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表学术论文必须做的10件事
发表学术论文必须做的10件事[转帖]
发表学术论文必须做的10件事
(作者为Duane Wegener,美国普渡大学社会心理学的教授。Wegener教授担任Wiley期刊Social Psychology andPersonality Compass的编辑,他撰写了题为
“10 Things Scholars should do to get published”的文章。由Wiley China Blog特意将其译成中文,分享给中国的学者们。)
大家好!我是Duane Wegener,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新学者发表文章必须要做的十件事,虽然我对这十件事进行了排序,但是请注意,它们的重要性其实是不分先后的。
我的建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作为社会心理学实证类期刊编辑、以及最近作为
CompassJournals 之一Social Psychology andPersonality Compass编辑的经历。我明白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于发表文章有不同的运作方式,所以我不敢保证自己对其它领域及其它领域的编辑流程有专业见地。但接下来我所说并不具有任何专业限制,也与心理学领域本身无关。我希望这些建议能更广泛的适用于不同学科分支、帮到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
我的学生们将这些视为我给他们文章发表和学术生涯发展的建议。文章发表和学术生涯发展有很多关联之处,你们会发现这“十必行”中的某些要点更多地是在谈论专业知识的准备与专业能力的训练,而并非文章发表过程本身(尽管,至少在我们的研究领域,毋庸置疑的是,一位学者的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发表的学术成果,而学术成果又取决于该学者是如何被训练的)。
现在开始谈谈“十必行”。
建议十:抓住每个当审稿人的机会
学者如何能不局限在自己写文发文的框框中积累更多文章发表经验呢?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当审稿人,如果能成为目标发文期刊的审稿人则更好。新成员的名字通常不会立即出现在编委名单上,但对很多期刊来说,一半以上的稿件都是由特设审稿人评审的,即那些不出现在编委名单上的审稿人。
如果你曾发表过与提交文章相关主题的文章,那么期刊编辑可能会找到你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邀请你做审稿人。他们也可能邀请在该领域发表过文章的你的导师或资深同事。如果你的导师或同事没时间审稿,或者愿意帮你获得审稿经验,他们可能会向编辑建议让你参与审稿。很多期刊编辑都乐于接受新的审稿人。
请认真对待这些机会。我曾作为学生参与过一项研究生课程项目,在项目中,一位资深编辑告诉我们,他会特地寻找研究领域的新学者参与审稿。通过这种方式,他能了解该领域新学者们的想法,并由此评估新学者们未来的学术能力。新审稿人所写的评论将决定编辑是否去阅读他们所写的文章,以及是否请他们参加该编辑组织的小型会议。
现在,一个学者完成审稿并不仅仅是要“取悦”期刊编辑,至少对于我们社会心理学领域来说,审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可能是可以在对投稿文章做出发表决定后,能看到其他审稿人的意
见,这一点对于实证文章和综述文章同样有效。阅读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可以让我们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其他人是如何评价的。他们和我发现了相同的问题吗?对于最重要的一些问题,我和其他人的意见相同还是相反?哪位审稿人的意见被编辑最终采用而做出了文章发表与否的决定?
这些信息能帮助新学者融入研究领域——了解该研究领域特定期刊中,哪些理论被视为学术贡献,哪些论据论点被视为充分支持作者所阐述的理论。持续一段时间后,你很可能会发现,不同的学术期刊各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编辑队伍的风格也会略有不同)。我并不建议大家将其他的审稿人的意见甚至最终的发表决定视为对文章的正确评判,事实上审稿流程中也会有很多错误,但参与这一过程能帮助你更好地“雕琢”自己的科研成果。
站在审稿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文章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技能,而能了解到其他审稿人所想就更好了(如果你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至少从我的角度而言,将期刊审稿的任务加入到研究生课程项目中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跳出文章作者的思维模式,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即使你的课程项目中没有大量的审稿工作,你也可以与自己的导师或其他学生合作,来增加这部分经历。
建议九:像专家一样写作
也许这部分建议无需言说,因为你本来就是、或本该成为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但如果你的写作并不专业,可能最终无法成为一个专家。你应该给文章读者留下这样一种毋庸置疑的印象:你对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研究烂熟于心。
这意味着你应该对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理论非常了解。如果你目前的研究重点并不在这些重要理论之上,记得在研究背景中引用它们。如果直接将这些背景理论全部置之不用,那么审稿人(尤其是站在该背景角度的审稿人)可能会认为你并不知道这些研究成果。相比单纯作为背景来引用,更好的做法是,如果你的研究是基于此领域早前的研究成果,请一定将这一点明确地呈现给读者。
你的文章要点应该一目了然,不论它是对领域的变革性创新,还是对现有理论的延伸和扩展,该要点的特征和对应的数据支持都应清晰地提供给读者(如果这是一篇实证性文章),并且论点和论据应该在整篇文章中反复多次出现。
建议八:定位“高远”,不局限于现有数据
在你研究一棵特定的树的时候,不要忘记整片森林。对于一篇实证性文章,你的研究可能是针对某一类人、群组或者环境。但对绝大多数科学研究学科来说,我们找寻的是广义的、普适的研究方法和原则,这些方法和原则是超越任何一项具体研究的。
我并非建议你丢弃研究目标或者做不合适的广义结论,但即便是非常具体的研究,对于其他领域的类似工作过程也可能产生影响。过度泛化的危险是必须承认的,所以你可以在提醒读者这一成果的局限性的同时,指出它在类似概念的研究领域中的用途。
要真正地应用,或许还需要附加测试或加入其它相关理论的验证,但别忘记提醒读者,即便你研究的是一棵具体的树,你对更广阔的理论森林也会有所贡献。
建议七:保证研究的一致性
在研究中不当地使用理论,是毁灭自己试图建立的新理论的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有些文章会试图将两个不相关的研究结果放到一起,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进行检验,说“若得到某
结果,则得到另一结果”,而且这种推理过程在该新框架中看似合理。
如果没有现成理论可引用,人们常常会专注于与理论相符的结果,却忽略那些不相符的结果。更糟糕的是,我见过有人在不同期刊中发表并不一致的结果,但却没有在后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之前的研究结果。简单看来,他们踩了“不诚实”的界限。即便审稿人没有发现另一篇文章,但这两篇文章会被所有读者看到,最终也会被发现。
当然,我现在也意识到人们对于某一现象的理解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可以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在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该现象时,应该保证该学研究的可重复性(例如,在目前的研究之前,还有2个或更多的类似结论)。在首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前,保证该研究的可重复性可以避免传播不必要的、或者很快就会被修改的理论。
我相信,一个高产的、但一直不断改变自己理论的学者的影响力,不会超过一位谨慎而保守的确保某个现象可以被解释、建立连贯且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的学者。
研究一致性的问题涉及到文章的方方面面。除上述之外,研究者不该对概念上相似的现象作不同类型的分析,否则会让人觉得该研究者在众多类型的分析模型中挑选出了最支持自己观点的那个。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有不止一种的统计方法,但方法使用的不一致性可能会使审稿人、编辑乃至读者起疑。
建议六:别指望审稿人或审稿过程能帮你把文章“写”完
我曾经在我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中发现过这种现象。有时一位颇有经验、本该对此相当了解的研究者,竟然提交一篇很不完善的初稿,好似在期待审稿人或编辑告诉他,要使得文章发表,还有哪些研究该做。
还有些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文章提交给顶级期刊,完全不理会自己的研究结果是不是值得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他们会将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从顶级期刊投起,一旦被拒,再按照期刊的影响力层次排名,一个一个往下投稿。
这两种并未做好准备的投稿方式(至少对于目标期刊来说)都是浪费时间,请不要做这样的事情。
做好投稿准备不仅意味着文章与期刊在各种层面上的“匹配”,还意味着作者有花时间将文章写好。而这不仅表示文章写得足够清晰和完整,还表示作者花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修改文章的错别字、参考文献等。只有保证这些都做好之后,你才能给期刊投稿。
建议五:将文章投给“对”的期刊
这一点与建议六非常相似,但我仍认为这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因为如果文章没有投给对的期刊,投稿的过程是非常耗时耗力的。
首先,请仔细了解待投稿期刊的投稿指引。如果这是一个实证性期刊,不要投一篇综述性文章,因为该期刊是绝对不会发表的。而且,如果这家期刊将你的文章送给了审稿人审核,你有可能得等上好几个月才能改投。
记得使用该期刊的正确(标准)格式,否则审稿人可能会认为你并不特别了解该期刊,因为你连基本的标准投稿格式都不了解。
前面提到过的,文章“价值”要与期刊“匹配”在此处仍然适用。不要将你写过的每一篇文章都从最好的期刊开始投起,也不要将审稿过程当成改善研究的过程。当你有自信文章可以被接收后再投稿,否则,请继续你的研究和写作,直到文章与你的目标期刊相“匹配”为止。作为一个新学者,最好的方式是一开始就投出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文章,同时将这些文章投
给合适的期刊。并不是所有的实证性文章都足够投到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也并不是所有理论结果都值得写到书本中的某一章节或是发表到理论性期刊中。期刊的审稿过程会因为稿件多次“乱投”而效率低下。
建议四:将研究视为一项投资
比起发表文章的建议,这一点更像是学术生涯发展的建议。但我认为它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那些需要自己在实验室获取研究数据而非分析二手数据的实证性学科的研究者来说。在做实验或测量获得数据的过程中,你也许可以变换很多种操作和测量方式来得到支持理论的证据,但仅仅只专注于一个科研问题就像把自己的养老金全拿来投资一支股票一样,如果该项研究进展顺利,你的科研生涯也许会起步很快,但有时候,即便你的研究想法很好,实验结果也有可能不尽人意。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将研究力量分布在不同的问题上,而不要只有一种研究模式。
这并不是说你需要研究不同的领域,或者解决几个完全不相关的问题,或者与不同的导师和合作者一起工作。我只是说专注于一个特定问题的研究方式有局限性。太多的新学者在产出方面掉队,就是因为陷入了为学生时期开始的研究寻找论据的泥潭。
而对于做二手数据分析的学科来说,这一点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这类分析会用不同的方法和假设去测试同一组数据。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学科分支里,请不要特别偏好某一类假设而导致忽略了更有产出潜力的方法和问题。
如同投资者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不断的投资,以保证盈亏平衡一样,科学研究的产出也需要持续的努力。有段时间你可能会特别高产,但事实上这个是你之前付出持续努力的结果。对于科研成果的产出来说,不要指望它会比股票市场的突然走高还要来的更迅猛。建议三:与高产出学者合作
有些学者会过分宣扬科研合作、整合各方论点、解决挑战性问题的好处。他们有部分说辞是对的,因为有些学科之前确实需要通过合作才能比较有效的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但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在一个学科内与人合作的好处。对于一个新学者来说,观察高产出学者获得研究成果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产出能力是很重要的。与人合作也会从积极层面增加做科研的压力以促使研究完成。尤其是当你找到一个特别有效的合作者(或者不只一个)的时候,我特别相信更多的想法与见地的交流会使研究结果更棒。另外,如果一个研究小组中的成员分别牵头不同的课题,那么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多个课题,从而有更多发文机会。当然这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比如有些组员合作得不顺利,那么研究小组可能会以浪费时间和精力收场,而学术成果产出率则比不合作时还低。因此,合理地利用合作机会,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找到这样的合作伙伴,一定要努力建议长期的合作关系;而如果合作并不顺利,最好尽早结束合作,再找寻其他机会。不过,如果是跟导师合作不顺利那就比较棘手了。在学术生涯早期的时候,放弃许多已经开始但还未完成的项目不太好,有时你必须坚持下去,强迫自己完成。但如果合作进展并不顺利,你好不容易熬完了一个项目,最好不要又开始一个新项目,比如自己的学位论文。为了让研究顺利进行,获得更高的学术产出,最好是寻找一些长期的合作伙伴。
同时,必须承认的是,如果学者总是在一个多作者的文章中的排名不靠前,那么大家并不会认为他的学术能力很强。因而,如果该学者并没有他担当主要作者的文章(对于社会心理学来说,主要作者即第一作者),这种合作研究也可能有损大家对其学术能力的看法。因此,团队中的每个合作者找到自己最独特和最有优势之处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保证了他们在自己有优势的领域中总能成为主要作者。
你必须发展你的研究特长,这样人们会了解你是谁、你研究的是什么。而你完全可以在一个高产的研究团队中这么做。
建议二:预测编辑和审稿人的看法
这一点与前面所提到的站在审稿人的角度去写作直接相关,但比它多一点。
你应该了解期刊的编委会,因为他们是最可能决定你文章发表与否的一批人。你不可能总是猜到审稿人是谁,但你通常可以在编委会中找到一个或两个关键人物,预测他们会对你的文章有什么看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可以直接按照这一两个人的视角和想法去写文章。同时,你还可以在文章的参考文献里引用与他们看法相关的文章,最后,阐述清楚你的研究与理论如何符合或超过了过去的工作成果。
如何做到这一点,取决于你想要说明的问题,以及你的研究课题的优势。采用驳论与平铺直叙要好,如果一些理论相互冲突,你可以直接评判它们的优劣,这也比你仅仅除述出自己的观点,而期待别人找出相应理论来支持你的观点要好。如果你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强有力的数据论证、将自己的理论与其他人的区别开来则更好。但即便是这些情况下,你还是需要预测一下审稿人或编辑会用什么样的、与你自己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你的结论。
建议一:将审稿人和编辑的初次评价视为文章修改的起点,而非文章发表的最终定论
很少有文章能够不经修改就得到发表,有些甚至要经过大量的修改才能发表,因此,即便看上去负面的审稿意见乃至拒稿信,也有可能为你最终成功发表文章提供路径。
编辑们一般会在decisionletter中阐述清楚他们是否认为稿件经修改后足够发表。如果你不确定编辑在信里说的是什么意见,那么不妨回信询问。编辑的工作就是与读者沟通,说明怎样的修改会使文章足够发表(如果他们认为该文章有机会发表到该期刊上),或者为什么作者的文章无法发表(如果他们认为文章没有机会发表)。
如果编辑或审稿人认为你的文章当前无法发表,不要灰心,因为他们其实指出了你的研究中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者如果你的文章是理论性的,还有哪些问题你需要阐述得更清楚)。如果你是向实证性期刊投稿,那么只要你增加了足够的数据,便可以再次投稿。当然,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最好直接能解决decisionletter和审稿意见中的建议和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写一封CoverLetter来说明之前decisionletter和审稿意见中提出了哪些问题,并说明新修改的稿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会很有帮助(或者如果你没有解决这些问题,阐述清楚为什么这些问题不是阻碍文章发表的原因)。
你对文章进行修改是为了向之前的审稿人和编辑意见做出反馈,并且将其改善为一篇足够发表的文章。
作为一个新学者,可能很容易因为负面的评论和决定而感到沮丧。事实上,审稿流程也并不完美,因为不是每一个审稿人都是被审文章研究领域的专家,也不是所有的编辑最终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并给出了合理解释。但审稿人确是这样的一批人——在你文章发表后最可能读你文章的那些人,所以他们的意见是对于你的文章论点是否阐述清楚的很有价值的指标。同时他们能发现绝大多数读者看你文章时可能会产生的疑问,所以即便他们的意见有时并不是那么有理有据、或者并不像专家所言,这些评论也会给你修改文章很好的指导和帮助。审稿过程是一个标准流程,所以你也该视之为如此。当收到审稿意见和decisionletter时,仔
细阅读,想想你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可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仅仅是写作的修改,还是需要新的分析,需要新数据?如果新数据是必要的,那么你可能要考虑是否值得花时间获取一轮新数据。在一个人的学术生涯中,有时候等待是可以接受的,有时候也许经不起等待。
你或许可以找到其他替代方案,在这些研究方案中,目前的数据已经足够支撑文章发表(这样文章的修改就仅剩写作和分析了)。不论是哪种情况,审稿意见都是非常有用的,请将之视为读者看到文章后的反应之缩影,然后好好修改文章。
最后还需要提到的一点,有些决定仅仅是需要你多与编辑做相应沟通。如果decisionletter或审稿意见中的某些关键点是明显错误的,最好的方式是将这些意见以有礼貌的方式反馈给编辑。我不建议在收到decisionletter或意见的10分钟后就迅速回复一封没有礼貌的邮件。此处其实是再次体现合作之优势的地方,因为学者们可以共同商量出一个委婉而有效的回复。先将审稿意见放在脑海里思考一下,随后再做出回复会有效得多。
上述方法仅适用于大部分问题来自于decisionletter和审稿意见错误的情况,并且这些问题仅通过写作和分析就能得到新的修改版本。如果你需要收集新的数据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那么指出编辑的错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如果最初的拒稿原因仅仅是因为编辑对文章的错误理解,请再尝试上述方法获得发表机会。
当然,和编辑说明这些问题的时候,请记得虚心承认是自己没有在初稿中没有将问题阐述清楚。因为人们对于“是你错了,我的文章应该被发表”这样强硬的态度通常是无法心平气和接受的。
作为总结,我想说一些其他相关事宜。我意识到今天所给出的建议大多是对于实证性文章而言,因为在我的研究领域中,大部分都是实证性文章。对于那些发表在Compass Journal的观点性文章也同样适用,当然你也可以参考Michael Bradshaw的“whyand how to write a good review article”的演讲。
GregManey的“howto survive the review process”的演讲也很有参考意见。他的很多观点与我今天所讲述的建议相符。我们的不同观点可能说明获得审稿经历的途径并不唯一,你可以都参考看看,最终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和做法。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用,祝大家在文章发表过程中一切顺利
第二篇:发表学术论文
老师问您点事之——发表学术论文
1.用发明、专利、或其它形式代替发表学术论文或撰写学位论文可以吗? 答:不可以
2.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多少篇呢?
答:应在质量较高且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学术期刊上至少发一篇学术论文
3.我所在的二级学院(部)要求至少一篇核心论文怎么办?
答:以各学院自己的要求为准,只要不低于研究生学院的最低标准省级以上期刊一篇,我们也是鼓励提高发表论文标准的4.发表论文作者属名顺序有什么要求吗?
答: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5.作者属名、时间及内容要求?
答:研究生发表或被录用的论文必须是在学期间,包括延期毕业、保留学籍、休学、留级期间。发表论文作者属名单位必须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6.论文出版较晚,有录用通知可以吗?
答:可以作为申请学位的材料,但在正式授位之前一定要提交正式发表的纸质论文
7.具体要求可以到哪查询?
答:可以在《研究生手册》第68页,《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中查询
第三篇:辅导员发表学术论文
辅导员发表学术论文
对于高校的辅导员来说,职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师都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职称,那么晋升教师职称需要要什么呢?发表论文该发表哪些方向的呢?这里建议广大教师在评职称之前先咨询一下学校的人事部门,每个学校或地方都有相关的文件,每个阶段要求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学校助教是工作一年后直接转的,讲师要从成为助教之后的第四年才可以评,需要规定的论文、课题、书等等。相对来说讲师的职称评定比较容易,评高级讲师就比较难了。如有疑问或者难题可以点击在线客服解答疑难问题。教师职称论文
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支以来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而且是关键的内容,国家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大发展采取双线晋升的政策,及享受行政级别的晋升及教师职称系列的晋升。多少年来,这样的政策落实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行政级别的提升因各省政策及学校情况存在地区及学校的差异非常明显,国家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规范,快的快,慢的慢,这种横向不平衡现象影响到辅导员的投入工作的积极性。
辅导员发表学术论文联系杨编辑Q Q : 1966715440
另一方面,辅导员在担任“学生保姆”的同时还要像教师一样做科研,发表论文,几乎是从职称这个渠道严重堵塞了辅导员的发展途径。尽管现在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职称晋升系列的计划单列,不去形成与教师竞争的窘境,但这样的评定条件显然让辅导员困难重重。所以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辅导员发表论文可以选择期刊机构。
第四篇:幸福生活必须做的10件事
幸福生活必须做的10件事
一、储蓄友谊
靠得住的友谊是今生最温暖的一件外套。
二、学会放手
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只要信心在,勇气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三、播种善良
一定要极尽自己所能,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过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
四、懂得欣赏音乐
它会洗涤你的身心,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
五、简单生活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会增强幸福感。
六、学会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过一次,就长一次智慧;历练一次;就丰富一次。
七、常怀感恩心
幸福的感觉也往往源自于此。
八、热爱工作
一定要全心热爱它,毕竟它让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饭吃。
九、勤于学习
读书和学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
十、享受运动
善用时间运动、享受自然。初秋防暑小常识 不宜过量饮酒,.要多喝白开水,定时饮水。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忌受热后快速冷却。不提倡进行剧烈活动。出门记得带好防晒工具。不宜佩戴金银首饰。
生活起居要规律,不宜经常熬夜。10饮食不宜过于清淡。生活哲理
生活的真谛在于理解; 生活的诀窍在于理智; 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 生活的艺术在于和谐; 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 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 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 生活的意义在于美好; 生活的全部在于今天。
职工学习园地(紫色底)人生“八最”
最大的修养是“宽容” 最大的收获是“满足” 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最大的拥有是“感恩” 最大的美德是“善良” 最大的失败是“怠慢” 最大的困扰是“是非” 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人生一边走一边学
学会理解,因为只有理解别人,才会被别人理解。
学会忍耐,因为事已成现实自己无法改变。
学会宽容,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呢,人无完人。学会沉默,因为沉默是金。
学会说不,因为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求,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
学会观察,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眼观其变,才能明辩是非。学会忘记,因为只有忘记已经失去的才能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学会放弃,因为有的东西只能远远的欣赏。不是你的,就不要去追求,放弃是最好的选择。学会适应,因为任何条件下都要生存。学会珍惜,因为现在得到的都是最美好的。
学会付出,因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虽然付出与回报不总成比例。学会克制,因为冲动往往会事得其返。学会思过,这样才能找到自己不足之处。
学会尝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懂得人生的苦与乐。学会改变,因为你不能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学会装傻,因为人生难得糊涂。
学会快乐,因为只有开心度过每一天,活得才精彩。
学会知足,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真所谓知足常乐。
学会承受,因为在人生当中总是发生一些突如其来、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别无选择,只是默默地承受,并勇敢地面对。
人生历练必备的十个心态 一:雄心
每个人只有不停地往上攀登,才可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空间,你应该让自己试着从人生的地平线上跃起。二:信心。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是有的人的潜能已经苏醒了,有的人的潜能却还在沉睡,成功的根本在于开发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三:决心
看似无法实现的高目标会让我们在心理上望而却步!其实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自己一直在努力,但每每看到那高高在上的目标,总觉得仍旧相差太远,要心理上强化自己实现目标的决心。四:爱心
在这世界上,人人都是你的潜在顾客。五:专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让人不断探索和钻研新的东西,兴趣能够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并能够激活你的思考力。六:诚心
诚实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只有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对待你。七:耐心
不是每一次播种,都会有所收获耐心是改变命运的最快速度,急于求成是成 功的大敌。八:恒心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成功在于坚持,没有坚定不移 的恒心,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功亏一篑!九:虚心
每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着一种虚心求教的态度,才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 步。十:静心
成功源自心态,因为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 定性格、性格决定结果。
第五篇:期中考试后必须做的6件事
期中考试后必须做的6件事!
导语:
期中考试后往往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考试后的心态调节不仅会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考试状态。如何调整期中考后的心态?
第一、理智分析情境,正确对待外界的压力。
每个人在考试后,尤其是一些大的考试后,许多同学会面对外界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等等,尤其是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再加上社会上成年人之间拿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当你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时,你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刻苦努力了,是否尽自己的全力了,如果已竭尽全力但仍无达到父母的要求,就不必再过多地责备自己,你不妨可这样思考:只要我尽力了,我的心里就是坦然的。
第二、理智分析试卷,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无论考的成绩如何,都要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对答的好的题目,应写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答错了,要找出原因,错在那里,为什么错?以有利于今后改正。任何一次考试成绩都不是人生最后一次考试成绩,我们的每一次成绩都是为了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分析、总结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在考试后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考试后轻松一下,放松放松,发泄一下压抑的情绪也是应该的,但考试后在一段时间里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对考试也不做任何分析也未免有些“潇洒”过头了。考试后可结合试卷,对自己平时的复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
第四、多角度看名次,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还想保持原来在班上的名次是不可能的,不是进步就是退步了。尤其是一些总是排在后面的同学,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这时就需要每个人都要理智。排在最前面的人、排在后面的人都要对多角度看名次,因此还要对自己纵向比较一下,自己是否进步了,掌握的知识是否更多了。不要将自己的目光只放在眼前的名次上,否则就很难继续进步,有些人可能还要盲目乐观,一点点退步。
第五、正视现实。
如果这次考试失败,无论你再伤心、再痛苦、再后悔,它都已经成为现实,因此,你就应该勇敢地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并想法去接受它、适应它。然后象方法2方法3中所讲的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发生的就在面对,重要的是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
第六、制订可行的计划。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调整好心态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在制订计划时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要有短期的目标,能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考试的信心。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将自己确定的目标于“最近发展区”,那么经过我们努力,这个目标就会实现。如果我们将目标确定太高或太低,就会失去目标与计划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