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校培训班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

时间:2019-05-13 11: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党校培训班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党校培训班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

第一篇:我们党校培训班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

我们党校培训班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亲身体会中国革命的艰辛。从中我更好地学习党员先进性,更深刻地领会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献身精神,更真实地感受共产党的艰辛历程

我们首先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1927年2月12日,毛泽东结束了为期32天的农村考察来到武汉市武昌府堤街41号居住,2月16日,毛泽东在此完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不久杨开慧携子毛岸英、毛岸青陪同毛泽东一起在此居住。毛泽东旧居内陈列了一些毛泽东、杨开慧用过的物品。这里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在这里居住的还有蔡和森、郭亮、彭湃、夏明翰、毛泽覃、毛泽民、罗哲等革命者。

毛泽东同志亲自参加学员的讨论会,指导学员下乡调查,通过实践掌握革命的理论。学员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和参加镇压麻城县地主武装红枪会的反革命**以及粉碎反动军官夏斗寅的武装叛乱的实际战斗,不仅学到了革命理论,而且得到了革命实践的锻炼。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虽然被修复过,但是依稀可以看出革命时期的艰苦。中国共产党员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对党的忠诚,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会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用实际行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密切联系群众,正确维护群众利益,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学校及将来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和骨干;努力团结拼搏、带动广大同学朋友按照“四有”新人的要求,将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应该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进入社会后能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创造一定的效益,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也应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尽自己所能去向需要帮助的同学伸出一支援助之手,做到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同时也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当今的社会飞速发展,知识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知道党现阶段的任务,亦应知道自己应如何完成这一任务而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用的新时代接班人。一个有时间观念,一个有责任感,一个有远大理想的现代青年,才有能力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组织。大学生活是短暂的,我们的青春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现在的宝贵时光,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确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共产主义理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

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

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

上海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大都市,还是一个革命之都,很多地方留下了革命家们奋斗和生活的足迹。我以前就参观过周公馆、韬奋纪念馆、鲁迅故居、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等。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茂名北路上甲秀里的毛泽东旧居,探寻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足迹。

还未进入旧居,就有一组雕像映入了我的眼帘:手拿书卷的毛泽东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妻子杨开慧怀抱幼小的毛岸青站在他的身后,他们的长子毛岸英正在旁边嬉闹。多么温馨又幸福的一家人啊!道路一转,我看到了旧居对面墙壁上雕刻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长征》、《西江月·井冈山》……每一首诗词都那么刚劲而有力,透露出毛泽东心中无限的革命激情。

进入旧居,听了讲解员的解说,我才知道了这里是1924年2月到年底毛泽东一家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看这里!这是客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也是和同事蔡和森、向警予探讨工作的地方。看那里!那是前厢房,是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的卧室和书房。瞧那边!那是杨开慧母亲照顾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卧室。再看里面!炉灶和锅碗瓢盆应有尽有,仿佛有阵阵饭菜香气飘来……

上到二楼,这里是个展厅,展示了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既有手稿、图片,又有实物、遗物,还有显示屏模拟显示,真丰富呀!瞧,那是什么?凑近一看,原来是海军长江舰的模型。听讲解员介绍,它是第一艘上海建造的战舰,1930年建成后,点燃了中国海军的新希望。就是在这艘战舰上,毛泽东发出了建立强大海军的号召。现在,我们国家日渐强大,毛泽东的愿望也在逐步得到实现。

二楼展馆的一侧有一处毛岸英史料实物陈列馆,讲述了毛岸英光荣而短暂的一生。他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幼小时候历尽磨难,却更加坚强;长大后,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奔赴战争前线,最后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但我的脑海中有一个画面久久不能消失。因为妈妈杨开慧不幸遇害,不到十岁的毛岸英带着年幼的弟弟流浪在上海街头,缺衣少食,受尽苦难。原来,旧居外那组雕像温馨快乐的情景,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竟是那样短暂。

为了革命事业,毛泽东一家人做出了这么多的牺牲。我想,我要学习他们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更多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不怕累不怕苦,才能磨练自己,最终才能收获更多。

小主人报新闻学校虹口分校中级B班

尚 可 2015年11月

第三篇:观林畲毛泽东同志旧居有感

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观林畲毛泽东同志旧居有感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作为“风展红旗如画”的老区苏区,福建三明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恰逢建党一百周年,我们来到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清流县林畲镇林畲村,更有不同的感受。

进入林畲村,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红旗,漆画着革命故事、革命标语的房屋,在如此环境的熏陶下,我们走进林畲毛泽东同志旧居,瞻仰回望这里的革命故事。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经连城入清流,途经沙芜、余朋、温郊抵林畲,宿营于此,进行部队休整、筹集军饷和补给,研究分析敌情和朱德部队行动方向,制定战略决策;在此期间实践古田会议决议,通过发动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宗旨纲领政策;帮助贫困群众,救治病孩,进一步明确红军使命、树立了革命信心。

旧居内一段段标语、一张张旧照、一幅幅场景、一件件抗战物品犹如一篇篇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再现了党领导三明清流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记录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而历史背后蕴含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一是坚定理想、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讲解员说到,在林畲镇内有一座革命烈士墓,每逢清明节,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前去祭扫。这座烈士墓,是曾富良和曾其应、谢玉姬一家三口的衣冠冢。80多年前,曾家上下共6口人,5人参加革命,为革命献出了三身四命。然而,为革命胜利流血牺牲的却远不止曾家一家。林畲镇内家家挂红旗,村村有烈士,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林畲人民是以自己的重大牺牲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在这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彷佛印刻在当地人民的骨子里,不论是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还是激情燃烧的建设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于党的事业、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才换来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二是勇于开拓,为了人民利益敢闯敢拼的革命精神。“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转战赣南,在进军途中写下了这首《如梦令・元旦》,描绘了“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前景。其诗歌背后蕴含的是对革命困难的毫不畏惧,是对革命胜利的强大自信,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开拓的雄心壮志和强大力量。正是这种勇于开拓、敢闯敢拼的革命精神,正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共同奋斗,我们才一步步壮大了革命队伍,革命才一步步走向成功,实现了“风展红旗如画”的展望,我们的祖国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富强,我们才能过上今天这样美好的生活。

三是胸怀群众、爱护群众、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旧居内尚存留有许多红军七师一团、红军十二团等红军刷写的标语,如“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农民起来打土豪”、“设立工人夜学免费读书,反对军阀压迫革命”等等,简洁有力、掷地有声的标语背后,体现出红军始终胸怀人民群众。毛泽东带领红军队伍在林畲镇帮助贫困群众,救治病孩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受到红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悉心爱护。一路走来,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站在困难和灾害最前面的,始终是广大党员。在这样的历史故事中,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秉承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深邃意蕴。

路走对了,就不怕苦、不怕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路、迷失去处。回望过去,闽西的革命先辈们以赤子之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夺取新中国的胜利而奉献终身,成为中国人民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永不懈怠、永不止步,方可展望未来、赢得时代、一往无前,为中国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杨诚威

第四篇:2013年5月教师入党思想汇报: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

2013年5月教师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

尊敬的党组织:

毛泽东,一个全中国都不会陌生的名字,无数的中国人都记着是他,带领苦难中的中国人走向光明,是他,带着我们走向新中国。然而,我们这一代人,对他的了解想必都少得可怜。而这一次的党课实践活动——毛泽东旧居之行,或许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平凡但又无疑非常伟大的人——毛泽东,中国人口中的毛主席。

毛泽东旧居位于武昌城内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庭院式民居,青砖灰瓦,满是古朴而真实的味道。房分中路厅堂、两侧厢房,毛泽东和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于1927年上半年在此居住。其间蔡和森、郭亮、彭湃、毛泽覃、夏明翰、罗哲等人都曾客居于此。

大厅和厢房里都挂着毛泽东或蔡和森等人的照片,统统是黑白的,陈旧,甚至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了。房间布局大同小异,简单的床,简陋的桌椅和柜子,古朴的茶杯茶壶,古老的油灯,然而这一切却让我们感到格外真实和质朴。我们似乎可以透过这些仅存的东西,看到在那个现在看来似乎已经有点遥远的时代,这些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是怎么带领中国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从小拥有浓浓的亲情带来的温暖的,但是17岁的毛泽东还是选择了离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实践自己的人生,所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通过参观武汉的毛泽东旧居而进一步与之接触,也正是这一举动为他传奇的一生奠定了基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一首诗歌,毛泽东向自己的人生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就在这里,这所房子里,简陋的桌子上铺开几张纸,毛泽东撰写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_——《湖南农民运t动考察报告》。其实毛泽东是不喜欢用枪的,他喜欢的是笔杆子,毛泽东本身便具有文人墨客的气质,他在艰险和令人窒息的氛围里写下了一篇又有一篇磅礴大气的诗词与文章,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具魄力的决议。他常说他是“被逼上梁山的”,然而正是在这种偶然中的必然下,他用一根笔杆子和他的缜密思维和远大目光给了全中国一个崭新的明天。在一次次的战争和革命中他失去了六位亲人,却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心,在中国人民特别是工农阶级眼里,他就是他们的亲人。

在那个充满革命和战争的时代,中国一路走来,其实就像在爬山,山的路斑驳难走,乱石很多。到了高处放眼望去都是白雾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楚,人们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不知道该跟着谁走。正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出现了,而且他坚持爬到了顶峰,爬到了一个令人仰望的位置,而人们也终于知道他们所仰望的这个人,正是带领他们走出重重迷雾的人。当时的人们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无底深渊,共产党反动派与美国勾结,无尽的迫害让他们无法呼吸,为了不至又再次跌落更恐怖的深渊,老百姓,共产党员,都几乎把毛泽东当成了一种信仰,却不盲目,相反的,他们把他当成了引导他们不断拼搏奋斗的信仰。

而站在这一所其实可以说空空荡荡的房子里,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仅仅是那几张黑白的照片吗?还是那略显单薄的文字说明?不是,都不是,而是通过这一次党课实践活动,我们能更真实地了解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人的拼搏和奋斗换来的,我们的党其实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风雨与沧桑。那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新一批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来这里走了一趟,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大半个中国,以及中国一路走路的历史进程。除了带回满满的感触之外,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我们要刻苦学习,奋发成材;我们要勇于实践,全面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善于学习的本领,创造性实践的本领和持续发展的本领。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也完成了中国的蜕变。而我们现在,便是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从思想上,行动上,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为中国实现更好的蜕变而不懈奋斗,作出最大的努力!

第五篇:XX年6月党员思想汇报: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模版]

XX年6月党员思想汇报:参观毛泽东旧

居有感

尊敬的党组织:

毛泽东,一个全中国都不陌生的名字,无数的中国人都记着是他,带领苦难中的中国人走向光明,是他,带着我们走向新中国。然而,我们这一代人,对他的了解想必都少得可怜。而这一次的党课实践活动——毛泽东旧居之行,或许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平凡但又无疑非常伟大的人——毛泽东,中国人口中的毛主席。毛泽东旧居位于武昌城内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

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庭院式民居,青砖灰瓦,满是古朴而真实的味道。房分中路厅堂、两侧厢房,毛泽东和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于1927年上半年在此居住。其间蔡和森、郭亮、彭湃、毛泽覃、夏明翰、罗哲等人都曾客居于此。大厅和厢房里都挂着毛泽东或蔡和森等人的照片,统统是黑白的,陈旧,甚至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了。房间布局大同小异,简单的床,简陋的桌椅和柜子,古朴的茶杯茶壶,古老的油灯,然而这一切却让我们感到格外真实和质朴。我们似乎可以透过这些仅存的东西,看到在那个现在看来似乎已经有点遥远的时代,这些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是怎么带领中国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从小拥有浓浓的亲情带来的温暖的,但是17岁的毛泽东还是选择了离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实践自己的人生,所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通过参观武汉的毛泽东旧居而进一步与之接触,也正是这一举动为他传奇的一生奠定了基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一首诗歌,毛泽东向自己的人生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就在这里,这所房子里,简陋的桌子上铺开几张纸,毛泽东撰写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_——《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实毛泽东是不喜欢用枪的,他喜欢的是笔杆子,毛泽东本身便具有文人墨客的气质,他在艰险和令人窒息的氛围里写下了一篇又有一篇磅礴大气的诗词与,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具魄力的决议。他常说他是“被逼上梁山的”,然而正是在这种偶然中的必然下,他用一根笔杆子和他的缜密思维和远大目光给了全中国一个崭新的明天。在一次次的战争和革命中他失去了六位亲人,却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心,在中国人民特别是工农阶级眼里,他就是他们的亲人。

在那个充满革命和战争的时代,中国一路走来,其实就像在爬山,山的路斑驳难走,乱石很多。到了高处放眼望去都是白雾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楚,人们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不知道该跟着谁走。正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出现了,而且他坚持爬到了顶峰,爬到了一个令人仰望的位置,而人们也终于知道他们所仰望的这个人,正是带领他们走出重重迷雾的人。当时的人们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无底深渊,国民党反动派与美国勾结,无尽的迫害让他们无法呼吸,为了不至又再次跌落更恐怖的深渊,老百姓,共产党员,都几乎把毛泽东当成了一种信仰,却不盲目,相反的,他们把他当成了引导他们不断拼搏奋斗的信仰。

而站在这一所其实可以说空空荡荡的房子里,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仅仅是那几张黑白的照片吗?还是那略显单薄的文字说明?不是,都不是,而是通过这一次党课实践活动,我们能更真实地了解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人的拼搏和奋斗换来的,我们的党其实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风雨与沧桑。

那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新一批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来这里走了一趟,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大半个中国,以及中国一路走路的历史进程。除了带回满满的感触之外,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我们要刻苦学习,奋发成材;我们要勇于实践,全面发展。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善于学习的本领,创造性实践的本领和持续发展的本领。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也完成了中国的蜕变。而我们现在,便是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从思想上,行动上,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为中国实现更好的蜕变而不懈奋斗,作出最大的努力!

汇报人:

下载我们党校培训班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党校培训班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