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旅游局副局长在XX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省旅游发展大会刚刚结束之际,XX市就召开了这次大会,动作快、反映快、效果快,我代表荣轩常委、怀臣副省长、省旅游局及刘捷局长表示热烈祝贺!
一、全省旅游发展形势。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5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10%,2010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15%。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列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旅游工作,六月上旬,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旅游局汇报,学忠书记亲自主持,研究推进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调整了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启动了五大旅游区及九环线等重点线路建设,积极筹备“四川旅游大学”。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全省旅游行业的同志们倍受鼓舞,为我省旅游业创造了很好的机遇。
二、全省旅游发展重点。一是加强旅游规划,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科学的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第一步,实际上就是一个法规;二是把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三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四是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打造企业主体,推进企业集团化,进一步扩大开放;五是加强区域合作,产品建设要进一步深度开发,实现从单一观光型向旅游综合产品的转变,提高旅游项目的附加值;六是加强旅游综合执法,优化旅游环境,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强化社会监督,省局已聘请100位行风监督员,受到了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对XX旅游工作的建议。XX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历史、文化、民俗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县域经济发达,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广汉三星堆已成为文化旅游的品牌,绵竹年画也有了较大的影响,今后省旅游局愿意配合XX、绵竹做一些开发推广工作。什邡蓥华山“西部惊奇欢乐谷”也获得了相当效益,正在朝休闲、餐饮旅游方向发展。罗江三国古遗址发展也比较快。这个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要看到还有潜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譬如XX的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开发难度较大,没有文化的开发商一般不敢涉及。体制方面也有一定障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文化产品,其客源市场有一定的局限,增加了难度,象九寨沟文肓看了都觉得好,三星堆就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的,这方面要有清醒的认识。我觉得有两个方面需要改善和加强:一是XX旅游要充分发挥目的地功能、辐射功能,想方设法留住客人,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市区这一块的开发,还有很大空间,要形成网络、环线。XX旅行社比较弱,宾馆软硬件较差,反映出商气、人气不旺;二是要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成旅游精品。象文物资源、年画,这些都还不是产品,一定要有服务功能和管理队伍,要有软硬件旅游设施,才能成为旅游产品。譬如我省三国遗址至今还是作为文物在对待,还未真正转化为旅游产品。现在文物保护不够,投入少,要通过发展旅游,来促使资源包括文物资源向旅游产品乃至于旅游精品转化。同时,现有旅游产品升级上档也还大有文章可做。XX市区围绕旌湖做文章很关键,工业旅游也很有潜力。我们相信,通过发展,XX旅游一定会对XX经济及四川旅游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市委书记在XX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市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在家的市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市直机关负责人、旅游企业参加了会议,省旅游局崔副局长也出席了会议,请多给予指导。
省旅游发展大会顺利召开,省上提出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是非常正确的。现在XX市的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较大,与我市经济总量相比差距较大,与我市作为旅游资源大市相比差距较大。这些差距主要有:
1、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我有责任,各县(市、区)领导也要重新认识;
2、起步晚,如三星堆97年才开始打造,游客滞留时间短,省上领导陪客人来看三星堆,吃顿饭的时间也没有安排,旅游消费低;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整合不够,没有形成精品线路,如蓥华山一塌方,安全又有问题;
4、旅游市场发育不完善,人才缺乏,知名公司不多,宣传不够。成都借三星堆品牌借得最好,客人来了他安排看三星堆,不清楚在哪里,三星堆就成了成都的景区。而这次我出国学习,带出去的礼品——书签,上面写的就是“中国三星堆”,“中国四川三星堆”,旅游产品到处都可以宣传;
5、旅游服务质量、文明程度,亟待提高。景区环境治理,导游素质、卖门票的、打扫卫生的素质都有待提高。前几天荣轩同志到三星堆,发觉导讲员没介绍拓片上的一枚印章,问印章是哪儿的,讲解员说不知道,XX同志说你是导讲员,就应该弄清楚。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不一一列举了,请引起大家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市的重大战略来抓。省委书记的报告讲得很清楚:在经济发展中,旅游业是一个能够创汇增收、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旅游业是一个有利于一、二、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催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旅游业是一个能够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利民产业”和“富民产业”;在对外开放中,旅游业是一个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先导产业”;在文化发展中,旅游业是一个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文化资源走向市场的“窗口产业”。既然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产业,就要大力发展好。我们在与绵阳比较时,优势是工业基础好,县域经济强,差距是第三产业落后。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学忠书记要我们找出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我们第三产业与绵阳相比,确有不足,但在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上,我们有三星堆、三国遗址、蓥华山,等等,所以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弥补不足,通过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三星堆要规划好,解决好“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
XX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尤其是三星堆是全省十五个4A级景区之一,也是省上着力推出的三大国际旅游精品、五大重点景区之一;石刻是规模最大的石雕艺术群,有位院士讲这是现代石刻艺术之最,它又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东方艺术的瑰宝”;白马关纳入了省上三国遗踪线;“西部惊奇欢乐谷”也初具规模。全市有10家星级宾馆,27家旅行社,但是宾馆软硬件都要有大幅度提高,要抓基础设施建设,单说宾馆的厕所大部分都不过关。要解决好怎样把旅游资源发挥出来,建设好,使之成为支柱产业,就是要加快旅游经济发展。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强化管理为基础,打造一个精品(三星堆国际旅游精品),围绕两条线路(历史文化、现代产业),突出五大特色(三国游、石刻艺术游、观光农业游、工业游、孝文化游),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现旅游产业的大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2008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21万人次,创汇151.6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68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27亿元,旅游总收入34.4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2%,年均增长幅度超过20%,力争达到30%。争取2008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XX召开。2009年把XX、GH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把XX建成旅游目的地,三星堆打造成国际旅游精品。全市星级宾馆总量达35家。201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92万人次,创汇984.8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64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2.47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82.8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1%以上,年均增长超过20%。这个目标和思路今天抛出来,请各县(市、区)、旅游局讨论,下一步要分解到各县(市、区)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强调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规划工作。做好规划工作首先要了解资源,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我们的特色优势是什么?刚才提出了有三星堆、蓥华山、白马关、石刻、孔庙,我们还有重装基地、生态农业,要围绕建设精品线路和旅游目的地来规划;
2、要突出重点,就是要围绕三星堆加强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荣轩常委提出GH三星堆要建成国际旅游精品,XX创优要志在必得。三星堆不是GH的三星堆,是XX、四川、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三星堆,光靠GH是推不出三星堆的,全市上下都要有大局意识;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计委、旅游局要尽快提出今明两年的重点项目和工作重点,搞好三星堆游客接待中心、第二博物馆、发掘现场的建设,星级宾馆建设、公益形象广告、标识标牌要符合国际化标准;
4、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大力支持现有民营旅游企业,尤其是三星堆管委会,鼓励民营资金向旅游投入,市旅游局要深入民营企业搞好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要扩大开放,引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集团。要搞好宣传促销,围绕重点景区宣传,打出“XX旅游”这块牌;
5、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打击无证、无照经营和欺客宰客行为,规范导游行为,要围绕创优,推动旅游环境的改善,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导游、解说员、景区清洁工、服务员都要提高素质,消除各种违规行为,不能强买强卖,随便涨价。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三、加强管理,开拓旅游工作新局面。
1、建立全市统筹协调机制,会后,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高认识,切实把旅游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里要按照学忠书记的要求,调整加强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我和小方任组长,亲自主持,听取汇报,狠抓落实。尤其是三星堆的发展要纳入市委议事日程,这次会后市委要专门听取市旅游局、GH市的汇报,过去我们管少了,不是管多了。各县(市、区)也要建立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通力合作,主动搞好衔接沟通,把自身工作做深做透,扎扎实实为发展旅游业多办一些实事。旅游局是行业主管部门,要理直气壮负起责任来,要有整体意识,要在省旅游局指导下,统筹协调,不能各行其是,尤其是旅游局要在行业指导、市场监管、旅游宣传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2、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大景区(点)和旅游沿线村镇、居民区环境整治力度,解决景区(点)环境污染问题,把旅游产业真正发展成造福于民的支柱产业;
3、狠抓落实,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全市旅游工作要围绕这次大会精神开展工作,要明确责任,全市上下要形成强大力量,推进我市旅游工作大发展。
这次大会,拉开了我市旅游大发展的序幕,我们要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XX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团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应文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这在我县建县以来还是第一次,规格高,意义很大。特别是市委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卢辉局长,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姜剑锋总经理,以及旅游专家方华国教授莅临大会指导,充分体现了您们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让我们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旅游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创新实干,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个《决定》,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握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2010年 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
定》,明确提出了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决策;今年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加强领导努力推进我省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做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在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重点部署和谋划旅行社发展工作,推进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重要选择。就我县而言,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有资源优势,也有政策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可谓正逢其时,机不可失。
第一,我们应该认识到,经过持续的建设、宣传、推介,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已奠定了较好的开发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开发,并成立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我们在不断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人文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的同时,立足“红色团风、名人之乡”“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之乡”“全国农民画乡”等的实际,紧紧围绕打造“武汉后花园”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着力改
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累计完成各类投资过亿元;积极实施 “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参加省市成功举办的“华中旅博会”、“大别山旅游节”等旅游节会,以及团风武汉旅游对接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推介了我县的旅游资源,使我县的大崎山森林公园、回龙山名人故里、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团风渡江公园、牛车河水利生态旅游区等旅游品牌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不但展示了我县的资源优势,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只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开发、宣传、推介等各项工作,就能使我们的旅游产业效应有一个大的提升,使我们所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二,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和省、市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中央、省市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武汉城市圈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启动,对我县实现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只要抓住这些政策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就能夺得先机,取得更大突破。
第三,我们应该明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来,我县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随着钢构集群不断壮大、团风新港建设启动、城区规划扩展、城际轻轨开通等,我县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会急
剧增加,并大大促进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促进我县服务设施建设,使我县旅游业发展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我们应该清楚,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也是提升团风知名度、吸引外界关注的需要。旅游业消耗低、污染低、效益高,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同时现代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能够影响和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成倍扩大消费需求,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选择。实现我县“强县富民”这一目标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而做大做强服务业,就必须把综合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的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一是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我县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各级的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二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交通、商务、信息、物流等多个链条的持续协调发展,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转移从事旅游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切实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三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基础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使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并为前来我县投资的客商、游人及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休闲、娱乐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所以,全县上下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抢抓机遇,面对挑
战,迎难而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我县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开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水平的攻坚时期。全县旅游产业开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融入武汉城市旅游圈,以“革命圣地、人文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精心打造品牌,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把我县建成特色明显、设施良好、功能齐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的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具体要坚持“四个结合”,抓好“六个方面”:
坚持“四个结合”: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今天我县与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大崎山景区协议正式签署,在创新发展方式上迈出了一大步。二要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走“重点先行、逐步推进、保护生态、多元发展、打造精品”的开发路子,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科学开发和整合包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重点打造大崎山森林公园、回龙山名人故里、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团风渡江公园、牛车河水利
生态旅游区等五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今年要集中精力先行启动大崎山4A景区创建及黄冈革命烈士陵园3A景区创建工作。三要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相结合。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创建旅游产业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旅游和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先落实星级农家乐创建这块,并着手准备以钢构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以及黄湖移民新村旅游景点创建,将来规划好团风新港旅游区建设。四要坚持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倡绿色消费、低碳旅游,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崎山景区要注重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回龙山名人故里景区切实做好环境联片治理,牛车河库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抓好“六个”方面: 一要高起点谋划,科学引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引领发展的蓝图。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要强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与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一是在着力提升城市城镇化建设品位上下功夫,把县
城、小城镇和景区周边区域作为景区来建设,力争把城市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个大的单体建筑作为精品景观来打造;新农村建设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紧密结合;现代工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也要参照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去规划设计。二是与各重点景区建设规划相衔接,使总体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景区(点)规划能够有效支撑总体规划。各重点景区建设详规在今明两年内都要搞好。三是与全省、全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使我县旅游发展重点项目与国家、省、市投资导向一致,尤其是对规划中涉及的项目要抓紧向上级汇报衔接,争取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倾斜。二要打造优势品牌,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要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综合开发,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打造精品。围绕打造优势品牌,集中力量建设精品景区。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着力点。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景区的建设。我们必须把景区建设作为重要一环,集中力量打造几个精品景区(点)。立足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高举红色旗臶,积极申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高标准打造黄冈革命烈士陵园景区及团风渡江公园景区,建立积极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融入到大别山红色旅游圈。立足我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要积极培育大崎山森林公园景区,加强连通周边旅游区域的关键性景点建设,加快改
善景点分散的局面,形成局部融为一体的区域旅游格局。开发建设牛车河水利生态旅游区,为周边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胜地,做优做特生态旅游产业。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高举“名人之乡”名片,重点建设好回龙山名人故里,做大做强人文旅游产业。二是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我县优美的自然风光、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等特色资源,深挖内涵,加大开发力度。要结合当前乡村游、短线游、近郊游兴起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以景区、林区、郊区四周为重点,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特色,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模式。依托“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之乡”“全国农民画乡”等品牌,积极发展与工农业相结合的观光旅游。集中挖掘民间庙会、社火秧歌、婚嫁礼仪、古建民居等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培育民间乡土菜肴体系,推广特色餐饮小吃,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和采摘游,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尽快成为我县吸引游客的特色项目。力争“十二五”末期,以北部山区乡镇为重点,形成鄂东有特色、有规模的农家乐金色乡村游旅游目的地;力争2020年前成功打造鄂东旅游特色商品生产基地。
三要完善景区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今后几年,我们主要着眼于畅通
我县与外界、各地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县内旅游交通建设。结合全县交通建设规划,配合推进省道、国道县段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之间的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二是加快县城区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和娱乐场所的建设,形成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旅游基础设施体系,用5-10年把我县建设成为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和集中展示特色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三是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我们这几年针对游客吃住难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旅游环境,对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发挥了较大作用。近年全县创建旅游星级饭店2家, 申报星级“农家乐”46家,建设星级旅游厕所1座,收到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广大游客欢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旅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安全和卫生管理,规范设臵垃圾箱及指示标志等,不断提升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要着眼提升旅游品质,大力提高文化含量。要全面加快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一是围绕我县历史文化遗存,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景点的文化特色。二是培育旅游商品文化,重点开发富于地方特色、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逐步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三要开始培育演艺文化,深入挖掘我县民间
文化艺术内涵,组建旅游宣传表演队,编排一批反映我县革命历史、民俗文化的节目,采取外出宣传和景点循环演出的方式,丰富景区文化含量。五要加强宣传推介,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推介至关重要。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面向全国,重在周边”的思路,切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创新宣传形势,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把“红色团风、名人之乡”的旅游品牌推向全国,提升团风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二是创新推介形式。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路线推介相结合,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要借助外地举办旅游节会的机会,积极参与。要邀请知名机构来我县举办有影响的专题活动、采风写生,举办特色体育项目,多形式宣传团风旅游。旅游行业要围绕全县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景色和旅游商品,策划制作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促销资料,提高对外宣传推广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区域交流协作。要借助大武汉旅游通道,积极培育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市县区的友好合作与宣传,重点开拓中、短程客源市场,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主动融入武汉城市旅游圈,实现区域资源整体开发,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四是积极扶持本地旅行社发展。旅行社一头连接境内外旅游市场,一头连接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客运企业和购物、休闲娱乐场所,是旅游
业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核心的因素,是串联、集聚旅游各大要素的桥梁和纽带,在推介旅游线路拓展客源市场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事关我县旅游发展大局。我县旅行社发展还处于刚起步阶段,需要各方面的大力关心支持。《决定》里有涉及内容,在这里再明确一点,就是今后我县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团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一是必须报县纪委审批,二是必须在县旅游局备案,三是必须由本地旅行社承接,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地旅行社不断发展状大,促进我县旅游业财税收入逐步增长。六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要牢固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意识,重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营造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让游客游得舒心、游得满意的旅游消费环境。一是服务行业要标准化。要进一步提高全县旅游行业监督管理水平,加大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今后每2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一次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出一批服务型高级技能人才。注重引进行业技术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要严格按照旅游行业国家标准,加快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创建工作。二是旅游市场要规范化。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坚决打击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交通运输、卫生质量、安全应急、服务价格和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安全、舒适、卫生、和谐的旅游环境。三是
旅游服务要信息化。要依托上星卫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平台,尽快建立完善我县旅游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各重点旅游景区、星级宾馆要建成旅游网点,实现旅游信息化全覆盖,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坚持政府推动,强化组织保障。政府推动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培育发展,通力协作,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把旅游业作为我县经济的助推器、团风的形象窗口来共同培育,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旅游工作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把旅游工作纳入相关乡镇、部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要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今后,凡是影响景区整体布局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凡是有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凡是需要拆除的建筑和需要搬迁的农户,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计划,妥善做好动员及安臵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部门要积极做好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布局规划,确
保旅游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发展相协调,确保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利用;财政、土地、林业及相关乡镇要积极做好景区的土地收购、臵换及绿化工作,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改善周边环境;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做好配套规划编制及发展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做好学校、医院(卫生所)布局调整和人员调配工作,确保旅游景区社会服务事业正常发展;公安、工商、安监、质检、消防等部门要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消防保卫工作,保障旅游景区安全运营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乡镇和各职能部门要全力予以配合,保护好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共同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
(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体制保障。目前,我县还没有专业化、有影响、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投融资机制不活,开发渠道单一。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吸引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来我县投资。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可以试行把除文物单位外的旅游景点全部划归旅游部门管理,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要创新思路,坚持多元化筹资,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外部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和发展。一要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从2011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
于旅游项目前期、宣传推介、客源市场开拓、节会活动、人员培训、专项执法和奖励、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等,并根据旅游业发展形势和需要,适时适当进行追加。二要充分利用我县的特殊历史地位,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扶持和专项资金的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条件的改善及景区建设。发改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天然林保护、以工代赈、财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也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发展。三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景点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旅游宾馆、餐饮、商品、娱乐项目建设等,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省旅游名村林家大湾要先行先试,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来。四要加大奖励与补助力度,对晋升等级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对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可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充分调动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要积极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方法。人力资源部门要把旅游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列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合理安排部署。要积极构建岗前、岗中和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
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同时有计划地吸收专业人才,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逐步解决旅游队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旅游工作队伍,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同志们,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我们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像重视农业那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那样抓好旅游业,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这在我县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市旅游局陆局长莅会指导,充分体现了市局对岷县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让我们再次表示感谢!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县旅游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创新实干,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个《意见》,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握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并且第一次召开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旅游大省的战略决策,确定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省委书记陆浩
同志明确指出“要像重视农业一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那样抓好旅游业”。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做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在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11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重要选择。就我县而言,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有资源优势,也有政策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可谓正逢其时,机不可失。
第一,我们应该认识到,经过持续的建设、宣传、推介,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开发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开发,并成立县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我们在不断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人文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的同时,立足“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国洮砚之乡”的实际,紧紧围绕打造“甘肃南部道地中药材生产、商贸重镇和旅游避暑胜地为特色的经济强县”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78亿元;积极实施 “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在
我县成功举办“中国当归节”、“洮岷花儿会”等全国性旅游节会,在北京、重庆成功举办中药材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以及赴外参加各种旅游节会,大力宣传推介了我县的地旅游资源,使我县的“岷州会议”纪念馆、狼渡湿地草原、二郎山、双燕峡谷等旅游品牌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不但展示了我县的资源优势,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只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开发、宣传、推介等各项工作,就能使我们的旅游产业效应有一个大的提升,使我们所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二,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和省、市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200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中央、省市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县实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只要抓住这些政策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就能夺得先机,取得更大突破。
第三,我们应该明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交通不畅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县发展的最大瓶颈因素,对于旅游发展来说,显得更
为突出、更为重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完成了城马路、岷野路、梅维路、转虎路的拓宽改造,新修了二郎山景区道路、占旋路、锁龙—双燕、岔套—天门山等6条56.1公里景区支线道路,实现了旅游景区公路的全覆盖,取得了公路建设史上的超速发展。我们要相信,随着闾新路、寺郭路、省道306线、国道212线岷县段的升级改造,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兰九旅游大通道、成兰铁路的陆续开工建设,就可以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快捷贯通,我县的人流、物流就会急剧增加,我县旅游业发展就会迎来一个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我们应该清楚,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也是提升岷县知名度、吸引外界关注的需要。旅游业消耗低、污染低、效益高,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同时现代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能够影响和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成倍扩大消费需求,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选择。实现我县“打造甘肃南部道地中药材生产、商贸重镇和旅游避暑胜地为特色的经济强县”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而做大做强服务业,就必须把综合带动性强,关联性度高,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的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吸引各级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交通、商务、信息、物流等多个链条的持续协调发展,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转移从事旅游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切实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基础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使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前来我县投资的客商及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休闲、娱乐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所以,全县上下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我县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开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水平的攻坚时期。全县旅游产业开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以“革命遗址、人文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精心打造品牌,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把我县建成特色明显、设施良好、功能齐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的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具体要坚持“四个结合”,抓好“六个方面”:
坚持“四个结合”: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二要坚
持重点突破和全面发展相结合。走“重点先行、逐步推进、保护原生、多元发展、打造精品”的开发路子,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科学开发和整合包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重点打造“岷州会议”纪念馆、二郎山、狼渡湿地草原三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三要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相结合。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创建旅游产业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旅游和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四要坚持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倡绿色消费、低碳旅游,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抓好“六个”方面:
一要高起点谋划,科学引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引领发展的蓝图。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要强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与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一是在着力提升城市城镇化建设品位上下功夫,把县城、小城镇和景区周边区域作为景区来建设,把城市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个单体建筑作为精品景观来打造;新农村建设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紧密
结合;现代工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也要按照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去规划设计。二是与各重点景区建设规划相衔接,使总体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景区(点)规划能够有效支撑总体规划。三是与全省、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使我县旅游发展重点和项目与国家、省、市投资导向一致,尤其是对规划中涉及的项目要抓紧向上级汇报衔接,争取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倾斜。
二要打造优势品牌,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要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综合开发,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打造精品。围绕打造优势品牌,集中力量建设精品景区。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着力点。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景区的建设。我们必须把景区建设作为重要一环,集中力量打造几个精品景区(点)。立足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高举红色旗臶,高标准打造“岷州会议”纪念馆景区。红色资源是我县建设“全国重要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而我县的红色资源是全县资源的引领者。我们要抢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大机遇,加快“岷州会议”纪念馆、二郎山战斗遗址、旋窝大草滩毛泽东朱德居住旧址、清水乡红军大学、红军医院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把岷县建成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甘肃的红色旅游中心。要积极培育洮河沿线旅游产业带,加强连通周边旅游区域的关键性景点建设,加快改善景点分散的局面,形成局部融为一体的区域旅游格局。充分落实我县与宕昌、迭部“红三角”发展格局,建立积极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融入到川甘陕红色大旅游圈。立足我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尽快编制《狼渡湿地草原建设性详规》,积极衔接争取,确保规划项目早日批复,早日开工建成,带动东山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建设马烨风景区和玫瑰生态园,为周边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胜地,做优做特生态旅游产业。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高举“洮岷花儿”、“貂禅”、“张有才”人文名片,重点建设好二郎山风景区、洮砚文化产业园,开发利用大崇教寺、吉祥寺、红莲寺、前川寺,规划貂禅故里园、秦长城等历史旅游景点,做名做强人文旅游产业。二是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我县优美的自然风光、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等特色资源,深挖“气候养生”、“中药养生”、“食品养生”、“文化养生”等内涵,加大岷归中药材等养生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同时,要结合当前乡村游、短线游、近郊游兴起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以景区、林区、郊区四周为重点,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特色,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依托景区、林区、县城周边建设、当归GAP标准化种植加工基地和洮河梯级水
电站建设,积极发展与工农业相结合的观光旅游。集中挖掘民间庙会、社火秧歌、婚嫁礼仪、古建民居等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培育民间乡土菜肴体系,推广“鸡肘宴”、“红军宴”、“军民联欢宴”、“牛肉骨头”、“牛(羊)肉面片”、“筒筒花糕”等特色餐饮和小吃,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林家乐”和采摘游,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项目。
三要完善景区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今后几年,我们要着眼于畅通我县与外界、各地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强县内旅游交通建设。结合全县交通建设规划,配合推进省道306线、国道212线岷县段的升级改造,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兰九旅游大通道、成兰铁路的陆续开工建设,实施闾新路、寺郭路、双燕—柏家庄和青年林洮河大桥等县内道路桥梁工程,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之间的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二是要加快中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岷山国际大酒店、力源酒店等旅游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和娱乐场所的建设,形成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把岷县建设成为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和集中展示特色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旅游城市。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我们这几年针对游客吃住难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旅游环境,对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年全县创建旅
游星级饭店4家, 市级挂牌“农家乐”旅游示范户7家,建设星级旅游厕所2座,收到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广大游客欢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旅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安全和卫生管理,规范设臵垃圾箱及指示标志等,不断提升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要着眼提升旅游品质,大力提高文化含量。要全面加快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一是围绕“岷州会议”纪念馆、洮岷花儿、巴当舞、洮砚文化、大崇教寺、红莲寺、铁城遗址、大禹治水、董卓、貂禅、张有才等历史文化遗存,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景点的文化特色。二是培育旅游商品文化,重点开发富于岷县地方特色、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围绕洮砚、点心、中药材系列产品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特别要突出旅游餐饮文化特色,精心包装鸡肘宴、牛肉骨头、牛(羊)肉面片、红军饭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三要培育演艺文化,深入挖掘岷县民间文化艺术内涵,组建旅游宣传表演队(农民艺术表演队和职工艺术表演队),编排一批如“军民联欢会”等反映岷县革命历史、民俗文化的节目,采取外出宣传和景点循环演出的方式,丰富景区含量。
五要加强宣传推介,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推介至关重要。一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面向全国,重在周边”的思路,切
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创新宣传形势,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把“岷州—红军从这里走向辉煌”的旅游品牌产品推向全国,提升岷县红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二要创新推介形式,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路线推介相结合,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要借助举办中国当归节、洮岷花儿会的机会,积极参与,争取部分运动项目在我县举行。要邀请知名机构来我县举办有影响的专题活动、采风写生,举办特色体育项目,多形式宣传岷县旅游。旅游部门要围绕全县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景色和旅游商品,策划制作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促销资料,提高对外宣传推广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要加强区域交流协作。要借助成都—松番—若尔盖—迭部—岷县—兰州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兰九旅游大通道,积极培育哈达铺(腊子口)—“岷州会议”纪念馆—盐井会议纪念馆—榜罗会议纪念馆—会宁—华池和天水—陇南—定西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加强与兰州、天水、陇南、甘南、漳县、武山、宕昌、迭部、卓尼等市县的友好合作与宣传,重点开拓西安、西宁、乌鲁木齐、银川、成都等中程客源市场,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主动融入川甘陕旅游圈和临夏—甘南—九寨沟—陇南—天水旅游圈,联合甘南、临夏共同打造沿洮河旅游产业带,实现区域资源整体开发,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六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要牢固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意识,重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营造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让游客游得舒心、游得满意的旅游消费环境。一是服务行业要标准化。要进一步提高全县旅游行业监督管理水平,加大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两次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出一大批服务型高级技能人才,注重引进行业技术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要严格按照旅游行业国家标准,加快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创建工作。二是旅游市场要规范化。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坚决打击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交通运输、卫生质量、安全应急、服务价格和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安全、舒适、卫生、和谐的旅游环境。三是旅游服务要信息化。要依托上星卫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平台,尽快建立完善岷县旅游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各重点旅游景区、星级宾馆要建成旅游网点,实现旅游信息化全覆盖,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负其责、齐抓
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坚持政府推动,强化组织保障。政府推动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培育发展,通力协作,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把旅游业作为岷县经济的助推器、岷县的形象窗口来共同培育,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旅游工作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从2011年开始,把旅游工作纳入相关乡镇、部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县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今后,凡是影响景区整体布局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凡是有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凡是需要拆除的建筑和需要搬迁的农户,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计划,妥善做好动员及安臵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部门要积极做好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布局规划,确保旅游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发展相协调,确保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利用;财政、土地、林业及相关乡镇要积极做好景区的土地收购、臵换及绿化工作,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改善周边环境;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做好配套规划编制及发展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做好学校、医院(卫生所)布局调整和人员调配工作,确保旅游景区社会服务事业正常发展;公安、工商、安监、质检、消防等部门要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消防保卫工作,保障旅游景区安
全运营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乡镇和驻岷各单位要全力予以配合,保护好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共同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
(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体制保障。目前,我县还没有专业化、有影响、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投融资机制不活,开发渠道单一。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吸引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来我县投资。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把除文物单位外的旅游景点全部划归旅游部门管理,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要创新思路,坚持多元化筹资,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外部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和发展。一要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从2011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项目前期、宣传推介、客源市场开拓、节会活动、人员培训、专项执法和奖励、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等,并根据旅游业发展形势和需要,适时适当进行追加。二要充分利用岷县的特殊历史地位,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扶持和专项资金的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条件的改善及景区建设。发改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天然林保护、以工代赈、财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也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发展。三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景点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旅游宾馆、餐饮、商品、娱乐项目建设等,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四要加大奖励与补助力度,对晋升等级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对旅游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旅游企业,要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充分调动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要积极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方法。人力资源部门要把旅游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列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合理安排部署。要积极构建岗前、岗中和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同时有计划地吸收专业人才,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逐步解决旅游队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旅游工作队伍,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同志们,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像重视农业那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那样抓好旅游业,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第五篇: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旅游发展大会,是在“十一五”规划即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将要启动实施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之所以召开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会议,主要是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全县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需要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高起点运作、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努力推动旅游业实现新突破,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提供支撑。刚才,独店、中台等7个乡镇和部门发了很好的言,我完全同意。后面,市旅游局蒙局长、县委王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旅游产业是一项综合性、战略性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度和拉动力,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带动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持产业,围绕建设中国西部人文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一目标,依托项目建设,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基础
条件,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全面加强行业管理,使全县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2.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4.2倍和69.8倍,旅游业对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0.38%提高到14.1%,直接吸纳社会就业1500人,带动间接就业6000多人。一是科学谋划,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县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聘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完成了第一部《灵台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及《皇甫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新开乡疙瘩庙民俗风情文化园建设规划》等六个专业性规划,为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投入,旅游设施建设进展迅猛。五年来,全县共实施50万元以上旅游开发项目14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达到3.12亿元。重点实施了皇甫谧文化园、荆山森林公园、灵台宾馆、达溪河景观带、百里古密须国遗址、疙瘩庙民俗风情文化公园等景区景点开发项目,新建改造旅游道路34公里,铺设景区供水管网26公里,建成星级旅游厕所7个,结合“村村通”工程,建成连接景区的旅游通道5条,使景区景点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广泛宣传,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成功举办了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暨皇甫谧文化节,组织新编的秦腔历史剧《皇甫谧》参加了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暨旅游文化节并成功进京汇报演出。组团参加“西洽会”、“兰洽会”及“神奇崆峒〃魅力平凉”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30多场(次)。举办了全省中医药师承教育
认识还不到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形成全民动员、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浓厚氛围。二是景区景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贯通周边、畅通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还未形成,通往各景区景点的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三是旅游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全县旅游总体上仍处于接待阶段,文化娱乐产品缺乏,餐饮购物等消费环节薄弱,产业链条短,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不明显。四是旅游行业专业人才匮乏,管理还不够规范,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整体上还缺乏全方位、个性化、亲情化的精细服务,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十二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是落实市委“四三二一”发展战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宏观形势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旅游业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作用强的“无烟工厂”和“绿色产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大背景、大趋势下,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从政策机遇看,国家相继出台的《关于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和《平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都把旅游产业作为今后支持发展的重点。国家和省、市陆续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
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示范区。围绕上述目标,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着眼跨越发展,科学修订旅游规划。规划是指导和引领发展的蓝图。各级各部门要在谋划“十二五”发展、完善规划的过程中,强化服务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城镇建设、交通发展等专项规划要引入现代旅游理念,融入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功能。城镇化建设要按照创建旅游城市的目标,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品位,把县城和景区周边的重点城镇作为景区来建设,把县城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个单体建筑作为精品景观来打造;交通发展要加快通往景区道路的建设,增加景区的可进入性;土地使用规划要保障旅游开发建设用地需要;现代工业和农业建设要按照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去规划设计;林业规划要注重加强林区的保护和绿化;新农村建设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紧密结合;文化资源开发要着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品味。旅游发展规划也要依据县情实际和发展需要,继续修订完善。要加强对各景区景点的规划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和起点不高,同时,加大与省市旅游发展规划的衔接,使我县旅游发展重点和项目与国家、省市投资导向相一致,尤其对规划中涉及的项目要抓紧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十二五”和相关专项规划。
务的乡村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抓好落实,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谋划,依托景区、林区、特色农业种植等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专业示范区,逐步形成乡村旅游品牌。要对现有农家乐进行全面整顿规范,促使其提升档次、健康发展。三要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业态。适应旅游市场多样化的需要,着力打造针灸养生保健之旅、人文生态观光之旅、黄土风情体验之旅,加快培育养生文化、农业旅游、旅游会展等新型业态和产品,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系列化的旅游项目群和产品体系。
(三)完善旅游要素,加快延伸产业链条。要充分利用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不断完善旅游六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综合效益。食要有特色。充分挖掘灵台地方餐饮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饮食品牌,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餐饮需求。旅游、商务、宾馆等部门要定期联合举办烹饪大赛、美食节等活动,积极参加省内外大型行业竞技赛事,不断提高灵台饮食文化的知名度。住要有保障。加快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有计划地发展高中档星级宾馆,在重点景区周边规划建设一批星级农家乐,推出家庭客房、农家旅馆等辅助接待设施,“十二五”期间全县星级宾馆达到5家以上(其中四星级宾馆达到2家以上),形成以星级宾馆为主体,农家乐、农家旅馆、家庭客房为补充的游客接待服务体系,年接待能力突破200万人次,更好地适应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行要保畅通。依托邵寨煤矿运煤专线建设,积极争取,与西平铁路贯通,并逐步实现客货分开。按照省
始终围绕“神州祭天台、针炙养生地”这一主题形象品牌进行策划包装,强化宣传推介。2011年在积极组团参加第18届中国国内旅游交交易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兰洽会和市上举办的中国〃平凉崆峒山问道养生大会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的同时,精心制作灵台旅游风光片、《印象灵台》画册等一些最能体现灵台特色形象的旅游宣传产品,在央视和周边省市区主流媒体的黄金时段进行强力推介。完成“美丽灵台”及皇甫谧歌曲的创作和著名歌唱家的录制,并实现其彩铃在全县所有持机人员中的免费定制。要创新旅游宣传载体。依托皇甫谧和古商周文化内涵,聘请名编、名导、名演,积极策划拍摄反映灵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影视剧,举办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和皇甫谧旅游文化节等高规格、有影响的全国性重要旅游推介活动和节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大型旅游企业、主流媒体参加,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宣传推介。2011年要全力举办第二届旅游文化节暨皇甫谧文化园竣工庆典活动,筹办好皇甫谧中医针灸师承教育大会和灵台县旅游文化活动周等活动,并借助“兰洽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要节会,开展灵台旅游专场推介会。在高速公路沿线、重点乡镇、县城安装宣传牌达到15面,在通往外地的班车上制作旅游车体广告,着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要加强与重点客源市场的搭接。在巩固扩大陕甘宁青等一级客源市场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大力拓展山东、河南、河北、内蒙等二级客源市场,有效突破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和东南亚高端客源市
0
站”的改版升级。“十二五”期间,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宾馆和旅行社都要建成旅游网站,全县建成旅游信息中心,实现旅游信息化全覆盖,最大限度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六)推进改革创新,增强旅游发展活力。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引导涉旅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引进合作投资主体参股经营,共同开发旅游资源。要把旅游项目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进程。要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按照“资源整合,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旅游企业、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相关企业加强联合协作,针对我县目前无门票的现状,试行“一卡通”、“一票通”管理模式,通过推出精品线路,实现景区和涉旅企业的有机结合,建立统一营销、客源互送、内部让利的利益分享机制,有效解决分散经营、单打独斗、合力不强的问题。要推进文化旅游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资金筹措、创作生产、流通营销和收益分配制度,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今后景区的文化演艺活动,要充分发挥县秦剧团等文艺团体、专业人才的作用,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发展。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形成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合力
融机构要积极扩大信贷规模,尽快同旅游、财政等部门出台相关办法,切实加大对旅游开发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督查考核要严格。市上已将旅游产业纳入市与县经济责任目标考核范围,从2011年起,县上也将其纳入全县责任目标,对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进行考核。县旅游和统计部门要尽快研究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县旅游协调文化资源开发协调领导小组要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对工作不重视、职责不到位、任务不落实的要严肃进行责任追究。“两办”要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定期督查,反馈情况。新闻宣传部门要强化对旅游发展的宣传报道,形成全县办旅游的舆论氛围。各乡镇、有关部分要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旅游局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反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同志们,发展旅游产业是推动灵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在市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旅游产业取得新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