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

时间:2019-05-13 11:3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一篇: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

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

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一)项目名称: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

(二)项目单位概况:罗江县白马关镇位于川西盆地边缘,南距中国西部重装基地德阳15公里,北距中国西部科技城绵阳27公里,是四川“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四川旅游“九环线”上的旅游重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有以金牛古道、换马沟、落凤坡、诸葛亮点将台、八卦古战场为重点的三国遗址,有飞来古佛-万佛寺。

(三)项目拟建地点:罗江县白马关镇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按照罗江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旅游开发为突破口,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的经济发展思路,分步实施区域开发,着力把罗江打造成现代都市人除工作以外的休闲娱乐“第三空间”,打造成面向2000万人口,2000亿GDP的“成-德-绵”地区的休息室、后花园、休闲消费地。目前,罗江县人民政府已与中原国信开发公司签订了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锦绣天府”工程开发协议,以庞统祠为中心,建设AAAA级风景区,实施13.8平方公里整体开发。围绕“锦绣天府”核心工程,罗江县在白马关镇区域内规划建设两条休闲旅游经济带,一是108线白马关段休闲旅游经济带,该带

全长7公里,开发面积104公顷(1560亩),涉及广济、松林、凤鸣、二酉、七里桥5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1998人,该经济带建成后将与罗江县城融为一体。二是广济桥到万佛寺沿线观光农业休闲经济带,全长6公里,开发面积110公顷(1650亩),涉及广济、新村、天台3个村、11个组、1187人。

白马关休闲旅游经济带,利用原生态地貌和植被,自然布置建筑,以亲和自然造园等手法,结合川西民居风格,依山傍水、随坡就势、仿古建筑,集休闲、娱乐、美食、山地运动、住宿、观光农业为一体,融入三国文化和佛教文化,形成人文自然交融,山川田园同存的娱乐休闲场所。

白马关休闲旅游带建设,采用政府指导、企业(业主)投资的方式自主经营,政府按程序和相关政策提供土地,负责水、电、气供应及项目审订,并做好协调配套服务工作。

休闲旅游经济带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50万人次,年增加旅游收入5000万元以上,当地综合经济实力将会明显增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该项目系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可吸纳高、中、低档旅游消费群体。高档旅游消费主要针对企业家、富豪、白领阶层进行高尔夫运动、马术运动、山野运动俱乐部、度假别墅区开发;中、低档旅游消费主要针对到四川、白马关的一次性游客,城市中产阶级、学生团体、成-德-绵地区周末消费群体,喜好生态观光、民俗体验、运动休闲、佛教信仰等消费群体。同时可吸引国内外对三国文化感兴趣的特殊群

体、喜欢温泉养生保健的消费群体和喜欢运动、探险的地质探险爱好者。通过对白马关实行整体开发建设,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知名品牌。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达200-300万人次。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开发区域面积达13.5平方公里,项目规划为一条中央水系,二组生态带,三个功能分区,四大基地,八个核心项目。

一条水系:以人民渠调水暗线、凤雏湖、景观水塔、景观水系、水泊等组成。

二条农业带:东部生态林果带、西部生态高效农业带。

三个功能分区:北部观光旅游区、中央休闲度假区、南部宗教文化区。

四个项目基地:体验基地、会议基地、运动基地、旅游-农副产品生产研发基地。

八个核心项目:白马关、地质公园、古战场、俱乐部、庄园、会议中心、精舍、会馆。

四、开发方案

白马关镇旅游资源丰富,有三国文化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张飞点将台、落凤坡、三国古战场等;有自然人文景观——凤雏湖、芙蓉溪、桃花溪等;有佛教圣地——大霍山万佛寺、宝峰寺;有保健养生资源——温泉,热矿水出口温度达45℃以上,日出水量为500M3。拟引进资金,进行整体开发,把白马关打造成以传统历史文化为背景,融进现代旅游要素,结合农业和农村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发展综合性区域性旅游产业,形成以三

国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都市度假休闲旅游、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产品)集群。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总投资约30亿元。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旅游 项目建设投资20亿元。

六、效益分析

旅游收入可达6亿元/年以上,利润3亿元/年。预计5-7年可 收回投资。

七、前期工作

1.已完成白马关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的总体规划和控 制性详规。

2.各景点的水、电、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完善。

3.温泉正在钻采中,预计10月能出水。

4.白马关镇已争取到国家旅游小集镇建设试点镇称号。

第二篇:白马关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

白马关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

------------------

【http:// 】【 2009-04-26 12:21 】 【来源: 四川招商引资局 】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成德绵经济带罗江县白马关镇,旅游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西距德阳23KM,距成都78KM,北离绵阳28KM。区域内植被优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三国文化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张飞点将台、落凤坡、三国古战场等;有自然人文景观——凤雏湖、芙蓉溪、桃花溪等;有佛教圣地——大霍山万佛寺、宝峰寺;有保健养生资源——温泉,热矿水出口温度达45℃以上,日出水量为500M3。拟引进资金,进行整体开发,把白马关打造成以传统历史文化为背景,融进现代旅游要素,结合农业和农村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发展综合性区域性旅游产业,形成以三国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都市度假休闲旅游、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产品)集群。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近几年来,全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各地旅游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蓬勃兴起,为罗江白马关的旅游带来一个好机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带薪假的推行,中国旅游发展将更为迅猛。旅游者厌倦了传统旅游方式,也将期待新的旅游项目。长期居住大都市,身负着社会、家庭、工作压力生活的人们希望找个地方喘喘气,解解压,于是,融进自然的度假区,便是大家的首选。

四川的三国旅游线景区景点众多,其中成都(蜀汉建都)、罗江(蜀汉兴亡之古战场)、绵阳(涪城会)、剑阁(剑门雄关,姜维屯守地)是三国旅游线上有特殊意义的主要节点。由此可见,罗江在三国文化旅游线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充分发掘和进一步培育三国文化旅游产品。

随着居民生活意识的提升,时间成本较低的城郊休闲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主流之一。成都及周边城市正面临着这样的需求,而目前市场上的档次较高的相应旅游产品则较少。这不仅是本地居民的需求,也是外地商务、政务客人的需求,因此,成都周边休闲运动圈作为市场化的产物呼之欲出,为本项目带来了显著的发展机会。

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的体验,旅游经济是体验经济,特色是体验的基础,而文化又是特色的前提。旅游归根结底是追求文化的综合体验,宗教文化旅游也不例外。在自然资源缺乏的同时,挖掘文化体验的机会。拟定开发区推出宗教文化度假区的是宗教文化和休闲体验经济的结合,从而既能体现地方的文脉渊源,又带有现代时尚体验的文化色彩,它倡导的是一种动态的、创新的、可体验的,迎合现代旅游者需求的文化消费产品,即创造“传统文化的时尚性”。

(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四川省罗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指出罗江旅游开发定位为“依托白马关三国蜀汉战场、历史文化名城,集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娱乐、购物、会议休闲、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白马关在罗江旅游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政策支持导向。

(三)合作方式

独资或合资。

三、项目的定位和选址

(一)项目定位

该项目以传统历史文化为背景,融进现代旅游要素,结合农业和农村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发展综合性区域性旅游产业,形成以三国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都市度假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产品)集群,对接高端、接轨国际,成为成都周边继青城山、都江堰之后的升级换代产品。开发区申报成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国家级地质或森林风景名胜区。拟定开发区将建设成为一个成都北部综合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基地。

(二)项目选址

四川省罗江县白马关镇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有关方面统计,旅游业的产值以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20%的高速增长,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中央在十一五期间的政策导向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旅游业必将成为新时期的优势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无论从产业结构演替的规律,还是从政策导向分析,旅游行业都具有良好的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国际休闲理念的导入,中国家庭休闲的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度假式旅游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并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这样情况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城市周边的周末短期度假和节假日度假已成为中产阶层生活的一个标志性内容。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也证明了休闲度假游必将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方向。同时,假日旅游的迅猛发展趋势,推动了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旅游度假区由依托风景名胜的观光阶段发展到度假娱乐阶段,正向定居的趋势发展,开始了综合开发的发展阶段。而休闲度假旅游的游客较高的重游率也是旅游度假区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项目开发的思路及初步规划

(一)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1、项目开发的总体目标:

用10年时间,将拟定开发区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导航者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做为投资项目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有吸引力的休闲地,以邻近城市和地区的居民为市场主体;

(2)有想象力的度假地,这是该项目的发展重点;

(3)有魅力的居住地,创造最佳人居环境,积极开发“第二生活空间”。

2、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

由内因的改变,切入旅游增量市场,通过项目建设,增加产品规模,把旅游区环境质量、接待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超过同类产品。以资源和市场的结合为基准,以产品更新和游憩方式创新为核心,重塑旅游产品体系。

(二)总体规划布局

项目开发区域面积达13.5平方公里,规划为一条中央水系,二组生态带,三个功能分区,四大基地,八个核心项目。

(三)功能分区

项目为三个功能分区:北部观光旅游区、中央休闲度假区、南部宗教文化区。

(四)建设周期

10年

(五)项目经营思想

该项目系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可吸纳高、中、低档旅游消费群体。高档旅游消费主要针对企业家、富豪、白领阶层进行高尔夫运动、马术运动、山野运动俱乐部、度假别墅区开发;中、低档旅游消费主要针对到四川、白马关的一次性游客,城市中产阶级、学生团体、成-德-绵地区周末消费群体,喜好生态观光、民俗体验、运动休闲、佛教信仰等消费群体。同时可吸引国内外对三国文化感兴趣的特殊群体、喜欢温泉养生保健的消费群体和喜欢运动、探险的地质探险爱好者。通过对白马关实行整体开发建设,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知名品牌。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达200-300万人次。

五、项目财务估算

(一)投资估算总投资

约30亿元。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旅游及其他项目建设投资20亿元。项目建设共分三期。

(二)项目收益

预计一期建设末,旅游产业直接收益6300万元,二期建设末,旅游产业直接收益3.3亿元,三期建设末,旅游产业直接收益10.9亿元。扣除50%的税金及成本,预计三期建成5-7年可收回投资。

(三)项目社会效益

由于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聚集人气,提升当地国内旅游的知名度,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罗江旅游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塑造区域新形象、改善当地居生存状态、实现产业提升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带动周边的旅游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本项目的开发将会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利于区域品牌形象的打造。

(四)项目经济效益:

初步建成后旅游收入可达10.9亿元/年,预计5-7年可收回投资。而在拟定区域内可以进行地产开发的主要地产收入30余亿元更是丰厚的回报。

(五)资金筹措方式:

旅游开发企业积极调配自有旅游开发资金,利用资本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形式吸引资金。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投入、招商引资、争取优惠信贷,同时推行旅游基础设施与区域基础设施的产业化经营。

(六)还款计划

按总投资30亿元的50%即15亿元贷款计算,预计旅游设施初步建成开放后,即可进入还款期,三期开发建设完成后,3年内即可完成还款计划。

五、实施单位

罗江县白马关镇人民政府

第三篇:项目开发建议书——旅游度假休闲项目开发建议及效益评估报告[模版]

项目开发建议书——旅游度假休闲项目开发建议及效益评估报告1项目开发策略 5

1.1开发意义 5

1.2项目开发格局分析 5

1.3开发策略 6

1.4出租方式的开发策略 7

2功能规划建议 8

2.1总体功能分区图 8

2.2交通规划图 8

2.2交通规划图 9

2.3游线及游客密度分析图 10

2.4明代文化区 11

2.5民国文化区 16 2

.6时尚运动区 21

2.7生态度假区 22

2.8生态商务花园 22

3规划设计概念提示 23

4项目开发模式建议 31

4.1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 31

4.2生态与商业 31

4.3开发模式 31

5项目建设规模估算 32

5.1项目建设规模 32

5.2项目开发时序 34

6投资成本估算 35

6.1投资估算依据 35

6.2项目投资估算 35

7收益预测 36

7.1测算说明 36

7.2经济效益预测 36

7.3间接经济效益 37 7

.4生态环境效益 37

7.5社会效益 37

8财务指标分析及收益回报评价 38

8.1财务指标 38

8.2不确定性分析 38

8.3风险与对策 39

9设计任务书 40

第四篇: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附件三:设计任务书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城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名称暂定)

二、项目背景

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副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东北角,紧邻长江。2012年,南京市规划局明确未来将老山、牛首-祖堂山、青龙山-大连山、栖霞山和幕府山五大景区,与绕城公路沿线的“明外廓-秦淮新河百里绿廊”,共同打造成为南京的“人文长廊、绿色长廊、生态长廊”。

栖霞山古迹星布,山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既得山水之胜,又具人文情怀,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层林尽染,是中国四大著名赏枫胜地之一。同时,作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及“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有千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重要文物古迹。栖霞寺规模宏大,殿宇气派非凡,是南京风景最佳处。

2013年初,南京市形成了《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成果,对栖霞山地区发展、功能定位、文物保护、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都提出了规划构想与目标。明确该地区是以佛教为主题,集宗教文化、游憩赏秋、休闲养生、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休闲旅游组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思路促进栖霞山地区转型发展。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深化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加强对栖霞山风景资源的保护,发扬栖霞山片区自然风光,提升和弘扬历史文化,指导栖霞山片区未来旅游发展,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特进行本

次《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以期形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彰显的示范型风景区。

三、规划范围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四、上位规划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

五、规划目标

以国际化视野,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形成佛教文化、南朝遗存、民国印象浑然一体,山水寺林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功能区。以强化生态环境品质为出发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风景名胜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区、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一)、规划研究:

规划要从自身出发,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开展规划研究,协调统一风景区与周边各功能板块的联系,结合栖霞山核心景区、江南水泥厂文化创意区、摄山休闲养生度假区、红梅旅游度假区等多个组团,做到城市建设、景观风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协调发展。并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进行研究,反向促进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二)总体要求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整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

筑风格、景观环境,强调“人文”、“生态”、“低碳”、“智慧”、“创新”,突出佛学佛韵、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智慧旅游、低碳建设、创新发展等几大主题;打造魅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结构清晰、景观环境舒适的示范性景区。

1、人文:以栖霞山为核心,以佛教文化为魂,复建圆通禅院等历史名胜,强调禅修佛韵、人文感知;加强景观塑造,增加体验设施,提升景区美誉度和满意度;对休闲养生及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增强服务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2、生态:加强维护北坡自然生态区,南坡枫岭景区,北象山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涵养水平;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3、低碳:通过在景区打造和城市建设中广泛运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技术,建立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雨水回用、能源综合利用、立体绿化等系统,打造建筑节能、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示范区;

4、智慧:集中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安家宜业、风景游览、健康养生、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运营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同时推动旅游、养生、商贸、科技、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模式,以城市智慧化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5、创新:在规划区内,结合栖霞山佛教文化、江南水泥厂民国文化、南象山及周边的南朝文化、滨江山水文化和历史名胜等文化资源,发展创新平台,形成与区域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文化创意集中区,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的产业载体。

(三)、整体城市设计

1、整体设计范围:

栖霞山风景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2、主要内容:

整体城市设计应对本地区的功能设置及规模进行整体策划,包括功

能布局、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等方面,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可以不对凤翔峰、栖霞广厅、圆通禅院等佛教设施进行研究)。

1)功能布局

在上位规划指引下,结合现状建设条件,对用地布局、规划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融合风景名胜、历史人文、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功能多样一体。

2)产业研究

结合上位规划,强化产业支撑。研究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引导从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研究健康养生产业,围绕佛教养生理念和山隐休闲文化,鼓励各类养生体验活动,满足高层次的健康和精神需求;研究文创产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等其他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提出最适宜本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3)空间形态

充分研究地区环境、景观特色,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确定区域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重要节点及重要的视廊分布。同时,研究确定设计范围内的建筑形态特征,如高度、风格、主色调等特征。

4)车行交通:

结合用地布局及地形条件,合理组织对内对外交通,并根据风景区特点,配套相应的停车场与停车泊位,满足旅游客车及游人机动车的停车需求。

5)慢行系统

强调游览感知,根据不同的游览主题,设置不同风貌的特色游览路线,注重参与感、体验感,注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历史与现代的融合,除有轨电车外,提倡设置低碳环保的慢行体验道,满足自行车、人行的双重需求。

6)旅游规划

分析现状旅游的方式、目的,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定规划区的旅游主题,提出未来发展构思,最大化发挥自身特色与优

势,促进栖霞山片区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7)服务配套

为推动旅游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在上位规划指引下,根据景区游览线路、景点设置,建设适宜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根据栖霞山景区特色,研究推荐合适的建筑物风格、色彩、形体等;

8)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

细化要求景区内生态环境,提出强化优化生态环境的控制原则,分片分区提出生态植被布局方式,明确植被构建原则,强化生态内涵;并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9)景区导视系统:

从景区整体环境出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注重特色性、可识别性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合适的导视系统布局、风格、大小等。

(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规划至少对以下地段进行重点考虑:

1、栖霞山核心景区:

包含旅游景点、游览线路、市政设施、旅游配套、视觉导视、体验场所、活动广场、旅游解说等

2、九乡河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3、红枫路沿线片区(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七、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深度需满足《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中相关要求。成果构成:

1、成果说明:

方案创意说明:对于方案构思、特色的创意说明;

专项说明:包含现状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分功能区规划设计方案、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服务配套、生态景观等专项内容的具体说明;

指标说明:规划用地指标情况说明。

补充说明: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的研究,并说明对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意见和建议。

2、图件:

整体城市设计总平面、整体鸟瞰图

专项分析图:包含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生态环境等 重要节点效果图

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效果图

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

第五篇: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附件三:设计任务书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城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名称暂定)

二、项目背景

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副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东北角,紧邻长江。2012年,南京市规划局明确未来将老山、牛首-祖堂山、青龙山-大连山、栖霞山和幕府山五大景区,与绕城公路沿线的“明外廓-秦淮新河百里绿廊”,共同打造成为南京的“人文长廊、绿色长廊、生态长廊”。

栖霞山古迹星布,山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既得山水之胜,又具人文情怀,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层林尽染,是中国四大著名赏枫胜地之一。同时,作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及“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有千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重要文物古迹。栖霞寺规模宏大,殿宇气派非凡,是南京风景最佳处。

2013年初,南京市形成了《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成果,对栖霞山地区发展、功能定位、文物保护、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都提出了规划构想与目标。明确该地区是以佛教为主题,集宗教文化、游憩赏秋、休闲养生、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休闲旅游组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思路促进栖霞山地区转型发展。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深化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加强对栖霞山风景资源的保护,发扬栖霞山片区自然风光,提升和弘扬历史文化,指导栖霞山片区未来旅游发展,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特进行本次《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以期形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彰显的示范型风景区。

三、规划范围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四、上位规划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

五、规划目标

以国际化视野,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形成佛教文化、南朝遗存、民国印象浑然一体,山水寺林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功能区。以强化生态环境品质为出发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风景名胜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区、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一)、规划研究:

规划要从自身出发,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开展规划研究,协调统一风景区与周边各功能板块的联系,结合栖霞山核心景区、江南水泥厂文化创意区、摄山休闲养生度假区、红梅旅游度假区等多个组团,做到城市建设、景观风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协调发展。并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进行研究,反向促进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二)总体要求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整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风格、景观环境,强调“人文”、“生态”、“低碳”、“智慧”、“创新”,突出佛学佛韵、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智慧旅游、低碳建设、创新发展等几大主题;打造魅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结构清晰、景观环境舒适的示范性景区。

1、人文:以栖霞山为核心,以佛教文化为魂,复建圆通禅院等历史名胜,强调禅修佛韵、人文感知;加强景观塑造,增加体验设施,提升景区美誉度和满意度;对休闲养生及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增强服务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2、生态:加强维护北坡自然生态区,南坡枫岭景区,北象山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涵养水平;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3、低碳:通过在景区打造和城市建设中广泛运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技术,建立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雨水回用、能源综合利用、立体绿化等系统,打造建筑节能、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示范区;

4、智慧:集中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安家宜业、风景游览、健康养生、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运营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同时推动旅游、养生、商贸、科技、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模式,以城市智慧化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5、创新:在规划区内,结合栖霞山佛教文化、江南水泥厂民国文化、南象山及周边的南朝文化、滨江山水文化和历史名胜等文化资源,发展创新平台,形成与区域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文化创意集中区,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的产业载体。

(三)、整体城市设计

1、整体设计范围:

栖霞山风景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2、主要内容:

整体城市设计应对本地区的功能设置及规模进行整体策划,包括功能布局、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等方面,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可以不对凤翔峰、栖霞广厅、圆通禅院等佛教设施进行研究)。1)功能布局

在上位规划指引下,结合现状建设条件,对用地布局、规划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融合风景名胜、历史人文、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功能多样一体。2)产业研究

结合上位规划,强化产业支撑。研究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引导从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研究健康养生产业,围绕佛教养生理念和山隐休闲文化,鼓励各类养生体验活动,满足高层次的健康和精神需求;研究文创产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等其他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提出最适宜本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3)空间形态

充分研究地区环境、景观特色,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确定区域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重要节点及重要的视廊分布。同时,研究确定设计范围内的建筑形态特征,如高度、风格、主色调等特征。4)车行交通:

结合用地布局及地形条件,合理组织对内对外交通,并根据风景区特点,配套相应的停车场与停车泊位,满足旅游客车及游人机动车的停车需求。5)慢行系统

强调游览感知,根据不同的游览主题,设置不同风貌的特色游览路线,注重参与感、体验感,注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历史与现代的融合,除有轨电车外,提倡设置低碳环保的慢行体验道,满足自行车、人行的双重需求。6)旅游规划

分析现状旅游的方式、目的,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定规划区的旅游主题,提出未来发展构思,最大化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促进栖霞山片区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7)服务配套

为推动旅游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在上位规划指引下,根据景区游览线路、景点设置,建设适宜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根据栖霞山景区特色,研究推荐合适的建筑物风格、色彩、形体等; 8)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

细化要求景区内生态环境,提出强化优化生态环境的控制原则,分片分区提出生态植被布局方式,明确植被构建原则,强化生态内涵;并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9)景区导视系统:

从景区整体环境出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注重特色性、可识别性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合适的导视系统布局、风格、大小等。

(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规划至少对以下地段进行重点考虑:

1、栖霞山核心景区:

包含旅游景点、游览线路、市政设施、旅游配套、视觉导视、体验场所、活动广场、旅游解说等

2、九乡河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3、红枫路沿线片区(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七、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深度需满足《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中相关要求。成果构成:

1、成果说明:

方案创意说明:对于方案构思、特色的创意说明;

专项说明:包含现状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分功能区规划设计方案、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服务配套、生态景观等专项内容的具体说明;

指标说明:规划用地指标情况说明。补充说明: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的研究,并说明对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意见和建议。

2、图件:

整体城市设计总平面、整体鸟瞰图

专项分析图:包含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生态环境等 重要节点效果图

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效果图 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

下载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国蜀汉文化国际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