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华东旅游线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无锡市游船导游词
华东旅游线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无锡市游船导游词---导游资格考试题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无锡古运河旅游。
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古运河旅游公司的全体员工欢迎大家的到来!在接下来的游览过程中,如果大家有疑问,或者需要我帮忙的,请向我提出。我将尽我所能,为大家提供服务。最后,祝大家在今天的旅程中能游得开心,玩得尽兴!
无锡,充满温情与水。温情,指的是我们无锡民风淳朴,人民热情友好。而水字,就有三方面的含义了。第一,就是太湖,郭沫若先生那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使无锡名扬海内外。第二,指的是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第三,就是我们现在所游览的古运河了。古运河,是无锡的母亲河,它融合了无锡的历史变迁、经济发展、民风民俗,是无锡城的血脉所在!虽然,无锡古运河只占京杭大运河中短短的一段,但它,却是独具神采,别有魅力的一段!
那么,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开凿于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的吴王夫差想要北上争霸中原,但是却没有一条通畅的河道,无法运送士兵粮饷。于是他就下令开挖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称为“邗沟”。这一事件,标志着运河及运河文化的衍生。它同时也是里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6省市,全长约1794公里。源远流长的京杭大运河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的展示长廊,它本身就是流动着的人类遗产。
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一段,北接长江,南达太湖,全长40.8公里,穿城而过。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说京杭运河是“大”运河,而无锡的是“古”运河呢?一个“大”,一个“古”,其实是别有深意的。说京杭运河是“大”运河,是因为它工程浩大,集合了历朝历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而说,无锡运河是“古”运河,是因为它最初开凿于3100年前,比京杭大运河还要早600多年呢!
而最初开凿的这一段,就叫伯渎河,它是由吴文化的始祖——泰伯率领民众开凿的。说到泰伯,孔子曾对其评价:“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意思就是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这个讲的就是泰伯奔吴的故事。
相传在商朝末年,陕西岐山边有一支姓姬的部落,首领叫做古公亶父。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按照部落的传统,首领应当将王位传给嫡系长子,也就是泰伯。但是古公亶父,却特别宠爱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一心将王位传给他。如此一来,就必须先传位于季历。泰伯和仲雍看出了父亲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他们俩就离开了部落,来到江南的梅里,也就是现在我们的无锡梅村。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荆蛮之地,泰伯他们到来之后,断发纹身,率领当地的民众开垦荒地。凭借着他们从中原地区带来的先进的农耕和水利技术,很快就将这块荆蛮之地变成了良田。而伯渎河正是当时为了农业灌溉的需要,由泰伯率领民众开凿的。后来,由于泰伯的品德高尚,又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带领当地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越来越多周边部落的人们也聚集而来,慢慢地,就构成了城邦,直至最终建立了勾吴国。
泰伯的至德精神,可以概括为“谦让开拓”四个字。这四个字尤如磐石成为吴文化的基础,它象一颗明珠,流传于江南地区,也影响了一代代的无锡人,形成了一种谦让、包容、开拓、创新的精神。
古运河穿无锡城而过,给无锡带来的最大的便利就是交通运输了。历史上,无锡曾经与湖南长沙,江西九江,安徽芜湖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18世纪末,清政府实施“南漕北运”措施的时候,就把无锡作为南方漕米的起运点。粮食业由此成为无锡的百业之冠。无锡米市的兴旺同时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据说当时运河沿岸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各地客商也纷纷云集于此,洽谈生意,使无锡真正成为了“商贾云集,船乘不绝”之地。
其后,无锡凭借古运河穿城而过带来的交通便利,又以布码头,丝市,钱庄银行业称雄江南。而近代无锡之所以能成为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源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运河这一重要的物流基础。要知道,无锡从一个政治地位历来不高的县城,发展到现在全国知名的经济城市、旅游城市、07年经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绝对是依靠了古运河这条母亲河。这穿城的运河水,弥补了无锡“太湖文化”的不足,让无锡文化的血脉中多了几许开放、包容和务实。可以说,在运河沿线的所有城市中,无锡是最典型的“因河而生,因河而盛”的城市。
同时,古运河也为无锡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今,运河两岸不仅建有鳞次栉比的江南传统建筑,还分布着我市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比如,伯渎河连接的梅村泰伯庙和鸿山泰伯墓,是吴文化的摇篮;惠山浜终端的古惠山镇,包含有佛教文化,园林文化,泉茶文化等;运河沿岸还留有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振新纱厂等工商业建筑的遗址。
哎,前方我们就要到达大公桥码头了,上岸之后呢,我们将游览丝绸博物馆和薛南溟故居。薛南溟和荣氏兄弟一样,也是我们无锡著名的工商业巨子,人称“丝茧大王”。他的父亲薛福成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文学家。等会呢,会由我们的景点导游为大家详细介绍。上岸时,请大家小心脚下!
打开中国版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人”字!人字的一撇,就是万里长城,一捺就是京杭大运河,它们共同铸造了让世人叹服的中华千古文明。如果说万里长城的精华在八达岭,那么无锡南门的水弄堂就是千里运河最好的注释。
流经无锡的运河总长为40.8公里,其中,我们把南长桥至清名桥这1.5公里,称为水弄堂。古运河穿城而过,无锡先民自古就依河而居,沿河而筑的民居静静排列在河道的两遍,将河道夹成了这一条狭窄而悠长的“水弄堂”。无锡水弄堂这一段,荟萃了古街、古弄、古寺、古塔、古港、古庙、古窑、古驿馆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无锡古运河最精彩的一段,曾被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誉为中国运河“绝版”之地。
大家看,古运河边的这些民居,大多是清代至民国甚至更早的时候建造的。由于建筑年代的不同,风格比较多样,但它们在形式上又大致统一,那就是:前门设店,后面住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通过前门上桥逛街,经过后门洗汰下船。河面上相隔四五家便有砖石码头探入河中,有些人家则干脆将支撑房屋的石柱伸入河中,成为真正的“枕河人家”。现在房屋虽然大多破损,墙壁斑驳,但却更加增添了水弄堂的韵味。在我们的心目中,水弄堂就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浓缩了古老运河的昔日繁华。站在这里,我们还是能想象出明清时期,清名桥两岸那商铺林立,熙来攘往的景象。
那么,前方那月洞形的石桥就是著名的清名桥了。请大家上岸,细细品味清名桥的韵味。
现在呢,我们的游船正在慢慢的驶向古窑博物馆。说道古窑,就不得不联系古运河了。正是
依靠古运河的便利运输条件,无锡运河边才出现了兴旺的烧窑业。但是出现规模这么大的窑群,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相传呢,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了明朝。有一天太史跟他说:“臣夜观天象,见东南方有奇云异气,日后必出真主。”朱元璋听后大吃一惊,便命令军事刘伯温前去察看。刘伯温见无锡南下塘一带龙脉隐现,就说,这里确实是一块是非之地。于是组织无锡百姓筑窑烧砖,使这块金龙活地变成了一块烧煞之地。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大家不妨当作一个故事,轻松一下。前方已经达到古窑码头,请大家小心下船,听我们的景点导游为您详细讲解。
现在,我们的游船正在驶向本次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祝大椿故居。我们现在经过的这段河道,名叫伯渎河,没错,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最早由泰伯开凿的那段河道。前方的这座古桥,也叫伯渎桥。行驶在这段河道上,大家能够想象得到吗?这里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史风雨,两岸风物几经变迁,唯有悠悠河水一直流淌着,像是在向我们倾诉着这么多年来两岸发生的故事。
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祝大椿。在上海滩发迹的苏商中,有一位著名的无锡籍资本家,他就是有“机械大王”、“电气大王”之称的祝大椿。他先后兴办了华兴面粉厂、公益纱厂、源昌丝厂等十余家企业。此外,祝大椿在大江南北各地创办了许多电厂,赢得了“电气大王”的美誉。祝大椿平时常感自己幼年家贫失学之苦,民国以后,他就积极提倡发展社会教育事业,并且兴办了平民学校,还将自己的伯渎港的故居改为大椿学堂。祝大椿对家乡的城市建设也十分关心,他曾先后资助建造了通运桥、通汇桥和南门大椿桥。此外他还出资修葺锡山的龙光塔、无锡的保安寺、青山寺。堪称一位有良心的民族资本家。好的,我们已经达到了祝大椿故居,请大家上岸听景点导游细细说来。上岸时,请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返程)在参观过祝大椿故居之后,我们今天的游程已经圆满结束了。现在,我们坐下来,细细品味我们这段古运河历史街区,相信大家,都会感到回味无穷。没错,正是因为这么多的历史遗迹,加上它们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才会让我们感觉到,这里,真是一片到处都是故事,到处令人遐想的“运河绝版地”。
当然,我们今天游览的这些景点,其实还不能涵盖到全部古运河历史街区的内涵。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的文化内涵未能完全展示出来。我们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要分几步走,将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我们无锡市的一张新的名片,形成集旅游,餐饮,住宿,休闲等各方各面元素的一个新型旅游景点。
相信到最终完善的那一天,各位贵宾再次来到我们这里游览,一定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锡的文化底蕴,和无锡的水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到时,我会在这里恭迎各位的到来!
第二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石河子市
2005年石河子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石河子市开始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自治区和兵团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石河子先后荣膺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中国首届“人居环境奖”、中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科技进步示范市”等称号,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新疆今年同时获此称号的还有阿克苏市、伊宁市、阿勒泰市。
第三篇: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4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 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1 2 3 4 5 6篇二:锡惠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4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 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
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大殿背面,上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
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进二山门,请看古银杏树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横卧一石,名“听松石床”,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它是驰名全国的江南奇石之一。石块天然断裂形成,质地坚硬,一端翘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时著名书法家李阳冰应无锡县丞公孙罗之邀请同游惠山,特地篆写“听松”两字,刻于石床枕端,以示纪念,虽经1200多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床边原有两棵古松,毁于元末。
“听松石床”前的古树为银杏,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据说当时共种有18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此树高21 米,直径1.91米,为雄性银杏,只开花不结果,离地6米的树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树龄了,却结出了圆圆的果实。但在1982年,这棵雄性古银杏,居然也结出了7粒白果。古银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观”4个篆字,是清代无锡书法家邵涵初所写。意思是说人们在此可以“俯察古树之茂盛,仰观锡惠之秀色”。
【大同殿—竹炉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到清同治年间,大同殿及周围建筑被毁。后来在此旧址建造了一所树堂名“昭忠词”。前厅里壁上嵌有李鸿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词记》等两道石碑。请看这组洞堂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梁枋、柱头、门楼都画栋雕梁。图案为戏文风景、花卉鸟兽等。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殿后天井中还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树龄。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使这座建筑显得更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这里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房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头门边两块磐陀石。正中匾额“竹炉山房”是1979年李苦禅重题。两旁柱上的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为无锡书法家朱家驻题写。
相传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访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为三,搭成竹炉,上架钵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尝了竹炉上煮的茶,极为满意,赞扬性海是罗汉下凡、后来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并创建听松庵,退居庵内,品茗听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竹茶炉,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竹炉高不过一尺,外面用竹编织,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形似道家的乾坤壶,叩之有金石之声。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当时名画家王紴作画,学士王达题诗,合成《竹炉图卷》共四卷,使竹茶炉流芳于世。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广提学副使的邹迪光重建弥陀寺时改名“竹炉山房”,专门在这里用竹炉煮茶招待四方宾客。后原炉多次被毁,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词人顾贞观在1684年重制了两只竹炉。竹炉山房也几经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1984年把乾隆诗碑移到山房门厅和廊下。正中一块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来无锡写的《咏惠泉》诗,背面刻着乾隆第四次来无锡时写的4首诗。东边一块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来无锡的诗句。
【“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澜堂—阿炳墓】
出竹炉山房南行,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带,林木茂盛,泉水丰富,自古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
“二泉”得名以来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唐代时无锡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长安。到宋徽宗时“二泉”水被列为贡品,“月进百坛”。苏东坡品饮“二泉”水后,赞称“色味两奇绝”。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六次南巡至无锡,每次必到“二泉”品茗,并吟诗题字。20世纪40年代,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驰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于1954年进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对“二泉”进一步清理疏浚。现在“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上、中、下三池。上池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质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紧靠上池,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池上的“二泉亭”,初建于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赵构到此巡游时特地下令建造的,并题有“源头活水”四字。亭顶装饰双龙戏珠。现在的亭子重建于清同治初年(豆862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泉水通过暗渠从港澜堂底流入下池。
漪澜堂位于二泉庭院正中,四周游廊环绕,游客们在此可小想品茗。苏东坡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的诗句。乾隆多次在此设御座品茗,堂前匾额是现代书法家费新我所书。大门柱上有苏东坡的诗:“雪萍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长8.6米,宽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开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双爪前踞,龙颈弯突,张开大口,清泉白龙口倾注而出,构成“螭吻飞泉”胜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无锡本地黄色阳山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天下第二泉”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迹。池前一组太湖石,叠成观音立于鳌背像,世称“观音石”,右为龙女,左为善才。观音石下有一段铭文,落款“蕙岩”,说明这是原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蕙岩小筑”中的遗物,清乾隆年间才移到此地。
无锡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钩的墓,坐落在锡惠公园春申涧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边的山坡上,音乐台背后山头墓地林间,树立着这位民间音乐家的铜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彦钧,无锡东亭人。生于1893年8月20日。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对民族乐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诣,后来双目失明,流落街头。直到解放后重获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灿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迁葬于此。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创作于1939年,是作者心声的流露及生活的写照。全曲由引子和6个阶段构成,是循环变奏的曲式结构。《二泉映月》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纷纷改编,成为一支誉满国际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涧—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条街】
二泉东侧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净月住所,名“龙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极负盛名的我国四大私家园林之一。它是无锡人邹迪光在明万历年间建造的,占地约50亩,先后用十多年时间建成。国邹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为“愚公谷”。
游客们:现在我们前往参观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涧”。春申涧又名“黄公涧”,现为无锡观瀑的景观,因战国时代楚国国相春申君黄歇曾率军在此饮马而得名。山涧前石牌坊,古拙雅致。洞中一块大石横卧,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卧云”两字,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为纪念惠山寺住持圆显而题写的,卧云是圆显的号。涧边三角亭,名“卧云亭”。
顺春申涧东下,位于锡、惠两山之间的是映山湖,古时称“秦皇坞”。1958年这里开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镜的水面使锡、惠两山的景色融为一体,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风景更加美妙动人。湖畔周围精心种植乔木、灌木、花草。东面建有一石牌坊,题有“映山湖”匾额。牌坊对面,各位请看春申涧出口处的那块石头,上刻“翠螺”两字,形容锡惠山峰如少女的发会。
各位游客:锡惠公园的参观就到此为止,下面随我去观赏一下惠山直街,大家可以随意选购一些无锡的土特产“惠山泥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惠山东端的五里街,这条路原是赴惠山寺朝山进香的必经之路。现为“惠山泥人一条街”。惠山泥人历史悠久,已有400多年历史,起源于惠山山麓,故名“惠山泥人”,是无锡著名手工艺品。它采用惠山脚下特别细腻洁净的黑泥,在艺术家手里经过捶泥、打稿、捏塑、制模、翻模、泥胚、整修、上粉、上色、开相和上油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惠山泥人分两类:一类为“粗货”,是泥人的传统产品,以胖娃娃、动物为题材;另一类为“细货”,即“手控戏文”,以戏曲、神话故事、舞蹈为题材,其中代表作有“大阿福”。传说惠山古时林木参天,一对猛兽常下山伤人。后来,一家生了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取名阿福。说来奇怪,猛兽见阿福就俯首帖耳,温顺得很,于是无锡的家家户户都喜欢把阿福供在家中,用以辟邪。
游客们:介绍就到此,请大家自由逛街。篇三:锡惠公园导游词
锡惠公园导游词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 园。它位于无锡市西 2.5 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 6.85平方公里。【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 329 米,周围约 20 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 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 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锡山背靠惠山,75 米,高 周围长约 1.5 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 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 的情趣。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 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 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 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 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 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 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 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 万历二年(1574 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 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4 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 1.5 吨,高 2.85 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 3 2.3 米。1992 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 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 1979 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 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
”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 人。另有 13 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 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 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 26.71 米,高 4.09 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 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 102 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 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 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 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 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 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 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 门”4 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 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 字。这个山门是 1954 年惠山 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 乾符三年(876 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 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 6.26 米,由幢基、幢身、幢 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 年),幢高 6.22 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 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 年),改建于 1976 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
正时蒋 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 1979 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 二;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大殿背面,上 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 桥”。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 年)开凿的,距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了。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 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 “鲤鱼跳龙 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 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 开,恶门闭。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进二山门,请看古银杏树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横卧 一石,名“听松石床”,长 1.99 米,宽 0.87 米,高 0.56 米,它是驰名全国的江南 奇石之一。石块天然断裂形成,质地坚硬,一端翘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时著名 书法家李阳冰应无锡县丞公孙罗之邀请同游惠山,特地篆写“听松” 两字,刻于 石床枕端,以示纪念,虽经 1200 多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床边原有两棵 古松,毁于元末。“听松石床”前的古树为银杏,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 年)惠山寺僧人普 真(字性海)所植,已经历了 600 多年风霜。据说当时共种有 18 棵,象征佛门 18 罗汉,现仅存这一棵。此树高 21 米,直径 1.91 米,为雄性银杏,只开花不 结果,离地 6 米的树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 200 多年树龄了,却结出了圆 圆的果实。但在 1982 年,这棵雄性古银杏,居然也结出了 7 粒白果。古银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观”4 个篆字,是清代无锡书法家邵涵初所写。意思是说 人们在此可以“俯察古树之茂盛,仰观锡惠之秀色”。【大同殿—竹炉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 年)。到清同治年间,大同殿及周围建筑被毁。后来在此旧址建造了一所树堂名“昭忠词”。前厅里壁上 嵌有李鸿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词记》等两道石碑。请看这组洞堂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梁枋、柱头、门楼都画栋雕梁。图案为戏文风景、花卉鸟兽等。大同 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殿后天井中还保 留三株老桂,已有 1300 多年树龄。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使这座建筑显得更为 清雅。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这里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 于明洪武初年。房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头门边两块磐陀石。正中匾额 “竹炉 山房”是 1979 年李苦禅重题。两旁柱上的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 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为无锡书法家朱家驻题写。相传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访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 截为三,搭成竹炉,上架钵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尝了竹炉 上煮的茶,极为满意,赞扬性海是罗汉下凡、后来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并创建 听松庵,退居庵内,品茗听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 年)性海请湖州竹工,编 制竹茶炉,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竹炉高不过一尺,外面用竹编织,里面 填土,炉心装铜栅,形似道家的乾坤壶,叩之有金石之声。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 泡茶,招待客人。当时名画家王紴作画,学士王达题诗,合成《竹炉图卷》共四 卷,使竹茶炉流芳于世。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 年),曾任湖广提学副使的 邹迪光重建弥陀寺时改名“竹炉山房”,专门在这里用竹炉煮茶招待四方宾客。后 原炉多次被毁,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词人顾贞观在 1684 年重制了两只竹炉。竹 炉山房也几经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1984 年把乾隆诗碑移到 山房门厅和廊下。正中一块正面刻的是乾隆 1751 年首次来无锡写的《咏惠泉》 诗,背面刻着乾隆第四次来无锡时写的 4 首诗。东边一块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 来无锡的诗句。【“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澜堂—阿炳墓】出竹炉山房南行,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带,林木茂 盛,泉水丰富,自古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 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 1200 多年历史。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 誉四海。“二泉”得名以来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唐代时无锡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长 安。到宋徽宗时“二泉”水被列为贡品,“月进百坛”。苏东坡品饮“二泉”水后,赞称 “色味两奇绝”。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六次南巡至无锡,每次必到“二泉”品茗,并 吟诗题字。20 世纪 40 年代,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驰名中外。“天下第二泉”泉址于 1954 年进行了全面整修。1992 年 6 月对“二泉”进一步清 理疏浚。现在“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
,分上、中、下三池。上池为八角形泉 井,深 1.94 米,水质最好;中池深 1 米,正方形,紧靠上池,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池上的“二泉亭”,初建于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赵构到此巡游时特地下 令建造的,并题有“源头活水”四字。亭顶装饰双龙戏珠。现在的亭子重建于清同 治初年(豆 862 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泉 水通过暗渠从港澜堂底流入下池。漪澜堂位于二泉庭院正中,四周游廊环绕,游客们在此可小想品茗。苏东坡 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的诗句。乾隆多次在此设御座品茗,堂前匾额是现 代书法家费新我所书。大门柱上有苏东坡的诗:“雪萍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怕 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长 8.6 米,宽 5.7 米,深 0.33 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 3 年)开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双爪前踞,龙颈弯突,张 开大口,清泉白龙口倾注而出,构成“螭吻飞泉”胜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无锡本地黄色阳山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 年的历史,为“天下第 二泉”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迹。池前一组太湖石,叠成观音立于鳌背像,世 称“观音石”,右为龙女,左为善才。观音石下有一段铭文,落款 “蕙岩”,说明这 是原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蕙岩小筑”中的遗物,清乾隆年间才移到此地。无锡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钩的墓,坐落在锡惠公园春申 涧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边的山坡上,音乐台背后山头墓地林间,树立着这位民间 音乐家的铜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彦钧,无锡东亭人。生于 1893 年 8 月 20 日。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对民族乐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诣,后来双目失明,流 落街头。直到解放后重获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灿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 83 年 12 月,迁葬于此。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创作于 1939 年,是作者心声的流 露及生活的写照。全曲由引子和 6 个阶段构成,是循环变奏的曲式结构。《二泉 映月》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10 周年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纷纷改编,成为一支誉满国际的名曲。【愚公谷—春申涧—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条街】 二泉东侧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净月住所,名“龙泉精舍”,是明代晚期 极负盛名的我国四大私家园林之一。它是无锡人邹迪光在明万历年间建造的,占 地约 50 亩,先后用十多年时间建成。国邹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为“愚公谷”。现在的“愚公谷”于 1958 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园林特色。
第四篇: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大殿背面,上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
第五篇: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4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大殿背面,上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
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进二山门,请看古银杏树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横卧一石,名“听松石床”,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它是驰名全国的江南奇石之一。石块天然断裂形成,质地坚硬,一端翘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时著名书法家李阳冰应无锡县丞公孙罗之邀请同游惠山,特地篆写“听松”两字,刻于石床枕端,以示纪念,虽经1200多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床边原有两棵古松,毁于元末。
“听松石床”前的古树为银杏,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据说当时共种有18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此树高21 米,直径1.91米,为雄性银杏,只开花不结果,离地6米的树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树龄了,却结出了圆圆的果实。但在1982年,这棵雄性古银杏,居然也结出了7粒白果。古银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观”4个篆字,是清代无锡书法家邵涵初所写。意思是说人们在此可以“俯察古树之茂盛,仰观锡惠之秀色”。
【大同殿—竹炉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到清同治年间,大同殿及周围建筑被毁。后来在此旧址建造了一所树堂名“昭忠词”。前厅里壁上嵌有李鸿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词记》等两道石碑。请看这组洞堂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梁枋、柱头、门楼都画栋雕梁。图案为戏文风景、花卉鸟兽等。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殿后天井中还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树龄。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使这座建筑显得更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这里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房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头门边两块磐陀石。正中匾额“竹炉山房”是1979年李苦禅重题。两旁柱上的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为无锡书法家朱家驻题写。
相传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访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为三,搭成竹炉,上架钵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尝了竹炉上煮的茶,极为满意,赞扬性海是罗汉下凡、后来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并创建听松庵,退居庵内,品茗听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竹茶炉,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竹炉高不过一尺,外面用竹编织,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形似道家的乾坤壶,叩之有金石之声。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当时名画家王紴作画,学士王达题诗,合成《竹炉图卷》共四卷,使竹茶炉流芳于世。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广提学副使的邹迪光重建弥陀寺时改名“竹炉山房”,专门在这里用竹炉煮茶招待四方宾客。后原炉多次被毁,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词人顾贞观在1684年重制了两只竹炉。竹炉山房也几经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1984年把乾隆诗碑移到山房门厅和廊下。正中一块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来无锡写的《咏惠泉》诗,背面刻着乾隆第四次来无锡时写的4首诗。东边一块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来无锡的诗句。
【“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澜堂—阿炳墓】
出竹炉山房南行,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带,林木茂盛,泉水丰富,自古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
“二泉”得名以来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唐代时无锡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长安。到宋徽宗时“二泉”水被列为贡品,“月进百坛”。苏东坡品饮“二泉”水后,赞称“色味两奇绝”。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六次南巡至无锡,每次必到“二泉”品茗,并吟诗题字。20世纪40年代,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驰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于1954年进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对“二泉”进一步清理疏浚。现在“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上、中、下三池。上池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质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紧靠上池,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池上的“二泉亭”,初建于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赵构到此巡游时特地下令建造的,并题有“源头活水”四字。亭顶装饰双龙戏珠。现在的亭子重建于清同治初年(豆862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泉水通过暗渠从港澜堂底流入下池。
漪澜堂位于二泉庭院正中,四周游廊环绕,游客们在此可小想品茗。苏东坡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的诗句。乾隆多次在此设御座品茗,堂前匾额是现代书法家费新我所书。大门柱上有苏东坡的诗:“雪萍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长8.6米,宽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开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双爪前踞,龙颈弯突,张开大口,清泉白龙口倾注而出,构成“螭吻飞泉”胜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无锡本地黄色阳山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天下第二泉”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迹。池前一组太湖石,叠成观音立于鳌背像,世称“观音石”,右为龙女,左为善才。观音石下有一段铭文,落款“蕙岩”,说明这是原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蕙岩小筑”中的遗物,清乾隆年间才移到此地。
无锡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钩的墓,坐落在锡惠公园春申涧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边的山坡上,音乐台背后山头墓地林间,树立着这位民间音乐家的铜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彦钧,无锡东亭人。生于1893年8月20日。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对民族乐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诣,后来双目失明,流落街头。直到解放后重获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灿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迁葬于此。
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创作于1939年,是作者心声的流露及生活的写照。全曲由引子和6个阶段构成,是循环变奏的曲式结构。《二泉映月》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纷纷改编,成为一支誉满国际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涧—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条街】
二泉东侧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净月住所,名“龙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极负盛名的我国四大私家园林之一。它是无锡人邹迪光在明万历年间建造的,占地约50亩,先后用十多年时间建成。国邹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为“愚公谷”。
现在的“愚公谷”于1958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园林特色。“愚公谷”匾是1960年郭沫若题写的。人门向南,由长廊通向荷花池畔,廊k一轩二亭,轩名“荷轩”,由著名画家吴作人书额。轩前对联“得山水清气,极大地大观”,是当代山水画家邑人钱松岳于84岁时书写的。荷轩以南的泉亭,名“滤泉”。泉边枝峰阁有唐代古联:“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南边廊内的对联“老龙听法,顽石点头”,巧妙地写出了当年惠山寺高僧讲经,老龙也前来听法,使大同殿前听松石连连点头的情景,反映惠山寺高僧佛学的博大精深。由滤泉穿过小石桥,只见假山旁有一株古玉兰,树龄已达400多年。
游客们:现在我们前往参观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涧”。春申涧又名“黄公涧”,现为无锡观瀑的景观,因战国时代楚国国相春申君黄歇曾率军在此饮马而得名。山涧前石牌坊,古拙雅致。洞中一块大石横卧,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卧云”两字,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为纪念惠山寺住持圆显而题写的,卧云是圆显的号。涧边三角亭,名“卧云亭”。
顺春申涧东下,位于锡、惠两山之间的是映山湖,古时称“秦皇坞”。1958年这里开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镜的水面使锡、惠两山的景色融为一体,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风景更加美妙动人。湖畔周围精心种植乔木、灌木、花草。东面建有一石牌坊,题有“映山湖”匾额。牌坊对面,各位请看春申涧出口处的那块石头,上刻“翠螺”两字,形容锡惠山峰如少女的发会。
各位游客:锡惠公园的参观就到此为止,下面随我去观赏一下惠山直街,大家可以随意选购一些无锡的土特产“惠山泥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惠山东端的五里街,这条路原是赴惠山寺朝山进香的必经之路。现为“惠山泥人一条街”。惠山泥人历史悠久,已有400多年历史,起源于惠山山麓,故名“惠山泥人”,是无锡著名手工艺品。它采用惠山脚下特别细腻洁净的黑泥,在艺术家手里经过捶泥、打稿、捏塑、制模、翻模、泥胚、整修、上粉、上色、开相和上油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惠山泥人分两类:一类为“粗货”,是泥人的传统产品,以胖娃娃、动物为题材;另一类为“细货”,即“手控戏文”,以戏曲、神话故事、舞蹈为题材,其中代表作有“大阿福”。传说惠山古时林木参天,一对猛兽常下山伤人。后来,一家生了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取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