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时间:2019-05-13 10:2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第一篇:关于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关于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县委农村工作部、县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邹山华

12月4日,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组织2012年中青班学员考察学习了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新农村建设。光明村东临长沙、西接宁乡,距离长沙市中心30公里,全村3546人,42个村民小组,946户,党员107名,土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突出推进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主导产业、文化产业等建设内涵,自2008年9月正式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由原来相对封闭落后的自然村,建设成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第一品牌,创造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主、社会参与、产业支撑”的新农村建设“光明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6年以来,我县已相继在38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示范村和示范片建设,摸索出一条湘南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路子,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村2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7个,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对比光明村,我县新农村示范建设有自己的特色,但更多的是不足,突出表现在建设理念、运作方式、核心培育和管理推动等方面。光明村新农村示范建设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我县新农村建设至少有四点启示,值得学习借鉴。

启示之一:新农村建设需要“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镇村共建”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指向。光明村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主体

功能区的区域定位把握较好,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实质性动作较多,依托贯穿全村的金洲大道,积极通过旅游业拓展新农村建设外延,建成并对外开放了登山游道、自行车环山赛道、十里花街、游客服务中心、农家乐等,发展了以“五谷”(葡萄湾、枇杷湾、桃花谷、梨花谷、梅花坪)、狮子山生态农庄等为代表的城郊型农业产业,划分谷地休闲养生区、农业观光体验区、山地旅游度假区和滨水生态休闲区进行建设,提出逐步实现“生态人居、创业家园、度假天堂”的目标,把愿景上升到“展示湖南田园风光”和“长株潭地区四季多元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高度,城乡一体化的路子走得很积极。我县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突出“城乡一体,镇村共建”,相继在白地市流泉町示范片和金桥镇官山示范片开展了示范建设,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对“镇村共建”侧重较多,对“城乡一体”推进不够。下步应突出利用和把握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南战略等新的区域性发展机遇,积极依托衡枣高速、祁茶高速、祁永高速、益娄衡高速、湘桂铁路复线、归阳千吨级码头等新的交通区域优势,深入落实农村小城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县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继续深化示范片内分功能区的主题建设方式,在全县广大农村促进形成“扶贫开发推、示范建设带、城乡一体连、镇村共建促”的欠发达地区新农村统筹建设模式。启示之二:新农村建设需要“市场一体化”

市场化运作是解决农业农村大部分工作的有效手段,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光明村创新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服务公

司”,组建了湖南省第一家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调动农民群众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将基层党委政府难以推动的新农村建设部分工作交由市场运作,通过市场化最大化新农村建设收益,增进了自身造血功能,党委政府部门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引导、管理和服务上来,摆脱了办点式新农村示范建设。我县现阶段新农村示范建设基本坚持“领导挂点、部门帮扶、队员驻村、群众主体”的建设机制,要求试点村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监事会,在建设引导上总体仍未迈出市场化的步子,行政干预和强制的成分较多,农民群众自主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难以根本提高,依赖性较强。下步应创新组建县级以上新农村示范村或示范片为单位新农村建设服务公司,深入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和市场化进程,引导群众通过各种形式获得公司股份,将新农村示范建设后盾单位帮扶资金项目加以转化,定标定时交付公司一体化运作实施,支持公司增强自主发展能力,逐渐改变现有的由驻村工作队或村“两委”牵头具体建设项目的行政推动式的建设局面。

启示之三:新农村建设需要“产业一体化”

主导产业是新农村建设核心和灵魂。光明村主导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规模产业,突出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以土地经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流转土地面积2600余亩,占全村土地总面积23.1%,在此基础上,突出农业产业和休闲观光旅游型产业,产业间循环互动性不断增强。光明村产业发展融资,主要是打包土地或项目,出台招商政策,吸聚外部资金,农民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入股开发,全村产业培

育推进有序。我县一直重视示范片村主导产业发展,对示范片村发展产业的支持力度一直较大,在引导组建非农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全县山多田少、人多地少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特别是长期或规模以上连片流转难度一直较大,农村种植业规模园区发展还较为不够,分散型生产仍是主流,规模种植业难以深入发展。下步应积极借鉴光明村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促进土地这一农民最多的资源进入资本化运作轨道,促使农村种植业这一最根本的农业产业进入发展的快速时期,在此基础底蕴上,合力发展涵盖二、三产业的关联产业,从产业一体化上增进新农村建设的自我发展能力。启示之四:新农村建设需要“文化一体化”

农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文化一体化建设也是农村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前提保障。光明村文化建设设立了“212n”项目,即成立了2个农家书屋,1支自建的农民艺术团,2个常规活动(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n次文化专题培训,全村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农村人居经过改造后具有典型的湖湘特色,青瓦白墙、朱门木窗,古朴典雅,文化底蕴显得十分深厚。我县在新农村示范建设中,对农村渔鼓曲艺、农民腰鼓队、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关注较多,在农家书屋、农民体育文化活动场所等文体硬件建设方面也有一定的力度,但总体来说,对本地农村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递进不够,比如延伸到农村房屋院落的统一风格、延伸到农村乡风文明的发展等还不够。下步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农家书屋等硬件建

设、扩大开放运行,引导发展农民艺术团队,积极开展文艺下乡和文化专题培训,有针对性的引导农村新民居建设等。在此基础上,创新加强村级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各类管理服务站所,加强远程教育站、法制宣传站、纠纷调解站、环境整治站、留守人员服务站等站所建设,以文化一体化建设为内涵,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2年12月6日

第二篇:前进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法及启示

前进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法及启示

贵州省水城县前进村位于水城县西南面的纸厂乡,离乡政府驻地5.6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共有7个村民组,808户3190人。现有耕地7656亩,人均耕地2.4亩。有林地16000亩,荒山荒坡8000亩。2006年底,人均纯收入2786元,人均占有粮840公斤。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无线程控电话安装8户,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户买了二轮摩托、三轮摩托、红星拖拉机、农用车辆等,有6户购买了双桥东风车,有2户购买了轿车。近年来,在省、市、县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村支“两委”团结带领全村群众,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促进了全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居住环境普遍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今年,该村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共争取资金162万元,对前进村通村公路进行硬化,兴修水泥路5.6公里;引进14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移动机站;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协调资金对户与户之间道路进行了硬化,硬化道路达5公里,改厕100个、改灶100口,建沼气池160口,修建三个面积为15平方的垃圾池,修建花池3个,修建蓄水池9个;修建灌溉沟渠3000余米、河堤及附属工程700米;修建了200余平方米的精神文明活动室。

(二)强化“两委”班子建设。前进村村支“两委”班子是2001年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答辩、公开选举后组建的。新班子上任后,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推行村干部考勤制,持证上岗,改变了以往群众到村办事找不到人的现象;全面推行

村务公开,做到村务定期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设立工作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水城县村干部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完善了《干部培育选拔机制》、《培训干部机制》、《考核干部机制》和《工资保障机制》等干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村各项工作基本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二是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村支部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注重在积极性高、思想进步、具有实干精神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中发展党员,着力把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为村干部,2004年发展党员5名,2005年发展党员5名,2006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名,发展党员6名,不断为村支“两委”注入新鲜活力。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村支部明确要求有一定实力的党员必须带动1—2户贫困或低收入户脱贫户致富,并在资金上、技术上给予扶持,全村63名党员共帮扶82户后进户,使他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目前,全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9万余元。

(三)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前进村紧紧依托本村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生态环境良好和距市中心城区比较近等优势,依托市场、依靠科技求发展,通过大棚拉动,协会保障,加速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一是积极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村每年实施玉米育苗定向移栽1000亩,脱毒马铃薯1000亩。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为引导农民种植蔬菜,村里向农户承诺,对蔬菜种植农户提供风险赔偿,如果种菜的收入不如种粮食,村里补足差价,种出的蔬菜如果卖不出去,村里全部收购。同时,村还出资2.4万元从钟山区大河镇聘请两个师傅蹲点指导。2003年以来建蔬菜大棚7个,目前,全村发展露天蔬菜连片种植200亩,日本耐病总太萝卜示范种植20亩。三是建立农技协会,村从协调能力强、种养经验丰富、懂一定科学技术、为民办事责任心强的科技示范户、种养业大户中选68人组建了“蔬果协会”和“养殖协会”,负责帮助群众收集信息,帮助农户做好蔬菜、水果等优良品种的选购、种植、土地规划、管理、运输、销售工

作,帮助农户做好牛、羊、猪的配种、饲养管理、销售等跟踪服务,促进了种养业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共有2户养鸭大户,2户黑山羊养殖户,养猪10头以上专业户40余户,养鱼专业户2户。四是积极搞好劳务输出。村两委注重加大与外地企业的协调联系,组织有一定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自2004年以来,共与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企业联系,组织劳务输出20余次,共计组织300余人次外出务工,两年创收144万余元,使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80元,节约粮食18吨多。

(四)强化农民教育培训。针对全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实际,从教育培训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农村义务教育,使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班、会议及远程教育设施对党员、群众进行党的知识、适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培训,近年来,共培训党员25期2000余人次,对群众培训70余期3500余人次。三是强化法制教育。通过上法制课、出法制墙报、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把《婚姻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印发到农户家中,并与农户签订《文明村建设责任书》、《禁毒工作责任书》、《平安工程治安责任书》,大大增强了农民的法制意识。通过教育培训,转变了群众观念,增强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坚定了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五)强化倡导文明新风。前进村根据彝汉杂居的特点,注重发掘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从今年起,每月的农历十五日,组织村民开展以歌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民族民间对歌活动,弘扬丰富多彩民族民间文化,拉动前进村旅游观光和服务业的发展。在创建文明村寨过程中,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在“星级文明户”评审中,力求做到民主、公开、公正、公平,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40户,“社会治安模范户”40户,“五好家庭”50户,“科技示范户”40户。注重在村民中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倡导移风易俗,做

到红、白事从俭,不大操大办,杜绝了“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为维护全村稳定,切实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成立了由298人组成的群防群治巡逻队,负责夜间巡逻,实行5户联保,轮流值班,并对值班农户实行问责制。巡逻时,对夜间行走人员及时询问,如发现异常,将追查到底。目前在全村范围内有效地杜绝了偷盗现象的发生。还充分利用召开村民大会,广播、专栏等广泛宣传农业典型,让农民群众受到教育,在全村形成争当“星级文明户”,争做“五好”公民的好风尚。

(六)强化村寨环境建设。把加强村寨环境建设和改善村容村貌作为突破口,以治脏变净,治穷变富,治愚变智和改厕、改灶、改圈、改水、改路的“三治五改”工程为重点,积极有效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是实施退耕还林1500亩,组织群众对1万余亩灌木林进行管理,并动员群众开展荒山造林,森林覆盖率达63%。二是组织群众制定卫生文明公约,对环境卫生实行挂牌管理,不仅硬化了连户道路,修建了风雨桥,还在农户集中的地方建三个垃圾池,使村寨的垃圾得到规范处理。同时抽派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监督组,对环境卫生、家具、农具进行检查,并作为评选“星级文明户”的重要依据;同时,村出资对规定农户每增一颗星,奖励20元,激发了农户争当先进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基本做到五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四无(无垃圾乱堆、无粪便乱流、无污水乱倒、无牲畜乱跑),村容村貌大改观。

二、启示

(一)加强领导是保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燕高飞,功在头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建好热心为民办事的好班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建好了党支部,村委会,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能更好地发挥领

导班子的疑聚力、号召力、向心力,赢得民心,让群众看到希望,跟着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只有将那些具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强,有真抓实干精神和团结合作的能人,组成优势互补、能力配套、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成为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调动农民积极性是关键。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只有在建设实践中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前进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十分注重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活动,全村经济如何发展,村容村貌怎样建设,建设资金如何筹措等,全部由全体村民说了算。同时,还要有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的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思路开阔、文化素质较高,市场意识、捕捉信息的能力强,在发展农业经济中有一定招数,起着外连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带头人的作用是极为重要和难以取代的。致富能人带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利益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三)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前进村在多年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十分注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从大棚蔬菜的种植,到各种协会建设,再到加快发展各种养殖,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全面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风貌,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城市化。前进村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以村庄规划化建设为载体,植树造林,全面整治全村环境,美化、净化了村容村貌,确保了全村清洁卫生,闯出了一条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创造了一个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良好环境。

(五)加快结构调整是途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落后,比较效益低,是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前进村主要是利用环境和资源的差异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围绕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培育和引进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变。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户增收。

(六)强化投入是推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欠帐多。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财政重要推手作用。前进村主要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上争、外引、内联等方式积极争取投入,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种养大户和专业户。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投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并确保落实到位。

(七)农民增收是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是目标。在农业生产上,前进村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比较优势,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把农业建设成为兴村富民的强势产业,努力建设好粮食、畜禽养殖、大田蔬菜、优质水果、薯类生产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水城县委办公室高登权)

第三篇:双龙村新农村建设做法与启示

双龙村新农村建设做法与启示

中共六盘水市委政研室调研组

〔内容摘要〕 双龙村村支两委班子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通过联户土地出租和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三化”(产业化、集约化、企业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得到显著改变。

〔关 键 词〕 新农村建设 启示

双龙村,俗称双龙井,位于市中心区西南部,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0亩,辖9个村民组,738户,2835人,是一个汉、苗、彝、回多民族杂居的农业村。近年来,村支两委班子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通过联户土地出租“一举四得”(投入拿进来,技术带进来,市场找进来,农民增收了),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三化”(产业化、集约化、企业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显著改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600元增至2005年2468元,年均增幅10%以上;各村民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14%的农户用上沼气;25%的村民用上现代通讯工具;70%的农户拥有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5%的农户购买了农用车辆或机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生育政策符合率98.5%,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抓班子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双龙村属近郊农村,区位优势突出,水源丰富,土地连片集中,是钟山区为数不多的有水田的村之一,但由于过去村支两委思想观念落后,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经济发展滞后。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元,为省级二类贫困村。双龙人守着宝地过苦日子。2001年通过换届选举,一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使新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现任的村领导班子中,村支两委加妇代会8人,5人中专学历、3人高中学历,5人是种植大户。有的包过工、办过企业、思路广、善经营,会发展,带动能力强。新产生的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发扬能吃苦、能攻坚的精神,树立“为民谋利,巧干实干”的理念,下决心理思路、强措施,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引进资金,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抓结构调整,干部率先示范。为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把草莓种植项目引进双龙,用事实促进村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刚上任不久的村委会主任张家军以身作则,不仅无偿让出自己的6亩责任田,还割掉了正在扬花的水稻。在张家军的带动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纷纷参与草莓种植,仅一年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目前,全村草莓种植规模达280亩,年产值达170万元,受益农户110户,户均1.5万元以上,“双龙草莓”已成为钟山区远近闻名的品牌之一。同时,双龙村支两委以“双龙草莓”为龙头,依托农业科技部门,大力推行田改土、粮改菜,引进台湾合欢甜豆、泰国无筋棒豆、日本雪山花菜等20余个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种蔬菜收入是种粮食收入的3—4倍,村民们为这事实所折服,纷纷实行田改土,粮改菜。目前,全村796亩水田已基本改造结束。

(三)抓转变观念,实现“一举四得”。从死守土地到用活土地,双龙村迈出了关键第一步。双龙村两委通过宣传动员,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说服群众,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协调160余户村民的120亩土地通过租赁的方式,按每亩年租金500元出租给投资商卢昌明、李庆宽发展,用于修建集瓜果、蔬菜、花卉种植于一体的科技种植园区。该项目总投资300余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50万元,建成西瓜基地120亩,大棚240个。投资商李庆宽表示,今年西瓜采收结束后,将在240个果蔬大棚内种植特色蔬菜,使之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有较好经济效益,对农民具备示范带动作用的果蔬花卉基地。明年还要投资200万元再租土地200亩,建大棚300个,花圃基地一个,建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目前,全村通过蔬菜大户、草莓大户、西瓜大户租赁土地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400余亩。涉及农户440户。土地反包合理流转,不仅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规模用地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而且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市场。同时,农民通过租赁土地,就近务工获得了双重收入,通过打工,学习和逐步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市委书记辛维光同志在双龙村调研时高度评价和肯定了双龙村的经验:转变观念,“一举四得”,投入拿进来了,技术带进来了,市场找进来了,农民增收了。

(四)抓龙头带动,“三化”解“三农”。双龙村两委按照以农业科技示范种植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思路,依托城市经济发展近郊农业,以项目为载体,着力“项目引进、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打造绿色龙头产业。一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引进投资商卢昌明投资300万元建设集瓜果、蔬菜、花卉种植为一体的科技种植园区项目。二是积极引时草莓、西瓜等名优特产品,推广农业技术,培育种植大户。三是创新机制,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四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全村已形成280亩草莓种植面积,123亩西瓜种植面积,450亩蔬菜种植面积,建成灌溉水池6个,排灌渠8200米,建成大棚300个。产业覆盖6个村民组,惠及农户510户2040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农民耕作企业化已现雏型,大批农户逐步走上致富路。

(五)抓规划,着眼未来谋发展。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双龙村立足村情,一是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预计到2008年,草莓种植达400亩,西瓜种植达200亩,花卉种植50亩,反季节蔬菜200亩,大棚增加到46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二是充分利用草莓、西瓜种植,养殖饲料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深加工业,大力兴建沼气池,形成良性产业循环链。经过努力,在三年内发展养殖专业户200户,沼气覆盖面达80%以上。三是围绕“情系农民、富裕农家、美化农村”,力争道路硬化覆盖率达90%,全面实施改厕改灶,统一规范的养殖,建垃圾中转站4个,组建一支乡土文艺队伍,建立农民学校,加强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村民议事机构,促进管理制度化、村务透明化、决策科学民主化,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双龙村发展的启示

(一)有一个好的村班子是发展的保证。建好热心为民办事的好班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建好了党支部、村委会,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能更好地发挥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赢得民心,让群众看到希望跟着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只有将那些具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团结合作的能人,组成优势互补、能力配套、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成为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有致富带头人是发展的关键。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双龙村从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发展为先进村,关键是村民把经济能人选进村领导班子,成为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的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思路开阔、文化素质较高,市场意识、捕捉信息和自主能力强,在发展农业经济中有一定招术,起着外连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带头人的作用是极为重要和难以取代的。致富能人带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双龙村的村民深有体会地说:给钱、给物、不如选好村干部。双龙村的变化也告诉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带着大家干、领着大家建的致富带头人。

(三)加快结构调整是发展的途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落后,比较效益低,是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一是利用环境和资源的差异性,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形成品牌,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二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围绕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变。三是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户增收。

(四)土地合理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是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是相矛盾的。小农经济单家独户的经营,难以用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来组织。或者说小农经济单家独户的经营阻碍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随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要求集中化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发展着的农业生产力压力。三是如果没有现代农业支撑,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只能是杯水车薪。四是从解决“三农”问题来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本质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冲突,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消灭小农经济,促进土地集中,走城乡一体发展道路。但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土地集中,城市化进展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小农经济依然是中国农民的存在方式。在这种条件下,有效解决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只能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打破土地界线,有条件地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

(五)财政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欠帐多。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财政重要推手作用。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补助、贴息、资助农业保险等方式,支持经营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种养大户和专业户。二是协调部门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投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三是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各级财政支出资金要逐年纳入预算,并确保落实到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速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形成城乡互动互保机制。

第四篇:兴十四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兴十四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刘明泽 哈斯巴根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宝力根花工作部德力斯台嘎查是是自治区党委政研室的定点扶贫点,也盟委政研室的“双结对”帮扶点。经过四年多的有效帮扶,德力斯台嘎查的面貌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在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富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等方面,思路还不够清晰,还没有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盟委政研室和扎旗旗委、政府组织了由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兴十四村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

一、基本情况

兴十四村素有“龙江第一村”的美誉,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1956年由黑龙江省有组织地从山东省临沂地区接收安置的移民新村之一。全村土地面积3.3万亩,其中耕地1.68万亩、树林1.14万亩、草原4000亩,198户村民、956口人。改革开放以来,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兴十四村发展成为拥有35家企业、2000多名员工、11.5亿元总资产,集农、林、牧、机、加、旅游和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黑龙江富华集团,形成了农业围着工业转、工业围着市场转、工业反哺农业和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该村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村学校、卫生所、三星级宾馆、村史展览馆和休闲广场等,家家户户住上了别墅,村民生活实现了城市化。坚持不懈发展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全村1.68万亩耕地由18人承包经营,仅有2%的农民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过几十年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目前全村人工种植松树林达1.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2%,经评估森林总价值达3亿多元,被村民们称之为“绿色银行”。2009年,全村总资产达到11.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实现2.16万元。原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考察兴十四村时,将之赞誉为“南有华西村,北有兴十四”。

二、兴十四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兴十四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为很多农村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靠一个好带头人引路。1972年,23岁的付华廷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立下志愿“让父老乡亲过好日子”。当时,在没有购买拖拉机指标的情况下,他购买了拖拉机零部件,组装了兴十四村第一台拖拉机,当年就开荒6000亩。为了解决玉米销售难问题,他组织筹办玉米深加工企业,聘请专家到兴十四村,成功办起了村里第一家企业。他获得政府颁给的招商引资奖励120万元,全部捐给了村里,并且从每月3000元工资中拿出1600元捐给村小学。38年来,每次换届选举,付华廷为首的村干部都是全票当选。在民主测评时,付华廷的满意率每次都是100%。可以说,没有付华廷这样的好带头人,就没有兴十四村的今天。

(二)靠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带动。兴十四村的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清政廉洁,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班子形成了浓厚的比贡献、讲奉献氛围。班子始终坚持“说了干,定了算,困难再大也不变”的信条,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没有一个人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谋私利。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公费医疗和退休制度,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各项补助补贴加在一起有1.5万元。靠这种为民谋利的实干精神,村领导班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

(三)靠发展工业富民强村。兴十四村人意识到光靠农业无法实现民富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70年代末,村子办起了各种小型企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他们研究自身资源优势、市场机制,积极跑项目、筹资金、上设备,建起了全国第一家村办乳品厂。之后又建成甜蜜素厂等35家企业,组建了大型企业集团——黑龙江富华集团,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畜禽饲料、乳制品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有6项高科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兴十四村的经济结构从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收入只占全村总收入的5%,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分别占到38%和57%。

(四)靠引进和用好人才提高效益。随着村办企业的增多,靠村里人的文化基础和知识筹备,已无法把握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市场的变化发展。为此,兴十四村人借助“外脑”来发展自己,积极引进人才、重用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人才的引进,促进了工业向高精尖领域发展,形成了以生物工程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系列,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靠优良的软硬环境招商安商。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兴十四村人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修建图书馆、文化馆、食堂、舞厅、别墅,建成了休闲广场、展览馆和三星级宾馆。制定了村规民约,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村民的行为,成为全省有名的无超生、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活动、无刑事犯罪、无重大事故、无环境污染的“六无村”。目前,兴十四村已成功引进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

三、几点建议

兴十四村与我盟农村牧区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原有基础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借鉴兴十四村的成功经验,加快我盟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学习借鉴兴十四村经验,必须加强嘎查村党组织建设。要在嘎查村干部选任上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一条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途径,把能想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拔出来,使他们能够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要保证嘎查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调动社会各方人员参与公开竞争村干部岗位的积极性。要把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牧民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切实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要抓好嘎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是当前全盟迫切需要抓好的重大课题。要注重解决嘎查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带动致富能力不强和把握市场经济能力不强等问题,引导和帮助他们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以及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等,提升工作能力,更好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二要抓好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从解决嘎查村领导班子对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认识不到位、大局意识不强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两委”班子整体功能,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增强班子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解决“有富民之心、无富民之策”的问题。三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校阵地、远程教育、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等作用,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农牧民党员学科学、用科学,在勤劳致富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要抓好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把基层优秀人才纳入到党组织的视野,建立起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五要培植好各类专业示范户。各级党组织要把培育和扶持种田大户、养殖大户、致富能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建立有利于致富能手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反哺农业,实现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发展的目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广良种培育、高效栽培等实用技术,推进农牧业机械化作业。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避灾型农牧业,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和舍饲养殖,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加快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创建一批具有地理标识的自主品牌。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统一经营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组织农民实现耕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引导和帮助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一要培养新型农牧民。对农村优秀青年开展综合性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意识,培养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积极引导和教育农牧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二要建设良好环境。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广泛发动群众改水、改厕、改灶、改路,建设生态良好、环境整洁、设施健全、服务配套、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社会和谐的新型乡村。三要树立新风尚。通过制定简单实用又具有时代特征、广大村民能够接受的村规民约,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五)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巩固执政的物质基础。各级党组织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产业培育、入股合办企业等多种方式,增加集体收入,逐步扭转嘎查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是空壳村的局面。要抓紧政策扶持机遇,研究政策,吃透精神,摸准资金投向,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切实健全和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凡是需要公开的村务工作和被列入民主管理范围的工作,都要依法建制,按章办事,做到工作有序,办事有据,真正实现“有章理事”。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进一步健全嘎查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凡是村民关心的重要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让群众参与进来,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健全完善村干部向村民报告工作制度,年初由“两委”成员就工作目标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年底向群众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接受村民评议监督。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盟委政策研究室

第五篇:XX村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与启示

抢抓发展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GG乡XX村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与启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GG乡XX村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后,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庄集镇建设日新月异,村容村貌“分外妖娆”,文明新风逐渐形成。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由于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坚持自身努力,科学推进,又积极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从而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一年来,XX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得到了县林业局、建设局、水电局、国土局、交通局、文化局、农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肯定,这些部门还积极为该村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提供许多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瑞明、副县长张慧莉先后两次深入该村主持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协调资金投入,帮助研究制订发展规划。乡党委书记尚政国亲自督办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帮助调机械、定规划,党委副书记、副乡长陈新平亲自蹲点抓落实。

(二)聚集优势,形成合力。首先聚集部门优势,举全乡之力,办好示范,乡计生办将该村定为新农村生育文明建设试点,乡综治办将该村定为文明村、平安村创建试点,乡农业中心将该村定为机械作业、机械收割、插秧试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其次聚集项目优势,倾斜资金,确保投入。积极向上争取了“迁村腾地、退宅还田、集中建房”项目,土地整理开发项目,长治七期工程流域治理项目、省卫生厅集中供水项目、省“百镇千村”示范项目、迁移扶贫项目、村级阵地建设项目,将这些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环环紧扣,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确保了建设成效。

(三)建设保垒,提供保障。XX村的发展变化再次向干部群众诠释了一个道理: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目前村级组织健全,战斗力高,村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民兵连、共青团、妇联会等组织健全,结构合理,有村干部4人,组长7人,实行交叉任职。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明白卡创新活动和党员保先教育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通过群众的民主管理制度,使村内的民主管理程度明显提高。精心组织了党员村组干部的“双带双培”工程,即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

二、主要成效

(一)舆论宣传氛围浓。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优势,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舆论氛围。一是精心制作标语。通过制作灯箱和标志牌、上墙等方式张贴标语,标语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该村共制作宣传灯箱20个,标志牌4个,标语11条,这些宣传标语集中该诠释了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系列内容。二是组建了民间文艺骨干宣传队。该村在春节期间组织了全村150余人参加的龙灯、狮子、彩船等民间艺术宣传队逐家逐户宣传、上门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及基本内容家喻户晓,并把GG乡党委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我心中的新农村》新民谣,排练成说唱结合、形象生动的文艺节目在全村传唱,并辐射到了周围其他村。三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进行宣传。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新农村建设如何搞,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怎样做,做些什么、做到什么标准,凝聚了民心、凝聚了力量,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省、市、县电视台先后宣传XX村新农村建设15场次,中央、省、市、县级报纸刊登新农村建设文章30余篇,有力地展示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新设施、新风貌。6月23日,全乡在该村举办了新农村生育文明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参加人员达3000余人次,扩大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二)基础建设力度大。今年是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年,为起好步、奠好基,该村坚持“基础先行”,先后投资近170万元,组织实施基础建设“十个一”工程。一是修订了一个村庄规划。专门邀请来县规划设计院技术人员,进行村庄集镇规划的第二次修编,在过去集镇规划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形成沿“郧-漫”路沿线、杨家沟河堤两侧和佛洞沟七组“一横一院”村庄集镇格局。二是修筑了一条防洪堤。从黄云铺学校桥头至XX村小学长2500米,宽1.5米,高2米,既可保护集镇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又可保护基本农田150亩,同时总体上形成了董家坪--黄云铺--XX三村统一的防洪御灾体系,河堤清基清於工程已全面完成,已浆砌1500米,预计9月底可全部完工。三是架设了一座平板桥。位于该村七组,跨度13米,高6米,宽6米,使“一纵一横”的主街道相互贯通,融为一体。四是改河造地100亩。结合高速路建设整理开发土地,河堤建设工程新增良田100亩。五是实施“一建三改”工程150户,目前已完成100户。六是办好一个以滑石开采为主的企业。力争年销售收入达60万元,计划秋后对黄龙洞旅游景区洞内清於,开发黄龙洞-太子庙-扬家沟水库等旅游产业。七是美化亮化一条街。目前已铺设彩砖2500平方米,栽树常春风景树1000棵,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墙外装饰,防火通道,统一建设供水、排污、供电,有线电视等相关配套设施,筹备安装灯箱40盏、列岛路灯40盏。八是新建一个村级活动阵地。已动工新建砖预结构村级办公阵地四间三层480平方米,集村“两委”办公室、合作医疗、文化室、体育场为一体。九是统一推广通用图集,新建一条街。采取招商引资开发、拆迁安置、商品房开发、搬迁扶贫等方式在该村新建街道。十是建立一套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围绕“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水),“三化”(净化、绿化、美化),“三包”(包净化、美化、绿化、包公益设施管理、包治安管理),“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三创”(创文化中心户、创文明户、创十星级农户),三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内容制定了《村民公约》、《村庄集镇管理办法》、《民主议事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村支部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并将各项规章制度打印成册,下发至全村各农户,打造和谐村庄、平安村庄、文明村庄、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三)干部群众信心足。通过广泛的宣传,统一了思想,鼓足了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干劲,通过“十个一”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让干部群众享受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实惠。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相池今年已经52岁,从家长到组长、从配角到主角、从村长到书记、从乌发少年到满头银发,当了大半辈子的“村官”,见证了从大集体到大公社、从办事处到小乡、从管理区到乡政府、从税费改革到村组合并、从向农民催粮要钱到向群众发钱的历史演变,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他几次累倒在工地、在会场,但他仍然信心很足,感触很深地说:“当了这么多年的村干部,还是今年干得最累、最有劲,这样干下去,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由于村干部的带领,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配合新农村建设。三年来,该村有80%以上农户住上砖预结构楼房,80%以上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80%以上农户依靠打工经济大幅度增长了收入,150户组织实施了庭院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筹集资金贴了墙砖,铺设了门前彩砖,实施了“一建三改”,整治了房前屋后的卫生环境,争着带头发展经济,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争着兴致富产业,当致富标兵,争着参入村级民主管理,做新型农民。通过该村取得了明显的变化,路两旁的泥巴土房减少了,房前屋后的猪圈粪凼变整洁了,横七竖八的村庄规划理顺了,打牌赌博的销声匿迹了,封建迷信活动不存在了,社会治安状况变好了。

三、成功启示

启示之一: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腰包鼓不起来,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句空话。农民有了钱,啥事都好办。XX村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确定了“突出林特药果杂,畜禽养殖同时抓,稳粮保姜抓蔬菜,打工创收来源大,户平2亩经济园,年增收入二千元,户平出栏2头畜,年增收入2千元,户平一个农民工,年增收入6千元,户平一个小庭院,年增收入1千元;集中精力抓发展,确保户均收入过万元。”的工作思路,抓住区位优势和“十漫”高速路建设的机遇,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规模开发大路菜,深度开发精细茶,适度发展反季节蔬菜,大力发展水生菜,使蔬菜发展面积达到800亩,收入40万元,利用退耕还林套种川乌、丹皮、白勺、柴胡等药材500亩,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800头210头1550只,培植了一批大户、典型户;年输出富裕劳动力425人,收入255万元,仅农民工老板吴德保就带出本村劳力53人,年挣回打工收入30余万元,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

启示之二,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该村注重改善基础环境,整治居住环境,培育人文环境,从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环境抓起,从少花钱的项目着手,努力在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新精神风貌等六个方面有新突破。加强道路建设达到“四通”:村通水泥路、组通砂石路、户通出行路、田通机耕路;加强村容整治“治理六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违章乱建;改善农户居住环境达到“五有”:有洁净住房、有水泥晒场、有便行道路、有洁净饮水、有配套沼气;加强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建设,大力实施“十个一”工程,让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惠,开展农村文明大院创建活动,争创“四型”文明大院、文明村庄,即:资源节约型、环境整洁型、设施配套型、风尚良好型。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启示之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为保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动力,近年来,该村始终注重自身班子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将那些清廉为民、勤政务实、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党员群众选进村“两委会”班子,在2005年村两委换届时,严格按照“两推一选”、“海推海选”的办法,选出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坚持了公开、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出的村两委班子,群众信任,干事公正,作风民主,XX村始终是全乡唯一一个“零负债”村。村班子苦心经营村级集体经济,搞好村办企业的滑石矿生产经营,年均集体经济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利用村集体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群众建设新农村,如农户实行一户一建三改示范,在足额兑现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村每户另补200元;农户铺设门前彩砖,村集体按每平方米补贴20元补助。村集镇绿化苗木、建设下水道等公益性事业由村集体出资兴建;村集体协调整改高低压线路,电视、电话线路,同时争取上级兴建了移动、联通基站各一个;对村内评选的“五好农户”、“十星级农户”、“计生中心户”、“治安联防中心户”都给予了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

启示之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宽松的政策环境作引导。所说的宽松政策并不是要以放弃原则、破坏生态为代价的违规违纪的政策环境,而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严格按政策、按规章办事。如XX村的村庄集镇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主要源于2003年的“迁村腾地、退宅还田、集中建房”试点工程的成果,这一成果的推广应用形成了XX村六组的主街道,近年来通过整理开发土地、退宅还田恢复耕地近100亩,村庄建设占地远远超出恢复、整理开发的土地面积。

下载关于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村新农村建设

    XX村2011上半年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XX村于2010年底通过市新农村示范村达标验收。今年上半年,村两委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着力改善民......

    村新农村建设交流大全

    **村是**市**镇中心所在地,是整个**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64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1203,总人口3676,28个村民小组。村两委会班子人员共10......

    XXXX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XXXX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情况 汇报 (2008年3月11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XXXX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XX位于金川区XXXX......

    村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位于嫩江县城北五公里处,全村辖四个自然屯,676户,总人口为2278人,有劳动力1112人,全村耕地面积19597亩,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抓住种植结构调整、一事一议等环节,取得了一定的......

    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规划 为了解**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3月20日至3月28日,我们小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新兖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近几年来,在市、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村两委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推进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小康村的要求,对我村工作进行细化......

    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贺家庄乡清乐院村 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尧都区农委: 按照贺家庄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清乐院村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不断改善村级人居环境,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并在2010......

    村新农村建设总结

    村新农村建设总结 今年,**区大科街道办事处**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