申请——他赢得了世界,却换不回最初的那个人,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了。而《中国合伙人》则宣扬了另一种充满光明却不无诡异的价值观:有了钱便有了世界,钱可以弥补一切不计代价的曾经。‛陈可辛从未掩饰对《社交网络》的喜爱,但‚如果说‘抄袭’,《投名状》时我就已经‘社交’过了。‛
第四篇:中国式管理观后感
中国式管理观后感
观看完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之后,我从中收益到许多对我所学专业以及今后踏入社会从事工作的许多良言。同时也感受到了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合璧,将西学合理的转化为中用的“锦囊妙药”。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下面我来谈谈对《中国式管理》里的一些语录的看法与感想。
(一)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在观看《中国式管理》之后,我终于知道,世界上任何地区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的迥异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方式。虽然管理学上有很多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但是应用到实践中,还要考虑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等。这就体现出了管理具有艺术性。当然管理学的理论作为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借鉴与辅助,也提出了管理的科学性。所以任何地方管理都不是一层不变的。
而上述三地的管理方式,都表现出了当地人的价值观与社会观。美国式管理,体现了美国人以个人中心主义为核心的追求民主自由,讲求理性和实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终实现的精神。日本是一个集体观念特别强的国家,在某些方面与中国文化有些类似,例如注重人际交往与礼仪等。同时日本人也是自负的,因此在日本是管理的过程中,个人的利益往往会被集体的利益所埋没。中国式管理则更多的采用了儒家思想的人际礼仪交往观念,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齐家,治国”等。
(二)维持合理的不公平
真正的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即使父母对自己的亲生子女,爱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做的是取长补短,不是公平。西方人说:人生而平等;东方更注重:人生而不平等,因此我们努力就是尽量让人平等,所以叫合理的不公平。不是我们的民族不好,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更有深度。管理者一切求合理,必然合法,如果出现合理而不合法,便证明此法已不合理,有修订的必要,可见制度的适时调整,确有其实际上的需要。
(三)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以不变应万变是指用既定的原则,应付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出自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我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结出的经验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中国智慧的精华,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写照。中国人的变动性,是受《易经》的影响,一切都在变,制度在变,是非在变,标准也在变,中国人的生存力和应变力很强。中国人弹性相当大,有一种随机应变的心态。变得是衣食住行和娱乐,不变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只要心很正,意很诚,察颜观色并不是小人的行为。以不变应万变,用不变的原则,应付万变的现象,这就是经权。原则不能变,目标不能变,管理要求安人不能变,其他都是万变的。用这种不变的原则,来应付万变的现象,不管怎么变,都会命中目标。
中国式管理无论实际上有没有。这个观点的提出也提醒了我们要重视管理的艺术性。就像《中国式管理》里曾仕强所提的那样,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第五篇:中国式管理观后感
中国式管理观后感
学院:食品学院
姓名:李影
学号:2011406112
4《中国式管理》观后感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通读此书,不免困惑。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效率。然而本书倡导的‚先修身,后管理‛却严重违背了这一点。首先,如何进行‚修身‛,‚修身‛的标准是什么,修身到何时才能从事管理,本书中没有明确的答案,从而使得在实际操作中让领导者无从把握。其次,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通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因其自己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其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其人生观、价值观非一朝一夕而成的,而是通过其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感悟形成的,要通过所谓的‚修身‛来改造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操作上相当困难,且成本高昂。再次,要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先后修身后才能进行管理,时间太长,效率低下。中国式管理是以中国哲学来指导管理,修身即要研习中国哲学、中国历史等学问。浩如烟海的中国哲学、历史也非经短期培训就能学完的,且个人对哲学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对哲学的领悟有多有少。可见照此书要求操作,效率
太低了。最后,对‚修身‛的管理无约束力。书中说‚管理者先求修已,感应被管理者也自动修已。双方面都修已,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可见被管理者的修已是用管理者的修已去感应的,而不是用制度、规定等进行约束或用奖励等激励方式去鼓
励,要真正做到这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本书在‚圆满的沟通艺术‛中谈到沟通要以‚不明言为基础‛,即通过一种‘含含糊糊’的猜测、揣摩过程,寻找出‘清清楚楚’的结果,然后自动建立共识的精神,说白了就是要下司揣摩明白上级的意思,然后就变成下司自己的意思,从而达成上下一心,共同一项任务。书中说‚不明言‛的目的在于‚让应该知道的人,知道内容;让不应该知道的人,知道皮毛‛。此沟通与西方管理学中透明、公开、畅通的沟通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我认为沟通就是要对方迅速明白自己的意思,然后达成一致,确保任务准确迅速的按计划进行。现代商业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快速准确的捕捉有价值信息,改进或完善市场计划,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中间内外部的沟通尤为重要。如果企业内部都按此书中的方式进行沟通,搞市场调查的向领导汇报时不言明,领导做决策时对下司不言明,面对客户的员工对顾客也不言明,其后果可想而知。员工将时间和心思都放在揣摩上,其效率必然低下。且揣摩一旦出错,其后果又相当严重了。
中国式管理造成的效率低下,在本书中还有叙述。‚我们的建议,中国式会议最好以‘3:1:3’的过程来进行。意思是会议如果预订一个小时,大家就要在会前花三个小时来充分沟通,会议时获得一个富于弹性的共识,会后再花费三个小时,依据这个共识来进一步沟通,寻找可行的途径。‛以上做法实在远离管理实践。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没有哪一家企业有这么多时间,去开会前讨论三个小时,开会后再沟通三个小时。
企业是什么?全球顶级企业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实践》中指出:‚企业是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存在的‛。企业要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内部管理上必然要重视管理的成本和效率。管理的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企业是不能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中国式管理中所倡导的管理却严重忽略了管理的两大要素:成本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