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战马影评
《战马》生命的反思
电影《战马》是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他有三部电影曾打破票房纪录; 其作品涉猎多种主题与类型,包括犹太人大屠杀、奴隶制度、战争与恐怖主义。《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表现的二战背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次史蒂芬把目光锁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斯皮尔伯格“战争史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战马》已经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奥斯卡提名。
《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二战电影或许是斯皮尔伯格拍腻了,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一战,不同是背景,相同的是用情感向生命致敬,《战马》秉持了斯皮尔伯格气势磅礴的大片气质,用一匹马的视觉向世人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细腻的情感;虽然《战马》是斯皮尔伯格的新片,依旧是战争背景,但有所突破的是,这部新片不再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是呈现一个人与他的战马一生的故事。而与《拯救大兵瑞恩》不同的是斯皮尔伯格并不没有打算将《战马》拍成一部十足壮烈的战争片,电影无时无刻都围绕着“友谊”而展开,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马,又或者是马与马,《战马》在细节上的细致打磨,成功的弥补了它在叙事上的一点小缺陷。它深度挖掘了战争背后疾苦的一众小人物,并不在爆破和枪林弹雨中展现惨烈,而是透过演员的表演将人与马之间的互动填充一丝温情,虽然电影煽情确实过了头,但是它却精准的拿捏住了人性,透过这些情感,斯皮尔伯格再度将生命观和价值观摆上台面,所以,战场上每个人都是失败者,《战马》也就不再单纯的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它系在每个人心中的情感成为支撑该片的一个柱子。仔细琢磨,电影倒是充满了讽刺意味,只是它浓烈的情感构架模糊了它,但是反战却是影片的核心主旨。
《战马》是以描写动物为主题的电影,主人公家中农场那一场不真实的暴风雨,似乎就在预示着故事的走向注定不平凡。观毕整部影片,你也许会有一种“上当”的心情,因为以“战马”之名的小马乔伊和主人阿尔伯特并不是真正的主角,这是一部完全没有主角的戏,因为戏中人每一个都是主角,甚至连同荧幕外的你我。每一段的情节和主人公故事,断章却不分散,他们共同围绕着战马,像一串被串联起来的珍珠,每个人的身上都光芒四溢。如果按照斯皮尔伯格的说法,影片是一部励志的电影。虽然它一直以一匹马的视觉来审视战争,并让电影感人至深,但是说它励志未免还是有点牵强。一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因为战死的马达到了1000万匹,这个惊人的数字着实让人类蒙羞。《战马》中主角“乔伊”——一匹马在被迫的情况下上了战场,离开了自己的好朋友,这本身就是一种唾弃人类私欲的表现,只是放在一战这样的大背景下,它就显得更加的突出。人类总爱为自己的脸上贴金,总有无数让人同情的借口,透过乔伊的视觉,人类不再具有扮演“上帝”的资格,在这个平等的世界中,不光只有那些临危受命,战死沙场的士兵值得我们记住。好在,斯皮尔伯格软化了这些讽刺,它所展现的是一个具有人文色彩的一战,即便战争残酷无情,却依旧无法阻挡情感在这个**的时期悄悄蔓延,因为此时的乔伊不光是为了友情而战,它还为了自己的生命和尊严而言。于是如果以这种角度来看《战马》,它就显得极其的庄严而肃穆,这才还原了一个真正的战争。
影片前段有一幕:成千上万的马骑尸横遍野,边上零零落落躺着它们的主人。那是英军骑兵队的一次大伤亡,败给德军的伏击。没错,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电影。这一幕让我想到《拯救大兵瑞恩》里的诺曼底登陆后海滩边伤亡惨重的情景——同样是俯瞰视角、镜头拉远,慢慢地裹挟进更多战死的战士。战争之残酷不过如此。满目疮痍、唏嘘不已。然而斯皮尔伯格的镜头渲染加上缓慢悠扬的音乐,成功地浇灭了战争的血腥味儿。包括英军的骑兵队长官战死沙场的一幕,斯皮尔伯格也用蒙太奇手法巧妙地避过了不必要的残忍画面。
细数《战马》的几度主人,不难发现它之所以活到战后的原因——它每一任主人都绝顶善良。无论是英俊威武的英国军官、爱护弟弟的德军小将、老农主的可爱小孙女还是德军看官马匹的胖军人。当然,战马的第一任主人——男主角,包过他们一家是最令人动容的。男
主的父亲是一位佃户,曾经的军旅生涯让他相中了乔伊(即战马),后为男主带大。巨额的买马钱一度让佃户一家倾家荡产,但在纠缠之下,一家人与乔伊还是相濡以沫地过着日子。直到战争敲响,老天爷作祟,迫使农主卖走了乔伊。如果当初买走乔伊的不是老佃户而是地主,或许乔伊早就死在替地主犁地的过程中了。也是因为老农一时激动,叫出30币的天价,才有了后来一系列有惊无险的故事。而这或许体现出斯皮尔伯格的伟大或者说精明之处在于他兼顾到英德两国,战马的主人二英二德,镜头赋予他们心怀善良、渴望和平的一面。或许也是因为这匹马,象征了冲破战场、追求自由的每一个人。
加之配合约翰·威廉姆斯大气而磅礴的配乐,《战马》凸显出了大片应该有的特质,而在这些特质背后,我想它是用生命的名义对世界,对人类提出抗议,这才是《战马》真正的意义所在。
第二篇:《战马》影评
飘扬在战场上的“永不言弃”
——《战马》影评
没有华丽的动作特效,没有震撼的战争场景,没有声嘶力竭的宣誓呐喊,没有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但是我相信,你一定记得战争前夕用心描绘乔伊的军官吉姆,一定记得为承诺而赴死的德国士兵巩特尔,一定记得调皮可爱的法国小姑娘艾米丽,一定记得将乔伊交回艾伯特手中的爷爷,一定记得那面贯穿影片始末的象征着“永不言弃”的战士奖旗。
当艾伯特成功做到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当乔伊耕好那块荒废已久的田地,当艾伯特的母亲将丈夫在战争中荣获的奖旗放在艾伯特手中,命运的巨轮开始了转动。
为了买下乔伊,艾伯特的父亲泰德不仅花掉了家里的所以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外债。战争前夕,为了缓和这举步维艰的生活,泰德只好将乔伊作为战马卖给了军官吉姆。
在乔伊作为战马出发前,艾伯特将那面陪着父亲经历了整个战争的奖旗系在了乔伊的缰绳上。尽管一别可能会是永离,但艾伯特仍然坚定地对乔伊说:“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找到你,我会带你回家。”是的,就算希望渺小,我们永不言弃。
战争的号角吹响,军官吉姆即将面临一场生死未卜的血战。尽管征战前,有担忧、有不安,但是吉姆仍然选择了奋力一搏。他将奖旗绑在乔伊的背上,牵起缰绳,大步向前。是的,就算前路堪忧,我们永不言弃。
吉姆战亡后,乔伊落入了德国士兵巩特尔手中。赶赴前线之际,巩特尔将奖旗绑在弟弟的背包上,“这个会保佑你的”。但是,14岁的弟弟如果上了战场,难逃一死。内心的纠结让他下定决心抓住那一线生机。他辨认着奖旗,一把抓起弟弟,骑马飞奔。是的,就算曙光微弱,我们永不言弃。
巩特尔兄弟被枪决后,乔伊和顶荆被留在了小艾米丽家的风车屋里。小艾米丽将奖旗绑在辫子上,尝试着训练乔伊跨栏、跳跃。军官来到屋子收刮食品时,小艾米丽将乔伊和顶荆藏到在了阁楼中,而小艾米丽爷爷也悄悄把奖旗揣进了背包里。小艾米丽不厌其烦地尝试着训练乔伊,尝试着骑上乔伊,仿佛那样,就能体验她父母曾经的生活,仿佛那样就可以离父母更近一些。是的,就算力量微弱,我们永不言弃。
战争过后,乔伊按例被放在马市上拍卖。小艾米丽爷爷花了100基尼买下乔伊,将乔伊当做礼物送给小孙女。却被艾伯特与乔伊的亲昵所感动。“你知道这是什么?”“这是我父亲部队的奖旗。”小艾米丽爷爷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想起那个在战争中受伤的队友。最后,小艾米丽爷爷把奖旗和乔伊一起交回给艾伯特。是的,就算苦难重重,我们永不言弃。
影片最后,乔伊载着艾伯特回到德文郡,在家门前,慎重地把奖旗交到父亲手里。是的,战争胜利了,是的,艾伯特活着回来了,是的,艾伯特找到乔伊了!就像只是一场轮回,却已经历了千辛万苦。
其实,那面奖旗真的能够保佑你吗?它只是在提醒你,要有“永不言弃”的信念啊!“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请你记住,只要你不放弃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篇:战马影评
勇敢才能浴火重生
——评影片《战马》
斯皮尔伯格在《战马》中不仅仅要讲述一个关于人与马之间的温情故事。《战马》不同于《忠犬八公的故事》之处在于它发生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里充满着对战争的厌恶,冰冷的大炮与坦克将一切温情与美好的东西毁灭。但电影又仅仅关乎反战吗?
同样发生在英格兰的战争故事还有《勇敢的心》,威廉·华莱士跨着战马,手握长剑,发表了一次感人的演讲:“如果战斗,你们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儿。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勇敢的心》诠释了战争中勇敢的内涵。
《战马》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老头,他们不是影片的主角,但是却承担着阐释另一种勇敢内涵的重大任务。一个是艾伯特的父亲,这个在战火中受伤后将所有的勋章藏起来的退役老兵,他不为通过战争而获得的荣耀而骄傲,儿子对这一切感到不可理解,艾伯特的母亲说:“他不为这些荣耀而骄傲,不是更难得,更勇敢吗?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那些用人的生命逝去而换来的沾满血腥的勋章真的那么值得骄傲吗?那些勋章里又含着多少关于身边的战友逝去的回忆?这些沉重的伤痛只有酒精可以让他暂时麻醉。这些痛苦的回忆只有用一辈子才能遗忘。
另外一个老头是艾米丽的祖父。那个看着儿子、媳妇在战争中死去的老头,最后还隐约要经历失去最后一个亲人的伤痛,老斯并没有告诉我们关于艾米丽的结局。那样一个可爱而纯真、勇敢的女孩子,导演没有残忍到要把她毁灭在观众面前那样的程度。但是故事的种种细节又无不预示着那悲惨的结局。这只能交给一个孤独的老人,默默承受那样的伤痛。艾米丽曾这样质问祖父:“这些德国人是杀害我父母的凶手,而你却什么也没做,你这一生就没有做过一件勇敢的事情吗?
祖父却向孙女讲述了在战争中肩负重大使命的信鸽的故事。信鸽在战争中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它要飞越整个敌占区,为了它的使命,飞越所有的恐惧与伤痛而不能低下头去看,还有比这更勇敢的吗?
艾米丽的祖父仿佛正讲述着自己,他不是个怯懦者,德国人如果要伤害他的孙女,他一定会勇敢而奋不顾身冲上前去。他的使命,就是要让孙女平安地在灾难中活下来。“战争是永远不会停止的”,灾难还会继续,困苦还会有再来的一天,但是拥有爱的武器,人要坚强而勇敢地活着。
德国军队中出现了一对兄弟逃兵。弟弟问哥哥:“我们的父亲会为我们感到羞愧吗?”哥哥回答:“他会假装感到羞愧的。”弟弟又问“我们需要为此感到羞愧吗?”这一问是斯导面对战争的沉重一问:“在战争面前,荣誉与生命,哪一个更重要?”
战马“罗伊”陷入了双方阵地的荆棘中不能脱身,英德双方各出现了一名士兵去拯救罗伊,他们似乎忘记了敌对的立场而协同解救出一匹战马。一匹马的生命使得士兵们暂时放下了敌对的立场,让战争见鬼去吧!没有比生命更加可贵的东西,包括荣誉,包括家仇国恨。那一把把丢在水沟里的钳具,都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影片中还有一段特别感人的对话,艾伯特的父亲在大雨冲走辛勤耕种的农作物后,他灰心沮丧地对妻子说:“上帝似乎从不把灾难平均地降到每个人身上,我所承受的实在太多了。你还会爱我吗?你走吧,我不会怪你的。”妻子回答“我也许会恨你,但是对你的爱不会少一丝一分”。
灾难不会平均地降在每个人身上,总有一些人要承受更多的苦难。那么,选择做一只肩负使命的信鸽吧!坚强而勇敢地活。
有一种勇敢如同华莱士,为自由而献身;有一种舍身如布鲁诺,是为真理;还有一种勇敢最为坚毅,如同战马罗伊和艾伯特,勇敢地与苦难抗争,最后浴火重生。
故楚花开2012年3月21日于长沙珍园
第四篇:《战马》影评
“The war has taken everything from everyone”(战争拿走了所有人都一切。)
电影大师的温情之作——人马奇缘
——《战马》影评
这是一匹令人印象深刻的马,“remarkable”是电影里的台词,出自我最喜欢的一场戏——乔伊在无人区被铁丝网所困,英德各有一名士兵冒着生命危险走出战壕,帮它脱困。那一刻,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战争顿时变得毫无意义。最棒的是那个德军对身后的战友们喊了一句,“我还需要一把剪刀”。然后战壕后立刻扔出了五六把来,落在水坑里,让人忍俊不禁,又感动不已。
其实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战马》的初始场景中并没有战火,而是着力表现了20世纪早期英国农村生活的那种伤感情调。德文郡一位喝醉了的农夫在拍卖会上高价买回了一匹精装的纯种骏马,他的儿子艾伯特为它起名乔伊,并训练它犁地。在满是青翠泥土、花昵衣服的氛围中,电影其实还有一点偏娱乐化的风格。金色阳光下的田园的风光和约翰·威廉姆斯洗练的音乐,让电影表现的既乡土又宏大。但田园风光的背后也有战争的记忆——曾经在南非和波尔人(土著,殖民)战斗过,并因此获得了皇室的勋章。只是他厌恶战争的罪恶,将锦旗和勋章以及过去的经历都丢弃在岁月的垃圾桶里,并每天依靠酗酒来忘记过去。《战马》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反战情绪,并植根在国家的记忆之上。
不过电影并没有一直停留在德文郡的乡村风光之中,还是很快的进入了战争。乔伊被“征召”入伍,横穿英吉利海峡、佛兰德斯和法国,在英德双方的军队中,经历噩梦。
影片后半部分基本上回归斯皮尔伯格最擅长的战争戏。
跟老斯之前获奖的名片《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雷恩》相比,虽然《战马》也是通过战争来体现人文关怀的,但表现手法却又很大差别。
前两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冷酷地讲述着残酷的故事,而《战马》一片却多了几分华丽的修饰,在“战争”这筒油漆中添加了很多稀释剂,这稀释剂的名字叫做“温情”。用人性的温情来融解战争的残忍。
本片中冷暖勾兑的温情色调比比皆是,比如:乔伊跟小主人相处训练的时候惺惺相惜,来自不同国家、甚至敌对双方的不同主人对马的关爱照顾、马与马之
间的友情互助、战马乔伊冒着炮火顽强冲过封锁线,那种奔放的激情中充满对生命的渴望。
当乔伊最终被铁丝网缠绕疲惫地翻倒在前沿阵地上,英德双方士兵停止战火,共同实施救助那一幕,又由一匹战马唤起了相互杀戮的士兵间早已丧失的人性。
而最后重金买下乔伊的老爷爷舍弃了孙女的挚爱,又将马归还给原主人,给了大家一个众望所归的大团圆结局。
尽管这些温情段子分散了影片剧情,而且温情稍显过火几近煽情,但还是会带给观众不同程度的震撼和感动。
战争类型片,特别是就气势和场面而言,是没有人敢站在斯皮尔伯格的右边的,而这些电影背后的故事更是深深打动我们。从《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到《战马》,撇开美国中产阶级思想的局限性,这三部影片背后都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主题——人性,这也正是战争类型片所追求的最终主题,这一主题频频出现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以此更为深刻的挖掘人性。这一点像极了杰克·伦敦,他也总是乐于将笔下的人物放置于严酷、极端并且夹杂着死亡气息的环境中,以此显现出人性里最深刻最真实的部分。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八个人救一个人的故事情节,如同把那个著名的哲学命题——火车是撞五个人还是改变轨道撞一个人——放入战争背景中并加入情感成分让我们做选择;比如《辛德勒名单》中穿梭于屠杀犹太人现场的红衣女孩,她出现在以黑白灰为底色的影片中是战场上人性的外化,是辛德勒人性有麻木到复苏的电影表现。
斯皮尔伯格将小说《战马》搬上了银幕,这同样也是一部在特定环境中表现人性的故事。从原著看,这是一部儿童类型的影片,它区别于儿童片的重要一点在于这个影片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这与以往儿童故事总是发生在阳光下、幻想中是不同的,不同于姜文在他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回忆小时候说 “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眼前一阵阵发黑„„” 我们很难想象血腥与童心是如何混杂的,难道也会如《美丽人生》中一般,一个平凡的父亲在集中营为儿子编织游戏,到生命最后也演绎好这一完美谎言的故事?显然不是,这部名为《战马》的影片,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人与马之间由心而生的故事。情感基调并不是壮义悲歌、慷慨赴死,整个影片的基调如同听马修·连恩的那首《布列瑟农》歌一般,面对狼群的屠杀,生灵的涂炭歌曲并没有显得撕心裂肺、哭天抢地,依旧以沙哑的声音记载下这份悲
壮与苍凉,斯皮尔伯格规避战争所具有的血腥与屠杀以史诗般的手法拍摄这个发生在一战战场上的温情却又不煽情时刻。
看中外战争类型片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外国影片比中国影片的内容情感等更饱满,在人性方面挖掘的更为深刻。看中国电影,有时我们难以理解,那些热血男儿拿着枪站在高处,视死如归般地在敌军队伍中乱扫时,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这样的情节只能短暂性的激起郁积在心理已久的仇恨。我们并不是对这样的感情不屑,毕竟,我们中国的人民与苏联法国英国等任何一个深受战争苦难的人民所承受的是一样的,只是接受不了这样的电影语言来表达一个民族的苦难史。
“它又不是狗”这句台词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可以想见,人与马的感情是不常被人提及更不会为人乐道的,这种感情对于处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更是无从也无处沟通的,迈克尔·莫伯格在写影片原著《战马》时作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他观察到那些侥幸在战争中活下来的人是宁愿与马交流也不会对人产生任何信任的,特别是一战,天寒、地冻、饥饿等等在科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如此大规模的混战如绞肉机一样吞噬了太多人的生命。此时,人与马之间,唇亡齿寒,如同虾虎鱼与枪虾一样共生共存。
马作为一个人格化的主体,以不同的身份在故事中转换串联起整个故事。首先我想先说战争双方五分钟的停战,这个画面是影片人情味十足的部分,虽然此时影片是蓝黑色的冷色调,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德英两军方的代表那段对话中安静祥和的语气绝对不亚于《圣诞快乐》里敌友双方在圣诞夜爬出战壕载歌载舞时的狂欢场面。战争中,人性压抑,马在无人区的奔跑冲破了铁丝网,这是旺盛生命力的表达,它点燃了在战壕里的交战双方“自由”这一美好向往,提醒士兵们自己并不只是战争中的杀人工具,这是属于斯式的温情。
乔伊与艾伯特的关系是这部影片的情感主线。
示范套马具,替托普顿拉坦克,两匹马在主人死后相依为命,乔伊的一举一动甚至让人怀疑导演用两匹马来讲述一个共患难的兄弟情谊,不过,套马具与拉坦克会让我们想起乔伊与艾伯特在农场合作犁地的场景,那是他们共同成长的一个瞬间,这又让我们相信,这匹让人惊奇的马是时时刻刻想念着小主人的。
《战马》是导演斯皮尔伯格“战争三部曲”的完结篇,虽然没能拿到奥斯卡大奖,但仍不能改变它在我心中的佳作地位,因为人与动物的故事向来不好讲,而斯导却很成功。(2716)
第五篇:战马影评
论一专多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答: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最受欢迎?答:复合型人才。
什么是复合型人才?答:有核心竞争力,又什么都懂点,简而言之,一专多能。
在《战马》这部电影里,老斯用一匹战马的命运的深刻的诠释了“一专多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一命题。总结整部影片,战马Joey的核心技能显然是:跑得快。
热兵器时代,一匹马如何在枪林弹雨甚至还有坦克的战场上存活,跑得快无疑是第一要义:从一开始成功PK汽车帮男主角泡妞;再到入伍后第一场就PK掉黑哥们;再到森林伏击战时成功冲出枪林弹雨侥幸生还„„Joey用速度为自己赢得了生机和荣誉,核心技能有了,但这远远不是Joey最后能成功凯旋,成为传奇战马的唯一原因;
于是,第二项技能闪亮登场:会耍帅。一出场就频繁展示自己的帅气,让老农酒后头脑发热,花大价钱买下了自己,从此迈上传奇之路;战败后又因形象好被德国人看中,得以留得性命;此后被铁丝网缠住,英德士兵上前解救时,又及时展示五官最终获救逃出生天,耍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项重要技能:干粗活。按道理,像Joey这样形象好、速度快的马儿,是根本不屑做苦力的,但不幸的是,买下它的是穷苦人家,为了生存,小主人教会了它干粗活。后面的剧情证明,这项技能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不是能拉大炮,再好的马儿也会被不识货的德国人就地正法;
最后一项技能:记性好。小主人拙劣的口哨水平,却成了辨识度极高的相认手段,试想,如果小主人的口哨声和大家的一模一样,最后Joey还能闻声识主人,得到医疗特护么?而不得不说在离开小主人那么久,经历了那么多血雨腥风后,还能够准确的分辨小主人的口哨并认亲成功,是成就战马传奇的最后一个步骤,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在残酷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最后取得成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掌握多项实用技能无疑是必要的。而斯大神用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苦口婆心的为我们讲述这样一个励志故事,无疑也是在告诫当下的年轻人:
竞争很激烈,社会很残酷,要想不落伍,就得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