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渡边京一《看日本逝去的面影》(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1:5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笔记 渡边京一《看日本逝去的面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笔记 渡边京一《看日本逝去的面影》》。

第一篇:读书笔记 渡边京一《看日本逝去的面影》

渡边京一《看日本逝去的面影》杨晓钟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文化还活着,文明却死了。”“一个文明灭亡了,身为只此一度的有机的富有个性的文明灭亡了。”文明指“具有历史特性的总体生活方式”,是18世纪初,贯穿于整个19世纪的日本近代生活方式,所谓“江户文明”或“德川文明”。渡边京一从明治初年的西方人撰写的日本见闻记中,摘录了有关那一时期生活细节和感受的描绘,来阐明自己对江户文明的思考。他认为,日本近代历史,正是始于这种文明的扼杀和葬送。

渡边的著作体现了对江户时代前后表现的日本文化的固有性的强烈关注。这也是一本研究跨文化的好书。西方人看日本,日本人再借西方人的眼睛看自己。渡边证明西方人观看日本文化的惊异感,即便考虑到西方人的东方主义视角,仍值得认真研究,以发现日本文化的异质之处。该书强调这些日本见闻记中对日本第一印象进行描述的价值,日常生活的细节存留在普通人的感受和记忆里。“异国趣味主义将目光投给哪些不熟悉的琐碎生活细节,也正因为如此,它能够再现对一种文明真真切切的感受。”

第一章 文明的幻影 十分重要。说明了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研究的立足点和价值,以及作者的观点。

第二章 快活的人们满足而幸福的日本人,情绪高涨、活跃轻松而潇洒,不把生活中的辛劳和苦恼放在心上,热情真诚,没什么奢望,性情温和,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快活自得。

第三章 简朴与富裕与基本的衣食住行相关的富足生活,可能贫穷,但并不饥饿,足以保持温饱。和发达的农业生产相关,前工业化时期的“勤勉革命”生活简单朴素,只需要很少的物资就可以维持生活,保障每个人行动的自主性。“安闲度日,无所求也无所剩”(阿礼国)。“有穷人,但不贫困”(张伯伦)。与西方相比,等级差异不明显,更民主。

第三章 和睦与礼节

生活的开放性,共同体之间的相互扶助,开放性的邻里和睦,夜不闭户的安全和平的社会,少有纷争、安乐祥和的社会。民众秩序井然,老实本分、谨小慎微、温和顺从。在日本街头没有斗殴,吵架和暴力。彬彬有礼地打招呼,主动问好。“对于推崇文雅、温和的人而言,没有哪个国度可以和这个“日出之国”相提并论。它充满祥和,令人重获新生;她四溢着古典优雅,保留着和谐、礼仪”(阿诺德)。日本人没完没了地鞠躬。

“在日本,通过礼仪营造快乐生活是一个普遍认同的社会契约。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程度的教养,吵吵嚷嚷、不懂礼貌、牢骚满腹、难缠的人,不论男女都会遭人厌恶。”

“齐心协力营造舒适的生活;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并以此磨练情操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成功地使大众接受并拥有优雅的举止,粗野冲动的言行举止得以普遍的控制;每天的生活如诗如画,对自然真切的热爱美化了生活;精美工艺品中包含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享受快乐时的率真,对孩子温柔,对双亲和老人尊重;国民普遍拥有高雅的爱好和习惯,对外国人如此礼遇的态度,还有娱人娱己的热诚—世界上除了日本还有哪个国家能拥有上述的这一切呢?” “这种全社会的协作最大限度地使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快乐。这种协作也孕育了绝不将内心的悲痛示人的习惯,特别是绝不让自己的悲伤殃及他人的习惯。这种习惯得到了社会全体的认同”(阿诺德)。

简而言之,那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是一个在保持礼节和优雅的前提下率真地将纯真情感相互传达的社会。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对长辈毫无保留地信赖和自由的态度”。日本人重情重义的特点。

第五章 多姿多彩与充盈丰溢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好像演戏一样,美术、装饰用的小道具,舞台布景般的街道和商店,街头景象多姿多彩,众生百态,各行各业的人形形色色,一场场内容丰富的人生戏目。各自特有的服装和道具来显示各行各业的角色差异,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

工艺领域的精湛手艺和优雅品味导致了西方日本趣味热(美国和西欧国家)。1858年霍姆斯

舰长长崎探险之旅,最早将发现的日本工艺品拿来做生意的人之一。

日本的普通国民更懂得文化。低廉的物品却秀丽而雅致,服装上的简朴和优雅,避免外表的艳丽。房屋和家具的简朴,追求清净的洗练。

生活的戏剧化意味着为了减轻现实中的苦难而把生活美好化、趣味化已经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识。

日本有一种用高雅的趣味美化生活的文明。“这个国家的魅力体现在下层阶级的市井生活中。……体现在能使遍及日常生活各个角落的寻常物品精致化的技巧中。”(张伯伦)

第六章 劳动和身体

朴素而安逸的生活的魅力。日本人对待生活、劳动漫不经心,不慌不忙。日本人很勤劳,为了维持日常生活,他们会任劳任怨地完成必须的工作。但在拥有了必要的生活资料之后,他们从不考虑获得更多。

劳动是日本工匠快乐和自负的源泉。

日本劳动者优美而充满活力的身体/裸体,令西方人想起古希腊。

第七章 自由和身份

据西方人的观察,日本实行将军专制统治,但在个人为了共同体而牺牲的日本,每个人都看起来却都那么幸福满足,实在令人吃惊。安培:“江户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社会,一个是全副武装的特权阶级,他们把自己封闭在宽敞的城郭里;另一个社会的成员虽然武器被收缴,臣服于前者,但似乎享有一切自由的权利。”日本老百姓的自由是通过成为某一共同体的成员之一或者通过归属某一特定的社会共同体而获得的自由。这种自由产生于幕府权力的独特结构,即尽可能地不对城镇居民的生活领域进行干涉,并尊重他们自制的权力,所谓共同体自治自律。幕藩权力容许特定社会集团在民众生活领域内暴力地实现习惯法性质的权利。在费歇尔看来,“将军、大名以及上层的武士阶级没有任何值得人羡慕的地方。”实权已经移交下级。而且在这个国家,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身份较低的人群,在辛勤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对统治阶级的生活并不那么羡慕。这些人享受着最大限度的自由。上下级之间是礼貌和温和的。日本人对轻蔑、侮辱之类的言行极为敏感,因此,“几乎是相应的,他们为了不触怒别人会处处留心,小心谨慎。”

日本人之间的不同等级间的和睦关系。培根“日本的雇佣双方的关系要亲密友好得多。而且被雇佣者的立场不是从属性的,而是被委以某种责任。……他们的行为和举止中剔除了奴性要素,剩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人,这令人感到惊讶。”培根认为日本佣人的这种特性缘于封建制度下的家臣所具备的特质。他们动脑筋为主人服务,即使没有主人的命令也能主动为主人打算。

仆人与主人亲密地联系在一起。大胆地发表意见,甚至不等主人说到就会说出自己的观点。拉法吉从日本人的礼节中感受到了民主的东西。“那种礼节中包含着不会令弱者感到屈从的一种深层次的自由情感。仆人只要恭敬礼貌地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将自己置身于和主人友好相处的自然关系中。”

礼仪是身份制度的润滑剂。地位低下的人只要做到遵守礼仪规范,就可以确保自己的人格尊严。因为身份高的人依附于身份地位低的人……身份制并不意味着专制和奴隶式的屈从。它明确地划分了不同身份的人相应的职能范围,从实质上保证了各自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性。所谓的身份,就是智能。智能的本质是职业的荣誉感。

所以,日本的民主性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的行为举止均产生于各身份阶层的职能观念,是这种驱动下的自主行动。并且,他首先表现为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氛围”。一种融洽的亲近感。

梅奇尼科夫:“日本社会中,平等的观念已经相当成熟”。日本的农民享有比大部分欧洲农民更宽泛的自由独立。”

尼古拉认为:日本的民众虽然身处非常优越的环境之中,但他们对政府有着各种不满和抱怨。而他们可以自由地讲出自己的不满本身,恰恰证明了他们是独立自由的。

第八章 裸体和性

裸露,混浴 妇女化妆或洗澡时完全裸露,理所当然,不认为是羞耻的,没有性的意味。裸体与道德也没有直接关系。爱丽丝·培根:“用日本人的尺度来衡量的话,单纯出于健康或者清洁的考虑,或是为了方便干活,有时裸露身体并不违背礼仪。但是不管露得多么少,只要是抱着给别人看的目的,就被认为是轻浮的。”

(张伯伦)“在日本你能见到裸体,但那不是用来观看的。”

正是这一种暴露,在一定程度上疏导了因神秘和难以发泄而累积的情欲。

德川时期的文化不是抑制女性身体的魅力,而是释放这种魅力的文化。体现出德川社会的开放性和亲和力。

日本人当时的性意识是自由的不受抑制的。

第九章 女性的地位

较日本男性而言,日本女性清爽美丽,讨人喜欢,声音美妙,穿木屐走路的样子拖着两腿,摇摇摆摆,剃眉,染黑牙和大量的化妆白粉

纳妾的风俗

日本女性的地位要比中国或伊斯兰国家高。比起贵妇人,农民、手艺人以及小商人的妻子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较高的地位。丈夫与妻子一起劳动,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妻子常常掌管财政。日本女性作为玩偶的一面。

有关上流社会的妇女。爱丽丝·培根:日本女人有很幸福的少女时代,但只是作为父亲或是兄长们的宠物。而且她们很小就被教育成要隐藏自己的悲伤和愤怒,要时常保持愉悦,学会取悦他人。而他们的幸福随着结婚也就永远地失去了。…….他们的婚姻生活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们与丈夫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他们是丈夫的第一佣人,而且必须入籍进入丈夫的家庭。公公婆婆,尤其是婆婆把家里的活都分摊给她,而对家政实权却不肯放手。日本女性的美德就是彻底地隐顺从和自我放弃。这种自我牺牲的习惯造成了日本女性安静威严的举止,以及镇定自若的魄力。老年妇女则可进入自由幸福的晚年生活,被家族照顾。

日本女人除家庭外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关心。其实对大多数男人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在明治时期立志成为男人的命题之前,男人们还是蜗居在自己的小家中过完自己幸福的或是不幸的一生。而且生活的幸福与不幸完全取决于女人。女人为了一个家庭的和睦愉快而隐忍顺从,作出很大的自我牺牲,到时候会得到回报。

德川时期的女性,表面上受到“三从四德”观念的束缚,实际上确实相当自由,与男性平分天下。日本这个国家的妇人们支配着家庭和旅馆。

玛丽·弗雷泽(英国公使眼中的明治日本):“这个国家与西欧不同,婚姻不是人生中至上的关系……婚姻与我们所说的爱完全没有关系”,“对日本女性而言,结婚意味着从孩童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转向需要理性担负责任与义务的人生阶段,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让丈夫以及新的家庭成员们满意的琐碎事务中去的一件人生大事。在我们看来,这是非常艰辛与残酷的。西欧意义上的优秀女性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以如果她们像这样在束缚中生活的话,会感到自己的人格分裂了。” “不是这样的,这是我们的义务,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丈夫。”与一见钟情无关的义务才是更高层次上的爱。

第十章 孩子的乐园

街头游戏的孩子,日本是孩子的乐园。对孩子小心重视,十分溺爱重视。但孩子对父母十分顺从孝敬。孩子从小就接受礼仪规范的教育,到了一定年龄,六到十岁之间,他们便会像皇帝一样自动退位,就在那一天,他们便会完成从孩子到大人的角色转变。

孩子受到大人的细心呵护,同时又拥有自己的独立世界。

早早地开始照顾弟妹

大人对孩子的喜爱与疼爱是一种能力。日本存在对孩子宽容的教育方式,以及整个社会对孩子的爱护和尊重的风气。

他们对待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伙伴,不认为让孩子跟着自己喝点酒、吸点烟有什么不好,更没有罪恶感。

第十一章 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和谐的社会秩序

江户-田园都市,日本的庭园—都市化的田园风光

日本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活状态。艺术与自然美的结合。享受不同的季节带来的不同乐趣。将四季美景当做诗来接受的文明习惯。日本普通民众在天气好的时候盛装打扮、全家出游,登山、喝茶、饮酒、赏花、作俳句。

日本的花历—以花期为准的日历,德川时期高度的花卉园艺技术

赏花外,还有观赏昆虫、赏月等。

四季的景物就像“花鸟讽咏”这一臭名昭著的词语所表示的那样,指的是被文明驯服的自然世界。但是人却不是在原生态自然中生存的,而且也不是能够原原本本地认识混沌的现实世界,在其中定位自己存在。现实世界对人类而言是超越认知之上的东西。是将自然界,也就是世界作为人格化的宇宙的基础上生存的。而且给予混沌的世界一定意义的框架的这种作用,我们才称之为文明。把没有意义的世界重构成有意义的宇宙是人类的宿命。问题是被重构后的世界能否保证人类的一生是值得生存的一生。德川后期的文明将世界编制成四季景物的循环,这种循环不分身份高低、贫富贵贱,将人们的生存纳入其中,在其年复一年的反复中,感悟到了生的喜悦和失落,引导人们走向生命的完结。而且人们通过花、雪、鸟、虫、月等自然风物到达了心灵的相通。……其中生活的人们感受到了幸福。

自然也是文明构筑的宇宙。

面对自然,人的意识的开化,通过自觉与万物的照应产生的生的充溢,即使在社会的层面上,也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强烈的亲近感和共鸣。而且这种亲近感和共鸣不仅仅止于人与人之间,它扩展到了世间所有的生物。

第十二章 生灵与宇宙

动物(蛇,猫,狗,马,家禽,牛等)

西方人认为优先救助动物是对神的化身—人的亵渎,是违背伦理之根本的行为,与是否具有爱护生灵的精神无关。

对德川时代的日本人来说,动物的确是不受歧视的。同时,日本人也没有认为人类自己是多么崇高、了不起的物种。人类与鸟兽共生。人并不应该受到特别的仰视和尊重。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人类的确是高贵的物种,但这个世界的存在形态却不应该有明显区别于鸟兽的特权地位。鸟兽有幸福与不幸,人也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意味着有欢喜也有苦痛,神没有赐予人免受痛苦的特权。

如果觉得德川时期的日本人对待病人或残疾人态度冷淡,这是因为他们很想得开。他们视不顺或不幸为生的必然,心甘情愿地承受。不是说因为是他人的苦痛所以无所谓,自己陷于同样的痛苦中时也会有忍耐顺从的心理准备。他们甚至抱有随时死去的坦然。“日本人不害怕死。当然日本人对近亲的死去也是满怀悲伤的,但是对从现世转去另外一个世界,他们认为是很平常的事。”

“日本人不会永远悲伤着,这是日本人显著的特质之一。恐怕是因为享受生的喜悦的风潮很强劲的原因。”

日本人面对灾难时的平静和应对。

可以说他们没有仅仅关注自己,他们的眼睛注视着包括自己在内的森罗万象的大千世界。而且他们感情亲近的对象绝不仅仅只限于家人或是朋友,同区域居民互相之间的援助。妖怪谈

人与生灵几乎平等的、自由的心灵世界。

第十三章 信仰与祭典

宗教意识极为淡薄的民族,宗教不是作为满足民众精神欲求的工具。迷信思想极为普遍。上层阶级,武士、知识分子等似乎是无神论者,缺乏宗教信仰精神。这种反宗教观深处存在着儒学的理性主义和彻底的现世主义的思想。

宗教被视作权宜的社会习俗。日本宗教就是娱乐(庙会、祭礼等等)

日本人的宗教,充满生活的喜悦,是能安抚人心、平易近人的宗教。

日本人的宗教祖先崇拜,确信灵魂永生,超越现世且与现世交融的灵界的存在。第十四章 心灵的篱笆墙

心中疏离彼此的篱笆墙很矮,爽朗亲切,互相之间没有猜疑和隔阂。

日本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和处境感到可笑,把自己当做客体来看待。

下载读书笔记 渡边京一《看日本逝去的面影》(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笔记 渡边京一《看日本逝去的面影》(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