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时间:2019-05-13 10:2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第一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组的通知要求,我区组织有关人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结合全区实际,就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

##区现辖5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5.8万人,耕地23.3万亩。200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8.7亿元,增加值4.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同比增长11.5%。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区现有耕地面积23.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9万亩,共有配套机井3434眼,平均67亩地一眼井。特别是##乡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全乡4万亩耕地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全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万余台套,其中大型机械300多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万千瓦以上,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机械化作业。农村公路建设,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的建设力度,现已实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村村通公路,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致富之路。农村电网,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陈旧、薄弱、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电网得以较大改善,降低了线路损耗,提高了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减轻了农民负担。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全林木总株数达400万株,速生丰产林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沼气建设,全共建设启用沼气池7100座,沼气池普及率达15%,加快了农村家居绿化、庭院美化、能源气化步伐。

(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建改建了1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村村都有卫生室,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形成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区的良好局面。农民最低生活得到保障,区政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农民都纳入了救济范围;通过“温暖小区”工程建设,使农村“五保”老人得到了老有所养;通过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病残孤害寡等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解决。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教育事业,抓住“中心村”建设机遇,中小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调整,严格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快速发展,全区80%以上的乡镇建有文化站,乡村两级建有图书室50多个,各类文艺表演团体80多个,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以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执政基础工程”、“三级联创”活动,创建“生态小康村”、“富裕文明示范村”,制定了公民道德“十不准”规范,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的执政基础工程不断加强。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级政务、财务全面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三)农民收入情况。2005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5元,同比增长11.5%,是增幅较高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为:(1)工资性收入为1404元;(2)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375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897元(农业收入1019元,林业收入1元,牧业收入877元),第二产业收入44元,第三产业收入434元;(3)财产性收入为137元;(4)转移性收入39元。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35.5%,说明全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已明显加快,但需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48%,说明第一产业仍然是全区农民收入的主体,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二、三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12.1%,折射出乡镇、村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管理松散、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农业产业化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农业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乡镇财政困难,没有能力对农业进行投入,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大多年久失修,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并且随着农业税和农村“两工”的取消,进一步削弱了基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此外,农业配套体系建设不健全,特别是动植物防治控制体系建设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仍然较强,农业生产起伏较大。

(二)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第一产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耕地、水资源等因素对农业增产增效约束力的加剧,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将面临更大的增收困难。同时,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也使农民稳定增收缺乏坚实基础。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初中升高中的比率低,农民子弟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不利于培育高素质农业后备劳动力。学生就学费用高,尤其是大学生学习生活费用一般年支出在1万元左右,已成为广大农民难以承载的重荷。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医药费用高、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四)农村体制改革步伐较慢。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近两年,由于国家加大了金融监管工作力度,银行紧缩信贷,加上缺少必要的信用担保机构,中小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缺少必要的发展资金等问题。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一)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致富步伐的高度热情和迫切心情,以及对富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强烈向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顺应群众要求,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把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根本的力量源泉,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二)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改造村庄,立足实际,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原则,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远有目标,近有计划。

(三)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没有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通过股份制经济、专业合作社、村企合一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村里教育、文化、养老等公益事业发展步伐,走出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带动困难群体一起过上小康生活。

(四)选准发展路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十分丰富,由于农村面广点多,发展不平衡性突出,选准突破口,找到关键点,坚持走多样化的道路。用城市化带动农村,用工业化提升农业,靠产业化培育特色,壮大规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商贸服务业带动型、劳务经济带动型等各类新农村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新农村建设体系。

(五)改善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村村通公路、通班车、村卫生所达标、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建设、合作医疗试点等工作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面貌有了一个大的改变。但就全区来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还有较大差(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距。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农村“路水电医学”等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和特困救济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建强支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村班子和带头人。从我区去年富裕文明村建设活动的情况来看,凡是新村建设成效明显的村,肯定有一好班子发挥着“火车头”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大胆地把那些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的农村能人选拔到村领导班子中来,选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打算

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将本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有序推进的原则,以深化富裕文明村创建活动为主线,采取农民自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发扬事实求是、务实重干、团结协作的精神,全面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步打算是:

(一)抓好富裕文明村创建工作,探索新农村建设路子。按照主导产业突出、经济发展领先、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原则,遵循新农村建设标准,2006年先选择1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为全区富裕文明村创建重点,整合交通、城建、教育、文化、卫生、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国土资源、通信、供电、广电、水利等部门的建设资源,集中优势向10个试点村倾斜投放,有效改善试点村的道路、电力、饮水、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使各村初具新农村雏形,为今后发展树立标杆和典型。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扩大发展范围,推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深入实施执政基础工程,建设健全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以农村保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党员群众思想素质,不断深入实施执政基础工程建设,着力抓好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教育、工作能力提高、致富技能培训,使村级两委班子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培育特色主导产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深入实施“六区一带”特色农业工程,按照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突出特色,发展品牌农业。突出无公害蔬菜、优质林果、烟叶、畜牧养殖规模发展,形成畜牧、粮食、蔬菜、优质林果等主导产业。研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整合财政、计划、信贷、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资金,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强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促进创汇农业的大发展,强化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把所有符合条件的种养业生产基地都纳入申报范围,逐步取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到2010年,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四)强化培训转移,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就业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发展“订单培训”,加大对农民工输出的组织力度,打造源汇“劳务品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到2010年,全区所有富余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或劳务输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和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为1:1。

(五)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壮大各类中介组织。从引导服务,规范发展上求突破,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分工明显、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各级各类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有效破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快速推动新农村蔬菜、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建设标准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要达到“五有八化”标准。五有,即: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双强”村级领导班子,有一项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有一套完善的民主管理机制,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八化,即:农业发展产业化,农民生活城镇化,村庄道路硬面化,住房整齐规范化,农民饮水安全化,医疗卫生合作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农民厨房沼气化。具体要求为:

(一)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经济发展思路明晰。

(二)村“两委”班子能够充分发挥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身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总产值的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10%以上。

(三)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级政务、财务公开透明。

(四)村庄道路全部硬化、绿化、亮化,村民住房整齐卫生,供排水设施齐全、饮水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

(五)建有标准化学校和卫生室、中小学入学率、电视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有线电视入户率、沼气入户率达到80%;实现宽带网络入户。

(六)村民无封建迷信现象、和睦相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治安良好、社会稳定,达到“三无”村标准。

第二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2007-02-06 09:53:40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

(××年月日)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组的通知要求,我区组织有关人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结合全区实际,就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

××区现辖个乡镇,个行政村,农业人口万人,耕地万亩。××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元,同比增长。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亩,共有配套机井眼,平均亩地一眼井。特别是问十乡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全乡万亩耕地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全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万余台套,其中大型机械多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万千瓦以上,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机械化作业。农村公路建设,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的建设力度,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致富之路。农村电网,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陈旧、薄弱、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电网得以较大改善,降低了线路损耗,提高了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减轻了农民负担。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全林木总株数达万株,速生丰产林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

经济效益。沼气建设,全共建设启用沼气池座,沼气池普及率达,加快了农村家居绿化、庭院美化、能源气化步伐。

(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建改建了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村村都有卫生室,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形成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区的良好局面。农民最低生活得到保障,区政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农民都纳入了救济范围;通过“温暖小区”工程建设,使农村“五保”老人得到了老有所养;通过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病残孤害寡等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解决。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教育事业,抓住“中心村”建设机遇,中小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调整,严格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快速发展,全区以上的乡镇建有文化站,乡村两级建有图书室多个,各类文艺表演团体多个,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以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执政基础工程”、“三级联创”活动,创建“生态小康村”、“富裕文明示范村”,制定了公民道德“十不准”规范,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的执政基础工程不断加强。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级政务、财务全面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三)农民收入情况。××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是增幅较高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为:()工资性收入为元;()家庭经营纯收入为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元(农业收入元,林业收入元,牧业收入元),第二产业收入元,第三产业收入元;()财产性收入为元;()转移性收入元。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说明全区的农村富

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已明显加快,但需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说明第一产业仍然是全区农民收入的主体,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二、三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折射出乡镇、村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管理松散、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农业产业化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农业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乡镇财政困难,没有能力对农业进行投入,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大多年久失修,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并且随着农业税和农村“两工”的取消,进一步削弱了基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此外,农业配套体系建设不健全,特别是动植物防治控制体系建设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仍然较强,农业生产起伏较大。

(二)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第一产业仍是

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耕地、水资源等因素对农业增产增效约束力的加剧,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将面临更大的增收困难。同时,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也使农民稳定增收缺乏坚实基础。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初中升高中的比率低,农民子弟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不利于培育高素质农业后备劳动力。学生就学费用高,尤其是大学生学习生活费用一般年支出在万元左右,已成为广大农民难以承载的重荷。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医药费用高、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四)农村体制改革步伐较慢。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近两年,由于国家加大了金融监管工作力度,银行紧缩信贷,加上缺少必要的信用担保机构,中小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缺少必要的发展资金等问题。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一)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致富步伐的高度热情和迫切心情,以及对富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强烈向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顺应群众要求,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把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根本的力量源泉,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二)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改造村庄,立足实际,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

先”的原则,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远有目标,近有计划。

(三)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没有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通过股份制经济、专业合作社、村企合一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村里教育、文化、养老等公益事业发展步伐,走出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带动困难群体一起过上小康生活。

(四)选准发展路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十分丰富,由于农村面广点多,发展不平衡性突出,选准突破口,找到关键点,坚持走多样化的道路。用城市化带动农村,用工业化提升农业,靠产业化培育特色,壮大规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商贸服务

业带动型、劳务经济带动型等各类新农村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新农村建设体系。

(五)改善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村村通公路、通班车、村卫生所达标、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建设、合作医疗试点等工作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面貌有了一个大的改变。但就全区来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农村“路水电医学”等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和特困救济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建强支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村班子和带头人。从我区去年富裕文明村建设活动的情况来看,凡是新村建设成效明显的村,肯定有一好班子发挥着“火车头”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大胆地把那些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的农村能人选拔到村领导班子中来,选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打算

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将本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有序推进的原则,以深化富裕文明村创建活动为主线,采取农民自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发扬事实求是、务实重干、团结协作的精神,全面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步打算是:

(一)抓好富裕文明村创建工作,探索新农村建设路子。按照主导产业突出、经济发展领先、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原则,遵循新农村建设标准,××年先选择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为全区富裕文明村创建重点,整合交通、城建、教育、文化、卫生、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国土资源、通信、供电、广电、水利等部门的建设资源,集中优势向个试点村倾斜投放,有效改善试点村的道路、电力、饮水、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使各村初具新农村雏形,为今后发展树立标杆和典型。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扩大发展范围,推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深入实施执政基础工程,建设健全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以农村保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党员群众思想素质,不断深入实施执政基础工程建设,着力抓好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教育、工作能力提高、致富

技能培训,使村级两委班子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培育特色主导产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深入实施“六区一带”特色农业工程,按照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突出特色,发展品牌农业。突出无公害蔬菜、优质林果、烟叶、畜牧养殖规模发展,形成畜牧、粮食、蔬菜、优质林果等主导产业。研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整合财政、计划、信贷、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资金,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强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促进创汇农业的大发展,强化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把所有符合条件的种养业生产基地都纳入申报范围,逐步取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到年,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以上。

(四)强化培训转移,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就业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发展“订单培训”,加大对农民工输出的组织力度,打造源汇“劳务品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到年,全区所有富余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或劳务输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和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为:。

(五)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壮大各类中介组织。从引导服务,规范发展上求突破,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分工明显、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各级各类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有效破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快速推动新农村蔬菜、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

发展,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建设标准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要达到“五有八化”标准。五有,即: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双强”村级领导班子,有一项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有一套完善的民主管理机制,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八化,即:农业发展产业化,农民生活城镇化,村庄道路硬面化,住房整齐规范化,农民饮水安全化,医疗卫生合作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农民厨房沼气化。具体要求为:

(一)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经济发展思路明晰。

(二)村“两委”班子能够充分发挥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身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总产值的以上,农

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以上。

(三)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级政务、财务公开透明。

(四)村庄道路全部硬化、绿化、亮化,村民住房整齐卫生,供排水设施齐全、饮水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五)建有标准化学校和卫生室、中小学入学率、电视普及率达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有线电视入户率、沼气入户率达到;实现宽带网络入户。

(六)村民无封建迷信现象、和睦相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治安良好、社会稳定,达到“三无”村标准。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

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指挥十二队:赵江涛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90%的山区农业县,如何在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县域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近日,我深入部分农区型、城郊型农村进行了调研,着重与农村干部群众一起总结经验,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情况。

1、突出一个“新”字,确立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先导作用。一是用新理念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站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二是用新思路引导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完善“六大体系”(城乡协调发展体系、农民稳定增收体系、农村城镇化体系、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体系)、推进“六大工程”(优势产业发展工程、村镇规划建设工程、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建成“两个100”(建 1

成1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搬迁100个自然村)为主的建设构想,找准了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实施路径。三是用新机制保障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了领导包扶机制,实行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包省级重点村、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包建设项目、乡镇领导包市县示范村等制度;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形成了立项引资、政府投入、撬动金融资金、激活民间资本、鼓励群众筹资投劳等多种筹资方式;建立了全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实行了县直单位定点帮扶制度,组织教育、文化、卫生等业务骨干组成7支新农村建设服务队开展了支农服务。

2、突出一个“建”字,稳固了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基础地位。把发展农村经济纳入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围绕“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全县稳定形成了25万亩优质玉米、8万亩优质小杂粮、8万亩道地中药材、128万头(只)畜禽、8万亩干果的种养规模,特别是夺火、潞城的食用菌养殖,崇文、潞城的旱地蔬菜,潞城、丈河的土鸡蛋生产,西石盆、赶马双的中药材种植以及杨村的设施农业和附城的蚕桑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大、效益明显的发展态势,鸿生淀粉、古陵山淀粉、五色土杂粮、强民乳业、瑞丰养生堂等农业龙头企业也相继建成,对产业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在深化农业内

部结构调整的同时,县、乡两级积极引导部分工矿型农村利用煤矿积累资金发展替代产业,全县涌现出杨寨饲料厂、后河节能灯厂、寺背糠醛厂等一批发展地面企业的先进典型;在东部乡镇,围绕王莽岭、棋子山、凤凰欢乐谷、黄围山等景区开发,鼓励、引导和规范农民发展餐饮、运输、农家乐、旅游商品加工销售等服务实体,培育了一批依托旅游服务致富的专业村和专业户,全县农民从事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把培育新农民和倡导新风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软实力保障。整合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力量,持续深入地对农民进行了政策法律、种养技术、劳动技能、维权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年均培训农民达到3.5万人次;以创建“和谐村镇”与“和谐家庭”活动为载体,引深了精神文明创建进农村活动,全县有50个村、1万个家庭被评为“和谐村”与“和谐家庭”。

3、突出一个“实”字,发挥了百村环境整治、发展社

会事业、改善基础设施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促进效应。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全县农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为营造干净、整洁、文明的农村新形象,2008年,县政府筹集300万元专项资金,以“三清(清理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墙断壁)两化(美化墙体、绿化村庄)一建(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对108个村的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村的村容村貌。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以实施“五个一”工程为重点,落实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完善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做好了农村社保扩面和提标工作,实施了农民培训“三大工程”,初步缓解了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实际困难。特别是在4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中,42个村建成了文化科技活动室和卫生计生室,35个村建成了休闲健身场所,41个村建成了便民连锁店,40个村改扩建了标准化小学。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四化四改”工程为重点,在用好国家补助资金的同时,县、乡、村三级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事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达到75%以上,通水泥路、通电、通电话和有线电视村分别达到95%、100%、95%和80%,同时,发展沼气村214个,沼气户11600余户。在4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中,41个村完成了街巷硬化工程,40个村完成了村庄绿化任务,24个村实现了街道亮化,42个村实现了环境净化,35个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42个村共建大型沼气工程2个,大型秸秆气工程4个,户用沼

气工程1500个,初步达到了改厕、改圈、改厨标准。

新农村建设起步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各级各部门的合力攻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试点先行、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成果

皮口镇海产品养殖业基本情况介绍:

皮口镇拥有以大连有德、玉璘、万众、科洋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企业28家。其中天伦公司为提高海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已建成了中国东北地区一流规模和科技含量的海产品精加工基地——“天伦海连玉璘海洋生物科技园、投资2.75亿元的万众海洋科技园。这些公司的成立将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从一产中转移出来,农民致富的传统方式得到改变,工资性收入占据家庭收入比例逐年增大,海上和陆地养殖业迅速洋生物科技园”,还有投资2亿元的有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74亿元的大发展,使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工业化、产业化和城市化趋势日益明显,皮口镇一步步向海滨小城市目标迈进。

调研分析:

因地制宜

1.皮口镇地处黄海之滨,镇域总面积28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万人。海岸线长35华里,浅海水域20万亩,滩田12万亩,滩涂8.8万亩,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和资源优势,皮口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基地,并逐渐发展养殖,加工一体化的企业。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2.抓观念,转变传统增收思想。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农民千百年来一直被束缚在土地上,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农民增收的潜力十分有限,在思想观念上保守怕变,难以融入现代市场。皮口镇镇通过宣传推介一批靠养殖致富成功的典型,以农民身边的事实来影响农民,让农民看到增收的途径不止一条,现有耕地容纳劳动力有限,而转移富余劳动力士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典型示范,广大农民自发地进行养殖工作,由此带来了观念上的更新、视野上的开阔。

3、抓信息,建立劳动力转移服务网络体系

如何能及时将用工单位用工信息送到他们手中极为重要。为此,皮口镇努力构造,不断完善,建立起一条承上启下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镇劳务信息服务小组→村劳务信息服务站。镇里经常派出专人到海产品养殖场了解信息,及时将用工信息发到村劳务信息服务站,及时将用工信息传到农民手中,并为他们进入用工单位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为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信息保证。

思考与建议: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村庄摆脱了贫困和落后,开始慢慢的向城市化靠拢。通过对皮口镇的调研,我们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1.要因地制宜

俗话说“依山靠山,依水傍水”,皮口镇拥有海岸线35华里,浅海水域20万亩,滩田12万亩,滩涂8.8万亩,十分丰富的水产资源为其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依据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皮口镇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加工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同样其他村庄也可以借鉴其发展特点,比如靠山的村庄可以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珍惜木种种苗种植等。平原地区的村庄可以发展养殖业,牧畜,种貂养殖等等。

2.政府部门加强领导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努力为农民的脱贫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加强对村民思想的教育,改变其传统的以土地为依靠的顽固思想,鼓励村民大胆尝试新项目,并给村民一定的支持,从而使更多的人摆脱贫困。

3、整合资源,健全体系

整合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的新思想,新政策,建立当地的网站,鼓励农民学习电脑知识,拓宽他们接受新消息,新思想的途径,有了新的思想,农民才能更快更科学的摆脱贫困。

当地旅游业基本情况介绍

皮口作为辽南古镇,不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而且地区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民间文化丰富,其中以每年正月初二的祭财神民俗文化、正月十三的祭海文化和正月十五巡街文化最具影响和代表性。而有关貔仙、大白碑、老龙头、凉水湾、矿泉井、海神娘娘、牛眼坨、牛眼蛤等等众多民间传说、故事,更为地区文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皮口小城镇文化也极大了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而“黄海公园”——皮口西山风景区、“一洞仙”——狐仙洞风景区、“天鹅湖”——东大甸自然湿地以及平岛旅游度假村等地,不但是当地人们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也为丰富地区特色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皮口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陆岛交通港,是长海县距大陆的最近点。因此每年接待旅客近70万人,成为海岛旅游的重要中转站。

位于皮口镇西南黄海里长山水道南部海域,距陆地最近处清水河口3公里,牛眼坨码头西南侧。因岛上平坦得名。呈梯形,东西走向,东高西低,长约1.3公里,宽0.8公里,陆地面积1.04平方公里,海拔30.9米。涨潮时周围水深3米。地质属太古界片麻岩。为平岛村驻地,人口500余人,耕地730亩,种植玉米、大豆等。以渔业为主,产杂鱼、蟹等,建有百吨冷冻库。现已规划成具有渔家特色的旅游度假村,每年接待大批上岛旅游的游客,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岛内第二大产业。

平岛旅游度假村是普兰店市境内唯一一个海岛村,距皮口港18海里,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虽总面积仅为795公顷,却是被誉为“万倾碧波中的平静之舟”的一个避暑御寒的绝佳去处。这里为我国少有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自4月中旬至11月初的200多天的时间里,几乎都是宜人的气候。海岛上树木参天,植被良好,又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四面沙滩是天然浴场,也是近海垂钓的鱼场,可以说是万倾碧波中的一块“净土”。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兴起,这里已被开发成为一个海岛旅游度假村。平岛度假村沿岛附近海底基本上为砂质,海水清澈透明,特别适宜海水浴、日光浴。环岛岩滩繁殖着丰富的贝类,退潮时可以赶海、采集贝类、海珍品及进行海上垂钓等活动。这里还是盛产海参、鲍鱼、对虾、牡蛎之乡,海鲜佳肴应有尽有。海岛旅游度假村的别墅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是游客休闲、度假、会务娱乐,海浴的圣地。现有高中档客房40余间(套),床位200余个,餐位200余个,还有各种文体娱乐设施。目前,普兰店市政府已把海岛度假村建设纳入今后三年内重点开发建设项目之一,作出总体发展规划,吸引内资外资共同开发。这里的阳光、沙滩、别墅、海鲜以及独特的渔舟唱晚、渔家风情、游客赶海、渔民家宴、家庭式的接待以及海上垂钓等旅游。

调研分析

空间分析

皮口镇地理位置优越,距大连市中心110公里,与长山列岛仅有8海里,隔海相望。也是大连东部沿海距日、韩最近的口岸。镇内交通便利,金城铁路、201国道、大庄高速和海皮路横跨东西,皮瓦公路与沈太高速对接纵贯南北,皮口港500吨级滚装码头已开通国内多条航线,年货物吞吐量80多万吨,客运量69万人次。

由于交通便利,皮口镇即是省内游客节假日度假的好去住,也为省外游客体验海岛游提供了便利的机会,市场潜力巨大。

资源分析

我国少有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自4月中旬至11月初的200多天的时间里,几乎都是宜人的气候。充分利用较长的旅游适宜期创造经济效益。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海岛旅游。

思考与建议

1、但目前发展呈现趋同化趋势,千游一律,给游客无新鲜之感。

建议:开发人文景观,丰富游览项目,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开发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差异化旅游经营。增加游乐性主题项目,延长生命周期,吸引稳定的客源。

2、岛内旅游呈现超负荷情况,人流过多,影响海岛游品质。

打造多类型的旅游资源,实现游客分流,同时实现旅游与保护的良性循环,提升项目品质。

3、环境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皮口镇社区建设情况:

1997年皮口镇被国家体改委等十一部委确定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辽宁省确定为中心小城镇,2004年又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被国家渔业部确定为全国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被大连市定为重点开发建设的小城市。2010年,皮口镇被国家发改委以“人与自然河蟹小城镇”及在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入选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城镇。根据日前确定的规划,皮口镇正以滨海路为中心轴线,西起清水河,东至赞子河,北到高速铁路,面积38平方公里以上区域全部纳入镇区内,对产业、居住、商贸、饮服及公共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等按功能区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将皮口镇重新定位为产业发达、生态良好、临港宜居、河蟹文明30万人口的中等海滨城市。

皮口镇现拥有省一级乡镇敬老院、大连市一流的公安分局以及武警边防、法庭、工商等执法部门在皮口都有派出机构。220千伏的变电所座落在境内,1万吨能力的净水厂即将扩建成5万吨。市政、环卫、城管中队等 城镇管理职能部门一应俱全,购物、旅游、休闲、娱乐场所众多,城镇功能齐全。

调研分析

一、抓住机遇,引导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将“规划科学、配套健全、环境良好、工程优质”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二.是企业参与,强化业务培训与考核,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以培育企业品牌、练好内功、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继续优化和落实创建方案,加快科技创新,丰富创建内涵,将企业与住宅融为一体,不断增加社会责任感,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

三、定期开展思想培训,提高村民素质,逐步引领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主动做到爱护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慢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风貌。

思考与建议

1虽然相对其他乡镇发展较好,但目前社区建设已呈现瓶颈现象。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和居民活动设施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

建议: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认识,不断推动社区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各级各部门对社区建设及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社区的科学发展。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社区的自治职能,让社区自治意识深入民心,使社区尽快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把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民政局,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采取财政支持、划拨土地、减免费税、房屋置换、改造或新建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不足的局面。要明确收入来源,不断加强投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即州、县市两级财政按有关规定核拨的各项经费,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序的增长机制。上级核拨收入,即上级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给予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包括非正规组织就业岗位补贴)。社区专项工作经费。主要是州、市(县)两级部门补助的设施建设、维修、服务、活动等专项工作经费;以及拨付社区“费随事转”的各项经费和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其他专项工作经费、活动经费等。各项捐赠收入。主要是慈善组织和基金组织的经费援助、驻社区单位和结对共建单位赞助社区的经费及各种募捐与个人捐助的经费等。奖励经费。主要是上级部门对于社区工作先进的表彰奖励经费等。其他收入。主要是社区有偿服务收入、社区使用的固定资产变价、租赁等收益。要明确支出范围,落实经费到位。包括人员经费支出。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与公益性岗位及社区其他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公用经费支出,主要是办公、服务、活动等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支出,主要是社区设施建设项目支出、设备购置和维修支出等。工会活动经费支出、社会保险费支出,主要是单位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

2、社区建设文化氛围不浓,社区建设内容不丰富。

建议:要健全社区文化组织体系。设置一名专职或兼职的文化活动组织人员。发挥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为社区文化建设多出力。要形成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并健全组织机构。要丰富文化活动方式。如剪纸、象棋、乐队、合唱队、体育类的太极拳、气功;综合类的秧歌、健美操、民族舞蹈等。要提供社会保障。各级政府应给予社区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或经济方面的支持。同时,各级政府、各相关单位应该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直接指导者。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并培养活动骨干,并定期地举办各类活动,为社区文化产业的形成起到宣传推动作用。

3社区建设人才匮乏,自治服务能力不强。

建议:要创新社区干部队伍进入机制,拓宽选拔任用渠道,推进社区干部来源多元化。不断实行“公推直选”制度“选一批”,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街道工作人员中“派一批”,从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中“引一批”,从有文化、有能力的下岗职工中“聘一批”,面向社会和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一批”。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促进社区工作者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可以依托党校等机构成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学校。要强化激励措施,使社区工作者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在经济方面,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的生活补贴、工资偏低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问题,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政治方面,给社区工作者提供上升的通道。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很多群众都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如今,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潮,农村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创建着一个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局所挂钩的鱼塘乡挖鲁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全村共播种玉麦1127亩,其中杂交玉米麦600亩,规格化种植400亩;水稻600亩,其中杂交稻600亩,规格化种植100亩,总产量345吨,比2009年272吨增73吨;种植水稻600亩,产量208吨,比2009年减少52吨,其原因由于干旱所致,比2009 年少种植100亩;种植黄豆418亩,产量48吨;豆子比200933吨增15吨,种植花生480亩,产量758公斤,比2009年560公斤增198公斤。

二、林产品生产情况:

2010年共产松脂100吨,产值1500000元,比2009年380吨增62吨,增人民币930000元;产紫胶7吨比2009 年增2吨,增人民币34000元;种植粮食55亩,产量55吨,产值93500元人民币;种植烤烟405亩,产量61吨,产值976000元人民币。

三、畜牧业生产情况:

全村共存栏大生畜880头,其中黄牛650头,驴200头,骡30头,当年出栏肉产量2.2吨;羊70只,当年出栏17只,肉产量0.5吨,家禽存栏6200只,当年出栏60000只,肉产量9吨,禽蛋产量3.3吨,生猪存栏2010头,当年出栏900头,肉产量77吨。

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新农合收缴情况:

1、全村户籍人口2020人,零岁至十五周岁486人,十五周岁至五十九周岁1204人,全村60岁以上319人,重度残疾11人,全村共收取养老保险1055人,加上重度残疾11人,我村实参保人数1066人,完成参保人数的88.5%。

2、新农合全村现有人口1042人,收取新农合人数805人,计生民政带交305人,实际参合人数1110人,完成任务106.5%。

五、基础设施:

1、全村共有25村民小组,已通公路的有24个小组,未通公路还有石头下寨一个小组,原修通岩羊小组粑田小组公路,现已经堵塞无法通车,主要的原因劳动力少,塌方大,等于靠机遇和政府的扶持来解决通车,其余22个村民小组的村组公路,在爱路护路日期间全部修通。

2、农田水利建设方面,10月底,11月初,村支部村委招开组干部会,布置安排工作,修复水沟60余条,全长63

公里,但还有石头梁子大沟和马六塘半坡田沟还没修好,还得靠乡党委政帮助解决。

五、卫生方面的情况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享有病有所医,老有所靠,两委班子大力宣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优惠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新型合作医疗的好处,参保率达106.5%。

六、社会治安

村上定期不定期的招集干部群众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使大家知法、守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每个小组都制定出自己的民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一年村委会共调处纠纷九期,一年来,本村没有重大事件的发生。

七、计划生育:

一年来我村委会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经常现工作为主,以避孕为主的三为主来抓计划生育工作,使广大已经婚妇女认识计划生育的好处,到现在为止办独生子女户21户,未出现超生。

鱼塘乡挖鲁村有270户人家,总人口2020人,外出务工的占总人口的50%。2010年,人均有粮340公斤以上。村里有40名党员,但是,年轻党员少,富裕党员少,这就给该村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挖鲁村在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寻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结合当地实际,抓支柱产业,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近年来,挖鲁村的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对于挖鲁村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广大党员和群众也纷纷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们将抓住机遇,在发展现有经济项目的同时,将大力发展种植橡胶,这是一个喜人的发展势头。现在有部分橡胶刚定植,早期定植的橡胶长势良好。挖鲁村委会采用的长短期经济共同发展的策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针对挖鲁村的实际,我认为挖鲁村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挖鲁村地处偏远深山,住户零散,这就给党员集中和各项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难度,但还好,挖鲁村委会的领导班子,团结务实,能吃苦,想民众之所想,苦民众之所苦,将民众的生存,致富永系心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式下,努力地工作着。由于该村离集镇偏远,信息闭塞,留守人员老年化,加上个别党员对组织的信任度低,思想保守,缺乏创业观念,科技素质不高,自己富了,也不愿意带动别人同致富,对于这类思想落后的党员,一定要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先锋,表率作用。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建设是提交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服务群众的重中之重,通过狠抓干部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内部管理,通过创建学习型队伍加强干部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村委会可以利用农闲或节日,组织丰富多彩 的文艺活动,让村里的年轻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为自己的乡亲父老送一场文化大餐,利用群众集中这个机会,在活动中就可以宣传一些政策、法规和一些致富信息。通过经常组织活动,来提高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党员之间和贫富之间的交流。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下,一定会迎来文明的乡风,整洁的村容,经济宽裕富足的美好生活。

二、抓经济建设。

(一)挖鲁村地处低海拔,适合黄豆、花生和米辣的生长,现在这三种特产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如米辣,昆明贩下来的只是十元左右一公斤,而该村产的可以卖到二十元左右一公斤。加上这些经济作物生长周期短,风险小,村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人们得到实惠后,增强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村委会应加强科技扶农,请有关农业科技人员进村,组织科技培训,使该村的三种特产实现增产,农民收入增加,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发展橡胶种植,今年有部分农户定植橡胶,橡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它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军事工业等方面,我国的橡胶产量是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缺口,农户在发展种植现有经济作物的同时,种植橡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基础,在种植过程中,要请有关专家测量海拔,确保育苗,定植,管理正规化,不能盲目乱种,以免不产胶水,少

产胶水的损失。

(三)是狠抓农业主业发展,紧紧围绕,近抓粮烟亩,远抓林果经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烤烟,畜牧两个重点产业,巩固提升橡胶、松脂、茶叶、小米辣四个优势产业,培育好核桃渔业两个新兴产业保持烟种面积,发展橡胶、茶叶、网箱养鱼、小米辣的种植面积。

三、维护好公路,该村地外山脚,原来的公路陡窄,无法往外运农产品,不利于该村的经济发展,现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连接电站的新公路已修通,为修公路,人民群众吃苦耐劳,在繁忙的劳作之余,积极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因此,为维护造福民众的公路,村委会和广大群众,特别是共产党员,要尽力维护好公路,搞好过水路面浇灌。不定期的组织小修,通过经常组织小修,确保公路畅通,因为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储备和争取更多的项目,加大整合项目资金力度,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民的居住环境,实现“五个百分百”,即100%小组通路、通水、通电广播,电视在党委政府支持下达到100%庭院硬化。

五、是抓公益事业建设,克服各种困难,协调筹措各方面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过

程,我们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要经历千辛万苦,但是,我们的党永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尽职尽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下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及问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自提出起就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增强自身的时代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所具备的优势,根据党校学习安排,就新农村建设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材料 三板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 研 报 告三板桥镇位于普安县城西部,拥有土地面积62.2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62个村民组,共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告[合集五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8月12日至2012年8月15日调查地点:江苏省灌南县长茂镇调查方法:实地走访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二)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对丧......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精选五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中国共产党##区委##区人民政府(2006年3月27日)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组的通知要求,我区组织有关人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福协办〔20XX〕33号文件—《政协××县委员会关于我县社会主义拳农村建设情况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福协办〔2009〕33号文件—《政协××县委员会关于我县社会主义拳农村建设情况研的函》要求,我乡于近日就当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