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大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提高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装备水平(共5篇)

时间:2019-05-13 11: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佳实践大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提高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装备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佳实践大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提高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装备水平》。

第一篇:最佳实践大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提高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装备水平

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提高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装备水平专业类别:电网项目技术管理

[摘要] 在目前送变电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加强现场施工装备技术含量,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是送变电企业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引导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企业,并将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为此,xx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xx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采取多种措施,不断针对送变电施工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并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了系列施工装备创新成果,将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引入工程施工中,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一、工作描述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根据国网公司的统一要求和部署,xx电力瞄准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在“大建设”体系框架下,积极引导送变电公司向“施工管理、运维检修、应急抢险”的综合型企业发展,转变其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一流送变电企业。

长期以来,在送变电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送变电公司都是以成本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由于机械化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有实质性提高,随着人工成本年年攀升,就使得利润率过低成为不可避免的一大难题。要使这种现状得到改变,根据“大建设”体系的要求,从提高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和效益入手,就需要改变市场竞争导向,建设创新型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现场施工装备技术含量,提升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装备水平。

二、主要做法

目前,为提高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装备水平,xx电力主要通过支持、引导省送变电公司进行自主研制、主动引入及承接施工装备科研项目等方式进行装备提升,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需求导向,集中管理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在施工装备管理上,引导省送变电公司由分散的管理模式向扁平、集中的管理方式转变。设备工器具的管理

职能统一由送变电公司机械化工程处行使,有利于统筹施工机具需求,确定研究重点,结合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及重难点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其通过自主研制、对外采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合理配置,提高施工装备水平。

(二)技术资源集中配置,加强统筹协调

通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指导省送变电公司进行技术资源深度整合。在整合后,在机构设置上,省送变电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创新管理机构——“创新工作室”;在资源配置上,将科技创新人才及技术骨干充实到工作室作为中坚力量;在机制建设上;定期开展科技创新研讨,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在施工装备研发方面,打破以往研发、使用、管理部门三者相互独立的局面,通过成立科技项目小组、QC活动小组等科研团体,加强三者沟通交流,提高装备研发的适用性。

(三)开拓视野,积极开展科研合作

通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以特高压建设为契机,不断开拓视野,对施工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引入先进的施工装备并创造性地应用于电力施工中,形成新的施工工艺及方法,提高了施工装备水平及施工效率;在科技研发中,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协作,利用公司在施工上的经验和技术优势,结合合作企业的设计及制造能力,为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模式。同时在科技研发之后,科研合作关系还可以转变为商业合作关系,在市场竞争中推广科研成果。

(四)统筹规划,形成系列施工解决方案

在施工装备的研究及研发过程中,对施工各工序的特点及难点进行调研。统筹规划,结合科技项目不断对施工工序及施工设备进行改进及研发,形成一列机械化施工解决方案,并不断深化研究,目标是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施工。

三、特色亮点

(一)建立专门的创新机构,对创新工作进行集中管理

科技创新工作往往需要人力、财务和物资等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落实和顺利开展,如果这些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和相互协调,就会阻碍创新活动的开展。设立专司创新的机构——“创新工作室”,有助于整合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各部分的相互协调,推动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发挥团队创新作用,选拔优秀创新人才

创新工作室的建立有助于发挥“创新团队”作用,由于工作室的科技创新人才及技术骨干是来自不同的分公司及岗位的技术技能能手,这就从人员的知识构成及阅历经验上为工作室开阔了思路,提高了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同时,创新工作室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是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活动的载体,有助于推动和带领职工成为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据统计,建立创新工作室之后,送变电公司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七项主要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已获受理的国家专利申请12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项;省级和行业级科技成果2项,省公司科技群众性创新奖1项。对外发表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对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统筹规划,项目引领,不断提高

以特高压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在工程施工中对送变电工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鼓励、引导省送变电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或承接网省公司科技项目等方式进行科技创新,形成了系列机械化施工解决方案,并在工程中不断应用改进,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提高了该公司整体施工装备水平,提升了施工及管理能力,并不断向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目标迈进。

四、具体案例

(一)遥控履带式运输车的研制

山地地形条件下长、重型塔材的运输问题一直是困扰送变电建设者的一个难题,传统马拉肩抗的运输方式在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的今天已不再适用。为解决此类问题,省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科研项目组,由省公司基建部牵头,省送变电公司创新工作室的一批科研骨干及技术专家作为项目成员,项目前期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多次上会进行分析研讨,确定了研发设备的结构形式、性能参数及基本功能后,由合作单位进行制造。项目组成员到厂全程参与监造,在样机的制作过程中不断进行沟通,修正设计,确保设备研发的适用性。项目研制的履带式运输车是一种新型、高效、低碳、环保的电力施工运输设备,有效地解决了长、重型物料山地运输方面的难题,对电力施工质量和进度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履带式运输车的推广应用可减少因修山筑路对林木的砍伐,在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填补了山地、泥路、陡坡等恶劣条件

下遥控机械运输物料的空白,为电力施工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履带式运输车已在xx宁德500千伏“宁德核电—宁德变电站线路”、安徽直流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线路”、广西直流800千伏“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线路”、浙江1000千伏皖电东送“淮南—上海线路”等多项重点工程中投入使用,完成了约15000吨公里物料运输任务。

履带式运输车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xx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电网公司专利二等奖。

图1、2:1000kV淮上线履带车山地运输

(二)架空输电线路货运索道的研制

当前,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进入了大规模建设阶段,对施工技术、施工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随着工程电压等级的提高,架空输电线路材料和施工装备的体积与重量不断增大,运输总量倍增,而我国

送变电行业以往施工一般采用修筑车辆运输便道的方法,当无法修筑便道时,便采用人抬马拉的方式进行运输,但这些落后的方式劳动强度大,工效低,费用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为解决上述难题,xx电力紧抓特高压建设机遇,超前谋划,由省送变电公司在1000kV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建设中不断摸索、实践,在原有轻型索道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改进,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独立、成型的重型索道技术,适用于220kV~1000kV等各种电压等级、各种地形条件下的架空输电线路物料运输,适用于地形陡峭山区物料运输,具有运输性能优良、载荷大、适用范围广、工效高、受天气及外部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能有效解决塔材的山地运输问题,大大减少青赔、筑路费用,缩短工期,保护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多项专利,并拟在浙北-福州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大规模应用。

图3、4:重型索道运输塔材

五、实践效果

近年来,xx电力在深入调研现场施工需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送变电工程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通过自主研发及主动引入等方式进行科技创新,主要形成了七项施工装备创新成果,即

1.双摇臂遥控式液压抱杆组立高塔;2.履带式运输车山地运输;3.架空输电线路货运索道山地运输; 4.八旋翼无人机放线;5.引入混凝土拖泵进行特殊基础浇制6.液压钢丝绳收线机收线;7.放线机器人放线。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工程施工中,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并向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目标不断迈进。

第二篇:平阳高速建设创新型和节约型公路施工企业材料.doc

建设创新型和节约型公路

汇 报 材 料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五处

运宝高速路面一标项目部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建设创新型和节约型 公路施工企业总结

一、工程概况

运宝高速公路是山西高速公路网“3纵11横11环”主骨架中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连通陕西、河南,以及南下两湖、两广的重要战略通道。运宝高速公路的实施将完善区域路网,对于开发运城市的旅游资源、加快运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提高我省与邻省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项目部承建的是运宝高速公路路面LM1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0+000-K26+787,全长17.723公里(不含隧道)工程总造价为17339万元。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主线路基宽度24.5米,技术标准为公路-I级,设计时速为80Km/h。全线采用4+6+6cm沥青混凝土面层,3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20cm综合稳定土(水稳砂砾)底基层,沥青路面上层和中层均采用改性沥青。其主要工程量如下: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125776m2;综合稳定土底基层:307338.8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20794.6m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90359.1m2;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456946m2;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459176.8m2。

二、项目机构组成、职责

根据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五处的考核要求,项目部确定项目经理为建设创新型和节约型公路企业责任人,建立健全创新型和节约型公路企业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了承办部门,并将创新和节能指标分解到项目部的各部门,以明确责任,便于落实。

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工程质检部。为做好项目部创新和节约工作,并明确机构责任人,项目部成立领导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如下:

五处平阳项目部科技创新型和节约型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赵培斌 副组长:寇文亮

成 员:刘晓聪 段 杰 赵明胜 郝海龙 王 鹏 王志才 王晋军 武晓东 施卫平张存德 赵国荣 王富强

三、项目总目标、指标

1、总目标

全项目部必须提高对节约资源的认识,树立资源短缺的危机感、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建设节约型公路企业的使命感,适应发展的新形势,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作到充分利用旧有资源,节约使用新资源,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促进项目部的良好发展。

建设节约型项目的总目标是:加强宣传领导工作,节能宣传覆盖面达100%,机构健全100%;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临时占地复垦率达95%以上;加强节能技术的学习或推广工作,节能新技术推广面100%;提高项目部全体的节能意识,并且节能有明显效果,向节约型企业迈进。

建设创新型项目的总目标是:项目部创新实力显著增强,解决项目部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创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使项目部成为富有创新活力、具有创新动力和拥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2、指标

建设创新型节约型项目重要指标分解如下:

(1)加强宣传和领导工作,节能宣传覆盖面100%,机构健全100%。

项目部集中利用网络、简报、标语等各种方式,进行建设创新型节约型项目的宣传活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这方面的专题宣传,全项目部形成节约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上上下下齐动员、方方面面都节约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2)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临时占地复垦率达95%以上。材料消耗在定额标准范围内。

完善施工临时用地的复垦制度,保护临时用地耕地表层土,合理设置取土、弃土场。在建设中积极采用节能、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新技术,实现工程建设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循环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工程项目临时占地复垦率达95%以上,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健全施工路段交通组织管理工作,注重环境保护,降低施工噪音、扬尘和废弃物对沿线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3)加强节能技术学习或推广工作,节能技术推广面达100%。应用成熟的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大力推广大力学习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交流和在项目中的应用。

要大力推进节约资源方面的科研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将节能课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跟踪、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技术,将成熟的技术进行推广,每年推广1-2项节能项目。在每年的技术培训中,加入节能技术的培训内容,形成节能工作的强大技术支撑。

(4)提高项目部全体的节能意识,节能工作有明显成效

各部门不但要抓好工程项目的节能工作,更应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注意节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提倡正反面用纸,无纸化办公,作到节约纸张,提倡不开会、少开会、开短会,做到节约会务费用。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中对空调的使用要求,提倡人走灯灭、不用漏水的水龙头,做到节约用水用电;提倡合理安排公车出差,几人同车,节约用油。反对超标建设办公设施,超标购置车辆,做到节约干一切工作。通过全项目部的努力,使节能成效明显。

(5)材料节约

为了加强材料管理,做到计划供应,节约使用,降低消耗,单项工程的材料供应坚持先算后干,做到心中有数。《项目采购计划》由材料负责人根据预算材料分析编制,经该项目经理审定于单位工程开工前10天报材料部。

现场用料要以分部分项的工程量和材料需用量为依据,混凝土构件,铁件和其它半成品要以加工件的具体规格、型号、工程量或数量为依据计算材料需用量。

现场用周转材料按定额规定计算。对由于施工工期要求过紧,必须在规定的合理工期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周转材料难以按正常情况周转使用的;在现有周材的基础上,经甲方同意后,增购或增拨周转材料。

(6)项目部每年设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将科技创新和节约工作列入劳动竞赛方案中进行考核,年终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总结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经费奖励。

(7)项目部每年组织科技小组积极参加各种科技交流和培训学习,通过有组织的交流,使我项目部充分了解交流会内涵,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为当前和今后节能降耗工作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工作拓展渠道。

四、目标、指标执行情况

通过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项目的日常管理,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节约。创新方面: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的改革和创新,节约资金329299元。通过对沥青拌和站燃油节能改性创新,节约资金163641.6元。项目日常工作消耗方面:通过各种有效机制共计节约资金54298元。(见附表二)

1、项目部加强宣传和领导工作,集中利用网络、简报、标语等各种方式,进行建设创新型节约型项目的宣传活动,共出专题简报1期、节能创新标语各1条,节能宣传覆盖面达到100%。

2、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临时占地为130亩,已完工程临时占地为60亩且已全部复垦,未完工程所有临时占地在工程完工后全部复垦,以此保证整体复垦率达到95%以上,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3、项目部严格按《项目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做到了计划供应,节约使用,降低消耗,单项工程的材料供应坚持先算后干,做到了心中有数。共节约232560元。(附表三)

5、项目部组织科技小组积极参加各种科技交流和培训每月两次,同时大力宣传展示项目部的节能降耗和科技创新工作成果,通过相互

交流使节能降耗工作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工作有登上一个新台阶。逐步构建起信息互通、双向互动的长效机制。

五、实现节约型、创新型施工管理措施

1、责任划分及职责

办公室:负责加强宣传和领导工作,使节能宣传覆盖面100%;负责提高项目部全体的节能意识,使节能工作有明显成效。

工程部:负责机构建设使组织机构100%健全;负责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临时占地复垦率达95%以上;负责加强节能技术学习或推广工作,使节能技术推广面达100%。

材料部:负责材料消耗,使材料消耗在定额标准范围内。机务部:负责汽车油耗考核,使油耗在控制范围内。

2、项目计划及控制

项目部结合工程数量仔细核算,力求达到最低施工资源消耗,制定出详细的人工、材料、机械投入计划,并细化落实到各个分项工程中,项目部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制定的消耗计划为标准,逐项逐月进行消耗考核对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调整处理,将节耗融入项目建设的每个细节中。

3、成立管理及技术小组组织实施

项目部各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节能创新小组,负责各自范围内的节能管理和技术创新实施,并推广落实到实际施工过程中,寻求最好的节能降耗施工方案及管理措施,积极采取新型材料及技术,尽力控制施工资源消耗。

4、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项目部积极加强与业主、监理及其他项目部间的沟通、学习,借鉴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技术、新工艺,仔细对比与传统施工方案的差别和资源消耗率,并推广实施至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强了自身的工程技术水平,开拓了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资源消耗。

5、人、材、机管理费用的控制

通过实践过程的不断分析、摸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最优化的管理资源配置,使各类设施、机械达到最大利用率,加大管理人员多方面工作能力的开发、培训,一人多职、多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项目部人员的材料节约意识,杜绝铺张浪费,尽可能减少管理费用投入。

项目部加大人员的管理力度,实行定岗工资制度,定岗工资即按不同的岗位和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而将劳动报酬划分不同的档次的固定薪金,抛弃吃大锅饭的现象。

为了加强材料管理,做到计划供应,节约使用,降低消耗,单项工程的材料供应坚持先算后干,做到心中有数。《项目采购计划》由材料负责人根据预算材料分析编制,经该项目经理审定于单项工程开工前10天报材料部。

机械要合理装备、安全使用、服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益,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创造条件,项目部设立具备机械设备基础知识和一定设备管理经验的设备员;机械设备使用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机械设备使用的工作人员应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熟悉所使用的设备性能特点和维护、保养要求;所有机械设备的使用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要求进行,严禁超负荷运转。所有这些都从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节约了一定的资金。安全使用、服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

6、采取激励机制措施

(1)项目部年底进行开展建设创新型节约型项目部先进部门、作业层和个人表彰评比活动,对于在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科室、作业层与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2)对于浪费严重或破坏公物的部门与个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赔偿科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深入开展QC活动及成果

我处2005年开展的“非接触式平衡梁施工沥青面层”课题,使得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平整度控制在0.75mm以下,实现经济效益380万元;2006年开展的“降低沥青路面表面污染”课题,使得沥青面层污染率由活动前的9%降低到活动后的0.6%,实现经济效益51.5元,07年开展的“提高冷再生基层分项工程评定得分值”课题,使得平整度合格率全部大于90%,最终产生经效益达15900元。08年开展的“提降低日工4000型拌和场的生产成本”课题,使得沥青成品料生产成本总体下降13.05元,而且产品合格率提高了0.17%。2010年开展的“提降水稳基层平整度合格率”课题,使得水稳碎石基层平整度合格率达到96.9%,而且产生经济效益达39万元。2013年运宝项目部开展的“提高水稳拌和均匀性”课题,相应的在社会效益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所完成的课题均受到了建设单位的好评,多次还组织同行单位召开了现场会,弘扬了企业形象。

附表一

水泥稳定石渣砂砾底基层材料创新

1、新技术、新工艺创新背景

进入2011年,山西省公路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在这种环境下,作为一个路桥企业,节能和创新已成为市场对企业的一种普遍要求,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在平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和山西路桥一公司领导的热情关怀和积极鼓励下,我项目部对节约资源有了新的认识,树立了资源短缺的危机感、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建设节约型公路企业的使命感,为了适应发展的新形势,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做到充分利用旧资源,节约使用新资源,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促进项目部的良好发展。使项目部成为富有创新活力、具有创新动力和拥有创新实力的企业,为平阳高速路面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水泥稳定石渣砂砾底基层材料创新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我平阳高速路面四标项目部从一进场开始就积极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课题研究和交流、学习。通过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和我项目部多年的路面施工经验为依托,群策群力,最终确定了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材料创新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① 水稳石渣砂砾代替水稳砂砾可行性方案的提出和验证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传统材料工艺为砂砾中掺一定剂量的水泥和水拌合形成混合料。我项目部对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进行了石渣、砂砾、水泥的材料改进,提出了水稳石渣砂砾底基层的方案。报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外委检验,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平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基层、面层原材料及混合料级配技术要求》给出了目标配合比:砂砾:石渣:水泥=60:40:4,能够满足技术要求。我项目部中心试验室接到外委配比后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了多次配比试验及验证。经过多次的配比计算及反复论证试验,项目部中心试验室最终确定了适合施工的最佳施工配合比: 砂砾:石渣:水泥=55:45:4.5, 最大干密度:2.324g/cm3 最佳含水量:4.9%,水泥剂量:4.5% 我项目部于2011年4月16日铺筑完成了K69+820-K70+200左幅试验段底基层,施工长度为380m。试验段完成后,配合监理工程师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均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对底基层的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大面积施工。

3、水泥稳定石渣砂砾底基层材料创新新工艺的优点

①通过首件产品的成果来看,与普通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相比压实、养生后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粒径好控制、水稳性好。②与普通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相比造价低。砂砾采用盂县东梁砂砾,砂砾55元/m3,石渣采用盂县石渣,40.5元/m3,水稳砂砾底基层521325m2,根据配比计算石渣为63576.36m3、砂砾为77704.44m3,则费用为6848586.64元,如果按照普通水泥砂砾底基层计算费用为7770443.84元。经过对比计算节约了成本费用921857.20元,提高了项目部的经济效益。

③ 加强了自身的工程技术水平,开拓了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④ 减少了工程资源消耗。

4、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创新

我项目部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会努力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学习工作,应用成熟的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大力推广、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交流和在项目中的应用。将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课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跟踪、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术,将成熟的技术进行推广,在以后的工作中,创造更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新氛围,让山西路桥一公司五处在平阳高速公路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五篇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创业环境中西部领先。

第一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机制,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教育体系,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第一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政府教育保障责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规范透明的义务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益性幼儿园,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深化统筹城乡教育的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普通高中发展格局;大力推进职教攻坚,构建布局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成都大学等市属高校建设,整合在蓉高校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打造终身教育网络,健全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优质发展。

第二节 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

优化城乡学校布局,逐步形成城乡均衡、规模适度、效益较高的布点格局。加大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倾斜力度,均衡配置区(市)县域内教育资源。完善“县管校用”教师交流机制,完善城乡校长互派、教师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集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多种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小学升初中“就近入学”制度。完善普通高中招收制度,合理引导初中学校生源流向。加大资助力度,切实解决经济困难群体和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问题。

第三节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推进教育观念和管理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尊重个性、全面发展。加强教育督导,改革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素质教育监测公布制度和基础教育学能监测体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逐步形成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格局。

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大市级专项经费投入,加快学校信息化终端设施普及,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建设,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基本服务项目,构建全市统一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实施网络远程教育,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全面覆盖学历、非学历、职业教育、市民教育各个领域、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学习的平台。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规划。实行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完善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考评标准和机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完善成都市名师选拔培养、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建立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体系。

第四节 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具有国(境)外学历、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推动国际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引进和执行国际通用标准,参与国际认证,建立与国外院校相匹配或可衔接的评价体系。加强与海内外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教育中介机构的合作,实施成都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形成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二章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以壮大创新主体、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环境为着力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到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件。

第一节 壮大创新主体

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和发展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培育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科技型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大公司和大集团。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与军工单位联合,组建民品科技企业和技术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二节 夯实创新基础 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风险投资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和聚集国内外先进技术。支持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深化校(院)地科技交流合作,探索完善合作交流机制,引导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协同参与解决区域科技创新重大问题。鼓励创办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支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科技服务机构,重点培育一批技术转移、科技成果交易、科技评估、风险投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立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开展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增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孵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孵化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战略功能区科技创新综合配套服务,在战略功能区引导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第三节 优化创新环境

制定和落实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健全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实施标准化战略,在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城市管理等领域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打造以市场观念、开放观念、创新观念和竞争观念为特色的价值体系,培育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加强科学普及,深入开展“三下乡”等城乡科普工作,办好“成都科技节”等科技活动。

专栏30 “十二五”时期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重大工程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建设48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120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信息情报共享平台、科技战略决策咨询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区域技术市场交易平台。

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章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方针,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重要人才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打破常规引进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建设中西部人才高地。到201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达到33.5%、24%,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量达到78人,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4.5%,人才贡献率达到27.6%。

第一节 加快重点人才队伍建设 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科技前沿技术、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研发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主动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

第二节 统筹各类人才开发

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拓宽用人渠道,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进程,培养一支具有全球经营战略眼光、市场开拓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培训,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实施大企业、大集团人才战略,培养引进优秀企业家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水平。建立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体系。改进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办法,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完善市政府津贴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选拔制度。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作用。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能技能为核心,以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工为重点,建设一支技术水平高、革新能力强的技能人才队伍。实施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技能品牌赛事,聚集人才。鼓励企业实行首席技师制度、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深化技工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技工院校和示范院校。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科学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着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抓好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种养殖能手为主体的农村人才开发。抓好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以市场需求定培训机构、定培训项目、定培训对象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养,提高社会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大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发展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出台扶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到2015年,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达到1万人。

第三节 创新人才开发机制

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养,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大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深入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重要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打破常规招纳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和激励机制,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和年薪制等多种薪酬方式,激发人才创业活力。加大人力资源市场、技术交易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的建设力度。

专栏31 “十二五”时期重要人才工程

党政人才队伍优化工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高科技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文化名家百人工程、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的源泉。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哂纳感,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已成不争事实,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热忠搞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增强自主创新意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提高引进、消化、吸收的能力。自主创新关键在于自主,核心在创新。我们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就是要牢固树立以我为主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壮大发展知识产权储备为宗旨,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全面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保证自主创新取得良好效果。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也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重要体现。自主创新避免了高价引进技术的昂贵代价,长远看意义深远。集成化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集成创新是加速科技发展、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单项技术为主的研发,如果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及相关技术的有效衔接,将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科技院所和高等学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围绕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集成科技力量,滚动实施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力争在前沿科学和战略高的核心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优先开发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生物等领域的重大技术,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要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积极发展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还必须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自主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在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大背景下进行的,需要埋头苦干、自力更生,但也需要多方面加强与外界交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是我们要以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为主线,加强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引进,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在消化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引进、消化技术,形成生产力,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技术快速进步,构造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和政策决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资金变技术、技术变资金、资金为更高层技术服务的良性循环。要推进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建设,要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税收、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形成风险资金的筹措、分配和评估机制。自主创新是具有很高外部经济性的活动,仅靠市场很难使创新活动处于社会需求的最优水平。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依托大企业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中适测控等技术服务,以及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对自主创新的直接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构建创新文化,从教育培养、竞争择业、评价使用、报酬待遇、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给人才以肯定、尊重和激励,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参与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氛围,依靠人才在研发战场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将“大众意识”和“精英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保护效益、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价值观和创新风尚,弘扬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突出“以人为本”的战略思维和社会心理的塑造,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使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自主创新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新活动,不能把自主创新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自主创新科学行为内涵上的高远与厚重、严肃与科学,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切忌浮躁,更不能滥提口号,而是应结合本地实际量力而行地开展,真正落实到经济发展中去,必须把创新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来落实,作为发展理念来强化,作为重大战略来推进,坚持走创新创业、富国强民之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动员各方面的创新力量,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和谐,以创新走到世界前列,建立创新型国家。

下载最佳实践大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提高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装备水平(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佳实践大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提高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装备水平(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