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地理复习
旅游地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旅游时间比: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所消耗的时间的比值。闲暇时间:指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除去满足生理需要和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后,剩余下来的时间可由个人自由支配。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环境)容量: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旅游生态环境容量: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地容纳旅游活动量的限定值,在此限定值内,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恶化、退化,或在短时间内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自我调节,能从已退化的状态恢复原状或原貌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旅游影响:由于旅游活动导致的目的地、客源地以及其他相关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其他方面发生的一系列有形的或无形的变化旅游扶贫:它是指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使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脱贫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简答 论述应用
一: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旅游环境,感知距离最大效益的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信息收集量
3旅游偏好:居住环境,年龄,职业,学历
二: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规律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高级别的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三三六评价法”
(1)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2)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3)六大条件: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
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施工难易条件“六字七标准法”
(1)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指标:六字:美,古,名,特,奇,用
(2)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七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旅游市场
四:旅游资源独特性原则的重要性及应用(联系实际)
(1)独特性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决定着旅游资源价值的大小和吸引力的强弱
(2)独特性可以使旅游资源具有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的唯一性和垄断性,以此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大都具有较强的同类竞争优势
应用:(1)选择独特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开发过程中尽量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案例:罗马废墟
(3)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突出地方性和民族性:
(4)避免邻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雷同:案例:巴南区温泉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开发
五:旅游资源遭破坏的原因自然破坏
(1)突发性破坏:地震、泥石流、滑坡、火山爆发、水灾、火灾、飓风、海啸等
(2)缓慢性破坏:风化;盐、碱、酸雨侵蚀;沙尘暴;水、大气污染:风化的云冈石窟某些动物(老鼠、白蚁、鸟类等)造成的破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地基不均匀下陷:比萨斜塔人为破坏:
(1)战争造成的破坏:故宫,圆明园
(2)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破坏:中国历史上的“毁佛”,“文革”中的破“四旧”
(3)不合理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破坏:富营养化的滇池
(4)旅游活动造成的破坏:损毁的故宫地砖
(5)“保护性破坏”:泰山经石峪石刻的快速风化,黄山“梦笔生花”的消失
六:喀斯特洞穴生命周期的特点,如何延长其生命周期?
特点:1 无探查、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未开发前,洞穴游览危险性较高,没有游客进行探查和参与孤立洞穴巩固、停滞阶段短,很快进入衰落阶段:因游客量太少而关闭洞穴位于旅游热线或著名风景区内的洞穴,巩固、停滞阶段较长,不会很快衰落:分流旅游热线和著名风景区的部分游客而得以维持
措施:(1)同一地域出现多个喀斯特洞穴时,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开发
(2)在洞穴游客量下降时,不宜进行高投入的再开发
(3)洞穴游客量低于门槛值时,应关闭洞穴
七: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的特点遍在性:名山分布广泛共性大个性强:同一岩性的名山共性较大;但具体到某一座名山,又具有强烈的个性 3 功能差异较大:有的名山旅游功能单一,有的同时具备观光、休闲度假、健身、教育、其它等功能;具备多旅游功能的名山重游率较高
八: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优越性创造就业机会的成本低: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构成较低,创造就业机会所需的资金较少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小: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旅游业的综合性使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为低学历、低职称的妇女和青年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创造间接就业机会多受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小
九: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造成目的地居民生活的不便:(1)拥挤(2)生活日用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
(3)旅游开发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目的地部分工矿企业被强制性关、停、并、转)
(4)居民被迫迁出导致旅游目的地犯罪率上升:(1)营造出适宜犯罪的环境(2)游客畸形需要催生目的地的犯罪(3)不良示范效应的内在催化目的地传统文化的变异:目的地文化的商品化,舞台化,庸俗化,民族文化传承出现危机4 目的地社会结构的不利变化:(1)职业构成的变化(2)语言的变化
(3)传统习俗的改变(4)家庭结构的变化
(5)人际关系的改变(6)社会心理的变异:自卑感上升;滋生排外情绪
十:计算旅游容量面积法 A测算模型: CZAo
C:旅游地日空间容量
A:空间规模(游览面积)
Ao:基本空间标准
Z :周转率
案例:泰山岱顶游览面积31360㎡,基本空间标准26㎡/人,每日可游时间12小时,游人在岱顶平均逗留时间2小时。另外,岱顶观日出处面积2100 ㎡(包含在岱顶游览面积中),观日出时基本空间标准0.7㎡/人,日出持续2小时,游人在此平均逗留2小时。用面积法计算泰山岱顶的日旅游容量
解:岱顶观日出处容量:2100÷0.7×2÷2=3000(人次)
岱顶观日出处外的容量:(31360-2100)÷26×12÷2+2100÷26×(12-2)÷2=7155(人次)岱顶日极限容量:7155+3000=10155(人次)线路法 完全游道法:环行游道及进口与出口不在同一位置的非环行游道CMT不完全游道法:进口与出口同一的非环行游道,即原路返回的游道 C
C:日旅游容量M:游道长度mtr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的游道长度,即基本空间标准
T:游道每日开放时间t :游玩游道所需时间
r: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
案例:北碚金刀峡峡谷长6.2km,游客合理占用游道长度为5m/人;金刀峡每日开放时间9小时,游人游览该峡谷需要2小时。假设有50%的游客需要从原路返回,返回时间仍为2小时。
解:完全游道法容量:6200÷5×9÷2×50%=2790
不完全游道法容量:6200÷5×9÷(2+2)×50%=1395
合计:2790+1395=4185
第二篇: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美国家克.麦克默里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
2、莫斯科 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第一次旅游地理学列为一个专业组,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被确立下来
第三章:旅游景观组合形式及构景机理
2、河流峡谷常以气势磅礴为总体特征,以“险、雄、幽、隐”为其主要的美学特征。
3、“四大响沙”指: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银肯响沙湾、新疆哈密巴里坤。
4、钙化体,主要有石笋、边石坝等形态。泉华常见于温泉附近。
7、雅丹地貌 准噶儿盆地乌尔禾“风城”、将军戈壁上的“魔鬼城”等。
8、“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以“中国南方喀斯特”
8我国六大最美丽溶洞 :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湖南黄龙洞、湖北腾龙洞、酆都雪玉洞、本溪水洞。
9、武陵源独特而奇异的砂岩峰林,是武陵源坚硬的泥盆纪砂岩地层中发育的两组垂直节理,与近乎水平的岩层垂直相切,加上
在漫长地质时期里沿节理缝隙不断风化、剥蚀所形成的节理景观。
10、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长白山瀑布、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并称我国四大瀑布。
11、世界三大冷泉:法国维希冷泉、俄罗斯外高加索冷泉、五大连池冷泉。著名的旅游度假地。如临潼的华清池、南京汤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等。
12、“日月并升” 在杭州湾北岸的海盐县南北湖畔的云岫山鹰巢顶。
13、我国以峨嵋山金顶佛光最为有名。观景时间,一般在上午日出后半小时至九点左右,下午三点后至日落前一小时。
15、,每年的6月18日~22日在此举办“大兴安岭漠河北极光旅游节”
16、虹景是平行光束以一定的角度射入水滴,经过两次折射和水滴中一次内反射,七色光波被分散后投射在空中形成的气色光
环。若光束经两次内反射则形成霓。虹的色序从外到内红橙黄绿青蓝紫,霓在虹外,色序相反。
17、“云海”是黄山风景四绝之一,一般以11月到翌年5月为观云海的最佳季节。
18、吉林雾凇,并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路南石林”合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我国雨凇日数最多的地方是峨眉山,年平均135.2天。
19、避暑和避寒是人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常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条件:气温18°C~23°C,相对湿度为65%~85%,空气比较洁净、透明,日照中含有一定的紫外线,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负离子1000~1500个,气压为1×10Pa上下,风速2m/s
左右。
20、风景中的植物,常以“古”、“稀”、“奇”、“ 意”、“ 色”、“ 香”而赋予景区独特的魅
22、我国是著称于世的花卉之邦,其中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菊、兰、水仙、菖蒲被誉为“花草四雅”,玫
瑰、蔷薇、月季被誉为“园中三杰”。
24生境、画境、意境“三境”之美。中国文化四绝包括:古典园林、山水画、京剧、烹饪。
425公共园林是公共游览和集会之地的园林。如中国古典公共园林:滁州醉翁亭、绍兴兰亭。
25、武当山天柱峰顶峰的金殿,是我国现有最大的铜建筑群。
26、。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辽宁兴城号称目四大古城
27、佛教三大建筑包括:寺院、佛塔、石窟
28、我国四大名砚的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
29、,石雕尤以 浙江青田 和 福建寿山最为著名。
30、中国三大传统手工艺品是指: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福州脱胎漆器。
31、云锦、蜀锦、宋锦世称我国三大明锦,其中宋锦又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32、梁桥、拱桥、索桥。拱桥:赵县赵州桥;泉州洛阳桥是建于北宋的最早的梁桥
33、楼阁气势最高大的建筑类型。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第四章: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
6、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和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是较主要的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
第三篇:旅游地理复习检测题(二)
旅游地理复习检测题
(二)班级
姓名
1.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描写的是中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观赏这一天下奇观?
(2)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将中国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丹霞地貌是由红色沙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沙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下图是丹霞山景观图。
(1)指出丹霞地貌作为旅游资源有哪些价值?
(2)2010年《黄金周》期间,广东丹霞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87%;接待旅游团队445个,同比增长137%。据统计,游客主要来自珠三角城市、港澳地区及周边省市。试分析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篇台湾游记中写道:今天游览了壮丽惊险的海岸。一路上,只见层层叠叠向远处延伸的岩壁,以垂直的角度向海平面急降。筑在断崖中间的公路,在隧道的阻隔下,断断续续出现,如一条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中走廊,镶在狰狞的大理石崖壁上„„
台湾已成为大陆游客的目的地,分析台湾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4.阅读材料和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石窟艺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在山崖上开凿洞穴,并进行绘画和雕塑,以表达膜拜或宗教虔诚。
图示四处石窟均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原因是什么?四处石窟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有较大的差异,原因又是什么?
5.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号称五岳之首。其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被誉为四大奇观。下图为泰山旅游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泰山属于哪种类型?
(2)从山体的高度来看,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山峰相比,海拔只有1500多米的泰山很不突出,然而它却能位列五岳之首,也是历代帝王封禅最多的。依据你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山上修建了多条登山索道,然而这一工程却引发了诸多争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6.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北京为中心已经形成1-7小时交通圈。2008年12月,京、冀、津、辽、鲁、豫、晋、陕、内蒙古九省区市签署协议,成立环渤海旅游产业联盟,打造旅游共同市场,携手应对风险。在联盟体内,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避免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同时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投诉受理平台。为方便游客,联盟还将探讨实行区域内旅游护照制度和自驾车、旅游大巴车高速公路过路费减免
等优惠措施。
(1)A图从旅游资源类型看,属于自然景观中的____ __景观,B图从文化景观范畴看属于__ ____,C图景观在地貌上称为___ ___。
(2)依据材料,概括说明该地区联合打造旅游产业联盟的好处。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区域旅游产业联盟建立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变化。
7.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省依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情况,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为旅
游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现已雄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
(2)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________地貌;在E处旅游者则观赏到了火山地热景观,为什么?
(3)云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8.读“某高原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幅________的景观图。这里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景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民居形式是________,而图中的民居形式则是________,只在________高原上常常能见到,故此图的________与________是不一致的。
(3)图中所示高原位于我国________(大自然区)的________(经济地带),所处的温度带主要是________,跨________等干湿区。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界于二者之间。”——选自《徐霞客游记导读》
(1)徐霞客为______朝人,著名的地理学家。
(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书于战国年间的《________》和北魏郦道元的《________》等。
(3)岩溶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5)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______________;“流多浑浊”的原因是___ __ ______________。(6)文中“穿穴之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__。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特异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九寨沟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平地起新楼,客栈、宾馆林立,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旅游业的兴旺使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材料2: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1)九寨沟发展旅游的条件有哪些?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量方面分析九寨沟怎样开展生态旅游?
第四篇:旅游地理与规划复习讲义
《旅游地理与规划》复习讲义
本课程考试分为五大项,第一选择题,第二填空题,第三名词解释,第四简答题,第五论述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讲义与教材相结合。
一、旅游基本概念
1、旅游活动要素构成: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2、旅游业的要素组成: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
3、我国国际旅游者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不属于我国的国际旅游者范畴的人员
二、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对旅游者分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1、内动力
内动力就是人的旅游动机,美国学者罗伯特·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分为身体健康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四类。这是旅游的内动力。
2、中间条件
是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是产生旅游的前提条件
3、外动力
就是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自然景观的千差万别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产生一种梯度力,表现为游客、物质、货币在空间上的移动,这就是促使外出旅游的外动力。产生条件有三个:
1)互补性
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从供需关系角度出发,两地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它们之中的一个有某种东西提供,而另一个对此种东西恰有需求,这是才能实现两地间的作用过程。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成为人们旅游的一大动力。构成了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互补性是旅游空间相互作用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以致于在互补条件下,一些游客可以从异国他乡,千里迢迢,甚至旅行半个地球,到某个地方旅游。
2)替代性
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生替代作用,引起游客原定终点的替换
一般来说,替代性起两种作用:首先,可以节省交通费用,这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起过滤器作用,它导致地点上的置换,减少了长距离得相互作用。如青岛就起了上海人出外旅游时的过滤器作用,置换了众多的上海海滨旅游者的地点。
3)可达性:指旅游者可以到达旅游目的地便利程度
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距离因素仍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
游客的可达性是与旅游地的价值成正相关。另外,旅游的可达性也是时间的函数,这主要受运输工具更新等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就是感知环
境
影响旅游决策的感知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旅游地的旅游环境与客源地到旅游地的感知距离。
距离可分为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对旅游点的吸引力真正起削弱作用的是感知距离而不是客观距离。
客观距离以里程来衡量,感知距离则以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等来衡量。客观距离是感知距离的基础,感知距离的远近取决于交通便利的程度,现在由于航空事业的发达,缩短了人们头脑里洲际往来的感知距离,在旅游决策过程策中,对旅游地的吸引力起着增强和削弱作用的,是感知距离而不是客观距离
2最大效益的原则
作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在资金和闲暇时间限制下的最大旅游效益。主要表现在:
A.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有两种途径可求得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一是当地点尚未确定时,在旅游地类型相同、所提供的游玩时间近似的诸旅游地中,选择距离居住地最近的旅游地。二是当旅游地确定后,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在单程旅行时间超过12小时时,选择晚间发车的车次。
B.最大的信息收集量或最高的满意度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有两种倾向: ①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②选择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
人们在进行旅游决策的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共性影响,即感知环境差异的影响,还要受个性特征,即国情、民俗习惯,以致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性格差异的影响。我们将这一个性特征差异称为旅游偏好,旅游偏好对决策者的影响,可以从居住环境、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去研究。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依游客的参与程度,可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基本层次是旅游观光,提高层次如娱乐、购物,专门层次则包括修养、疗养、会议和宗教朝拜等。1> 基本层次:旅游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游览观光,或者是说景观旅游。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也就是观光旅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2> 提高层次:娱乐和购物旅游是提高层次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娱乐不一定是旅游,旅游也不一定是娱乐,两者的概念是有一定的重叠部分。在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者的娱乐、购物活动有利于丰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内容,大大增强该地的旅游吸引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3> 专门层次:具有较强的专业目的,内容非常广泛。常见的有休养、疗养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考教育旅游,会展旅游等几大类。(31)
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为层次各有侧重,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性质,旅游者的偏好和消费能力等等。不同的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独自出现
五、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定义:经过开发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
按旅游资源的成因和性质划分,普遍将旅游资源首先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旅游资源按基本系统分为3个景系:自然景系、人文景系和服务景系 ;从利用角度可以划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
定性评价也称为体验性评价。大多数是基于评价者(一般是旅游者或旅游专家)对于评价客体的质量体验。他们对旅游资源提出的评价与分级,无具体的数量界限,只有定性的结论。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可以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等方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般体验评价法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体验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个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对于一系列旅游资源进行一般性体验评价,其结果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序列。如1985年《中国旅游报》发起的“中国十大名胜”评选;1991年国家旅游局主持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等,都属于这种评价类型。这种评价多是由传媒机构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一般情况下,评价的项目很简单,只要求就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或是在问卷上按表示质量优劣的序号填上评价者认定的旅游资源即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美感质量评价法
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是具有可比性尺度或数量值。关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和现象学派四大学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专家学派。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皆指自然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因而,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要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专家学派的风景质量评价方法,突出表现为一系列的分类分级过程,其依据除了形式美原则外,还有生态学原则。
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价,先是选定七个风景质量因子进行分级评分,然后再将7个单项因子的得分值相加作为风景质量总分值,最后将风景质量归入3个等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级总分19分以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级总分为12~18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级总分为0~11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心理物理学派。心理物理学派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刺激——反应的关系,将心理物理学的信号检测方法引用到风景质量评价中,通过检测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获得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风景组成成分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心理物理学派的基本思想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可以将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的衡量标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审美评判),是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定量表达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风景审美是风景(客体)和人(主体)之间的一种作用过程,风景质量评估实质是指建立反映这一作用关系的定量模型。
评价模型操作可以分四个步骤进行:一是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以照片或幻灯片作为工具获得公众对所展示风景的美感评价;二是确定所展示风景的基本要素;三是建立风景质量与风景的基本成分间的相关模型;四是将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于同类风景的质量评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心理学派。又称认知学派,该学派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研究,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来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环境心理学家卡普兰(Kaplan S)夫妇以进化论为前提,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提出了风景信息的观点。他们认为,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既注重风景中那些易于辨识和理解的特性,又对风景中蕴藏的具神秘感的信息感兴趣。因此,具有这两种特性或信息的风景的质量就高。
考
生
注
意
:
答
题
内
容
勿
超
过
装
订
线
左
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现象学派。又称经验学派。该学派把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提高到了绝对高度,它把人对风景的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现象学派的研究方法,一般是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此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另外,也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但这些调查不是简单地评价风景优劣,而是详细描述自己个人经历及关于某风景的感受,以此分析某风景价值所产生的环境与背景。因此,现象学派的方法和研究结论往往不能为风景评价学者直接应用。除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外,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定性评价的方法,如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北京旅游学院科研室提出的“八、六、五”评价法等。“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因此,定性评价的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因个人意见的局限性,常常带有主观色彩,运
六、旅游需求及影响要素 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影响要素: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要的水平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旅游目的地:供给部分。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1、趋势外推模型
2、结构模型
3、仿真模型
4、定性模型
七、旅游生命周期 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把旅游地分为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八、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主要因素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主题公园旅游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1.客源市场。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中国发展主题公园比较好的几个城市——深圳、北京、无锡都具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2.交通条件:所在城市除了客源市场条件好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城市对外公共交通。即可进入性要好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两方面影响主题公园的发展一方面是投资规模,另一方面是游客的消费水平。
主题公园是一种高投入的旅游项目。1955年美国洛杉矶迪斯尼乐园开放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3975亿美元,人均GDP为2419.3美元。
三)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时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
城市旅游形象个性鲜明的城市,新建主题公园引起轰动效应并很快成为城市形象标志的困难很大(如北京),对于大尺度游客吸引力较小,城市形象个性特征在变化之中或不明显的城市,新建主题公园能较快成为城市旅游形象标志,引起轰动效应(如深圳)
四)空间积聚和竞争
一般指主题公园在同一城市聚集,多个主题公园在空间的聚集,可以增加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同时也产生空间竞争,使游客分流。
知名度大,地位高主题公园抑止知名度小地位低的主题公园。但是空间竞争是非替代性竞争。
五)决策者行为
决策者行为关系到两个层次:投资者决策行为,政府决策行为。
1.投资者决策行为。涉及到宏观区位选择,在此基础上从投资规模和主题选择两方面影响主题公园的发展。
2.政府决策行为。目前各地政府都将旅游业白在第三产业重要地位,因此各级政府对旅游投资给予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基础设施上给予配套,着对主题公园的经营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九、RBD与CBD
RBD的类型,国内外典型的RBD与CBD的代表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直译为“游憩商业区”。所谓的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CBD译为“中心商业区”,包括有百货商店和其它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
RBD是相对CBD而提出的,所不同的是,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
在形态上,相对于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的RBD都是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
在功能上,RBD是从城市CBD的功能中分化出来的,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十、旅游环境容量
将旅游生态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合称为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资源的极限日容量:
旅游容量是可以估算的,它对一个地区旅游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数据。旅游资源极限日容量公式计算?
十一、旅旅游交通运输类型
根据交通工具、线路以及地理环境,可将旅游交通划分为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和特种旅游交通等基本类型。(教材169页)
十二、旅游规划定义与类型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
按地域范围:地方性规划、区域及区域间规划、全国规划、国际性规划
按规划时期分: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
按组织结构:部门规划、项目规划、综合规划
旅游地理与规划 034402 冯少茹 06资环① 40 S 1309 2009年11月4日(14:30-16:30)外语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地理与规划 034402 冯少茹 06资环② 37 S 1308 2009年11月4日(14:30-16:30)法律与政治系 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第五篇: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及答案(推荐)
1、论述题(25分)
万里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精神。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据中国长城学会的科学考察显示,目前明长城有较好城墙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迹的部分不到30%,很多地段的长城已经不复存在,2004年更被世界古遗迹基金会2004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保护长城,迫在眉睫!
请据此谈谈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答题要点: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与原则。(根据第一章ppt自己补充)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开发和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事相互矛盾的。
(1)旅游开发利用可以提高民众的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旅游者应将保护视为一种习惯,旅游业者应该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在科学的基础上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效应,旅游经营者应注重环境、社会、文化效应的结合,不能只讲求经济效益。
(2)开发利用为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开发不当会造成破坏。:导致旅游资源受损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者的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地及旅游决策部门的认识和行为。应从这三个方面注意环境不被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原则
1、防止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建造了许多与文物古迹不协调的建筑物,破坏了旅游景观和氛围,甚至是直接拆毁破坏旅游资源。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
2、防止利用中的超负荷接待。承载力控制原则。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草原旅游应着重注意这点,杜绝草原沙发生的可能。
3、文物古迹修复要整旧如故。“修旧如旧”在我国较早地出现于1955年,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检查评价河北省赵州桥修缮成果时讲的。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例如北京、南京等文化古城,不应为了城市经济现代发张而牺牲文物古迹,更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古文化、古建筑。
4、独特性原则。尽可能保持原始的形象,充分利用特殊的资源,各种设施景观适应和协调,各项设施尽可能利用当地的材料和技术。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目标,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旅游开发还必须注重社会效益。
6、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
2、论述题(25分)
在我国西南地区,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多
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以燃火把为节日主要活动内容而得名,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节日,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人。
请讨论民俗节日对于旅游的重要意义。
1民俗的经济诉求功能。在现代旅游中,民俗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民族地区纷纷利用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对于那些发展已经陷入困境的地区而言,民俗旅游能够增加地方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现代旅游业中民俗与经济利益大的关联性使得民俗文化的开发为民则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现代旅游业下,民俗的经济附着性使得民俗文化的发展带有了开发新的经济来源渠道的意义。也正是经济利益的存在,使得民俗地区的人们对于民俗文化开发往往十分积极。
2民俗的文化展演功能。各地的民俗文化开发大都为某一群体提供文化名片,对自身文化特点进行展演的意义。这与这些群体在现代话语体系中的边缘状况是分不开的。这种文化展演,隐含着更深层次的扩大社会交往,寻求更大的展示文化合理性空间的意义。
3民俗的社会整合功能。民俗原本就对社会具有整合社会、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民俗的这一传统功能不仅依然保留着,同时还因民俗拥有者范围的扩大而具有整合内部社会与外部社会关系的功能。
4有利于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例如康巴艺术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是康巴地区间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迪庆、昌都、甘孜、玉树4地州的共同努力,今天的康巴艺术节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丽江拥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节日,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丽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民族文化作为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关系着丽江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强了对传统民族节日的保护和传承。
6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展民俗旅游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市场扩张能力强,能够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朝阳产业,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工业产品普遍过剩,民族地区工业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先发展“无烟工业”—— 旅游业,不失为明智之举。
3、论述题(25分)
材料1:2010年香港山东周重要组成部分的“好客山东旅游推介会”昨日在港举行。会上,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为香港中旅、永安旅行社、康泰旅行社、新华旅行社、美丽华旅行社、东瀛游旅行社等6家旅行社颁发了“好客山东旅游质量奖”。此次香港山东周上,山东方面共签约港资旅游文化合作项目6个,涉及总投资约92亿美元(约598.3亿元人民币)。
材料2:从山东省旅游局获悉,2010年山东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初步显现。据山东省调查总队统计: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 收入2915.8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3%和22.1%;实现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分别高出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幅12.2和11.7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GDP的7.7%、服务业增加值的21.2%。结合上述两个材料,谈谈你对山东旅游发展的认识。
答题要点: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及措施。
答: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2005-2008年,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都呈现逐年攀升增加。2008年,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山东旅游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已进入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时代,特别是借助半岛蓝色经济和十一届全运盛会,山东的区域旅游品牌得到很大提升。“好客山东”已经成为整个山东的文化旅游品牌。
趋势:
新一轮的文化旅游项目突出地域特色,代表着山东旅游产业未来的竞争力。全省各地市集中力量挖掘、开发各地具有民俗特色和反应文化的旅游产业,大力兴建文化产业,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打出品牌。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减免各旅游景点的门票,刺激旅游消费。
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问题。
(1)旅游战略总体规划执行不好。没有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只是盲目重复建设。
(2)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思维。使得旅游项目吸引力越来越低。
(3)旅游资源的维护滞后。如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景点有收费无服务等,旅游从业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1)景点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景点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相对固定,工作积极性差,具备专业知识的旅游管理人才太少。
(2)旅行社和导游人员。集中于青岛济南两市,数量和质量总体不高。
旅游资源的配套条件方面的问题。
(1)交通仍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不少景区交通道路质量比较差,使旅客进出旅游景区受到很大限制。
(2)住宿仍然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旅游接待条件初具规模,但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仍有欠缺。
(3)餐饮消费水平不高。大部分旅游可接受的餐饮价位在50-100之间。
(4)娱乐性和其他。娱乐设施的增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
措施:
基本对策:
挖掘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经验表明,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灿烂的文物古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严格保护。山东旅游业不温不火的原因,既有旅游资源挖掘不够的原因,也有对自然资源保护不够的因素。因此,必须成立全省的专门协调组织,进一步调整旅游发展规划,把旅游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设立专门发展基金,挖掘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对现有旅游资源实施严格的全方位保护。
中长期发展对策:
(1)重视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发展旅游需要培养有较高文化素养,懂经济,会管理和精通外语的旅游管理团队,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熟悉国际旅游知识和掌握外语绘画能力的导游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
(2)区域经济产业一体化发展。借助十一全运会,开发出一系列参与性与消费性较强的现代旅游产品,丰富现代旅游产品的内涵和结构,成为山东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品牌和新增长点。
(3)打造特色乡村民俗旅游品牌。如沂蒙山民俗,微山湖民俗,泰山民俗等。宣传推介乡村旅游精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4、论述题(25分)
2011年,5月19日正式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浙江宁海申报十年终获成功。除了主打“《徐霞客游记》开篇日”这张“王牌”,当地气象部门还精心组织专家进行气候论证,从气候角度得出5月19日最适宜出游的结论。
中国旅游日最终锁定何时更合乎“天时”?有关研究表明,最适于人类活动的气候月均温在15℃至l8℃之间。在该温度下能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即‘康乐气候’。
宁海县气象局局长金儒才则从避开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出行的角度 进行论证:“从全国范围的观测事实看,近两年3月份天气变化剧烈。2010年3月北方地区遭遇数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3月下旬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影响20多个省份,公众出行旅游受到严重影响。而5月份冷空气活动不再明显,气温逐渐回升,灾害性天气较少,适于安排出行。”此外,气象部门还从人体舒适度、雨量、雨日以及农时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5月19日应是“中国旅游日”最佳选择的结论。
这份气候论证报告最终获得国家旅游局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认可。5月19日的选取充分考虑了气候条件对旅游资源的调节作用,具有旅游的普适性。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值仲春和暮春,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试析我国气候对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答:我国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气候对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因素:
(1)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地跨多个纬度带,从沿海到内陆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如寒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等,多样的气候类型给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4分)例如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的哈尔滨,有一年一度的冰雕展,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2)由于气候、风力、地质营力的综合作用,在我国发育了特殊的地文景观和植被类型,如丹霞地貌、熔岩地貌、喀斯特地貌、生物海岸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游客出游具有多种选择;(2分)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里的山水说的就是喀斯特地貌。
(3)气候的季节性使得游客出行的时间可以选择时间较为舒适的季节。如冬季可以选择气候相对温暖的海南旅行,夏季可以选择较为凉爽的海边或者高纬度地区旅行。(2分)例如:承德避暑山庄,四季分明。
(4)山地气候的立体性和层次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气候景观。我国山地众多,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则降低,一般每上升1000米降低5℃~6℃,而在一定的高度内,随海拔升高降水则增多。正是由于山地气候的立体性和层次性,赋予了众多名山胜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景象。
我国气候对开展旅游活动的不利因素:
(1)气候的异常性使得灾害性天气对旅游活动的开展受到影响,如夏季的台风影响了汽车、火车、飞机的通行,取消了旅行团。另外,冬季的冰雪、寒潮等等也会对旅游者产生一定的影响。(5分)
(2)气候的季节性使得游客出行的时间过于集中,引起景区内人满为患,引起旅游商品价格的抬升,影响游客的游玩质量。另一方面,会引起景区内景点公共设施的加速折旧以及一些文物古迹的破坏,而且游客会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3)我国气候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性的变化影响游客的舒适度,进而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2分)气候的这种特点必然会引起旅游的淡旺季,使得淡季异常冷清,旺季人满为患,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转化:气候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因素也可以转化为有利因素,一些景观正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形成,如雾凇、冰冻,以东北的哈尔滨为例,冬季尽管严寒低温,但为其举办冰展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分)有利转化为不利,例如,冬季去海南,旅游成本增加(3分)。
历史上河南鸡公山、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与河北北戴河合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是开发、宣传气候旅游资源的成功范例,请列举你所熟知的著名的避暑胜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开发的现状。
答题要点:气候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开发的现状(主要指优势与劣势)。
一、武陵源自然风景区
成因:武陵源位于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mm左右,空气湿度为77%,雨雾天气多。军地坪、锣鼓塔、水绕四门等旅游生活接待区,四面环山,周围高中间低,地面风 速低,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稀释。特殊的地形条件,使长时间滞留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遇雨即形成酸雨,污染环境,危害森林植被及建筑物。
开发现状
资源优势: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风景区内,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奇妙的溶洞,幽静的峡谷,茂密的深林,多姿的溪涧,变换的云海和充满浓郁想入气息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一副雄、奇、幽、野、秀的自然画卷,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自然博物馆。
区位优势:地处中西结合部,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公路网络连接湘鄂川黔渝五省市40余县。西南线高速张花高速已开工建设。航空一类口岸已获国家批准。
品牌优势: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的成功举行,已经成为湖南省旅游业的龙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
劣势:
1、服务质量不是很好。旅游市场较为混乱,旅行社的零团费、免团费接待旅游者,给导游的生存带来极大的挑战。
2、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景区内参与性、特色项目的开发力度不够。
3、景区内价格混乱,缺乏统一性。
4、景区内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有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二青岛
原因: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以及海流、水团的影响。
现状:青岛具有显著地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但冬天较冷,温度较低。
为保护珍贵的动植物及地质剖面遗迹,我国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请结合身边的实例谈谈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价值及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答题要点:结合实例说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谈旅游的价值(自己补充)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与原则。(第一章ppt自己补充)
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的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旅游价值:
1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如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能够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可划出特定旅游区域,供人们参观游览。同时对从事音乐、美术等文学工作者来说,自然保护区常常是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地和艺术灵感的触发源泉。
2进行公众教育的博物馆。如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广大公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大熊猫知识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及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向人们普及生物学、自然地理等自然知识。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开发和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事相互矛盾的。
(1)旅游开发利用可以提高民众的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2)开发利用为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开发不当会造成破坏。资源受损原因: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者的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地及旅游决策部门的认识和行为。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原则
1、防止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建造了许多与文物古迹不协调的建筑物,破坏了旅游景观和氛围。
2、防止利用中的超负荷接待。承载力控制原则。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
3、独特性原则。尽可能保持原始的形象,充分利用特殊的资源,各项设施尽可能利用当地的材料和技术。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旅游开发还必须注重社会效益。
5、可持续发展原则。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