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办新疆班少年邮局可行性报告(改稿)
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申办新疆班少年邮局可行性报告
江门市邮政局、江门市集邮协会:
为进一步在学校中推广集邮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决定提出申请,开办少年邮局。少年邮局将以我校新疆班学生为主体,按照市邮政局、市集邮协会要求组织开展活动,初步定名为“新疆班少年邮局”。以下为可行性报告:
一、培英高级中学新疆班简介
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新疆班)是党和国家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我校于2005年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现有新疆学生三百多名。学生来自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等多个民族。办班以来,上级领导对学校新疆部的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及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的领导,新疆教育厅、教育工委的领导,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多次莅临学校检查指导新疆班的工作。为了让新疆班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始终把“严、爱、细”的原则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教育管理上。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和“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民族团结思想。把培养“信得过、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德才兼备、民汉兼通、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作为办班目标。采用级会、班会、演讲等形式,开展了“我自豪,我是中国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荣辱,明是非”等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感恩教育。新疆班的孩子们在领导和老师的关怀教育下,正在茁壮成长。2010年,我校荣获“广东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我校开办新疆班少年邮局的必要性
随着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到2012年,我校新 1
疆班在校学生将达400多名,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八分之一。由于新疆班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地区,他们年龄在14、15岁左右,他们与家庭、同学和朋友的联系除了学校规定的打电话时间外,大部分需要书信沟通。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校鼓励新疆班学生“少打电话多写信”。据统计,平时新疆班学生每天收发的信件(不包括快递、包裹)有10封左右,节假日(如新疆两大民族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元旦、寒假春节)期间,信件收发量会有较大增加。目前,新疆部学生信件收发、出售邮票、信封等工作主要由两位新疆派来的管理老师负责。由于新疆班生活和后勤管理任务繁重,两位老师经常忙不过来。因此,开办新疆班少年邮局,安排新疆班学生承担信件处理工作,可以适当减轻生活老师负担。由于平时新疆班实施全封闭管理,学生外出机会较少,创办新疆班少年邮局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验邮政服务的重要途径。
三、开办新疆班少年邮局的重大意义
假如我校成功开办少年邮局,将是全国第一所新疆班少年邮局,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推动集邮活动在校园的开展、增加邮政营业额均具有重大意义。
开办新疆班少年邮局后,我校新疆部寄发的公函以及新疆班学生寄发的信件均将加盖“新疆班少年邮局”日戳。遇到传统节日及学校重大活动我们还将刻制宣传戳,加大宣传的力度,将使收件人进一步了解我市、我校为培养新疆班学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将为国家的民族团结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办新疆班青少年邮局,安排学生干部担任邮局局长、营业员,有助于学生掌握收发信件、加盖日戳、出售邮票等邮政业务工作及管理账目、填写财务报表等会计业务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开办新疆班少年邮局后,我们将可以通过邮局营业员进行宣传,配合市邮政局、市集邮协会组织开展校园集邮活动。此外,由于新疆班学生的带动,将可以把一部分平时不集邮的本地学生也吸引进来,将可进一步推动集邮活动在我校开展,通过出售邮票、纪念封、明信片等集邮品,将可增加邮政营业额。
四、学校对开办新疆班少年邮局的支持
学校对开办新疆班邮局给予全力支持。我们将根据市邮政局、市集邮协会的要求,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少年邮局的营业场所。学校拟在和睦楼(新疆部楼)安排一个老师办公室作为少年邮局的固定营业场所。目前我校新图书馆外部结构已经完工,预计本学年结束(2011年年中)可以投入使用。今后学校若有重大活动,可在图书馆楼设立流动营业点。由于和睦楼有完善的保安设备,且平时一般不允许本地学生进入,少年邮局日戳放在和睦楼,其安全可以保证。
(2)学校将安排专门老师负责少年邮局的指导工作。此项工作将由江门市蓬江区集邮协会理事、广东省集邮辅导员、我校集邮协会指导老师钟文华老师负责。学校还将从新疆班优秀学生中选拔少年邮局局长和营业员,组织进行必要的培训,经过考核才可上岗。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财会制度和邮戳使用制度),保证少年邮局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开展活动。
(3)学校将从经费上予以保障。开办少年邮局前期准备工作及少年邮局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必要经费,学校将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给予保障。
我校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集邮示范学校,校园文化氛围浓郁。目前,我校正努力创办国家级集邮示范学校,我们相信开办少年邮局将能带动更多的学生(特别是新疆班学生)投入到集邮活动中去,为集邮事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我们将在此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按照市邮政局、市集邮协会的要求完善细节,争取早日开办少年邮局。
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2010年12月15日
第二篇:申办幼儿园可行性报告
关于创办知育幼儿园(民办)的可行性申请报告
长安镇人民政府:
近入二十一世纪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国家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发展方针,幼儿教育的普及工作迅猛发展。幼儿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大。
《海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也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市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幼儿园班额偏大,幼儿园布局规划不够合理,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知育幼儿园在金华地区有着多年创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而且具有融资的能力,有足够的资金做保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条件和管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长安镇做了相应的市场调研:
长安镇全镇面积91.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常驻人口8.3万,3-6岁适龄幼儿1565人。现只有幼儿园有:长安镇中心幼儿园;长安镇中心分园;长安镇辛江幼儿园及正在筹备原新新小学改建幼儿园的等几所幼儿园,其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入园需求。且近年来随着我镇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城镇居民的不断增多,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望子成龙成凤”的思想占领教育观的主导地位,所以家长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投资。都希望子女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为此,我们经过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决定投资创办知育幼儿园(民办),相信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幼儿园一定能够创办成功。具体事项如下。
一、办园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
(二)面向“社会”,突出幼儿教育特色,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现代教育模式。
(三)加强与省内外著名幼儿园合作,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教学体制,积极推进幼儿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办园规模
规模设置以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2日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设置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国标》),在园学生数字应为200人左右,教职工不低于10人,按《国标》规定班额。建设具有与办学规模和活动课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园舍占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能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所需的其它设施和场地。按照《国标》建设以适应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
(一)设8个教学班,分托班、小班、中班、大班,每班平均25人,在校生200人,新建教学楼、办公楼、餐厅、运动场、等。
(二)资金来源:自筹。
(三)幼儿园性质:民办,镇教育局指导。
(四)教师配置:配备教师10人,工资由园部支付。
三、资金投入:
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现代化”的办园原则进行科学有效投资。总投资80万元。
8个班教学:150元/平方米×800平方米=12万元;
厨房一幢:980元/平方米×15平方米=1.47万元;
运动场(包括设施):1200平方米*300=36万元;
教具、玩具:10万元;
院墙、道路等基础设施:7万元
其它费用(施工设计、教学教具、电器和办公设备等):14万元。
以上共投资80万元。
四、建设地址:井坪东坪小学附近。
五、管理模式: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设董事会、监事会、园委会。中层机构有:教务处、保卫处、财务处、后勤处等。
特此申请
恳望批复
知育幼儿园董事会申请人:赵小丽
2012年7月4日
第三篇:申办技师学院可行性报告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攀枝花技师学院
可行性论证报告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四川省首批高职院校,地处中国钢铁钒钛之都——四川省攀枝花市。学院以服务攀钢,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宗旨,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指引下,踏实办学,精心育人,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攀钢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历经35年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企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之路,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川省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优化和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在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重点组建10所技师学院的重大举措,为促进学院深入推进职业资格考核制度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加大力度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提高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造就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学院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技师学院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深入分析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需求、攀枝花市钢铁钒钛产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现有基础和条件,认真制定了学院设立攀枝花技师学院的发展规划,并聘请专家多方论证,认为学院具备良好的设立技师学院的条件,现提出如下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学院概况
学院于1973年11月开始建校。先后创建了“攀钢冶金工业学校”、“攀枝花冶金职工大学”、“攀钢技校”,并先后合并组建攀钢职教中心,又先后合并“攀矿中专”、“攀矿技校”、“攀钢向阳职工培训学校”等办学实体。2001年成功改制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起了一座初具现代化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担负起了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办学以来,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毕业生3.6万余人、实施了3.3万余人次的职业培训。
学院占地891.5亩,其中,马家田校区570.4亩,金江校区313.7亩,江北校区7.4亩;校舍面积178405m2;固定资产(不含土地资产)原值达1.2944亿元。建有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校园网;图书馆藏书41.3万册;建有400m和300m塑胶跑道绿茵运动场各一个,标准游泳池两个,运动场面积46406.26m2。
学院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7963人,其中,全日制学历教育5539人,成人学历教育1575人。各类培训849人(2007年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共计3046人次)。有教职员工6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含在读)教师68人,高级技术职务教师133人,双师素质教师88人,兼职教师120人。每年还有1-2名外籍教师在校从事外语教学工作。
学院设有材料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部、实验实训部等7个教学业务部门。开设有冶金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6个专业。学院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现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11门。2006年4月,学院通过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
二、设立技师学院的必要性
(一)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发展优势产业的需要
“十五”期间,四川经济总量完成了一次升位:从全国第十位升至第九位,其根本动力来自工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超过50%。工业加速态势显现,和“九五”比,快5.5个百分点;和全国比,快5个百分点;近3年和本世纪初比,发展速度更快。工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四川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依靠工业经济的做大做强,构建强大的增长点、增长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三次产业全面繁荣。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川省把钢铁钒钛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确定为三大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建设。“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以上。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正当工业强省战略的东风吹遍四川大地的时候,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亦突显出来。《四川省钢铁钒钛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四川省文化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显示出涉及生产管理、环保管理、电气工程、冶金物化、钒铁原料工、钛液制备工、集成电路、软件、网络、数控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市场营销、项目管理、数控工艺、数控车工、人力资源部主管、会展旅游教师等300余个主要岗位均紧缺高级技能人才。其中,钢铁钒钛产业现人才总量约为20.9万人,占全省工业人才的8.9%,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比例偏低;由于受区位、经济、社会综合条件限制,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较低,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不足,高技术开发人才流失严重,企业之间人才竞争激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四川钢铁钒钛产业特别需要职业素质高、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知识、熟悉国际国内市场运行规则、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决策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者;本行业国内依靠用至国际知名的、具有相当竞争力的高级专家和一大批国内外客座专家;熟练掌握新技术、具有专门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强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迫在眉捷。
学院办学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职业培训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开设有钢铁冶金、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35个专业,学院作为四川唯一的机电和冶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培养钢铁钒钛类高技能人才的特殊优势,并在培养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等四川省优势产业所需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学院义不容辞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作更大贡献。
(二)攀枝花市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需要
钒钛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化工、医学等诸多领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其人均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钒和钛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钒钛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我国进一步把发展钒钛产业列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根据我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政策、法规的精神,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200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加强东西互动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钒钛资源等对全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四川省政府多次表示大力支持钒钛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优势矿产资源,大力推进钒钛磁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尽快把攀西地区建成世界级的钒钛产业基地”。攀枝花市也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写入“十一五”规划中,并确立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的新目标:到2010年,钒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55%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突破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新流程和高钛型高钛渣提钒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到2015年将钛资源回收率提高到40%以上,到2010年钛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最终建成全球最大的涵盖钛原料、钛白粉和钛金属、钛材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攀枝花市被誉为“中国钒钛之都”,钒、钛资源储量丰富,在国内、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攀枝花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世界罕见的超大金属矿床,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钒钛磁铁矿资源总量达98亿吨,其中,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1%,钛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0%。钒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高达6.25万亿美元,钛资源的价值更为可观。攀枝花已初步形成了以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钒制品生产商攀钢(集团)公司为主体、国有和民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组成的17家钒制品产业集群,可规模生产钒渣、钒氧化物、钒氮合金、钒铁等系列产品,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钒原料约占全国的74%左右,钒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占世界的18%,钒制品年销售收入约23亿元。攀枝花现有50多户企业组成的钛产业集群,具有钛渣、钛精矿、钛白粉、钛铁、纳米钛白等系列产品规模生产能力,其钛精矿产量达100万吨,钛白粉产量约7万吨,成为全国最大钛精矿供应基地,产量占全国40%以上,年销售收入约11亿元。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由攀枝花乃至全国最大的钒钛生产企业攀钢投资举办的攀枝花市唯一的一所高职学院,理所当然、义不容辞为钒钛产业的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类高技能人才,为中国钒钛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
(三)攀钢做强、做大的需要
攀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是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攀钢以其世界领先的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技术,在我国钢铁工业中享有独特地位,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四十多年来,攀钢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依靠自主创新推动钢铁钒钛产业跨越式发展,已经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钢铁钒钛企业集团。“十一五”期间,攀钢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的步伐,“十一五”期末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近期攀钢将在西昌地区建设一个400万吨左右的钒钛钢铁新基地,其中包括拟建设360万吨1780mm热轧板卷等产品深加工项目。从攀钢目前的人才结构看,存在高技能人才结构断层问题。攀钢是学院的依托,学院是攀钢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攀钢过去的发展依赖于学院培养的人才,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更需要学院提供的人才支撑。
三、设立技师学院的可行性
(一)办学条件良好
学院现有62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48个主要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及电教等大型教学设备总值3200万元。大多数专业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装备较为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场所。电工电子电机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电工实验台、德国PLC西门子S7—300系统等部分装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较为先进。2005年8月,学院的理化、机械基础、电工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电气技术等五个实验室全部通过四川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成为了全省最早通过该项评估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投资16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达15000m2的实训大楼,并已投入使用,很好地整合了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形成了系统优势;近3年,新增1000多万元,用于增加教学仪器设备;采用BOT方式引资2113万元,新建16563m2学生公寓两栋,并对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进行了改造;学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200万元支持,成为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攀钢投入140万元的配套资金,用于该项目建设。
(二)办学定位准确、领导能力领先
学院领导班子现有成员6人,平均年龄47岁,大学本科学历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学院领导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班子成员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具有多年领导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经历,是高职教育大发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班子的办学理念先进,战略规划、实施和资源整合能力强,是学院综合实力提升的统筹者,长期从事学院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
学院领导班子一直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攀钢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作为办学目标;以“服务攀钢,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宗旨;制定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四川省为中心,以钢铁钒钛产业为重点,面向全国,为四川乃至全国的钢铁钒钛产业和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学院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产业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科(教)研管理和目标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学院领导班子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考核评为“四好班子”,学院先后获得“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职教学会授予的“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攀枝花市创建文明城市示范单位”、“攀枝花市校风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
学院是攀钢举办的,学院与攀钢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攀钢每年都要给予学院大量的经费支持,仅从2001年至2007年,攀钢就累计为学院投入23267万元,保证了学院办学条件居于较先进水平。学院与攀钢的联系没有只限于攀钢投资办学,而是秉持“校企双赢”的理念,与企业多方面多层次地合作,形成了“校企一体,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
1、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攀钢积极支持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每年都要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建设,学院现有冶金类、电气类、电子类、控制类、机械类、焊接类、驾修类、艺体类等校内实训基地,大多数专业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装备较为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场所。部分装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较为先进,如,电工电子电机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电工实验台、德国PLC西门子S7—300系统等。不少设备与生产现场较为接近。如,机械加工、钳工拆装、电工钳式吊车控制系统、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家电维修等。现在,攀钢投资1500万元修建的15000m2的实训大楼和新添置的价值近300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已投入使用。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学院学生实验实训的场所,也是企业职工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的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共享。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攀钢作为中国大型钢铁联合生产企业,技术装备先进,生产管理科学,工种齐全,人才丰富,是学院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20多年前,在攀钢技校初创之时,实习场所缺乏,时任攀钢总经理的黎明就对各厂矿说:“攀钢的厂矿都是技校的实习厂”。今天,学院突破了以前一昧依靠行政手段,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的方式,强调“校企双赢”,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通过向企业专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科技动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加强本专业师生与生产一线的联系,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此外,实训教师或相关的专业教师也可与企业联系,在双方长期合作产生的信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作,拟定“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学院已与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西昌新钢业股份公司、江阴联合铁钢有限公司、攀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攀宏钒制品厂、攀钢轨梁厂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生产性实训基地。
2、学院与企业相互培养人才,提供人力资源
学院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学院近三年就为企业输送了2754余名毕业生,分别就职于攀钢各厂矿、分子公司、宁波钢铁、浙江甬金、张家港浦项、LG电子、西昌新钢业集团等公司。这些公司己经连续多年到我院选用毕业生,就业学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同类高校中我院就业率名列前茅,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均超90%。
学院为企业提高职工职业素质:学院承担了企业的多项职工培训,涉及冶金行业工种高级技师在职培养、冶炼工种技能提高脱产轮训、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人技师继续教育综合类培训、经营管理干部轮训、工人高级机加工培训等项目。2001至2006年共培训职工达16930人次,技能鉴定达12605人次。学院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企业参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人才:学院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办法全方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采取定点挂职于一个企业,进行现场锻炼的方式,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学习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现场。同时,企业作为学院的人力资源补给地,也不断地为学院提供技术人才,尤其攀钢,已成为学院重要的人才库。仅冶金技术专业目前就从企业聘请了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级高工2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这些兼职教师的到来非常有力地增强了学院的师资力量。
3、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学院吸纳了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进一步确立了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等观念,推进了学院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接轨,按照IS09000 国际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了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学院在攀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下,结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入手,全方位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提炼出了“求真知、做真人”的办学价值观、“奉献、超越、发展”的办学理念、“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校园精神、“走改革之路、办特色学校、创一流水平”的办学方针等校园文化理念和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院以向企业输送人才、培训企业职工的途径把校园文化传播到企业,让企业从文化的深层层面认识学院,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企业内部逐渐衔接、吸收、乃至融合,推向进一步的发展。
(四)教育教学改革领先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以教育资源为基础,兼顾专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做到‘宽窄结合、以宽为主’”的原则,努力进行专业建设。学院现有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院级教改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改成果在2004年获得了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该专业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学院按照“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能满足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以突出“应用性”、加强“针对性”为原则,进行课程建设。理论教学体系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注重培养各专业毕业生需要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课与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课程体系中有机融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在课时安排上,减少理论课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11门,在建的院级精品课程10门。
强化企业参与,建立主动适应机制和系统保障。学院建立了以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就业为导向、紧扣需求设置专业。主动与企业联系,取得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企业参与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学生实习实训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定“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攀钢也以政策支持,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
学院始终坚持“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依托“企校一体”的办学优势,在充分了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思路,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生职业技能得到了大大提高。多年来,学院坚持素质教育。早在20年前,就创造性地提炼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劳动育人、活动育人”的“六育人”机制,并提出以“六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创建并完善了以“六育人”机制为核心的“大育人”观,成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大育人”格局。不仅强调强调育人活动和效果的延续性和终身性,而且强调全方位渗透和育人活动整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人文性。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许多毕业生在岗位上干得十分出色,深受用人单位的重用和肯定。
(五)职业培训经验丰富、成效显著
学院根据攀钢生产、经营和管理对人才的需求,面向攀钢职工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别、多专业、多工种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职业培训。培训质量不断提升,效果显著,得到了(集团)公司职能部门、送培单位和参培职工充分肯定。培训层次包含有干部培训、初中高级工培训、技师培训和高级技师培训等;类别上有文化达标培训、素质提高培训和技能培训等。培训的专业和工种涵盖了攀钢主要专业和工种。学院除常年开设有30多个培训班外,还在瓜子坪、向阳村设有两个以培训服务为主的独立办学点。同时,为满足各厂矿的具体需要,学院还设有多个驻厂合作办学点。近年来,为满足攀钢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加大了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相当部分的攀钢职工经过培训,已成长为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在生产一线发挥着技术骨干作用。2001至2006年共培训职工达19940人次,技能鉴定达13021人次。
除攀钢外,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中国石油公司攀枝花分公司、北京华联、攀枝花火车站以至周边郊县也是学院的重要培训服务对象。学院有效利用较为先进的设备条件、技术优势,为加快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为攀枝花市教育局、盐边县教育局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学院组织了针对帮扶对象学校的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举办了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制图、艺术等专业的专门培训。近两年,先后为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培训教师近200人,完成企业和学生技能鉴定12605人次。对促进其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六)有充足、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
攀钢历来重视教育,无论效益好坏,均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在学院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攀钢更重视对学院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年初即为学院拨入足额的费用,保证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34年来,攀钢为学院累计投入经费近5亿元。仅2002年至今,攀钢就累计为学院投入20000余万元,保证了学院办学条件居于较先进水平。公司除了按照计划及时划拨经费给学院外,还指导和协助学院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学院自筹经费历年上升,2004年学院自筹资金1539万元,2005年学院自筹资金2244万元,2006年和2007年学院自筹资金均有增加,分别达到2477万元和2785万元。
四、技师学院2008年——2012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宗旨,以市场和攀钢对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中心,全面推进现有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职业资格培养考核制度与高校学历培养相结合,实现一专多能、技能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发展目标
把技师学院建设成为立足攀钢、服务攀枝花市及四川省内各冶金企业,为四川省钢铁钒钛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及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培养造就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攀枝花市、四川省以冶金类为主,兼顾其它四川省紧缺人才类别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三)具体设想
1、学科门类的设置
技师学院主要培养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师,暂设冶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工程等五类学科。
2、生源、学制及规模
到2012年在校生规模达3000人以上,其中,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在校生达1200人以上,开展企业在职职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提高培训每年至少500人次。
高级技工:主要招收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的人员。学制为2-3年。
预备技师:主要招收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制为2-3年。部分知识技能型职业,可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为4年。
技师或高级技师:主要招收企业在职职工中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有生产服务一线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
职业培训:招收企业在职职工开办高技能人才技能提高班、技师班。
3、培养目标与就业
培养适应企业、行业、地方经济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同时,学院将在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努力开拓新的就业基地,对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咨询、服务、推荐等工作,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关注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为技师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技师学院致力于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校企融合的广度,促进工学结合向纵深发展。
(1)完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
探索学校与企业之间,如何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培养、科研开发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和类型。
(2)丰富“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与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学生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度融合,工厂与学校紧密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专业建设上学校聘请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靠市场和企业需求,做到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聘请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设立课程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确立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施上加强实践教学,正确处理“学”与“做”的关系,实施“工学交替”、“工学并行”、“分阶段完成学业”、“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在学生管理上根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培养,修订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管。在教学评价上以企业评价为导向。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以市场、企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3)创新“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确立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健全双方需求合拍的驱动机制、互利互惠多赢的利益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衡机制、动态发展的调整更新机制、校企双方参与评估的考核机制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校企双方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切实避免“校热企冷”现象。
5、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打破现有高职学科体系型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体现工学交替,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体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能力培养与职业标准相统一”的课程体系。
以市场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本位、工作过程为中心,将职业岗位标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企业技术标准、行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开发课程等步骤,使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体现社会的需要;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相一致,把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统一,体现职业工作的需要。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和案例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集中建设一批“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课程结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仿真和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课程保障”的课程。
6、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利用5年的时间,建立一支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专兼教师队伍。使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占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技师职业资格及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达20%以上,从企业中聘请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0%。
通过校企合作一体化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教学、生产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从而建设一支具备素质高、结构合理的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优化的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
7、积极探索技师学院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
技师学院录取的学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培养考核制度,学生修完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后除获得本技师学院的毕业证外,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探索技师学院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使技师学院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套读大专甚至本科,从而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证书。技师学院将充分利用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优良高职教育条件,建立技师学院学生套读大专的制度,为技师学院的学生提供便利的套读大专的条件。并积极联系其它普通高等院校,为技师学院的学生套读本科创造条件。
8、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制度
改变现有高职的考试考核制度,建立以考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考核制度,注重考察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摆脱现有高职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形成多样化的职业能力考核方式。探索按照职业活动分阶段进行考核的模式。严格高技能人才考核制度,提高考核水平。实施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保证在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技师学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设立工作的组织领导,使设立技师学院工作有序进行,确保设立目标的实现,学院将强化设立技师组织保障。一是学院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其它院领导为成员的设立技师学院领导小组。二是由主管部门攀钢以及攀枝花市教育局、省教育厅、行业重点企业共同组成设立技师学院指导领导小组。三是设立技师学院建设办公室。四是在学院有关部门成立技师学院工作小组。
(二)机制与体制保障
1.成立技师学院协调指导委员会。成立由攀钢集团公司、攀枝花市政府、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以及学院组成的技师学院协调委员会,与攀枝花市建立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密切联系,协调各方关系,定期听取学院关于设立技师学院情况的汇报,并研究解决学院设立和运作中的问题。
2.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共育高技能人才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办学优势,主动融入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充分共享企业资源,切实实现校企互利双赢,为“双师”素质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搭建平台。
3.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搭建企业专家参与技师学院各方面建设的平台,确保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吻合。
4.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兼职教师动态管理制度,建设由高水平、具有高级职业资格和技师资格、“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5.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和细则,实行目标管理,明晰项目建设相关部门的责任、权限和任务,奖惩兑现,确保设立技师学院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制订“设立技师学院实施管理办法”,使技师学院建设工作有标准、有规范,建设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
(四)资金保障
攀钢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办学主体的作用,为学院划拨经费,保障学院运作良好并具有相当优势。此外,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收取学生学费与多种渠道创收作为经费的补充。
第四篇:麓枫少年邮局致辞
中南大学第一附小麓枫少年邮局开业致辞
集藏海内存知己,邮缘千里来相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公元2016年5月10日(星期二),天气: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喜庆日子,因为,长沙市第2家少年邮局————-麓枫少年邮局即将在我校成立。请允许我代表中南大学第一附小的全体师生,对远道而来专程参加我们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麓枫少年邮局成功组建和正式运营,离不开长沙市邮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谨此,向关心指导麓枫少年邮局建设的各级领导、各位同仁致以衷心的谢意!
麓枫少年邮局的首任局长、副局长、工作人员都将由学校的学生担任,会有专门的辅导教师进行指导。麓枫少年邮局的设立也将进一步丰富学校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邮政知识面,让学生全面了解邮政业务流程,学习各种邮政、邮票的相关知识,让孩子们在课堂之外受教育,在邮乐之中长知识。
通过组织青少年集邮活动,让孩子们在方寸天地博览古今,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添乐趣,陶冶情操。这也是我校在推行素质教育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学校不仅聘任教师担任集邮教育专干,而且还将集邮教育渗透到语文、音乐、美术等各学科中。如今学校有集邮协会一个,班级集邮小组17个,会员200余人。每期开展集邮“五个1”活动:专题集邮教育课1节,校级集邮活动1次,班级集邮黑板报1次,小队手抄报1份,外出参加集邮活动1次。
一路走来,硕果累累,特别是在邮票设计上,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汪上君参加世界邮展现场绘画获得一等奖 2009年学校参加湖南省集邮巡展活动 2010年创建了湖南省青少年集邮教育示范学校 2010年参加湖南省贺渌汀邮展首发式 2011年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邮展
2011年陈中云老师到长沙市砂子塘泰禹学校上集邮示范课 2012年获得长沙市基层集邮协会先进集体
近五年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先进个人6人次,学生参加集邮竞赛获得国家级金奖5人次,银铜奖7人次,省级竞赛上百人次。
我们有理由相信:麓枫少年邮局一定能成为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麓枫少年邮局开业大吉!谢谢大家!
第五篇:我和少年邮局共成长
我和少年邮局共成长
洛阳市第四十二中学 刘一帆
方寸之间天地宽,这是人们对邮票的赞美。我喜欢集邮,全是因为爱上了那七彩的邮票和邮票背后的故事。
第一次和邮票亲密接触,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刚踏进四十二中学的大门,学校就成立了少年邮局,通过竞选,我荣幸的成为一名少年邮局成员。每到周六,我都要去附近的洛龙区邮局“上班”,在这里,我学会了盖邮戳、寄信件等,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职业的神圣,但更重要的是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快乐,因为我了解了许多关于邮票的知识。
邮票是国家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邮票是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发送者会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消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传递费用。为方便使用,邮票四周一般会打上齿孔,背面则加上一层背胶。邮票发行由国家管理,通常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甚至是某些国家重要的财源来源,如列支敦士登。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黑便士,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大龙邮票。
邮票素有“百科全书”之称,多姿多彩的邮票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方寸天地,包容着大千世界。青少年参加集邮活动可以增添乐趣,广交朋友;增长知识,优化智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不仅如此,作为少年邮局的成员我还参加了很多活动。如:2009
年世界邮展开幕式上洛阳“3000名少年儿童邮票图稿设计大赛”,我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集邮征文比赛”我获得了二等奖。最难忘记的是2010年,“唐诗三百首邮票”在洛阳发行,我和同伴现场为集邮爱好者提供服务的情景。当时下着大雨,但恶劣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集邮爱好者的热情,为了能盖上少年邮局的日戳和纪念戳,他们打着雨伞排起了长龙似的队伍,我和同学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不停地为大家盖邮戳。腿酸了,胳膊疼了,衣服淋湿了,但我们咬牙坚持着,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因为我们被集邮者热情感动了。那一刻,我理解了做一个少年邮局成员的全部意义。在我们学校,我是集邮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学校组织的邮票设计展、校园邮展、手抄报展等都少不了我的踪迹和作品.......一次次成功的活动使我们小小的少年邮局受到了全国各地集邮爱好者的关注。从洛阳市集邮活动先进单位到省级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再到国家级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这些荣誉的获得见证了洛阳市洛龙区少年邮局成长历程同时也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历程。
虽然,我现在上了高中,离开了少年邮局,但我庆幸自己有了少年邮局这段人生经历。是它引领我走上集邮的道路,通过集邮赏邮,参加活动提高了我的艺术修养,陶治了我的审美情趣,丰富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能力。更为难得的是,我现在每一张珍藏的邮票,充满了回忆和故事,凝聚着亲情、友情、爱情,每一张邮票都是对流失岁月的深深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