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旅游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汇报会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旅游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汇报会
http://2011/8/20 11:50:46红网字体: 【大 中 小】
本报讯(记者 周小华)如何促进长沙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前日,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旅游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汇报会,听取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发言,并听取政府相关工作部门的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合泉强调,要做好“三气”文章,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明、罗购
三、张建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顾问彭可平,副市长陈献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佘双智,秘书长柳美景等出席会议。
余合泉指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最佳选择,是扩大城市影响的最好途径,是拉动社会消费的最大市场,是长沙乘势而上的最好时期。他强调,长沙旅游要做好“三气”文章,要提高城市的“名气”,增强吸引力;要积聚旅游的“人气”,增强辐射力;要解决发展的“顺气”,增强推动力。要整理思路,整合资源,整治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长沙市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2010年长沙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5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29%,相当全市GDP的10.2%,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3.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第7位。旅游市场十分火爆,连续两年长沙星级宾馆入住率全国第一。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目前全市年经营收入过亿元的旅游企业达到25家,其中旅行社10家,酒店14家,景区1家。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旅游中心和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8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6.7%。
汇报会上,市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就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但大家也指出,全市缺乏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全市还没有一个5A级景区,旅游产品缺乏一批国际品牌,旅游企业缺乏一批“超级航母”;旅游投入不足。2010年杭州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达到3.2亿元,同为中部地区的郑州也有5000万元,而长沙仅1500万元;另外,旅游业涉及29个经济部门、关联109个行业,但长
沙目前没有形成大旅游的管理体制来统筹全市旅游区域协调发展,也缺乏灵活的旅游融资平台和公司化、市场化的运作机构,这无疑将成为长沙旅游的“短板”。
[稿源:长沙晚报]
第二篇:旅游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打造休闲养生旅游名县
——XX县旅游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XX人民政府副县长 XX
(2009年6月8日)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世界长寿之乡”品牌资源,以打造“寿旅名县”为目标,全面实施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开放带动和重点突破战略,旅游业取得了跨越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2008年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65亿元,创汇51.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数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县GDP的9.19%,旅游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现。
二是截止2008年底,全县拥有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286家,旅游产业规模和体系初步建立并日趋完善。
三是旅游产品建设步伐加快,水晶宫、百魔洞、百鸟岩等景区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长寿博物馆改造装修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坡纳长寿旅游示范屯整体包装基本完成并试营业,初步形成了以盘阳河流域为核心的特色突出、吸引力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是立足两广,面向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初步构筑起稳固的旅游市场网络和营销体系,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54.5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5115人次,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五是以创建 “广西优秀旅游县”为切入点,依法治旅,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和综合接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是XX旅游在香港、台湾、日本、俄罗斯、德国、美国等国际旅游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与两广、华东、东北、北京等区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合作成效显著,保护封闭、各自为阵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区域-1-
合作成效明显。
七是截止2008年底,全县旅游从业人员约1133人,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框架初步建立,素质不断提高。
八是随着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关联带动作用的日益显现,全社会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关注旅游、发展旅游、参与旅游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旅游产业发展宏观环境不断优化。
XX旅游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初期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着产品结构单
一、产业链条短小、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营销模式亟待创新、主题文化和特色不够突出、公共配套不完善、法制建设不健全、发展观念意识滞后、规模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核心竞争力不足、市场运行主体弱散等诸多制约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困难。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其它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竞争等也使XX旅游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威胁和挑战。
针对XX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要想实现XX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转变思想、意识、观念以及创新方式、方法、机制、模式等根本抓起,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理念、科学规划、整合发展。要以“世界长寿之乡”为品牌依托,顺应现代旅游发展态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养生度假中心的发展目标,以景区景点建设和完善产业链条为中心,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高XX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以强化管理和规范服务为重点,全面优化旅游产业素质,提升XX旅游市场竞争力;以产业互动和部门联动为突破口,综合发展旅游产业关联带动功能,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XX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要下大力气和决心重点抓好“六个调整和转变”:
一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调整和转变。彻底改变XX旅游低水平
开发、散点式营销、传统化管理等现状,按照品牌化发展的要求,努力构建全县旅游一盘棋的发展模式,各产业要素合力规模化发展,整体式集约营销,努力引进有雄厚的投资能力、庞大的市场资源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旅行商进驻XX,努力培育和壮大XX旅游市场运行主体。
二是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调整和转变。在追求游客总量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旅游产业链条和消费结点的培育和延伸,以长寿品牌为依托,加大旅游要素整合力度,做好做足养生的文章,大力发展特色长寿养生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特色旅游文化、特色旅游交通、特色养生产业等,丰富主要城镇和乡村的旅游服务功能和文化展示功能,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消费等方面寻求旅游质量提升。
三是由满足游客基本消费需要向提供高质量服务调整和转变。在全旅游行业树立从服务要效益、从质量求发展的观点和理念,按照人性化、个性化、细微化的要求,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文化娱乐项目特别是夜间文化生活,提高景区、酒店、餐馆、购物店等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导游员的讲解能力和水平。
四是由单纯注重经济功能向积极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功能调整和转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从思想深处改变意识,充分认识、重视并发挥旅游业在拉动内需、推动工业产品商业化和服务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村屯群众脱贫致富、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投资环境、树立XX对外开放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使旅游业更好地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服务。
五是由传统游览观光向以养生度假为主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变。必须彻底扭转旅游产品以游览观光为主的传统单一现状,加快度假休闲、康体养生、乡村旅游等产品发展,努力推进传统景区的文化包装、配套完善和改造升级,提升乡村养生的规模布局、服务水平
和管理规范,加快养生度假基地和集群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资开发国际化、规模化、高档次的养生度假中心项目。继续推进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和线路包装。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注重融入民族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努力培育乡村旅居、汽车营地、民族运动养生、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发展新业态。
六是由区域市场向重点专业市场的营销手段和客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变。继续加大“世界长寿之乡,养生度假天堂”XX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促销,开展“寿乡旅游大篷车”巡游促销活动,举办好XX国际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加强媒体宣传和旅行商体验营销。同时,尽快完善寿乡旅游形象标识系统并广泛应用。强调以市场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构建现代旅游营销体系。客源市场的开拓营销要进一步突出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认真研究目标客源市场行为特点和消费特点,以长寿产品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目标客源市场的细分,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集约式的开展市场促销。
围绕上述发展战略和思路,今后一段时期XX旅游业应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转变观念,全民动员,狠抓重点,努力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以“创优”为抓手,通过开展创建国家A级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景观名镇、生态文明示范县等活动,切实加快XX旅游产品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配套完善,全面提升XX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是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重点特色旅游项目规划建设。重点推进长寿地质公园建设,加快盘阳河流域不同主题特色养生基地建设,启动大规模长寿文化主题展示项目和休闲旅游项目;继续推进红色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和民族风情旅游开发;抓好养生度假示范村屯包装建设;积极探索旅游招商新模式,加大赐福湖国际养生度假中心等项目招商力度。
三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争取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和自治区扩大内需资金支持,努力完成主要旅游道路建设;完工赐福湖游轮码头和盘阳河漂流码头建设;切实依法抓好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盘阳河和赐福湖环境整治工程。
四是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和水平。进一步完善与重点旅游通道和景区相配套的交通标识、旅游公厕、医疗保健、安全防护、环卫邮政、导览休憩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快XX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和长寿养生汽车旅游营地建设;推行规范标准,培育XX旅游购物、餐饮、酒店、文化娱乐等服务品牌。
五是创新方式,多元促销,扩大XX旅游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创新办好XX国际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通过开展“XX旅游大篷车”、“广西人游XX”、“XX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形式塑造XX旅游形象品牌;加强区域旅游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长寿养生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采取企业联盟、区域代理、连锁加盟、超量奖励等创新方式构建现代旅游营销体系。
六是健全机构,加强培训,完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力。完善旅游机构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旅游执法力度;抓好旅游行业管理、企业管理和服务队伍三支队伍建设;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加强导游队伍培训;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旅游培训、教育和实习基地,开设旅游专业班,培养、引进旅游人才,加强教学实践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动结合。
七是加强协调管理,整合市场运行主体,培育旅游企业品牌。协调解决好旅游投资项目用地预审、建设报批、工程进度等问题,加强对旅游企业在规划开发、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导;努力培育一批
优秀旅游商品品牌,打造广西长寿养生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努力培育一批特色长寿餐饮系列和养生保健餐饮店,逐步形成广西特色民族餐饮品牌;用市场化的手段加强对国有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经营和管理。
八是加强政府主导下的部门联动和产业互动,丰富XX旅游文化内涵和城乡旅游服务功能,提高XX旅游市场竞争力。完善XX旅游形象识别系统、促销口号和形象行为规范传达系统的整体形象设计策划;打造县城河道特色旅游文化街区,加快百里文化长廊建设步伐,丰富游客夜间文化生活;加强旅游与长寿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的紧密结合,发展现代特色养生农业观光游和体验游。
九是规范旅游发展意识和行为,推进旅游产业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并实施《旅游景区管理规定》,将旅游规划纳入法制化管理程序并指导规范开发建设行为;完善乡村旅游标准和规范,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旅游法规、标准、规范和优惠政策,将旅游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构建现代旅游信息系统,为产业发展决策以及市场动态管理和定向营销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十是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全面排查和治理旅游安全隐患,建立旅游安全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及工作机制;加强法制宣传,尽快解决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利益之间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健全机构,依法严厉打击干扰旅游正常秩序的行为和个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氛围。
第三篇: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也是当前我市着力培育发展的五大千亿产业之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战略意义。为推动我市旅游产业提升发展,最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世茂带领城建环保工委、市旅游局负责人,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和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副主任,分赴9个县(市、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工作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对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关注,各地旅游开发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全市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合力兴旅的氛围初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五大千亿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发展,先后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38个与旅游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加大了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考核力度。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健全完善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兰溪、东阳、义乌、武义、磐安还专门成立旅委会以强化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合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加大工作力度,工作体制机制逐渐完善。
加强旅游业发展统筹谋划,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有望于近期出台。强化旅游产业资金保障,市本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原来的900万元/年提高至2500万元/年。加强旅游工作研究,市旅游局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金华市旅游研究院,在旅游科研、旅游策划、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各县(市、区)相继完成或正在积极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并加大旅游工作考核力度,出台了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旅游业综合实力有所提升。
这几年,我市旅游项目投资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掀起了新一轮旅游建设高潮,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如东阳万花园、凤凰谷天澜度假酒店、武义璟园等建成开业。到2015年底,全市列入国家项目管理系统项目96个,列入省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额960多亿元,全市4A级景区18家。3A级景区1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四)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旅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2015年成立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统筹推进金华山开发建设。推进旅游社会化改革,相继成立金华市旅游研究院、导游协会、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旅游社会监督员队伍,增添了我市旅游发展新动力。加大旅游市场整顿和旅游安全排查、整治,积极开展全省首个“县(市、区)旅客满意度调查”试点,我市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不断提高。二、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衔接存在“困境”。
在调研中,基层反映比较多的是,旅游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林业规划、水利规划等未能很好衔接,导致一些核心保护区范围过大或保护级别定义过高,致使旅游业项目落地难。虽然旅游法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旅游法强制力和约束力不够,加之旅游主管部门在政府各部门中处于弱势地位,致使该法律规定落地很难。如何加强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相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成为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二)旅游业要素保障不足。
一是旅游建设土地指标不足。当前,“有项目、有资金、没土地”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旅游项目即使经过层层审批获得了用地指标,但因配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用地指标而迟迟不能建设,影响了旅游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在“三改一拆”过程中,有的旅游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因为受限土地指标而作为违章建筑被拆除。二是旅游产业融资难。旅游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可抵押资产少,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如何为我市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千亿支柱产业提供强大资金支持有待探索。三是旅游专业人才、技术缺乏。随着全域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市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相适应、人才建设滞后于市场需求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基层要求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旅游工作指导的呼声较高。(三)旅游业发展统筹协调力度还需加大。
一是“大金华”整体旅游品牌没有打响。金华旅游资源丰富,县(市、区)旅游特色鲜明,但金华旅游整体品牌缺乏集体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够鲜明,各县(市、区)单打独斗、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现象比较突出。二是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义乌商贸、东阳横店影视文化全国有名,武义温泉、磐安养生、永康五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县(市、区)之间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市本级旅游业发展相对迟缓,2015年市本级旅游收入仅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3.5%。三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迄今为止,全市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公共咨询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系统建设进展迟缓,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四是市本级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虽然2015年我市对金华山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但市本级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如婺城区受限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市区管理体制等因素,旅游业发展举步维艰。(四)旅游工作力量较为薄弱。
调研中,县(市、区)普遍反映,旅游主管部门编制少、人员少、执法力量弱,“小马拉大车”现象严重,无法适应当前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形势,这种现象在市本级尤为突出。如婺城区旅游局目前无行政编制,没有配备具有执法资格证的执法人员,金东区旅游局仅有一名工作人员持有执法证,金华经济开发区还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其他县(市、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旅游工作的开展。三、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发展理念,强化组织领导。
一要跳出旅游看旅游,强化大旅游发展理念。确立旅游优先发展战略,树立全域旅游意识,把“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景打造、全民参与”理念贯彻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营造全民参与良好氛围,使旅游业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二要跳出旅游管旅游,构建大旅游工作格局。建议我市学习借鉴外地做法,适时成立旅委会,切实发挥好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作用,重视加强旅游工作体制机制的研究,着重解决好我市旅游工作统协调力度不够、旅游工作力量薄弱、市区旅游管理职能分割和多头管理等问题,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三要跳出旅游抓旅游,打造大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旅游业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结合我市县(市、区)产业特色明显的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商贸购物旅游、影视体验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形成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二)加强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实行多规合一。
要解决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多规不合一”的问题,从当前看,市、县(市、区)两级要高起点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并注重旅游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从长远看,要探索建立旅游功能区,加快编制旅游功能区规划,将旅游功能作为一定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来引领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与产业规划,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的融合发展,将金华全域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城乡一体、产业融合的区域。(三)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打响金华旅游品牌。
一要加强资源要素全域内整合。以全域化的理念和专业化的方法,整体推进全市旅游业的规划设计、线路整合、营销宣传、监督管理等工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线路互联、市场互动、客源互送,避免各县(市、区)同质竞争,如金华山、武义、磐安都在规划建设滑雪场;婺城区浙中乐园和金东区浙中乐园同样是重复建设。二要加大金华旅游目的地打造力度。整合现有旅游产品,转变营销方式,加强县(市、区)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对外营销。要加强金华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策划,提炼金华旅游大品牌,统一标识,整体运作,树立像“多彩贵州”、“好客山东”这样深入人心的金华旅游形象。三要提高市本级旅游首位度。加快补齐市本级旅游业发展相对薄弱、带动力不强这一“短板”,进一步理顺市区旅游工作体制机制,倾力将金华山、婺州古城打造成为全市旅游龙头项目,积极推进环城休闲度假区建设。(四)进一步创新举措,强化要素保障。
一要加强资金保障。建议我市借鉴江苏的做法,由财政局、旅游局、信用再担保公司三方推出“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和“旅游业融资担保”,以贷款形式为旅游项目提供资金,引导优质资源流向旅游产业。二要加强用地保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用地的安排,优先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要总结推广磐安县加强旅游业土地要素保障的做法,学习借鉴山东省淄博市梦泉村的“整体租赁+制度保障”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破解旅游业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难题。三要加强人才保障。大力实施人才兴旅工程,建立金华市高端旅游人才库,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引进紧缺技能人才,构建“高校+企业+政府”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浙师大、上海财大浙江学院、金职院、义乌工商学院等在金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建立旅游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强新型旅游业态领域的紧缺专门人才培养。(五)加大旅游法贯彻实施力度,实行依法治旅、依法兴旅。
一要加大旅游法普法宣传力度。把宣传普及旅游法作为我市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程来抓,落实普法责任制,着重抓好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单位、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广大旅游者等各层面的宣传培训,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在旅游法普及中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法治氛围。二要加快旅游法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快研究解决旅游产业新变化、新业态带来的新问题,抓紧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为我市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三要提升旅游执法水平。着力破解旅游工作力量和旅游业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充实旅游工作部门力量,强化有关部门职责,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推进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化,积极构建文明诚信的市场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第四篇:永靖县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对**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旅游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距离培育成**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还有较大差距,但**县旅游业从发展机遇、区位优势、基础建设、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开发潜力非常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旅游 发展 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
劲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正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县作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初具规模和优势的县具有发展机遇好、资源价值高、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市场潜力大等特点,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资源概况。**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素以刘家峡水电站、炳灵寺石窟闻名于世。刘家峡水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安装的亚洲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是我国水电事业的摇篮。炳灵寺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寺内窟藏文物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珍贵的文物遗产,是古丝绸之路南线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印证,具有很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黄河呈“S”形流经县域107公里,形成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其中,有以炳灵石林为代表的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是西北黄土高原独具特色的造型地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有以太极岛为代表的4000多亩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栖息着珍禽异鸟28种、2万多只,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座“高峡平湖”,水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库容量达60亿立
方米,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还有堪称当今世界之最的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科普价值;有林海连绵、鸟语花香的吧咪山、抱龙山、松树岘万亩原始林区;还有文明灿烂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等文化遗迹。同时,**还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三峡被誉为“恐龙之乡”、“彩陶之乡”、“中国傩文化之乡”、“水电之乡”。
(二)发展现状。**县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走旅游兴县路,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县发展的龙头产业,全县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旅游的一个新亮点。2001年,恐龙足印群化石遗迹被命名为刘家峡国家恐龙地质公园;2004年,刘家峡水电站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刘家峡国家恐龙地质公园揭碑开园;2006年,黄河三峡被评为“甘肃十大旅游景区”;2007年,**县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傩文化之乡”;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进入中国县域旅游品牌500强,黄河三峡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行列;2008年,**县被列为甘肃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傩戏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命名为“中国恐龙之乡”;2009年,甘肃省将**县列为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电力旅行社被评为“甘肃省国内旅行社十强”;2011年,炳灵石
林成功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2011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29.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17.8%,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城乡居民的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称,距离培育成**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旅游资金投入不足,致使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每逢旅游旺季,游客流量激增,接待能力严重不足。二是旅游景点品位不高,无特色,文化内涵不深。三是管理体制滞后,无序经营和乱设摊点较多,多头管、管不住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没有做好“乐”字文章,娱乐场所较少,娱乐活动单调。五是旅游商品缺少特色,产品开发单一,纪念品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旅游业发展潜力分析
**县旅游业从发展机遇、资源价值、区位优势、基础建设、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开发潜力非常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从产业培育、基础建设、市场引导、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跨越,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
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设立黄河三峡、敦煌、麦积山三个旅游公司,全力打造三大旅游区。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做大做强**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良机。同时,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多次到**视察指导旅游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领导对**旅游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在临夏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中,州委书记冉万祥明确指出要拓宽旅游融资渠道,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参与旅游产业开发。为此,**县与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洽谈合作,签订了旅游资源整体打包开发框架协议,成立了黄河三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有效解决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从地理位臵来看,**距兰州市和西宁市两个省会城市都比较近,在开发大西北和对外开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臵,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县城刘家峡距兰州市43公里,距西宁市210公里,距兰州中川机场87公里。境内国道线与通往兰州、西宁的高速公路相连,特别是折达二级公路、兰州至刘家峡沿黄河快速通道等交通骨干道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路、铁路、航空运输为补的全方位旅游交通网,属兰州1小时都市经济圈的重要板块。因此,可把**定位于省会兰州的旅游之地,全力打造“兰州市的会客厅、后花园”。
三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了县城通往各景区(点)的道路,以
县城刘家峡为中心的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重点建设交通集散地、旅游景区、住宿设施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景区中的引导标识、道路交通指示牌、旅游厕所、休息设施、观景设施和环卫设施,提升景区旅游服务功能。
四是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我国也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新兴龙头产业,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消耗资源最少、投资回报可观、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双休日”的实行和公众节假日的延长,旅游成为大众消费新的热点,必将迎来日趋旺盛的良好前景。
三、对**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县已经编制完成了《甘肃黄河三峡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还应编制完成《刘家峡丹霞地质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刘家峡龙汇山商务度假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做到规划“思路要新、起点要高、立意要远、工作要细、措施要实”,形成县域旅游发展的规划体系。做到县域规划、景区详规与全州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统一,做好旅游规划与其他产业规划的衔接,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另外,不能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
二是推动黄河三峡景区转型升级。按照国家景区评定标准要求,全面启动黄河三峡晋升5A级景区的工作,以不断提升景区品位,促进城乡居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外整体形象的提升。认真做好黄河三峡旅游股份公司的运营工作。严格按照规划,认真做好炳灵石林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黄河三峡旅游业。
三是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县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扶持景区周边的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太极镇、刘家峡镇的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特色不明显、淡旺季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重点是:一要开展现代农业观光、田园采摘、赏荷垂钓、农田认种、农家租住、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的农家生活体验游,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二要大力建设罗川台循环农业示范区、古城观光农业示范区等农业示范园区,完善游览观光配套设施。三要不断拓宽乡村旅游融资渠道,用足用好农业信贷和妇小贷政策,支持有创业愿望、有就业技能的农户发展农家乐。四要出台农家乐管理办法,对农家乐环境卫生、餐饮标准、服务技能进行规范统一,实行挂牌上岗,进一步提升农家乐服务质量。
四是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品味。旅游经营很大程度上是多种文化的挖掘和再现。目前,**县许多旅游景点存在有景无点、有景无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游览兴趣。因此,要在提高景点的文化品味、做好黄河水的文章,打好黄河三峡的文化品牌。深挖黄河文化,在黄河投放羊皮筏子、木排、小木船等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让游客体验原始水上交通。充分利用**“恐龙之乡”、“傩文化之乡”、“彩陶之乡”的优势,建设主题特色鲜明的景点和餐厅,使游客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文化。
五是加大黄河三峡宣传力度。仅仅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力度搞好宣传工作,采取电视、报刊、节会、网络、图片资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扩大宣传,制作一批宣传黄河三峡的图书、图片、音像等精品资料,投放到景区公共场所、出租车、公交车上,宣传黄河三峡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还要宣传州情、县情以及**县旅游开发的进程和优惠政策,让游客阅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适时举办大型节庆促销活动,出动旅游“大蓬车”到周边省会和地区开展宣传促销,搞好对外旅游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投资旅游。
六是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来实现。因此,要把旅游管理和服务放到与旅游开发同等重要的位臵。对各旅游企业、旅游区的商饮摊点和旅游服务人员从收费价格、语言行为、服务态度、环境卫生、仪表着装、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形成文明经营、平等竞争的服务环境,为游客提供全程服务,使游客满意而归。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队伍建设,采取优惠政策,从大中专院校、大旅
行社、星级宾馆引进具有导游、服务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专门人才,还可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定期指导,出谋划策,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第五篇:县旅游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按照县政协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上旬,县政协组织政协常委分成四个调研组,由政协领导带队,分别以我县已开发经营旅游项目、正在开发重点旅游项目、生态乡村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为重点,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镇、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单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县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建议。6月29日,县政协主席梁广枝主持召开县政协八届十五次常委会议,围绕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议政。县政府副县长李漫军参加会议并通报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县政协四个调研组也就会前开展专题调研的情况作了专题发言。与会政协常委围绕议题展开认真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现将调研议政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实施旅游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在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通过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极大地促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发展。,我县以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引进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南湖国旅和本地能人开发经营燕岩、世外桃源景区和燕山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等旅游项目。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通过南湖国旅的规划设计,投资包装、宣传策划,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驾游和港澳地区团队为主的大批旅客前来游玩,旅游业绩良好。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设酒店、温泉别墅、露天温泉、漂流及矿泉水生产等项目。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广东省漂流大赛,—间,年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年营业总收入平均达500多万元。
(二)积极谋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我县引进香港锋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为720亩,经省政府批准首期建设用地为60.6亩。作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6月,该项目征地工作全面展开,目前首期建设用地已征地50.6亩;二期规划建设用地也初步与农民签订了200多亩征地意向,二期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修编、用地报批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此外,我县还引进广东国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该项目不但是市、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且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省政府列为我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为1379.3亩,投资估算12亿,计划以冷坑镇上爱岭“六祖岩”为主线,向左右山岭延伸,建筑设计以“六祖禅宗”宗教场所为主体,配套禅宗文化展区、国际会议中心、居士区和服务区等区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禅宗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工作,正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用地申报、林地审批等相关工作。
(三)生态乡村游项目逐步推进,将更有效地发挥我县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我县的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葱茏、物种丰富、景致优美,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养生、旅游探险的好去处。保护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我县生态养生游的亮点,正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目前保护区正努力寻求合作开发生态养生游项目。而以梁村何屋、坳仔六德堂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项目也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卫生村建设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强化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改进旅游综合服务工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各要素建设,一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县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二星级酒店2家、一星级酒店3家,其它大小旅业87家,共有客房2790间,床位5510个,是全省50个山区县中拥有三星级以上标准酒店最多的县(区)之一,能较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二是推出了以粟米鸡、石山羊、六十日黄菜等具有怀集地方特色风味菜肴为主料的“燕都风味宴”和“乡土风情筵”系列菜色,深受游客好评。此外,被称为“中华一绝”的燕岩徒手攀岩采燕窝绝技成为我县游乐观赏的一大卖点,赢得游客的普遍欢迎。还有县城不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商品、土特产专卖店,基本能满足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娱乐、购物的需要。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两年多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我县已开发经营的旅游景区受到了较大冲击,出现了经营冷淡,景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收入严重下滑甚至亏损,欠缴景区经营权费,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据反映,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就亏损了60多万元,经营陷于困境,而南湖国旅近年来累计尚欠缴90多万元景区经营权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地调研和情况通报来看,我县旅游业发展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