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作家文库征稿启事
为了展示我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检阅当代作家阵容,繁荣文学创作,迎接新世纪,北京伯 乐文学研究所经反复筹划,决定推出《当代作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由国家权威 出版社出版。细则如下:
一、《文库》定名为《当代作家文库——×××卷》,每卷选一位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 代表作品,以文学作品为主,兼及创作理论、随笔等,不少于5印张12万字。
二、入选作品以已发表作品为主(注明发表时间及报刊名称),未发表之佳作亦可选入。长 短不论,创作年代不限,但必须思想纯正,内容健康,符合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稿件剪贴、复印、抄写、打印均可,要求单篇排列,不接排,附彩色照片2张,200字内简历1则,出版 委托书1份,注明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三、《文库》为大32开本(850×1168),软精装,封面采用200克高级布纺纸4色印刷,勒口,亚光复膜,正文60克胶版纸,激光照排,平台胶印。统一设计,统一制作。
四、《文库》采取有关单位推荐(或自愿申报)、研究所初审、出版社终审的出版程序,终 审通过后即签订出版协议,三个月出书;凡经审阅,不符合出版要求的书稿,一律原稿奉还(接到信稿一周内复信)。
五、《文库》编辑委员会由推荐单位代表和部分作家组成,届时函寄简章。
六、《文库》分辑出版,每辑10卷,第四辑截稿日期:2000年7月30日。第五辑截稿日期:2 001年3月30日;未竞事宜,欢迎来函来电联系。寄稿地址: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研究所邮编:100025电话:(010)6589***0联系人:张顺利传真:65894946
第二篇:当代作家欣赏
林清玄作品赏析
姓名:高文君
院系:教育与人文学院学号:124305208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他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是当代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虽然没有慢慢历史的沉淀,但他仍有不同世俗的眼光,用手中的笔书写下一份份无价的作品,并获得了很多成就。在1973年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创作散文的生涯,并且从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奖,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集有很多,主要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等。其中《和时间赛跑》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一篇课文,也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单元第2课的一篇课文,《百合花开》还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2课,而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仔细的品味他的文章,真不得不令人赞叹!我感叹,虽然他为男儿身,但他的散文中无不流露着文笔流畅清新的特点,简单的文字中却传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温馨而又感动,细腻而又传情,比起一些女作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具体的我们从《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来说,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从而可以体现出。林清玄看待社会、人生的态度,都透出淡的况味,他不会把世俗的功名利禄看得太重,不会可以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而那种空明淡雅的心境,总是给在物质社会中奔波忙碌的现代人以心灵的净化与滋润。他如智者,如江渚上的白发渔樵,洞察世事却又缄默不语,却在文字的旋涡中,化出绵密的力量,给人以启迪。
我喜欢他从细微的生活中从容的阐述生活的见的,也喜欢他从佛学的世界中感悟出清泌人心的哲理。很希望能拥有这么一种心情,但可惜的是,只有在看林先生作品时才可以有一
丝的豁达与感动。平时纷纷扰扰的生活浮躁而空洞。我们总是又不自觉的忘记澄明与怡然,依然是不安与彷徨,所以,还是多多读林先生的作品吧。有些时候真的想看看林清玄先生,看他是如何的处事,如何的生活....我是一个喜欢“悟”的人,所以我喜欢林清玄散文中那种佛家的彻悟,而又不让人觉得累的感觉。他的散文体现出一种“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度感,而他选的载体却是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他那大彻大悟的思想都于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了。然而,林清玄的淡,林清玄的禅,并非对社会的逃遁,对人生的冷淡,他只是更懂得用禅来武装思想,用禅来浸润心灵。他教会我们在浮华短暂的世界,如何去坚持一些更具有恒久价值的东西,教会我们如何对待外界无尽的诱惑,教会我们如何以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得与失,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悲苦沉重......我深刻地记得,他曾说过:“我不能化解人生的痛苦,但是我相信,不论多么痛苦,都能与美并存,痛苦会过去,美,会流传。”这样隽永的抚慰,春风化雨,温暖悠长。
我觉得,当我们的内心容易变得忧伤,读林清玄的文字,总能给我们平息的力量。我们都是世俗中疲于奔命的现代人,许多淋漓的现实,往往令我们无奈。在越来越华丽的街头,我们更容易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我们学会了在人与人交接的场合应付自如......我们身心俱惫,却不知何去何从。林清玄以他从容单纯的文字,以他高远的思想,在时间的暗流里为我们抚平流年的伤痕。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林清玄的书,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回味,轻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打动。他的辞藻很朴素、浅显,更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就如同他本人所说:美丽的辞藻是比较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观点才可以恒久。
第三篇: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
高中的时候看的《平凡的世界》,大学时候再次翻阅这部近百万字的巨著,心中多了几分思考,这本书是不是就在写路遥自己,在写那些陕北的乡里乡亲,是不是就在写普通你我的真实生活。而当翻阅那本不怎么厚的《人生》的时候,书中高加林的再次回乡种地,不正是路遥的革委会主任被撤职的时候。
作为路遥的成名之作,《人生》这本书我看到了一样平凡的高加林。路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真正是在与命运赛跑,虽然《平凡的世界》字数与写作时长远远超过《人生》,但是路遥的早早逝去,却与这本《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路遥在短短的十几个昼夜就将这部中篇完结,那种一气呵成的魄力是在中国的文坛是少有的,能在十几个昼夜中写出这部作品,路遥的生活体验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对只要是稍稍写点东西的人或者稍稍看点东西的人来说,文学本来就是生活,是作家的自己的生活,或者是作家周围人的生活。那种没有生活基础的文学,终究是不长久的。回顾路遥的一生,当他与北京知青恋爱的时候,不正是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恋,而当路遥将人生的重心从政治转移到文学的时候,不也是高加林被揭发回乡务农的时候吗,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在这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往常看过的很多作家的写作过程中,总会一稿二稿与审稿定稿。但是在路遥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文学的霸气。在《人生》出版之前,路遥就曾坦言,“要么是巨大的成功,要么是彻底的失败”,在《人生》出版之后,路遥就这样一下子火了。
但真正让路遥达到文学巅峰的还是这部《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前后六年中将自己的生命燃料燃烧殆尽,当1988年路遥扔掉那支伴随了他六年的圆珠笔时,这个不到四十岁的陕北汉子更像是一个操劳一生的老人,就路遥四十三年的一生来讲,这个时候也确实是到了暮年。在《平凡的世界》写完后的几年,路遥一直是在与病魔做着抗争。路遥的一生也确实印证了他自己的那句话,如果他的一生能有所成就的话,那肯定是在四十岁以前,但路遥自己肯定不会想到在书写完的三年后的一个平凡的日子,自己会与这个平凡的世界说再见。
而在《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当中,在看了很多关于路遥的介绍后,我终于明白了那句作家们都会说的话,“文学来自于生活,但高于于生活,”路遥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曾为了写孙少平的在煤矿中的工作经历,亲自到煤矿上体验生活,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但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路遥还是经过长期的生活考察的。在很多与路遥接触人的回忆当中,路遥像一个取经的僧人,每每等到劳累过度的时候,才回到宾馆或是随便的一个地方休整一下,待到体力恢复,接着为了这部巨著奔波忙碌。在查阅了很多关于路遥的背景资料后,我感觉书中的那个孙少平就有很多路遥的影子。虽然不能说孙少平就是路遥,但是那种在小小年纪就要因家庭贫困背负的自尊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据路遥的老师回忆,路遥在上高中时候的状况跟孙少平几乎是一模一样。虽然后来路遥很荣幸的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但是在书中其他人物的身上还是能看到路遥的影子,可以这么说路遥更多的是在记叙陕北平凡人,而书中现实主义的痕迹更是非常的清晰。
我对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感悟是,人无完人。虽然孙少安和孙少平都已经够优秀,但是人感情的那种丰富性被路遥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书中所谓的配角,像王满银这样的混蛋,生活中也是随处都能发现的,人们都说红楼梦将人写活了,写的非常丰满,但平凡的世界是将真正的人拉到书中来,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王满银,孙玉厚,田晓霞。甚至是双水村的那个傻子,我们的周围都随处可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但可能我们在别人的眼中就是那个王满银,那个孙玉厚,在某些方面连那个傻子都不如。
路遥的作品是对人生的感悟,对于像我这样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讲,他的作品会让我更好的认识世界,更好的认识人生。
第四篇: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第三势力》是一本全面展现社会以及大学校园的杂志。《第三势力》杂志时尚版块为了丰富本刊内容、搭建与读者的交流平台,时尚版块编辑真诚面向全体朋友们征稿:《第三势力》时尚版块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您丰富内涵、深厚底蕴的平台,时尚版块有六个栏目:星座物语、品味书香、光影留声机、音乐四季风、化妆小技巧、服饰潮流部落。您可以根据您的来稿指定您的来稿栏目,来稿范围可涉及以上各个方面,题材不限、体裁不限。望广大热爱文字的朋友们积极投稿。
本征稿启事长期有效
投稿邮箱:Liufei101002@163.com
咨询QQ:2542821340
第五篇:征稿启事(范文模版)
征稿启事:
故事如何讲,幼儿才喜欢听?
教师在组织早期阅读、故事讲述等活动时,需要讲故事给幼儿听。学生出现某些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时,讲故事也是极为有效的手段。是否善于讲故事,是否善于将讲故事和教育有效结合,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师是否受欢迎、教学效果是否理想。讲故事有何用处;学生听故事有何特点;怎样提高讲故事的能力;讲什么、何时讲、如何讲,方能取得最佳效果„„欢迎针对这些问题,畅谈心得体会。可以根据某一类型的活动,可以针对某一题材的故事,也可以结合某一组织方式,还可以自选角度,讲述自身经历和感悟。务求切入点小,叙事与思考相结合,切忌泛泛而谈。投稿邮箱:youjiao@fjedu.com.cn截稿日期:3月12日
做个善于表达的教师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清晰而到位地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在师幼互动、家园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教师良好素质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如何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研讨、家园沟通、师幼互动等不同情境中,教师要把握哪些语言技巧?除了进行口语训练,还有哪些方法能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如肢体语言、表情等)?请围绕这些角度,谈谈您在工作中与人沟通的心得体会,自己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经验和感悟。文章的角度要小,内容要实,结合具体案例或个人经历来谈。投稿邮箱:youjiao@fjedu.com.cn截稿日期:4月12日
林家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