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詹红荔心得
学习詹红荔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认真学习了詹红荔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深受教育。詹红荔同志是万千公职人员队伍中平凡的一个,在南平市少年法庭担任法官,每天与未成年罪犯打交道。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以一颗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心和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开庭前她认真细致地了解每一个未成年被告人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法庭上她情理结合,运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独特的工作艺术,教育感化失足少年;法庭下她时常到监所主动关心在教的未成年犯,并把这份关怀与帮助延伸到刑后回归社会的“新生少年”身上。她总结出“三不”工作法,及时挽救了一批迷途少年;她用“母亲”的温暖与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难题;她组建“新生少年志愿者服务队”,让他们体会付出的荣誉与快乐,并由此重塑对新生活的希望。9年来,詹红荔共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近500件,这些案件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她的帮助下,300多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或顺利升学,70多人出狱后找到工作。
詹红荔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人民法官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极强烈的责任感”。学习詹红荔就是
要学习她多年来默默无闻、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种责任感和伟大追求。
一是要认真学习。认真学习詹红荔同志牢记宗旨、执法为民的公仆情怀;认真学习她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科学理念;认真学习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认真学习她清正廉洁、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
二是要结合实际,提高能力。要不断提高自身执法办案、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管理社会的能力水平,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为辖区区的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三是要抓好结合,落实行动。要将学习活动同执法大检查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强化群众观念,在各项工作中做好表率,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切实履行好检察职责,促进检察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第二篇:学习詹红荔
詹红荔事迹引起极大反响 掀起学习先进事迹热潮
11月11日下午,我院组织全院干警收听收看学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电视电话会议,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全院迅速掀起了一个学习詹红荔精神的热潮。
詹红荔同志在法院工作27年,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着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工作方法,教育、感化、挽救了一批又一批失足少年,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矛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审结的近500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1140多人,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被群众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
要学习詹红荔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树立对人民司法事业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党、对人民、对组织工作竭忠尽责,力争做一个组织信任、人民信赖的人,用实实在在、点点滴滴树立良好形象。詹红荔对每个失足少年倾注了母亲般的真情大爱、传递了党的关怀温暖,她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的榜样。
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带领党员及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理论、路线、纲领;开展教育活动,认识学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意义和重要性,用行动诠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一个党员,不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不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詹红荔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她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的榜样。
第三篇:学习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心得
詹红荔是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从事少年刑事审判工作7年以来,先后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487件1120人,这些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顺利升学,真正做到用爱心去温暖、用真诚去感化、用良知去教育、用行动去挽救,走出了一条运用司法程序,全方位、多层次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特色审判之路。她用她全心的爱向我们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员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多年来,詹红荔同志怀着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社会和谐的坚定追求,将少年审判工作不断向庭前、庭后和庭外延伸,挽救了众多失足少年,化解了众多社会矛盾;她走进社区、学校、看守所,凝聚社会力量,创新法制教育模式;她廉洁公正执法,无声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挽救了一个孩子就挽救了一个家庭,挽救了一个家庭就增添了一份和谐。詹红荔同志被称为法官妈妈,体现了她对人民群众的爱心、用心、恒心和公心。她不仅做好审判工作,更重要的是化解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种种不安定因素。詹红荔同志对每个失足少年都不离不弃、悉心关照,不断通过爱与温暖感化教育失足少年,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感恩社会,可以说她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失足少年、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挽救的更是整个社会的真情大爱。
大家都关心和支持失足少年的帮教工作,少一些障碍,多一些温暖,哪怕一丝阳光也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感化、挽救,是全社会的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员,她要让社会更多人来关心支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她说:每一天的多一点,每一个法官的多一点,每一个案件的多一点,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就近一点。詹红荔同志坚信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耐心,加上正确的方法,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变好。为此,工作中的詹红荔总是多走一点,更加全面地了解案件的背景和当事人的司法需求;多想一点,根据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寻求一个最佳的方案;多做一点,从当事人和人民大众的角度出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教育、感化和挽救,詹红荔同志用她的爱心向我们表明了一个刑事法官的情怀。她用爱创造了奇迹,七年来,在她的帮助下,70多名失足少年出狱后找到了工作,315名失足少年得以继续在校完成学业。
在他人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伸出一双手,就能减少一份犯罪的土壤。詹红荔学习研究了大量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千方百计寻找少年犯的感化点,为失足少年走向新生铺筑回归之路。
詹红荔同志凭着对人民司法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交上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她比别人多走一点、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司法审判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爽爽做事、开开心心工作,这是詹红荔的真实写照,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心中的天平永远不失衡。詹红荔同志用一种执着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折射出当代法官不断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她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找准情、理、法的结合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人民的信任是无言的丰碑,詹红荔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认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省十佳法官等荣誉称号。
大爱无声,法外有情。这一路走来,詹红荔始终牢记家庭安则社会安、少年强则国家强的信念,用浓浓的大爱,温暖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用铮铮的铁骨柔肠,默默地驻守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要学习詹红荔同志胸怀大局、公正司法的坚定追求;学习她心系群众、司法为民的职业精神;学习她法中有爱、法中有情得优秀品格;学习她认真办案、干净做人的道德情操。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一位哲人说:蜜蜂只在黑暗中工作,思想只在缄默中孕育,美德也只在幽居中产生。这就是法官詹红荔,内心充满着冬日阳关般的温暖和温馨、全身绽放着百合花似的清香和高雅。
第四篇:詹红荔-学习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心得
詹红荔-学习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心
得
詹红荔是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从事少年刑事审判工作7年以来,先后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487件1120人,这些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顺利升学,真正做到用爱心去温暖、用真诚去感化、用良知去教育、用行动去挽救,走出了一条运用司法程序,全方位、多层次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特色审判之路。她用她全心的爱向我们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员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多年来,詹红荔同志怀着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社会和谐的坚定追求,将少年审判工作不断向庭前、庭后和庭外延伸,挽救了众多失足少年,化解了众多社会矛盾;她走进社区、学校、看守所,凝聚社会力量,创新法制教育模式;她廉洁公正执法,无声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挽救了一个孩子就挽救了一个家庭,挽救了一个家庭就增添了一份和谐。詹红荔同志被称为“法官妈妈”,体现了她对人民群众的爱心、用心、恒心和公心。她不仅做好审判工作,更重要的是化解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种种不安定因素。詹红荔同志对每个失足少年都不离不弃、悉心关照,不断通过爱与温暖感化教育失足少年,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感恩社会,可以说她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失足少年、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挽救的更是整个社会的真情大爱。
大家都关心和支持失足少年的帮
教工作,少一些障碍,多一些温暖,哪怕一丝阳光也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感化、挽救,是全社会的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员,她要让社会更多人来关心支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她说:每一天的多一点,每一个法官的多一点,每一个案件的多一点,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就近一点。詹红荔同志坚信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耐心,加上正确的方法,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变好。为此,工作中的詹红荔总是多走一点,更加全面地了解案件的背景和当事人的司法需求;多想一点,根据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寻求一个最佳的方案;多做一点,从当事人和人民大众的角度出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教育、感化和挽救,詹红荔同志用她的爱心向我们表明了一个刑事法官的情怀。她用爱创造了奇迹,七年来,在她的帮助下,70多名失足少年出狱后找到了工作,315名失足少年得以继续在校完成学业。
在他人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伸出一
双手,就能减少一份犯罪的土壤。詹红荔詹红荔学习研究了大量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千方百计寻找少年犯的感化点,为失足少年走向新生铺筑回归之路。
詹红荔同志凭着对人民司法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交上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詹红荔她比别人多走一点、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司法审判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爽爽做事、开开心心工作”,这是詹红荔的真实写照,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心中的天平永远不失衡。詹红荔同志用一种执着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折射出当代法官不断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她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排
忧解难,努力找准情、理、法的结合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人民的信任是无言的丰碑,詹红荔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认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省十佳法官等荣誉称号。
第五篇:詹红荔先进事迹
詹红荔先进事迹
为了“新生少年”的明天
福建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詹红荔
我1984年到法院,长期从事刑事审判,第一次接触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还是在我们延平法院少年庭成立之前。那个时候,我认为都是刑事犯罪案件,应该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几个案件下来,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对少年审判有了新的认识。
失足少年思想不成熟,要给予更多关爱
这得从郑微微的案件说起。郑微微在我们那儿小有“名气”,父母残疾,无人管教,9岁就开始“闯社会”,打、砸、抢、偷、盗无所不为。刚满14岁就因涉嫌抢劫、强奸、故意伤害被起诉,着实让人恼怒。庭审时,我没有好脸色,一判了事。
春节之际,法官到省少管所慰问,我发现会场里一个人一直低着头,便走过去拍了拍他肩膀,送给他一份精心制作的贺年卡。他抬起头,冲我一笑,我没认出他就是郑微微。我没有想到那一个拍肩膀的动作,会出现这样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他努力改过获得了减刑,并且出狱后找到了工作。他让我认识到,法官的责任不仅仅在法庭,爱的引领和判后帮教更漫长,只有用真情和爱心洗涤他们沾满尘灰的心灵,使其真诚悔过,这才是少年审判的良方。
少年案件牵涉面广,要公正化解矛盾
2003年初,一起因为几句口角而引发的青少年聚众斗殴事件,导致一名学生当场死亡。庭审时,被害人村里200多名乡亲聚集在法院门口,打出“杀人偿命,血债血还”的横幅,见到被告人家属就打。我想,冤冤相报必将引发更大的矛盾,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解开他们仇恨的心结。庭后,我多次前往看守所,帮助失足少年认清自己的罪责;连续做被告人家长工作,促使他们尽可能通过经济赔偿来表达歉意。同时,我还三番五次到被害人村里,做附带民事赔偿的调解工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双方家属都意识到,我是在真心为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这个案件以最稳妥的方式结案,一场一触即发的“风暴”平息了。我由此体会到,我们审理每一起案件,很重要的是化解案件背后的矛盾。只要真诚,就能唤醒当事人的理智;只要公正,就能赢得当事人的信服。
社会转型时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尤其重要
在少年庭工作,我考虑最多、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想,如果能让他们懂得是非善恶,防患于未然,那远比等他们犯事了再挽救更有意义。于是,我们走进学校、社区,尝试着和家长、老师沟通,做一些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益的努力和实践。现在孩子思想活跃,要想让他们接受你的观念,并不容易。我主动去了解年轻人的思想喜好,了解时下潮流风尚。年轻人喜欢网上聊天,我特地申请了QQ;现在孩子表现欲很强,我更愿意组织一些“模拟法庭大赛”、“法制漫画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渐渐地,大家接纳我,信任我,也接受了我的观点。
“磨刀不误砍柴工”。近几年,我们庭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越来越少,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预防犯罪的工作中。
新生少年自尊心强,理解和支持很关键
我们称回归社会后的失足少年为“新生少年”,我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 “新生少年队”。这样他们既可互相关照,又有了服务社会的机会。
汶川大地震后,“新生少年”小林、小严想上街义唱义卖,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我担心他们的特殊身份,上街募捐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于是,赶紧向院领导汇报,得到了支持。3天后,一场主题为“祈福灾民,天佑中华”的赈灾义演在南平激情广场举行。20多名小伙子志愿帮忙,有的还是从100多公里外的地方赶来的。他们希望也可以跟普通人一样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那次活动,我们一共募集到7万多元。
少年刑事审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