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安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五个建设”,即: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以党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将在××全省,以及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由此,也将引发一场全面触动“三农”的伟大变革,一扫千几百年来的农村陈规陋习、陈旧观念和贫穷、落后、愚昧的旧面貌,代之以现代、文明、民主、和谐、富裕、安康的新面貌。这是继农村家庭承包制之后,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将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
××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阳东县的平地村,徐闻县、德庆县、云浮市云城区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全省以至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是:
一、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县党政领导班子,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二、坚持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三、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四、在农民中树立起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造就一(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代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五、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村推进,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六、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农民群众自治组织,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靠组织、政治保障;
七、各级政府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
八、动员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共识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当前,我省率先基本现在现代化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我省“十一五”期间的攻坚战役。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全省现代化的进程。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上。要坚持五项原则,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坚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三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上,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的要求,结合××实际,推进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标应主要放在如下八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2)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达到富裕安康。
(3)农村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和巩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达85%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4)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用水质量达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住房安全美观,厕所整洁卫生,村道、巷道实现硬化,排污暗渠化,垃圾集中处理无害化,环境美化绿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5)农村社会和谐。社会秩序井然,农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6)在农民中普遍树立起“勤劳、自强、互助”的精神,形成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7)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具有新农村建设、维护、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
(8)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两委”班子团结、坚强,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能够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劳动致富。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村民自治机制健康运转。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干部勤政廉洁,农民群众满意。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框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框架)
中共南湖区委宣传部
富凉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基本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特点:新思路、新要求、新高度
二、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和启示
(一)、解读“天下第一村”
1、人间天堂在华西
2、华西村简介
3、华西村村歌
4、华西精神
(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者吴仁宝
1、吴仁宝其人
2、吴仁宝的特色语言和思想
3、三大创新
(三)、华西经验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启示之一,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不动摇。
启示之二,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启示之三,新农村建设必须壮大集体经济。
启示之四,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领路人。
三、解读省、市、区加快促进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意见
1、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2、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3、“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4、农村新社区建设要把握哪些重点?
5、南湖区关于促进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基本内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5年的8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这份高含金量的纲领性文件密集出台32条重大举措,破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深层问题,也将给9亿农民带来八大实惠。
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这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是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的重大部署。
“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规划好、设施全、整洁卫生);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点
新农村首先“新”在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作的新思路。《建议》提出,要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而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此,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
新农村还“新”在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建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要求,也原创文秘网站:网络可以说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其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新农村是“新”在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眼光,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出发,把农村工作提到了新高度。“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只有近八亿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的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只有广大农村明显改变落后面貌,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从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常深远。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一)、解读“天下第一村”
1、华西村简介(人间天堂在华西)
华西是个江南小村,建于1961年,全村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现有人口30340人,面积30平方公里。4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示范和表率。现已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产业,拥有固定资产62.77多亿元,八家大公司,60多家企业,1000多个产品,2004年销售收260.31亿元,2005年超过300亿元。华西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全村都是富裕户,目前,村民家家住别墅,最少的人家有400多平方米,最多的人家有600多平方米。华西家家有存款,最少的人家有100多万,最多的人家有1000多万;家家有小汽车,最少的人家有1辆,最多的人家有3辆,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全村实行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和免费教育、口粮补贴、职工送股等制度措施,实现“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
华西“八有”“八不用”。
八有: “八不用”:
小有教 吃粮不用挑
老有靠 喝水不用吊
房有包 煮饭不用草
病有报 便桶不用倒
物有商 洗澡不用烧
玩有场 通讯不用跑
餐有供 冷热不用愁
行有车 雨天不用淋
今天的华西村,远看是林园,近看是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的乐园。山北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粮仓”,山南鳞次栉比的工厂是“钱庄”,中间鸟语花香的村庄是“天堂”。
华西村荣誉: 华西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模范村民委员会、无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无锡市示范村、无锡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江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阴市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国家千家绿化造林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江苏华西集团公司组建于1994年,是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现下属8大公司、固定资产超60亿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2005年,已实现销售收入300亿。目前,集团公司现有职工2.5万人,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大多数企业已从国外引进了当今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所生产的面料、西服、化纤、针织染整、线材、热带、法兰等系列产品,现已发展到1000多个品种,10000多个规格,并远销亚、欧、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还创造出驰名国内外的“华西村”牌和“仁宝”牌系列名牌产品。在2005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4位;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1位;在中国综合类制造业中,名列第5位。
2、华西村村歌: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锦绣“三化”、“三园”社会主义的新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3、华西精神: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从分配、实绩到位。艰苦奋斗,就是手里干社会主义,矢志不移;心中想共产主义,誓死不渝。团结归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同向;发展个集体经济同心;实行共同富裕现德;加速现代化建设同步。服从分配,就是华西服从上级分配,个人服从集体分配,干部群众加强纪律性,服从党的分配。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者吴仁宝
1、吴仁宝其人:
姓
名 吴仁宝 50年的党龄、60年的农龄、70年的年龄、100年的工龄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28年11月
政治面貌 党员
民
族 汉
职
称 高级政工师
高级经济师
参加工作时间 1954年2月
历任职务 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
简历 1954.02~1957.11 江阴县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
1957.11~1961.10 江阴县华士乡23社支部书记、华士公社十七大队党支部书记
1961.11~1974.02 江阴县华士公社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4.02~1975.04 江阴县委副书记、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5.04~1981.05 江阴县委书记、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81.05~1987.04 江阴市人大副主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87.04~2003.07 华西村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华西农工商实业总公司、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
2003.07~ 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
原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同志题诗一首“仁宝仁宝,国之瑰宝;风风雨雨,红旗不倒;政治经济,全都想到;敢想敢干,名列前茅;改革开放,继续快跑;三个代表,双出新招;年过七十日夜辛劳;健康长寿,人民需要。”
吴仁宝同志曾是党的十届、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人代会主席团成员。1989年、1995年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十大乡镇企业功勋、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农村新闻人物、香港“紫荆花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中国经营大师、中国功勋村官、“20年·20人”(中央电视台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专栏)、“25年·25人”(中国改革之星)、“50年·50人”(人民日报庆祝建国50周年专栏)、“80年·80人”(中组部建党80周年《鲜红的党旗》丛书)、江苏省“道德楷模、时代风范”、江苏省100名勤政廉政好干部、江苏省廉政代表等称号。
被称为“中国农民思想家、改革家、实践家”的吴仁宝当村官48年,心里始终装着村民,他功劳再大,也不据功自傲,也不“吃老本”,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迄今,在全村村民最低住房面积已经达到400平米,他仍然住在70年代建造的旧房子里。近5年来,吴仁宝一家应得的业绩效益奖金两三亿元,但他分文不取,全部用于发展集体事业(《国际金融报》2006年1月17日第二版)。“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想通。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赖和拥护。“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从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集中体现了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为民造福、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集中体现了党员干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集中体现了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2、吴仁宝的特色语言和思想:
人生观:
①“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②“干部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要终身制”。
价值观:
①“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②“有福民享,有难官当”。
③“干部要有权威,一是廉洁;二是懂行。”
④“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发展观:
①“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②“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让百姓幸福必须大发展”
富裕观:
①“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所以,要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共同富先要集体富,共同富必须家家富,共同富更需精神富,共同富必须先富带后富”。
②“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华西先后把周边16个村纳入大华西,实现共同发展,还建立了2个省外华西村,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幸福观:
①“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全人类幸福就是共产主义。”
②“老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华西幸福的三条土标准是: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这三条一条也不能缺。什么叫生活富裕?楼上铺地毯,楼下铺地砖,吃水用开关(自来水),雨天村里走路不打伞。什么叫精神愉快?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干群团结、上下齐心;什么叫身体健康?日常增加营养,年老集体保养,孩子精心培养,业余文体形式多样。
吴仁宝的特色语言,闪耀着他思想的光辉、人生的光环,人格的魅力,也是华西健康长寿、长盛不衰、红旗不倒的源泉和动力。吴仁宝的特色语言,是华西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农民智慧的结晶。
3、三大创新:
一是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公司。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要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具体标准有三条:一是物质生活不断富足;二是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民主法制不断加强。
“六爱”教育: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
十富赞歌:智能富——学文练艺成才富;勤劳富——爱岗敬业辛勤富;节俭富——精打细算聚财富;守法富——遵纪守法健康富;守信富——恪守信用客多富;团结富——家庭和睦同心富;帮带富——邻里相亲互助富;育才富——育好后代子孙富;集体富——巩固集体共同富;爱国富——国家强盛安定富。
十穷戒词:逐渐穷——多因放荡不经营;容易穷——家有钱财手头松;懒惰穷——朝朝睡到日头红;无才穷——不学无术人无用;心散穷——家庭不和常内讧;受骗穷——不识良朋钱骗空;违法穷——违法贪财进牢笼;无度穷——浪吃浪用山要空;失算穷——算计不好一世穷;三害穷——嫖赌吸毒彻底穷。
二是“一分五统”的经营方式。(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2001年6月份以来,四次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现在,华西的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520人,扩大到3万人。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三守促勤劳,参股分红好,小康步步高”。青年人得到了就业,老年人按月领取了保养金。实践证明,“一分五统”确实是体制、机制的一大创新,确实促进了大华西,建成一个“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更加美丽,“五子”(房子、票子、车子、孩子、面子)更加幸福的“天下第一村”。
三是创建华西特色的“两手抓”。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要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也就是同各族人民保持一致;做一名干部,只要“两头”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
(三)、华西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1、华西经验三大“亮点”:
实事求是:华西村发展的最大“法宝” 故事:一个会赚一个亿
共同富裕:华西之路的最大亮点
为民情怀:吴仁宝最可贵的精神境界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不动摇。吴仁宝曾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他还说:“是共产党的干部就要让人民过好日子!如果我们这些干部不能让人民过好日子,算什么共产党员?!”几十年来,在“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引下,华西村兴办了一个又一个企业,并逐渐成为企业集团。目前江苏华西集团拥有58家企业,八大上市公司,雄居全国2000万个乡镇企业之首,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启示之二,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村富就富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富就富在他们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当人们“抓革命,促生产”时,华西却“抓生产,促革命”;当人家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华西村创办了五金加工厂;当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包田到户时,华西村却决定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全村粮田,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当中央说“抓大放小”时,华西却“抓大扶小”,甚至要“抓小放大”;当华西村和吴仁宝成了明星,参观游客络绎不绝时,他偏偏要收参观者十元钱的讲解费,几年后,这个小小的接待站成为跻身全国20强的旅行社„„。这种始终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华西村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光。建设新农村千头万绪,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同样只有从实际出发,找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启示之三,新农村建设必须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所有的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共产党人的一个理想和奋斗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理想呢?过去,我们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虽然在消除两极分化、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和群众就医问题等方面有巨大的贡献,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农村大包干灵活的生产方式虽然有利于释放人们的热情、干劲,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村级经济薄弱使农村的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农村的社会动员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差;社会救济、社会扶持基本上依靠村民个人的少量募捐和政府的财政性拨款,很难大面积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华西的实践证明,只有走集体经济道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农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看到,在不少地方,农民自觉自愿成立的新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已经不断涌现。这些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改变了过去村民一家一户的散乱局面,在生产销售信息发布、农村弱势群体扶助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样的组织虽不同于过去的人民公社,但只要引导得好,却完全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启示之四,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如果说华西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完全是吴仁宝一个人的功劳,可能连吴仁宝自己都不认可,但是,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却是无人能够取代的。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正是由于有吴仁宝这样的好带头人,华西才先后实现了“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
三、解读省、市、区加快促进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意见
1、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使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举措都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增强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重点转向农村。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制度性障碍,形成让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农村财富源泉充分涌流、新农村建设动力不断增强的体制和机制。
——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既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努力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和机制,把各种要素引导到新农村建设中来。通过规划先导、投入引导、政策指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把科学的建设规划通过民主决议转化为农民群众自觉的建设行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科学把握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关系,坚持以规划总领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搞好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分轻重缓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农民群众最迫切的难题,又要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为现代化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我省农村地域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较大的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坚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整体建设、协调推进。按照“发展是首要,增收是关键,移风易俗是基础,搞好党的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是根本保证”的思路,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一手抓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手抓新农民的培育、新风尚的营造和新体制的构建,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健康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互动互促、协调推进的建设机制。
2、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通过推动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把农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能致富农民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把村庄建设成为让农民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农民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形成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使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3、“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基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发展新格局;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占农产 7 品比重达到90%以上,走出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农业新路子。
——培育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村人口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致富门路拓宽,使县城和“中心镇”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农村企业和人口的集聚中心、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依托;全省城市化率达到60%左右,新转移农业劳动力200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20%以下,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其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达到80%左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
——建设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和创造最佳人居环境的要求,重点搞好县域村镇布局规划,使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配套,成为农村人口的集中居住地;全省60%以上的村庄得到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得到全面改观,建成一批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拓展城乡均衡的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健全以区域城镇为依托,城乡衔接、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广电、通讯、商品连锁、金融保险、就业保障、科技普及、文化基础、卫生体育、应急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网络覆盖到所有的中心村,让农民享受到便利、安全、高效、多样的公共服务。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顺应农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意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陈规陋习,倡导科学的消费方式,养成文明的生活习俗,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以下,使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安宁舒适、邻里关系和睦亲近、生活方式文明健康。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民俗文化和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建有符合标准的公共文化设施,乡镇建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中心村建有适合群众需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下乡形成制度和氛围。
——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树立体现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普遍加强,封建迷信、黄赌毒和邪教等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的创建水平不断提高。
——造就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水平,着力增强科技、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农村劳动力逐步做到先培训后转移,农村后备劳动力普遍接受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法治观念、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转移就业的农民掌握专业技能,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适应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
——健全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和基层组织运行机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巩固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切实增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治村基本达标率达到7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建立城乡协调的发展体制。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户籍管理、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新制度新体制基本建立,城乡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并取得显著成效,土地管理制度、社区股份合作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4、农村新社区建设要把握哪些重点?
建设农村新社区必须顺应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要求日益提高的趋势,健全城乡社区统筹规划建设的机制,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龙头,配套推进农村各项建设。一是要按照城乡一体、节约资源、优化环境、体现文化和地貌等特点的要求,完善村庄规划。二是要按照硬件与软件一起建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加快推进城市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告信息、公共交通、饮水供给、环境卫生、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引导供销社、超市等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三是要按照人口相对集中、生态环境优美、富有地域特色的要求,推进中心村、生态村和特色村建设。积极稳妥地开展村庄整理,努力优化区域村庄布局;大力开展点线面结合的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和生产生活污水净化治理;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保护和合理开发文化特色村,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村庄文化底蕴。
5、南湖区关于促进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
按照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中共南湖区委、南湖区人民政府印发了2008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突出抓好体制机制和工作方面的“四个创新”,推进“四个集中”,从而实现“四个先行”的战略目标。
先介绍一下“四个创新”:
1、创新农村经营管理制度。一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比如,镇村两级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对外招商和对受让业主的资格审查,组织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和指导监督合同的履行等。二是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开发机制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管理制度。实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制度。开展农村房屋所有权发证登记和流转制度等。三是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农家乐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2、创新农村治理方式。一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资产或集体土地股份化后,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二是推进农村集体资本经营公司化。对经济合作社进行股份化改造,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村级集体资产。三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社会化。组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承担辖区公共服务管理职能。村委会则主要负责抓好村级行政事物工作。
3、创新城乡一体的管理服务机制。这个涉及区级层面这里就不展开了。
4、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四个集中”,哪四个集中?
1、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业集约化、公司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2、推进居住向社区集中。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速农民变市民的进程,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3、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把好源头关、集中关、集约关,发挥集聚效应,做大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
4、推进要素向城镇集中。这里的要素主要指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种要素。通过要素集中促进中心镇的建设,提高城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今年以来,七星、凤桥已全面启动以土地流转为中带你的现代农业发展和休闲农村建设。新丰、余新、大桥则全面启动以村庄集聚为重点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具体的操作上,要完善考核机制,调动部门和干部的积极性;更要健全农民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题作用。并且进一步建立社会参与机制。继续大力倡导村企结对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农民综合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三篇:前进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法及启示
前进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法及启示
贵州省水城县前进村位于水城县西南面的纸厂乡,离乡政府驻地5.6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共有7个村民组,808户3190人。现有耕地7656亩,人均耕地2.4亩。有林地16000亩,荒山荒坡8000亩。2006年底,人均纯收入2786元,人均占有粮840公斤。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无线程控电话安装8户,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户买了二轮摩托、三轮摩托、红星拖拉机、农用车辆等,有6户购买了双桥东风车,有2户购买了轿车。近年来,在省、市、县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村支“两委”团结带领全村群众,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促进了全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居住环境普遍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今年,该村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共争取资金162万元,对前进村通村公路进行硬化,兴修水泥路5.6公里;引进14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移动机站;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协调资金对户与户之间道路进行了硬化,硬化道路达5公里,改厕100个、改灶100口,建沼气池160口,修建三个面积为15平方的垃圾池,修建花池3个,修建蓄水池9个;修建灌溉沟渠3000余米、河堤及附属工程700米;修建了200余平方米的精神文明活动室。
(二)强化“两委”班子建设。前进村村支“两委”班子是2001年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答辩、公开选举后组建的。新班子上任后,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推行村干部考勤制,持证上岗,改变了以往群众到村办事找不到人的现象;全面推行
村务公开,做到村务定期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设立工作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水城县村干部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完善了《干部培育选拔机制》、《培训干部机制》、《考核干部机制》和《工资保障机制》等干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村各项工作基本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二是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村支部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注重在积极性高、思想进步、具有实干精神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中发展党员,着力把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为村干部,2004年发展党员5名,2005年发展党员5名,2006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名,发展党员6名,不断为村支“两委”注入新鲜活力。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村支部明确要求有一定实力的党员必须带动1—2户贫困或低收入户脱贫户致富,并在资金上、技术上给予扶持,全村63名党员共帮扶82户后进户,使他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目前,全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9万余元。
(三)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前进村紧紧依托本村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生态环境良好和距市中心城区比较近等优势,依托市场、依靠科技求发展,通过大棚拉动,协会保障,加速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一是积极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村每年实施玉米育苗定向移栽1000亩,脱毒马铃薯1000亩。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为引导农民种植蔬菜,村里向农户承诺,对蔬菜种植农户提供风险赔偿,如果种菜的收入不如种粮食,村里补足差价,种出的蔬菜如果卖不出去,村里全部收购。同时,村还出资2.4万元从钟山区大河镇聘请两个师傅蹲点指导。2003年以来建蔬菜大棚7个,目前,全村发展露天蔬菜连片种植200亩,日本耐病总太萝卜示范种植20亩。三是建立农技协会,村从协调能力强、种养经验丰富、懂一定科学技术、为民办事责任心强的科技示范户、种养业大户中选68人组建了“蔬果协会”和“养殖协会”,负责帮助群众收集信息,帮助农户做好蔬菜、水果等优良品种的选购、种植、土地规划、管理、运输、销售工
作,帮助农户做好牛、羊、猪的配种、饲养管理、销售等跟踪服务,促进了种养业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共有2户养鸭大户,2户黑山羊养殖户,养猪10头以上专业户40余户,养鱼专业户2户。四是积极搞好劳务输出。村两委注重加大与外地企业的协调联系,组织有一定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自2004年以来,共与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企业联系,组织劳务输出20余次,共计组织300余人次外出务工,两年创收144万余元,使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80元,节约粮食18吨多。
(四)强化农民教育培训。针对全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实际,从教育培训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农村义务教育,使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班、会议及远程教育设施对党员、群众进行党的知识、适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培训,近年来,共培训党员25期2000余人次,对群众培训70余期3500余人次。三是强化法制教育。通过上法制课、出法制墙报、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把《婚姻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印发到农户家中,并与农户签订《文明村建设责任书》、《禁毒工作责任书》、《平安工程治安责任书》,大大增强了农民的法制意识。通过教育培训,转变了群众观念,增强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坚定了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五)强化倡导文明新风。前进村根据彝汉杂居的特点,注重发掘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从今年起,每月的农历十五日,组织村民开展以歌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民族民间对歌活动,弘扬丰富多彩民族民间文化,拉动前进村旅游观光和服务业的发展。在创建文明村寨过程中,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在“星级文明户”评审中,力求做到民主、公开、公正、公平,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40户,“社会治安模范户”40户,“五好家庭”50户,“科技示范户”40户。注重在村民中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倡导移风易俗,做
到红、白事从俭,不大操大办,杜绝了“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为维护全村稳定,切实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成立了由298人组成的群防群治巡逻队,负责夜间巡逻,实行5户联保,轮流值班,并对值班农户实行问责制。巡逻时,对夜间行走人员及时询问,如发现异常,将追查到底。目前在全村范围内有效地杜绝了偷盗现象的发生。还充分利用召开村民大会,广播、专栏等广泛宣传农业典型,让农民群众受到教育,在全村形成争当“星级文明户”,争做“五好”公民的好风尚。
(六)强化村寨环境建设。把加强村寨环境建设和改善村容村貌作为突破口,以治脏变净,治穷变富,治愚变智和改厕、改灶、改圈、改水、改路的“三治五改”工程为重点,积极有效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是实施退耕还林1500亩,组织群众对1万余亩灌木林进行管理,并动员群众开展荒山造林,森林覆盖率达63%。二是组织群众制定卫生文明公约,对环境卫生实行挂牌管理,不仅硬化了连户道路,修建了风雨桥,还在农户集中的地方建三个垃圾池,使村寨的垃圾得到规范处理。同时抽派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监督组,对环境卫生、家具、农具进行检查,并作为评选“星级文明户”的重要依据;同时,村出资对规定农户每增一颗星,奖励20元,激发了农户争当先进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基本做到五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四无(无垃圾乱堆、无粪便乱流、无污水乱倒、无牲畜乱跑),村容村貌大改观。
二、启示
(一)加强领导是保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燕高飞,功在头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建好热心为民办事的好班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建好了党支部,村委会,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能更好地发挥领
导班子的疑聚力、号召力、向心力,赢得民心,让群众看到希望,跟着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只有将那些具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强,有真抓实干精神和团结合作的能人,组成优势互补、能力配套、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成为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调动农民积极性是关键。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只有在建设实践中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前进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十分注重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活动,全村经济如何发展,村容村貌怎样建设,建设资金如何筹措等,全部由全体村民说了算。同时,还要有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的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思路开阔、文化素质较高,市场意识、捕捉信息的能力强,在发展农业经济中有一定招数,起着外连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带头人的作用是极为重要和难以取代的。致富能人带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利益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三)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前进村在多年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十分注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从大棚蔬菜的种植,到各种协会建设,再到加快发展各种养殖,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全面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风貌,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城市化。前进村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以村庄规划化建设为载体,植树造林,全面整治全村环境,美化、净化了村容村貌,确保了全村清洁卫生,闯出了一条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创造了一个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良好环境。
(五)加快结构调整是途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落后,比较效益低,是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前进村主要是利用环境和资源的差异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围绕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培育和引进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变。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户增收。
(六)强化投入是推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欠帐多。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财政重要推手作用。前进村主要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上争、外引、内联等方式积极争取投入,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种养大户和专业户。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投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并确保落实到位。
(七)农民增收是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是目标。在农业生产上,前进村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比较优势,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把农业建设成为兴村富民的强势产业,努力建设好粮食、畜禽养殖、大田蔬菜、优质水果、薯类生产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水城县委办公室高登权)
第四篇:教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教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2006年2月17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讲课提纲 具体内容在后)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基本内涵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特点:新思路、新要求、新高度
二、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和启示
(一)、解读“天下第一村”
1、人间天堂在华西
2、华西村简介
3、华西村村歌
4、华西精神
5、观看音像:天下第一村
(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者吴仁宝
1、吴仁宝其人
2、吴仁宝的特色语言和思想
3、三大创新
4、观看音像:吴仁宝
(三)、华西经验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启示之一,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不动摇。
启示之二,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启示之三,新农村建设必须壮大集体经济。
启示之四,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领路人。
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2、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在那里?为什么?
3、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那里?应怎样抓?
4、农村基层干部怎样才能当好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5、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华西经验对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基本内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5年的8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这份高含金量的纲领性文件密集出台32条重大举措,破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深层问题,也将给9亿农民带来八大实惠。
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这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是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的重大部署。
“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规划好、设施全、整洁卫生);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点
新农村首先“新”在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作的新思路。《建议》提出,要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而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此,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
新农村还“新”在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建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要求,也可以说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其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新农村是“新”在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眼光,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出发,把农村工作提到了新高度。“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
第五篇:教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教 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
2006年2月17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讲课提纲 具体内容在后)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基本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特点:新思路、新要求、新高度
二、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和启示
(一)、解读“天下第一村”
1、人间天堂在华西
2、华西村简介
3、华西村村歌
4、华西精神
5、观看音像:天下第一村
(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者吴仁宝
1、吴仁宝其人
2、吴仁宝的特色语言和思想
3、三大创新
4、观看音像:吴仁宝
(三)、华西经验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启示之一,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不动摇。
启示之二,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启示之三,新农村建设必须壮大集体经济。
启示之四,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领路人。
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2、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在那里?为什么?
3、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那里?应怎样抓?
4、农村基层干部怎样才能当好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5、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华西经验对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基本内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5年的8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
(一)、解读“天下第一村”
1、华西村简介(人间天堂在华西)
华西是个江南小村,建于1961年,全村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现有人口30340人,面积30平方公里。4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示范和表率。现已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产业,拥有固定资产62.77多亿元,八家大公司,60多家企业,1000多个产品,2004年销售收260.31亿元,2005年超过300亿元。华西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全村都是富裕户,目前,村民家家住别墅,最少的人家有400多平方米,最多的人家有600多平方米。华西家家有存款,最少的人家有100多万,最多的人家有1000多万;家家有小汽车,最少的人家有1辆,最多的人家有3辆,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全村实行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和免费教育、口粮补贴、职工送股等制度措施,实现“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
华西“八有”“八不用”。
八有: “八不用”:
小有教 吃粮不用挑
老有靠 喝水不用吊
房有包 煮饭不用草
病有报 便桶不用倒
物有商 洗澡不用烧
玩有场 通讯不用跑
餐有供 冷热不用愁
行有车 雨天不用淋
今天的华西村,远看是林园,近看是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的乐园。山北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粮仓”,山南鳞次栉比的工厂是“钱庄”,中间鸟语花香的村庄是“天堂”。
华西村荣誉
华西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模范村民委员会、无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无锡市示范村、无锡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江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阴市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国家千家绿化造林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江苏华西集团公司组建于1994年,是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现下属8大公司、固定资产超60亿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2005年,已实现销售收入300亿。目前,集团公司现有职工2.5万人,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大多数企业已从国外引进了当今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所生产的面料、西服、化纤、针织染整、线材、热带、法兰等系列产品,现已发展到1000多个品种,10000多个规格,并远销亚、欧、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还创造出驰名国内外的“华西村”牌和“仁宝”牌系列名牌产品。在2005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4位;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1位;在中国综合类制造业中,名列第5位。
2、华西村村歌: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锦绣“三化”、“三园”社会主义的新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3、华西精神: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从分配、实绩到位。艰苦奋斗,就是手里干社会主义,矢志不移;心中想共产主义,誓死不渝。团结归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同向;发展个集体经济同心;实行共同富裕现德;加速现代化建设同步。服从分配,就是华西服从上级分配,个人服从集体分配,干部群众加强纪律性,服从党的分配。
4、音像:天下第一村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者吴仁宝
1、吴仁宝其人:
姓
名 吴仁宝 50年的党龄、60年的农龄、70年的年龄、100年的工龄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28年11月
政治面貌 党员
民
族 汉
职
称 高级政工师
高级经济师
参加工作时间 1954年2月
历任职务 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
简历 1954.02~1957.11 江阴县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
1957.11~1961.10 江阴县华士乡23社支部书记、华士公社十七大队党支部书记
1961.11~1974.02 江阴县华士公社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4.02~1975.04 江阴县委副书记、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5.04~1981.05 江阴县委书记、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81.05~1987.04 江阴市人大副主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87.04~2003.07 华西村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华西农工商实业总公司、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
2003.07~ 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
原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同志题诗一首“仁宝仁宝,国之瑰宝;风风雨雨,红旗不倒;政治经济,全都想到;敢想敢干,名列前茅;改革开放,继续快跑;三个代表,双出新招;年过七十日夜辛劳;健康长寿,人民需要。”
吴仁宝同志曾是党的十届、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人代会主席团成员。1989年、1995年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全国农业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