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前半年实施专业细化 提高毕业学生职业能力——发电专业细化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
提前半年实施专业细化 提高毕业学生职业能力
——发电专业细化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
作者:电力工程系06111班李林
自2008届毕业生开始,电力工程系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性的调整,其具体做法是将该专业细化设置为三个大的职业方向:发电厂电气运行方向、电网运行技术方向、电气安装与检修方向。以前,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试图让学生的知识覆盖电力系统的各个工种、各个岗位,因而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而且杂,且学生难以学得精通,但最终学生的就业岗位只有一个,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学过的很多知识用不上,而用的知识又学得不够精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岗位的要求。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又在向着更高要求的方向发展,现场对从事电力安装、运行、维护等技术工作的人员的知识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电力工程系实施的专业细化改革即是当务之急也是势在必行。
改革之后,在形式上,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老师也按照其方向的不同调整授课计划,向学生传授的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从学校和系部的情况来看,电力工程系是在9月大三开学之初按不同的方向分开授课的,而10、11月份又是学校就业的一个高峰,甚至有的同学在10月底就已经去引人单位顶岗实习了,剩下的也在为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而忙碌,这样一来,专业的细化对10月底走了的同学并没有起到大的作用,剩下的待就业同学也因为找工作应聘而影响其上课接受知识的效果。
对此,我们分析一下我们学校的授课计划,大一学的是公共基础课程,从大二上开始,我们开始接触《电子技术基础》、《电机运行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等专业基础课,大二下就会开设《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高电压》等专业课,在大三时根据专业细化的不同方向又会开设不同的专业课,例如,电网运行技术回开设《变电运行》等、发电厂电气运行方向会开设《新能源发电》等。我们再分析一下这些大二下开设的课程与不同专业方向所学课程的联系,可以发现大二下不同的课程和不同专业方向所学课程联系的大小不同。
由上推测:假如我们将专业细化放在大二下进行,效果会不会好些呢?现在,我假设在大二下就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实施专业改革,然后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调整某些课程的授课计划,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这门课为例,老师在给电网运行方向的学生讲授时,就可以花多的课时进行深入的讲解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放卖弄的知识,其他的就可以少花些精力,对于发电厂电气运行方向的学生就将重点放在讲解发电机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上,其他的少花些学时,这样就与原来的都是重点比起来省出一些时间,然后用这些省出来的时间上大三现在改革后要上的课程,学不完的大三接着上,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就业前尽可能多的学习到一些他所选方向的专业知识。
当然,这样做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改革总是有风险的,这样一来就会
增大大二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会使老师大幅度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同时还会对教务部门的考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不管怎样,只要学校能宏观调控好,这些都不是问题,并且这样做肯定是可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为他们日后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
总之,我认为提前半年实施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学改革,推行专业细化将会更好的提高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术过硬、知识扎实的要求,大力的促进学校的就业工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改革开放三十年论文征文优秀奖)
第二篇: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关于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摘要:本文将从改变培养方向、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校内实训、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加强与企业合作等方面来讨论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
关键词:文秘专业 教学 职业能力。
一、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多年来,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对办文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过多地强调,导致课程安排更接近于传统的汉语专业,且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故现实中出现文秘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企业却找不到满意的文秘人员的矛盾状况。这种“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于学生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因此,培养文秘专业的学生成为既有较强办事、办文和办会能力,又有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能力与营销能力;既有团队精神又有创新精神;既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又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应用型职业人,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二、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只有把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既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才能走出一条健康长效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1.调整培养方向,改革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多年来,文秘人才培养一直是以公文处理为主的“秀才型”培养方向为主,定位于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服务,并以此设置教学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使学生获得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能力,“秀才型”的文秘人员不能适应广大民营企业的需求,况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秘书工作者的需求是有限的。故在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过程中,只有把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和培养目标放在首位,既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文秘工作的操作技能,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把他们培养成高级的综合性文秘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改革课程设置,强化文秘学生职业能力。
传统的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只强调常规文秘专业课程,如秘书基础、文书处理、公关礼仪等。且理论化的课程较多,专业口径相对较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毕业生就业后的转岗能力也较薄弱。因此,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确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这样才能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笔者学校处于闽南三角地带,该地区中小民营企业众多,这是近几年学校文秘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这类企业规模小,文秘的分工不可能太细。据毕业生反馈,这类企业经常要求文秘人员既能当文员,还能兼管财务、统计方面的工作,甚至也能涉及外贸、商务、摄影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要求文秘人员是个“杂家”“多面手”,能一专多能。所以本校增加了财会、营销、贸易、外语等方面的课程或课量。根据行业、市场需求,文秘专业的职业能力不能停留在公文处理、文档管理、事务管理为主的职业能力培养上,还应增设电子商务、英语写作、财务管理方面的实用性课程,并且要重视摄影、摄像、速记、驾驶等课程的学习,加强与职业相关的能力的培养。3.改变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从总体上看,传统文秘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来调动学生的上课情绪,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去分析,去表演,去比赛。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直观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如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录像,展示图片、实物,让课堂成为多媒体的教学时空,实现学生学习情感和思维的迁移,增强感性认识与体验,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使学生“学中乐,乐中学”的同时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查阅、分析各种信息,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性与实践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样,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共同进步,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4.加强校内实训,提升实践职业能力。
加强实训是培养文秘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教学中突出应用与实践,取缔纯理论化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训在模拟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掌握处理事情的过程,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巩固。
据笔者多年的文秘教学经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实训室模拟实训外,还可配合学校活动,如文化艺术节、运动会、迎新生、毕业生文艺晚会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筹备工作,如承担起草开幕词、资料打印排版、装订相关资料等,让文秘专业的学生承担起各种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工作。本校还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油印室、档案室、图书馆等部门轮流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训练,懂得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职业能力。
5.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现实中,在文秘专业教学一线的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有实际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较匮乏。
甚至有的专业教师是从中文专业转型而来的,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只局限于书本,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实体会。故加强对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过硬的职业能力的学生。
所以,“专业教师下企业,企业能手进课堂”的模式能真正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文秘人才打好坚实基础。
6.加强与企业合作,快速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合作企业里,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文秘专业学生在社会真实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当然,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也不是固定在办公室,也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中去,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并且在实践中学习人际交往,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能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而且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专业取向,将文秘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量化地评估归纳到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内。
第三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分析论文
【摘要】具备出色的职业能力是胜任岗位工作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国外对职业能力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包括:准确定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着重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基于美国NASPE初始体育教师标准和英美德澳整合能力观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职业能力 能力提升
1.职业能力内涵
国内外学者从多维度对职业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如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专业技能;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专业知识;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职业道德;基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情境性的综合能力。英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发展中对职业能力的诠释各有不同。国内学者在改革开放后着力职业能力理论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和立足国内实际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和丰富了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是个体从事职业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是胜任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身体能力的整合,包含多个层次和构成要素、是动态发展的。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能力,它的形成、发展、作用是通过个体在岗位上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能量和本领,包括满足岗位需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社会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和思想观念、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组织与指导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2.1准确定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的关键在于目标的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进一步确定和优化人才培养类型和模式,最终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2]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清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施行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专才培养与通识教育兼行、理论与实践共进,专注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促成学生全面丰富的知识基础,提高其思维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着重在实践过程中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强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是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课程设置围绕“三点一心”,即学生发展、学科体系、社会需要“三点”和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个核心”,设立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者之间的权重比控制在2.5:5:2.5,强调课程的全面性和实用性。普通教育课程能够解放学生精神与思想,摆脱“无知、偏见与狭隘”,避免狭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学科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涵盖体育专业理论技术和技能,兼顾术科与讲授的比例。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等,为胜任教师职业做准备。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的培养包括制定授课计划、撰写教案、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对学生的了解等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包含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能力、课程总结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方法使用能力的提升。教育实习实践是学生将专业理论技能与实习学校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教育见习贯穿于大学一、二、三年级,教育实习集中在大四学年,使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完整周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专注于教学的过程及对教学评价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师生沟通互动、求教同行、积累教学经验等。
2.3基于美国NASPE初始体育教师标准和英美德澳整合能力观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美国NASPE初始体育教师标准(2008)强调通才培养,重视体育教师和准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英美德澳注重对通用能力(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社会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在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活动、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校内外实践活动等中体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客观认知自我,科学制定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做好就业准备。学生首先通过与同学交往和老师交流中对性格、优劣势有客观了解;参加各类就业培训、讲座、个人辅导等认识到就业规划的重要性和积累经验;关注就业市场和职位信息,明确就业单位的用人标准,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3]依托学校培训平台,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体育院校承办的国职级健身教练、游泳救生与教练、保健按摩师、公共营养师、体育场地工、各运动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等培训。全面提升训练理论、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营养、体育比赛组织与训练、体育资源统筹与运用能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会或班集体工作,提升交际能力、团结协作和学习能力。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能够增进与同学、同伴的沟通与协作,对于今后一线教学与管理、与同行与领导的相处发挥正迁移作用。积极参与大型体育活动,如省运会、单项锦标赛大师赛相关工作、人民体质监测活动等,塑造服务他人的能力;投身社区居民的健身指导活动,升华自身的交际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对于今后胜任体育教师岗位具有深远的意义。[4]
参考文献:
[1]庞世俊.职业教育视域中的职业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8.[2]王家宏等.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5.[3]王麒凯.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与就业竞争力及其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4.[4]张国猛.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13,6.
第四篇:以七年级新生为抓手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实践研究 - 教师专业发展
以七年级新生为抓手 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实践研究
陈媛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听”排在了首要的位置,可见,要提高七年级新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必须从最基础的“听”的训练开始。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牢了地基,学生的英语能力才会有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的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发音不标准、词汇量少、受汉语思维束缚、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等“通病”,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是广大中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针对目前七年级新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听力训练;问题分析;方法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初中英语教学都倾向于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殊不知道,听力才是提高学生英语整体应用能力的“源泉”和“根本”。因为只有“听懂”了教师上课的内容,才能提高对英语学习的效率,并且对这门外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学生学习英语最为基础的是听力,听力能力直接关系到英语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因此,如何使学生学好听力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要出发点与目的。提高了听力能力,学生上课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这不仅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为今后高年级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要切实地找到七年级新生英语听力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灵丹妙药”。
一、影响七年级新生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关键,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听力,就很有可能教出“哑巴英语”的学生。只有学好了听力,学生才能大胆地用英语说。究其原因,造成学生听力能力停滞不前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学生发音不标准,对英语单词或课文的拼读能力很差
语音(pronunciation),是指语言的声音系统、语调、节奏、轻重音和语流,也是听力理解中最为关键和外在的影响因素。对于七年级新生而已,他们的语音
知识仍然停留在小学的浅层次认知或者基本能发音的阶段,对标准的语音发音知识还是有所欠缺的,很多学生音标记不全,认不清,拼读能力较差。此外,有些学生不能进行独立识别和正确拼读单词,更加不能以正常的语调和节奏朗读课文的内容。
(二)受汉语思维及习惯的束缚
母语及方言的干扰是造成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汉语与英语本属不同的语言体系,无论在表达形式、语言思维、口语发音等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而很多学生习惯利用汉语的思维去进行英语的听力理解,这自然就会造成听力过程中的重重障碍。同时,在语音方面,英语与汉语几乎是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物,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利用中文来给单词“注音”,这种“中国式”的英语学习方法,固然只能事倍功半。此外,方言也会对听力理解造成影响,例如在课堂中进行对话练习时,很多学生会把Good night说成了Good “light”,因为江浙一带有部分地区的方言中,/l/和/n/是不分的,这直接也导致了英语听力理解的能力。
(三)缺乏英语词汇量
很多七年级新生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往往只能听出材料中的个别单词,抓住只言片语的信息,所以很难对整个听力材料的内容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单词量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听力水平的低下。
(四)缺乏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由于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缺乏,所以在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谚语、俗语等内容,都只能依靠字面意思翻译来进行理解,例如学生听到“He is a black sheep.”,很自然地就会把这句话的语义理解为“他是一只黑色的羊。”这样曲解语义,当然不能理解听力材料中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了,其实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是(他是一个败家子)。
在了解七年级新生英语听力障碍的基础上,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有效的听力教学。下面将从课内教学及课外开放式教学这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
二、课内提高七年级新生英语听力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注重语音学习
在音标、语音、语调方面,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带好头,将音标、语音、语调搞清楚。在浙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将英语纳入学校正式开设的科目,在很多类似的发达地区,从幼儿园就开始开设英语。这样让学生早些接触英语这门课,固然是件好事,可是实际情况则是,很多教师没有将正确的发音教给学生,以致到了中学,中学教师才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发音。这样还不如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学生教起顺手。有的学生因为教师教师纠正他的错误,他就会很烦心、甚至对英语失去信心。
因此,教师必须把好语音、语调这第一关。一旦学生的语音语调标准了,无论是听录音磁带还是听教师上课,无论是练习对话还是进行听力测试,学生都会得心应手。因此,无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教师们必须在开始教英语的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特别强化音标,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予以巩固,这样学生才能学好音标。初中英语课程中的语音教学,主要靠教师示范,辅以音像资料的视听,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发音标准,口型正确,从而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更多的模仿与操练,在情节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
(二)巧用多媒体将英文歌曲、英文电影带进课堂
为了克服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背景缺乏、受汉语思维束缚的这一难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一些流行的英文歌曲,奥斯卡获奖的优秀英语电影带入课堂,让七年级新生在上英语课时,可以更多地接触英语口语、谚语、俚语、惯用语、缩写词、多义词等知识,学生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知识,就能做到听音时游刃有余。同时,寓教于乐,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要学生对此感到非常的有趣与愉快,就会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自然水到渠成。
(三)扩大学生词汇量
课文自然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课文,将单词教学融入到听力教学中来。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三分钟的“Duty Report”,让全班同学轮流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今日校园新闻、身边的小事趣事等题材的内容,进行简短的值日汇报。还可以在课前预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内容,先听一遍材料,然后把认识的单词拼写出来,听不懂的单词或者模棱两可意思的单词,就要立刻进行熟记,加深印象。然后再合上书本,听
教师进行概括和复述。听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很好地将课文学习、单词教学以及听力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目的。
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中,教师就要告知学生注意听的方式,不要特别地去在意教师的个别字词,注意语句整体的联系,抓住句子及段落的中心思想。努力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英语氛围中全身心地学习英语,感受英语的魅力,并适时地进行与教材相符的听力训练,做到现学现用,及时巩固。
(四)掌握听力技巧,赢在起跑线
尽管我们常说“成功没有捷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适当的运用技巧,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听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能够掌握相关的听力技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跟上听力语速,能够快速判断问题的方向,取得较为理想的分数,也能够让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实际提升极有帮助。一般来说,听力技巧包括:“听前浏览题目,心中有数”、“适当记录,抓住重点”、“及时回忆,快速解答”等。笔者主要就2中常用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1、对听的内容进行预测或猜测
也就是在读题的过程中预测,推断对话发生的背景、地点及对话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提问方式有: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now? 和What’s the man(woman)?what’s the man’s(woman’s)occupation?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等等。
这一类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按照谈话内容来揣摩、推断,整个谈话发生的场所,抓住能够判断人物身份与关系的词语等,并在听的过程中快速的做出判断。在这样的原则引导之下,学生可以以录音材料为支撑点,看到此类题目就判断听力的重点。假如是解答主旨的问题,那么久应该着眼于首句,如果是考察答细节的问题,那就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中间部分。
2、培养学生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事实证明,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阅读理解需要逻辑思维,听力也同样需要逻辑思维。毕竟,整个对话的过程,也是存在很强的语言逻辑的,因此,假如如果学生没有对上下文进行逻辑判断,只听音不会意,结果往往会出现误听。
例如:
误:Shanghai will be winter and its temperature will go down to 22 tomorrow.
正:Shanghai will be windy and its temperature wil1 go down to 22 tomorrow.
其实,在上句中听错的windy并非生僻词,但是学生往往会听错,但是,如果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判断,那将会发现如下句“气温将降至22度”,足以证明是“windy”而不是“winter”,因为冬天的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22度。所以,对教师而言,在听力教学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对语音进行判断,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语境和语言逻辑进行判断分析。
三、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听力能力
其实,“说英语”和“听英语”一样,都需要一定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而课外活动,显然是学生自己创造或者融入英语听力学习环境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力氛围,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加入更为自由和活跃的英语环境,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使课堂的“听”得以强化。如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如下活动:
1、家校联谊。家长的参与,是鼓励和监督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适当适时的邀请学生家长加入到学校的英语教学。如让家长在家充当倾听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家开展英语听力和口语练习,家长则根据学生的听力情况,做好情况登记,与教师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作用,也让学生在家长的关心参与下,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2、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外作业,主要是关于听力方面的一些练习,比如对原声电影片段的听力翻译等。
3、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或者竞赛。比如听力接龙,朗读比赛,听英语故事,“你说我写”等,通过以说、读、写的综合练习,全面提升学生听的能力。
4、组织英语角。事实上,英语角是学生提升英语听说能力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应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英语角英语听说练习。在让学生自由自愿参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为学生联系外教、或者参与到英语角对话中,让学生在高质量的英语听说环境下,实现听力能力的提升,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研究成效及反思
综上所述,在此次教学探究实践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目前七年级新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课内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学生语音水平、单词量、跨文化的国家背景知识的有效途径,将有趣的英文歌曲及电影引入课堂中,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课外教学中,提出了联合家长交流、组织英语角和开展系列竞赛等途径,拓展学生听力训练的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英语。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还得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更积极地去学好这门语言,探索其中的奥秘。如此而言,便会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真正从理论到实践去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为自己的英语殿堂砌好坚实的墙根,让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发自内心的喜欢,能轻松掌握,可进行熟练地写作,流利地交流,胸有成竹,直至达到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何宝洁.初中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对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2]汤华英.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叨.广西教育.2012(06).
[3]符祝平.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田.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S1).
[4]吴志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初中英语听力能力[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5]常云.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听力理解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