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毕盟:英美新闻传媒硕士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时间:2019-05-13 11:0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毕盟:英美新闻传媒硕士项目申请经验分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毕盟:英美新闻传媒硕士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第一篇:世毕盟:英美新闻传媒硕士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英美新闻传媒硕士项目申请经验分享(世毕盟)学员

一、基本情况:

 申请学校及录取情况

Northwestern – Journalism 录取 + 15000刀奖学金

Wisconsin Madison –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录取

New York University – News and Documentary 录取 + 1/3学费减免(已从)KCL –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录取

LSE+USC-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录取

Warwick – Creative and Media Enterprises 拒信

(此外还水水地顺带申请了两个艺术管理的专业,一个哥大的,悲剧了,还有一个Carnegie Mellon的,录取了。但这两个不是重点,下文就不提了)

 硬件

学校及专业:北大,人文类专业

GPA: 3.7

TOEFL: 112(29+28+28+27)

GRE: V-158 Q-16

3 软件

校电视台、记者团;英文电视台实习;其他媒体相关实习若干

二、申请经验总结

1.读新闻还是读传媒?

首先要把这一点想清楚。

传媒(Communication)偏理论,新闻(Journalism)偏实践,传媒的就业范围更广(广告、营销等等都可以考虑),但是新闻项目对人的打磨和锻造要强于传媒,(说白了就是传媒水一点,新闻的压力和成长都要更大,当然这是个人意见了。)不过新闻行业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就业环境也不算太好(国内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如果没有真正的热情,硬着头皮学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而且国外的新闻教育跟国内完全是两个概念,一定要多多了解、有所体验再决定是否投身这个领域。研究生阶段跟本科不同,本科可以自由探索,但研究生需要“专”一点,要充分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

2.申请材料缕析

新闻和传媒要分开来讲。

传媒类申请比较简单,我申请的英国三所和美国的Wisconsin-Madiso都是传媒类。材料方面,一般来说除了常规的成绩(托福雅思,大学成绩单,GRE)、PS(每个学校有不同内容和字数要求)以及推荐信(英国除了牛剑以外一般都是两封即可,美国一般三封)就没有什么别的了。有时候需要提供writing sample(除Warwick以外其他项目都需要),2000字左右。和新闻专业不同,这里的writing sample更看重学术能力,要体现做research的潜力。

重点说说新闻类的,新闻类估计是申请中最苦逼的专业之一,因为需要提供的材料非常多,下面一项一项来说。

1)学科背景是否需要相关?

个人感觉不是很看重,比如今年西北录取的中国学生里很少有新闻传媒本行出身的,学科背景非常多样,有学英语的、社科的、人文的。所以如果是考虑转专业,不必太过担心(前提当然是你有相关经验,如果完全没有接触过新闻行业那就另当别论了。)

2)大学本科成绩是否重要?

成绩永远是越高越好。但因为我是跨专业的,很难说本科成绩起到了多大作用,这点没有太多发言权。

3)语言成绩和GRE成绩大概要多少?

新闻类对语言成绩和GRE的verbal部分要求很高。比如哥大要求托福起码114,其他大学最少110吧。Verbal的话也要尽量上160(比如NYU就有明确规定)。不过这些硬件很少会成为不可改变的硬杠杆。我的Verbal就没上160,最后NYU也录了。托福没到114去哥大的也大有人在。美国学校比较注重综合素质,所以成绩不是绝对的先决条件。但还是那句话,成绩总是越高越好,不要让它成为你的短板。

4)推荐信怎么安排?

美国学校一般是三封推荐信。

需要实习的推荐信吗?要,和学术类专业不同,新闻类专业一般会囊括一封与实习或其他实践相关的推荐信,证明你的工作能力。比如我就找实习的主管写了一封(中国人)。

是否需要外国人写推荐信?如果有当然最好,不过前提是这个人非常了解你,能写出东西来,如果只是泛泛的赞美就没有太大意义。外国人的话可以考虑两类人,一个是外教(可以是教新闻类课程的,也可以是英语老师——强调一下你的语言和写作能力),还有一个是实习场所的外国指导(如果去外文媒体实习的话)。

最后还需要一封就读院系最亲近的老师的推荐信,综合地评价一下自己。个人感觉这样的搭配比较平衡和合理。

5)PS要突出什么?

个人感觉,新闻类硕士项目最看重的是职业规划。包括你为什么要读新闻,读完以后要做什么,这个项目如何帮你实现规划。所以PS除了讲一些比较高大

空的passion之外,也要落实到实处,讲讲具体的计划。毕竟硕士项目(特别是新闻这种professional类的硕士)都是career-oriented。

自己的优势要结合职业规划来谈。比如,我说我对国际事务报道比较感兴趣,相应地,我就会突出我能使用多门语言的能力。

总的方向是要把零碎的个人条件糅成一个连贯的自我推销文案,要把看似没有关联的经历都串到一起。比如我本科还有历史学习的背景,看上去跟新闻毫不沾边,但是换个说法就能变成优势:比如历史学对材料的批判分析可以供新闻写作来借鉴,对世界历史的了解也可以帮助我深入分析国际事物等等。

好的PS有清晰的主题,在陈述过往经历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体现自己的反思,以及与主题的相关性,抓住这一点就能写好PS。

6)Writing sample 要求如何?

几乎所有新闻专业都需要提交writing sample,一般是三篇。有的学校会允许数字媒体作品充当writing sample(比如我申请documentary就提交了自己拍摄的微纪录片),但有的学校要求三篇必须是文字作品。有的学校还会给出命题的writing sample,比如西北(但也不是强制的,可以拿别的作品来充)如果有出版作品当然是最好,如果是中文的话需要翻译成英文。不过学校对此没有硬性要求,理论上说,交一份平时的英文习作也是可以的。

新闻类的writing sample当然也看重语言,但不太看重学术规范,相比更重视像记者一样的分析视角、思维、逻辑、讲故事的能力(storytelling)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做一个新闻人的潜质吧。多看看外文的新闻稿,按那种风格来写就好。

7)其他辅助材料

主要是resume。一定要精简,结构一目了然,要突出与新闻相关的经历。其次,每一段经历一定要有亮点,即自己最大的收获和贡献是什么。比如我去实习的单位只是一个比较小的英文电视台,但是我可以强调我在6个月内掌握了基本的电视制作技能,最后较为独立地完成了一期节目。这样就可以在resume里潜移默化地推销自己,夸一夸自己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效率等等。

还有其他的话,可能就是一些数字媒体作品。比如视频,自己编辑的杂志,作品集等等,如果学校允许提供,而且觉得拿得出手那么提交也是会有加分的。

8)有面试吗?

我申请的学校里面,西北有视频面试,nyu有邮件面试,大体就是谈谈和新闻相关的经历,自己的感悟等等。比如西北就问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报道是什么?觉得最成功的一个作品是什么?等等类似的问题。NYU的项目比较重视纪录片,所以直接要了以前拍过的片子。面试不会有特别刁钻的问题,把自己的resume和作品摸透,想想他们可能会感兴趣或质疑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下即可。

三、尾声

说了那么多,希望大部分是干货哈哈,也希望为有志于去美国学新闻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参考。最后要感谢北大外院、新传为我提供帮助的老师,感谢写推荐信的实习主管和外教,感谢很多学长学姐的无私指导,感谢父母和朋友的支持,还要特别感谢世毕盟(GGU)和一直陪伴着我的何老师,半年来不遗余力地

帮我修改、润色文书,还为我提供选校、选专业的意见,还有最繁琐最庞杂的申请细节都为我处理地井井有条。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我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绩,衷心感谢!

第二篇:城市设计、建筑学硕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Harvard, Yale, Berkeley城市设计、建筑学硕士申请总结

忙碌的申请季终于结束啦!总的来说,建筑方向的申请还是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整个过程还是相当愉快的。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悟。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真的非常用心,我们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对我一些想法或灵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不断思考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一共申了10所学校,最终收到录取信的有Harvard GSD, Yale, Berkeley, UPenn, Columbia, UMich, UCLA, USC, WUSTL。MIT直接把我干脆地拒了。GSD录取我的项目是MAUD,MARCH II在WAITLIST上。所以比起直录MARCH II方向的同学,可能我作品集的建筑性还有些欠缺,的确值得反思一下。

1、选校

选校、了解学校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上各个学校的官网,看它们学生或教师的作品,还有一些课程的设置。很多时候,官网上的DEAN’S LETTER就非常清楚地表达出他们对于申请者的期待是什么。比如GSD就非常强调DIVERSITY和跨学科的交流。官网上的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让你了解不同学校的风格,挑你喜欢的申请。其实,更直观地来说,不同学校的网站的视觉风格也很能够体现不同院校的特点。比如YALE的官网,网页设计很典雅(好像关注点不是很本质)。UCLA的官网首页是一个大机械臂,和很多其他学校一样,它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它的SUPRASTUDIO的几个选题很有趣,每个选题都由不同的老师带,尝试做一些不那么建筑的设计项目。

除了从官网上了解学校,还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渠道来了解不同学校的风格。比如YALE受STERN院长影响,风格偏古典又非常踏实,这和STERN事务所致力于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研究和设计有很大的关系。GSD每年都会出一本GSD PLATFORM的作品集,收录了优秀学生作品,作品中可以看出GSD挺喜欢玩形式,非常重视建筑的剖面;换句话说就是用剖面和平面来思考空间、思考建筑。GSD很多元化。GSD的众多PROGRAM也有利于建筑相关领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至于MIT和PRINCETON这两所学校,了解的并不多,听说很理论。

尽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准备作品集、准备材料不应刻意地去迎合这些风格。最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去了解哪些学校适合自己。这样申请材料能够表现最真实的一面,学校才会被你打动。所以选择学校的同时,学校也在选择你,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2、申请过程

建筑专业申请和其他很多专业申请不同,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建筑申请肯定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集中做作品集的那段时间应该每天都泡在教室里,然后找个一起申请的小伙伴共同准备各自的作品集。可以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然后给对方的作品集提出意见。这个真的很有效果。不仅如此还需要找一个能够给你挑刺的导师。在院里找一个谈得来的、评价一阵见血的老师能让你不断地反思、进步。比如我在做作品集的那段时间里会不定期的找一个老师,和他一起探讨。他的建议很让我受启发,同时也在他毫不留情的“还是丑”的评价中把设计逐渐改得不那么丑。。除此之外,世毕盟建筑申请的mentor也都非常厉害,在和他们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对作品本身或作品集的构思提出很中肯的意见,从申请的角度用很专业的眼光进行探讨,更加有针对性。像这样在不断的与各种人交流、自我批判的过程中,申请的材料才能不断地完善

3、英语

我托福成绩是30+29+26+28=113,GRE成绩157+168+4.0。英语成绩在建筑申请的过程中很重要,很多人会觉得建筑院校不怎么看英语,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申请美国硕士需要考GRE和托福,尽管GRE难度高很多,但托福的重要性远远高于GRE,因为托福可以直接反映建筑学习所必需的英语交流能力,有些学校甚至对托福的成绩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耶鲁在申请人数很多的时候会直接淘汰所有口语分低于25分的申请人,口语不达标的话作品集不会被审阅。GSD会强制托福任何一项低于26分的申请者参加英语小学期,而且还会在录取前进行面试。所以,托福可以说是敲门砖。GRE考察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听说耶鲁也非常喜欢GRE verbal部分和写作部分高分的学生,可能verbal 160+或作文4.5+会有一定的优势吧!

4、本科课程成绩

美国建筑申请好像几乎不看课程的成绩,但还是最好不要有挂科的情况出现。以前看过一些文章说有些学校可能会看专业课、设计课的成绩,但和作品集比起来作用微乎其微。

5、推荐信

推荐信的重要程度其实我一直不是很确定,但觉得还是要认真对待一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求提交三封推荐信,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和环境下了解申请人。比如导师对自己有什么印象,实习的老板对自己有什么印象,在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都有哪些特质。所以推荐人一定是要非常了解自己的人。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着推荐人之前,也和世毕盟的导师们交流过,了解了一些注意事项。推荐人一定要找信任的推荐人,而且不要找很多,通常3-4个推荐人就足够为你推荐好几所你想去的学校。我的推荐信有三封找了院里的老师,一封找了美国实习的老板,还特地找了YALE毕业的,因为有些学校还是很看重校友的推荐。但这具体有多大的作用我也不是很清楚。

6、作品集

作品集是重中之重,如果英语是敲门砖,那么作品集就是真正决定命运的东西啦。

作品集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而且最好是完整的时间段,有利于思考的连续性。我从挺早就有一个作品集的大概构思,但是脑子里想象了很多,手上倒是什么也没做。作品集正式进入状态是从去年八月底九月开始,一直到12月底,大概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从早到晚集中精力做作品集基本可以保证做得比较完善,但是不能保证每个作品都有时间进行巨大的调整。比如我的作品集一共有5个作品,其中只有两个竞赛作品来得及经过大改动,其他三个在建筑设计上只是做了些微调和细化。

作品集基本不可能一遍就能完成,它是一个不断画图、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好多人都把作品集改了4遍5遍,才会满意。所以一开始不要因为图面太丑而气馁,作品集的初稿看起来都很丑。。

作品集一般没有明确的页数限制,但申请美国硕士一般做30页左右。但berkeley要求12页以内,GSD要求30页以内。建议放4-6个作品,我放了五个,正好做了30页。

7、PS PERSONAL STATEMENT是对建筑的理解,这是所有文书当中最重要的,一遍写好应该不太可能。写作需要花断断续续一星期时间,但构思需要和作品集一起进行,要几个月。PS和作品集的思想应该相互呼应,在表述你的观点的同时需要用作品集中部分的作品作为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比如你在做哪个设计中是如何思考建筑的,如何影响或塑造你对建筑的理解。除了作品集里部分作品的阐述思考之外,PS还需包括超脱于作品集以外的东西。比如你对建筑的更进一步的理解,但是在作品集中并没有机会实现。

在写PS的过程中,我和世毕盟的mentor也进行过频繁的交流讨论,不断修改文书,能够非常有效地探索并表达出自己脑中曾经闪现但是没有能够充分表述的一些想法,更加全面地让人通过PS的文字了解自己,非常有帮助。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第三篇:美国金融学博士项目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金融学博士项目申请总结

我在2014年年底无意间了解到世毕盟。因为这家做高端留学申请,并且对PhD申请很有经验,就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申请会跟留学咨询机构发生任何联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2015年年初还是接触跟世毕盟了一下。我最初的想法是,如果能起一点帮助,总不是坏事。

既然都是要读博的人了,搜集信息和整理总结的能力自然不会太差的。所以第一次跟园姐聊的时候我就明确表示,不会pay for any public information。我记得她思考了片刻,最后还是比较自信地给了我肯定的答复。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事后来看购买世毕盟的咨询服务还是达到了预期价值的。

介绍经验之前,先说说商学院博士项目的特点。与动辄发几十个offer的其他一些专业的博士项目不同,商学院招生人数普遍偏少。而一旦录取,几乎全部提供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费,大多数的系也很少中途开除学生。以金融系为例,一个典型的博士项目每年招收2~4个学生,其中可能有1~2个会是华人学生。就业市场上,因为毕业生供给少,而商学院的教职,以及各专业业界岗位的需求不小,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另一方面,毕业生的收入相较其他大多数院系也较为丰厚。这对很多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学生都有吸引力,所以入学申请的竞争激烈程度很高。从录取率来看,商学院各专业一般都在2%~5%左右。申请人数年年创新高,其中finance的申请者数量最多,management和marketing次之。大多数申请者有硕士学位,还有很多申请者在读其他专业PhD项目,甚至已经拿到了一个PhD学位。我个人今年campus visit见到的某校金融系其他拿到offer或在waitlist上的学生中,有2个是美国经济学博士在读生,一个是在私募基金工作的沃顿MBA,还有一个是外国高校的青年教师。经常见到有数学,统计学,物理学或者工程学的博士申请金融学或商学院其他专业博士项目。因为竞争激烈,要从这个申请者的pool里脱颖而出,对大多数申请者来说都是不容易的。材料的重要性排序大致是:推荐信>研究经历>教育背景>GPA>GRE(GMAT),TOEFL。不过,上述几项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通常来说,能在排名较高的项目第一轮筛选中幸存的申请者的材料,大多没有硬伤。当然,如果哪一项特别突出,其他方面比较差,也是瑕不掩瑜的。光靠这几项整体不差可能还不够,因为筛选进入录取委员会的讨论投票阶段之后,成功的申请者也是靠闪光点脱颖而出的。世毕盟在这方面给我的帮助最大,因为mentor本身就在很好的学校在读,作为高年级学生,可以花时间介绍一些他们系或者美国普遍的情况,以及学术界的人评价申请者的一些风格。这些idea对修改CV和PS很有帮助。

在申请之前,建议可以尝试一些学术研究工作。通常可以以RA的形式为自己所在学校有经验的教授工作,顺便也可以得到一封高质量的推荐信;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还可以以coauthor的身份一起做一个project。如果有富余时间,建议做一份业界的实习,甚至全职工作一两年。这样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informed decision:我们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在模仿别人或者满足家人的期望。如果经过这个过程,我们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做学术,那就趁早放弃申请博士的想法。这对你来说可能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在未来一些年里,你的工作压力会较小一些,而挣的钱会更多一些。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愿意吃这份苦,享受这种生活,那就只能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在商学院博士项目的申请中,GRE(GMAT)和TOEFL分数不重要。考的高固然是好事,但并不能帮助你脱颖而出;考的太低,却有被从pool里很早直接筛掉的风险。说分数不重要,我的意思是,申请者应该不用太费力就能考出一个decent的分数(比如G320+,T100+)。如果你很费力很费力后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那可能博士项目暂时还不适合,可以再考虑考虑。对于这两个考试,我建议准备申请的同学们尽早搞定,把后面的时间留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我的GRE在2011年本科交换时考了,后来一度放弃出国了,好在还没过期,正好申请时用上了。TOEFL是在2015年暑假时准备了2周就去考掉了,一次搞定,也没有浪费过多的时间。如果风险厌恶程度较高,在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连报2场托福(间隔2周),这样不用花太多时间准备,一旦第一场没发挥好,还有补救机会。

建议国内的申请者尽量申请更多的项目。与正在美国读Master或者其它专业PhD的申请者不同,从国内直接申请的同学大多是没有项目可以保底的。所以除了那种“即使录取了也肯定不想去的”学校以外,大可以从下往上多申一些。一般来说,越是排名高的金融系,方向就越全面,因而top项目大多申请者都会申。排名越往下的学校,金融系的faculty人数一般越少,方向也越有所偏重。对于这些学校,值得花一点时间了解active的教授的研究的是不是自己也感兴趣的东西。一开始,我担心申请的项目太多,会加大推荐人的工作量,也会给人一种类似投机分子的不好印象。经过跟mentor的交流,基本打消了这个顾虑,与几位推荐人沟通后,最终申请了大概30个项目。

大概在1月上旬,申请就全部提交出去了。如果比较顺利的话,从2月开始,就陆续会收到若干通过邮件发送的面试邀请。拿到面试,恭喜你,说明离录取就更近一步了。一般来说,一个系会面试15~30个学生,其中3~5个会拿到第一轮的offer,排在他们后面几个会被放到waitlist。面试之前,可以好好休息放松一下,然后花时间大致了解下面试官的情况,并为面试做一些准备。这期间我世毕盟的mentor帮我做了一次mock interview,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最终决定能否录取的就是面试了。正所谓盘带半场,就看临门一脚。面试的表现主要靠过去几年自己的积累,但可以通过临时准备得到一定的提升。过去的积累,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能不能把自己感兴趣或者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讲清楚,英语听力是否能听懂各种口音,口语表达是否流利,遇到尴尬的情况时能不能得体地处理好等等。不同的教授面试有不同的风格,其中一些比较特别。比如某系的教授面试我时很犀利,抓住简历上一个点就一直提问,并且不等我回答完一个问题,就会打断然后进一步challenge。这种情况下,就很考验所谓的economic intuition,能不能灵活的给出令其信服的回答对录取结果影响很大。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临时准备的。比如也有的教授面试比较中规中矩,从why PhD, why Finance, why our school到研究经历等慢慢问过来,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定要想好(其实前两个why如果回答不了自己的话,建议还是要慎重考虑是否申请)。Skype一定要调试好,我在一个面试时这软件一直出问题,搞得对面两个教授有点不耐烦,后来不得不改为打电话继续面试,这样印象挺不好。另外一般面试的最后都会让申请人提问题,可以提前想好要问哪些。一场一场的面试结束后,会陆续收到offer,rejection或者waitlist的通知。人们往往以top10, top20,top30, top50, top100等来划分项目的层次。对金融学项目的排名,可以参考UT Dallas Top 100 Business School Research Rankings或者ASU Finance Rankings,以金融学三大顶级期刊发表数量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结合各个项目毕业生placement情况作出进一步判断。很少有申请者会放弃更高层次的项目而选择较低一层次的项目,所以如果拿了offer不去,对方也会理解,但请记得及时告知,让那个系有足够多的时间录取其他申请者。同一个层次的学校之间的选择要更慎重一些。每年的4月15日是美国学校协议约定的被录取者作决定的deadline。临近这时,基本尘埃落定,我的申请季也结束了。有努力,也有一些懈怠;有惶恐,也有过得意。虽然多少有点遗憾,没去到最想去的项目,但也算心满意足。感谢我的mentor给我提供的许多中肯的建议,以及coordinator的各种帮助。也祝将来的中国学生能申请得比我们更好,去到最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

第四篇:世毕盟:2014金融工程留学申请总结

2014金融工程留学申请总结

--大陆唯一Princeton金融硕士offer哦

从师兄师姐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也写点东西回馈学弟学妹吧,申请金融或者金工硕士也绝壁是每年申请一大主力方向了。

一、背景

GPA:3.77/4,排名4/98(虽然院里面说官方排名是要金融和金融经济一起排的,但我简历以及申请的都是写的更能拿得出手一点的金融排名,目前也没啥事= =)

实习:之前有个小券商的IBD实习以及四大实习申请过程中基本都没有写,写上的是一个macro research实习,一个equity research实习,申请过程中又找了一个quant trading的实习

科研:关于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financial econometrics方面的,无paper… 推荐信:国内科研老师一封+实习老板一封+国外交换学校老师两封

考试:GRE 151+170+4,GRE Sub Math:910(98%);TOEFL:106

课外活动:若干

去向:Princeton Master in Finance

其实自己的背景也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尤其是GRE还是个碍眼的存在,但 感觉申请master最主要还是要看一个portfolio吧,很多人问我什么最重要,没啥最重要的,都很重要。所以在准备的时候尽量可以把每方面都做好,要是有某一方面突出就更好了~

二、为什么出国?为什么MFE?

对于金融来说,出国并不像理工科是大势所趋,保研也是一条很好的路。所以很多同学应该会在大三下纠结是保研还是出国。总的来说,保研可能在时间上面更宽裕一些,有更多时间实习;但出国还是能够开阔视野的,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对于想找外资行工作的同学来说,出国可能会更优一些。

对于我个人来说,一直是想出国的(好吧,光华保研面试被虐根本没保上也就由不得我出不出国了……)。我主申的是MFE,申了一个MIT的MSF,普林的MFin也算是MFE导向了。至于为什么要申MFE呢,其实一开始原因很简单,单纯想出国,对经济学无爱所以不想申econ phd,申finance phd风险太高本身对做科研热情也不高,申MSF实在没啥好的学校,算下来基本就只剩下MFE了。自己对于数学和编程也不排斥,后来对于这个专业包括未来就业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感觉还挺有兴趣的,所以就继续申请啦~关于MFE的介绍,大家可以多去看看网站

三、成绩和课程

就像我之前说的,无论是金融还是金工硕士,申请的时候看的是一个组合,当然成绩还是最根本的东西。对于一个金融本科的学生来说,申请MFE第一要素就是补课程,包括数学和编程。数学课程重点有微积分、线代、概率统计、随机过程或者随机微积分、计量、时间序

列等。(在此做个广告,想申请金工,光华LCX老师的金数是肯定要去学的……)编程的话,可以学一下C++或C,还有MATLAB(。经院XSQ老师的MATLAB课应该也是很有名的……)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是说这些课你没有学就不能申金工,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没有编程基础或者数学课也没有学很多,也申到了很好的金工项目(比如哥大金工就对北大学生特别友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修这些课也就是为你的申请增加砝码。

对于GPA来说,因为北大的成绩单开出来是没有GPA的概念的,只有每门课的成绩,所以要是overall GPA不是很好也没有关系,最好的是能够在一些重点课程,比如上面提的数学课编程课还有一些关键的金融课上有比较好的分数就可以了。

四、实习

实习对于商科申请来说也是重中之重。金融可能比金工更加看重一些。这里主要讲讲金工实习方面的想法。

大三一开始可能很多同学都开始申请香港大行的暑期实习。实习信息需要和同学相互沟通了解,也多想学长学姐请教请教,准备面试的书籍看看vault guide,还有ibankingfaq.com的网站等等。能够拿到这种实习当然很好,但毕竟人数有限。所以这个时候networking就会比较重要,靠师兄师姐推荐一些实习或者亲戚朋友帮忙找一找。

对于金工来说找什么样的实习比较恰当,我的感觉是big name + relevant > big name + irrelevant 略> not big name + relevant > not big name + irrelevant.这里所说的big name是指外资大行或者基金等;relevant是指金工相关的实习,比如trading,risk management, quant research等,所谓的irrelevant主要包括IBD, sales, equity research等。对于大三来说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找quant的实习还是比较难的,比较好的一般是找到big name的IBD等部门,所以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big name的irrelevant实习好还是not big name的relevant实习好,这个就不太好说。Big name会给你的简历增色不少而且仅对于申请来说,big name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你有找到实习和找到工作的能力;而另一种实习的优点主要在于你可能会做很多相关的工作,码一些代码,了解一些交易策略,这对于后面的文书准备以及面试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对于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也很有提高。Anyway, 如果你都有或者你是big name的relevant实习就不用多说了……

五、科研

其实科研对于申请master来说并不是必需的。我主要是和本院的一位在主攻quantitative finance方向的老师做的科研。做一些科研可以加深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同时也能给自己的推荐信增色不少。

六、推荐信

除了上述的一封科研老师的推荐信,申请金工是一定要有一封业界推荐信的。这个人可以不是很大的领导,但需要是了解你的人。其实在国内,实习的推荐信基本上都是自己写的,所以署名很高层的领导会显得有点假,因此最好可以是直接带着你,比较了解你的人,这样写出来会比较真实,也会有细节可以写。我还有两封推荐信来自国外,是金融衍生品和博弈论课的老师。有出国交换机会的童鞋一定要把握机会拿到推荐信,国外的推荐信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于什么课的老师当然是相关课程会比较好。总的来说推荐信需要体现你能力的方面包括:数学,编程,金融以及业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以这个标准来搭配自己的推荐信。

七、CV和PS

网上有很多国外学校有关简历写作的经验介绍,我准备CV时也参考不少,可以去看看NYU, Princeton等学校的resume book。

写PS前建议先注册网申,看看里面对PS的要求。每个项目的要求都不一样,所以要把握好项目的特点。PS在体现你的硬实力的同时,需要你通过举例来说明你的各方面能力,而这些例子是不能通过你的CV 成绩单反映出来的。PS需要大量反复修改,我也曾经连续一周每天晚上改到3点左右,直到你可以把你的PS倒背如流。当然,修改的过程中小伙伴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大家需要互帮互助并多多咨询师兄师姐。也非常感谢GGU的@龚晓然以及mentor@曹大海帮助我梳理思路,展现优势。

八、面试

商科申请最大特点之一也在于面试。最后能不能录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面试。面试前需要搜集大量面经,基本上Chasedream就比较全了,实在不行百度也可以。搜集完后,需要对于问题进行整理,并对于每个问题列出提纲。剩下的工作就是不断练习,当然mock也很重要,感谢GGU帮我多次mock并提出了非常详尽的feedback,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别人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mock的感觉和平时自己练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真正面试的时候,感觉又会有所不同。当你对于面试题比较自信的时候,尝试调节面试的气氛,这个还挺奏效的,当然前提条件是你比较确定你开的玩笑或者你说的一些信息是可以引起面试官兴趣的,不然就尴尬了。可以面试前调查一下面试官的背景,面试的时候如果能感觉两个人更像是在聊天而不是面试官和面试者的话,基本上你这个面试也就拿下了。

九、一点感想

所有上述说的都是和申请很相关的东西,会显得比较功利。其实纵观整个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还是最重要的,毕竟申请只是第一步,当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步。

申请是个很艰苦的过程,需要随时给自己注入信心,要有一起申请的小伙伴互相打气加油。不要因为某一方面的缺失而处于忧虑或者低迷的状态,比如你没有高的GPA,或者没有好的实习,或者GRE,TOEFL考的不行,这并不代表你申不到很好的学校。你所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想办法去弥补或者找出自己的强势点并将其发扬出去。

总体来说,申请之前我的思路就比较清晰。包括master or phd,金融+金工,以及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申请的时候方向和重点也比较明确。对于那些对自己的申请背景及实力没有明确认识,甚至没想好申master 还是phd,又或者对于该准备什么,怎么准备一无所知的学弟学妹,推荐你们看这篇文,相信会很有帮助:。

After all,一个好的申请结果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力量。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Thanks to my parents, 总是在我困难的时候成为我最坚实的后盾;感谢Andy哥,Jason哥,诗航姐,诺亚姐,诗豪哥,宸哥还有Peter哥,刘云姐,雨晴姐还有笑笑,于越,谢瑾童鞋等等等等,不厌其烦的给我解答各种疑惑以及帮我修改各种材料。Jason哥和诗航姐给我讲解的电话绝壁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和信心!感谢我的小伙伴们,大家申请中都是互帮互助,最后都有很好的结果!最后感谢GGU,帮我梳理PS思路,帮我mock面试,最重要的是一直给我信心给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补充】隆重拜“怒收各种金工offer”微信群,拜群主 @王睿,赞成员 @沈佳颖@王昱人@郭雨阳!

最后用最喜欢的一首歌结个尾:“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

第五篇:世毕盟:留学申请之论十大关系

http:///

留学圣经--留学申请之论十大关系

作者:【世毕盟留学】 龚晓然、张宇昊

(以下内容主要针对申请美国大学的硕博项目,本文版权属于【世毕盟留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1、【硕士和博士】

出国申请,首先要想清楚的一个问题是:申请硕士还是博士?

美国大学的研究生(graduate)项目,包括硕士和博士,基本可以分为科研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两种。前者主要以培养学术界的教授和工业界的研发人员为主要目标,而后者则主要以培养学生能够在某个行业具有全球性的工作能力为目标。

其中博士(Ph.D.)项目属于科研导向型,大都包含严格的知识积累和科研训练,时间因不同专业而定,在5~10年的范围之内,绝大多数都在5年左右。培养的博士生受益于良好 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活跃于学术界和工业界,而且在咨询界、金融界以及政府管理等领域也有很多的机会。

硕士(master)项目有科研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两种,其中工作导向型硕士占绝大多数,像大家所熟知的金融学硕士(msf),金融工程硕士(mfe)等 都属于工作导向型硕士。时间从1年到2年不等。培养的学生很多能够在美国找到工作,或者回到亚洲找到更好的机会。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理工科的硕士项目是科 研导向型,偏重于为之后的Ph.D.项目做一些准备,比如MIT的机械工程、交通等,此科研导向型硕士一般都是之后直接读博士。

2、【GPA、GRE、TOEFL、科研、实习、推荐信、课外活动】(申请中各因素的重要性)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正式准备申请,你自然要问,对于申请,什么最重要?

1)对于科研导向型项目的申请,各因素重要性的基本排列:【牛推荐信>科研>=GPA>满足基本要求的GRE & TOEFL>课外活动】。其中偏向于研究的实习经历可视为科研经历;非研究性的实习经历对于申请学术导向型项目来说,一般作用不是特别大。同时,还 有套磁、面试、学术社交等很多因素会对科研导向型的申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些都会在GGU的培训课程上得到详细剖析。

2)对于工作导向型项目的申请,各因素重要性排列比较复杂:推荐信、研究、实习、GPA和课外活动每一点都可能很重要,这一点会在GGU的课上详细剖析。工作导向型项目的申请需要根据自己的背景和待申请项目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3、【雅思和托福、GRE和GMAT】

准备申请,从英语考试开始。我们应该考什么呢?

雅思和托福偏重于考察语言技巧,用来证明国际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GRE和GMAT偏重于考察逻辑思维,可以视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学术能力的参考,不仅国际学生要考,美国本土的学生同样要考。

如果申请美国大学,因为很多项目拒绝接受雅思成绩,所以我们建议申请者考托福。

如果申请商学院的项目,GMAT和GRE都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申请商学院之外的项目,一般只有GRE被接受。所以,GRE的成绩是通吃的,基本是所有项目都接受的;对于商学院和商学院之外的项目混申的同学,我们强烈建议考GRE,且只考GRE。

4、【综排和专排】

开始申请了,第一个要做的,至关重要的,是选校。选校过程中,你一定纠结,我是要看学校的综合排名还是学校项目的专业排名?

对于科研导向型的项目来说,学校项目的专业排名是该项目在整个领域中教授水平、设备水准、研究实力的体现。因此,申请科研导向型的项目,应以专排为主。

对于工作导向型的项目来说,该项目的专业排名十分重要,但同时其所在学校的整体声誉、地理位置、校友网络(一般体现为学校的综合排名)也同等重要。尤其是 对于未来有可能在工作中换领域换方向,或者准备之后回到亚洲工作的同学,学校的综合排名至关重要。所以,很多时候,申请工作导向型的硕士项目,我们更加看 重学校的综合排名。

5、【牛推和弱推】

看到申请科研型项目第一重要的是牛推荐信,你自然要问,什么是“牛推”?

牛推指的是对申请起到关键促进作用的推荐信;相反,弱推指的是对申请没有起到决定性帮助的推荐信。判断一封推荐信是否是牛推,主要看以下三点:1)推荐人 在此行业内的声誉和地位;2)推荐人对你的褒奖程度;3)推荐人在褒奖你的过程中,所用的事例的具体性。以上三点都很重要,但是“此事古难全”,我们往往 很难找到三封同时满足这三点的推荐信。这就涉及到推荐信选择的策略问题,我们会在GGU的课上详细剖析。比如,如果我们选择的某一个推荐人不满足以上的第 一点(不是大牛教授或者企业高层),那么我们一定要使这一封推荐信更好地体现后两点要求。

6、【牛文章和水文章】

要申请顶尖的科研导向型项目,学术文章或者会议报告是大大加分的。但是,这科研的文章之中,是一两篇牛文章好还是多几篇水文章?

首先,什么是牛文章?牛文章就是在该领域顶级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的文章。以有机化学为例,牛文章是指发表在领域内顶级期刊(如Angewandte Chemie;影响因子约等于10)并署名第一或第二作者的文章,以及发表在一线期刊(如J.Org.Chem;影响因子约等于5)上并署名第一作者的文章。其余文章可以一并划入水文章的行列。在具体的研究导向型学位的申请过程中,牛文章可 以展现你的学术研究能力,从而极大增加你申请的筹码。一般而言,一篇牛文章的效用胜过4篇水文章。但是也不要忘记,即使是一篇水文章,也远远胜过无文章。

7、【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

下面我们来讨论工作导向型项目的申请,第一个问题就是申请这样的项目需要工作经历吗?

首先,我们先区别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工作经历特指本科毕业后的全职工作经历,而实习经历一般指的是本科或研究生期间,在实习单位的兼职工作(含寒暑假实习)。

美国大学的很多工作导向型项目并不要求申请者有工作或者实习的经历,但是,部分项目是需要申请者具有工作经验,例如MBA的申请,一般要求申请者于入学前 必须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同时也有部分项目,要求申请者不能具有较长工作经验,例如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M.S.in Commerce就要求申请者从本科毕业到此硕士项目入学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即超过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申请者无资格申请此项目。所以说,工作经历 和实习经历的需要与否是因项目而异的,对于大多数项目的申请来说,一定的工作和实习经历是有帮助的。

8、【牛实习和水实习】

要申请顶尖的工作导向型项目,一个牛的实习是必不可缺的。什么样的实习经历算作牛实习?

牛实习不以实习单位的名声大小为唯一评价尺度,好公司(big name)的实习往往有加分的作用,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你在实习中具体所做的事情和申请方向的相关程度、在实习中获得的提高、对这个行业领域认识的提升、面 对挫折和困难的态度、人际交际能力的展现、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责任感等等。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你在一个创业初期的小公司里面“多面手”型的实习可比 你在一个大公司做“螺丝”型的实习“牛”不少。

9、【Offer和AD】

接着,我们谈谈申请的结果。大家申请之中,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被录取,可是这被录取也有offer和AD之分,他们又是什么呢?

Offer和AD(Admission)是被录取的两种结果。对于两者的区分,不同的申请者有不同的理解;于GGUers而言,我们认为:offer指的 是不仅获得项目录取的机会,同时也拿到全额奖学金(至少覆盖掉全部的学费开支);AD指的是拿到项目录取的机会,但是没有任何奖学金或者得到的奖学金不足 以覆盖学费开支。

一般而言,同样对于录取的学生,学术导向型的项目会给较多的offer,而工作导向型的项目很多只发AD。

10、【谦虚和自信】

最后,我们来聊聊申请的心态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世毕盟一直对其学员强调 “谦虚和自信”。谦虚和自信的心态表现在申请中的各个环节。选校时需要谦虚对待,留足保底项目,做到万无一失;与此同时,也需要保持自信,不管多大的 big name的牛校,经过理性评估,只要靠谱,自己都要有信心拿下。“谦虚和自信”,使得世毕盟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背景平平的“非牛人”,也能够创造出最顶尖 的牛校战绩。

总的来说,申请,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的过程,更是一次来之不易的人生历练的路程。在这段路上,你要学习如何更清晰的认清自己,学习如何更明智地寻找期望 和满足的平衡,学习如何更坦然地接受成功与失败。在这段路上,时时伴随你的一定有汗水、泪水、惊喜和释然。那么还等什么呢?让世毕盟带领你,陪伴你,一起 迈入这段精彩纷呈的人生旅程,领略那独特而令你终生难忘的风景!

下载世毕盟:英美新闻传媒硕士项目申请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毕盟:英美新闻传媒硕士项目申请经验分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