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0:2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驻**村禁毒防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在基层农村的明显标志何归宿定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科学决策何总体规划部署。**村“两委”和县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分析当前新农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实行重点突破,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在开展工作中,对鲁洛村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基本情况

**村隶属**乡,位于**乡南部,村委会驻地海拔1040米,地势西高东低,距离县城64公里,距乡政府4公里。海拔1040米,年无霜期220~250天,平均气温13.5℃,平均降雨量2000~2500毫米,平均日照2390小时,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时有干旱、冰寒、霜冻、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户数370户,1573人,其中景颇族8个自然村,129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2.33%;汉族1 个自然村,27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7.67%。总面积1425公顷,现 1

有耕地面积5783亩,其中水田面积1252亩,旱地面积4531亩。全村经济收入以农业和林业为主,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甘蔗、茶叶、草果等;养殖主要有牛、羊、猪、禽类;林业有杉木、西南桦、红木等。全村经济收入以农业和林业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2156元。

二、社会经济现状

1、产业发展情况:**村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阶段,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种植业以蔬菜、茶叶为主,养殖业以农户散养子猪和土鸡为主。农业结构主要由草果、核桃、茶叶、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构成。2010年末全村大小春播种面积3050亩,其中,水稻1860亩,马铃薯25亩,蔬菜51亩,油菜20亩;茶叶594亩,可采摘面积有412亩,草果1355亩,核桃1024亩,龙竹311亩;养殖黄牛371头,仔猪489头。

2、经济状况:2010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15.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85万元,占总产值94.6%;第二产业产值10.5万元,占总产值3.1%;第三产业产值10万元,占总产值2.2%。人均收入2156元,是**县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3、社会状况:**村骨干产业支撑不明显;农村闲置劳动力多,非农收入少;畜牧业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形不成规模;农业技术和设备比较低落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农村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村庄内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等“脏、乱、差”问题突出;广播电视、通讯整体覆盖率

不高;群众文化生活空白,崇善迷信、赌博等现象仍然存在;村民自治制度不够完善;村务公开流于形成;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突出。

4、基础设施状况:**村由于地处偏僻,现阶段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道路建设严重落后,路况较差;6个自然村虽然建盖了文化活动室,但器材设备配置还不够全面;自来水的供应已基本满足人畜饮水需要,通电率100%,电视入户率92%,通电话率(移动电话)达91%;能源建设较薄弱,沼气和太阳能普及率还比较低,燃料主要是木柴。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滞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新科技掌握过程相对较长,群众经济发展意识不强,资本信用意识淡薄,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2、**村是个半山半坝的农业村,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共涉及到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任务繁重,在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群众自筹资金数额非常有限,上级扶持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建设进度缓慢。

3、部分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把新农村建

设当作自己的事情,没有认识到最终受益的是他们自己。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建设、新产业发展等项目的投入上,没有认识到他们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缺乏主动投入和参与意识。

四、开展新农村建设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要切实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将群众拥护的、赞成的、认可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民致富的平台抓紧、抓好、抓落实。同时,进一步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国家扶持与自身努力的关系,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增加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工作。

2、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建设主体,没有农民群众的高素质,就不可能有农村的新风貌。培育新型农民,一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加大农村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强化成人文化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二是要强化法制教育,巩固普法成果。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技能,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尽快地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需求。四是要强化政策宣传,使广

大农民充分了解国家的政策,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

3、大力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保证农民持续增加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建立规范经营模式。从鲁洛村的实际出发,重点发展水稻、甘蔗、核桃、茶叶、咖啡,养猪、养牛、养羊等产业。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建设新农村要充分依靠基层党组织的发动、宣传、带头作用。要搞好村民自治,正确运用“一事一议”政策,做到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充分发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能力。

5、结合村情、民意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粮食业、养殖业和经济林果业的短、中、长期规划相结合,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培训力度,做到稳产增收。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来源: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10-8-9 浏览次数:9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

当前,我省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规划工作,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但是,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当前绝大多农民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差,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文盲、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在我省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1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30%,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10%。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同时,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较为普遍。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新农村。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当前我省农民培训工作主要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据调查,我省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难以集中;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滞后,条件手段落后,难以满足需要;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想方设法跳出农门,离开农村,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至今为止,农民教育培训权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调查显示,我省相当地方的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乡二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城乡差距日渐拉大。

1、影响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吞食农民收入的增长份额;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三是因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各种合法的正当权益难以保证,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内地县市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的主要表现为:

(1)公益事业发展难。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帐”太多,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老百姓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补助性的,投入非常有限,老百姓的义务意识和集体观念越来越淡化。农村的一些公益性基础建设的维修和新建很难组织发动。例如通村水泥路。

(2)村容村貌改善难。受经济发展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农村村庄就象撒播的庄稼,分布散乱,七零八落,镇村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农村“露天厕、泥水路、压水井、鸡鸭院”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户居住十分零散,住房十分简陋,长期烟薰火燎,人畜混居。针对集并村庄、完善设施、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问题,资金难筹,工作难做。

(3)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大兴小水电站建设,不仅使农村生态遭受巨大破坏,而且直接影响了下游的农田灌溉和农民饮用水的水源来源。

(三)农业投入缺乏保障,投入不足制约农村发展。

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一是一些农业项目难以立项。目前资金投入以项目为主,内地县市尤其是贫困山区在争取项目上缺乏优势;二是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相当多地方财政困难,投入能力十分有限;四是农民自身投入能力有限。农民收入偏低,自身积累主要用于住房改造和子女教育、婚嫁,真正用于农业投入的资金不多。

(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欠缺,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基层党员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在群众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需要他们去引导。但是,目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包括我们的一些乡镇干部),由于缺乏培训“充电”等种种原因,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发挥不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建设规划存在不足,必须加以科学完善。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尚在规划和初步实施之中,但不少地方的建设规划存在着以下不足:

1、绿色与环保在规划中缺位。在不少农村,新村建设往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但大多空有外观美丽的外表,新村的内核缺少绿色和环保的理念、缺少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的处理设备和设施,一些新村建设点的房屋外观美丽,屋后却污水横流,不忍目睹。绿色、生态、环保原本就是新农村最大的资本,但不少新农村规划中最缺少的就是农村适用的廉价和环保的污水处理设施和设计方案,并未考虑将污水处理洁净才予回归自然,没有考虑将生活污水、家庭养殖业的排泄物和污水的处理列入规划部门的设计范畴,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缺憾。

2、乱占耕地和轮番拆建现象有所抬头。近年来,各地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监管不力和缺乏有效的打击手段等原因,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不经批准就直接占用耕地、农保田盖房,个别村干部甚至公开在农保田挖坑取土、开采矿藏,一些农民借用建烤烟房的名义直接占用耕地变相盖房的趋势已经有所抬头。目前中央出台了建设新农村的好政策,一些农民更是错误地认为,现在可以在过去禁止占用的耕地、农保田上盖房了;一些农民未经审批直接在原宅基地上拆旧建新;个别干部更是不顾人文景观与历史遗址的保护,一味追求建设速度。这些均与中央倡导的新农村建设要做到“既不是大拆大建、也不是在建设中破坏、更不是在破坏中建设,更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原有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要注意保护和保留”的精神是相悖的。

3、规划中节能与节约意识缺失,资源浪费严重;不少地震带上的居民点缺少抗震设计。在相当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缺乏节水、节电、节能、节地等节约资源方面的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而当前,全球的能源危机已经给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敲响了警钟,农村的新建房屋中保温和隔热性能的设计方面大多没有太大的改进,大多沿用城市建设的图纸和样式,大多还停留在关注户型格局合理、外观美丽等方面,对于节能、节水、节电、节地等方面的节约设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有全中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强,如果新农村的建设再走高能耗的老路,即便是农村农民短时间内有能力消费,我们国家有限的资源也承担不了高能耗消费之重负。此外,在一些地处地震带上的农村,例如××的小陶、洪田等乡镇,新村设计大多缺乏抗震设计,难以抗拒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一旦发生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

4、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可操作性不足,前瞻性不足。目前各村庄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产业规划基本上是由乡镇的挂村干部参照某个示范村“依葫芦画瓢”或“闭门造车”的,不少农村的产业规划缺少确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其显著特点是可操作性不足,前瞻性不足。究其原因,这些规划中的大多数方案是由基层干部根据自己的责任心和自己所掌握的乡情而编写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地的地理、气候、人力、地力等资源条件,产业规划没能结合当地的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且往往缺乏农民朋友群体的参与,缺少上级行业专家的指导,因而产业发展规划大多显得乡情有余,前瞻性不足,纸上谈兵的多,可操作性不强。

二、关于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内容说明中,将建设新农村、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等六个方面纳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应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实施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为此,民盟福建省委组织盟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上述这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困难,深入各地农村实地调研,就如何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供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做好规划工作,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

1、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要有更广阔的视点和视角

新农村规划不能简单理解为盖几栋新房,更不能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建设。新农村的建设应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提升、政治改善、文化进步等等方面。党中央所倡导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包括美好的居住环境,更包括发展农村产业、增强农民经济实力,只有发达的农村经济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有更加广阔的视角。

广义上来讲,新农村的建设规划还应包括新农村的产业规划,当地政府要有相对应的信息、技术、政策、资金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与之配套,规划要充分用好、用活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各县(市、区)专门抽调一批不同专业的高层技术人才分赴乡镇,协助乡镇基层干部与各村农民朋友共同完成产业规划,做到既结合基层的产业特点,又高瞻远瞩,真正为农村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在产业发展规划的布局和安排上,要尽可能与当地农民的种养习惯、技术特长、经济地理条件相结合。只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才能最终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目标。

2、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应注意生活与生产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并重并举、人居与自然和谐、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

有关专家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几方面要引起重视,一是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相互协调,二是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三要加强农村体制改革,还要更加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新农村规划应当根据生活、生产需要统筹安排,建设既有利于生产、又方便于生活的新农村。规划应布局合理,功能区切块清晰。生活住宅区、公共福利设施区、办公区、农田区、村办企业区、林木绿化区等定位合理,各得其所。要让农村逐步朝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的目标迈进。特别是,猪、牛、鸡等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建设,要考虑防疫、环保、厩肥就近到田等因素,选址应离开居民住宅区。同时,要加大村容村貌的改造力度,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上可推行“一建三清四改”(建沼气池,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圈、改厕、改厨),提倡农户对门前、院落实行“四包”(包硬化、包绿化、包净化、包文化)。通过设施改造和建设,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引导他们与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决裂,树立新风尚,营造新环境。

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方面,新农村规划中规定的各种功能区之间的界限要划出“红线”,不能随便改变,除规划的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外,原来的地形地貌、附着的植物群落、繁衍的飞禽走兽要严加保护。不准随便开荒、挖坑取土、伐砍树木,尽力保护山川自然的原生态。对于农村原有的历史遗址、人文景观要予以保护。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民居,如四合院、店铺及祠堂、庙宇等,要予以有选择的保留。对确有价值的、标志性的古居群、名人居、老宅要整体保留,新农村同样要给历史留下记忆与参照。要特别注意防止“大拆大建、在破坏中建设、在建设中破坏”现象的发生。

新农村建设要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做起,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节约目标。许多地方扩建新村,中间旧村尚未改造,四周新村却不断向外扩展。新农村建设要严格控制土地的审批和使用,村办厂(场)占地和村民用地都要精打细算,集约使用土地。农村建筑一定要推广和应用节材、节能、节水的设计方案,建筑材料的应用上要逐步推广使用非粘土空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等技术,外墙建筑要有隔音、保温、隔热设计,节约土地、木材等短缺资源。改造旧房或新建住宅时,要在朝向、结构、用材、燃料、照明、保温等方面全面推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我省新农村建设在推广沼气工程的同时,要增加抗震性能的设计、生活污水处理的设施,要争取在推广节能住宅、环保型住宅等节约户型的设计上有新的突破。

新农村建设要在文体、卫生、娱乐的设施建设上有所突破,改变农村文化生活极度缺乏的现状。要从村建规划上入手,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首先要建好一村要建一座甲级卫生所,为农民提供初级卫生保健;建好农民文体活动中心或文化夜校,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条件的村要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敬老院、篮球场、舞台以及健身房等,并要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要使百姓逐步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务。随着农村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的普及,使农民的传统日常生活概念得以大大拓展,从而不断丰富精神生活。

3、要从程序和制度上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确保长期规划,能分期实施

首先,要从程序上、制度上解决“权比法大,村官权利比规划还大”的问题,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新农村建设规划依程序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经支委、村委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制订以后,由村民大会通过,报乡人大批准,报县(市、区)建设规划部门备案。这样的规划既不能随便弃之不用,也不能任意更改;需要修编时还应按原制订程序进行。并参照城市建设的“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做法,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其次,要做好村两委换届衔接工作,实现村支部、村委换届不换规划。第三,要按照“规划先行、抓点示范、分类指导、基础突破”的原则,立足长远,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长期规划,分期实施。第四,要认真抓好村镇的整体建设规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工农商建运服协调发展,山水林田路屯综合治理”的要求,抓好科学规划,分步推进炊事沼气化、热水太阳能化、饮水自来水化、电视有线化、网络宽带化、道路柏油化、出行公交化、垃圾日清化、排污专管化、环境生态化。

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一个团结而有战斗力的好的领导班子。

加强对农村班子的教育和指导,提高乡村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为此,要通过建立工作责任机制、争先创优机制和村务管理机制,使全省各县(市、区)的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1、要建立起工作责任机制,明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三级党组织的“联动”作用,提高各县(市、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为此,可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责任,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要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科学决策、宏观谋划、驾驭市场、统筹协调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按照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推行“优差排位法”,通过“两推一选”择优配齐配强乡、村领导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扎实抓好先进村的巩固提高和后进村的集中整建,努力把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一些未配套领导机构的市、县应尽快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新农村总体规划和村级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市、县工作的考核目标,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整体推进。

2、要建立创先争优机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可在全省各县(市、区)农村党员中开展理想信念星、遵纪守法星、履行义务星、勤劳致富星、先锋模范星“五星”党员之类的评比活动,激励他们争先创优,吸引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同时,继续深化党建“三级联创”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工程,对50岁以下的党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人掌握1门到2门实用技术。从乡镇机关和农业、林业、畜牧等单位选派一批名科技人员,与农村党员结对帮扶,增强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3、要着力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创新村务管理机制,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得到加强。各县(市、区)要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并完善党员议事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以及村“两委”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村民代表议事程序等一系列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成立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完善相关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最终实现村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同时,要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此,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发展节约型农业,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通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成本,提高农业效益。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吹糠见米”显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现阶段,要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基础工作来抓。各地要立足本土实际,区别发展。对沿海经济基础好、第二、第三产业发达的农村,要大力整合现有产业,争取做大、做优、做强,逐步形成规模;对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抓第一产业,要从农业内部挖潜,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以“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抓好市场流通环节,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此外,各地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搭建农村科技信息交换平台,提高科技信息的入户率,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二是要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通过培训引导,促使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苦力型向技巧型、自发型向组织型转变,大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新农村建设要以“工”促“农”,留住青年农民精英。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资金和精英人才流入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去,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大面积“失血”,也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但是,我省相当地方的农副产品丰富、劳动力充足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打造一批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就容易形成以“工”促“农”的局面。对我省多数农产区而言,当务之急是发展“涉农产业”,立足本地特色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支撑,带动和促进农产品、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农民钱袋子满起来,腰包鼓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留住农民精英,尤其是青年农民精英。

(四)大力培养教育新型农民,激活新农村建设的内部活力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涵就是发展壮大新产业,依靠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为发展新产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这是富乡富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基础和保证。有关专家表示,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必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当前,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还要加快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1、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角,培养新型农民是我省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只有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新型农民内涵丰富,培养要求高,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关键在于教育培训。

(1)加快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在继续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力度,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村青少年必须接受初中、高中文化教育或职专、职高、技校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要接受扫盲教育,做到青壮年人人达初中生,老百姓家家有高中生,新农村村村有大学生,整个村没有文盲,没有失学生。

(2)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各种形式,既要加快培训现有产业所需要的技能,又要培训农民“走出去”所需要的技能,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目前,可把世界上最大的农村远程教育机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我省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基地。

(3)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农户、信用等级户、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创建活动;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经常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要对农民全面开展农业、林业、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及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我省农情、省情决定,培养新型农民不能齐头并进,必须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注意点面结合,示范引导。一方面要抓好面向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另一方面要重点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培养新型农民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注意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2、对于农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重点是要抓好乡村干部的分期分批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其带领农民群众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3、今后几年,省委省政府要考虑逐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额列入预算,地方各级财政要逐年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此外,还要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能力。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外部活力

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拓宽经费投入的渠道,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加快村镇的水、电、路、讯、校、医疗、集镇等公共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落实新农村规划和村级规划建设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建设、土地、交通、水利等部门以及金融单位应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有关部门在政策范围内应简化办证审批程序,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国债等国家现有的扶持资金,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要从多渠道、多角度出发,切实把党中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研究落到实处。建议我省在“十一五”期间,适当增加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比例,扶持新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农口部门的责任,各个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都负有责任。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识,有效促进政策的集成、资金的整合,建立横向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此外,由于目前农村资金大量流出、金融“失血”严重,政策性银行职能弱化,国有商业银行悄然退出,农业保险严重萎缩。农业在整个金融机构中占用的贷款余额不到6%。因此,省委、省政府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要与农村金融机构沟通协调,适当放宽对农户小额贷款的担保条件和期限,大力扶持农业生产。

(六)新农村建设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乡村干部要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形成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每个农民自身的事,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业。因此,新农村建设不能有“等上面拨款、等上级立项”才干的思想,不能一味“等、靠、要”,要用好、用活、用足党中央的政策,依靠好的领导班子,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全体村民自己的努力,自强不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富民产业,切实增强农民经济实力,从而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在工作中,要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营造建设新农村的舆论氛围;要防止以新农村建设为借口、大量违规占用耕地和农保田盖房、侵占子孙利益的现象发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盲目攀比,更不能患幼稚病,避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避免新农村建设运动化。如一些不适合集中搞新村建设的山村,不强调“屋成列,树成行”,事实上,白墙黛瓦与绿树错落有致也是新农村的一景。

(七)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建设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处于同一阶段和发展水平,财政实力也不平衡,新农村建设会存在快慢、高低之分,因此,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在建设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建设模式。

1、资源型新农村。所谓资源型,就是在具有丰富矿产、水力、电力等资源的农村,加强能源消费管理,搞好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资源集约型农村经济。

2、工业型新农村。所谓工业型,就是在经济较为发达、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农村,以发展乡村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型转变,增强工业对农业的拉动力。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农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实现共同发展,体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趋势。

3、生态型新农村。所谓生态型新农村,就是发挥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型农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保障人民生活质量长久可持续的提高。

4、城镇型新农村。所谓城镇型新农村,就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速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城镇型新农村,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 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

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

三、提出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

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

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首先,在经济方面。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

供了一些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

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在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是社会的首要问题。在我们社

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是体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国计

民生,有了健全的的社会保障,人民才有了归附感,是真正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 最

近几年我村在医疗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村民都加入了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减

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对于双女户(一个家庭只有两个女儿)每年还可以免交保险费。

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55元的补贴,对于双女户,父母自50岁起每人每月还给

予50元补贴,这些都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在教育方面。镇上原本有几个中学,但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校还设有小

学。近年,镇里统筹规划,专门将其中一所改为小学,其它两所合为一所,还专门组

织老师考试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学生的入学考试也更加严格。寒暑假村里还有专门的老师设立辅导班来帮助学生补习功课。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首先,新修了公路,宽阔的水泥路代替了以前坑坑洼洼的沥青路,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有的村里也修了路,新的自来水管系统可以让我们

随时用到干净的自来水而不用像以前去井里打水,镇上新建的服装店,超市可以使

我们更加方便的买到各种优质的产品。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红白塑料垃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死胡同里砖瓦粪便

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现在,村里专门

建立了垃圾池,并且禁止往河里乱扔垃圾,一些主要的道路也都被水泥路代替,这些

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近几年来,陈冲村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态势,经济建设的前景逐步明朗。农业依然

是村经济的主导,在这条主线下又逐渐延伸出一些支线,那就是养殖业和旅游业。

首先是养殖业。就拿我村养鸡大王立为例,它的鸡场成立于2005年,到现在已经有6

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规模逐年扩大,现在养鸡数量达到了万只,其品种比较专一,主要

为蛋鸡和肉鸡两个类型。据了解,其年收入达数万元,而且在不断带动同村一部分年轻人

发家致富,成为附近有名的养鸡大王。当问到发展的原因是,他坦言都是党的政策和国家的帮助让他那么快就走上了致富路。有了好政策,再加上好机遇,好基础,它的成功则是

必然的。秋季秋收后,粮食进了仓,小鸡们便有了口粮,玉米打成糁再拌以饲料就成为鸡

们的美味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而且在聊天过程中他向我透露了自己的一个新想法,以

前家里清理出的小鸡的粪便是一个让他头疼的问题,现在他打算采用新的科学手段利用小

鸡的粪便发酵生产沼气,这样就可以变废为宝了。如此一来,不仅以前小鸡粪便无处排放的问题解决了,而且生产出来的沼气还可以作燃料做饭,与环境与经济都是有百利而无一

害的,讲到这里,他的脸上充满了激动的神情。

然后,是旅游业。在前面调查过这里有天下有名的天中山,据汝南县县史研究员邵

建民说,在先秦时期,周公曾带人在这里为新都选址并测日影,考分数,发现在夏至日那

天这里的日影最短,故在这里的山上树立标志由此定名天中山。这里还有由台湾明乘法师

捐资兴建的南海禅师,据说南海禅师是亚洲最大的寺院,其内的大雄宝殿甚是雄伟壮观。

梁祝化蝶的故事广为流传可谓天下尽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乡就在这里,“梁祝墓”“十

八里相送”还有二人学习所在的书院,都在这里。在县城的北关有一座城门,上写“北拱”

二字,这就是古蔡州的北城门,城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年间又重修一次,现在看

到的城门就是那时复建的。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这里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该地已全面兴起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近四十万人,从而带动

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化一条龙。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问题

不可置疑,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地变化,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也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思想

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摸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

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

查和亲身体验我发现现在存在的较严重问题有:

1.新农村建设的经济问题。新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与人民的现实

生活相连,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都知道,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那么陈冲村是一个

农业大村,它的经济来源最根本的是土地,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了一切。由于季风的原因,这里的夏季与春季相比却是相反的,夏季炎热多雨,且下雨多为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这也是一大问题所在。夏季炎热的气候在另一方面看来却是有利的,夏季作物如:玉米、花生、芝麻等都是在这个季节生长壮大,六月份是麦收季节如果这一段时间天气晴好的话

那又会是一个丰收年,麦子收完就是芒种了,在二十四节气中芒种的意思就是忙收,忙种。

忙收指的是收小麦,而忙种指的是种夏季作物就是玉米一类的作物。天气转凉就到秋天了,秋天是短暂的,在节气中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真正的到来,只能再往后一个月的时间秋天

才真正到来。很快又要秋收了,秋收是很忙碌的,夏季作物不像其他季节作物一样,它的收获一大部分靠人力,不同于小麦可以用大型收割机,虽然目前也有夏季作物的大型接械,例如:玉米收割机,但是它的实用性受到了限制,其因一是收割不彻底因为科技含量较低,受到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它的收割成本较高一般农民,另一方面它的收割成本较高一般

农民用不起,故秋收是最累人的时节。

2.农村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也是首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有了健全的的社会保障,人民

才有了归附感,是真正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

了长足发展,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逐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使社会保障体

系有了较大改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社会保障不均衡,不完善,在农村地区就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民的社

会保障问题。虽然说受国情限制,不可能使每村每户都纳入社保体系,但是对于一些

特殊家庭、特殊人群比如:孤寡老人、军属烈属、伤残人员、丧失劳动力者都应该特

殊对待,以彰显社会公平,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但是在实际调查中我发现国家的政

策并没有落到实处,在有些地方社保根本就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在村东头一位姓于的孤寡老人家中我注意到本应是五保老人的他却没有得到政府的照顾,家中没有政府的帮扶物资,老人告诉我,这都是村委和乡镇闹的,在评选五保时有关系的人把名额占

了,而没有关系的,真正贫苦的却没有得到照顾。这样的的事听起来很可笑,仔细想

来却很可气,可悲,可叹,真的是很无奈,明明国家的好政策却没有落到实处,被人

钻了空子,政府是时候应该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杜绝出现上述的现象,呼唤良知,呼唤真理与爱心。

3.土地是农民生存的保障。在耕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农业基础设施

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绝大多数是从井里抽水灌溉,费时费

力,一旦管子破裂,浪费比较严重。农产品品质低,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劣质油类、马路暴晒粮食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

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农业污染严重。

4.农村的环境、规划、以及文明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农村规划差、难。宅

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

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

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

度需要加大。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

地和体育设施,学生放假只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一些

小型的图书馆和运动场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

体,延长寿命。

5.农村劳动力外流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资源丰富是

河南发展经济的一大优势,劳动力足了对于搞好农业生产、兴办企业、增加经济来源都是

有重大意义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力大量外流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留守儿童

问题,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等等,这都是不容忽视的。普遍的问题存在于河南农村的各个地

区,汝南县陈冲村村也不例外。在这里有的家庭甚至把赖以生存的土地出卖掉而全家都出

去打工,几乎是常年在外,只是有了大事才回来,这样的人家有很多。我们不能说出去打

工是绝对好的或是绝对坏的,那都不科学。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上

有很大一部分是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差不多都是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这样

一来可以扩大经济来源,二来也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从而提高了个人素质,但是另

一方面,劳动力的流失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认清这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问

题也是个大问题,孩子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把孩子留在家里让爷奶照顾,这些孩子长期

得不到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提高村班子的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用作出的成绩和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为民着想,为民奉献。同时也可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注入新的活力。

2.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也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3.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4.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丰富精神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

通过这次调查我明白了很多事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很难走但还是依然走下去,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国家加大力度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才会更加强大。把农村建设好了,解决了农民问题,那样中国才算是真正的富强,而且我也真正地相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党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是在不断发展的,它是适合国情的,只有坚持了党的路线,并认真实践,才能实现我们又好又快的发展愿望。看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旗正在风中猎猎作响,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为之而奋斗吧!

第五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武功县,布王村、曹家村部分村民

调查时间:10月24日

方式:对自己所在的村子通过走访、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来进行。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准备本次的卷调查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惹我那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进行本次调查之前,我先了解了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种存在的问题,方便进行比较,找出问题,以便提出好的建议。以下是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当前绝大多农民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差,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文盲、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在我省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1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30%,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10%。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同时,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

不稳,回流现象较为普遍。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新农村。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当前我省农民培训工作主要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据调查,我省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难以集中;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滞后,条件手段落后,难以满足需要;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想方设法跳出农门,离开农村,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至今为止,农民教育培训权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调查显示,相当地方的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乡二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城乡差距日渐拉大。

1、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吞食农民收入的增长份额;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三是因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各种合法的正当权益难以保证,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内地县市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主要表现为:

(1)公益事业发展难。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帐”太多,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老百姓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补助性的,投入非常有限,老百姓的义务意识和集体观念越来越淡化。农村的一些公益性基础建设的维修和新建很难组织发动。例如通村水泥路。

(2)村容村貌改善难。受经济发展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农村村庄就象撒播的庄稼,分布散乱,七零八落,镇村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农村“露天厕、泥水路、压水井、鸡鸭院”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户居住十分零散,住房十分简陋,长期烟薰火燎,人畜混居。针对集并村庄、完善设施、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问题,资金难筹,工作难做。

(3)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大兴小水电站建设,不仅使农村生态遭受巨大破坏,而且直接影响了下游的农田灌溉和农民饮用水的水源来源。

(三)农业投入缺乏保障,投入不足制约农村发展。

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一是一些农业项目难以立项。目前资金投入以项目为主,内地县市尤其是贫困山区在争取项目上缺乏优势;二是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相当多地方财政困难,投入能力十分有限;四是农民自身投入能力有限。农民收入偏低,自身积累主要用于住房改造和子女教育、婚嫁,真正用于农业投入的资金不多。

(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欠缺,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基层党员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在群众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需要他们去引导。但是,目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包括我们的一些乡镇干部),由于缺乏培训“充电”等种种原因,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发挥不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建设规划存在不足,必须加以科学完善。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尚在规划和初步实施之中,但不少地方的建设规划存在着以下不足:

1、绿色与环保在规划中缺位。在不少农村,新村建设往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但大多空有外观美丽的外表,新村的内核缺少绿色和环保的理念、缺少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的处理设备和设施,一些新村建设点的房屋外观美丽,屋后却污水横流,不忍目睹。绿色、生态、环保原本就是新农村最大的资本,但不少新农村规划中最缺少的就是农村适用的廉价和环保的污水处理设施和设计方案,并未考虑将污水处理洁净才予回归自然,没有考虑将生活污水、家庭养殖业的排泄物和污水的处理列入规划部门的设计范畴,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缺憾。

2、乱占耕地和轮番拆建现象有所抬头。近年来,各地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监管不力和缺乏有效的打击手段等原因,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不经批准就直接占用耕地、农保田盖房,个别村干部甚至公开在农保田挖坑取土、开采矿藏,一些农民借用建烤烟房的名义直接占用耕地变相盖房的趋势已经有所抬头。目前中央出台了建设新农村的好政策,一些农民更是错误地认为,现在可以在过去禁止占用的耕地、农保田上盖房了;一些农民未经审批直接在原宅基地上拆旧建新;个别干部更是不顾人文景观与历史遗址的保护,一味追求建设速度。这些均与中央倡导的新农村建设要做到“既不是大拆大建、也不是在建设中破坏、更不是在破坏中建设,更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原有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要注意保护和保留”的精神是相悖的。

3、规划中节能与节约意识缺失,资源浪费严重;不少地震带上的居民点缺少抗震设计。在相当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缺乏节水、节电、节能、节地等节约资源方面的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而当前,全球的能源危机已经给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敲响了警钟,农村的新建房屋中保温和隔热性能的设计方面大多没有太大的改进,大多沿用城市建设的图纸和样式,大多还停留在关注户型格局合理、外观美丽等方面,对于节能、节水、节电、节地等方面的节约设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有全中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强,如果新农村的建设再走高能耗的老路,即便是农村农民短时间内有能力消费,我们国家有限的资源也承担不了高能耗消费之重负。此外,在一些地处地震带上的农村,例如××的小陶、洪田等乡镇,新村设计大多缺乏抗震设计,难以抗拒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一旦发生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

4、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可操作性不足,前瞻性不足。目前各村庄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产业规划基本上是由乡镇的挂村干部参照某个示范村“依葫芦画瓢”或“闭门造车”的,不少农村的产业规划缺少确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其显著特点是可操作性不足,前瞻性不足。究其原因,这些规划中的大多数方案是由基层干部根据自己的责任心和自己所掌握的乡情而编写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地的地理、气候、人力、地力等资源条件,产业规划没能结合当地的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且往往缺乏农民朋友群体的参与,缺少上级行业专家的指导,因而产业发展规划大多显得乡情有余,前瞻性不足,纸上谈兵的多,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上述关于新农村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子中几乎都没有出现,这不是失为一个好的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经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要经济作物。

畜牧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方面没有大规模的养殖场,都是小家小户的养殖,数量也都不多。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夸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子的道路硬化率不是很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主要通道的路况也不是很好,虽是经过修善后的水泥道路,但是年久失修,仍旧有些破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将会对原有道路进行改造和完善。村民也都已经用上了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的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拥有人群基本达到普及的状态,大多数家庭也已经装上了数字电视,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地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人群也在逐渐上升。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收入打工为主,全村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以20到40岁的年轻为主,站全村人口的一半左右。

取得的成效

1、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基本已经接近中上等水平。

2、村中关于给予农民不住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政策益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

3、农民的收入在一步一步的稳定提高。

4、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帮助了不少家庭和孩子,减少经济压力,真正将教育普及化,圆了不少学子的求学梦。

5、在农村医保的落实下,人们的就诊途径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的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

不足之处

1、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太少。没有像样一点的公共活动场所。

2、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绿化条件不足,绿化成果不明显,没有击中的绿化用地。

3、在走访中发现村中的垃圾堆放现象比较严重,基本是沿路放置或是闲置在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替代。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提出几点建议

1、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在我所调查的村庄中,不知是否是因为家家户户独门独院的缘故,没有公共厕所,这在新农村建设中是万万不能少的,一个建设中的新农村,会迎来大量的人员流动,陌生人来往是很平凡的,由此可见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2、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关于垃圾的处理,目前是很多建设中的新农村都必须抓紧解决的一个问题。

3、因地制宜,做好排水系统规划。

4、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产业不是那么单一,是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合调整能力。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算是真正的赋予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好更多的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一边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下载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5篇

    岩坪村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级————专业学号————一、调查的目的和课题1、调查课题:新农村建设现状2、调查目的: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党和国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奏响一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赞歌 河南省汝南县君于庄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为了进一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了解社会主义新......

    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辉县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辉县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陵川县西河底村经济发展调查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河海大学寒假社会实践 课题名称: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课题负责人:杨磊涛小组成员: 丁立欢 王守宇所在院系:力学与材料学院联系电话: *** 实践时间:2013年1月20日—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