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学习田保华局长讲话体会《还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
我对教育的思考13
还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
王芳2010.12.2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这样认为:只有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十全十美的完善的人,也才能称得上生活丰富充实、真正幸福的人。这也正是苏霍姆林斯基说认为的最理想的人。
他的和谐教育思想有三个着眼点:第一,教学必须是使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并使这些方面互相影响,达到教学的和谐。第二,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禀赋,表现在不同方面,因此不能用单一衡量知识学习的标准来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第三,如果一个学生学习遇到了困难,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其投入到学校丰富的精神生活中去,帮助他在某一领域实现自我,树立自尊自信,并用这种自尊自信来帮助她在学习领域中获得提高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创造的幸福而变得快乐。是他们在自己创造的东西中看到自己——智力的、体力的、意志的、道德的创造力的力量,从而充满自豪。
而苏霍姆林斯基说不断提到的“学校丰富的精神生活”指的是
什么呢?我将它概括为三方面:
一、劳动小组式学习。
二、课外阅读。
三、到大自然中上思维课。
一、劳动小组式学习。(也叫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兴趣和爱好自愿选择加入。)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与我们理解到的体力劳动不同,这种劳动要有思考,有技巧的技能和技艺,要求有高度的注意力、专注的精神和积极的思考,劳动发展了智慧,教会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学会深入到抽象和表象之间进行分析。一年年的事实积累证明:手所掌握的技艺越高超,学生就越聪明,他们对事实、现象、因果关系、事物规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越强。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研究中还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左右手同时参加劳动的学生创造性的因素逐年增加,这些孩子的典型表现是:不断产生新的构思并具有发明创造的精神。会双手进行工作的学生似乎能够在同一现象中看到更多的东西。
二、课外阅读。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外阅读思想,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1、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控制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并激发学生探求课外知识的欲望。我校的课外阅读已经有了许多经验,这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
径。
三、到大自然中上思维课。
到大自然中上思维课是以前我闻所未闻的一个课题,它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校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到大自然中上思维课就是带领学生到公园去,到森林去,到湖边去,在他们面前展示各种事物、现象、关系、和依存性的各个方面,以及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极其细微的差别,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观察者、思考者,一个真理的发现者。
这真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因为儿童时期的学生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他们善于感知哪些鲜明的、富于色彩、声音的现象,并把他们深藏在记忆深处,当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一个真理后,就会借助它去理解更多的现象,于是疑问也会增加、对知识的追求也会更加迫切。而且,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把具体形象和抽象概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逐步掌握了运用抽象概念的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真不愧为一代教育大师,事实证明他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依然先进,为我们所推崇,不过,在运用的时候还要有创造性的学习,因地制宜,因环境而改变。
努力还是必须的!
在四年级美术教学中,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路怎么打也打不开,缺乏创造性,往往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
第二篇:读田保华局长《合乎道,至于德》反思
读田保华局长《合乎道,至于德》反思
程向勇
读田保华局长《合乎道,至于德》后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曾经思考过现行教育体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包括知识技能的成长,也包括思想品德的成长,现行教育体制课堂“灌”、作业“滥”、考试“多”、管理“死”等问题也深深的困扰着我。我也曾经想求新,作为一名教师,也曾经做过教学方法方面的革新。但是在“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等世俗观点的影响下也颇感无奈。不得不随波逐流为了学生的分数而努力。
现在通过田保华局长全面剖析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并给出了合乎道,至于德的思想后,对我的育人思想有很大的触动。认识到了以前自己的思想进入了死角,认为求新和现行教育体制是不可调和的。求新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势必影响学生的分数。而现在,我认识到求新和务实两者可以结合起来看,求新不但是老师要思考,要求新,也要把求新的理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渴望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学生感兴趣的课,让学生和老师互动起来,在学生知其然的同时主动提出为什么,并对所以然产生兴趣。用求新的方法产生务实的结果,让学生对所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从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的现状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积极、愉快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和认知新知识,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结合田保华局长的教育理念,教育即道德。合乎道,至于德。以
合乎道的途径,至于德之目标。道即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在遵从“道”的前提下进行求新的变革,这个“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道”,要结合地区文化、民族文化、风俗文化并根据学校的现状乃至班级的特点进行判断,让“道”充分融入到老师和学生的思想中,让老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学生清楚的知道在学什么。有清晰的教和学的过程,老师和学生才能分享最后成功的喜悦,才能完成德之目标,即国家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田保华局长提出的道德课堂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 “道”和“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到喜悦和兴奋,最终获得成功。
第三篇:学习田宝华局长讲话的心得体会
学习田保华关于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心得体会
文明路小学 XXX
我校召开了学习田保华局长关于习主席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动员大会。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少年时学过的有关焦裕禄同志的一篇文章,当时我记得我都感动的在课堂上哭了。焦裕禄同志,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一个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熟悉的名字。焦裕禄去世40多年了,但是他那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事迹,教育和激励着几代人。可以说,自少年时代,就对焦裕禄非常熟悉,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后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对焦裕禄的了解不断深入,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将被永远载入党的史册,铭刻在人们心中。我认为我们教师学习焦裕禄同志,主要是学习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
我认为学习焦裕禄,不能单纯说说、写写,脑子热热,要做三个结合:一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与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身边的典型可能不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实际,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身边的典型指导自己,学习那些优秀教师的做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禄同志就是一个虽死犹生,活在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将逾远而弥存,历经时日而愈加光芒四射。那么,之于我们教师就应该做学生的引路人,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在读到田局长的重要讲话时,我也记忆深刻。他强调,学习弘
扬焦裕禄精神,是党中央的号召、是人民的期盼、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的需要。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自从担任县委书记后,他为了兰考的发展呕心沥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即使面对死亡时,他心里装着的仍是全体人民,惟独没有自己。他讲的是奉献,脑子里想的是百姓的冷暖,从不索取任何报酬,享受任何待遇。他像燃烧的蜡烛,牺牲自己,给别人带去光和热。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至尽仍广为传颂,他崇高的公仆形象至尽仍为人们所深深记忆。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我们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这个称谓我们也应该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了那天真的眼神我们也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无法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付出并不一定要有回报。教师的爱是博大的、包容的,教师就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把爱献给学生的人”。“也许老师是习惯离别的,对教师来说,每一届学生都是过客,而对学生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永远”。我们教师谈到责任感,首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尊重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每个班级确实有一部分学生让我们爱不起来。但这些人更需要我们的爱。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除了对学生负责,对其它事情也是负责的。对大事负责,对小事也是负责的。
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做一个教师,要求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以焦裕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党风带师风,以党风塑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