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图书馆新馆揭幕仪式 马航
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图书馆新馆揭幕仪式
实习记者 马航 10月22日,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迎接学生。中国传媒大学陈文申书记和苏志武校长等领导出席了新馆的揭幕仪式。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新馆于2007年年底动工,建设时间历时四年,建筑面积达四万三千平方米,相当于旧图书馆的四倍多。该馆成为了北京东部地区最大的高校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分设九层,采用玻璃幕墙,建筑风格独特。
胡正荣副校长在揭幕仪式中说道:“新馆的落成,是我校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校迈向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传媒大学的宏伟目标的重要步骤。”他在新馆开放的喜悦气氛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图书馆要借新馆开放的东风,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继续完善
学术文献的完整性和体系性;同时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术研究。”动画学院的大三学生张子文说道:“揭幕仪式后自己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了新馆,感受全新的阅读体验。”他看到新馆对图书的分类更加人性化:“作为一个未来的媒体人,我们要时刻关注新闻,新馆将报刊阅览室直接设在二层,很符合我们学生的借阅习惯。而且阅览座位也增加了,我很喜欢我们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旧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已经完成,新馆的功能更加齐全,藏书也更加丰富。之后,校方将继续完善新馆的各项功能,为读者提供优雅、整洁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学习、研究需求。
第二篇:庞声航-三千嘉宾齐集中国图书馆年会共论“阅读引领未来”
中新网上海11月7日电(许婧 郁玫)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7日在上海浦东世博中心开幕,中外图书馆领域逾3000嘉宾相聚黄浦江畔,共论“阅读引领未来”。
文化部召开全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会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长论坛全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总结全国第五次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研究部署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公共数字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及全国古籍保护工作 学术会议云集专家学者,5个主题论坛、29个分论坛将以不同的角度探讨“阅读引领未来”各省(区、市)文化厅(局)负责人、示范区创建城市市长共聚浦东,研究部署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研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据悉,年会期间,工作会议、学术会议、展览会三大板块全面展开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以《改变,从阅读开始》为题做了大会主旨报告,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阅读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大意义,发人深省
(原标题:三千嘉宾齐集中国图书馆年会 共论“阅读引领未来”)
本届年会上,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图书馆发展浦东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实现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打造全民阅读公共空间;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图书馆法治建设;落实人才优先战略等
规模盛大的展览会,分为企业展示区、主题展示区、国际展示区、主题书展区、互动交流区等5个展区,吸引了132家单位参展年会前后还将在江浙地区举办卫星会议,实现年会学术会议时空跨度的延展
其中包括38家事业单位,94家企业单位
”在开幕式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年会学习借鉴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促进浦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浦东发展的人文内涵 “感谢文化部和年会组委会对浦东的信任,能够把此次年会放在浦东举行,这也是对浦东文化建设的肯定和鼓励
当天,“2013年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揭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馆长陈锐、上海市浦东新区图书馆馆长张伟等7名往昔或埋头于书室、或略显神秘的为中国图书馆事业默默奉献的图书馆人代表,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传递出图书馆工作者可贵的职业精神与道德风范
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出席年会开幕活动的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说,图书馆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孕育出绵延不绝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第三篇:大爱无私 丰碑永存--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王淑贞教授纪念碑揭幕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
大爱无私 丰碑永存--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王淑贞教授纪念碑揭幕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
大爱无私 丰碑永存 2015-04-18
——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王淑贞教授纪念碑揭幕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
80多年前(1926年),一位在美国刚获得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头衔的苏州姑娘,抱着“医学救国”的愿望回到了局势动荡的祖国,经一位美国传教士的介绍,她来到了西门妇孺医院担任医师。当时西门妇孺医院只是美国传教士创办的一个小小的门诊部,服务聚居在老西门一带的穷苦平民。这位年仅27岁的女子在这里整整服务了60年,她在这个小小的门诊部创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妇科——西门妇孺医院的妇科。这位苏州的大家闺秀就是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前身是西门妇孺医院、亦称红房子医院)的老院长——王淑贞教授。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今年是中国妇产科领域泰斗、素有“南王北林”之称的王淑贞教授诞辰116载。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国妇产科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4月17日,王淑贞教授的亲属以及来自上海市卫计委、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嘉宾和医生们共约80余人来到了上海福寿园,参加王淑贞教授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
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王淑贞教授纪念碑揭幕仪式(左起: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经理伊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副书记邬惊雷、王淑贞教授侄女王义芬、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
王淑贞教授是红房子医院重要创始人之一,1919年,王淑贞考取庚子赔款赴美留学,学成归国后,心怀济世仁心,从医泽被苍生,先后出任上海女子医学院院长和政府接管后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即“红房子医院”)院长,毕生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王淑贞教授去世之后,其骨灰一直安放在上海福寿园的七星亭中。2014年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原红房子医院)创建130周年,为了让更多的杏林后人了解王淑贞教授的事迹,弘扬医德精神,院方领导决定为王淑贞教授树立一块纪念碑,从选址、设计、雕塑到最后完成,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副书记邬惊雷致辞
王淑贞教授纪念像位于上海福寿园的知博园,雕塑中的她正如大多数人记忆中的样子。“头发就是梳一个挂子,平平的。但是很干净,衣服端端正正的,脸上不化妆,但是看起来非常舒服”,是一位真正“爱国、爱民、爱人才,有豪志又坚强的奠基人”。雕塑的基座上刻上了“红房子医院”的标志——一个母亲怀抱着孩子,标志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所有医师对她深深的怀念和敬重。
王淑贞生前纪念品捐赠仪式(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李斌、右: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经理伊华)
王淑贞教授不仅在中国妇产科学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她从医生涯中,也为了黎民苍生的疾苦而奔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医院和医学院处于“上海界”,遭到严重破坏,一切医疗与教学工作均被迫停止,而周边居民多为各地移居上海的贫苦农民或逃荒者。此时王淑贞与医院职工参加了救护伤病员的工作,他们在觉民小学设立了难民医院,收治了从敌占区逃出来的孕产妇和新生儿。以后又在徐家汇路850号原骨科医院的地址建立了临时医院。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将西门妇孺医院残存的医疗设备从西门外搬到法租界的边界徐家汇路,使医疗工作又得以正常进行。
“红房子杏林职业德育基地”授牌仪式(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陈晓军、右:上海福寿园总经理赵小虎)
为了让所有从事妇产科的后辈们能永远记住这位奉献毕生精力,济世仁心的杏林前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特意为上海福寿园颁发了“红房子杏林职业德育基地”的铜牌。今后,上海福寿园将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医师学习医德、提高思想的一处德育场所,每年将定期举办追忆王淑贞教授和医德学习活动。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医护人员代表朗诵诗歌
附:王淑贞教授纪念碑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副书记 邬惊雷
慎终追远、缅怀先辈。今天,我们怀着崇敬而凝重的心绪齐聚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缅怀在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学前辈——王淑贞教授。
王淑贞教授是中国近现代妇产科领域的开拓者,她以一生的心血将浦江畔一个小小的门诊部打造成了一个申城老幼皆知的妇产科专科医院——红房子医院。并倾其全力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妇产科医务工作者,如烛炬照亮着中国妇产科前行的路,更造福了千千万万的女性和家庭。
时代变迁,唯医家典范不变。仁心仁术、精进医技、执着奉献、心怀大爱——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今天,我们再此缅怀王淑贞教授,她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同样应该成为上海19万医务人员学习的楷模和典范。相信王淑贞教授纪念碑的落成和红房子杏林职业德育基地的建立将激励着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以满腔的热忱和博爱的情怀投身于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这里人杰地灵,青松苍翠,环境清幽,庄严肃穆,大师雕像矗立其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显得格外恬静而祥和。让我们把对王淑贞教授这位医学大家的崇敬和追思浓缩为一种朴素的情怀寄予身边的患者。悬壶济世,精诚大医。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19万医务工作者,向敬爱的王淑贞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