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
文章标题: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在国际政治形势相对稳定、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旅游需求日益高涨的今天,旅游在很多县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力发展县域旅游经济对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有效展开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的现实意
义。然而,怎样把旅游打造为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认真研究。根据我国一些旅游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本人认为我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四个一”必要条件。[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
1、“一把手”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具有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双重性质,它与其它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状况关系密切,关联性极强。旅游经济的关联性不仅在于它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还在于它的发展不可能一花独秀,需要各业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一些社会事业范畴内的各项工作的支持。比如,文化、文物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社会文明(社会风气与道德)状况。改善一个地方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大环境是发展旅游必需要做的先导工作,社会环境的优良程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此外,还有动员群众及招商引资等诸项工作,都需要一个权威的、强有力的、能够有效协调的力量来统领指挥。因此,我国的旅游发展是政府主导模式。政府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根据我国国情,政府主导单靠主抓旅游的少数部门不足以承担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重任,必须有党政“一把手”的充分重视和亲自过问才能够有效启动和顺利展开旅游发展大业。特别在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的顺利程度和启动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一把手”重视的程度和推动的力度。因此有人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一把手”重视了才能引起全县各部门的重视,各部门重视了才能引起全县重视,全县都重视了才能人、财、物的有效合理调配。“一把手”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国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县都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规律。
2、要形成“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重视表现在是否能够形成“一把手工程”。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中“一把手”仅仅停留在一般态度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形成“一把手工程”。只有形成“一把手工程”才能真正把发展旅游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把手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抓好两个开发,一是抓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抓好旅游市场的开发。这两个开发相辅相成,要平衡对待,不能失之偏颇。
体现“一把手”重视的表现还在于“一把手”是否对本地资源有一个充分详细的了解,是否走遍了本地的山山水水。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必须重视旅游资源的调查、挖掘和规划工作。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首先要摸清家底,调查清楚本地旅游资源的状况,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分布、定位以及与周边资源的关系等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根据本县的旅游资源,来考虑适合开发什么类型的旅游产品,突出什么特色,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确定旅游业在本县应有的产业定位。调查要有崭新的视角和科学的态度,不仅对一般意义的旅游资源有所认识,还要树立新的资源观,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旅游资源。河流山川、森林绿地、荒滩湿地、民风民俗、地方美食、传说故事、名胜古迹是旅游资源,特殊工业、生态农业、民间工艺、地方演艺、名人、名校等也都是旅游资源,甚至与本地相关的一首歌曲、一部电影电视剧、一本书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只要善于发现,巧妙利用,市场条件成熟,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变为旅游产品,来推动地方旅游的发生与发展。河南省在2003年在全省展开的旅游资源普查已经使各县在旅游发展中受益匪浅。目前条件下,县域旅游发展不仅对本地赋存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还要对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行调查。如劳动力状况、群众对发展旅游的认识和热情、私营工商大户等等进行调查。这些基本情况的了解更有利于全面规划。
体现“一把手”重视的另一个表现是“一把手”是否有一个科学开发的态度。旅游开发应该是以资源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形成大产业为目的。
县域旅游发展还必须重视旅游市场的开发。旅游市场开发一是要重视旅游市场调查,不能关起门搞旅游建设,必须依据旅游市场需求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二是要知道怎样去开发市场。比如在开发市场的营销宣传中应该去宣传什么(旅游需求的分类:激进的旅游者;保守的旅游者)。
二、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必须确定一个龙头
县域旅游经济要重视市场,重视市场宣传,重视本县旅游地形象的打造。一个县无论拥有的旅游资源多与少,都要找出一个龙头(龙头可以是景区,也可以是节事活动,如新郑市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龙头既是发展旅游的工作抓手,使其可以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旅游发展,更是对外宣传的品牌形象。一个县的旅游市场开发首
先面对的是你的愿望竞争者。现在的消费者都是单相思,你想他,他却不想你。要把你的目标顾客争取过来,先要能够打动他,吸引他过来旅游,并让人家记住你,还要让他替你宣传。这就要把你所拥有的最具特色的东西拿出来给人家看,但不能拿太多,太多消费者记不住。被动记忆只能记住一到两项。人家不会像你一样如数家珍地说出本地旅游资源。
另外,旅游地形象的打造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初期,旅游地形象以旅游吸引物为主,即旅游资源,让你的目标顾客知道和了解你这里有什么值得看、值得玩地方。发展中期以旅游产品为主,让你的目标顾客知道和了解如何去、怎样玩的问题。旅游产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的形式或是一条条旅游观光线路,或是一项项旅游活动,或是一些单项的旅游服务。旅游产品无论形势如何,其核心是服务,因此这个阶段应该着重宣传你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旅游地形象以旅游地品牌(吸引物 旅游产品 社会服务 社会环境)为主,主要宣传旅游地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的大服务意识。如果说旅游是人们追求美的精神消费,那么这三个发展阶段就是由一个地方的一点美到一片美、由个别美到整体美、由小美到大美的营造发展过程。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到大美旅游品牌也就形成了。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大多数地方还都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因此每个县均需要集中力量打造一到两个代表性的、有地方特色旅游景区。当然,对一个县域来说,能有系列旅游产品当然更好,所谓多多益善。但就宣传而言,有一到两个代表性的景区就已足矣。一般游客对一地的旅游认知记忆就一两处景区,过多记不牢。只要一旦提起能让人起你这里就足够了。这就像少林寺之于登封、郑州、河南、中国;龙门、牡丹花之于洛阳;殷墟之于安阳,太昊陵之于淮阳;许世友、将军故里之于新县;红旗渠之与林州。代表性的景区选择一定要与其他景区的特色区别开来,特别是与较近的景区有一个较大的差别。旅游的吸引力就来自于旅游资源与服务的差异性和其市场的震撼性,所以,一定要尽力挖掘本地资源的独特个性与内涵,努力打造出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特色明显的旅游景区产品。
精选龙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谁不说咱家乡美”,“咬自己的指头哪个都痛”,但还是要舍得忍痛割爱(举例)。
龙头选择的原则应该是:资源的垄断性(阳朔的山水,路南县石林)、唯一性(平遥古城)、差异性(三门峡大坝:解放后第一坝、造就生态坝、富含文化大坝、能搞体验性旅游的大坝、美景映衬大坝、频繁引起争议的大坝、造就一个城市的大坝、一年混清两变的大坝)和领衔性(第一险、第一泉),市场的震撼性(恐龙蛋化石)、穿透性(少林、太极拳)和针对性(重渡沟)。
三、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必须构建一个协调发展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1、树立大旅游的理念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
从产业性质看,旅游业是包括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产业;从产业规模看,旅游业发展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的市场繁荣,进而促进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从产业地位看,旅游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重要支柱产业;从产业体系看,旅游业已从单一的产业分支转向全面的产业体系,旅游产业要素与各类经济要素的结合更为紧密;从发展优势看,旅游业已从单纯的经济优势发展成为综合的优势。因此,我们要从传统旅游发展概念转变为现代旅游发展概念,从“小旅游”概念转化为“大旅游”概念。说白了就是摈弃单一的门票经济,构建以旅游带动的相关产业全面发展的大格局(香港例子、神农山例子)。
要充分利用龙头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开发出系列旅游产品。旅游业的关联度大,旅游经济不能是“门票经济”,应努力延伸旅游产业链,充分利用旅游品牌产品吸引人气,扩大综合消费,使旅游开发的效益最大化。
比如旅游商品的开发。在旅游消费要素六大要素中,“住、行、游”是由旅游企业直接经营的,是游客的必需消费,而“吃、娱、购”超出了旅游行业直接经营的范围,涉及其他行业。“吃、娱”涉及饮食服务和文化娱乐业,没有超出第三产业范畴,波及面有限。“购”是指旅游商品消费。“购”涉及的行业最多,牵扯面最广,对经济影响最大。“购”不仅直接需要商业服务体系支撑,还需要工业、农业的支持和配合。购物消费既关联第三产业,又关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与三个产业都发生密切联系。比如,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旅游生活用品、旅游文化消费品等工业品和手工制品由工厂或作坊制作完成,地方土特产、无公害果品和有机谷物小杂粮等农副土特产品由农业生产供给,旅游商品流通依赖着社会的商流、物流系统。“购”这个要素与宏观经济的关联程度最大。因此,在考虑进一步发展旅游,加强旅游对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时,应该优先把旅游商品开发作为下一阶段旅游发展的突破口之一。这是拉长我国旅游产业链的必然选择。当然,旅游还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尤其是远途旅游,越是远途的游客,差异性文化的吸引力越大。本地游客则对习惯性消费的文化产品和同质化的旅游产品有吸引力。有一个旅游专家曾调侃地说:旅游就是从一个住烦的地方到别人住烦的去玩几天。换一个环境去生活一段时间,除了自然的因素外,最大的因素是文化。
发展大旅游的核心力量和关键还是政府。政府要建立一套收益调配和补偿机制。这是发展旅游政府更高层次的主导行为。也唯有政府能够做到。
2、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搞好区域资源整合和合作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旅游合作与竞争,提高我省旅游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县域旅游不仅要放在本市、本省、全国旅游市场的大格局中,也要放在世界旅游市场的大格局中,来选准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特色,增强竞争力。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打造精品,与国际接轨;要把对内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搞好外引内联。做好这些必须加强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
由于旅游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兼具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一些特性,同时还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效用,因此它对于扩大就业、解决区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改善社会环境、促进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都能起到很强的积极作用。旅游业的发展要依托资源,依托客源市场,依托人才,依托资金,依托技术,依托交通等等。有些时候,由于资源、市场的共享、共通,单凭一县本地的力量还不足以完成县域旅游发展的大业,必须得到外围县区的配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因而,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不仅能为本地带来无尽的财富,而且还会通过旅游的联动效用,将社会与经济的影响扩大到周边地区,带动一方经济的共同繁荣。
3、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推动县域社会进步
发展县域旅游经济,必须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特别是要注重规划,注重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强调特色旅游经济。发展县域旅游经济,关键是要有特色,这样才有生命力。三是要跳出旅游看旅游,发展县域旅游经济要与改善当地软硬环境相结合起来,共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发展。
要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巩固旅游作为县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地位,着力发挥旅游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加创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济功能;突出发挥旅游在扩大社会就业、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要通过推动县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机会和条件。
四、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必须有一套稳定的工作班子
县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固的组织去落实实施。这是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保证。这个工作班子必须相对稳定,尤其是核心人物。推车上坡不能停,临阵不换将。个人进步问题可以采取“离土不离乡”的办法,即职位级别升迁,工作内容不变。
《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
第二篇: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冒水乡人民政府胡增利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突出“移民、迁城、兴库、富民”战略重点,把握“向家坝与溪洛渡大型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在即的关键机遇,多措并举,配套联动,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冒水乡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发展。
一、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效益
(一)面向市场,注重效益,调整农业种养结构。
调整的重点是品种结构、质量结构和季节性结构。要加快选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提高种植优良品种覆盖率,不断扩大优质专用、特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要通过加工、保鲜和反季节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时间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加快发展畜牧业。
(二)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调整农业区域布局。
各村因地貌、资源、气候和生产条件、农民种植习惯有一定的差异,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果则果,宜菜则菜,什么效果好就发展什么。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又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三)利用向家坝电站修建之机遇,积极规划实施小城镇建设。
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把迁城新址——干海子建设成具有少数民族(若清平与冒水合并挂民族乡的牌)风格的建筑群,成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溪洛渡电站——马湖——冒水大峡谷——屏山湖——老君山——龙华八仙山——乐山佛都等旅游线上的亮点,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四)着眼农业竞争主体,调整农业组织结构。
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采取协会或股份制和股田制等形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要象重视民营企业一样重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要象优待企业一样优待合作组织牵头人。积极引导,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使之成为生产基地与市场连接的桥梁,达到扶持一个经合组织,带动一片产业,切实打造冒水新形象的良好效果。
(五)调结构,重落实。
冒水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适宜多种优质水果和农作物的生长,利用热资源丰富的大石、冒水两村(在海拔380米以上)建设果水配套工程。对已高换的1500亩椪柑,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并高起点高标准新植甜橙类水果1000亩、龙眼1000亩,中药材:沙仁1500亩(复种)、银花1500亩(复种),大棚蔬菜500亩,真正形成沿江经济特色带(除了为农民增加收入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后靠移民的生产、生活支撑)。荒山荒坡较多的前山、岩坪、龙宝、后山等村,大力发展黑山羊,达到存栏10000只,出栏10000只,肉牛3000头。前山、后山、岩坪三个村以现有3500亩绿茶为主,加强抚育管理的同时,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名优茶技术的培训力度,依托名优茶公司,拓宽我乡名优茶的销售渠道。再辅以退耕还林、天宝工程,冒水、大石两村种植酸梅2000亩,龙宝、岩坪、前山、后山四个村已种植黄栀子1500亩,黄柏、杜仲3000亩,核桃、板栗各2000亩。在大石、冒水、前山、岩坪等村实施丰产魔芋示范2500亩,同时积极扶持茶叶、魔芋、椪柑、黑山羊等龙头企业经合组织牵头人,让更多的劳动力从粮经型转移到特色经济上来,让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外出务工或经商(到城市就业)。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我乡农民的收入将持续稳定快速得到增加。
二、坚持基础先行战略,加强基础实施建设,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要得富,先修路”。按照“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省道、县道的布局,努力打造大石村(307省道)——岩坪村——老海龙和唐家湾——龙宝村;冒水村(307省道)——前山村——后山村和龙宝村;基本形成全乡交通环行网络。
(二)、抓好全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至3年内完成冒水、大石两村的果水配套工程,岩坪大堰的续建工程,大石风岩堰的整治工程,场镇在清水湾的管道引水工程,冒水、前山、岩坪、后山、的堰塘整治,确保全乡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灌溉。
加速老海龙水库的争取立项工作,老海龙水库建成后海拔在1200米左右,蓄水量可达1500多万立方米,库中有五个以上的岛屿,再经过人工培植,将极为壮观、优美,又是一山、二站、三湖旅游线的好去处,即老君山——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老海龙水库——马湖——溪洛渡水电站。
(三)、加大通信设施力度,力争村组通电话,努力促进对外信息的沟通。逐步改善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水平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村经济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培养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确定保底收购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加强农业质量标准和接受检验检测,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坚决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上,减轻农民负担能够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减负就意味着增收。沉重的农民负担抑制了农民的投入和消费,阻碍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又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必须坚决执行现行的税费改革政策,认真执行中央的“一项制度”、“八个禁止”的规定,把农民负担切实减下来。冒水乡在2002年税费改革中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乡5302人,减负金额9万余元,减负率41.1;今年又减去4个百分点,加上粮食直补共10万余元,总共人均减负40余元,极大地调动了全乡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五、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要有重点地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逐步建立高效率、高效益的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逐步改变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培育科技示范带头人和农村企业家。在每个村民小组选2——3户敢闯、实干、经济意识较强的农户作为项目实施的科技示范户,再进行定时、定点的实用技术培训,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点面结合,覆盖全乡,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加强农经网的开发和利用,对农民增收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
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扶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分享加工增值的效益。要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使农民能扩大再生产,开辟新的增收来源。
第三篇: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抓好四个环节
浅谈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晋城市国土资源局 李 勇
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中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内容,而制度的执行则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因此,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大计,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根据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只有切实找准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地推向深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因此如何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制度的震慑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就显得十分迫切。我认为当前影响和制约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情况的,主要有五方面的问题:
一、制度设臵的盲目性
制度的设臵脱离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度制定者没有认真研究反腐倡廉的形势和趋势,对反腐倡廉工作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制度研究不够,对制度的供求现状缺乏必要的了解,只是十分笼统、模糊地提出制度建设要求,这是制度建设盲目性的表现。制度建设本身是一门学问,需要科学的态度、审慎的作风、务实的精神。制定什么制度,制定到什么程度,必须基于对党风廉政建 1 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的充分把握、基于对反腐倡廉形势的客观评估、基于对反腐倡廉制度供求关系的深入研究。
二、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
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就是规矩。既然是规矩,就要有内容、主体、程序、监督等实质性要求。但是,现有的一些制度存在内容空洞、要求笼统、难于操作的问题。制度建设在内容上的空洞化,使制度看似健全,实质无从执行,从而使制度的权威受到藐视,尊严受到挑战,公信受到怀疑。
三、制度内容的标准不确定性
一种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一种好的制度会使坏人做好事。所谓的“好制度”与“坏制度”,实际上就需要有一个评价标准。实践证明,好的制度就是实用、可用和管用的制度。随着“惩防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但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制度供给过剩,条条框框到处都是,另一方面有效制度供给不足,还要呼吁制定新的制度。因此,迫切需要对制度建设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让那些好看但不管用的制度被及时淘汰,让那些大而空、实践中无从操作的摆设性制度不得出台和施行。另外,还要通过评价标准,建立起一种导向机制,防止只管制定和出台制度,不管内容是否切合实际、不管是否符合立法意图、不管执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倾向。
四、制度主体缺位
制度设臵作为一门科学,其主体不仅仅是制度的执行者,还必须包括制度的制定者、制度的监督者和制度的评价者。特别是从制度的监督角度看,制度设计如果忽略了制度的供给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参与,往往会给制度设计带来很大的疏漏。一个制度出台后能否有效施行、能否体现出其应有的效果,制度的制定者、监督者和评价者,都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而当前几乎所有的制度,都只有制度的执行者成为制度建设的唯一责任者,而其它各方都不能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这是导致制度执行不力的一个很重要方面。
五、责任追究不到位
制度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责任的追究不到位,现行的很多制度的内容只是重在提醒和警告,对违反者的处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对与制度有关系的制度制定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连坐责任追究更是无从谈起,制度的威信大打折扣,制度的生命力不能不受到怀疑。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全面性的系统工作,我认为要抓好制度的执行力,主要得抓好四个环节,既制度的制订、宣传、落实、监督四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一、抓好规划制订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制度的科学性是其执行力的前提,只有制订出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才能为提高制度执行力创造条件。当前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反腐倡廉制度仍然存在漏洞。腐败人员往往是抓住制度建设的空白点,钻空子,找缺口,挖空心思找制度上的漏洞去进行腐败行为。只有在制度上进一步健全,针对腐败滋生蔓延的制度原因,对症下药,设计出切合实际、可以操作的制度框架全面地覆盖到反腐的各个方面,才能使腐败现象无滋生蔓延的条件和土壤,使腐败分子无空子可钻。首先,廉政制度的制订一定要广泛发扬民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梳理廉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到制度缺陷,针对现实问题和缺陷设计完善制度,切忌闭门造车、应付检查、无的放矢。当前,要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等制度创新,推进公共资源配臵市场化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努力解决滋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其次,制度的内涵要清晰明确、科学严谨。现在有些制度的内容过于宽泛、笼统、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如有些制度规定了“禁止”、“不准”的行为,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执行程序,也没有具体的执行主体和监督检查措施,对违反规定的惩罚措施不具 4 体明确,实行起来很难操作。因此,制度内容的表述一定要严谨周密明确,不要用“原则上”、“一般应”这样具有极大弹性的表述,以增加制度的刚性,降低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权。制度的实施、监督、违反制度惩罚的措施要具体明确,以保证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再次,制度的体系要配套完备、有效管用。要加强相关制度之间的协调性、互补性,消除阻碍制度执行绩效的结构性症结,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
二、抓好宣传教育
制度要变成自觉的行动,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当前,我国的廉政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但这些制度主要停留在纸面上,还没有真正传输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中。要切实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就必须积极探索廉政制度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继续引导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集中教育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把制度宣传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教育面向全党全社会,积极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化,推进制度反腐的基础性工作。坚持把廉政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领导干部在职自学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政理论水平。坚持反腐倡 5 廉专题教育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年要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专题教育与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完善网络教育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制度建设,充分运用墙报、影视、电教、文学、文娱活动等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廉政宣传,旗臶鲜明地反腐败,使人们从心理上、情感上潜移默化地教育、感染和引导人,以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陶冶人们的精神和灵魂;实行分层施教制度,建立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家属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廉政教育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提醒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的防范功能。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计划进行统一部署,形成反腐倡廉教育强大合力。要重点加强干部的制度教育,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使制度反腐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制度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抓好落实执行
制度不是写在纸上,挂在网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的,制度制订出台后,就应狠抓落实,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首先,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在领导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的发挥。领导不应该高居制度之上,对己自由主义,对人马克思主义,而应该始终把执行制度看成是自己的基本职责,并能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带头执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带头尊重制度的权威,模范接受制度的约束,这样,制度执行力就会大大提高。其次,领导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所谓“不折不扣”就是执行制度要积极、主动、自觉、规范,不消极、不敷衍、不打折、不变通、不走样,不作秀,主动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闻风而动,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下真工夫,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制度的威力和效能,切实保障制度执行的质量。再次,领导要以人为本,善于带领群众落实制度。一项制度如果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那这项制度就能够得到很好落实,相反,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自觉执行,仅靠领导者去身体力行和督促执行,那要真正落到实处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执行制度是制度得以落实的根本所在。要积极引导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从事政务或业务活动中,把自觉遵守制度,视为一种自警、自律行为。要克服制度重制定轻落实、重律轻人、重普通群众轻领导干部的片面 7 性,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充分体现民主、公平与正义,促进每个人主体性的觉醒和本质力量的增强,确保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制度惟有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并民主的执行,才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才会演化为一种文化和氛围,生成人们的自觉意识,成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
四、抓好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制度得以认真执行的重要保证。因为制度的执行主要是依靠执行者的自觉性,但仅仅靠自觉性还不够,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并与责任追究和违规惩处措施结合起来,以减少违反制度的行为发生,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首先,要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坚持“谁制定,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制度的制定权、落实权。做到每项制度的落实都能有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坚决杜绝制度有制定而无监督现象的发生。目前一些地方存在重视经济社会指标的检查落实,忽视廉政制度的检查落实,致使有些廉政制度发布后就存档,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时间久了,制度就被逐渐淡化甚至被遗忘了。这与督促检查机制的欠缺有直接关系。制度发布后要加强日常检查,保持制度执行的连续性,避免制度执行的间歇性。要把廉政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其 8 次,要严格责任追究。有了制度不执行,违反制度不追究,造成的后果比没有制度更严重。对不执行制度、不按制度规定办事的,要严肃处理,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违规者应为自己的违规行为“埋单”,并为此吸取教训,付出代价。此外,还要对查处违规情况通过一定形式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通报,放大警示作用,营造违规必纠的环境,推动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通过督查考评、问责问效,纠正制度执行中重形式轻内容、重基层轻上层、重一时轻长效的现象。把年终检查与过程督查结合起来,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既要注重集中检查,更要注重经常督查;既要注重静态督查,更要注重动态督查。通过过程督查,使大家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自觉养成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制度的良好习惯。通过营造督查严格、违者必究的环境,推动制度的执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
第四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