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武大新传409分给后来人的建议

时间:2019-05-13 11:0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武大新传409分给后来人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武大新传409分给后来人的建议》。

第一篇:2013武大新传409分给后来人的建议

我也只是考研路上的一个普通人,不是大神,也不算坚韧的小强,只是走过这条路,谈谈自己的小小体会,如果能帮助到任何一位学弟学妹也就是在下的荣幸了,这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在论坛上一直潜水,很多厉害的学长学姐虽不面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真的很谢谢你们~

首先,简要自我介绍一下,我是13年考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硕士新闻方向的。大一入学时,遇到武汉大学的同学会心生羡慕,听他们讲武大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曲径通幽的樱花大道、潇洒恣肆的教授;大二时,深入新闻专业课的学习,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中外名记者等等课程是自己第一次系统接触新闻这门综合性学科;大三,开始和好朋友时不时地去图书馆坐坐,美其名曰是要看专业书背单词准备考研,实际上也只是磕着话梅优哉游哉看杂志;大四,终于,真正的征程才拉开序幕。复习的这几个月来是我对大学四年学习与成长的回答,所幸最终不负初衷。既然是跟学弟学妹们讲讲自己的考研历程,当然要有始有终,接下来就我就谈谈我个人粗浅的复习经验。

对于传播学,武大的指定书目有三本,郭庆光的、李彬的、石义彬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历年真题很多人名的翻译和郭庆光的书里面是不同的吗,这是因为武大出题的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他们不用郭庆光的这本书。对于郭庆光的这本书,是基础和重点,建议不要放过任何知识点,认真背。当然这几年涉及的知识点不再局限在这本书上的旧问题了,还涉及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这次考察了传播与行为的关系,这涉及到了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还涉及到了行为模仿理论(郭的书没有提到,麦奎尔的书里有,李良荣的西方新闻理论里面提到过)等,这说明一方面要完全的掌握课本,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有时间建议看看麦奎尔的《大众传播理论》,其思考角度更有深度。对于李彬的那本书大家可以直接忽略,那是入门级的书,可以指导跨专业的同学了解传播学的大致情况。至于石院长的那本批判学派的书,很多人都很头疼,我建议这本书大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按其章节总结其知识的框架,知道每个批判学派的学者的思想、背景等内容中我们需要掌握的范围,然后给每段文字概括个主旨大意,再把每个段落讲的主要内容综合起来,再理解记忆。

如果说传播这块主要靠背,新闻需要的就是思考,很多人说为什么我知识点都背了,却连100都没有,道理很简单,如果武大要的只是你把两本那么薄的指定教材背下来,武大就太傻帽了。比如新闻客观性,我们需要思考其理论来源、这个概念是客观的还是构建在主客体的基础上的?这个理论遇到了哪些困境,为什么客观性是不死之神(方法论上的原因、新闻信仰的原因等),新闻学的核心概念并不多,要的就是深度,深度的问题单单靠课本是无法解决的,我建议大家可以看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李良荣的那本经典教材,前者提供了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后者是划出了新闻这门课的框架,之后就是研究论文,把知识点挖深,按核心知识点整理专题笔记。

总之,传播学这块只要你多看多总结多背就没有任何问题,而新闻学要注意深度。有需要的同学除了教材还可以选择一本辅导书,比如硕考商城的《2014武汉大学807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辅导书有辅导书的优势,因为它们是根据考试的趋势和命题规律而编订的,对考研的把握会比教材更透彻,对基础比较差的或者跨考的同学将会有很大帮助。

最后,预祝大家2014考研成功!

第二篇:武大考研新传广告传播考试科目及相关导师

050302 传播学 研究方向: 01 传播理论 02 广告传播 03 广播电视传播 04 网络传播 05 图像与动画设计 06 媒介经营管理 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 606 综合知识(含法律、经济、中国古代、现当代代表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及论说文、记叙文的写作)

④ 808 传播学概论(含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复试笔试科目: ① 传播理论 ② 广告传播理论与实务 ③ 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 ④ 网络传播理论与技术 ⑤ 图像动画设计理论与技术 ⑥ 媒介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 ② 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

③ 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 ④ 网络传播概论、计算机基础 ⑤ 装饰设计、色彩学 ⑥ 大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 参考书目:

606 综合知识(含法律、经济、中国文学知识及基础写作)

《法律基础》,周叶中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吕有志、戴德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语文》,徐绍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408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出版社。《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

导师有:周茂君

重庆市人,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学科及研究方向:传播学 广告传播 传媒产业

主讲课程:广告传播发展研究、中外广告史、广告管理、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研究成果:主持教育部、湖北省教材及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作有《广告管理学》,《简明世界广告通史》,《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广告学》等。主要论文有《我国传媒产业经营政策及影响》,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新闻论(著)三等奖;《建立我国独立广告审查制度刍议》,《从都市报勃兴看我国报界传播观念的变革》等。

联系方式:68764579 张微

武汉人,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古籍整理专业。

学科及研究方向:广告学 广告传播及批评

主讲课程:广告文案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要研究成果:《广告文案写作》,23万字,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论杜夫海纳》,《法国研究》,2001年第一期;《整合营销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卷;《广告批评:一种特殊的反馈形式》,《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人文版)。

联系方式:68766151 姚曦

湖南人,副教授,副系主任,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

学科及研究方向:传播学 广告传播方向

主讲课程: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营销企划实务、中外经典广告案例、广告策划与创意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论著有《广告概论》,《深入探讨商品广告的奥秘》,《服务业广告的奥秘》;主持湖北广告信息市场的运作与发展研究,湖北“九五”规划课题;《广告学概论》课程改革研究,武汉大学教改课题。

联系方式:68764226 冉华

四川人,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学科及研究方向:传播学 传播理论 媒介文化

主讲课程:大众传播学 电视文化

学习工作经历:1980-1984年,武大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9-2002年,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学位;1999年6月普升为副教授。

主要研究成果:《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专著),论文《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传媒的大众文化形态》;《论媒介的本质属性及其产业化发展》,《媒介产业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项目有《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研究》;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及媒体发展环境调查。

联系方式:68768680 冯并

经济日报社总编辑,1945 年出生在河北省,高级编辑,中国共产党党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宏基金学术委员、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北京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国家级有贡献专家。

冯并同志 1979 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82 年在人民日报社任编辑,1986 年任经济日报社评论部主任,1993 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1996 年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2001 年 3 月任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同志长期从事经济新闻工作与经济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经济论文、政论文章和经济随笔及新闻通讯。组织撰写关广梅现象的大型系列评论。2000 年荣获全国韬奋新闻奖。

冯并同志著有《不落的琴声》、《塞上明珠》、《新叶集》、《经济随笔》、《冯并通讯集》、《冯并杂文选》、《冯并评论选》和《中国文艺副刊史》、《即铭随笔》、《改版》,涉及多个领域。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发表有《经济结构调整及对策研究》等论文,并主编出版《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中外经济体制比较》丛书等。

第三篇:【历史】武大教授査全性建议恢复高考,被邓小平当场采纳

【历史】武大教授査全性建议恢复高考,被邓小平当场采纳

【历史】武大教授査全性建议恢复高考,被邓小平当场采纳

2014-10-11 武汉大学

珞珞的话

现在的高考对于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家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高考进入武汉大学的。在刚刚恢复高考的时代,高考更可谓是改变许多人命运的渠道。可是大家知道是谁提出要恢复高考的吗?珞珞要自豪地告诉大家,是武汉大学的教授——査全性。今天珞珞为大家带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关于查全性的报道。

查全性

1977年教育工作座谈会后的合影,邓小平右侧为刘西尧,左侧为方毅,第三排左起第八人为查全性。

考场气氛肃静,秩序井然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图为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阅读导语

查全性的独特贡献:邓小平原打算从1978年恢复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陈词,邓小平改变主意提前一年从1977年恢复高考,几十万青年从此改变命运。这一年招生27.3万人,其中很多人成长为社会栋梁,他们之中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外交部部长王毅。

历史为什么选择查全性?因为他实事求是、敢想敢讲、善抓机遇。

(一)查全性先生,武汉大学教授。祖籍安徽泾县,出身书香世家。祖父查秉钧,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早年赴美留学攻读物理,后任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查全性生于南京,长于武汉,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留校任教。后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回国后继续在武大任教。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官儿”是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最高的“职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最高荣誉是全国劳动模范。查先生大脑袋亮堂堂。治学严谨,做人认真。说话办事,一丝不苟。

我问:“查老师,您今年高寿89吧?”他摇头:“多点。”“90岁?”他又摇头:“少点。”“啊啊,您现在是89岁零四个月!”他这才微笑,点头。

他生于1925年4月。我采访他,是在2014年8月5日。查先生是电化学家,本职工作是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的获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撰写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一书,1976年出版,此后30年,一直是我国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们称之为我国电化学的“圣经”。

让查先生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邓小平面前慷慨陈词,建议1977年恢复高考,邓小平从善如流,当场采纳他的建议。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教育界拨乱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二)1977年7月底的一天,查全性记不住具体在哪一天,也记不住哪一位校领导通知他,说教育部来了通知,点名要他到北京开会。既没有说开会内容,也没有说会期有多长。从“文化大革命”至此时,他一直没上讲台,在学校实验室搞科研。既然不知开会内容,他也没有为发言作准备。

8月1日,坐飞机到北京,到机场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刘道玉在调任教育部之前,是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

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住北京饭店老楼。查全性与吉林大学著名的唐敖庆教授住在一个房间。此时,他才知道,这次会议名叫“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科学界领头的是中国科学院负责人方毅,教育界领头的是教育部长刘西尧。参加座谈会的33位同志,绝大多数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何东昌,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复旦大学副校长苏步青,还有中科院的吴文俊、王大珩、邹承鲁等等,年龄多在六七十岁。查全性算是年纪轻辈份浅的,52岁,副教授。

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查全性并不知道,一个大人物早就谋划着科学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正在把查全性拉近这件大事的中心。

(三)这个大人物就是邓小平。

年轻人看到本文题目《查全性与恢复高考》,可能好生奇怪:恢复高考?难道有不要高考的时候?有。从1966年至1969年4年,大学停止招生。大学老师到“五七干校”,在校学生搞“文化大革命”,然后上山下乡。这4年是新中国大学教育的空白。

1970年,毛泽东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高校恢复招生,招收初中毕业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的工农兵学员。从1970年到1976年,也就是到查全性参加这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之前,这7年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十六字方针招生。工农兵学员基本上是好的,他们填补了7年的空白,成为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他们之中也出了很多人才。全面客观地看,十六字方针有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没有刚性的公平的操作方案,“群众推荐”往往走了过场,“领导批准”为领导走后门提供了方便。当时还流行“血统论”,出身不是工农兵家庭的子女,基本上推荐无望。另一个问题是取消了文化考试,学员文化程度差异很大。1972年5月,北京市对11所高校搞了一个调查,学员入学前文化程度,相当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文化程度占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0%。大学上课,学生80%是初中和初中以下的文化,必须补初中、高中课程。一个班里,有高中文化的有小学文化的,老师只能就低不就高。大学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1975年,邓小平第一次复出,就想到了恢复高考。他开展全面整顿,其中就想整顿大学招生方法和教学质量。他准备在中国科技大学搞试点,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生。谁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一来,邓小平再次打倒。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结束,正式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主动提出分管科学和教育。邓小平7月21日才正式恢复职务,查全性他们7月底就接到参加科教座谈会的通知,可见邓小平对科学和教育的拨乱反正多么着急。7月23日,他在同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负责人张文峰、高勇谈话时说: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谁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不能“走后门”。可见他当时就有明确的恢复高考的决心。7月29日,他在听取中科院负责人方毅和教育部长刘西尧汇报时,谈到找什么样的人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他说:找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不是行政人员,与“四人帮”没有直接牵连的人参加。按照邓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速确定了参加座谈会的33位专家学者。教育界15位,由高教司司长刘道玉选定。武汉大学谁来?刘道玉选上了查全性。

(四)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是邓小平再度复出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邓小平说:“ 这次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意见。题目就是科研怎么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么合乎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征求同志们的意见。方法,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发言可长可短,讲一次两次可以,十次都可以,插话都可以。自由一点,什么话都可讲。这里沒有棍子,要消灭棍子。三个公司,钢铁公司、帽子公司,还有鞋子公司,都丢掉。” 邓小平是真心想听到专家学者的意见。5天座谈,只有半天因外事活动没有参加,其余时间,天天到场,从头听到尾。查全性回忆:参会的都是著名学者,我开始两天没有发言,听他们讲。后来,看小平同志这么认真,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把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很可能解决问题。于是,开始在本子上写讲话提纲。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

党委负责人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是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

邓小平插话: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个话题一下子触动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对教育危机的感觉、感受、感慨,当着小平同志的面,喷涌而出: “邓副主席,我要发言。”

“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原因呢?一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但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的问题。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们改进了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知识青年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现行的招生制度,有四个严重弊端:一,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而那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却占去了招生名额,这是极不合理的。二,现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没有特殊关系的工农子弟上大学。群众反映说:解放前上大学靠钱,“文化大革命”前17年靠分,现在靠权。解放前,我们没有钱,现在没有权,靠分还能有份。三,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不当之风,而且越演越烈。据我所知,今年招生还没有开始,已经有人开始请客送礼,走后门。制度不改,走后门不正之风刹不住。四,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凭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

查全性这一段慷慨陈词,完全不同于前几天座谈会上平淡的发言,显然击中了邓小平的心弦,邓小平聚精会神倾听。查全性接着提出建议:“一,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招生报考制度,招生名额不要下到基层,由省、市、自治区掌握。现在名额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后门很严重,名额分配上,多的涨死,少的饿死。二,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三,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能按自己志愿选择专业。大学生可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也可以从社会青年中招。有些人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上达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资历的限制。” “只要采取了这些措施,今年新生的质量,就会大为改观,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查全性一番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座谈会上插话踊跃,气氛热烈。吴文俊、王大珩、汪猷、温元凯等纷纷发言,赞同查全性的主张。

查全性又郑重建议:“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办!”

查全性可能有所不知,就在这个座谈会之前一个月,6月29日至7月13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已经召开了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会议,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这个方案还是沿袭“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招生方针:“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也就是在座谈会召开的同一天,8月4日,教育部已将1977年的招生方案报送国务院了。查全性更不知,就在5天前的8月1日,邓小平在听取方毅、刘西尧的汇报时指示:“一年准备,从明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开学的时间,统一在秋季好。”

邓小平的想法,1977年,用一年时间做准备,1978年正式恢复高考,生源一半是应届毕业生,一半来自社会青年。所谓社会青年,主要是指1966年、1967年、1968年大学停止招生的“老三届”,还有后来没有恢复高考期间毕业的初高中生。

眼前这位查全性,却提出要在今年就恢复高考。

“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邓小平侧身转头,问教育部长刘西尧。

查全性赶忙插话:“来得及!来得及!宁可推迟两个月高考,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格,浪费损失可就大了!”“来得及!”刘西尧的回答,进一步增强了邓小平的信心。邓小平一锤定音:“改嘛!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嘛!把太原招生会议的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題。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 从此,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后11年沒有高考的历史。

(五)高考在冬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一次。1977年冬季高考,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夏季考试秋季招生,录取新生40.2万人。

恢复高考,邓小平从1975年第一次复出就开始酝酿,1977年第二次复出就抓紧筹划,准备1978年恢复。查全性独特的贡献就在于:他在关键时刻关键的建议,打动了邓小平,使得恢复高考提前到1977年。邓小平的决策,查全性的建议,改变了几代青年人的命运,改变了中国教育的走向。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学的知识青年,受惠最大最直接。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栋梁之材。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7集有查全性面向邓小平,慷慨陈词提出具体建议的镜头。但是,有关查全性在发言前找南开大学杨校长了解生源情况,则是虚构的。查全性说,他发言前没有找人征求意见,也没有人单独指示他怎么发言。当然,这是电视剧,基本事实准确就行,细节可以虚构。

在采写本文的时候,笔者有一个问题萦回在脑际:为什么是他?历史为什么选择查全性而不是别人提出那个伟大的建议?

历史的必然性在于:恢复高考是迟早的事。

偶然性在于:因为有从武汉大学调到教育部当高教司司长的刘道玉,教育部才知道有个并不出名但敢讲真话的查全性。但是,能够参加座谈会、能够见到邓小平的有33个人,都是专家学者,都是科学教育界的行家,对恢复高考都有强烈的要求,但为什么等到第三天下午,才有查全性一语惊人? 当时,压力还是巨大的。这一年的3月,华国锋主席还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坚持“两个凡是”。“四人帮”认为教育界“文化大革命”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两个“基本估计”,还没有人推翻。而主持座谈会的邓小平因为敢讲真话被打倒才刚刚复出。座谈会的前两天,有的学者还在检查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许多人顾左右而言他,不敢触及敏感问题。

查全性后来说: “我能够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当时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只是我有这个机会讲真话,这个机会难得。我敢于说,主要觉得小平同志亲临会议,如果说了,可能解决问题。冒一点风险是值得的;如果不说,错过这个机会太可惜了。”

正因为查全性,有实事求是之魂,敢想敢说之胆,善抓机遇之智。于是,历史便选择了查全性。

下载2013武大新传409分给后来人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武大新传409分给后来人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