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暂行规定(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0:0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暂行规定(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暂行规定(本站推荐)》。

第一篇: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暂行规定(本站推荐)

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暂行规定

(2004年2月6日省文明委第四次全委会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使文明单位创建与管理工作 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各种所有制形式的 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文明单位是指由以上党委、政府批准命名,授予在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集体组织的荣誉称号。

第四条 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根据授予主体分为省级文明单位,市(地)级文 明单位和县(市、区)级文明单位三个级别。省级文明单位分为“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 明单位标兵”两个档次。省级文明单位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综合考核最高荣誉。

各行业、系统、部门内部开展的各种群众性达标创建活动一般不使用“文明单位”字样。

第五条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公民为目标,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充分调动和激发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单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有机结合,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起到示范带头作 用。

第六条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 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单位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奖惩、选拔使 用的重要依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工作部门要把各自开展的专项创建活 动与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二章 标 准

第七条 省级文明单位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政领导班子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明确的创建目标和工作措施。主要领导干部勤政廉洁,作风民主,团结协作,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的基层组织充分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单位内部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落到实处,爱国主义 教育成效显著。行业风气和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良好,单位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大力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坚决防止不守信用行为。高度重视对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 有效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多层次的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三)科技文化教育普及。建设学习型组织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坚持对职工进行职业技术 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重视先进文 化建设,企业文化形成特色,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扎实,政策奖励落实到位。爱国卫 生活动广泛深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得力。

(四)社会治安状况良好。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治安防 范网络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健全,监督保障措施完善,安全消防达标,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打击犯罪团伙有力,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坚决,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和邪教痴迷人员转化工作突出,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五)内外环境优美和谐。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外部环境清洁整齐,达到绿化、美化、亮 化、净化标准。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单位发展整体规划,公共卫生和 环保指标达到当地先进水平。环保投资、大气污染、烟尘控制覆盖率和环境噪声控制达标。

(六)业务工作实绩显著。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决策、运营、监督、反馈机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居于全省或同行业的前列。党政机关和执法 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连续三年 在90%以上。服务性单位内部管理完善,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业务工作连续两年处于 同行业领先水平,社会满意率高,社会保障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第八条 连续三届获得省级文明单位且创建成绩特别突出,社会反响 良好,经审核批准可获得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第三章 申报和推荐

第九条 省级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每两年表彰命名一次。

第十条 省级文明单位实行提档升格制。省级文明单位一般从符合第 二章所列标准、且连续三届获得市(地)文明单位或市(地)文明单位标兵称号的单位中产生。

第十一条 省级文明单位申报程序为:单位自愿申报,所在地党委、政府(或文明委)推荐,文明委考核申报。

实行条条管理的驻地方单位申报,须征求驻地文明委的意见。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文明单位经验材料(2000字以内,一式5份),申报单位申请报告、市文明委推荐报告(各一式5份)。

第十二条 下列单位不列入省级文明单位推荐评选范围: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公司)分厂(独立核算单位除外)、车间,机关的内设处(科)室。未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和工会基层组织的单位。

社区街道办事处、社会性质模糊的群众性学术团体、规模较小的中介组织。

第十三条 申报单位在申报推荐期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申 报资格:

发生重大恶性案件、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违规操作、违法经营,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的;

主要领导干部严重违法乱纪的;

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不落实、党员干部违纪超生的;

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损坏民族团结的;

损害社会安定,对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造成危害的;

对邪教组织打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弄虚作假,恶意骗取荣誉的。

第四章 命名与奖励

第十四条 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由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并授予其“省级文明单位”相应牌匾和证书。

第十五条 省级文明单位门前一般只悬挂最高一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的牌匾,其他单项荣誉牌匾移入室内陈列。

第十六条 获得“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的单位,可在命名当年对本单位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性物质奖励。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 单位,奖金金额最高不超过单位职工两个月的平均工资总额,获“省级文明单位”的单位,奖金金额最高不超过单位职工一个半月的平均工资总额。企业奖金可摊入企业生产成本,行 政、事业单位奖金可从行政经费结余中支出。

第五章 管 理

第十七条 省级文明单位实行属地分级管理原则。“省级文明单位” 委托市(地)和省直工委、省企业工委、省高校工委、省国防科工委文明委管理。省文明办对 文明单位负有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日常管理之责任。基本职责是:

(一)指导建立创建档案,主要包括:创建规划,申报文书,审批表格,检查考核记,年度工作总结,奖惩记录,单位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反映等。

(二)指导基层单位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督促落实年度创建计划,检查文明单位 年度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

(三)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活动。

(四)沟通文明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文明单位与其他部门、地区间的共建、联建活动。

(五)对工作退步、发生严重问题的单位给予批评、督导和提出整改意见。

(六)组织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明委成员单位和新闻媒体对文明单位进行视察活 动。第十八条 省级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原则。省级文明单位实行届期 制。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在届期内有效,在下一届期推荐评比时要向原 命名机关办理重新确认手续。被重新确认后方可继续享有省级文明单位荣誉。

第十九条 省级文明单位在届期内出现问题,管理机关按问题严重程 度分别给予批评、警告、限期整改的处理。

第二十条 撤销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权力由省文明委统一 行使。由被撤销单位所在地的文明委调查核实,报省文明委审核并作出撤销决定。

在届期内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销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出现违反国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完不成目标责任任务;

创建工作缺乏活力,创建工作水平整体下降;

经营规模萎缩,经济指标明显下降;

环境污染超标,公共卫生滑坡;

应对突发事件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

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损害消费者利益,造成严重后果;

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发生重大经济案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违法乱纪,被依法处理或受到撤职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 被撤销“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与其相关的 上一级文明单位荣誉同时失效,并不得参与下届申报。

第二十二条 单位变更名称、变动隶属关系,应及时向命名机关和管 理机关备案;单位重组、撤销、合并,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自行终止,新形成的单位应根 据程序重新申报,重新命名。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省文明委负责组织实施,各市(地)文明办,省 直工委、省高校工委、省企业工委、省国防科工委文明委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的最终解释权归省文明委。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

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全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管理,规范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工作,促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文明单位是由县以上党委、政府或同级文明委命名,授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在社会上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的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含省直各工委)、县级四个级别。

第三条 文明单位创建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规范日常行为,促进单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文明单位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章 标 准

第四条 省级文明单位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创建工作扎实。党政领导班子重 1

视精神文明建设,将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目标明确,组织健全,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形式多样,坚持经常,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形成共创共建共享的和谐局面。

(二)管理科学规范,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纪律严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省直各工位)文明委工作安排部署。生产经营单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非生产经营单位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业务水平在全省同行业中领先。社会广泛认可,群众满意率高。

(三)文化建设有力,道德风尚良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办道德讲堂,能经常开展活动,积极传播文明风尚。大力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文化科技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单位内部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知耻明礼的良好风气。

(四)民主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领导干部作风民主,带头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落实。单位工会组织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干部职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五)基础设施 完善,内外环境优良。办公、生产场所规划合理,布局整齐,管护良好,工作环境舒适整洁。有相应规模的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对外服

务窗口环境整洁,功能齐全,秩序井然,服务条件良好。因地制宜地搞好单位内外的绿化美化。

(六)积极支持公益事业,社会形象良好。建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并经常开展活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头参与城乡共建、帮扶共建等创建活动。

第三章 申报、评选和表彰

第五条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建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各类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者,均可按党组织隶属关系向所在地文明委(含省直各工委)申报。

第六条 文明单位坚持逐级创建的原则,申报省级文明单位原则上必须是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成绩特别突出的市级文明单位经市级文明委推荐可直接申报,一般不得越级。

第七条

在届期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取消参评省级文明单位的资格:

(一)领导班子成员违法乱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制裁的;

(二)发生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群体性事件和违法经营、违规操作、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受到计生部门通报的;

(四)有干部职工参与邪教或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

(五)凡参加省委、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省级机关和参加当地市、县目标责任考核的市、县机关,经考核被评定为较差等次的。

第八条 省级文明单位的申报评选按照申报审核、公示推荐、测评审定、表彰命名的程序进行。

(一)申报审核。具备申报资格的单位均可按党组织隶属关系向所在地文明委申报。各市、省直各文明委按照省级文明单位的测评标准和申报资格对申报单位进行初审把关。

(二)公示推荐。各市、省直各工委文明委在向省文明委推荐评选名单前,要责成拟推荐单位在本单位对外明显位置张贴省文明办统一印制的申报公示卡,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公示期满后,向省文明委提交推荐报告。省直各工委推荐的单位,在向省文明委推荐前,须征求驻地(县、市、区)文明委意见。

(三)测评审定。在表彰,省文明办组织对推荐单位进行测评考核,征询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在省主要媒体进行公示。据此,提出本届省级文明单位表彰建议名单,报省文明委审定。

(四)命名表彰。省文明委审议批准后,进行命名表彰、颁发奖牌和证书。获得“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可在命名后对单位职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奖金最高不超过单位职工两个半月的平均工资总额,“山西省文明单位”年

度奖金最高不超过单位职工两个月的平均工资总额。奖金根据本单位职工工资来源渠道,区别不同情况予以解决。市、县两级文明单位的奖金原则上要在省级文明单位奖金标准之下,逐级拉开一定差距。

第四章 创建管理

第九条 省级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届初申报,届中管理,届末评选表彰。

第十条 连续两届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可申报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一般从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中推荐。

第十一条 对已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凡发现有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予以撤销。撤销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由省文明委决定。被撤销称号的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申报评选。

第十二条 对新申报的单位,在届期内,凡创建工作停滞不前、严重滑坡或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视情况给予批评、警告、限制整改、取消参评资格等处理。

第十三条

省级文明单位如变更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应及时向命名机关报告备案。单位如遇重组、撤销、分设、合并,其荣誉称号自行终止。

第十四条

山西省文明单位的牌匾应悬挂于单位明显位置。各单位一般只悬挂最高一级机关命名授予的奖牌。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文明委负责组织实施。各市、省直各工委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本级文明单位的管理办法及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2007年颁发的《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创建管理规定》(晋文明委„2007‟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试行)

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精神,推进全省高校文明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促进全省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普通高校。

第三条 高校文明单位创建分为“高校文明单位”和“高校文明单位标兵”两个档次。“高校文明单位标兵”为全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综合考核最高荣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 高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方针,充分调动高校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为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五条 高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奖惩、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创建高校文明单位,要坚持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

第二章

第六条 高校文明单位标准:

l、办学方向坚定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理论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政领导班子团结进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要领导干部勤政廉洁、公道正派、密切联系群众,富有改革创新精神,政绩突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文明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明确的创建目标和工作措施。

3、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文明创建领导机构健全,有近期和远期规划,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严格、科学。单位内部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文明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广大师生员工有较强的创建意识。有保证文明创建活动正常开展的人员机构和专项经费。文明创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高度重视、共同负责,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的良好机制。

4、各项工作实绩显著。学校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日常教学有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成果突出。重大决策民主公开,师生员工满意率高。学校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5、校园文化积极健康。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基本纲领教育落到实处,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卓有成效。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工作作风和校风学风的建设。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完备的文化活动设施,校园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广大师生员工精神状态积极健康向上,有饱满的工作、学习热情。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6、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校园规划合理有序,校园环境优美和谐。室内外卫生整洁,不留死角。因地制宜落实“四化”(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和“五无”(无纸屑、无果皮、无痰迹、无烟头、无乱贴乱画)等要求。爱国卫生活动广泛深入,有完善的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运行保障机制。

7、安全稳定状况良好。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治安防范措施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遵纪守法、依法治校,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格贯彻国家安 全法规,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落实,无违纪超生现象。无“法轮功”顽固分子,无不良群体性事件发生。

第七条 高校文明单位标兵标准:连续两届获得省高校文明单位且创建成绩特别突出,社会反响良好,对其他高校和周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经审核验收,可获得高校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并可推荐省级文明单位。

第三章

申报与考核

第八条 省高校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每两年表彰命名一次,一般在隔年的十月份进行。

第九条 省高校文明单位的申报与考核程序为:高校自愿申报、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考核验收。第十条 申报材料包括:3000字以内的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和申报单位申请报告各一式五份。第十一条 检查考核验收由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考核方式包括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看资料、人员座谈等。

第十二条 申报单位在申报期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申报资格:

1、发生重大恶性案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2、主要领导干部严重违法乱纪的;

3、计划生育政策未落实,党员干部违纪超生的;

4、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损害民族团结的;

5、对邪教组织打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6、弄虚作假,恶意骗取荣誉的;

7、损害高校稳定和社会安定,对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秩序造成危害的。

第四章

命名与奖励

第十三条 省高校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由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分别授予“高校文明单位”和“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相应的牌匾和证书。

第十四条 曾获得“山西省文明学校”称号的单位,该称号予以保留,经学校自愿申请,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考核符合条件的,确认为“高校文明单位”。曾获得其他各市(地)级文明单位称号的,经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考核符合条件的,确认为省高校文明单位,届期可以连续计算。今后全省高校各项文明创建工作均纳入《省高校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不再进行其他形式的评比。

第十五条 获得“高校文明单位”、“高校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的高校,可在每年对本单位在职教职员工进行奖励。其标准为:获“高校文明单位”的高校,奖励金额为本单位教职工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总额;获“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的高校,奖励金额为本单位教职工一个半月的平均工资总额。同时,也可以对在创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单独奖励。奖金由学校自筹,可从行政经费结余中支出。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奖金的发放和使用,要体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要同内部日常创建工作的考核结合起来,同各项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奖励要根据单位内部创建工作分开档次,杜绝平均主义和分配不公。

第五章

第十七条 省高校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获得“高校文明单位”和“高校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的高校,在届期内有效,在下一届期申报时要向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重新申报,经重新考核验收后方可继续享有相关荣誉称号。

第十八条 省高校文明单位创建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需归档管理的资料包括:学校概况、创建规划、计划、创建机构、会议记录、自查总结、申请报告、活动情况、命名决定和内部创建活动的有关制度、考核、评比情况及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获奖记录、荣誉证书、处罚记录等。

第十九条 在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下和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对全省高校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和管理,及时了解掌握高校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的经验和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宣传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全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广泛地开展。

第二十条 省高校文明单位改变名称、改制、改变隶属关系等应及时向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报告备案,否则不再保留荣誉称号。高校合并或分设,由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消或保留称号。

第二十一条 高校文明单位和高校文明单位标兵在下一届期创建期间因工作退步或发生问题时,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视不同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降低荣誉等级、撤销荣誉等四种处分。

第二十二条 省高校文明单位在届期内有下列问题之一的,撤消其荣誉称号:

1、领导班子成员不团结,工作不协调,没有凝聚力,群众意见较大;

2、重大决策或主要工作严重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严重政治责任事件或重大经济案件;

3、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力,领导班子成员中有一人以上发生违法违纪行为,或中层干部有三人以上发生违法违纪行为,被依法处理或受到撤职以上处分;

4、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一次以上和其他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5、师生员工发生重大刑事犯罪案件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达标;

6、党员干部中有一人以上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7、发生重特大教学事故,引起严重后果的;

8、应对突发性事件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

9、发生黄、赌、毒及其他严重问题,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和社会影响。

10、环境面貌脏、乱、差现象特别严重。

第二十三条 被撤销省高校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高校,不得参加下届申报,原则上在两届之后可以重新申报。如果整改措施非常得力,创造成效特别显著的,可在下一届重新申报,但荣誉称号不能保持连续性。高校文明单位标兵被撒销后,重新申报时只能申报高校文明单位。是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被撤销后要由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向省文明委报告并建议撤销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第六章 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织实施,各高等院校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实施细则。厅直中学的文明创建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西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二〇〇四年四月九日

第四篇: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

连云港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使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工作分两个层次展开:连云港市文明单位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测评考核,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并命名、表彰的先进集体。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方面作出较好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处于先进水平,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测评考核,由市文明委批准并命名、表彰的先进集体。

第三条 文明单位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是连云港市“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重要载体,是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

第四条 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实效、多办实事,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大力开展各种 形式的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建设,培育优秀文化,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树立良好形象,为“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作出积极贡献。

第五条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纳入总体工作布局之中,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内容。

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文明单位创建的规划、协调、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标准

第六条 业务工作实绩显著。依法履行国家规定的有关职责和义务,改革进取,科学管理,工作实绩显著。注重诚信建设,履行服务承诺,社会形象良好。生产经营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本市或本县区同行业或同类型单位前列。党政机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办事公道,决策民主,关注民生,群众满意率高。教学科研单位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成果优异。医疗卫生单位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文明行医,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依法经营,认真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义务,社会声誉好。

第七条 思想道德风尚良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期连云港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社 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关德、个人品德教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干部职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整体素质良好。坚持开展文明班组(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城乡结对、文明共建”等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扎实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工作达标。

第八条 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创建学习型单位,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组织读书学习、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文化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凝聚力强,典型影响广泛且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第九条 民主管理科学规范。工会、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落实,职工以及其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关心职工工作、学习、生活,干部职工之间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和谐人际关系。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治安状况良好,无黄、赌、毒和邪教活动等丑恶现象。

第十条 内外环境整洁优美。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和群众保健工作成绩显著。单位环境整洁有序,绿化工作达标,职工工作生活环境良好。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环保工作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省环保标准。

第十一条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活动列入单位发展总体规划,计划周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勤政廉政,关心职工,作风民主,在群众中威信高,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章 创建

第十二条 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负责,班子其他成员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党、政、工、团共同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第十三条 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从实际出发,明确创建目标、措施及实施步骤,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考核,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十四条 精心组织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创建意识,充分调动、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创建目标共同奋斗。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逐步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投入,努力改善工作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措施,将创建成效与干部职工的收入挂钩。强化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投诉和意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价创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第十六条 努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当地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各项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章 评选

第十七条 市级文明单位的评选实行预申报制。在每一评选的第一年,按照统一安排,向同级文明办提交预申报报告。从2007年开始,市级文明单位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好中选优的原则,采取日常考察与集中验收相结合,单位自评与群众评议、社会监督、主管部门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选工作严格坚持标准和条件,以维护市级文明单位的声誉和权威性。

第十八条 全市县团级以下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建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建有中国工会基层组织的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驻连云港部队以及其他部省属驻连云港单位,均可申报参评。

第十九条 申报评选市级文明单位除符合第二章所列标准外,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申报前连续两届获得县区文明单位称号;

2、按规定上报创建规划和创建总结。

第二十条 在评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参加本评选市级文明单位评选:

1、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法乱纪的;

2、发生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的;

3、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故的;

4、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不达标的;

5、出现社会影响恶劣的黄、赌、毒、邪教活动和刑事案件的。第二十一条 市级文明单位的申报、评选程序为:

1、自查申报。申报单位自查,对照标准自我评估,认为基本符合标准后,提交书面申请。

2、初评公示。各县区文明委根据申报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评。初评合格的单位按照文明单位公示制的要求,将连云港市文明单位的标准、条件以及市、县区文明办、市有关主管部门的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在单位门前醒目位置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市级文明单位评选应征求纪检、政法、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监督、环保等部门的意见。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评选,还应征求各地公安、税务、劳动、工商、质检、金融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3、推荐上报。初评和公示合格并被确定推荐的单位填写连云港市文明单位、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申报表,并附详细材料,分别由各县区文明委或市有关主管部门加盖公章,汇总上报至市文明办。

4、考核验收。市文明办委托县区文明办、市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抽查验收。

5、审批命名。市文明办汇总考核验收、社会监督情况,提出推荐名单,征求市各有关部门意见后,分别报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审批。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二条 连云港市文明单位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表 彰并授予匾牌和证书。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由市文明委命名、表彰并授予匾牌和证书。

第二十三条 被命名为连云港市文明单位、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单位,须在单位醒目处悬挂或摆放相应的匾牌。

第二十四条 本着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获得连云港市文明单位、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单位及有功人员,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五条 凡在市级文明单位评比中弄虚作假的,除取消评选资格外,同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在命名为连云港市文明单位或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后,被发现和查实在评选内有隐瞒第四章第二十条所列严重问题之一的,或有其他严重问题的,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撤销荣誉称号,同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撤销连云港市文明单位称号,经市文明办调查核实后,报请由市委、市政府批准。撤销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由市文明委批准。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要上缴证书和匾牌,且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参评。

第六章 管理

第二十七条 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统一管理”的原则。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由所在县区文明办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情况,要定期向市文明办报告。

第二十八条 对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要求包括:

1、建立文明单位创建电子档案制度。主要内容为:单位概况,创建规划及创建工作总结,重大创建活动纪录,各类检查考核及奖惩情况,公示制实施情况报告,申报、审批表等。

2、建立文明单位年报制度。市级文明单位每年应如实将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各项奖惩及有关情况填表报至所在县区文明办,由各县区文明办汇总报市文明办。

3、市文明办组织有关部门,对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

4、根据连云港实际情况,对生产经营单位、党政机关、教学科研单位、医疗卫生单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部队的创建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引导、鼓励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履行社会义务,树立良好形象,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5、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加强文明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互相学习,促进交流,形成合力,推动本地区、本单位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

第二十九条 连云港市文明单位、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如变更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或因故撤销建制的,要在两个月内向市文明办作书面报告。否则,不再保留连云港市文明单位、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山西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山西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实现我省确定的城乡生态化和绿化、气化、净化、健 康山西的目标,促进“十二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确保全 省人民优良的生存环境。根据国家及省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蓝 天碧水工程和污染减排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辖区内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

第三条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等要求。

(二)符合各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并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三)符合各行业、流域、区域等开发建设规划,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

第四条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新建的煤化工、冶金、焦化等污染型项目须进园入区,遵循上下游配套、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和循环化发展的原则。

(二)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及污染治理措施应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气、余压须合理利用。

(三)凡具备使用条件的,必须采用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四)按照“清污分流、一水多用、循环使用”的原则,加强节水和统筹用水的管理。鼓励矿井水、中水利用,最大限度提高水的复用率,减少外排量或实现零排放。

(五)重点行业的主要污染源、单台10t/h及以上燃煤锅炉须安装废气、废水在线监控装臵,并联网。

(六)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应设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具备环境风险应急救援能力。

(七)设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建设燃煤锅炉(确有必要建设的集中供热锅炉除外)和污染型企业,已建成的污染型企业要退城进园。

第五条 建设煤层含硫量大于1.5%(含)的煤矿,必须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矿井型或群矿型选煤厂(化工原料煤除外)。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洗煤水必须实现一级闭路循环不外排;煤矸石无害化处臵率达到100%,综合利用率力求达到65%以上。原煤储存应采用筒仓或封闭式储煤场,厂内输送采用封闭式皮带走廊。高瓦斯矿井的瓦斯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

第六条 火电行业应全部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城市周边和环境敏感区电厂应建设全封闭储煤场,提高粉煤灰、炉渣以及脱硫石膏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机组须使用空冷技术,优先利用矿井水、中水,限制使用地表水,严禁使用地下水。

第七条 钢铁企业原料采用封闭式储存;烧结机头全部配套烟气脱硫装臵;高炉同步配套高炉余压发电装臵和煤粉喷吹装臵,矿槽全封闭,高炉出铁场设臵集尘、除尘设施;转炉设臵二次烟气捕集装臵;电炉须配套烟气回收装臵。高炉、转炉须同步配套煤气回收装臵。炉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第八条 煤化工生产企业应靠近资源、能源产地,有较好的水源、环保、运输条件。做好总量控制,新上项目要与淘汰传统落后产能相结合,严格控制高耗水煤化工项目的建设。生产工艺废水应实现零排放。

第九条 焦化企业须同步建设煤场、粉碎、熄焦、筛贮焦等除尘设施,装煤、推焦烟气净化和生产废水处理须采用先进成熟工艺;焦炉煤气须全部净化,使煤气中H2S小于50mg/m3后方可用于回炉、粗苯管式炉等用气;熄焦水闭路循环,焦化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得外排。新建焦炉须采用降低NOX的燃烧技术,大型焦炉应采用煤调湿技术;钢铁企业新建焦炉鼓励配套建设干熄焦装臵及相应除尘装臵。

第十条 水泥企业须配套石灰石矿山,石灰石应采用皮带运输方式。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须配套脱除NOx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臵。石灰石预均化场、原煤等物料堆存应采用封闭式,物料的处理、输送、装卸、贮存采取密闭措施。矿山开采应制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方案,开采后应严格按照生态恢复方案进行治理。

第十一条 新建或改扩建的镁冶炼项目应靠近具有资源、能源优势地区。冶炼热源应采用焦炉煤气、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采用发生炉煤气为燃料,须配备除尘、除油、脱硫等煤气净化系统,高浓度有机废水须处理后回用,不得外排。

第十二条 电石企业的电石炉含尘炉气、利用后的再生气必须经除尘处理,原料和产品破碎、储运等过程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含尘气体,必须集中收集除尘后达标排放。

第十三条 铁合金企业必须采用袋式除尘器,原料处理、熔炼、装卸运输等所有产尘部位,均配备除尘及回收处理装臵。原料堆场应采用相应的抑尘措施。

第十四条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以上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泉域重点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地质灾害危险区、居民聚集区及其他依法划定需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等区域范围内建设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项目。

第十五条 禁止在汾河源头至太原市尖草坪区三给村干流河岸两侧各3公里范围内、三给村以下干流河岸两侧各2公里内,丹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桑干河、滹沱河、桃河和浊漳河等主要河流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建设露天采矿、冶炼、煤化工、焦化、电石、铁合金、造纸、印染、电镀和危险化学品的贮存等重污染型及易燃易爆的项目。

第十六条 禁止在城镇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以内,城镇常年主导风上风向,居民聚集区、旅游区和其它严防污染的食品、药品、卫生产品、精密制造产品等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国家及地方所规定的安全、环保、卫生防护距离内建设重污染型及易燃易爆的项目。第十七条 禁止在高速公路、旅游线路两侧1公里可视范围内建设重污染型及易燃易爆的项目。禁止在高速公路、旅游线路两侧2公里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

第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和审批。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城乡规划、环保规划及行业规划要求的项目。

(二)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以及单纯扩大产能的产能过剩项目。

(三)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原则,未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的项目。

(四)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泉域重点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生态良好区域等环境敏感区,影响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项目。

(五)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和生态破坏严重的,不能通过“以新带老”措施实现增产不增污;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且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物总量;以及没有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新、改扩建项目。

(六)现有项目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未通过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未按照承诺实施居民搬迁,拟进行新、改扩建的项目。

(七)选址、选线与规划及其它各行业部门规定的选址要求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

(八)园区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入区项目要求的。

(九)涉及损害公众利益,公众反应强烈的项目。原则上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涉及环境搬迁户数超过100户的新建项目。

(十)未开展规划环评以及规划环评未通过审查的,其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和审批。

(十一)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特定产业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附发改委、经信委等投资主管部门关于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许可文件的;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附备案文件的。

第十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项目实施限批。

(一)区域限批:对未达到重点监管区环境治理目标的区域、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域和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运行或者不能稳定达标运行的区域。

(二)行业限批:对未编制行业发展规划、未进行行业规划环评、布局混乱、发展失控的行业。

(三)企业限批:不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未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污染物排放量不能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环保设施闲臵造成恶意排污,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并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现有设施没有限期整改,长期试生产不验收,未完成末位淘汰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在线监控不联网,未按时完成搬迁任务的。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改善环境质量。

第二十一条 各级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本规定等有关要求,依法审批项目,严禁越权和违规审批。

第二十二条 省、市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并及时开展重点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环评,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作为建设项目实施的依据。不得批准建设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或列入重复建设名录的项目;对区域、流域超总量、容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实施区域、流域或行业限批。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擅自审批和建设的项目,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下载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暂行规定(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暂行规定(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太原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

    太原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规范评选表彰和管理工作,促进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

    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

    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2016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规范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工作,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使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进一步......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使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0802 【发布文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7号 【发布日期】1989-06-13 【生效日期】1989-06-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

    创建文明单位材料

    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农牧局委员会 关于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申请报告 区文明办: 我局自1997年被命名为区级文明单位以来,已分别于1999年、2001年、2003年经区委办、区文明办和南岸......

    创建文明单位

    华育分校校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我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与以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强师生......

    文明单位创建材料

    立足教育搞创建,扎扎实实促发展 --------太平三中 我校现有14个教学班, 556名学生,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教辅人员16人,党员27人。 我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始终坚持以文......

    2004创建文明单位

    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公室 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情况的汇报 市直机关工委文明委: 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公室是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管理部门,负责贯彻实施有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